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杨心跃的眼神里不由带上了一抹同情。
几米之外,戴麒麟重重的吸了一下鼻子,抹干净脸上的泪珠。
他再一次挺起胸膛,就像是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那样,后背骄傲地反弓着。
他大声对着手机叫嚷起来——“你们要是今天不来开家长会,以后也不用管我了!你们有姐姐就够了!以后你们就和别人说,你家就有一个独生女,叫戴凤凰!”
杨心跃:…戴麒麟的孪生姐姐叫戴凤凰?他爸妈怎么这么会取名啊。
“我?!从今往后我就不是你儿子了,等我一满十八岁我就去改名,我…我不要当什么麒麟了,我要当…我要当戴小狗!!”
“汪汪汪!”
原本悲痛欲绝的气氛瞬间破灭了,杨心跃整张脸扭曲着,拼命憋住笑意;再看旁边的钟可,死死咬住自己的手指,生怕泄露一点声音。
他们以前怎么没发现小眼镜儿这么逗啊,上一秒听得她都要落泪了,下一秒就把她逗得差点笑出声来。
“戴小狗”要是出道当谐星的话,她绝对去捧场,给老铁刷二十个深水□□!
戴麒麟出了一口恶气,气呼呼的挂了电话,走出储藏室时还在自顾自的汪汪着,像是在同自己说话。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大门合上,屋内重归黑暗,杨心跃终于长舒一口气,瘫坐在地上,一口气把刚刚欠的笑声全都补齐了。
女孩的笑声清脆悦耳,即使是毫无形象的捧腹大笑,笑到头帘都翻起来、扁桃体都看得见,也让人觉得分外可爱。
她的笑极富感染力,笑着笑着就倒在了钟可身上,推着他一起笑。
钟可笑了半天,也不知是在笑“戴小狗”还是在笑怀中的她了。
两人笑到浑身脱力,变成了“叠叠乐”,这样误打误撞的,居然把刚刚那点旖旎心思都笑散了。
两人默契的都没有提起刚刚突然熄灭的手机灯光,一瞬间,差点过界的两人再一次退到了应有的界线里。
钟可心里有八分可惜,剩下两分则是庆幸——若是当时真的亲下去了,他就再也不能以“朋友”身份待在她身边了。
杨心跃扶着酸软的肚子从钟可身上爬起来,用脚尖踢了踢他的腿:“行了,别笑了,刚才戴麒麟都说了,家长都到了,咱们赶快把椅子搬出去吧。”
钟可赶忙爬起来,与杨心跃一人拿了几把椅子,匆匆离开了储藏室。

十分钟后,袁筱奉数学老师之命,来储藏室找教具。
屋里昏暗一片,只能借助手机自带的电筒。
一束灯光穿透黑暗,直直的投向了墙角的地面上。
“啧啧啧!”袁筱双眼放光,啧啧称奇,“地上灰尘的痕迹这么凌乱,难道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吗?”

第34章 第34章 家长会(下)

第三十四章
星期日下午一点半,京英复读学校的大门内聚集了上百位家长, 虽然彼此都是头一次见面, 但提起孩子们的学习问题,这些家长们有无数话可以说, 一个个热络的像是八辈兄弟似得。
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走向了文理两班, 班主任在门口迎接着各位家长,给大家指点座次、并且把孩子们的成绩单交到家长手中。
“您就是杨心跃的父亲啊?谢谢您之前给宿舍慷慨捐助的空调和洗衣机!”班主任脸上笑出了一朵花, 京英复读学校收费昂贵, 能来读书的孩子大多家境富裕。财大气粗的家长他以前见过, 但这么爽快、又为学生们着想的家长太少了。
他双手握住杨爸爸的手, 殷勤的上下晃动着:“杨心跃是班长,学习刻苦, 和同学们关系都很不错!”
哪个当爸爸的不喜欢听人表扬自家闺女啊!尤其在杨爸爸眼里, 她女儿从小就充满领袖气质、进步思想, 当班长实至名归, 受同学们爱戴也是应该的。能有这样的乖女儿, 他真恨不得和所有人炫耀。
“这也离不开班主任的耐心教导。”杨爸爸客套道, 眼睛瞥向一旁的成绩单,“这次她期中成绩…?”
“哦哦哦, 我差点忘了说!”班主任赶忙把成绩单双手送上,“杨心跃的进步非常显著, 尤其是语文成绩, 比高考进步了一大截, 只比单科第一低了三分而已。”他舒了口气,“本来还担心她不能收心,看到成绩我就放心了,看来翻墙那件事没有影响到她。”
“…???”杨爸爸满头雾水,什么翻墙?他怎么从没听过?
难不成那小丫头背着他干了什么好事?
他满肚子疑惑正待细问,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一位文质彬彬的先生缓步靠近。那位先生瘦高个儿,年纪看上去四十出头,但鬓角已经斑驳了,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走路四平八稳,周身气质平和,看上去就是个“文化人”。
与对方相比,体型浑圆的杨爸爸真是标准的“大款”相貌了。
“文化人”在杨爸爸身旁停下,略带歉意的插话:“不好意思,请问您和文老师聊完了吗?”
“聊完了聊完了。”杨爸爸扭着三尺三的肚子挪开,“您请、你请。”
那位先生感谢的笑笑,转向班主任做起自我介绍:“文老师您好,我是钟可艾的家长。”
此话一出,周围几名家长皆是呼吸一滞,看向那位先生的目光带上了浓浓的艳羡。
钟可艾的家长!就是他培养出了700分的学神??
和班里的那群学生不同,家长们并不关心班长是谁、女神是谁,只关心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叫什么!钟可艾高考少考一门依旧上了一本线的传奇故事在所有家长耳朵里流传,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是能和好学生在一起多多交流,自家孩子的成绩肯定能有所提升!
想到这里,各位家长脸上的笑容更真挚了。
有人殷勤地问:“钟先生啊,一看你这气质就不一样,您也是老师吧?是不是从小就给孩子启蒙了?”
“我确实是老师,不过我是管后勤的,我爱人是小学数学老师,确实很小就教他算数了。”钟爸爸礼貌回答。
“要不然呢,我听说钟可艾数学成绩特别好,上次考了满分呢!”
“是吗?”钟爸爸脸上的诧异一闪而过,他颇有些尴尬地说,“这,这我还真不知道呢,可艾在学习上没让我操过心,一般考试成绩我也不会特意过问。”
“哎呀,这孩子可真自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夸奖起来,“家长会上是不是有分享环节啊?一会儿你可不要藏私,好好和我们讲讲怎么培养孩子的,我家那孩子啊特别不踏实,做十分钟题,就要玩半小时手机。”
钟爸爸和儿子一样,也是腼腆、内敛的性子,一下子被这么多人围住,实在有些招架不住,他实话实说:“我内人身体不好,我之前一直陪着她辗转各个医院看病,其实亏欠孩子挺多的。在学习上我真的没管过他,全靠他自己,就算文老师让我分享,我也没什么可以分享的。”
寥寥几句,钟家的家庭状况就被大家摸清了——丈夫是小学后勤老师,妻子癌症去世,孩子自立自强,再看看钟先生一身朴素打扮,与周遭的富庶格格不入。
几位家长心理说不出什么滋味:寒门出贵子、望族出孬货,差的是什么?差的不仅仅是智商,更多的是品格。
还有家长不死心,想从钟爸爸嘴里掏出些什么:“那钟可艾平常在家除了学习还做些什么啊,是不是经常锻炼?最近有个什么冥想锻炼大法,据说能提升记忆力呢。还有补品,有没有吃过啊?”
“他性格比较安静,除了学习,就摆弄那些花花草草。”钟爸爸想了想,“哦对了,他最近还爱看击剑视频…”
他刚说完话,身旁突然伸出了一只大手,哥俩好的搭在了他肩膀上。
那只手肥厚宽大,西服袖口遮盖着半块金表:“巧了巧了!我女儿以前是练击剑的!”
钟爸爸侧头一看,见那位同他称兄道弟的大老板满面笑容,不禁问道:“您是杨心跃的父亲吧,我儿子是她同桌,经常提到她。”
“可不是嘛!老弟啊,我看咱俩真有缘,我女儿也是,在家成天就钟可长、钟可短的。”他豪爽的搂住钟爸爸的肩膀,不着痕迹的把他带出了人群的包围,“走走走,咱俩别堵在这儿了,去座位上聊聊。”
杨爸爸“吨位”大,他搂着钟爸爸,就像是大鲸鱼身上攀了一条小海豚,根本没人能够阻拦。
眼看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了,众位家长们议论纷纷,羡慕着杨心跃的好运气,居然能和全班第一当同桌。
家长们彼此换了个眼色,瞬间又围上了班主任:“文老师啊,你看这学期都过去一半了,座位总要换换了吧?”

当杨心跃和钟可搬着折叠凳走进班里时,大部分家长已经到了。他们赶快把椅子摆好,兴冲冲的奔向了自己的座位。
钟爸爸和杨爸爸正聊得热火朝天,见他们来了,赶快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
钟爸爸拍拍儿子肩膀:“承蒙班长照顾,我儿子性格太闷,有了杨心跃他活泼多了,本来还担心他在新学校交不到朋友。”他看看对面的姑娘,只见女孩亭亭玉立,明艳大方,一双杏眼灵动活泼,看着就讨喜。
杨爸爸也满意的点点头,牵着女儿的手腕:“我还要感谢钟可艾呢,她当初一拍脑袋就说要复读,没个章法、没个目标,国庆的时候和钟可艾去了一趟剑馆,回来眼神都不一样了,跟我说‘爸我要读体育新闻’!哎呦,给我乐得呀!”
两位爸爸其乐融融,越看越觉得对方的儿子(女儿)顺眼,好话不要钱的往外冒。
钟可被夸的都不好意思了,眼尾扫过杨心跃,又赶快移开,心里偷偷觉得这一幕颇像是“见家长”。
他小声说:“杨叔叔,能和心跃做同桌,我…我特别开心。”
男孩继承了父亲的气质与相貌,长得精神,就像是一颗成长中的小白杨。尤其是那双眼睛,亮极了,熠熠生辉,他说话时视线落在杨心跃身上,竭力想藏住眼中的感情,可在两位长辈面前,哪里藏得住呢?
杨爸爸心里突然“咯噔”一声——女儿正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每天和这么一个又帅又聪明的男孩朝夕相处,不会产生什么友谊之上的感情吧?
不行不行,他绝对不同意!他们还是高中生呢,这是早恋!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尤其在复读班这种地方,时间紧任务重,谈恋爱绝对会分心的。
可他再转头看看女儿,他家跃跃笑容清澈,落落大方,一点没遮拦,根本不像是偷偷早恋的模样。
难道…是他想多了?
杨爸爸看看女儿、再看看对家的小子,心里直打鼓。他虽然是女儿奴,但绝对不是那种不开明的家长,他不反对女儿谈恋爱,但是绝对不能在高四、绝对不能在复读班里。孩子们的恋爱变数太大,今天我喜欢你,明天我不喜欢你,而且女儿又是个“性情中人”,现在两个孩子看着关系亲密,若是哪天突然吵架了,那还学不学习了?
可若两个孩子没有早恋,他突然跳出来捅破窗户纸,反而不妙…
他正暗自踅摸着,没注意班里的家长渐渐到齐了。
班主任走上讲台,示意家长会很快就要开始。
所有学生们退到教室后排,好在他们班里空间很大,后三分之一的教室都空着,贴墙立着几个格子柜,方便学生们放东西。
后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从开学到今天就没换过——“争分夺秒,备战高考”,五十一名学生站在黑板下,宛如一柄厉斧悬挂在他们的头顶,提醒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有多么残酷。
班主任清清嗓子,语气诚恳:“感谢各位家长百忙之中来参加家长会,大家时间都很宝贵,我就直接说正题了。我已经把大家的成绩发到了家长手里,把高考、月考、期中考的成绩做成了曲线图,让各位家长能够直观的看到孩子成绩的波动。”
教室后排,学生群里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刚才大家都在自己家长手里看到了成绩表,有成绩上升的,自然也有成绩下降的。
杨心跃早就看到自己成绩了,和上次月考相比,英语下降了一点点,文综保持平稳,倒是数学成绩突飞猛进,这其中少不了钟可的帮助。至于语文嘛…嘿嘿,居然上了135分,绝对是她历年最高!
不过她的成绩在钟可面前根本没法比,学神不愧是学神,“7”开头的总分数字,让她佩服极了。
袁筱唉声叹气,她这次比月考进步了一点点,但是依旧没有高考高。她高考的时候超水平发挥了,距离华清美院的录取分数线只差了十分,也不知道何时能补上。
唯有白芊手里拿着自己的成绩表——她家里没人来开家长会,所以成绩单只能自己拿着。
白慧娟站在他们几个附近,她的成绩单也是自己拿着,毕竟她都五十岁了,总不能把八十岁的父母叫过来开家长会吧,这不成笑话了?!
杨心跃不小心瞥到了白芊的成绩单,眉头微蹙:这成绩…波动的太严重了吧?白芊其实学习成绩不错,安安静静的读书,很聪明,每次随堂小考都名列前茅,但是只要一大考,她就绝对会出状况。
讲台上,老师请出几位科任老师,一一点评起这次月考里名列前茅的同学,希望大家能像他们学习。家长们热切的望着那些被表扬的好学生,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朝一日也能站在讲台上。
数学老师着重表扬了钟可,学神又一次拿到了满分,当之无愧。掌声响起,钟爸爸赶忙起身,向大家挥手致意。
英语老师最爱缪斯斯,这小姑娘一口美音很流利,就是其他科偏科太厉害。这次来开家长会的是缪斯斯的妈妈,她妆容精致,美艳绝伦,耳垂、脖颈、手腕上戴着成套的珍珠首饰,她含笑向大家颔首,姿态优雅极了,不少家长都看直了眼睛。
至于语文嘛,这次第一名既不是钟可、也不是戴麒麟,而是班上另外一位女同学。
语文老师在表扬过她之后,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这一次除了状元之外,我还要再表扬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并不起眼,但是这一次拿到136分的好成绩,尤其是作文写的非常好,语言朴实优美,感情充沛,读的时候酣畅淋漓,让我能够感觉出她写作时蕴含的感情。”
年纪颇大的语文老师摸摸长胡子,语带赞扬:“很多人以为,高考语文写作就是背套路,可是光靠套路,你是打动不了人的。你必须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这篇作文我看完后,又交给市重点高中的语文阅卷老师去看,大家一致认为,这篇作文能够拿满分!”
台下传来了大家的惊呼,语文作文可不比数学,并不是你按部就班的写出答案就能取得高分的。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明白作文要拿到满分有多难——全市几十万考生,每年的语文满分作文才有几篇?
孩子们的目光落在了身旁同学的身上,想要找出这位神秘的“满分大将”。
语文老师从桌上拿起一份试卷,距离很远,大家看不清内容,只能看见整齐的字迹密密填满了空格。
“下面,来让我们鼓掌欢迎这位同学来当众朗读自己的作文——”
台下,杨爸爸心中叹气: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她家女儿什么都好,就是神经太粗,大大咧咧的,一点都没有女孩子的温柔婉转。每次作文考试都靠背范文,要不然全凭她自己,只能写出干巴巴的文字来,要是她什么时候能开了窍,写出一篇细腻隽永的文章来…
“——杨心跃,来,你来读一下这篇《我的同桌》。”
杨爸爸:“…”
钟爸爸:“…”
钟可:“…”
杨心跃:“…”
所有人:“…”

第35章 第 35 章

第三十五章
杨心跃傻了。
她真傻, 真的。
她虽然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语文考试她会考得很不错, 但她从未料到, 会是这么“高”的成绩。
杨心跃站在讲台上,颤颤巍巍的捧着那一纸考卷, 感觉台下有数不清的晦涩目光投注在她身上。
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她发誓自己写作文时绝对没有一点点不该有的念头, 可是…在经历过“小黑屋”的意外事件后, 有什么东西不着痕迹的变了。
她还没来得及理清思绪,就被语文老师提溜到讲台上, 家长们的目光热切地望着她,都等着洗耳恭听她的“大作”。
尤其是杨爸爸,那双眼睛啊——绿的,若是放在晚上,那两束探照光能一直射到天上去。
一柄花剑走天下、从来没在赛场上认过输的杨女侠, 现在必须承认,她怯场了。
不知她现在跟语文老师说她不识字, 还来不来得及啊?
语文老师殷切地目光落在她身上, 催促着她尽快朗读自己的满分作文。
杨心跃生无可恋的转回头, 瞪着自己几天前写出的文字,木呆呆地朗读了出来——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的花剑教练就叮嘱我,赛场上最重要的并非是技术, 而是心态。
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 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引起不同的结果。只有磨练自己, 提升技术、锤炼心态,才能在这条金属剑道上一直走下去。
若是胜了,不必骄傲,若是败了,也无需气馁。面对一场失败,擦亮手中的花剑,带着永不言弃的信念,才能在未来赢回胜利。
我一直在想,‘永不言弃’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还是‘铁杵磨成针’的坚定?
这种疑问伴随了我很久,直到我在赛场上,遇到了他。
他是我的同桌,一个从未接触过花剑的‘外行人’。”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八百字,杨心跃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的写了将近一千字。
她写的是记叙文,但记录的并非是真实的故事,而是在现实上进行加工再创造,以第一人称第一视角来进行书写。
开头两百字引出故事主线“一场对战”,对战双方,一个是有着十几年花剑训练经验的“我”,另一个是跟随“我”去花剑剑馆见世面的“同桌”。作文一开场,就把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身份和经验值摆在了阅卷老师的面前。
杨心跃其实并未和钟可有过一场真实的对战,她直接把“我”代入到了大北的视角里,写出了和“同桌”对战时,内心的种种变化。
先是不屑:一个“外行人”还想和“我”打比赛?
再是无奈:为什么他失败了这么多次还不认输?
紧接着是有些慌乱:希望他能尽快认输,不要再纠缠。
然后是浓浓的惊讶:“同桌”居然从“我”手里取得了一分!
最后是敬佩、欣喜、畅快:得知“同桌”居然通过数学公式和细心分析找到了“我”的弱点,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屡次陷入困局,也绝不放弃,一直在努力寻找着突破点,最终拿下了关键的一分。
虽然这篇记叙文是第一人称“我”,可实际的主角却是这位“同桌”。寥寥几笔,就把他聪明又坚韧的形象勾勒了出来。杨心跃文笔朴实,没有堆砌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情节引人入胜,几经波澜,真的把阅卷老师带入了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当中。
要不然也不会让多位老师都给出了“满分”的最佳评价。
女孩朗读着自己的作文,她声音清脆,不疾不徐,一千字的作文不到三分钟就阅读完毕了。台下的学生家长听着频频点头,都很认可她取得的成绩。
至于杨心跃本人呢?
别看她看着镇定,其实她心尖儿一直在抖,明明是她自己写出来的文字,可由她嘴里读出来,实在是肉麻的要命。
这番操作…简直比早恋被老师没收情书还要当众朗读更羞耻!
杨心跃自诩厚脸皮,这时也要被烧穿了。
她都这么不好意思,更别提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的钟可了。钟可足有一米八五,就算他埋着头也比周围人高一截,周围的所有同学都清晰地看到了他通红的耳尖。
他整个人活像他养的那盆桃卵,红彤彤,粉艳艳,叶子羞涩地拢在一起。偏偏可爱的要命,谁见了都手痒想戳两下,看会不会把它的表皮戳爆,流出甜甜的叶汁来。
袁筱和白芊对视一眼,袁筱凑到她耳边问:“他俩是不是在…”她两手攥拳靠在一起,两只大拇指相对碰了碰指尖。
白芊低声道:“你想多了,心跃早说过,他俩是‘好兄弟’‘好闺蜜’。”
袁筱柳眉倒竖:“我也是她好闺蜜啊,怎么没见到她把我写进作文里啊?”
白芊:“写你什么?这作文主题是‘永不言弃’,又不是‘好吃懒做’。”
“…”
同学们之间的小小骚动没有传到台上,杨心跃读完作文,脚底抹油想溜回去。
偏偏语文老师拽着她,非要让她谈谈“创作理念”。
杨心跃都要爆炸了:她又不是杨树人、杨沫若、杨冰心,她哪有什么创作理念啊!
语文老师见她说出不出来,干脆启发性的提问:“你这篇记叙文是真人真事吗?你以前是练花剑的?和钟可艾同学切磋了一场?”
杨心跃定了定神:“老师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写作要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吗?我确实是退役的花剑运动员,但文里的‘同桌’指的并不是钟可,我没有和他对战过,文中的比赛是我旁观的某场友谊赛,我代入了自己。”
她这话一半真一半假,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谎,明明她描述的男孩就是钟可,可是在她出口时,那些话语自己变了味道。好在语文老师也没有纠缠这个问题,而是继续就着她的发言发散下去。
“班长这篇记叙文写的很好,以第一人称切入故事,但是主要笔墨落在了对战的‘同桌’身上。记叙文要写好不容易,如何在故事中突出文章重心,是大家都要学习的。”
趁着语文老师长篇大论的功夫,杨心跃赶忙从讲台上跳下去,埋头跑向后排。跑过杨爸爸和钟爸爸身边时,两位父亲的眼神完全不一样。
前者是痛心疾首,后者是…呃,慈爱?
杨心跃没敢和他们对视,像是一只被踩到了尾巴的狗,呲溜就窜到了同学的圈子里。
她看着像标杆一样立在人群中的钟可,男孩脖子都是红的,眼神却明亮好似星子,他的视线里有羞赧、有欣喜、还有…某种抑制不住的感情。
两人的视线一触即分,杨心跃脚下转了个方向,左看看右看看,厚着脸皮钻向了七仙女群里。
“麻烦腾个地儿…”杨心跃挤开一名小仙女。
小仙女“哎呀”一声,娇气地说:“干嘛来我们这里呀,袁筱不是给你留好地方了吗?”
杨心跃一把搂住缪斯斯的白胳臂,整个人攀在这只白天鹅身上,理直气壮地说:“我来找我舍友不行啊?”
缪斯斯不喜和人有肢体接触,她一抬手把杨心跃从身上掸下去,又轻飘飘地睨了七仙女一眼,抬起食指贴在嘴唇前,轻声:“嘘。”
却默认了让杨心跃站在自己身边。
有这位女神坐镇,其他仙女皆安静下来。
杨心跃虽然被她拒绝了,可她早就看出她的面冷心热了。她又往缪斯斯身旁凑了凑,娇声道:“缪斯斯,你真好~”一个好字百转千回,她在小方哥哥面前都没这么撒过娇。
“我不好。”谁料缪女神打断了她,“要是我‘好’,怎么没见你写一篇《我的舍友》啊?”
“…”

家长会一直开到晚上五点才散会,所有家长留下来体验了一遍学生食堂。要说京英复读的食堂确实很不错,一天四顿,色香味美菜量大,就连杨心跃这样的大胃王都能吃饱。只是学习压力重,就算每顿吃到肚子滚圆,大家的体重还是普遍下降了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