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的众人都在心里死命的骂钱章:臭不要脸的!脸皮太厚了!居然第一个跑去表忠心!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想干什么?
捕头的位子可还空着呢!
许清嘉正因为知道钱章没有这种想法,才更对他这种热情没辙。
有所求的倒还好打发,比如拿钱子想来通融的,又或者托人情关系走到高正那里,让高正跑来求他的,这都好打发,唯独钱章这种一门思心仰慕他老婆的,实在是没辙。
许清嘉都恨不得揭开钱章的天灵盖看看,他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你似乎很闲?整天还有功夫操闲心!不如去做捕头,刚过完年,多去街上巡巡吧。”
没想到钱章一个油嘴子,居然脸红了:“大…大人,我真不是跑来…”套近乎巴结你的。
许清嘉都被他气笑了,“难道就凭你上下嘴皮子一磨,就算巴结我了?想巴结我的还不得捧着银子来啊?当本县令是傻的?”哪里是这么容易吃这一套的。
一直竖着耳朵听的众人被这事刺激的不轻,从钱章这事上得了个新的结论出来:县令大人疼死如命,只要在他面前多提一提夫人,那铁定有好事!
后来,好几个差役跑去跟县令大人讨近乎,都提到了夫人的事迹…被县令大人各赏了五板子。
许县令:…我家老婆也是你们能时常挂在嘴边的?
众人:这太不公平了,凭什么钱章这小子提起夫人就能爬到捕头的位子上,我们就挨了打?
许县令能告诉他们,那是因为他们的语气不够诚恳,眼神不够真诚吗?
必须不能!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前衙发生的一切,胡娇都不知道。
过完了年,开学了,作为县学实际上的负责人兼校长,她忙着接待新入学的小朋友们。与大家分别了一个假期,再见到都亲热的不得了。而且这些小朋友们都给她带了新年礼物,有夷族的荷包,乃是小朋友的阿姐或者阿妈亲手绣的。也有夷族的雕梅,这是小朋友阿姐为自己出嫁做好的,送了未来公婆一份,亲戚朋友们也尝过了,特意给县令夫人留的一份。也算是一份小小心意。
尼南家小子还给她抱了个匣子来,说是尼南特意送给县令大人的。
这就奇怪了。
开学的小朋友们带的礼物无不是给她的,除了吃的用的,还有夷族银饰,亮晃晃的银锁片,图案漂亮的不得了,她当时便戴了起来,转了两圈,博得了小朋友们的一致赞赏,表示很漂亮。
没想到还有人记挂着县令大人。
胡娇抱着匣子问这是什么东西,尼南家小子摇摇头,只说他家阿爹说了,用法都写在匣子里面了,还是特意找人代写的,不是夷语,而是汉语,别担心看不懂。
真是太贴心了!
胡娇抱着匣子感觉一阵窝心的暖意,在尼南家小子脸蛋上捏了好几把,最后孩子挣扎着跑开了,她才罢休,等孩子们到齐之后,她在饭堂里举行了开学典礼,将过年的时候闲极无聊与县令大人讨论出来的校规念了一遍,又拿出县令大人亲书的校规,交给年纪最大的孩子,让他带着同学贴到教舍里去。
将校规贴在饭堂里,总归还是有点影响胃口的。
等到处理完了这一切,孩子们进教舍去上课了,她才将收到的礼物整理了一下,由两名婆子相助,将所有的东西都拿到了县衙后院,自己的房里。
许清嘉也回来了,才过完了年,大约是百姓们今年手头宽裕,年过的比较舒心,鸡毛蒜皮的小案子一件也没有,新年第一天开衙,竟然意外的清静。他也就是随意翻了翻案卷,确定了下春耕的日子,便回到后院了。
胡娇将匣子塞到许清嘉怀里,“给你的,自己打开看看吧。”她自己去整理自己收到的新年礼物,将吃喝之物与赏玩之物都分开。整理的高兴,她抬头去瞧许清嘉,却见他神色僵硬的盯着尼南送的匣子看,匣子已经打开,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反正县令大人的脸色算不上愉快。
“那是什么?”胡娇走过来要看,“啪”的一声,许清嘉合上了匣子,“没什么东西。”怎么听着都有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胡娇心里越发的好奇了,伸手便要抢匣子,许清嘉这次却是铁了心不准备给她看,夫妻俩为了只匣子在卧房里一顿混战,到了最后许清嘉到底不敌训练有素的老婆大人,被她骑在身上,将匣子抢到了怀里。
“我来看看什么好东西,也值得你藏着掖着。”胡娇打开匣子一瞧,但见一段褐色的肉干样的东西放着,里面有张纸,上面写了俩字:鹿鞭。下面数行小字注明了用法。
“啪”的一声,胡娇跟被烫手了似的,将匣子给合了起来,气恼的扔在许清嘉肚子上,“什么破东西,居然也送了过来。”尼南这是操的什么闲心啊?
许清嘉见她这样,反倒笑了,“都说了不让你瞧你偏要瞧。”
胡娇回过味儿来,顿时斜睨了他一眼:“尼南这是…觉得许大哥有问题?”被县里的热情群众担忧县令大人的X能力不够,所以才巴巴送了这玩意来?
她越想越好笑,面上笑意便越发的浓了。
许清嘉打开瞧见是这东西,心里也想到了这点上去。大约是他们成亲日久,还不见胡娇有喜信,夷人汉子直爽,这才送了这个来。没想到成亲之后,催逼孩子的不是公婆,而是围观群众神马的,这感觉…真是够微妙。
县令大人被老婆好一顿嘲笑,当夜更是尽了全力,只恨不得立刻让老婆能够挺着大肚子在县城街上溜达一圈以表示自己一切正常,不用热情的群众关心了。就连高正也拐弯抹腰的问过他要不要让他家高娘子带胡娇去娘娘庙里拜一拜。
夫妇俩都没什么生孩子的压力,都抱着随缘的态度,未料到旁观者倒比他俩还急。
第二日胡娇去县学,拉着尼南家小子问那礼物的来历,没想到这小子居然知道:“听我阿妈说,夫人救了我阿爹一命,回来之后阿爹便念叨着要送礼物向夫人表达谢意,只是一直没挑到好的东西。去年冬天的时候,我阿爹就进山去了,猎了一头鹿回来。”他眨巴着大眼睛十分的抱歉:“夫人别恼。我家穷,阿爹猎了只鹿来,只送了你家一点点鹿肉干,是有点抠门了。可是…别的肉都被拿去买钱了,不然我弟弟妹妹就没冬衣可穿了。要挨冻的。阿妈说夫人好心,给我做了冬天,家里就省了我的冬衣钱。”说到后来,他低垂着小脑袋十分的羞愧:“可是阿爹还是只送了大人一点点鹿肉干…”这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胡娇啼笑皆非,摸摸他的小脑袋:“你阿爹把鹿身上最值钱又最好的一条肉干送了来,我怎么会怪他呢?等下次回家,替我谢谢你阿爹阿妈。”
“真的?”小家伙睁着大眼睛仰头看她,见胡娇点点头,这才高兴了起来:“我就说嘛,我阿爹一向都不小气的。”
原本收到这样的礼物,胡娇除了笑县令大人的能力让热情的百姓质疑了之外,还觉得颇为不好意思。现在得知这是尼南特意进山去猎杀的,只为了精心准备送他们礼物,便怎么也笑不起来了。
这种来自于旁人的心意尤显可贵。
许清嘉知道之后,从县衙酒窖里寻出一坛好酒,将鹿鞭泡了起来,每日下衙都抿两小口。既然是人家的好意,索性不如成全了这份好意。
朱庭仙在时,县衙后院珍藏着不少好意,都年头不浅了。后来县衙被抄,那也是金珠元宝珍玩古画之类,酒窖之类却无人去查,倒便宜了许清嘉。上次胡厚福临走之时,他还从酒窖里翻出几坛好酒来,给胡厚福当年礼送了,让他带着回沪州了。
春三月上,胡娇让婆子从外面寻了个匠人来,在县学里扎了个秋千,时不时与孩子们爬到上面去荡秋千,这让县令大人心中更加惴惴难安。今年春耕他自己没亲自去,派了手下的胥吏带着各村寨的夷人差役们去了。现在就显出当初招收夷人差役的好处了。比如碰上官府需要跟夷人村寨部落沟通的时候,由本村寨的差役出面做个喉舌,当真便利了不少。
如今各夷人村寨已经对官府不再排斥了,都很乐意与官府打交道。
许清嘉还特意从州府里寻摸来了两名会种田的的老把式,让县上胥吏带着一起去各村寨去给夷人现场教学示范。
百夷之地,原是游牧部落,以农耕为生也年头不久,在耕种这方面经验浅薄,有了许清嘉请来的种田老把式挨村寨的现场教学,赢利了夷人们的极大欢迎,许县令在夷人部落里声名大噪,都对他赞不绝口。
四月里,胡娇收到胡厚福的信,说是年前拉过去的货物已经买的七七八八了。大过年的好生赚了一笔,本来他准备过完年就来的,但是后来发现魏氏怀孕了,所以便耽搁了行程。准备等魏氏胎像稳固,月份大点再来。
胡娇想到自己要当姑姑了,顿时乐滋滋的,扬着手中的信向县令大人招呼:“他姑父——”
许清嘉被这称呼给弄的一愣,“阿娇你说谁?”后知后觉想到,难道是胡娇要当姑母了?
县令大人这日连着喝了三口鹿鞭酒,当晚更是耐力持久,几乎要到天亮了。饿是胡娇体力较之一般女子要好太多,也有点撑不住了。某些地方本来就细嫩,哪里经得起长时间的伐挞?
他这是…被魏氏怀孕的消息给刺激到了?
胡娇半昏半醒间抱着他汗湿的身体安慰:“嫂子进门六年,今年才得着喜信儿,许大哥你不必着急的,咱们才成亲多久啊?!”
也不知道她安慰没安慰到他,反正胡娇是睡着了。第二天恹恹不想起,中午许清嘉从前衙回来了她还在高卧,被县令大人伸进被子里呵了好一会痒痒,她还在那里打呵欠,死活不想起,又伸出雪白的膀子来拧他的耳朵:“许大哥,你是不是应该节制下了?”
许清嘉由着她去拧自己的耳朵,抵着她的额头轻笑:“等怀上了,自然就应该节制了。”
“你…”
不必胡娇再恼,她犯了几日懒,许清嘉请了大夫上门来把脉,县令大人就不得不节制了。
她怀孕了。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时间倒回二月底,长安的大明宫里,元宵的宫宴好像摆完还没几天,有的宫殿里连花灯都还没收起来,留着主子们赏玩,皇长子武琛就要启程回边疆去了。
武琛在宫里参加完特意为自己践行的宫宴之后,辞别了圣上,又亲送了太子武坤回东宫,与他聊了聊边疆百夷民生,这才准备出宫。
太子武坤常年在宫里静养,皮肤透着一种极不正常的白。对于这位大了他好几岁,在他刚刚长成为一名小小少年的时候,就自请离宫戍边的长兄感情颇为复杂。
一方面他身边的人包括皇后都对他一再教导,务必要防着大皇子,可是另一方面,对于大皇子却又不可遏止的生出仰慕之心,对他能够身体康健远离京师的自由很是羡慕。
况且武琛居心如何,他能在刚刚成年之后便自请离京避嫌,实际上已经对身为太子的他表示了尊敬,武坤实在对这位长兄生不出恶感。
兄弟俩道过别,武琛向武坤深施了一礼:“我常年在外,父皇母后那里,自有皇弟尽孝,只是我母妃那里,还要麻烦皇弟了!”
“你我兄弟,哪里用得着这般客气?!”太子亦回了一礼:“皇兄路上小心,贤妃娘娘那里,一切有我!”
年前武琛回来才知,去年整整一年,贤妃几乎一直缠绵病榻,倒是太子武坤三不五时就催促给自己看病的御医多跑几趟。太医院里最好的太医,除了给皇上诊脉的,最好的便是在东宫值守的御医了。后来还是贤妃计算着日子,武琛快从边关回来了,这才挣扎着起来了。等到武琛回来,有了儿子的陪伴,过了个年她的身子总算有点起色了。
为此,武琛回来之后还特特备了厚礼,谢过了太子殿下。
宁王府离着大明宫不远,出了宫骑马一刻钟便到了。府门口的家丁翘首待了一个晚上,好不容易瞧见了宁王卫队的身影,便立刻让一个小厮前去二门里报告宁王妃。
武琛驻守边疆,宁王妃便带着五岁的女儿武敏留守长安。宁王妃与武琛是少年夫妻,可惜成亲十几年,夫妻俩聚少离多,每两三年一见,也只剩了相敬如宾。
武琛进了府,宁王妃已经带着小郡主在二门上候着了。二门上守着的小厮过来过来把马牵走,武敏向武琛乖巧的行了个礼,便被武琛牵着手往后院而去。
宁王妃一早便为武琛准备好了行李,夫妻俩闲话一时,小郡主武敏困的不行,被奶娘带下去休息,宁王妃便有几分迟疑:“今日…父皇下赐的两名美人,明日便随王爷出京去服侍?”
今晚宫宴,今上念及儿子在边疆劳苦,妻妾又不在身边,便点选了两名宫人赏赐给他。宁王妃是百般不愿,可是此乃圣上旨意,她也不敢违逆。唯一的办法是如果武琛自己不带,将她们放在府里,到时候宫里提起来,她也好回话。
“这件事你看着办吧。”武琛满脑子国家大事,哪里还会想到两名下赐的美人。
他戍边已久,每年回京,光是应酬就是件大事,还要关注朝中动向,所思所想何止万千。
宁王妃心下一片茫然,只低低回了个“好”字。以前也不是没有女子跟着武琛去戍边,只是不是死在了边疆就是病歪歪被送了回来。时间久了,跟着王爷去边疆服侍便成了宁王府女子的噩梦,都怕没命活着回来。
跟着王爷固然能得恩宠,或者也有可能产子,地位超然,可是之前死在边疆的三名侧妃据说两名就是难产而死,大人孩子都没保住,另外一名好像是病死的。
宁王妃心里一面恨不能与夫君双宿双飞,一面对能够跟着宁王去边疆服侍的女子心里也是充满了复杂的感觉。说不上是憎恶还是怜悯,总归算不是什么愉快的情绪。
第二日武琛启程,队伍里果然多了辆马车,马车里便是圣上下赐的两名美人。
崔泰与崔五郎一大早便在城门口等着武琛,远远看到马车,崔五郎便小声与崔泰嘀咕:“殿下不会是…带着女眷吧?”宫里的女子哪里适合走这么长的路?况且定边军驻守之地荒寒,皇长子的家眷那都是贵眷,不像民间女子一般皮实,哪里习惯得了
据崔五郎的个人经验,随军长途跋涉这么辛苦的事情,他认识的女子之中,大约也只有南华县的那位县令夫人能够胜任此苦差了。
崔泰冷睨他一眼:“多嘴!殿下的事哪里是你我能议论的!”
路上果然不出崔五郎所料,这两名美人儿时不时要拖一下队伍的后腿,起先是露宿在野外的时候,嫌弃干粮难啃,吃不下去,丫环跑来要热食的时候,崔五郎抱着干饼子正在硬啃,忍不住便感叹了起来:“要是有个卤肘子话该多好啊?!”
崔泰瞪他一眼:“就属你吃的最多!既然这么喜欢,不如回去就去南华县当差算了,我听说许县令那儿还缺个捕头呢。”哪里知道捕头一职已经被钱章给领走了。
上次许清嘉那个抠门县令临行送了他们一大包吃的,被崔五郎好一顿嘲笑,哪知道半道上错过了驿站,露宿荒郊,那大包吃食可算是帮了大忙了。
且,那卤蹄膀乃是胡家绝活,味道比之坊间的不知道要香上多少倍。胡娇小时候能抱着整只蹄膀啃着不撒手,不论胡厚福怎么威逼利诱都没用,非要吃够本儿才肯罢嘴。
崔五郎是吃过一回就记住了那诱人的味道。此刻大家啃着干饼子他提起胡娇的卤蹄膀,未免大煞风景。
行了二十天之后,圣上亲赐的两名美人生病了,也不知是受不得苦还是水土不服,总之上吐下拉,急坏了身边服侍的小丫头,一趟趟往武琛那禀报,倒让这位皇长子殿下好几天都蹙着眉头,路过村镇请了好几拨大夫。
丫环向两名美人报喜:“殿下怜惜姑娘,这几日眉头都不曾展开呢。到了宿头就派人去找大夫,姑娘快养好了身子要紧。”
对此,崔五郎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不是圣上亲赐的,我瞧着殿下恨不得要将这两名美人儿丢路上,太耽误功夫了。看来要多走半个月不止。”
他这话换来了崔泰一脚,将他踢出门去了。
不过崔五郎的猜测一点也没错,到达南华县以后,宁王殿下非常干脆的将两名美人儿丢给许清嘉了,“内眷病着,路上不方便行走,不如麻烦县令夫人照顾一二,等病好了再送到军营里去?”
许清嘉很想告诉宁王殿下:我老婆怀孕了,病者勿近!
不过考虑到这位殿下是职业军人,定边军中老大,向来说一不二的军阀作风,不听话的要被拖出去砍脑袋,于是他很明智的应了下来,准备等宁王殿下在县衙休整完毕,走了之后不行就将人送到高正家去。
他家老婆如今是薄胎细瓷,磕不得碰不得,只能远观不能靠近。
胡娇正在县衙后院给她哥写信。
亲爱的哥哥,实在对不住你的脑门儿,我还是食言了,要麻烦你在爹娘灵前多磕几个头了,你的请求爹娘执行的非常顺利,我已怀孕…
最悲摧的是,自从她怀孕之后,县令大人除了一开始毫不掩饰的狂喜之后,整个人都有点神经兮兮的。如果不是古代没有精神病院,她都要考虑自家夫君是不是精神病院跑出来的。
走几步路他要念叨,去个县学他要念叨,“阿娇啊,你如今不比以前了,一定不能跟那帮小子们疯玩一定啊!”怕她真的去疯玩,居然还从外面买了个十四岁的小丫头盯着她,又买了个灶上的婆子来做饭,胡娇算是彻底的闲下来了。
让一个整天闲不住的人忽然之间彻底的闲了下来,那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胡娇总觉得自己身上都快闲的长苔藓了。
现在倒好,不止是体能训练夫妻捉对厮杀这类活动被紧急叫停了,便是饭后大字也不让写了,“你若是想读书,我读给你听就好。自己写字读书,小心坏了眼睛。”县令大人读的全都是圣贤之书好嘛,听的人头疼!
胎教用这么严肃的书,县令大人你确定不会生下个小书呆?
胡娇表示忧心忡忡。
不过县令大人吃过科举考试的甜头,信心满怀:“孩子在肚子里就听书,将来长大了定然是个状元之材!”
胡娇就在心里猜测:难道这位对当年与状元之位失之交臂耿耿于怀?
县令大人的心眼会不会太小了?!
学霸的世界学渣真心不懂啊!
胡娇靠在床柱上,无限惆怅的听着县令大人用悦耳的男中音读书,拈着他的耳垂念叨:“其实…这一胎万一是个闺女,你这么多书岂不白读了?”
县令大人更加振振有词:“是个闺女早闻圣贤之书,知书识礼难道不好吗?”
这句话成功引起了孕妇满肚子的怨气,手上用了点力,扯着县令大人的耳垂往自己的方向过来:“你是说…我大字不识一个,满肚子草包,不够知书识礼?”不能出去活动好烦躁!
许清嘉立刻扔了书本贴了过来,还小心在她完全看不出什么的小腹上摸了又摸:“阿娇乖!阿娇别生气,你生气了将来孩子性子暴躁,可怎么好?”
“…”
胡娇挠挠头,决定趁着许清嘉还没回来,向胡厚福告状,于是再次提笔往下写。
哥哥你快来救救我吧,你妹妹快被许清嘉给闷死了!

想到这种日子还要过八个月,她就有种要崩溃的感觉。
这时候听到家里来客,无论是谁,胡娇都要高兴死了。
小丫头腊月来禀报的时候,她甚至有种要出狱的感觉。
“夫人,大人派了钱捕头来,说是宁王殿下带着家眷来了,要在县学里休整两日,要夫人接待下。”小丫头靠前两点,又压低了声音道:“不过大人也说了,宁王殿下的两名家眷生了病,夫人还怀着身子,一定要…一定要离她们远一点,请大夫就好了。”
这是…让她去接待啊还是袖手旁观啊?!
胡娇可历来没有以夫为天的念头,将写好的信封好,交给腊月拿到外面去交给钱章,跟县衙里的公文一起送到驿站里去,她自己进卧房收拾了一番,才出来腊月已经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小脸红通通的。
腊月是个实诚孩子,县令大人说了让她看牢了夫人,她便恨不得二十四小时全天贴身守候,有时候出去传个话或者被胡娇使唤去做个什么,都是一路疾行,跑着出去再跑回来。
胡娇出身市井,也没学过什么高门大户的规矩,只是觉得她跑起来累的慌,见到便说她一回,让她慢点走别那么急躁,但腊月是离了她的眼皮子底下就跑,窜的飞快。
胡娇带着腊月直接从县衙后院到了县学,先去了孩子们教舍,寻了老秀才出来,与他商量,这两日最好让孩子们安静点,园子里来了客人,而且还带着病,孩子们也别四下乱窜,只圈在校舍里写大字便好。而且是皇子内眷,千万不能冲撞了。
老秀才考了半辈子,连个面见天颜权贵的机会都没有,在南华县执教这才没多久,就已经见过一次皇长子了。这次听说皇长子还带了内眷来,他自然也要避闲的,立刻应了下来,去管孩子们了。
胡娇才出了教舍,便瞧见许清嘉匆匆而来。他才安顿了皇长子一行,又派了名差役去请大夫,抽了个空子便来寻胡娇,生怕她贸然闯进去,过了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