后来才知道,是袁礼贤进言请正元帝赐死她的,开国皇帝纳了亡国妖姬,实是不智之举,当效几代明君,美人不过枯骨,江山才是万代基业。
沈青丝怎么个美法,卫善不知,末帝为她画的那一百零八幅美人图都被一把火给烧毁了,半片纸页都没留下,可却留下许多诗作,从头夸到脚,再从脚夸到头。
正元帝如此宠爱杨云翘,竟会舍得下手杀掉沈青丝,卫善原来不懂,现在也明白过来,他和袁相一样,要的是“明君”的名声,自然不能留下沈青丝。
大夏末帝死了,空把帝位让给了江宁王,江宁王是末帝的叔叔,比他年长些,逃到吴地,一等到皇帝生死的消息传过去,便皇袍加身称了帝。
大业无人承认江宁王的帝位,江宁王却牢牢占着这么一块富庶的宝地,截断了自清江到越州的这一段运河,上面的东西下不来,下面的东西也上不去。
江越特产丰饶,官方是截断了的,可如今哪个不知夏朝钞关司的官员最富,从手里漏出几只船来,把底下产的江米丝绸偷运出来,运河上一天也不知要过多少条不登记在册的私船,自清江口出,到宿州卸货,再由大业商贩买下,运到各地去。
这时节已经有菱米新藕,这些时鲜货是一种,最贵的是女人家用的东西,胭脂水粉金银头面,卫善的官船靠着岸边,小太监小宫人便往集市中去,收罗了新鲜的玩意儿供她解闷,这些便是在港口听来的。
卫善蹙了眉头,魏人杰也蹙了眉头,只有卫修看着他们俩笑起来:“这有什么,朝中也不是不知道,可两边物产互有依赖,断是断不了的。”
卫善依旧蹙眉:“能运米面就能运盐铁,朝中也不禁止么?”
卫修摸摸鼻子,睨了一眼魏人杰,告诉卫善道:“咱们手里的铁器就是拿米粮换来的,这事儿也不止干了几年。”
拿粮换钱换铁的事年年都干,几方在打仗,两边都要粮草,卫家铁器不多,可这些年征战,别个毁田荒地,只业州耕种不断,后方粮草充足,别人粮尽的时候,便拿粮食跟人换铁器。
卫善灵光一现,袁礼贤的罪名里除了谋反还有通敌,这通敌说的就是江宁王,难道通敌就是指这运河上的商船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又有人私信我去给美食公众号写软文
难道是我微博吃的太多…
下本想写无脑甜,甜甜甜那种
今天二更会很晚
谢谢地雷票小天使~么么哒~
第64章 赠花
卫善好容易出来一趟, 路上时间有余,便处处留心多带一双眼睛,她原来可从没想过, 运河上通商的这些私货船, 能把闻名天下的贤相给扳倒。
袁礼贤和叔叔一样是顶着污名死去的,纵后来有人平反昭雪, 一条命也已经断送了, 他最后不屈而死, 文人还有个词儿说“袁相身死, 海内冤之”,足见他虽受民人唾弃, 可在士族文臣中却还是有极大人望的。
说是袁礼贤通敌以权谋私, 可抄没的家产还不足万贯,女儿将要议亲, 连份像样的嫁妆都备不出来, 家中绝无金银器, 除了四季官服, 连常服都极少, 袖子磨毛的边儿, 还一样穿在身上。
袁礼贤真的就穷到这个地步那也不至于,他的俸禄确是支撑不起家里这许多人的嚼用,可也还有正元帝赏赐的金银田地。
好的时候他这样的作派被正元帝赞是两袖清风一片冰心,厌他的时候,便是他卖直谄君, 用这番忠臣贤良的模样来哄骗君王,比小人弄臣还更可恨。
以秦昭的身份能被文臣认下是正统,大约也有他替袁相平反的功劳在,唇亡齿寒,正元帝的所作所为,未必就真无人觉得齿冷。
叔叔郁郁不得志,人钻进了酒缸里,喝酒把身子都给喝坏了,还想着要领兵出去打仗,挣一个战功回来,总能替卫家洗刷冤情。
去查太子是如何身死的这一桩事,已经不在卫家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朝中信卫了家的人越多,正元帝那时便是越是恼怒。
可细论起来在他手里,卫善和姑姑是没吃什么大苦头的,至多禁足在丹凤宫中,朝中凡有大事,皇后也都称病不出,亲耕亲蚕的交给杨云翘去做,宫里分明还有皇后,也只说皇后体弱多病,由贵妃掌凤印。
姑姑一半是伤心一半是受了这样的折辱,这才身子不好,病倒在丹凤宫中,可终正元帝一朝,丹凤宫里也并曾缺医少药,卫善也依旧隔得一段时间就能去见一见姑父。
甚至有段时日,正元帝似乎回心转意,连着几日跑到丹凤宫来,卫善极少打听外间事,也约束宫人不许胡乱嚼舌头,怕又被杨云翘挑唆,胡乱按上一个罪名。
那可件事太过耸动,宫城内外无有不传的,正元帝那一段的回心转意,就是袁相谋反被人检举,而叔叔在阵前的死讯转过了紫宸殿,有说叔叔是阵前吃酒醉跌了马的,想在卫家身上再泼一盆脏水。
可消息传回来,正元帝竟没轻轻放过,看着奏章就摔了出去,他那会儿喜怒不定,腿疾也越发沉重,急怒之下,人撑着桌子一口口喘粗气:“混帐。”
着人细加查证,非得查实了卫敬尧是怎么死的,那一回也打杀了好几个官员,可不等他细究,人已经躺在病床上,跟着就是定了袁礼贤的谋反大罪,一家投进狱中,连他的门生也没放过。
可通商往来,绝不是袁礼贤一个人就敢拿的主意,这些事不能放在面明上说,两边又要打仗又要做生意,只最后让袁礼贤要来担这个污名罢了。
卫家这把弓折了,又折了袁家这枝笔,大好江山无弓无笔要怎么守得住?何况秦昱根本也没这本事,怪道能让秦昭上位,天地地利人和,样样都送到他眼前,岂能不成事。
船只在永城停靠休整,船队一来,把港口挤满了一半,引得城中人头涌动,都涌到码头来看官船,日夜都有许多人在,卖各色玩意儿,叫卖声破窗冲耳,沉香几个都不敢推开窗户。
永城官员连袂前来拜见公主,卫善见了一面,受下拜礼,把回乡祭祀不愿扰民的话又说了一回,自然也得说一些勉励的话,街道俨然民人安居乐业,是州府官员齐心合力才能有的这番政绩。
这些场面话卫善常年听卫敬容说,对个个官员夫人说的都不相同,年年大朝会之后饮宴,卫皇后在宴请命妇的时候都要称赞几句。
是以卫善见到官员时,便也正服金冠端容坐在宝座中,这船未改过,自有末帝用来见臣子的舱房,两边孔雀扇羽早已经朽坏了,换上香花接见太守,面露笑意微微点头,勉励这些官员。
这事来的时候无人教导,卫敬容也不想让侄女办这样的事,卫敬尧快马快舟有些地方都未停靠,只有卫善坐着浩浩荡荡的官船出来,每到一地都引人注目。
椿龄和颂恩两个就又派上了用场,卫善自有了一本册子,便很能派得上用场,此时是太守吏史,说不准往后就调任京城了,卫善让椿龄跟在身边,把她见的几位夫人相貌名字都记下来。
这些官员夫人也有送礼来的,除了官衙中的供给,各家的夫人有送绫罗绸缎,也有送金银头面,更有送宝珠明镜的,还有吃的用的,药材香料不一而足。
卫善把时鲜的菱角莲藕留上,香料药材挑舟中不足的收下,多是消暑些药物,别的一概不拿,宝珠明镜还又退回去,以她公主之尊,地方官员献物那是寻常,可她是不想落人口实,不意拒了礼物,她的名声倒传得更广了。
往船上送时鲜的还要更多些,有民人捞了江中肥鱼来进献给她,这些东西倒是能收的,一概赏银下去,还有摘了鲜花香果来的,菱角芡实长白鱼儿,一篓一篓的送过来。
卫善再不成想竟还有这样的盛况,她从未出过京城,这些人也绝不是慕名而来,她自己知道没什么名头可言,怕是听见公主出巡,都来凑一凑热闹。
玲珑坊的歌姬都能假托身世,哄抬身价,还有王孙公子专为了名声而去,卫善这个真公主出行,怪道能有这许多人来给她进贡。
小顺子嘿嘿一笑,又说两件京中逸事给卫善解闷儿,说城里原选抓了许多娼门乐户,便是打着前朝末帝的名号,一说是宫中的妃嫔,一说是皇帝的女儿,还真有官员因此被讹了钱去,不敢报官,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沉香唬了脸啐他一口,不许他拿这些污话脏了卫善的耳朵,小顺子早已经摸明白了卫善绝不会因为这些生气,笑嘻嘻作势抽了自己两巴掌,提了衣角做优伶模样出去。
在永城里总共停留三日,太守夫人请卫善游园。
永城是个富庶之地,运河在此地分流,南下北上,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物产丰饶民人也多富裕,办县学州学便是此等富庶地方能挑出来的人才最多。
也因为富庶,城中便有两个园子是供民人进园赏玩的,年年上元花灯会三月牡丹会,收上三五文钱,可进园中游乐。
卫善本想拒了,想一想却依旧预备去赴宴,只吩咐了不许奢靡,只要简单备下些花酒供她一观便可,这大约就跟姑姑年年亲蚕是一个意思。
第二日从船上抬下卫善坐的辇来,一路抬到园前,吴三早早带人清过街市,永城人还是十多年前看过皇帝出巡,其时香花宝船仿佛仙舟,宫娥妃嫔绮丽其中,看过一回便能跟儿子孙子念叨许多年,还有就地被收入宫庭之中的美貌女子。
如今改朝换代,也已经十来年不曾见这样的盛况,纷纷趴涌到街头,想去看一看公主是什么模样,大辇过处人人下拜,卫善还从未见过这许多人,她坐在车辇之中,沉香侍候在身侧,半晌才道:“怪不得前朝末帝最爱出巡呢。”
若是皇帝坐在这辇中,只见眼前繁华,不想身后峰火,自然也觉得自己受万民拥戴,江山永固了。
卫善出游,吴三亲自带人守护,眼见街市上人多,带了两百人守护,园中也早就清理干净,自进门到花廊,竟处处都开着花,卫善细看,原来是剪下花枝来,绑在未开花的藤蔓上,作一日观赏之用。
宫中一贯如此,可她还得说一声太过奢靡。太守夫人本来想着她虽富贵无双,到底年纪幼小,哪知道陪着逛了两步,倒对卫善恭敬起来,听她随口便能谈上几句政事,倒不敢拿她当小姑娘哄着。
知道公主年小,专从各官员家中挑出几个年纪相仿,容貌举止都大方规矩的女孩儿想陪着她玩的,谁知卫善一路走一路问的都是永城一年年景如何,收税多少。
她心里有数,太守夫人竟也答得上来,只再没想到这么点的姑娘问的不是香花而是猪肉,磕磕巴巴答了几句,卫善冲她笑一笑,知道她也未必就知道的详细,这才转头问起花来。
永城种得好芍药,这会儿芍药不是时令了,太守夫人却能寻得出两三盆来请卫善细赏,将要夏至,案前摆着各色三鲜,和江中鲥鱼,座中竟还有卫家旧部,调任升迁,早已经不再原军队中,既见了卫善便多说一声。
卫善听了,把自己面前这道鲥鱼赐了她,临到要走时,太守夫人把那几盆花送到船上,又送了几盆山茶茉莉,让她在舟船中也能闻得见花香。
卫善回到船上,才刚吃了半杯茶,歇上一刻,内窗轻轻叩了几声,里头宫人互看一眼,都知道这是掉进棋盘的魏人杰又来了。
卫善挥挥手,不叫人理会他,魏人杰竟就站在窗口不动,隔得会儿听见里头有响声了,就再叩一叩门,卫善忽地立起来走到窗边去,一打开窗户没看见魏人杰的脸,先看见一捧花。
魏人杰扭捏着一张脸,怀里捧了老大一束雪白的芍药花,立在窗外,卫善被他这一捧红红白白芍药给怔住了,不知他想做甚。他是外男,送这些也太不合礼数了。
谁知道魏人杰挠挠头,把一把花都递进窗口来:“这个给你。”
卫善挑挑眉毛,不明所以,魏人杰便道:“上回那一步你能不能教给我。”
卫善又想笑又绑着脸生气,眉毛还是竖着的,眼睛里却流露出笑意来,她把花一把接过来,一只手把窗户关上,吐出两个字:“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微博里有一个关注我的人
我转发推文就要留言说这个文巴拉巴拉这个作者巴拉巴拉,种个花也要巴拉巴拉
最近变本加厉,老是艾特我猫咪视频和照片,“你家咕噜不会吧”“这猫比你家咕噜可爱吧”
我本来是特别好奇这种人的心态的
但我终于不再好奇,拉黑了
现实里竟然真有这种人,给现言提供素材了
第65章 鲥鱼
魏人杰被“嘭”的一声关在了窗外, 盯着窗子上描金雕花的纹样,立了半晌都没回过神来,嘴里“哎哎”两声, 想想这一把花也费了他一两银子呢, 挠了挠脑袋,到底没好意思说, 这花要是不给卫善, 还能送给谁去。
他在船上也确是难寻对手, 卫修在棋艺上胜他太多, 他还在想想前一步,卫修已经算到他十步开外怎么走了, 魏人杰连输都不知是怎么输的。
吴三不会这些, 魏人杰再缠人,也不会去教吴三下棋, 吴三是副将, 自己如今不过是他手底下一个大头兵, 仗着身份不同些, 也绝不能跟副将这么随便。
他满船找人陪他下棋, 本来会的人就少, 他自己都半知不解,教别人就更差些,两个对着棋盘枯坐,下了一半儿怎么也走不下去了。
这船上的兵丁对吃酒赌钱更感兴趣,这一趟差事算是轻闲好差, 出来日子长,路上到的地方也多,可吴三下了命令不许他们到港下船去花街,还不许喝酒,恐怕吃了酒误事。
又不能逛花街,又不能吃酒,还没地方操练,把这一身的力气都给用尽,便开些小赌局,扔扔色子,赌个点数。
这在军营中也是常事,吴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得过分,人数过多,便由得他们去,心里倒也纳罕,主帅派出来的人也太多了些。
护送公主,有个二三百的精兵怎么也足够了,如今天下大定,乱能乱到哪儿去,不过是些山野中的绿林,江河里的水匪,都不成气候,也绝不敢跟军队硬碰,却还派了这许多人。
何况主帅不日主要往吴越去,吴三还想跟着秦昭再立几个功劳的,谁知道被派出来护送永安公主,还一派就是一千人,在云州攻占城池,一千人也足够立一个先锋营了。
吴三接了命令,秦昭还特意叮嘱他,让他时刻都不能松懈,必得把永安公主护送到了地方,旁的事不需他插手过问。
吴三只得应了,几个兄弟哪一个不笑他两句,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偏偏去护送公主,这趟一走半年多,回来还什么功劳都没有。
吴三没法子,秦昭挑了他,也就是他最老成持重,交给他的差事不争功劳也要办妥当,索性这位公主倒不难缠,一路上也没吵着闹着要下船去。
吴三也算松一口气,若是个爱闹腾的,他也不能不听吩咐,下了船进城去总会惹出些是非来,还想好了到时要如何劝说,送些东西给公主身边跟着的宫人,不意永安公主极好说话,每到一地,总要让身边的小太监去采买些瓜果送到各船上给兵丁们解渴。
没料着烦人的不是公主,而是魏人杰,魏宽这个儿子力大,吴三也有耳闻,可他一个半大小子,就跟手底下兵丁一样,再有些力气也能练规矩了,叫他们服气了,自然就听话了。
谁知魏人杰怎么也不能服气,下棋下上了瘾,抱着棋盘到处找人对弈,还有那老兵油子哄他,让他专找公主:“你的身份也不一定就不能配,大好的机缘送到跟前,再往上一步,说不得就成了驸马。”
被魏人杰一口拳头打了回去,人不想要,棋还是要下的,跑到岸边买了一把花来,专挑开得大的,在卫善跟前讨个好,她大概就肯了,谁知碰了一鼻子灰。
卫善拿了那一把花,随手递给沉香:“插到瓶里去,这呆子怕是叫人给哄了。”这一把全开的芍药根本养不了几日,本就花期短,纵在插瓶也得是半开半合的挑了来,里头再夹上几朵花苞,才能连着开许久。
魏人杰立在窗前久久不走,青霜眼睛盯着窗格,想到他那一张黑脸,怕他又敲窗户,眼看着窗前那一片黑影不见了,这才松口气:“他可算走啦。”
卫善笑着睇她一眼,抿唇一笑,手指拨弄着盛开的芍药,里头竟然还有一枝断了头的,盛在水盂里,摆在案前,卫善提起笔来给姑姑和碧微写信。
先说了各城之中如何繁华,又写运河商船如织,专挑正元帝看了必会高兴的话来拍马,跟着又问姑姑姑父的身子如何,秦昰的课业怎样,太子哥哥可挑了合意的嫂嫂。
卫善自然知道选妃的事才刚发出旨意来,离得这么近,城中女儿都还靓妆出游,便是卫善也知道民人是愿女儿进宫去的,三年前正元帝拒选采女便被人夸奖是体贴民意。这么问不过好叫正元帝知道她绝没有要嫁给秦显的意思。
跟着一封信便是写给碧微的,问她这些日子过得如何,赵太后的身子好些不曾,夜里难睡实的毛病可好了,拿合欢晒的茶浸的酒有没有功效。
随信再送上底下进献的菱角鲜藕梅子和鲥鱼,鲥鱼拿冰存住,一路快船送回皇城去。信是送到正元帝案前的,他拿着信去了丹凤宫,卫敬容一看便笑起来:“这个孩子,出门在外,倒有孝心了。”
正元帝本来就拿她当半个女儿看待,女儿孝敬上来的东西,自然喜欢,卫善出去半月有余,底下倒多有对她称颂的,说她不取分文,正元帝看着便脸上一红。
这是同赵太后做了对比,去岁赵太后路过这些港口,送上来的东西就没有不要的,她回乡修庙,倒还发了一笔财,宝树金盆都不知收了多少,一个地方献了,到了下一个地方,也就只得进献。
赵太后虽不会去要,只是送上来的多少,都照单全收,皇帝的亲娘,大张旗鼓回乡去,除开没造行宫别业,吃的好些拿得多些也都是应有的。
赵太后带回了多少东西,卫敬容不曾过问,可正元帝却是知道的,看着自己亲娘不忍都得忍下去,赵太后还喜滋滋的跟儿子炫耀,又说这些东西将来都是大孙子的。
这番接到卫善的信,正元帝便又感叹一声:“善儿懂事了。”说着看一眼卫敬容,若不是姓卫,配给太子是正合适的,可惜了。
跟着便又问卫敬容:“这些日子显儿还跑得勤快吗?”
他一问这话,卫敬容便蹙起眉头来:“隔得两三日总要去一回的。”秦显这么上心,她还真不曾想到,这上头竟不像他父亲。
卫敬容原来还当正元帝对杨云翘的宠爱不会衰减,徐昭仪挑出来的几个美人,就算能分宠爱,也不至于叫他立时冷落了杨云翘。
杨云翘可是同他朝夕相对了十几年的人,不料丈夫也是说厌便厌了,除了还给秦昱几分体面外,还特意让袁礼贤胡成玉几个轮着在麟德殿里讲书,特意讲一讲外戚,便这个儿子当不了皇帝,正元帝也不愿看到有人能把他捏在手里。
正元帝一听秦显还是隔几日就往离宫去,他每回去,都打着去看赵太后的名头,总不能不叫他去,正元帝沉吟一翻道:“我给显儿派个差事。”拿差事绊住他,叫他等闲不能再往离宫去。
两个说了这几句话,卫敬容便道:“徐昭仪昨儿来请安,肚里的孩子已经会动了,在肚里就这样有力,必是位健康的皇子。”
正元帝爱听这话,哈哈一笑:“当真?我今儿瞧瞧她去。”
卫敬容微微一笑:“那我吩咐光禄寺进两个你爱吃的菜去,两殿里都怀着身子,桌上可没你爱用的。”去的越多才越好,卫敬容算着自己的年纪也难有孩子了,当年生女儿时便伤了身子,好容易才有秦昰,既然杨云翘自恃宠爱,就分薄她的宠爱,再多生下几个孩子来,秦昱就更不惹眼了。
乔充容也有孕,卫敬容把她从拾翠殿里挪出来搬到了绮绣殿,徐昭仪殿中一个符美人,乔充容殿中一个封美人,正元帝只要去了,总有人能把他留下。
卫善送来的东西,离宫分得些,各宫都捡了一碟送去,盛在琉璃盘里,鲜菱角白樱桃,一宫还分了一条鲥鱼,因是快船来的,倒比进贡的还更新鲜些,徐昭仪亲手做了红糟鲥鱼,送到丹凤宫来。
麟德殿也收到鲥鱼鲜菱,秦显不爱吃这东西,一是肉少,二是多刺,小太监一送来,他便哈哈一笑:“这个小没良心的,这鱼哪里是送给我们,分明就是送给你的。”
秦昭闻言一笑,盛在青竹篾里的两条鲥鱼底下衬着碧绿粽叶和碎薄冰块,秦昭爱吃江鲜,红糟的油浸的都不比清蒸更鲜,鱼既是新鲜的,便着人赶紧蒸来。
打了一壶青梅酒来,一只白玉杯,坐在南窗下,看院子里开得火红的石榴花,一双牙箸轻轻挑起鱼鳞,一层连带着撕下来,底下的鱼肉都被鳞片里的油脂浸透,筷子挑起来一点送进唇中,滋鲜味浓。
卫善送的东西还真是秦昭爱吃的,他既是拐来的,那会儿年岁又小,实也不知家乡到底在何处,既爱吃南边风物,说不准就是南人。
这些鲜菱角鲜蚕豆,也都送了一份给王忠,秦昭知道王忠亦有,想一想,铺开纸墨,想给卫善写一封信去,提起笔来又不知除了谢她还能嘱咐她些什么,对着水晶瑞兽出神。
秦显才刚打了一套拳,身上大汗淋漓湿了腰背,冲了个澡出来,往嘴里连灌冰酒,看他这个模样,忽地问道:“我看,你娶了善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