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画面中,指南针所在空间也标注了东南西北,而指南针无论怎么转,指针竟都会指向北方。
火药的简单展现:先是一堆像黑煤渣的东西,随即火苗位于其上,竟呲的一声产生了巨大的火花和声响,砰的一声,火药四溅,连带周围地面被炸出了坑坑洼洼的痕迹。
印刷术:画面中展现了雕版印刷和活体印刷,一本本字体相同内容相同的书籍,如流水线一样快速出现,所得书籍数量十分可观,而活体印刷更能变换字模,节省时间去刻印其他不同的书籍内容。
在悦耳的古风音乐中,天幕节奏明快的将四大发明逐一展现了出来。
虽然画面展示有限,但也足以初步了解这四大发明的可用之处。
汉朝未央宫。
刘彻看完四大发明的简略展示,仍直接吸了口气。
“这四样东西……”
朝堂上其他有见识的大臣同样心潮震动。
尽管他们此刻还不明白这四样东西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却能下意识察觉到这四样东西的重要性。
卫青更是直接开口:“陛下,这四大发明也可尽归我大汉所用!”
秦王宫。
嬴政在听见专题名字的时候,目光便有所波动,而在看到所展示的四大发明画面后,更是直接站了起来。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可能展现得比较简略,哪怕能初步明白其用途,所带来的感想也不够深刻。
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展现却非常直观,能直接看到这两样东西的用法和用途!
嬴政目光闪烁,禁不住往前走了两步。
哪怕之前听到“秦朝衰亡问题”,此时也先抛到了脑后。
他每日伏案处理政务,所经手竹简不计其数,最能明白其中的不便,而天幕所展示的纸张,不仅看着轻薄,其上文字更是多不胜数,如此真能用到现实中,那所带来的改变,可不仅是他手中繁重的竹简……
还有那印刷术,竟能刻印如此多书籍?
就是不知这纸张如何制作了。
嬴政不禁蹙了下眉。
赵高最善察言观色,立即开口道:“陛下,天幕既然说是为您所讲这四大发明,定然会详细诉说。”
嬴政嗯了一声:“但愿如此。”
而另一边,各学派见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展现,呼吸都粗重了不少。
甚至有人高呼出声:“纸张!还有那能将书籍变现更多的印刷术!如果这真能实现,那我们的学说,岂不是可以传递到更多人身边,让更多人来学习我们的学说和主张?!”
墨家:“印刷这种机关术,我们怎么没想到呢!”
唐朝。
杜如晦开口道:“这纸张确实好用,还有那活字印刷,比之雕版印刷确实也更加灵活。”
“但这指南针应当就是司南,用于指明方向,而这火药……”
房玄龄接口道:“这火药初见一般,可其点燃后的威力竟能将地面炸出坑点,一般燃物可做不到这点。”
李世民点头认同,他的注意力重点就放在那火药上,内心有种预感,这名为火药的东西,将带给他更多惊喜。
宋朝,赵匡胤时期。
在天幕出声后,赵匡胤便带领家臣一同观看,而讲完这四大发明,说实话,有那么点失望。
“这火药应当就是我们作战时用的火箭燃料,看效果类似。”
而那活字印刷虽还未出现,但制作起来并不难,总体而言,这四大发明……好像之于他们没什么用处?
赵光义笑着道:“陛下,这天幕既然是为始皇所讲,我们听听也就罢了。”
赵匡胤看了赵光义一眼,语带教训:“但你别忘了天幕先前可说过,这四大发明的影响范围不仅广泛,甚至久远,是能听听就罢的?这才刚开始,怎可武断下定论。”
“是是是,陛下说得对。”
赵光义嘴上应承着,心底却仍不以为然,讲这些东西,和他们能有什么关系。
明朝。
朱元璋就直接咧嘴了,按住旁边马皇后的手:“大妹子,这些东西咱都见过,怎么就是四大发明了?”
排三的朱棡:“就是,看着没甚用处!”
朱标摇头,看向自家胞弟:“那你现在用的不是纸?”
“呃……”
朱棡咂咂嘴,梗着脖子道:“那我们现在都用着呢,天幕讲这些,对我们明朝没更多帮助嘛。”
朱元璋直接大掌伸过去,拍在自家三儿子后脑勺上:“你听着就行了,哪来那么多废话!还敢顶撞你兄长!”
朱棡……朱棡只能撇撇嘴,默默不说话了。
老二朱樉在旁边偷笑,又多吃了两块月饼。
倒是朱棣想着那火药,微微有些走神。
天幕的声音还在继续。
【专题第一期,我们来讲讲《书同文,造纸术和印刷术》,之所以将这三个放在一起讲,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文字和印刷是分不开的。】
【前面有说过,秦始皇的功绩之一便是书同文,所谓书同文,是指统一战国时期各国异形文字的做法。】
天幕画面逐一展现了各国文字。
看到所熟悉的文字,秦朝内原属他国的部分人不禁热泪盈眶,他们的文字啊。
同时对秦始皇又有不满。
“这书同文怎么就算功绩了!他秦始皇这是要把我们国家的文字给灭掉!”
天幕怎能如此认同秦皇的这种做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同,就连语言都有出入,而秦统一后,这些不同的文字和语言,造成了各种经济和文化的差异,也妨碍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同时影响了各种法令政策的推行,在极大程度上会阻碍国之统一。】
嬴政不禁点头,天幕懂他。
【在这里,先不提书同文对当时朝堂和国家的影响,单说书同文对文化的影响,便是能将文化更广泛传播出去。】
【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而文化则是靠语言和文字来体现。】
【试想,当我们的文字统一之后,其文字使用和文化交流将会更简便,文化传播也将会更迅速,能更快速提高人们的认知,这对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天幕画面中,随着声音的徐徐讲述,以马为字,逐一展现了六国关于“马”字的书写形态。
随后有个简短动画,一楚国人路过魏国,想买一匹马,可他是个哑巴,于是只能写字展示,但奈何文字不同,买马一事竟费了几波周折,可见文字之间存在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秦朝,儒家几名学子聚在一起,互相对视一眼,尽是一声叹息。
他们原本都不是秦国人,自小学的是原所属国文字,对秦皇将要改良字体的事情颇有微词。
可这书同文所带来的文化影响……
“难道……有多种文字就这么不好吗?”
【各国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异形文字,尽管秦国统一六国后,书同文是必然,但春秋战国文化之灿烂,却是不可抹杀的。】
原属于各国的,各学派人物仰起头,共同看着天幕。
只听天幕开口道——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其后也带来了空前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将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化盛况,统称为“百家争鸣”。】
【而各国文字,也是华夏文明中闪耀璀璨的文化体现。】
【从商周甲骨文,到金文,秦国大篆,六国古文,以至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我国文字演变之多样,文字体现之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仅此一份,这是属于我国独有的,不可磨灭的文化瑰宝!】
随着每提到一种文字,天幕上便会演变出相应的字体。
各种文字不断变化演变,仿佛看到了未来辉煌灿烂的文化演变进程,令人心绪激动难耐,更是心之向往!
不知不觉间,好多学派人物不禁红了眼眶。
有人叹息道:“并未遗忘啊,并未遗忘……”
而对于书同文的纠结于胸,此时也终于敞开了怀。
“文化的走向是必然向前的……诸位,国已统一,纠结过往实属不必,我们也要尽快朝前看啊。”


第3章 蔡侯纸
【记载文字文化的载体,也是几经变化的。】
【从陶器,兽骨,青铜,玉石,再到竹木,丝帛等,最早的文字体现,是新石器时期出土的刻符红陶钵,留下了当时的记事符号,然后是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以及刻在石头上的‘石刻文书’,铸造杂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等。】
随着声音的举例,天幕中也随之出现了相应的展示——
下底为红,其上为藏蓝的刻符红陶钵,斑驳的钵面上有一个上下颠倒的,两个“山”字叠在一起的符号。
巨大龟板上的甲骨文,上面刻的文字已经属于成熟的汉字。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书,来自春秋时期的石鼓文,其后在石上记事,刻字等仍被历朝历代所继承。
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金文。
镜头拉近,环绕巨大的青铜鼎,内里铭文竖向排列,扑面而来古朴又恢弘神秘的观感体验。
【……陶器易碎,兽骨,青铜,玉石等难以书写,其后又发展出将文字记载于竹片,木板以及丝帛上等。】
【但竹片和木板也只是相较于之前更好携带和书写等,其实也并不便利。】
【至于丝帛,即丝织帛书,虽质地柔软,且容量相较于竹简木板更大,体积小,便于书写,阅读和携带收藏等,可对于当时的国家社会来讲,普及丝帛用于日常书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就连贵族都不一定经常用得起丝帛,更何况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百姓们。】
【及至后来,纸张便发明了出来。】
咚咚——
嬴政听见自己的心在快速跳动。
他不禁来回走了两步,纸张!那薄薄的纸张,既然在丝帛后被发明出来,那是否证明,纸张的制作成本更低?
何止是贵族,就连他都不轻易使用丝帛,日常多用竹简,可见这丝帛好用是好用,但推广普及是真无法办到。
“来人!”
“快叫人将天幕所言逐一记下来,不得任何疏漏!”
李斯也是神情一凛:“陛下,可多叫二三人,以及臣现在就书写记录。”
“可!”
汉朝未央宫。
刘彻也在呼人记录,同时心里轻哼,纸张,这么好的东西,天幕竟只为秦皇所讲。
还好他得授于天,现也能听得,秦皇那个暴君,岂可比乎!
【其实在真正的纸张出现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纤维薄片,也可用于书写,这最开始和制作丝绵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将蚕茧抽丝织绸之后,会遗留一些残絮飘絮,而次数多了,便会风化形成一层薄薄的“纸片”,其上便可用于书写,只不过这是副产物作用的结果,产量是跟不上的。】
东汉时期,蔡伦正在做一件事,他经常到洛阳近郊去收集一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毫无用处的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等,哪怕现在已经身为京师洛阳的尚方令,却仍是亲力亲为,不敢懈怠。
但在坚定所作之事的同时,内心深处却依旧有着几分不确定和犹疑烦思。
他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功——
【而真正的纸张,则是由东汉时期蔡伦发明出来的。】
蔡伦猛地抬头望向天幕,手里还捏着刚剥出来的树皮。
“大人,难道天幕所言之人……”
旁边跟着的下人也都一脸震惊。
【东汉时期蔡伦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创造了以树皮,破布,麻头,以及旧渔网为原料的纸张,而后造纸术从都城洛阳向其他地区传播,蔡伦也从京师洛阳尚方令到被封为龙亭侯,自此后世将最初真正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
【也正是因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才让我国成为造纸术的发明国,由此将纸张推广至全世界范围!】
“大人!天幕所言是您!是您啊!”
下人们一脸激动,蔡伦更是涨红了脸,不是为以后升任龙亭侯,而是因为他所做之事终将成功!
而他所创造出来的纸张,也将被成为“蔡侯纸”,福泽历代,更是被后世所铭记!
一切都没有白费……他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没有白费啊。
汉朝未央宫。
刘彻直接站起来走了两圈。
“诸位,你们听到了吗,这东汉……虽不知为何叫之‘东汉’,但这蔡伦,显然是出自我汉朝!”
“这是我大汉朝的功绩!”
说罢,又抬头望了望天幕,心底再次轻哼一声,看来天幕在说话的时候,也不算太过偏颇,可这明明是他们汉朝发明出来的纸张,却要讲给秦始皇听……哼,算了,反正也听不着。
不过纸张既然能在之后的汉朝发明出来,那他现在岂不是就能叫人提前将纸张造出来?
更何况那些制作原料……
竟然能用如此东西制作出纸张,不止是常见,更是废料,比之丝帛……不不,丝帛制作根本不能与之相比!若如此造纸真的可行,那的确是福泽后世,绵延历代的大功绩!
刘彻舒了舒心,不顾明月高悬,立即叫人去试验准备。
他务必要早早看到成果,验证真伪。
秦王宫。
嬴政也在叫人去试验,同时望着天幕,现在才说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给他带来如此大的惊喜,那么剩下的三大发明,恐怕也不止之前看到的那么简单。
也不知何时会说到剩下的三大发明,又会不会再说些别的。
这一时刻,嬴政对天幕无比期待了起来。
【说到造纸术的制作原材料,想必大家也能由此清楚,纸张之所以能普及开来的原因之一吧。】
【原料简单,制作上不困难,可量产,经过多次改良后,质量也能提高上去,可变得更为轻薄和柔韧,同时也更加便于携带,与此同时,处理或阅读其上文字,也会更加便捷轻松。】
【毕竟我们始皇可是很勤勉,每日经手的竹简,其重量可多达两百斤。】
随着讲述,天幕画面中出现一个表情严肃的小人,头戴冠冕,穿着黑色帝王服,旁边写着“秦始皇嬴政”几个字,昭示着小人的身份,与此同时,小人正在伏案处理事务。
啪,处理完一个竹简,放在旁边,啪,处理完又一个竹简,继续放在旁边垒起。
啪啪啪——
处理完无数个竹简,旁边已经垒到很高很高,正岌岌可危要倒不倒,晃晃悠悠欲将崩塌,而这还没完,在小人另一边,还有更多没处理完的竹简。
只见小人抬起头,噫吁短叹:“哎,我好累啊。”
然后继续伏案疯狂处理竹简。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汉朝时,东方朔向汉武帝刘彻求官,所带五万多字用于自荐的竹简,累计起来足有三千多枚,那是什么概念,大概要两个人才能将之抬起,而我们汉武帝要用两个月才能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