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母笑道:“一时半会儿不回去,正要跟你说呢,你表嫂有了身子,昨儿刚请大夫把了脉。你说这孩子,平常看着还挺仔细,可自己身上的事儿一点都不经心。”
喜讯多少冲淡了适才的沉重,宋青葙不想大舅母为自己忧心,捡着平日听女尼说的福缘福报的开心事说了说。
大舅母岂不知她的意思,她在宽自己的心,大舅母听得高兴,心里却越发酸楚,这孩子,命真是苦。
媒人喜滋滋地把付家应允之事告诉秦镇,秦镇正约着秦铭要吃中饭,闻言大喜过望,顾不得满桌的菜,起身就往外走。
远山疑惑道:“二爷就来了,爷去哪里?”
“告诉宋姑娘。”
远山忙上前拦住他,“爷,付家既然许亲,宋姑娘怎么会不知道?”
秦镇站在树影下,想了会才反应过来,扭身又走,“我出去转转就回…早起取回来的磕花饽饽别拿出来,留着晚上吃。”
远山哭笑不得:爷真是魔怔了,磕花饽饽连着吃了三个多月愣是没吃够,还要藏起来不给别人吃。
秦镇骑着马,自动自发地来到三圣庵,没进去,就隔着围墙远远地往里看。
树影婆娑,遮住了半扇窗户。
秦镇猜测着宋青葙的样子,在绣花,还是抄经书?已经过了午时,她应该吃罢中饭了,刚吃过饭不能立时坐下,免得积食。
算起来,她在庵里已经住了近两个月,也不知什么时候回去,庵堂总是清苦,吃得又素淡…成亲后,定让厨房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饭食,她太瘦了。
秦镇微微笑着,他已吩咐过媒人好几遍,不管付家提什么条件尽管答应就是,他没别的要求,唯一的希望就是早点成亲,越早越好。耽搁久了,他怕夜长梦多。
秦镇的顾忌不无道理,郑夫人为着郑德显已经有些疯癫了。
那天,郑德怡将宋青葙的话说给郑夫人,还没说完,郑夫人就不顾风度地大骂起来,先骂宋青葙水性杨花吃着碗里的占着锅里的,又骂清平侯养子不教,强夺人、妻。
郑德怡听不过耳,悄悄让婆子带着去外院郑德显的屋子。
院子里杂草丛生,靠西墙种的花木已抽了新芽无人打理,空气中隐隐带着一股酒气,郑德怡皱了皱眉,听到小厮的恳求声从正屋传出来,“爷,酒坛子已经见底了,没了,爷明天再喝,行不行?”
郑德显醉眼惺忪地举着酒杯,“别糊弄爷,爷没醉,爷清醒得很,床底下不是还有半坛子?”
小厮苦着脸道:“床底下那半坛子您大前天就喝完了。”
“呃,”郑德显打了个酒嗝,“你骗我,连你都欺负我,看我不扒了你的皮”,身子歪歪斜斜地往前,突然脚下趔趄,差点被一旁的椅子绊倒,他气不打一处来,“咣当”踢翻椅子,甩着衣袖胡乱念道,“人生不称意,酒酣心自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醉后失天地,此乐最为甚…”
郑德怡止住张口欲喊的婆子,悄悄往内室瞧去,就看到郑德显狼狈地俯在黑木桌上,头发散乱,玉冠歪斜,月白色的衣袖上沾染了点点酒渍,脚上的软靴一只是粉底另一只却是白底。
郑德怡心头一酸,三哥素来丰神俊逸清雅高贵,最爱月白色,偏偏白色不经脏,一件衣衫穿不过三次就丢弃,何曾像这般落魄邋遢,又何曾这般借酒解愁过?
情之一字最是伤身,三哥因宋三娘而醉生梦死,三娘却那样狠绝无情…郑德怡咬咬下唇,三娘不是想嫁到清平侯府吗?
她倒是要看看,三哥玩过的女子,秦镇还会不会要?
主意既定,郑德怡回内院与母亲告辞,未等走近,就见两个婆子慌慌张张地迎出来,脸色甚是尴尬,“老爷回府了,正与夫人议事。”
话音刚落,只见房门响动,顺义伯阔步走出,面沉如水地吩咐小厮,“拿绳子把那个孽畜捆起来关到柴房。”
郑德怡瞧着父亲神色冷厉不敢劝阻,只恭敬地行了个礼。
顺义伯停在她面前,淡淡地说:“你已出嫁就是袁家的人,没事在家多孝顺公婆,别总掺合娘家的事。”
郑德怡面色一红,忙低头应是,再抬头顺义伯早已走远了。
当着下人的面被父亲训斥,郑德怡有些挂不住,可想到母亲,仍旧硬着头皮进了屋。
郑夫人两眼红肿,黯然地坐在炕边,一见郑德怡,原本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你说我该怎么办,显哥儿如今这个样子,我让你爹在皇上面前提提,秦家不能抢别人家的儿媳妇,你爹就要动刀动棍的,又怪我慈母败儿,还说显哥儿没了倒干净,让我也趁早归家,他另娶个贤惠的,再生儿子…”
郑德怡连忙劝慰,“爹是在气头上说的话怎能当真,不过,娘再别提什么丁家、秦家了,爹跟他们天天在朝堂上见面,心里肯定也不是滋味。”
郑夫人捏着帕子擦擦眼泪,“好好的儿子变成这样,都二十一了,亲事还没着落…”
郑德怡温声道:“三哥的事交给我,我想办法。”
郑夫人狐疑地问:“你能有什么法子?”
郑德怡笑笑,“娘别问,等着就是…对了,大爷让我问问,爹以前有个属下在五城兵马司任职,不知叫什么名字,管着何处?”
郑夫人想了想,“叫张钊,任北城的指挥,是你爹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是外人。”
郑德怡点点头,又软语安慰几句,才告辞回袁府。
她的婆婆袁夫人脸拉得老长,“你这个当娘的心真宽,旭哥儿身上不好,你也不管,一出去就是大半天。”
郑德怡忙问:“旭哥儿怎么了?早起出门时还好好的。”
袁夫人见她情急,语气缓了几分,“脸上起了片桃花癣,因乳娘拦着不让他挠,他哭了两回,直嚷着要娘,中饭也没怎么吃。”
郑德怡放下心来,匆匆换过衣服去看儿子,旭哥儿躺在炕上睡得正香,小小年纪相貌已长得很是周正,眉眼间有几分郑德显的模样。
郑德怡坐在炕边寻思片刻,提笔写了封信,又找婆婆商议请客的事,“天儿渐渐暖了,听说那些文人士子都出去踏青游玩,咱们家的桃花开得正是时候,我想请几个玩得好的姐妹来赏花。”
袁夫人喜静不喜动,可想到文靖大长公主好热闹,遂欣然同意。
杨柳风寒,桃花春暖。
袁府花园的桃花开得极盛,放眼望去,灼灼芳华。
酒席摆在桃林中,菜式不多,胜在样样精致,尤其席间的桃花饼,一碟五只,摆成桃花状,四周衬着桃花瓣,好看的让人不忍下口。
郑德怡笑着介绍,“良木新出的点心,每天就卖二十盒,还得提前订。你说人家贵,可有贵的道理,不说口味如何,单这份心思就无人能比。”
武康侯府的世子夫人袁氏是郑德怡的小姑子,也在宴请之列,叹道:“家里弟妹也爱吃,隔三差五就让人去买,每月光点心钱也得好几十两银子。先前宋三娘经常送点心来,那也是个心灵手巧的。”
郑德怡便笑,“光咱们在这里热闹,也不能落下她们,”转头吩咐丫鬟,“把厨房的点心装两盒子,回头给杨二奶奶带回去…宋三娘这份,你要方便,让马车在三圣庵停停,找个女尼稍进去就行。”
袁氏忙道:“有什么不方便的,正好顺路。”
几人吃吃喝喝,又打了会叶子牌,直到申正方散。
宋青葙拿到点心时,天已黄昏。
女尼道:“武康侯府的杨夫人让人送来的,说在竹叶胡同袁府赴宴,因吃着好,特地带给宋姑娘尝尝。”
宋青葙谢过她,看看食盒上醒目的印戳笑道:“崔掌柜有几分本事,要真能在花会上上桌,铺子算是开起来了。”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食盒。
食盒里五只桃花饼团团放着,摆成桃花状。
她疑惑地掂起一只细细端详片刻,“不对,这不是良木的点心…”
第37章 不宁之夜
碧柳凑上前,仔细地瞧了瞧,点心做得很精致,花瓣边缘光滑整齐,很明显是用了心思,不由叹道:“匠气太过,少了灵性。”
宋青葙莞尔,碧柳这句话完全是跟王木匠学的。
上个月张阿全送饼模子的时候转达过王木匠的话,不是他不能把五个桃花瓣做成一式一样的,只是那样就匠气太过,少了灵性,真正的桃花,没有五只花瓣大小肥瘦都一样的。
就为了灵性,宋青葙格外给他加了五两银子的工钱。
碧柳拨拉着桃花饼愤愤地抱怨,“也不知谁这么讨厌,估计看着咱们生意火爆,故意砸良木的招牌。还有,袁大奶奶平常不是总爱显摆,怎么也贪便宜买赝品?”
宋青葙思量片刻,道:“袁大奶奶好面子,席上用的必定是咱们店里的东西,我觉得这盒点心是她特意给我做的。”
碧柳讶异地睁大双眼。
宋青葙笑笑,“三圣庵离袁府也就隔着四五条街,要想送,找个婆子用不了两刻钟。她却偏偏借杨夫人的手,而且等到天快黑了才送来。”神情突然变得肃穆,掰开一只桃花饼,凑到鼻端闻了闻,递给碧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闻着挺香,没什么异味。”碧柳摇头,掰了一小块往嘴里送。
宋青葙忙拦住她,“以前千玉给的那药,不也是化在水里也是什么味没有?”
碧柳脸色大变,“袁大奶奶怎么说也是大家闺秀,哪能做这种龌龊事?”
宋青葙沉吟,“她一向心机重,前几天我刚得罪过她,小心点总没错。”
碧柳想了想,“厨房阿美养了只黑狗,我去试试。”
没多大工夫,碧柳拉着脸回来,“没试成,刚想喂狗,阿美看见了,非得要去吃,我不敢给她,又不能当着她的面喂狗,只好说就这么一块,自己还得留着吃,阿美生气了,跳着脚骂我小气鬼。”
阿美是慧真师太云游时捡回来的傻女,约莫二十岁左右,相貌奇丑却膀大腰粗,有一把好力气。说她傻吧,可她也知道鱼肉比菜蔬好吃,知道金银比石子管用,知道锦缎比布衣好看,所以,每每看到拜佛的女子穿着漂亮衣服,戴着闪亮的首饰就扑上去抢。慧真师太怕她冒犯香客,就把她拘在厨房的院子里,白天不得出来,天擦黑才可四处走动。
就这么个孩童心性的人,看到好吃的点心自然会要。
宋青葙道:“试不试也不差什么,反正这几天别在这屋待了,我跟师太说一声,夜里去佛堂诵经,你跟碧桃把东西归置下。”
碧柳闻言,将一些贵重之物贴身放好,屋子稍微整理了一下,跟碧桃一道陪着宋青葙往佛堂去。
路上又见到阿美,阿美头一扭,嘴一撅,粗声粗气地道:“小气鬼,不理你。”
宋青葙温声道:“过两天再请你吃点心。”
阿美翻了个白眼,“我才不稀罕。”
到了佛堂,看门的女尼敬佩地说:“施主在庵里住了两月有余,日日读经抄经,夜里又来清修,佛祖有灵,定会保佑施主清平康泰。”又取来条薄毯,“夜里凉寒,施主稍微抵御些。”
宋青葙双手合十谢过,进了佛堂。
佛堂当中立着三位圣人的雕像,雕像高大雄壮,在青灯的映衬下分外狰狞可怖。宋青葙不敢直视,忙端正地跪在蒲团上,小声地念起经文。
且说阿美见宋青葙三人进了佛堂,脑筋忽地一转,“她们不给我点心吃,我自己去拿。”掉个头,客舍走去。
屋门紧紧地关着,却没上锁,阿美轻手轻脚地进去,借着月光,一眼就看到了桌上的食盒,打开一看,果然是桃花饼。
“有这么多还骗我说就一块,小气鬼。”阿美毫不犹豫地抓起两块塞进嘴里,正在考虑要不要全吃光,突然觉得脑中混沌困意袭人,趴在桌边就睡了。
月上中天,三圣庵围墙外的大树下蓦地出现两道黑影,一胖一瘦。
胖子低声问道:“你探清楚了,真是间没人的屋子?”
瘦子不耐地说:“一清二楚,我家娘们特地到庵里看过,里面就堆着些杂物。”
胖子道:“顺义伯吩咐的事,不能办砸了,三圣庵可是得了贵人青睐的,真出了事不好收拾。”
瘦子道:“放心,出不了事。”说罢,就着月光取出一张弯弓。
胖子打亮火折子,点燃了三支事先浸过桐油的长箭。
长箭带着火焰划过夜空,准确地落在空屋上,火苗遇到茅草,顿时噼里啪啦地燃起来。
不多时,庵里传来女尼的尖叫声,“着火了,快来人,着火了。”
喊声传到佛堂里,宋青葙稳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碧柳却沉不住气,凑到窗边看了看,低声道:“西面有间屋子走水,火势看着不小。”
宋青葙顿一下,很快恢复沉静,“有人正救火,不用管。”
刚说完就听到外面传来噪杂的男子说话呼喊声,看门的女尼进来道:“是放杂物的屋子起火了,连带着旁边两边也烧了,恰好北城指挥司的士兵经过,正在灭火,施主不必惊慌。”
宋青葙忙问:“可有人伤着?”
女尼摇头,“那几间都是空屋,没住人,不过里面存放的东西怕保不住了…”
宋青葙安慰道:“没人受伤就是大吉,财物到底是身外之物。”
女尼笑道:“贫尼惭愧,倒让施主见笑。”
就在众人忙着救火之际,先前的两道黑影趁乱进了宋青葙客居的屋子。
此时月色正好,清清楚楚地照出桌上俯着的女子身形。
两人对视两眼,分头到各屋看了看,再回来,心照不宣地点点头,胖子抖出条麻袋,瘦子则小心地扶正女子的身子。
麻袋当头兜下,再一提,用绳子扎好口,胖子双手一抡,麻袋结结实实地扛在了肩头。瘦子低声嘱咐,“轻点,别摔坏了。”
胖子“呵呵”低笑,“这女子份量不轻,瓷实着呢。”
瘦子“嘘”一声,轻巧地走在前面探路,胖子扛着麻袋稳稳地跟在后头,火还没灭,两人已顺顺当当地自墙头翻了出去。
大树下,拴着两匹马,马蹄上包着厚厚的麻布,走起来悄然无声。
两人穿大街走小巷,没多久来到一处僻静的宅院。
不等叩门,屋内早有个中年男子迎出来,低声问:“可妥当了?”
瘦子回答:“妥当。”
中年男子往瘦子手里塞了个荷包,“兄弟辛苦了,主家赏的酒钱。”顺势接过胖子肩上的麻袋,许是没想到份量挺沉,过手的瞬间,中年男子晃了晃,麻袋差点脱手。
银货两讫,两人骑上马很快地消失在月色里,宅院的大门也悄无声息地合上。
一切又恢复到往日的安详静谧。
秦镇的心却颇不平静。
三圣庵的大火惊动了附近的居民,自然也惊动了相距不远的秦镇。
秦镇刚宽衣准备睡觉,听说三圣庵起火,连头发都顾不得束,披散着就赶来了,正好看到两匹马朝东驰去。
秦镇心里起疑,但牵挂着宋青葙,遂未追赶,直奔宋青葙居住的小屋。外面月色虽好,可屋内黑咕隆咚地看不清楚,秦镇心一横,顾不得避嫌,推门便进。
屋子里静悄悄的,秦镇屏息提气,听不到有人沉睡的呼吸声,顿时大急,挨个屋子看了看,不但宋青葙,连随身的丫鬟都没在。
秦镇不死心,站在房顶四下张望,看到几处灯光,他依次找过去,终于看到了跪在佛像前诵经的宋青葙。
秦镇轻舒口气,轻轻擦掉了掌心的冷汗。
佛堂里,碧桃捱不住困意,头一点一点地正在打盹,碧柳倒不困,摆开了架势在一旁蹲马步,只有宋青葙仍是恭谨地跪着,口中一遍遍地念着经文。
因是低着头,她的脖颈弯成一个美好的弧度,耳垂戴着的南珠坠子垂在腮边,随着她脸庞的摇动而轻轻晃动。南珠约婴儿指甲般大,晶莹润泽,衬着她的脸庞越发细嫩。
秦镇突然发现,宋青葙似乎很喜欢这种悬垂着的耳坠,上次她戴的是对米粒大的玛瑙石,再上次是对小小的蜜蜡花…秦镇不敢相信,自己从不在意女子的饰物,可每次相见,宋青葙的衣着打扮,他却记得那么清楚,清楚到一闭上眼,宋青葙就活生生地出现在脑海里。
如今,朝思暮想的人就在面前,秦镇不舍得离开。
夜,美好而短暂。
刚过卯初,郑德怡就起来了,贴身的婆子听到声音,轻手轻脚地进来,俯在郑德怡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
郑德怡眉梢一挑,满意地点了点头。
匆匆吃过早饭,郑德怡就赶回了顺义伯府。
第38章 火上浇油
郑夫人见到她,嗔道:“怎么又来了,上次你婆婆脸色就不好看,这些日子你应该多在家尽尽孝心才是,免得她心里不痛快又要挑事。”
郑德怡笑笑,“今天有事,”四下打量番,挥手遣走屋内侍候的丫鬟婆子,压低声音,“我把宋三娘弄来了。”
郑夫人震惊又迷惑,“弄她干什么,在哪里?”
“就在鼓楼那边你给我陪嫁的宅子里,”郑德怡低头看看自己涂着蔻丹的嫣红指甲,淡淡道,“三哥因为她天天借酒浇愁,我看了难受,想成全三哥。”
郑夫人点着她的额头道:“你都当娘的人了,怎么干这种糊涂事,这可是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
郑德怡漫不经心地说:“谁让她给脸不要脸?明媒正娶她不愿,我倒想瞧瞧她怎么哭着闹着进门。”
郑夫人皱着眉头叹息,“你这孩子,不是说宋三娘要跟清平侯结亲,传出去又把秦家给得罪了。”
“她要跟秦家结亲,我不知道,谁听说了?”郑德怡启唇一笑,“京都可是半点风声都没有,咱们自然不知道。不知道的话,谁也挑不出理儿来,秦家想找事也没处找,宋家就更别提了,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上次退个亲,他们就能把人除族,依着宋家人的德行,要真出了事,他们捆着也得把宋三娘给送过来。”
郑夫人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问道:“你怎么把人弄来的,没露出什么破绽?”
“张钊帮忙办的,昨儿请客特地在桃花饼放了些蒙汗药进去,托我小姑子捎到三圣庵,然后夜里在三圣庵放了把火,趁乱扛出去的,应该没破绽,”郑德怡摇头,“有破绽也不怕,宋三娘失了名节哪敢声张?即便声张出去,她没权没势无依无靠,还怕她不成?”
郑夫人欣慰地点头,“只希望显哥儿得偿夙愿以后能振作起来,别老让你爹生气。至于宋三娘,也不用带回家,先养在外面,要是显哥儿长情,就给个姨娘的名分,要是显哥儿腻歪了,直接打发了就是…安安稳稳过上几年,再好好给显哥儿定门亲事。”
郑德怡笑道:“我跟娘一样,也是这么想的。宋三娘不识抬举,以后就得看着三哥脸色了。”话语一转,“三哥该起身了吧?那蒙汗药最多支撑六七个时辰,宋三娘醒了怕要闹腾。”
郑夫人起身,“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郑德显刚醒没多久,正站在院子里盯着墙角的杂草发呆,因昨夜的宿醉还没过去,他的神情憔悴而呆滞。
郑夫人见了,眼圈一红又要落泪。
郑德怡先一步上前,笑道:“三哥今儿得空不,我有事求你帮忙。”
郑德显茫然地回头看了看,没答应也没拒绝。
郑德怡又道:“有人送了我一盆兰花,说是极品,过些天是大长公主的生辰,我想要真是极品兰花,就当贺礼送给大长公主,要不是的话,我还得趁早准备别的礼物。”
郑德显自诩为闲散名士,对兰花、菊花以及玉石山石等风雅之物颇了解,闻言便有几分心动。
郑德怡趁热打铁,“那花我怕被别人看见,没往家里搬,就放在鼓楼那边的小宅子里,三哥帮我这次,回头我有了名种菊花就送给三哥。”
郑德显之所以整日喝酒闭门不出,一小部分是因为凌云,他正跟凌云蜜里调油海誓山盟,凌云莫名其妙地死了,他顿感失意寂寥;可更大原因是觉得丢人,堂堂一个大男人竟被人上了。
从内心而言,他虽然爱着凌云,但也觉得凌云是戏子,是贱籍,被人上没什么,而自己却是顺义伯世子,在京都出了名的清雅高贵。
你说,要是被五爷或者哪怕是褚永这样的风流才俊上了,传出去还有可能是风流雅事,可上他的是丁二,京都有名的无赖泼皮,别人提起来,只能说顺义伯世子被丁二玩了,还是当着无数勋贵的面玩的。
郑德显过不去心里的坎,只能在家里喝闷酒,可心里却颇为怀念以前呼朋唤友赏花品酒的逍遥日子。
如今听说要去品鉴兰花,而且郑德怡陪嫁的宅子位置不错,是个闹中取静的地儿,他以前的朋友很少往那边去,不怕遇到熟人。
郑德显犹豫会就答应了,重新梳了头发,戴上白玉冠,又换了亮蓝色直缀,腰间束着白玉带,便有了几分原先的翩翩佳公子形象。
郑夫人欢喜得合不拢嘴,替他正正玉冠,叹息道:“这样娘放心多了,再好好补补养养精神,就更好了。”
————
阿美早就醒了,却没哭没闹,反而很开心。因为睡得是雕花木床,盖得是大红锦缎子被,比三圣庵厨房后院里的被褥软和舒服多了。
宅子里的两个婆娘也很和气,要什么给什么,早饭摆了七八样,有菜有肉,还有甜丝丝的云片糕和香喷喷的芝麻酥。
阿美舒服得不想走,吃饱喝足了就翻屋里的抽屉,看到好玩的东西就拿出来放到一边,留着回去的时候带着,翻完抽屉,又打开衣柜,将衣柜里的衣物倒腾出来铺了满床。
这处宅院平常是空的,只倒厦厅里住着郑德怡的两家陪房,一家姓宋,一家姓王。
昨夜阿美来时,两家人商量了一下,不敢将人安排在郑德怡住的正房,又因是郑公子看中的人也不能安排到下人住的屋子里,只好抬进了西厢房。西厢房是郑德怡偶尔小住时,她贴身侍候的严婆子的住处。
严婆子去年摔断了腿骨在这养过病,因此落下一些物品没有带回去。
郑德显兄妹在大门口下了马车,径直走进二门。
宋氏瞧了瞧风度翩翩的郑德显,想到西厢房那个眼斜嘴歪的女子,心里又一次为公子惋惜,“人家都说鲜花插到牛粪上,这算什么,一只白玉盆插了根狗尾巴草?没办法,谁让公子喜欢呢,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郑德怡沉声问道:“没出什么差错吧?”
宋氏忙收回目光,唯唯诺诺地回答:“没,没事,都好着。”
郑德怡笑笑,对郑德显道:“就在西厢房,三哥自己进去吧,我有事吩咐他们。”
郑德显不疑有他,迈着方步往西厢房走去。
郑德怡心细,突然想到三哥爱喝梨花白,转身吩咐宋氏,“告诉外面的小厮,去打壶梨花白,快点。”
宋氏连忙提着裙角跑了出去。
西厢房。
阿美正试穿衣物,听到脚步声,本能地回头看了看,迎了出来。
郑德显刚进门,看到迎出门的阿美,吓了一跳,只见她上身穿件圆滚滚的暗红色通袖袄,下身穿了条碧绿的挑线裙子,裙子底下露出半截姜黄色襕边,显然穿了不止一条裙子。
更可笑的是她的长相,脸盘子挺大,一双眼睛却极小,像一只烧饼上缀着两粒黑芝麻,鼻子塌得几乎很脸蛋齐平,嘴巴半张着,暗黄色的门牙上挂着片绿油油的菜叶子。
也不知郑德怡为何用了这么个丑丫头?
郑德显强忍着厌恶开口,“兰花放在哪里?”
阿美眨着亮晶晶的小眼睛直直地盯着郑德显,压根没听见他在说什么。
这是阿美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到男人,而且是这么好看的男人,这男人不仅人长得好看,头上的白玉冠好看,身上的长衫好看,腰间的白玉带也好看。
阿美本着好东西就要占为己有的纯真思想毫不畏惧地扑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