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洛阳, 林从就把亲卫丢给郭从义范质, 直奔皇宫。
到了皇宫, 林从看到宫中没挂白练, 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先去了他娘宫中。
到了太妃宫, 林从刚要迈进门,就感觉一个人影迎面撞来,林从立刻后撤一步。
而对面来得人看到林从时已经来不及了, 想收却没收住,顿时朝林从倒来。
林从忙伸手要扶,却不想对方看着要倒,直接对着林从手一拍,然后借力一个回转, 稳住了身形。
林从眼睛一亮, 这小姑娘好俊的身手。
之所以是小姑娘,林从已经看着对方身穿襦裙,扎了两个小揪揪。
小姑娘怀里好像还抱着个东西, 一站稳就立马看怀里,然后林从就听她庆幸地说:“吓死我了,还好给母后的糕点没摔碎。”
林从这才知道对方干嘛强行稳住,原来是怕挤坏了怀中的糕点。
只是母后,这个是……
小姑娘一抬头,林从顿时笑了,“安儿, 好久不见。”
李安看到林从也是眼睛一亮,开心地说:“从林哥,你回来了!”
“刚刚赶回来,”林从笑着问,“我娘呢,可在里面?”
“淑母妃在母后那,母妃也在那,我是想着母后这几日吃不大下去饭,想着淑母妃这小厨房有做糕点的模具,就回来做了些易消化的糕点准备带给母后。”李安清脆地说。
林从听了,笑着说:“我们小公主,小小年纪知道孝敬长辈了。”
李安听了林从夸奖很是开心,把怀中的盒子打开给林从看,“我亲手做的。”
盒子中是六块糯米粉蒸的糕点,那种酥软的,上面还浇了蜂蜜,一看就很适合老人家的牙口。
看得出,李安虽然年纪小,但很细心。
“做的真好,太后娘娘应该会喜欢的。”
得到林从肯定,李安很高兴地说:“那我们一起去看母后吧!”
林从也正好要去,就点点头,和李安一起去。
路上,林从好奇地问李安,“你什么时候学得武?”
“两年前,对了,就是你走后不久,淑母妃和母妃两人教我功课时,淑母妃说如今乱世,外面动荡不安,我身为公主,虽然平日有人保护,可求人不如求己,还是有武艺傍身的好,后来淑母妃就帮我挑了个武师傅,学了些拳脚功夫。”
林从听了连连点头,他娘确实有远见。
“娘都教了你什么功课?”林从好奇地问。
“小时候的是读书写字,大一些教我掌管宫权管家,后来加了练武,今年学了骑马射箭。”
林从听得惊讶,“你学了这么多,学得过来么?”
“学得过来啊,再说又不是非得每一样都学会,淑母妃说了,多学样本事以后路就更宽些,再说这些都是有用的东西,例如骑马,我就很喜欢,自从学会了骑马,我出去都方便了。”李安得意地说。
林从听了觉得很是有趣,看不出来,小安小小年纪,就有点学霸的潜力。
想到他后爹个女儿个个聪明伶俐,有勇有谋,小安小小年纪就已经初露风采,可他爹几个儿子,却一个不如一个,林从忍不住扶额,他后爹这是把好的都遗传给了闺女,把胎盘留给了儿子么。
两人一路走到太后宫里,到了太后宫,林从就看到他娘,秦才人,张婕妤,四皇子,还有石敬瑭、李宁都在。
石敬瑭和李宁应该也是听到消息从汴京赶来的。
几人看到他也很是惊喜,尤其王氏,如果不是场合不对,都忍不住过来看儿子了。
“从林来了,”石敬瑭说,“母后昨日醒来还念叨你一次,说就没看到你了,正好你来了。”
林从忙走到床前,看着病床上暮气沉沉的曹太后,林从眼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在床边坐下,轻声说:“太后娘娘,林儿来了。”
曹太后有些吃力的睁开眼,好像看到林从,又好像没看到林从,就又闭上了眼。
众人顿时失落了下来。
李宁忍不住哭倒在石敬瑭怀里。
此后两日,几个人都围在曹太后身边,但曹太后却对周围已经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第天,曹太后突然清醒了,早上不但睁开了眼,还在众人扶着坐起来,吃了个早膳。
众人心里隐约明白,但却没人敢说出来,都围在曹太后身边。
曹太后先是看着女儿女婿,伸出手摸摸女儿的脸,对石敬瑭说:“大丫头自小跟着我不已,性子傲了些,劳你多担待。”
石敬瑭哽咽着点点头。
曹太后还抱了抱石敬瑭和李宁的小儿子,才还给两人。
看完女儿女婿一家,曹太后看向王氏,曹太后笑着说,“妹妹,咱们做姐妹这么久,老姐姐要走了,这些年,劳你费心了。”
王氏握着曹太后的手,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点点头。
曹太后又看向旁边的秦才人和张婕妤,却落在她们旁边的小公主李安和四皇子李从益身上,还有旁边的林从。
曹太后张张嘴,“小安,林儿。”
李安和林从忙过去,李安忍不住哭道:“母后!”
林从忙拽了拽她。
曹太后却抬起手,慈爱地抬起手给李安擦擦,笑着说,“这是咱家最小的小丫头。”
然后看向林从,“林儿也来了。”
林从忙说:“太后娘娘,我回来了。”
结果下一句,曹太后突然说:“你怎么还没娶安丫头。”
众人一愣。
李安如今还未及笄,而且公主又从来也不会一及笄就出嫁,大家平日都没急这事,甚至曹太后也从来没提过这事。
曹太后却转头对李宁和石敬瑭说:“大丫头,你快把安丫头嫁了吧!这丫头晚嫁了命不好!”
众人大惊,林从心中却是掀起惊涛骇浪。
林从不知道曹太后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可历史上,李安的命确实因晚嫁算不上好,作为李嗣源最小的女儿,李安出生在李嗣源登基好,虽然只是宫人所生,但却很受李嗣源宠爱,自出生,就和李从益一起被李嗣源抱给王淑妃抚养。
历史上他娘对两个孩子也视如己出,后来虽然皇帝更迭,朝代也更迭,但李安十几岁时,还是石敬瑭在位,又有李宁这个亲姐姐做皇后,所以当时订了一门不错的亲事,等着及笄后出嫁。
可后来石敬瑭一死,石重贵又天天忙着不是和契丹斗就是自己玩婶子,结果等契丹攻来,后晋灭亡后,赵延寿身为身为契丹领路人,耶律德光为了安抚赵延寿,正好赵延寿的兴平公主去世了,耶律德光就一道圣旨,把才刚及笄不久的李安给了赵延寿做继室。
先不说赵延寿比李安大二十多岁,李安嫁给自己姐夫有什么道德障碍,就说没过两年赵延寿就死了,李安就守了寡。
而赵家兵权就没了,李安没了依靠,而这时她的姐姐,李宁,也因为石重贵得罪契丹,被带到契丹,而王淑妃和李从益,也被刘知远害了。
可以说,两年之间,李安所有的亲人,养母,兄弟,姐姐,丈夫,都没了。
虽然不知道李安最后的结局,但确实算不上好。
李安如果早嫁一点,嫁给王淑妃和李宁帮着选得人家,起码能逃脱风暴中心,最后哪怕朝代灭亡,也能凭着前朝公主身份受到安抚,而不是赵延寿给拖累。
所以曹太后这两句话,是真惊到林从了。
林从搞不清曹太后是临终前看事情透过本质了,还是什么玄学问题。
林从这边惊疑不定,石敬瑭李宁王氏和秦才人却是被吓得不轻。
秦才人哆哆嗦嗦地问:“娘娘可是预测到什么?”
众人却是心中一突,石敬瑭看了眼李安,又看了眼林从,和李宁王氏秦才人低声商量,“两个孩子虽然小了点,但既然母后这么说了,有些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不干脆就把喜事办了吧,反正他俩自小定下的亲事,早成亲和晚成亲也没太大不同,而且母后一去,小安还得守孝年,到时也拖成大姑娘了。”
秦才人忙点点头,“陛下说的是,反正在孝期也不能圆房,小点就小点吧。”
王氏看向林从,林从微微点头。
王氏又看向李安,李安虽然年纪不大,不过快及笄的年龄,这时代的孩子普遍早熟,也知道嫁人是看什么,李安不由看向旁边林从,然后突然脸红了。
王氏看着两个孩子,顿时放下心,点头,“就依陛下。”
石敬瑭松了一口气,“那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晚上先过个礼,等到年后,朕再挑个吉日,给他们大办一场。”
王氏和秦才人都没什么意见,寻常人家,有时遇到父母不行的,怕年孝期拖出问题,情急之时,也会这样。
既然众人都同意,王氏和李宁就吩咐人去准备。
曹太后最后看向张婕妤身边李从益,也不知道已经糊涂了还是怎么的,居然没有拜托石敬瑭,而是拉着王氏的手,“先帝就还剩这一根香火,妹妹你帮忙照看一下,莫让先帝日后无人祭祀。”
不过众人只当曹太后和王太妃关系好,也没多想。
曹太后说完,就仿佛突然泄了气,昏迷过去。
众人忙叫了太医,想着这时太医只怕也没什么用,众人又忙张罗着给林从和李安办了个简洁的喜事,算是给曹太后冲了冲。
可即便如此,两天后,曹太后还是病逝在太后宫中。


第182章 回河东+吃瓜cp(六更) 曹太后……
曹太后去世后的丧礼办的很盛大。
这位明宗皇帝的皇后, 历经几朝,一个庶子一个养子一个女婿依次登基为帝,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再加上辈分奇高, 就连契丹耶律德光和述律平太后知道后, 都亲自派人来吊唁。
而宫里, 曹太后素来温和待人, 众人也是真心尊敬。
等到出殡这天,四皇子李从益作为孝子亲自捧棒,石敬瑭和林从这个新上任女婿两人亲自扶灵, 还有李宁李安一对姐妹,另有王氏张婕妤秦才人和一众嫔妃,最后是满朝文武。
整个丧礼声势不可谓不盛大, 只是在下葬的那一刻,林从看着周围的人, 突然想起他第一次进李府时, 那呜呜泱泱的一大家子, 而如今, 却只剩这些了。
他仿佛用了不到一十年, 看到一个家族从极其兴盛,到凋零殆尽。
一时间,林从五味杂陈。
*
丧礼结束,林从就要收拾东西回河东了。
不过这次回去,就不是他一个人,首先,小公主李安肯定要带上,虽然他们成亲比较匆忙,甚至年纪小, 只是大人们帮着走了个形式,两人甚至连个洞房没见过长什么样,并且由于李安还得为嫡母曹太后守孝,目测最少三年,他们都不用考虑洞房问题,可李安现在作为他名正言顺的妻子,林从要带走李安,两人新婚燕尔,朝廷都不好说什么。
所以李安这边就比较简单。
难的是王氏和秦才人,尤其王氏,身为皇太妃,她不是能够轻易出宫的,毕竟身为太妃,连衣食住行都要有一定待遇,这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奉养起的,而且就算你奉养得起,朝廷也不会随便让你奉养。
所以此次为了能带走他娘,林从特地上书说他娘和曹太后感情深厚,如今曹太后突然故去,他娘在宫中容易触景生情,所以想奉太妃到河东散散心。
同时李安上书,表示愿意奉两位母妃到河东的公主府孝敬。
林从还特地去了李宁宫中一趟,让他大姐帮忙做说客。
好在他大姐大姐夫也很理解他,并且感念这些年王氏对曹太后的照顾,所以朝中虽然说林从身为节度使,外放出藩镇,京中不该不留家眷,石敬瑭还是准了林从带着王氏归藩。
至于秦才人,朝中见王氏都没拦,自然没再卡秦才人。
于是,在半个月后,林从带着小公主,他娘王氏、秦才人,去了河东。
自此,海阔随鱼跃,天空任鸟飞!
*
官道上
一队车马驶过,队伍中,林从和李安两人骑着马,溜达溜达的在队伍中间。
“你看,前面那边就是潞州,等过了潞州,再往前走一些,就到河东。”林从笑着指着远处路碑给李安看。
李安新奇的看着京城外的一切,“以前只从地图上看过潞州,河东,或者从别人口中听说,没想到今日居然亲眼见了。”
“以后你还会见更多呢,等到了河东,我带你去看关外的大草原。”
李安听了好奇:“大草原真如诗中写的那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吗?”
“当年,当夏天草原上的草长得最时,都有半人好,牧民们在里面放牧,隔远了都看不到。”
李安震惊,“我从小到大,还没见过这么高的草。”
“以后就能见到了!”林从笑着说。
小两口在前面骑着马摇晃,后面马车上,王氏和秦才人说着话。
“娘娘当年这是有预见,让安儿学骑马,如今两个孩子,也喜欢在一起玩。”秦才人掀开帘子,看着前面的两个人,笑着说。
“只是顺带,主要还是让孩子学点本事,骑马射箭练武这个虽然是男子学得多,可如今这世道,时不时有点动乱,会骑马会射箭,真遇到危险也有一搏之力。”王氏摇着扇子说。
秦才人笑道:“娘娘高见!”
“不过,这一路上,两个孩子还真玩熟了,这倒是个好事。”王氏笑了。
王氏看着前面小两口溜达的惬意,顿时有些眼色,戳戳秦才人,“你会骑马不?”
秦才人顿了一下,“略会一些,我老家就是边关的。”
“那正好,我也会一些,咱们也别坐这劳什子的马车,又颠又不舒坦,咱们也去骑马。”
“骑马?”秦才人有些犹豫。
“有什么好犹豫地,这又不是京城,再说大唐时,王孙贵族,贵女贵妇,哪个不骑马游街,咱们还没那么张扬呢,走,我带你骑马去。”王氏说着,撩开车帘,对林从喊道,“林儿,弄两匹马来,我们也出来兜兜风。”
林从听了,笑着问:“娘,你和岳母会骑吗?”
王氏笑着骂,“敢小瞧你娘,你娘年轻时,没少骑。”
林从听了这才放心下来,喊了亲卫让牵两匹马,顺便让亲卫去看着两人,可别久不骑马生疏了。
不过好在没有出现这个情况,两人上了马,很快就娴熟起来。
王氏甚至秦才人打算赛段马,看谁跑的快,不过让林从给制止了,生怕两人刚骑出问题。
但两人还是兴致勃勃打算等骑些日子,到河东再赛马。
不过虽然赛马没成,可这一骑马,仿佛打开了两位皇妃的奇经八脉,原来宫中温柔可人的美人,如今仿佛卸下了包袱,王氏原来袅袅多姿,现在骑着马,一片英姿飒爽,秦才人看着忠厚老实,实际上打马球却是好手,林从都被两位巨大的变化惊呆了。
只能感慨,果然皇宫限制了两人发展。
同时也真切感受到,女子只有脱离后宅,到外面广阔的天空来,才能展示自己全部的魅力。
因为看到李安和王氏秦才人都难得见外面,林从特地放慢了行程,用了快一个月,才到达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