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什么要求不?”
振先摇摇头:“不识字,就是想要求也不会说啊,他还有一个小弟弟,因为营养不良,十三岁了,看着就像个十岁的,他们一家,只求能吃饱饭。”
听说李小壮不识字,颖颖也只能叹口气:“跟着杨森干活,行不行?干得好,一个月也有五六十块钱,若是泥瓦匠的活儿都学不会,只能做一般劳力,那就只有三四十块了。”
振先点点头:“没什么不行的,姐姐,小壮若是和大壮一样好,我们只给他提供一个机会就够了,若是扶不起来,这样也能让他家人吃上饭,我能帮的,也止于此。”
颖颖见弟弟认识很清楚,便不再多说,救急不救穷,若是那一家人努力上进,他们会继续帮着,若是一滩稀泥,她也没必要把自己和弟弟都拖到那泥潭里。
桂枝却对周清扬很感兴趣:“他成家了吗?”
振先看了姐姐一眼才回答:“没,还没有女朋友呢,比我大一岁,荣东县的,离咱家一百来公里,也不远。”
振先的话别有深意,桂枝大喜,连忙追问:“清扬性子好不好?家里还有什么人?”
“清扬和我关系很好,人很正直,也热情,就是姊妹多了些,有一个姐,三个弟弟,三个妹妹。”
桂枝吃惊地瞪大眼睛:“他家八个孩子?”
振先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不然还不早就结婚了?他比我早上学,是两年的中专,和姐姐的学历一样,刚刚分配到酒泉。”
桂枝有些犹豫:“酒泉?酒泉是不是离咱们这里很远啊?”
“也不算太远。”振先道,“坐火车也就两天两夜。”
“两天两夜还不远?”桂枝有些犹豫,“你姐若是嫁了这样的男人,要是随军,我想见一眼就难得很了,若是不随军,他们两口子一年见不了几天,不好。”
振先嗫嚅着道:“暂时还不能随军,去了才是连长,不够条件。”
桂枝刚才的兴奋表情一扫而空:“这个小伙子不错,可惜其他条件不好。”
振先有些焦躁:“妈妈,好不好的,姐姐说了算,你别忙着阻拦。”
桂枝一想女儿这么大了还没找到婆家,的确不能太挑剔,可若是嫁了周清扬,就得忍受两地分居的苦楚,而且,周清扬的家显然也是个大包袱,他是长子,一群的弟弟妹妹得抚养,就算颖颖有钱,也架不住狼多,石睿山地区,除了睿城那一圈,别的地方都穷。
振先看着姐姐,桂枝也忍不住看向女儿,他们都在征求颖颖的意见。
“妈妈,人好胜过一切。”
颖颖的话让振先露出笑意,他高高兴兴地进堂屋陪客人去了。
颖颖和妈妈做好了饭,在这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样一大桌子菜,还有雪白的米饭,让周清扬忍不住十分震惊,再看看郭家宽敞明亮的房间,堂屋摆的彩色进口电视机,普通农家根本没见过的沙发和家具,郭振先的家,比他想象的要富裕多了。
郭连弟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鱼肉,给了周清扬,然后又给李小壮夹了一块:“别客气,尝尝你婶子的手艺!”
“谢谢叔叔!我自己来。”周清扬赶紧压下心事,绽出笑容。
李小壮一直低着头,神情局促,这会儿也只是抬头笑了一下,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说什么好。
冯桂枝很心疼李小壮,便又夹了一大块鸭肉,放到了他的碗里:“吃吧,吃吧!”
颖颖刚才在厨房,能听见周清扬在堂屋里高谈阔论,把振兴逗得哈哈笑,没想到她餐桌前一坐,对方立刻就沉默了,她便匆匆吃了些,便退了席。
周清扬暗暗松口气,吃过饭,便要告辞回家。
振先十分吃惊,两人原来说好的,周清扬在郭镇玩几天才会走,他怎么能变卦呢
...
第141章 失望
见姐姐和妈妈去厨房洗刷,振先拉着周清扬,到了家门外的池塘边:“怎么回事?我姐不够好吗?”
周清扬急忙摇头:“振先,对不起,你姐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我,我配不上。”
“清扬,我姐刚才说,人好就行,你什么人我清楚,怎么就不配了?”
周清扬抬头看着西边的天空,眼睛中有亮光闪过:“振先,我看得出,你姐不仅外表靓丽,内心也纯洁又和善,谁要能娶到你姐姐,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可惜,我是个无福之人。”
“为什么这样说?清扬,你的能力和心地,也是一等一的。”
周清扬摇摇头:“谢谢你,振先!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为何要找个农村长大的姑娘?你知道我读军校时,好几个城里姑娘追求呢。”
“嗯,我也奇怪,以为你眼头高呢。”
周清扬苦笑了一下:“结亲,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它牵扯到两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等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实在太复杂了。说实话,你姐若是粗糙一点、无能一点、没心没肺、不动脑筋,我或许还会考虑,我真的没想到,她竟然这样优秀,比你说的还要好千倍万倍,我、我和她就没了可能。”
振先只觉得心往下沉,自己的战友属周清扬最好,没想到,他竟然关键时刻掉链子:“清扬,你真的很优秀啊!”
周清扬摇摇头:“振先,我刚才已经说了,你就给我点面子,不要逼着我自暴家丑。”
振先后知后觉地发现,周清扬很少提起他母亲。
六十年代后半期,国家已经提倡计划生育了,口号是:“一个有些少,两个刚刚好,三个也不多。”
在农村,若是一家有儿有女、并且超过三个孩子的,妇女干部就会上门做工作,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多生孩子,生产队都不给足额分配粮食,周清扬的妈妈是顶着怎样的压力,在七零年后,还给他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的?
振先忽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村子里特能生育的女人,不是蔫蔫的极有主意、谁劝也不听的,便是特别泼辣没人敢惹的,她们对付妇女干部的办法,前者是不理不睬,说什么都答应,但做什么,却是自己拿主意,别人的话全靠边,后者呢,是谁说什么也不听,见谁和谁吵。
难道,周清扬也有这样的妈妈吗?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难怪,周清扬如此选择了。
周清扬从郭振先的表情里,看出他猜到了什么,心情有些难过,勉强笑着对振先道:“对不起!”
振先摆摆手,冲动地做着最后的努力:“我姐姐并不介意你家人怎样,她也有钱有能力,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
“是我没福气,振先,你看得起我,这个情分,我记一辈子,可我不能答应你,我不能害了你姐姐,真的对不起!”
振先徒劳地四下看了看,只能换了话题,挽留客人:“现在都把郭镇叫‘小睿城’,是说我们这里经济发展比较快,我带你四处转一转,看看家里需要什么,买些带回去。”
周清扬摇摇头:“我家,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除了粮食,还能需要什么?”
振先在心里叹口气,他是真心喜欢部队,才表现那么好,他以为周清扬和李大壮和自己一样,现在,他才算明白,这两个战友为何那么拼命了——参军,是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架梯子,能让他们跳出贫困的家乡,还有那泥潭一样的家庭。
周清扬姐弟八个,李大壮也有五个,那么穷的地方,那么多的人口,他们真的是被逼得不拼命不行了。
振先还想帮战友一把:“清扬,你大弟弟和二弟弟也都不小啦,你不打算想办法让他们出来挣点钱吗?我把小壮托付给姐姐,不好意思再让她帮你,但你弟弟若是有心,根本不用人帮助,到我们郭镇来寻活儿就成。我们这里忙的时候,好多家都要雇人呢,一天一块钱,还管饭。”
周清扬眼睛一亮:“真的?”
“真的,再过几天,就该准备种反季节蔬菜了,要清理旧秧苗收拾土地,是个雇人的高峰期。”
“我知道了,振先,谢谢你!”
送走周清扬,振先情绪很低落,他寻寻觅觅,好容易找到一个自认为能够配上姐姐的人,没想到却出师不利,铩羽而归。
郭连弟和冯桂枝也觉得十分遗憾,周清扬冷静、善于审时度势,又长得那样英俊不凡,的确是个难得的好男人,能找到这样的女婿,他们真的也满意了。
人就是这样,若是周清扬毫不犹豫地扑上来,桂枝还挑剔他家境不好,姊妹太多,可周清扬冷静地表示自己不配,她反而高看这小伙子一眼,遗憾和女儿有缘无份。
颖颖打算在家住上两天,就把李小壮送到杨森那里,没想到这个蔫乎乎李小壮,竟然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活儿。
事情也就这么巧,郭旭今年村北西瓜获得了大丰收,村南的大棚菜也狠赚了一把,兜里是充实了,把一家人却累惨了,看到儿子媳妇晒得黑瘦的脸,整天跟没睡醒一般疲惫的模样,他十分心疼,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雇个人,镇子东头是一些外地等着被雇佣的人常常聚集的地方,他去那里找人,刚好就遇到了李小壮。
谁也没想到李小壮是个胆大还有主意的,他给振先打了声招呼,说是出去玩的,却跟着郭旭去了菜地。
黄瓜西红柿都卖掉了,僵死的秧苗也该清理出来,别看李小壮瘦巴巴的,个子也不高,干起活来,不仅力气大,而且很有一股韧劲儿,比郭旭那人高马大的儿子能干多了,只一上午,就让郭旭看上了,当即就和李小壮定了口头的合约:包吃、住、四季衣服,一个月还给二十块钱。
杨木娃和杨木得兄弟的工资也刚涨到二十,郭旭这价钱给的就不算低,毕竟木得木娃现在可掌握了很多种菜的技术了呢。
...
第142章 合作
李小壮极有主意,等郭旭和他交了底,他才说是郭振先带回来的。
郭旭当然愿意给振先面子,他本就很会做人,立刻来到堂弟家,让郭连弟当了保人,和李小壮正式签合同。
桂枝见李小壮很懂事,便收拾了一床褥子、床单、凉席,还给了一身半旧的衣服,让振先送他去了郭旭那里。
郭旭的菜地边上,建了看守的小屋,他照着郭九江的样儿,给李小壮了一套锅灶。
振先开始几天还不放心,有事没事的过去看看,见李小壮适应得很好,这才不再打扰。
颖颖过了两天就走了,再回来时,李小壮把他一家人都弄到了郭镇。
咬人的狗不叫,说的就是李小壮这样的,别看他大字不识一个,心眼却一点也不少,摸清了郭镇的情况后,他让郭旭帮忙租了两间房子。
李小壮、他妈妈、他的大妹妹都给人打工,挣了钱除了买吃的,还给他爸爸看病。
李小壮的爸爸得的是肺结核,有了钱,天天去郭镇医院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人的气色很快就好了起来。
这个时代太艰苦了,但却磨练出人们顽强的求生意志,无数个李小壮、杨木得,用勤奋努力的汗水,浇出他们人生的希望之花。
颖颖见苗圃没什么事,在家住的日子就多了些,这天,郭旭找上门来。
“颖颖,让你爸爸出面,咱两家合伙,把村西头那一片石头滩租下来好不好?”
“三伯想要做什么?”
“建房子,咱村来来往往的外地人很多,有钱的可以住店,村里好几个旅社呢,这个热闹咱就不搀和了,三伯的意思是,那些长期在咱村里做工的,咱们建些房子,租给他们。”
颖颖明白郭旭的意思,书记就是书记,果然比一般老百姓的觉悟高,出租房屋,有一笔稳定的收入不说,还解决了有人露宿街头的尴尬场景。
算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只是,颖颖还有一些疑惑:“三伯为什么不以村集体的名义做这事儿呢?”
郭旭摇头:“李强要走了,乡政府为了平衡,肯定是推一个张家人接手,我今后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呢。”
颖颖能够想象郭旭的为难处,点头同意了,第二天,郭连弟拿着颖颖写的申请,到了村办公室找李强。
李强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即便知道自己要调走,也没有推诿塞责,而是很认真地把几个村干部都叫到一起,研究郭连弟的事宜。
“郭连弟的女儿租了一片荒滩养鸭,一年收入上千,他家这是吃上利了,还敢用这样低的价钱租地,真好意思。”村会计叫王顺才,是王长贵的族叔,早就对郭家人心存怨愤,李强的话音未落,他就跳出来表示反对。
李强目光转向副村长张文远。
张文远清了清嗓子:“顺才说得有道理,郭家人总是用各种理由,低价租来集体的土地,自己赚大钱。”
郭旭在一边听得窝火:“好歹他们把土地利用起来,总好过一分钱不值撂荒着吧?再说,郭连弟的那一片水塘,这两年投入了多少钱你们知道吗?只看到人家养鸭子赚钱,赚的钱还不到投资的一半,你们都有眼睛呢,看不出来吗?”
王顺才和张文远都不说话了。
李强很耐心地给张文远和王顺才做思想工作:“郭镇这两年发展迅速,很多外地人过来,我们不能把地卖出去让那些人建房,为何不自己建了出租呢?郭连弟有这心,大家应该支持才是,至于租金,还可以逐年提价呀,一年上涨个百分之一二的,十年二十年后,地价不也挺高的了?”
王顺才和张文远一听,立刻就变了态度:“也好,那就每年地价提百分之十吧。”
别说郭旭不答应,就是李强也没法答应:“这也太多了吧?”
王顺才和张文远却不愿让步,异口同声地道:“不少了,钱都让郭家人赚了,他们也该出些血,为村子做点贡献。”
事情陷入僵局,郭旭也知道没那么简单,一句话也不说,李强还想劝劝王顺才和张文远,乡政府却来了电话,让李强和郭旭去一趟。
郭旭带着一肚子气,在乡政府开完会,等人散了,这才找到两位领导诉苦:“秦书记,吴乡长,若是李强走了,我也不干了。”
秦书记很诧异:“为什么?李强调走,郭镇就指望你掌舵呢,怎么能撂挑子呢?”
郭旭把刚才在村里开会的事情讲了一遍:“秦书记,说实话,张文远根本没有大局观,和这样的人怎么做搭档?”
秦书记也叹口气:“老郭呀,你也别挑剔了,李强从郭镇调出来,直接就是马村集乡的副乡长,能和他这样能力强、性格又宽容的人搭档两年,是你的幸运,你可不能因此胃口就被吊高了。”
郭旭苦着脸,却还是顺从地点了点头:“我也知道,唉,真舍不得李强走。”
郭旭这一场表演,让两位领导知道了他的难处,趁机给张文远上了眼药,若是能博得几丝同情,两人对他比张文远偏爱那么一丁点儿,他的日子就不知要好过多少了。
李强走了,秦书记亲自给张文远和王顺才做工作,那片沙滩才包给了郭连弟。
郭旭和颖颖达成协议,颖颖出百分之五十五的资金,他出百分之四十五,他负责建房和管理,到时租金两家平分。
颖颖答应了,第二天便进了山,用空间收集了几十吨的石头,趁着夜色堆放在村外,光这些石头,价值就上了万,再给郭旭一万多现金,她的出资就到位了。
施工自然由杨森的建筑队来做,郭旭把他的外甥叫了来,他在背后遥控,外甥出头露面。
郭旭和郭连弟是堂兄弟,郭旭的外甥,也管郭连弟也叫舅舅,即便张文远有所怀疑,但也没法说什么
转眼,八月就过去了,郭振先收拾了行李去上学,颖颖也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了苗圃,她的小日子,表面看着十分的安谧温馨,却不知道有一股暗流,已经汹涌着扑了过来。
...
第143章 杨森的麻烦
——王副专员要退休了,消息传到苗圃,杨磊和王科长立刻就坐不住了,他们叫上老陈,三个人在办公室商量。
“怎么办?万一,郭颖颖和咱们死磕呢?闹腾起来,如何收场?”杨磊十分担忧。
王科长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现在也只是来个消,王副专员还能撑个一半年的,我们做好准备,这就动手。”
“怎么动手?让她去渤海购买树苗,还是…?”
王科长咬了咬牙:“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她若是去买树苗,一时半刻也买不回来,若是王副专员退了下来,她不听话怎么办?”
“可是,现在树苗还那么小,离结果还远着呢,我们若是非要说那不是富士苹果,不是给自己找事儿的吗?”
王科长翻了一个白眼:“咱们认不出来,那些专家却是能认出来的,反正郭颖颖当时给你的接穗上签字了,我们现在就可以说她把接穗倒卖了。”
杨磊有些犹豫,他怕手脚做得不够完美,反而把自己套住。
王科长却不这么想:“杨森,好歹现在还有王副专员帮咱们兜着,不能再等了。”
没有完美的阴谋,成事总要靠天意,没了王副专员,他们很难成功,杨磊咬了咬牙:“好,提前就提前,我们第一步,先把郭颖颖倒卖接穗的事儿传扬开来。”
王科长问:“你们村的那个小伙,能靠实不?”
杨磊点头:“能,他看上了我们村的一个姑娘,拿不出彩礼钱,是我给了他希望,他现在听话得很。”
“再确定一遍,把他拿死,千万不能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杨磊点头:“嗯,我知道。”
苗圃这边波谲云诡,颖颖却一点也没觉察,杨磊的谣言,传在苗圃的正式职工间,她身边全是杨家圪崂来的临时工,如何能知道呢?
苗圃的职工听说颖颖倒卖接穗,都很奇怪,她承包了二道河,把好种子卖了种赖品种,不怕赔钱吗?
但一部分人却这样想:“郭颖颖把钱装自己口袋了,到时候赔了钱,不肯交承包费,我们拿她怎么办?”
有人为颖颖说好话:“人家敢卖了接穗,自然有办法弥补,反正到时候完成国家计划就行了。”
这话立刻就遭到群起攻击:“怎么可能?接穗都卖了,她如何完成国家计划的?到时候拖累咱们大家都没奖金。”
一牵扯到自身利益,所有的人都高度关心起此事来,还有人要找颖颖质问一番,却被人拦住了:郭颖颖还没拒交包地的费用呢,凭什么去质问?
看到颖颖地里的树苗长得十分茁壮,很多人怀疑着谣言的真假:“郭颖颖不像是倒卖树苗的,她既然打算赖账,为何下那么大力气把二道河弄得齐整整的?”
“是啊,可是有人说,她种的苹果苗,不是富士。”
“是不是谁知道?”
“不会是杨场长被人骗了,买的假接穗吧?”
“怎么可能?那是国家拨下来的。”
“国家下拨的,不是去年秋天扦插的吗?”
闲言碎语,带着各种猜测,时间飞速而去,这天,有人看到郭颖颖她坐在拖拉机上,神色紧张地离开了二道河。
“她是不是听到风声,去寻求帮助了呢?”
“谁知道,最近咱们苗圃事儿真多。”
颖颖到底干什么去了?郭小伟派人送信儿,说是杨森那里出事了,颖颖还有些不相信,杨森如愿拿到了那笔贷款,并请物资局的战友帮自己购买挖掘机,消息传开,好几个单位的基建科就找上门来,有三个很快就和他签订了土方工程承包合同,把杨森高兴坏了,他现在很忙但很快乐,能有什么事儿?
原来,谷明泉见杨森果然守信,没有让记者继续深挖,略略放下心来,没想到王立峰却从安西得到消息,大西省的几个记者要联名给中央发内参,是以杨森的事情为主线,揭露睿城官场内幕的,主要倡导的人,是黄玉屏。
谷明泉火冒三丈地找到杨森:“你拿了我的钱,不能说话不算话。”
杨森莫名其妙:“你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你那个记者姘头在纠集人调查我呢,不要说你不知道。”
谷明泉骂自己,杨森或许还能忍受,但他忍受不了谷明泉这样侮辱黄玉屏:“人家还是一个大姑娘,和我也是一清二白,你再这么说,别怪我不客气。”
谷明泉正在气头上,他又觉得杨森拿了他的钱,不敢把他怎么样,就赌气道:“别装得那么神圣,我就不信,没睡过觉你能这么维护她吗?”
杨森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往头上涌,当时一个忍不住,一巴掌就把谷明泉拍倒在地上。
谷明泉半边脸肿得像馒头,另一边脑袋还撞出了一个大血包,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表示,他要灭了杨森。
杨森根本没想,谷明泉四五十岁的人了,平日里道貌岸然的,身边竟然围着一群混混流氓,下午,他正在工地安排工作,那群混混找上门来。
谷明泉也没想到,杨森工地上,大多数是复员的军人,他们很抱团,也很维护杨森,那些混混没有威胁到对方,反而被狠狠揍了一顿,工地所在单位的保卫科人马全部出动,还叫来附近派出所的警察,才让杨森的人住了手。
六个混混被打倒在地爬不起来,两人被踢断肋骨,一人小腿骨折,三人内脏出血。
两方参与打架的人,多少都带了彩。
睿城公安局城东刑警队的人很快也赶到了,杨森被请进了公安局,打架滋事的混混进了市医院,却被人从后门接走,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