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善又细问她在家时常做什么,她一时说不出来,早已经忘了原来闲时都做些什么:“左不过是写写字绣绣花罢了。”
卫善便说到自己也要习字,每日里还要跑马,蜀地的规矩倒不似京城宽松,听卫善说京城女子多有出去骑马踏春的,碧微适时一笑:“那倒很好,我七岁之后,便少出门了。”
一地有一地的风俗,何况姜远自己是个读书人,家里原来就有资财,女眷便少出门,等住进蜀王府里,姜碧微就更难出去,卫善便道:“那往后我家去就带你一起去,街上有许多好玩好逛的地方。”
两人说了一盏茶,卫善见她面色和缓,方才问她:“你从蜀地一路过来,可见着什么好玩的事物没有?她来就是想探一探碧微同秦显两个,到底是不是相识了。
不等碧微说话,她又道:“我哥哥从云州带回来两只绿羽越鸟养在家里园中,等你去了带你去瞧,太子哥哥这一回也给我带了两只黑白熊儿回来,他素日可没有这么精心的。”
听见卫善提起秦显,碧微略略抬眼:“蜀地的活物也有几样是别处难求的,金丝猴儿黑白熊两样都难养,能带回来送给公主,是太子殿下有心了。”
她提起秦显时语意平平,卫善越加疑惑,可看看碧微仔细小心的模样,便是过去说了两句谎话也决定不再计较,约定了明儿一道去看黑白熊。
蜀地的话却不能再说下去,太子这番差事办得极好,他办了好差,姜家姐弟却失了故土,卫善又多留一盏茶,便回了仙居殿。
她一走,姜碧微松一口气,身子这才往迎枕上一靠,芳姑替她揉着额角,脸上还很忧愁的模样:“姑娘应当再亲热些。”
知道她不是这样性子,便是寄人篱下,她也不肯伏低作小的,可永安公主看着确是个不多得的好性,难得公主之尊还能同人对座谈天,同她交好,只有益处。
碧微也不说话,躺上搭着软毯,问道:“咱们带来的东西里,可有什么能送到仙居殿去的?”
芳姑这才转忧为喜,可思量得会竟没甚东西能送人,赏人的金银珠子是有的,可要送给永安公主,这些东西便都不入眼了,她一出手就是一对儿翡翠手镯,姑娘的妆奁里也不是没有这些东西,可既要送,便得送得可心意。
碧微也知道自己没带出多少东西来,一殿之中的摆设器具也不都是她的,俱都登记造册,往后出宫,赏了她才是她的,心底苦意难消,连吃了一杯茶方才平复。
“今儿领来的衣料里可有细纱,取一匹出来。”既没有贵重东西可赠,便亲手绣一幅扇面,她擅画兰草,却从不曾画过牡丹,可不是牡丹也不配她。
细叶取出一匹细纱来,卫皇后给的东西件件都是好物,才要夸上一句,又咽了回去,这些东西可不都是拿蜀地换来的,心底虽叹,同饮冰一道铺展开来给姜碧微看:“姑娘看看一这匹如何?”
细叶削尖了眉笔,手执银剪剪下一断烛心,姜碧微便在灯下打样,勾着牡丹花瓣,到时用蜀地绣法落针,在扇面上攒珠当作花心,又拆了自家一只耳环,把上头的红宝石当作扇坠。
长安殿里一番忙乱,沉香扶着卫善的手回仙居殿,路上便蹙了眉头:“这姜家姑娘也太不懂道理了些。”自家公主对她是样样周全,她还未来,就收拾了衣衫绢纱,她殿中样样细物都和仙居殿用的一样,她竟还不冷不热,可不是不懂道理。
卫善笑一笑,这才是碧微,若是她上辈子懂得曲意奉承,两人也不会闹得那样了:“她家初遭大难,自然心中难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来预备着把那顶玉冠送给她的,看她模样,就再等等,等两人更亲近些,再把玉冠送给她当作生辰礼,卫善不解事只有一件,秦显碧微两人都无情思,是甚时候才心意相通的呢?
回到殿中,素筝早已经点亮玉兰灯座,卫善刚一进门就闻见了茉莉花香,这时节还未有茉莉,冰蟾见她鼻尖轻动便笑:“这是二殿下着人送了一匣子来,说是姑娘喜欢这味儿。”
卫善才给王忠送了新茶,秦昭就送了蜡烛来,香味极淡,比熏香更好闻些,殿中似有若无的清香,叫人精神都跟着一振:“挑几根出来,明儿给长安殿送去。”
话音才落立时又反悔,怎么好把秦昭的东西送过去:“不必了,把我才得的那方青花金线苴却砚拿出来,这蜡烛留着咱们自己烧。”
素筝欲言又止,这砚台可是太子送的,一箱子东西里,公主才还夸过这方砚台送得正合适,可她看一看沉香已经应了,便又按捺住,只问道:“姑娘要不要吃一碗酪?”
砚台是秦显给的一箱东西里挑出来的,雕了秋山归牧,这方砚台给碧微正合适,想到秦昭,卫善倒觉得有些难办,要是他这辈子还喜欢碧微可怎么好,难道要兄弟相争不成?
卫善承他情义,他又确确实实断了杨思召一条腿,总不能叫他伤心,原来不曾想过,此时都涌上心头,连小顺子新取来的文集都看不进去,盘了腿儿歪在床,有什么法子,让他这辈子不喜欢碧微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这么一算真是廉价劳动,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宁可去写剧本写软文写条漫脚本了…
等章节多了之后会再作调整的
谢谢配合,不配合请不要留言,姨妈来火气大,我说翻脸就翻脸~(???︿???)
第31章 孰美
卫善没能想出办法, 对旁的她还能想得出一二来,政事不通能看六部的奏报, 可只这一事她一窍不通, 又无从学起,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办法,叫这两个人不见面。
卫善第二日起来眼晴底下便有些发青, 落琼捧了铜镜,素筝替她扑上一层薄薄的茉莉是宫粉:“公主今儿精神不济,别去跑马了罢?”
卫善怎么能肯, 她天天要练上官娘子教的那几式, 时候虽不长,可也已经有了架式,再跑一圈马,这个春天她长得尤其快, 夏装才刚送来, 鞋子就整好合脚, 到夏日里穿必得小些, 尚衣局又替她放宽免了脚寸, 把鞋子再做得大些。
冰蟾拿牛角梳过锦缎似的长发,替她把头发结成大辫, 换上骑装卫善就又去了长安殿,领着姜家姐弟去丹凤宫请安。
竟有人比她们还更早,里头坐着徐昭仪,卫敬容看着她满面是笑, 她也大大方方对着卫敬容说话,两个人正在细论各宫里添教习尚宫的事。
卫善眨眨眼儿,上辈子姑姑可从没把这些事交给别人打理,她一向做得最仔细,这辈子竟交给了徐昭仪,两人才走进就听见卫敬容说:“你怀着身子,按理不该让你劳累的,可我身边实无人能帮手了,这事儿我同陛下说过,想一想也只有你了。”
徐昭仪面上泛红,两只手捧了名册:“娘娘这样信赖妾,妾怎么能不尽本分。”把这当作是一样殊荣,后宫里头一个能替皇后理事的,可不就是她了。
卫善略略一想便明白过来,上辈子无人的份位越过杨妃,她又百事不会做,总不能跳过她,跟下头的妃嫔分派事,怕她面上不好看,又伤了秦昱的脸面。
如今却不相同,姑姑竟想开了,卫善面上带笑,挨过去给卫敬容问安,跟着又道:“徐娘娘也别一味辛苦,生个小弟弟要紧。”
徐昭仪一听,便去看卫敬容的脸色,看她缓缓点头,心中越加宽松,眉梢眼角都是笑意:“我倒想,给公主添一个小妹妹。”
徐昭仪倒是真心想要个女儿的,女儿更贴心,伴着她的日子也更长,她看一眼卫善,皇后娘娘养了三个儿子,最善体人意的也还是永安公主。
太子的位子稳稳的,倒不如生个公主,正元帝还未有女儿,卫善也已经这样大了,就算再生下一个公主来,也只有可人疼的。
两人一番闲话,正元帝便从正殿里出来,看见徐昭仪对她点点头,知道她领了差事,还勉励了她几句,卫敬容又赐下羊奶给她,连卫善姜碧微也有一碗。
正元帝见了姜碧微倒同她多说了几句话,又问姜碧城读了几本书,正好同秦昰一道开蒙,姜碧城比秦昰大了三岁,早已经开始读书了,可也只能跟秦昰一起读书,卫善看她垂了头,恭敬应声,笑一笑道:“麟德殿里讲学的几位大学士都是饱学之士,弟弟们一处读书,往后必能做锦绣文章。”
正元帝最想听的就是这一句,哈哈笑上一声,他一笑,姜碧微便身子轻颤,赵临也是这样相貌的人,孔武有力,一伸手就像能捏断她的骨头。
卫善看她一眼,她又撑起笑来,卫敬容挥一挥手:“你们俩玩去罢,两个小的都去南窗下习字,一人一日二十张字,再背一段书。”
卫敬容把姜碧成和秦昰两个都拢到一处,碧微自己不能留下,便留下了细叶,让细叶看着弟弟,自己身边带着饮冰炊雪,跟着卫善出去。
她不知道这位公主爱玩些什么,但知道她性子和善,皇后也是一样,自己姐弟二人对大业没有半丝威胁,能得善待已经极好。
卫善摸出一串红结绳上绑的一只小金鱼,那只金鱼只有一指长,卫善拎着红绳轻轻摇晃,金子打的鱼符在太阳底下泛着光,她眼睛乌晶晶的发亮对碧微道:“我领你去个好地方。”
姜碧微没想到来到大业第二日就能出皇城,九仙门的守卫看见卫善进出也不阻拦,卫修早已经备下了车马,卫善钻进去拍一拍身边的软垫:“我带你去琅嬛书库。”
姜碧微在蜀地就久闻其名,姜远一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能亲眼看一看琅嬛书库,前朝费尽百年心血盖起来的书库,里头藏书浩如烟海,诸子百家少有遗珠,前朝文人都以文集能入琅嬛而自傲。
父亲每每言及都要叹息,叹的不是皇城里的御座,而是皇城外这一座宝库,听说前朝末帝时这座书库被封闭起来,何止是暴殄天物。
卫善还是头一回去,她让小顺子跑得最多的是弘文馆,让弘文馆里的博士抄奏疏政令给她看,正元十年的政令才将将看了一小半,还不及去琅嬛中探宝。
姜碧微是头一回见着大业京城如何繁华,她进城门口的时候掀了一角绸帘,长街两边的民人队开衣饰不同,同蜀地也无分别,蜀地易守难攻,得天独厚,靠山吃山,出茶出丝还有盐矿,父亲治下税课又轻,百姓自来富裕,街市之中常见穿绸戴金者。
见到熟悉街景,心中难免感叹,也跟着多看两眼蜀地没有的,卫善问她,她便道:“我们那儿是山地,地势高低不平,出门都坐竹桥,挑担的比推车的要多。”
两人不过说了几句话,已经到了琅嬛书库前,卫善先跳下车去,抬头去看,高墙修得跟宫墙差不多高,乌瓦白墙,护城河还到书库前绕得一绕,长道上十步就有一口黄铜大缸,里头盛满了水,防着书库失火取水不便。
书库像个巨大的瓮,顶窄下宽,造成圆型,连底下都挖着水道,用青砖砌出来,还按了兽头,卫善曾经来过,倒不惊讶,反是姜碧微,四处环顾,见竹刻卷轴成堆叠放,又有丝绢织物藏在匣中,灰皮黑字的书册更多,呢封的,板封的,一整个柜子里藏的都是珍本善本。
这些东西已经有人打理过,可整个书库藏书太多,也荒废得太久,理到现在也才理出几只大柜,里头残破的要修补,缺字漏字也要一一比重新誊写,来来往往都是小书吏,身穿玄衣头戴官帽。
卫善知道碧微必然喜欢这些,侧脸看她却是眼泛泪光,一时怔住,往来的书吏也不敢看抬头看她们,卫善正不知所措,便听见熟悉的声音:“善儿怎么来了?”
卫善抬头一望,细抽一口气,她昨儿才想好了不叫秦昭和碧微两个见面,没成想会在此间碰上,秦昭穿着一身湛蓝色的袍子,头上束着一只玉冠,长身玉立,相貌俊雅,手上捧了两卷书,施施然走到卫善跟前:“善儿也是来找书的?”
听说她最近好学起来,连跟袁妙之也能谈上几句,秦昭想起她小时候一看书便犯困,小身子抱着大书卷头一点一点将睡未睡的模样来,忍不住伸手摸摸她的头:“要找什么?我来替你找。”
卫善是想来找找《业州志》的,最好能看看地图,也不知道琅嬛书库里有没有藏业州的地图,她口里答应着,眼睛却去看碧微,此时方才想到,单论长相,秦昭比秦显要俊得多了。
她心中大急,往前一步,秦昭的目光却在姜碧微身上打了个转,冲她点点头:“这位想必是姜家姑娘了。”看她头上银簪白花似在孝期,想一想也只有姜远的女儿了,秦昭倒读过几本姜远写的书,他自称王,不曾攻城掠地,反而著书立说,论起帝王应当以术治国还是以仁治国,那一篇文写得极妙,秦昭颇有感触,是以不忘。
姜碧微来时戴了帏帽,进了书库便摘下来,她看过街上妇人女子,不论贫富都少有遮脸的,知道此地民风不同,略一侧身,虽不知对方是谁,可跟卫善这样亲昵,想必是她口里说的那几位哥哥,只不知道是不是姓卫的。
两人相互问候,卫善只得眼巴巴看着,眼睛里便流露出点别的神气,一时看看姜碧微,一时又看看秦昭,咬住唇角,心中大悔,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儿碰到他。
书库之中又有石室,开了石窗,点起蜡烛,是书吏们誊写书册的地方,因着秦昭来了,专空出一间给他用,卫善一看坐上设着圆褥,屋里还有个烧茶的小炉子,就知道秦昭是常在此处的。
她最怕两人见面,两人已经见了面,又怕二人投机,不意二人果然投机,秦昭书案上摊开的书册,碧微一眼扫过便是已经通读的模样,卫善绞着裙上挂的荷包,觉得实在对不起太子哥哥,不知如何是好。
碧微问明白能带书回去,便想挑几本带回去给弟弟看,生怕弟弟的功课荒废了,跟着秦昰学的还是开蒙那些东西,自己能力有限,虽不能讲透,也总比学那些旧文要强。
卫善见她出去了,在书案前来回踱步,对着秦昭想问又问不出口。秦昭取了个小杯,用滚水替她烫过一回,替她倒一杯茶:“你怎么不坐?要不要吃点心?我叫王七到馔香楼买一盒来。”
卫善终于开口,她盯住秦昭:“你,你觉得姜家姐姐生得好看吗?”
总不能直问他看没看上姜碧微,虽则此时碧微跟太子哥哥两人还未相知,可往后却是一对爱侣,上辈子一个早亡一个凄楚,已经够苦了,这辈子可再不能出这样的差错。
把秦昭问得一怔,他张张口,眼看卫善皱眉望着自己,嘴角都卷起来,很是关切的模样,心里有点明白,小姑娘长大了,竟然也懂得比美了。
秦昭心中好笑,却忍住笑意,看她翘起来的鼻尖,伸手刮了一下,摸摸她的头:“我们善儿最好看。”
作者有话要说: 善儿:我二哥长得好看秦昭:我善儿生得最美
昨天放飞自己回了太多评论结果七千只写了五千,今天我要当个不说话的小仙女,脑洞再大也不回复!!!
木有二更,抱着咕噜思考喵生
谢谢地雷小天使么么哒~
第32章 怯意
卫善听了却没露出高兴的神色来, 依旧蹙了眉头看他, 仿佛吃准了这是秦昭哄她的话,扁了扁嘴儿:“谁问你这个, 我问你姜家姐姐生得好看吗?”
秦昭不明所以,还把这个当作小女儿争俏,姜碧微确是生得美貌, 眉目间还颇有楚楚之意, 可以他在看来自然是小妹更讨人喜欢, 把手背到身后,作出认真打量她的样子来,几日不见她又长开了些:“我没细瞧那位姜姑娘, 可我看善儿,还是比她好看。”
卫善听见他没细看, 松一口气,急着要走, 不能再留下让他细看了, 寻来一个书吏:“劳你把写业州的《府志》《地域志》都拿来给我瞧瞧。”
书吏知道她是永安公主, 不意她开口这样客气, 连称不敢, 那书吏也已经有了年纪,出门便找了几个年轻的, 搬了竹梯往架子上去寻。
秦昭挑挑眉头,他确是听卫平说姑姑分派他去青州移棺让爹娘合葬,又看卫善急巴巴的找这些书看, 倒猜测是她想起来的,随口便道:“我听子厚说,他要往业州去。”
卫善还不知道姑姑已经把事儿交待给了哥哥,闻言轻诧:“他甚么时候去?”
不曾问所为何事,只问何时出发,那就是已经知情,秦昭看她双眉弯弯,粉唇轻启,似豆蔻花枝上初开了两三朵。一时是小姑娘似的争俏,一时倒又能替大人操心这些大事,叫人捉摸不定:“我听说是宜早不宜迟的,最好是年前就能落土为安。”
卫善怔忡,年前若能办好,她就再想法子,就说梦见了父亲母亲,母亲说没能看见她长大成人,想看她在坟前插钗,及笄之前一定要走一回业州,去老家拜祭祖先。
用父母当借口实在罪过,她在心中祝祷,想必父亲母亲泉下有知,也不会怪罪她,眉毛轻轻一拧,复又舒展开来。
她要去,只有一个哥哥跟着,姑姑是必然不放心的,她就缠着叔叔同去,先把人支调开,周师良再反叛,同卫家的人可没有关系,但太子哥哥又要怎么保全呢?
还是不对,怎么想都不足以推敲,卫善蹙眉,不知如何才能想出一个万全之计来,她人就立在石窗前,外头白光印在窗上,把她玉白的脸盘勒出一条金边,大辫子垂在肩头,嘴巴一抿,烦恼无限的模样的。
这付模样尽数落在秦昭眼里在,他把早就想问的话,问了卫善:“善儿,你肯不肯告诉二哥,究竟是为了什么烦恼。”
卫善鼻尖一噏,轻咬粉唇,黑晶晶的眼仁盯在秦昭脸上,秦昭样样依着她,又让她想起些小时候的事来,还有那每岁都送来的新樱桃,心里看他就跟哥哥一般无二,这个哥哥还比自己家里那个要多些弯绕心思。
可周师良还未反叛,太子出征平叛更是没影的事儿,她凑到秦昭身边,心里笃定他必有办法,一只手扯着他的袖子,郑重道:“我此时还不能告诉你,可若我要说,你定是头一个知道的。”
方才还烦恼出神,这会儿又似儿戏,秦昭放下心来,面露笑意:“那是自然,咱们可是有约定的。”说着伸出小手指,卫善立时笑开了,长眉一展,也伸出手指头,两人还跟小时候似的拉勾。
所有哥哥里,跟她拉勾最多的便是秦昭了,别人要么敷衍她,要么就干脆逃得远远的,无人肯跟个小姑娘玩耍,卫修倒是肯的,可他只比卫善大两岁,自己还是个孩子,也爱跟着哥哥们跑。
只有秦昭,但凡她开口,总是头一个答应的,听卫善说孩子话,小时候干的坏事傻事儿,身边总跟着一个秦昭,卫善慢慢想起五六岁的时候的事,眉眼一弯,冲秦昭点头。
秦昭吩咐王七去买点心,告诉卫善:“我同大哥约定在此地见面,算着他也该到了。”
卫善不知秦显要来,想到碧微和秦显立时就能见面,嘴角翘起,喜动颜色:“当真?那就麻烦王七多买一份点心,我们坐一会儿再回家去。”
出了琅嬛书库,还得往卫家去,她要拜见叔叔,再把回乡的事说上一说,就说这些年旧部年年都送信来,叔叔回去总得备些礼品分送,最好再探问探问,可有卫家旧人如今正当要职的。
秦昭看她听见太子要来便这般雀跃,微微一笑,说不准母亲的心愿还能成真,嘴上却道:“呵,不肯多陪二哥坐一坐,听见大哥来了,倒这样高兴了。”
卫善脸上一红,靴尖儿磨着青砖地,很有些不好意思,她还未开口,便听见外头一声娇呼,分明是碧微的声音。
两人一道出了石屋门,就见碧微正被秦显一只手托着腰,半抱在怀中。
卫善的眼睛都瞪大了,秦显一只手抱着姜碧微,一只手横过来搁挡竹梯,看样子是爬梯跌落,碧微正在边上,差点儿叫竹梯砸中跌在地上,却被秦显所救。
琅嬛书库里都是砖石,为着防火,也只有门是木制的,就连这一排排的柜子都是了石头开出槽来,这才能夸口千万不腐万年不朽,可人要是掉到地上,怎么经得住这硬石一硌,何况碧微还这样窈窕纤细。
卫善倒吸一口气,身边就立着秦昭,一只手扯住他的袖子,紧紧扯了两下,心中翻涌面上发红,两个这回可算是彼此留意了。
秦显才刚迈进门来,就见梯摇人惊,眼前一道青影,快步上前,伸手一接就把人搂到怀里,等那竹梯滚落到地上,方才发觉自己怀里搂的是个女人,相貌还有些眼熟,仔细一看方知是姜远的女儿。
秦显自然是见过姜碧微的,赵临待姜氏姐弟还算有些有性,没下到狱中,而是关在绣房里,既在绣房,他也不便冲进去,打着仁义之师的旗号,便不能做有悖德行的事。
是姜碧成把那封归降书信送出来的,他只看见窗户上一道影子,听见几句姜碧微的声音,谢他们施救,又隐隐带泣,说父亲地下有知,必会感念与正元帝的兄弟情谊。
秦显听着倒没脸红,来就是打着收下蜀地的主意,姜家姐弟肯臣服那是最好,秦显不好女色,确是听说姜远的这个女儿生得天姿国色,他也没有起意要掀了绣帘儿去看一看。
后来再见时她披麻戴孝,跪在她母亲兄长灵前,往铜盆里化纸,孝帽掩住半张脸,只知道人伶仃,一付娇弱模样。
丧事都是秦显帮着办的,风光大葬,请了阴阳先生,给姜碧橖建了衣冠冢,尸首是早已经找不全了,倒是姜远夫人柳氏的尸身有人收裹,两人合葬,秦显还在坟前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