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小说上一章:英伦魔法师
- 科幻小说下一章: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火星三部曲)
“母亲永远值得信赖。”兰兹曼说。他端详着《锡特卡托格报》上孟德尔·施皮尔曼十五岁时拍的一张照片:胡须还没长均匀、侧边发辫迎风飞舞的他在主持一次律法研讨会,一群年轻的犹太律法学者围在他身旁,个个情绪激动、面露愠色,而他却冷静异常。“柴迪克男孩的黄金岁月”——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如是说。
“想什么呢,梅耶?”艾丝特-麦尔可的话语里隐隐透着一丝怀疑。
“未来。”兰兹曼说。
[1]此处指警员执行任务时必须有拍档或后援同行。
[2]犹太历中最昏暗的日子之一,耶路撒冷圣殿在这一天被毁。
第23章
一队哭泣着的黑帽子犹太人嘎嚓嘎嚓地缓慢行走着,仿佛一辆悲伤列车,从被他们称之为“生命之屋”的蒙特菲奥雷公墓大门驶向小山坡上挖好的泥坑。他们肩上扛着的松木棺材因为下雨变得滑溜,如轮船般随着肩膀的海浪起伏摇摆。公墓里面,萨特马尔派为维波夫派撑伞,格尔派、施塔肯泽派和维兹尼泽派胳膊挽着胳膊,像是外出游玩的女生。这一天,竞争、积怨、教派争端和教籍革除被他们统统搁置,以便酝酿感情,为一位早已被他们遗忘、直到上周五晚上才又想起的犹太佬默哀。其实这位死者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犹太佬,二十年的毒海沉沦让他只剩下犹太人的躯壳,且是一具细薄透明的空洞躯壳。每一代的犹太人都会失去他们不配拥有的弥赛亚,如今,虔诚的黑帽子也找到了他们不配拥有的证据,他们聚在雨中,即将目送它被深深埋葬。
公墓四周是一排排在风雨中摇摆的冷杉,一如公墓外面数千名悲恸的黑帽子。他们头上的黑色宽檐帽,手中的黑色雨伞,正为他们这些烂人中的烂人遮蔽风雨。哪些人能进入“生命之屋”,哪些人必须站在墙外,任由雨水渗入内裤,由其职责与声望决定。而今天他们济济一堂,盗窃组、走私组和诈欺组的警探们自然不会缺席。兰兹曼辨认出了斯科尔斯基、布尔维茨、费尔德和格罗巴斯。格罗巴斯坐在灰色福特“维多利亚皇冠”车顶,衬衫下摆照例没有塞进裤子里。要知道,维波夫佬个个都是检察官的潜在起诉对象,他们集体围立于山腰之上,可不是你每天都能见到的景象。也难怪四分之一英里外的沃尔玛超市屋顶上,还有三个身穿蓝色防风上衣的美国佬,他们手举长焦镜头,雌蕊般的电容式传声器在风中颤抖。身着蓝色制服的巡警和摩托骑警队也来了,他们远看犹如一条蓝线,将人群与黑帽子隔开。媒体也来了,包括第一频道的摄制组,本地报纸的记者,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朱诺局的采访团队,还有一家有线新闻频道的报道组。邓尼斯·布瑞南也来了,他没有打伞,任由大脑袋暴露在风雨中,对此他似乎毫不在意。人群中不只有最忠实的信徒,还有现代正统派[1]犹太教徒、虔诚程度一般的犹太教徒,以及一些盲目的、怀疑的或好奇的看客,爱因斯坦国际象棋俱乐部那帮身心健康的棋友也组团前来观礼。
兰兹曼将他的跑车停在一条死巷里。死巷位于一座贫瘠不毛的小山顶上,和“生命之屋”之间隔着米兹莫尔大道。它不愧是观察“生命之屋”的绝佳地点,那儿的一切都被兰兹曼尽收眼底。地产商早年铺建好它后,把它命名为提克瓦街,提克瓦是希伯来文,意为“希望”,在这样一个阴冷的下午,这个巷名真让人感到分外讽刺。巷边寄托着希望的房子从未盖完,木桩上绑着橙色旗和尼龙绳,在泥泞的地基上画出一个迷你耶路撒冷,一副骇人的衰败景象。兰兹曼独自一人,用湿粘的双手紧握着双筒望远镜,清醒得犹如浴缸中的鲤鱼。喝酒的欲望就像一颗刚掉几天的牙齿,让他惦记不已,然后时不时地舔舐它在牙槽上留下的缺口,从中得到一丝满足。不过,这让他惦记不已的东西,也许不是一颗牙齿,而是被碧娜收走的警徽。
兰兹曼坐在车里等待葬礼结束。他一边透过强大的蔡司望远镜审视公墓,一边听着加拿大广播公司介绍罗伯特·约翰逊[2]生平的节目消耗电瓶。罗伯特·约翰逊的嗓子又破又尖,听起来像是个犹太人在雨中念祷文。兰兹曼这次出来带了一整条“百老汇”,他疯狂地吮吸着,以驱走威利·齐伯布拉特遗留在车里的骚臭味。那味道真是令人作呕,闻起来像是放了两天的剩面条汤。波克先前曾试图让他相信,味道已经散去,他之所以仍饱受其困实是他的心理作祟。但兰兹曼很高兴可以有借口抽烟,因为他需要用烟雾来熏蒸消毒车内的空气,而且,抽烟虽然没法杀死想喝上一杯的冲动,起码还可以麻木他的渴望。
波克还试着说服兰兹曼,要他这一两天别去探究孟德尔·施皮尔曼的死因。他俩先前乘电梯下公寓楼时,波克要兰兹曼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许诺不会在这湿漉漉的周一下午去找黑帮皇后,更不会趁悲伤的她告别“生命之屋”和独子遗体之际,抛给她一堆失礼的问题。
“你不能去找她。”波克的语气很坚定。他跟随兰兹曼走出电梯,穿过大堂走到第聂伯大楼门口。他穿着那件庞大的白色细条纹睡衣,手臂上搭着西装,两只手指勾着皮鞋,脖子上挂着皮带,睡衣胸前口袋塞着两片烤面包,像是装饰用的手帕。“就算你能找到她,你也不能去找。”
波克是个好条子,因为他很清楚什么人条子可以惹,什么人条子惹不得。
“他们会把你一把推开,”波克说,“他们会拿走你裤兜里的零钱,还会将你推上法庭。”
兰兹曼无从反驳。巴谢娃·施皮尔曼极少步出她的深宅,不过只要她在公开场合出现,身边肯定围着丛林般的侍卫与律师。“你没有警徽、没有后援、没有逮捕令、没有调查资格、没有像样的西装,看起来和疯子没有两样。你惹她的后果会是当场中枪,而且凶手还不会被绳之于法。”
波克跟着兰兹曼走出大楼,走向转角的公交车站。他边走边穿鞋袜,像是在跳奇怪的舞蹈。
“波克,你是不希望我去,”兰兹曼说,“还是不希望我一个人去?离管辖权移交只剩最后两个月了,你和艾丝特-麦尔可需要顺利度过,这关乎你们的未来,你以为我会坏你们的事吗?你别疯了。这些年来我已经给你添了够多的麻烦。我真希望自己没那么操蛋。如果你只是不希望我去,好吧……”
兰兹曼停下脚步。他被自己的善意深深打动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梅耶,我就是想说两句,操。”波克的眼白中闪烁着真挚,他有时会露出这种表情,尤其是童年时。兰兹曼不得不扭过头去,面朝从桑德群岛吹来的海风。“我是说起码不要坐公共汽车去,好吗?起码让我开车送你到扣车场取车。”
不远处传来轮胎的尖叫声,前往哈卡维的61路公交车停了下来,溅起一道闪亮的雨幕。
“起码带上这个。”波克抓起自己西装上衣的领子,将它拎了起来,然后伸到兰兹曼面前,仿佛要替他穿上,“在口袋里,把它带上。”
波克的配枪是一把可爱的贝雷塔小手枪,点二二口径,全塑料握把,兰兹曼把它拿在手上掂了掂,接着继续边用尼古丁慢性自杀,边感受罗伯特·约翰逊先生心中的凄苦。又过了一阵子,具体是多久他不愿费心去算,就当是个把小时吧,长长的黑色列车终于卸下货物,开始驶回公墓大门。缓缓喘息、头颅高扬、宽檐黑帽滴着雨水的第十任维波夫派拉比走在最前面,俨然就是这班列车的列车头,他身后跟着他的女儿们,人数在七到十二个之间,还有她们的丈夫和小孩。兰兹曼突然坐直身子——他从蔡司望远镜里看到了巴谢娃·施皮尔曼。兰兹曼本以为他会看到麦克白夫人和美国第一夫人玛丽莲·梦露·肯尼迪的混合体,头戴粉红色筒帽,拥有迷人的卷翘睫毛。然而出现在镜头前的却是一位瘦小的老妇人,黑色面纱遮面,一袭黑色服装毫不起眼,很快便被公墓门口拥挤的悼念人群淹没。
施皮尔曼拉比一家人快走到门口时,制服条子已经手挽着手,像一条绑了死结的绳子般挡住人群。兰兹曼把手枪放进西装口袋,关掉收音机,走出跑车。雨势缓和了许多,豪雨已化为细雨。他迈开大步下坡,朝米兹莫尔大道走去。刚才的一个小时,公墓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到了摩肩接踵的程度。人们互相推搡,左摇右晃,像一大群被集体悲恸推着做布朗运动[3]的微粒。制服条子们施出浑身解数,试图在施皮尔曼一家人和他们的黑色四轮驱动座驾间清出一条路来。
兰兹曼沿着湿滑的泥坡跌跌撞撞地向下走,所到之处断草横飞,鞋上的泥巴也是越积越多。走着走着,伤口开始折磨他了,他心忖医生是不是没发现他有一根肋骨断了。走到半路,他不小心滑了一跤,屁股重重地跌坐在地上,鞋跟在泥巴里划出两道十尺长的沟痕。他是个很迷信的人,很难不视之为恶兆。不过,对悲观主义者而言,一切征兆都是恶兆。
事实上,兰兹曼根本就没有头绪。波克以为他起码会有一点点头绪,然而他连那一点点都没有。兰兹曼当了十八年条子,十三年警探,七年凶案组警探,是警界的王牌,警界的王子。他从来没当过无名小卒,从来没有身上不带警徽,借着别人的枪,脑子里一团乱麻地去办一个已被撤销了的案子。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还好他笃信一件事,就是最后一切皆空。
米兹莫尔大道成了停车场,空气中升腾着柴油的废气,哀悼者与看客若隐若现。兰兹曼穿过一个个保险杠和挡泥板,汇入涌向车道的人潮。路边一排欧洲落叶松的树枝上坐满了追求更佳视野的小家伙和小伙子,这些倒霉的欧洲树种在中央分隔带上,从未真正落地生根。兰兹曼所到之处,犹太佬一般都会自觉让开,如果有人不避让,他就会用肩膀提醒对方。
这些犹太佬的身上散发出一种悲伤的气息。他们的大衣已经湿透,上面沾着泥巴,一股烟草味。他们为他祈祷时似乎随时会昏厥,而那近乎昏厥的样子又像是在行某种宗教仪式。女人们则相互依偎着放声哭号。他们不是在哀悼孟德尔·施皮尔曼,没可能。他们是在哀悼他们就快失去的一样东西,也许是庇护,也许是希望。他们深爱着脚下的这座半岛,已经视之为自己的家园,可它就要成为别人的领地。他们就像是袋中的金鱼,即将被倾倒回黑暗的流亡之湖。这件事过于沉重,所以他们转而哀悼一个注定不会得到的好运,一个注定不会得到的机会,一个从最初就注定不会登基的国王,就算这家伙头上没挨枪子也是一样。兰兹曼穿梭在人群中,低声说着“借过”。
兰兹曼从小山顶部出发,走下泥坡,穿过米兹莫尔大道、雨伞、胡须和泣声,最后抵达终点:一部二十英尺加长型四轮驱动定制豪车。这趟旅程跳动摇晃,犹如业余摄影师手提摄影机拍摄的刺杀行动画面。不过,兰兹曼不是来刺杀谁的,他只是想和她聊聊,引起她的注意,吸引她的目光。他只想问她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哦,他也不知道。
最终,有人捷足先登了,具体说是一群记者。像兰兹曼一样,他们用肩胛骨和手肘奋力挤过黑帽子,当面遮黑纱的巴谢娃挽着女婿的胳膊,步履蹒跚地步出公墓大门时,他们立刻连珠炮似地抛出多个问题,妄图炸毁她的意志。但巴谢娃毫不理会,头也不回,面纱不见丝毫抖动。拜伦斯特恩引着往生者的母亲走向豪车,司机从乘客座上跳下,跑来为夫人开门。他是菲律宾佬,典型豪车司机体型,脸上一道疤痕像是第二个微笑。兰兹曼离豪车还有两百英尺远,别说是干点别的,就连问上一个问题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平地里突然传来一声怒吼,低沉凶猛,带着警告,有如野兽在咆哮。原来是车边的一个黑帽子对某个记者提的问题很不爽。也可能是他对面前所有记者问题和提问方式都很不爽。那家伙身材矮壮,一头金发,没系领带,衬衫下摆露在外面,兰兹曼认出他是多维·萨斯曼——维波夫岛上的那位黄须大汉,波克·谢梅茨逗过他。萨斯曼的腮帮子胀得鼓鼓的,左臂下方也是鼓鼓的——可怜的邓尼斯·布瑞南脖子被他夹在腋下,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一边在布瑞南的耳边低声训斥,一边将这小老头往回拖,让施皮尔曼一家得以顺利通过大门。
一名制服条子出手了,毕竟这是他的工作。但脸上写满恐惧的他一紧张竟朝多维·萨斯曼的脑袋敲了一警棍。就听“砰”的一声闷响,多维·萨斯曼像液体一样瘫倒在了他脚跟前。
一瞬间,这片人群、这个下午乃至整个广袤世界里的犹太人都屏住了呼吸。随后,人群一下子炸开了锅,爆发出愤怒的谴责和无情的咒骂。他们齐声诅咒那条子得皮肤病、大出血、永坠地狱,现场充斥着嘶吼、黑帽子、棍棒、拳头、怒号、尖叫、咒骂和如十字军旗帜般迎风飞扬的胡须,空气中弥漫着泥巴、鲜血和裤子熨烫过的味道。有两名男子用棍子举着标语,前来向他们痛失的梅纳赫姆王子告别。有人抢下其中一根棍子,另一人抢下另一根,挥舞着朝条子的下巴和颅骨打去。被辛苦刷上“告别”字样的标语脱落到了地上,很快便被人们撕得粉碎,碎片飘扬在哀悼者和条子、黑帮分子和虔诚信众、活人和死人头上。
拉比的身影忽然从兰兹曼眼前消失了,但巴谢娃还在,她被一堆鲁达舍夫斯基家族的人簇拥着,朝四轮驱动豪车后部疾步走去。司机一把拉开驾驶座车门跳进车里,身手像体操选手一般矫健。鲁达舍夫斯基们猛拍豪车两侧,嘴里发出大吼:“快走!快走!”此时的兰兹曼还在脑海里掏过来掏过去,想掏出一个好问题。与此同时,他观察到一连串小细节。首先是菲律宾司机有些惊慌失措,忘了系安全带;然后是他忘了按喇叭,像驱散牛群一样驱散人群;最后是他忘了按下车门上的锁钮。这个菲律宾佬只是急急换上前进挡,想要迅速离开现场,结果却是欲速而不达。
豪车朝兰兹曼的方向冲来,他匆忙后退。一群哀悼者跟在车后面追着跑,就像是一道哀伤的气流,挡住了鲁达舍夫斯基们的视线,让他们看不到豪车,也看不到傻到想爬进车里的蠢货。兰兹曼点点头,他和这群人一样,已经疯了。他打着节拍,等待时机到来。就在豪车经过他面前的一瞬间,他猛地拉开车后门。
引擎的力量随即给了他的双腿一个下马威,明摆着就是要证明给他看他有多愚蠢、有多倒霉。短短的几秒钟里,他被车子拖着跑了大约十五英尺,同时深深体会到了妹妹死得有多痛苦,万有引力有多威武。他握紧门把手,挣扎着将一侧膝盖抵进车内,一个翻身滚了进去。
[1]现代正统派(Modern Orthodox),犹太教正统派的一个分支。
[2]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1911—1938),美国传奇布鲁斯吉他手,对布鲁斯音乐及后世代布鲁斯吉他手影响深远。
[3]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受到流体分子与粒子的碰撞而发生的不停息的随机运动。
第24章
这是一个点着蓝光二极管的黑暗洞穴,洞中阴凉、干燥,弥散着柠檬除臭剂的香味。兰兹曼觉得自己身上也有那种味道,那一缕象征着无限希望与力量的柠檬香味。刚才的举动可能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愚蠢的事,但他必须得做。而在他钻进洞穴的那一刻,对于自己想问到的东西,他已经势在必得。
“喝姜味汽水么?”维波夫岛皇后问道。她蜷曲在后座的暗角,像块小地毯。她的着装了无生气,但看得出是用上好的料子裁剪而成,雨衣衬里的标签显示其为时尚品牌。“喝吧,我不介意。”
兰兹曼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座后方,那儿最有可能是危险的源头。坐在那儿的是位彪悍的女保镖,身高六英尺、体重约两百磅,身着黑色鲨鱼皮白织提花西装和呢无领衬衫。她的目光阴郁又冷峻,眼睛让兰兹曼想到了两支汤匙。她左耳戴着白色对讲耳机,像是一只虫子歇在耳缘。她的番茄汤色头发和男人一样短。
“原来鲁达舍夫斯基家也出女保镖。”兰兹曼蜷蹲在前后座之间宽敞的车厢里说。
“她是施普琳泽。”后座的女主人掀开面纱说道。随后,巴谢娃·施皮尔曼揭起面纱。她的眼睛又大又蓝,那里面时而写着悲伤,时而透出致命的冷酷;她的鼻子又直又长,鼻翼有如一双翅膀;她的嘴唇未涂口红,却也鲜红丰盈。她的脸庞坚毅且可爱,身形却枯瘦如柴,这让人看起来十分不安。“我希望你已经注意到,她没有杀了你。”
“谢谢你,施普琳泽。”兰兹曼说。
“没关系的。”施普琳泽·鲁达舍夫斯基用美语答道,声音像篮子里滚动着的洋葱。
巴谢娃·施皮尔曼朝后座另一头指了指,只见她手上戴着黑天鹅绒手套,手套的腕口部扣有三颗黑色珍珠。兰兹曼明白她的意思,便站了起来。车里的皮座椅坐着真是舒服,他已经在想象指尖触到冰凉的威士忌酒杯时的快感。
“而且,她也没有告知坐在其他车里的兄弟或亲戚,虽然你也看到了,她戴着对讲耳机。”
“真是个紧密的家族啊。”兰兹曼道。他明白巴谢娃的言下之意,“您想和我聊聊。”
“是吗?”巴谢娃故作沉思状,一边嘴角微微上扬,“是你擅自闯进我的轿车里的。”
“啊!这是轿车?我搞错了,我还以为是61路公交车。”
施普琳泽·鲁达舍夫斯基的脸上泛起带着点哲思的木然神情,神秘兮兮的,看上去像是刚刚尿了裤子,正享受着裆部的温暖。“他们刚刚问起你,亲爱的,”施普琳泽柔声对老妇人说,语气像是护士在对病人说话,“他们问你有没有遇到什么状况。”
“告诉他们我没事,施普琳泽。就说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将温柔的目光转到兰兹曼身上,“我们将送你回旅馆,我想顺便瞟一眼。”她眼眸里的那抹蓝色兰兹曼这辈子只在鸟的羽翼和彩绘玻璃上见到过。“没问题么,兰兹曼警探?”
兰兹曼回答说没有任何问题。她便降下隔板吩咐司机载他们到马克思·诺尔道街和伯勒维街转角。施普琳泽·鲁达舍夫斯基对着耳机咕哝了一阵。
“你看上去很渴,警探,”她说,“你确定不来杯姜味汽水?施普琳泽,帮这位警探倒杯姜味汽水。”
“谢谢您,夫人,我不渴。”
巴谢娃·施皮尔曼的眼睛睁大,眯小又睁大。她心里掂量着兰兹曼的分量,揣摩着关于他的信息,目光机敏严厉。她应该会是个很好的侦探。“对姜味汽水没兴趣。”她说。
豪车驶进林肯街,沿着海岸线经过欧什特伦岛和“安全别针”,向老城区进发。再过九分钟,他们就要抵达柴门霍夫旅馆了,她的眼眸已如乙醚般把他淹没,眼神又像两根针般将他钉在软木板上。
“那好吧,姜味汽水也未尝不可。”兰兹曼说。
施普琳泽递了瓶冰镇姜味汽水给他,兰兹曼将瓶子抵在太阳穴上贴了一会儿,接着如同吞药般吞了一口下去。
“我已经有四十五年没和陌生人坐这么近了,警探,”巴谢娃·施皮尔曼说,“这不对,我应该感到羞耻。”
“您有那么些凶神恶煞的男保镖。”
“你介意么?”巴谢娃放低黑色云纹绸面纱,说话间她的脸消失了,“我觉得这样更自在。”
“请便。”
“嗯,”她的面纱随着气息起伏,“好吧,是的,我想和你聊聊。”
“我也想和您聊聊。”
“为什么?你认为是我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不会,夫人,我不会这么认为的。但我希望您能告诉我是谁干的。”
“是这样!”她略显激动地低喊一声,似乎当场抓住了兰兹曼的痛脚,“他是被谋杀的。”
“嗯,是的,他是被谋杀的,夫人。难道——您丈夫跟您怎么说的?”
“他是这么跟我说的,”她郑重其事地说道,仿佛这是一篇宗教短文的标题,接着她话锋一转,“你结婚了么,警探?”
“结过。”
“婚姻触礁了?”
“这是最恰当的说法。”兰兹曼想了一会儿说,“这是唯一的出路。”
“我的婚姻堪称完美,”她的语气里没有一丝炫耀或骄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夫人,”兰兹曼说,“我不确定。”
“任何人的婚姻都不会一帆风顺。”她摇摇头,面纱颤抖,“今天去参加葬礼之前,我的一个孙子来我家玩。他九岁。我为他在缝纫间放了台电视机,照理说不能这样的,但我看他实在是无聊极了。我陪他看了十分钟卡通片,就是一匹狼追着一只蓝公鸡那部。”
兰兹曼说他知道那部卡通片。
“那你就知道,”她说,“知道那匹狼能跑着跑着就双脚离地,然后在空中继续飞跑,只要它以为自己还在地面就行。但当他低下头,发现自己正在天上时,就立刻会掉下去,重重地摔到地上。”
“是这样的。”兰兹曼说。
“成功的婚姻就是这样的,”拉比的妻子说,“过去五十年,我一直在空中跑,从不低头往下看。除非神要求我们对话,否则我绝不和他说话,于他也是一样。”
“我父母也是这样过来的。”兰兹曼说。他思忖着,自己和碧娜要是不低头往下看,两人的婚姻会不会维持得久一点,“只不过他们不大听神的话。”
“我儿子的死讯是我女婿阿耶告诉我的。他除了谎言外什么都不跟我讲。”
兰兹曼听到有人在皮箱上跳上跳下的声音,原来那是施普琳泽的笑声。
“继续,”施皮尔曼夫人道,“请继续说。”
“继续,嗯。您儿子是被枪杀的,方式呢,好吧,坦白讲,夫人,他是被人处死的,”兰兹曼说出“处死”一词时,心中暗自庆幸他的眼睛和她的表情之间隔着一层面纱,“是谁干的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听说最近几个月有两三个人在找您儿子,到处打听。这些家伙可不是什么善类。我们还知道他死之前正在注射海洛因,所以死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感觉,我意思是他不会感觉到疼。”
“你的意思是,不会有任何感觉,”她纠正他,只见两团比黑丝绸还黑的污渍,在面纱上弥漫开来,“继续说。”
“很抱歉,夫人,关于您儿子的事,我本该开头就直说的。”
“我很宽慰你没有。”
“我们认为凶手绝非等闲之辈。不过我得承认,星期五上午以来,这案子我们目前是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你一口一个‘我们’,”巴谢娃说,“说的自然是特区警察总局吧。”
这会儿他希望自己能看见她的眼睛,他忽然感觉她并没有把他当回事,她应该知道他根本没资格办这个案子,来找她也没有经过上级的许可。
“并不是。”兰兹曼说。
“凶案组。”
“不是。”
“你和你的拍档。”
“也不是。”
“哦,也许是我糊涂了,”她说,“调查这个案子的‘我们’到底是谁?”
“您说目前吗?是我,嗯,是我在查这个案子,尽管这个调查是理论上的。”
“明白了。”
“负责调查该案的是一个独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