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思思上一章:麦芽糖 全文结局
- 兰思思下一章:山那边是海(番外 结局)
“那好啊!你去德国记得给我也买个大礼包回来,越幼稚的越好。”
徐承三月初要去德国出差,许诺会给圆圆带礼物,岚岚当时就听得眼露馋色。
两人正有说有笑间,斜刺里传出一个女声,语含迟疑,“赵岚岚——”
岚岚闻声扭头,脸上立刻绽出一朵大花,“嗨!范妮!”
范妮这才面露爽朗之色,疾步上来跟岚岚拥抱,且直言不讳,“真的是你呀!上回看见你我都不敢认,你比以前漂亮多啦!”
岚岚的目光从徐承脸上飘过,但见他彬彬有礼地带着笑,眼里却是别样的揶揄神色。仅仅两句话,他就了然为什么岚岚能跟这位同学如此热乎了——全都是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的主儿。
一番必要的寒暄过后,徐承领着圆圆知趣地退出,留给她们畅谈的空间。
原来范妮在小区里买了一栋单身公寓,两周前刚刚搬过来。两人从共同声讨开发商的卑鄙到斥责物业的不专业,几乎同时找到了从前在学校时步调一致的感觉。
“我楼上的住户可讨厌了,深更半夜还开电钻,上去吵了没用。叫物业都几回了,刚开始还管管,后来这样的情形太多,法不责众,给他们打电话理都不理你,真是气死了!”
岚岚附和道:“可不是嘛!这物业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刚开始卖房时开发商说会聘用戴德梁行,很多业主就是冲着这个名头来买房的。谁知到交房时却说戴德梁行只是物业顾问,跟这儿耍花招呢!一有点问题就推三阻四的,现在三号门下的商铺要开大酒楼,不少人都在闹,都搞到环保局去了,可惜至今还没什么结果呢。”
“总之不买房烦人,买了房还是烦人!”
岚岚对她买单身公寓挺好奇的,范妮叹了口气说:“还不是让父母给闹得。成天逼着我出去相亲,好像嫁不出去就成次品似的。我给他们搞得受不了了,就自己出来贷款买了套房,单住着清静。”
虽然对岚岚有家有口的幸福生活颇为倾羡,范妮还是言之凿凿地表示,“我呀,宁可这么干漂着,也不想为了凑合而结婚。”
岚岚当然表示同意,“以后咱们就成邻居了,没事多走动走动,多少年没见了。”
生活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单一,能够与从前要好的同学邂逅无论如何是件愉快的事情,那天晚上回到家之后,岚岚的话也特别多,最令她唏嘘的是自己孩子都满地跑了,可好友范妮还待字闺中,想当年她可是班上有名的班花啊!一念及此,她的同情心又开始无限制泛滥,缠着徐承在他同事之中找几个备选项出来。徐承象遭逼供似的搜肠刮肚好歹找了几个,可一涉及条件背景,岚岚止不住摇头,要么就是条件跟范妮比起来差着一截,要么就是对方年纪比范妮小好多,总难如愿。
徐承斜靠在沙发里挤兑她,“还以为自己是一朵花的年纪哪!现在是80后的年代了,由不得你们挑三拣四了!”
岚岚唉声叹气地陪着女儿玩了会儿,突然间一个人影闪进脑子,她眼睛顿时晶亮,“徐承,我想起个人来!”
徐承懒懒地斜睨着她,压根没被她一惊一乍的神色撼动,“谁啊?”
“我的初中同学夏鹏!”
徐承眸中微光一闪,“嗯哼?”
岚岚话一出口,她心里还是小小咯噔了一下,情不自禁拿眼去瞟徐承。
也真是邪门,每次徐承只要一听到夏鹏的名字就会打鼻子里哼气儿,可岚岚明明记得自己什么也没跟他透露过,这种事又不能主动去问,那跟不打自招没什么区别。好在结婚之后她跟夏鹏之间的交往连普通朋友的程度都达不到,一则她是个怕麻烦的人,彼此都忙,二则毕竟两人之间挑破过那层意思,再见面总有些微妙的尴尬。
见徐承没什么反感的表示,岚岚顿时放下心来,象作速配似的在脑海中将两人的信息一比照,感觉就象寻找到了一块失落已久的拼图碎片,如今被完美地契合在了原图之上。
“两个人年龄相仿不说,夏鹏也算事业有成,都是本地人,不存在地方化差异,简直就是绝配啊!而且范妮脾气也不错,温温柔柔的,长得又这么漂亮,没人比她更合适夏鹏了!”岚岚越说越觉得靠谱,兴奋地拍拍徐承的大腿,“你觉得怎么样?”
徐承淡淡地笑着,“嗯,不错,比你强。”
“切!”岚岚白了他一眼,“干嘛跟我比呀!”
徐承手上把玩着一只圆圆的绿皮青蛙,闲散地给她泼冷水,“我劝你也别太热心了,否则到头来空欢喜,感情这东西不是外人看着般配就能成的。”
岚岚自己也是过来人,自然能够体味个中涵义,不免也把那兴兴头头的心略冷了一冷,但并未就此打消念头,寻思着得找个机会试探一下夏鹏,如果他也有这心思就一切好办了。
还没等她张罗开此事,一则更令她高兴的消息传来——经过两年拉锯战似的恋爱,董晓筠终于尘埃落定,跟律师男友邱智仁也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不出意外的话,五一节就会完婚。
两人在电话里聊结婚步骤的细节时,岚岚信誓旦旦地表示,婚礼那天,一定排除万难,亲自到北京给她贺喜。
4. 看似不经意的变化
早会行将结束,徐承瞅了瞅台下比两年前多了几乎一倍的兵将,深吸了口气,朗声宣布,“鉴于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总监已经批准可以招一名部门助理。大家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可以现在提出来,一会儿小江把意见收集整理一下,给HR写个Job deion。”
在短暂的静默后,年轻人爆发出一阵惊喜的哄叫,大家欢呼雀跃着,各种声音在空气里此起彼伏,最后空前一致地集中在了以下几点上。
“要漂亮的!”
“没结过婚的!”
“也没男朋友的!”
“对!一定要长得好看的。水平不好没关系,我们这么多人呢,一人教一手就够她混得了!”
如此嚣张的口号一经喊出,立刻惹得部门内部仅有的几名女同事纷纷侧目表示鄙夷,“你们是招聘还是以权谋私哪!”
徐承一笑置之,拿手里的文件点了点小江,“这里就交给你啦!”抬脚轻松地出门了。
小江已经升任主管了,这等事情自然义不容辞。此时他手执着笔,只顾酣乐,“你们长没长脑子啊,这样的要求人事部能给咱登吗?”
一旁的女分析员于灵翻着白眼道:“小江,你甭理他们。我们还得招个能干点的,这是来上班,不是来选美。再说了,真要来个好看的,你们抢起来怎么办,想搞内讧啊!”
一个入行不久的工程师蹿过来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们不图别的,只要养眼就行。增加一点工作情趣嘛!”
小江拿笔朝他脑门上一击,“怎么着,现在咱办公室的哪位姐妹不让你养眼啦?你小子嘴欠了是吧!”
于灵得意地看着讪讪的小伙子道:“你还得跟小江学学这人情世故,别一提漂亮姑娘就找不着北!”
徐承从会议室出来,穿过走廊时迎头遇上德国同事丹尼奥。见了徐承,他眼前一亮,朝空中一打响指,“James,走,抽一根去!”
徐承含笑欣然跟着他往厂区外走。
丹尼奥四十多岁,个子不高,长着一只圆滚滚的啤酒肚,据说此类体型是典型的日耳曼正宗血统,徐承最初听到丹尼奥跟自己描述时,大跌眼镜,怎么看他都跟电影里那些外表英俊内心狠辣的党卫军相去甚远啊!
跟徐承的直接上司巴赫曼相比,丹尼奥更象一个悠闲的欧洲人,他家境富裕,似乎还有些许贵族成分,在德克工作快十五年了,呆过德克遍布世界各地的不少工厂。去年德克跟华茂合资扩建后,他跟着一批异国同事被调来了中国。他是那种在哪儿都能过得很滋润的人,可以一连三天跑去小摊上津津有味地品尝所谓的muslin noodle(兰州牛肉拉面),也可以坐在办公桌前拿小刀削着老婆送来的枕头面包吃一天,逢人就叹:“这才是正宗的德国食品!”
两个月前,徐承跟他还是肩并肩的战友,丹尼奥分管一个新开发项目的技术支持,跟徐承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但他跟巴赫曼一直不怎么对付,特别看不惯巴赫曼急功近利的美国式作风,曾经公然跟他吵过一架,两人拍着桌子把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了。巴赫曼直言有朝一日成了他老板一定让他从德克滚蛋;而丹尼奥也绝然预言:你永远都成不了我的老板!
然而他的预言不幸落空,一个月后,巴赫曼被总部擢升为工程部VP,成为凌驾于丹尼奥头上的直线经理。
丹尼奥一秒钟也没耽搁,在巴赫曼升职的官方消息公布之前找关系把自己调离了整个工程部,到生产部提高产能去了。
“你看,我的预言还是准确的,他最终没能成为我的老板!”丹尼奥事后得意地对徐承说。
徐承对他的阿Q精神报以一笑,很多时候,老外跟中国人一样,都是普通人,所谓老外比国人想法单纯团结之类的云云也未尽真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类的事在他们之间也并没少干。
虽然如今不在同一部门,但丝毫不影响他跟徐承工作以外的友谊。
徐承觉得他跟丹尼奥是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比如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又比如他们在技术方面的意见常会出现惊人的一致。虽然在一个大局下,他们的不少意见无法被采纳,他们却由此缔结下了一种很单纯的并不涉及功利的友谊。
到了门口,两人各抽各的烟,丹尼奥嗜好雪茄,而徐承通常只抽七星,烟瘾也远没有他那么强烈。
徐承抽烟的习惯是在岚岚生产那天给瞬间培养出来的,他记得当时自己跟赵家的老老少少一起紧张地侯在产房门外,听着岚岚在里面撕心裂肺地大呼小叫,简直有炼狱的感觉。后来老赵把他拉到楼下去连抽了几根烟才算缓过气来。
德克与华茂合资扩建那会儿更是将他的烟瘾扎实地给巩固了下来。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要赶在五一前把生产线上的设备调试完毕,最晚的一次他加班到深夜两点,抽掉了整整两包烟。
丹尼奥先开口,“月底的会议你去?”
徐承点头。
“啊哈!我一猜就是这样,巴赫曼总是喜欢搞这些伎俩。不过你去看看会有好处,我们德国人不像美国人那样以结果为导向,跟数量相比,我们更注重质量。我相信,这次会议,我们会定下在未来三年内拿下中国市场70%份额的基调来,这也是当初德克愿意跟华茂合资的初衷。”
德克在与华茂的合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德克的主导地位,不仅在控股上占着绝对优势,同时德克还提出,合资后华茂不得介入任何合资公司在做的产品市场,以避免恶性竞争;如此苛刻的条件,华茂还是接受了。双方在各自的博弈中权衡利弊,最终力排众议,艰难得走到了一起。华茂的想法是等技术到手后可以另起炉灶,成立独立的不受德克钳制的中资企业来重新进入行业竞争,但实施起来尤为困难,原因在于相关的高尖端设备被德克垄断,而精明的德克对送上门来的生意一口拒绝。它以为,只要防范周全,中国的天下可悉数入囊。
徐承笑道:“你的口气倒是和巴赫曼越来越相像了。不过在我看来,也许你们对自己的技术都过于自信了。”
“哦,何以见得?”丹尼奥眨巴着眼睛盯住他。
“德克借中贸的平台来打入主流市场的初衷的确没错,但是没有哪个国家肯把任何一个民族产业交到一家外资企业手里,让它独占市场——除了巴西。所以,据我推断,未来的局势很可能是:60%的低端产品市场仍由大部分中国企业占据;20%的中端市场会让美国和日本夺得。而剩下的20%的高端市场才有可能属于德克。技术诚然重要,但不要忘记,任何时候,政治对经济的干预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