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细听着的时候,桃迦发出了隐隐地嘶声。它的鼻孔向院子的出口处伸着。塔卡夫突然挺起腰来。
“桃迦感到有敌了。”他说。
他站起来,走出来仔细看了看平原。
依然是沉寂,但已经不是宁静了。塔卡夫隐约看到许多黑影在苜蓿草丛那边不声不响地浮动。疏疏落落的流光在闪烁着,从各方面越来越多,一会明,一会暗,活象是许多磷火在琉璃般的大湖沼上跳舞。外地人一定会认为是判帕区常有的萤火虫在飞哩,但是他不会看错。他晓得是什么样的敌人来了。
他装上枪弹,躲在柱旁注视着。
他等了不久,草原上就响起了狂吠和长号混杂而成的一片怪声。马枪的一响给了那怪声一个回答,立刻就是无数骇人的叫嚣。
哥利纳帆和罗伯尔惊醒了,一骨碌站起来。
“怎么一回事?”罗伯尔问。
“是印第安人吗?”爵士问。
“不是,是‘阿瓜拉’”。塔卡夫回答。
罗伯尔看着哥利纳帆。
“‘阿瓜拉’?”
“是的,是判帕区的红狼。”爵士回答。
两人都拿起了枪,跑到塔卡夫那边去了。塔卡夫用手势告诉他们,叫他们注意那一片平原,骇人的号叫声就是从那传来的。
罗伯尔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
“你不是怕狼吧,我的孩子?”
“不怕,爵士,”他用坚定的声音回答,“而且,和您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
“好极了。这些红狼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野兽,只要不是来得太多,我睬也不睬它们。”
“不管它!我们有的是枪,让它们来好了!”
“它们来了,就叫它们好好地吃吃苦头!”
爵士嘴里这么说着,为的是使孩子的心放宽些,其实,这一大群野兽在黑夜里袭来,他心里也不禁胆寒。也许来的红狼有好几百头,三个人,不管武器多么厉害,和这样多的野兽格斗,也不容易占上风啊!
塔卡夫说“阿瓜拉”,哥利纳帆就知道是印第安人称呼红狼的名字。这种肉食动物,身材和大狗一样,头象狐狸,毛色是肉桂红,沿脊背飘动着一行黑色鬃毛,又矫捷,又健壮,惯住在沼泽区,常游着水捕食水生动物,夜里出洞,白天在洞里睡觉,养牲畜的牧场最怕它,因为它饿起来连牛马都敢攻击,给地方上造成极大损失。个别的红狼并不怎么可怕,但是成群的饿狼就不同了,人们宁愿打一只美洲豹、一只黑班虎,也不愿打一群红狼,因为虎豹可以正面打,狼群却在前后左右,打不尽。
这次,哥利纳帆一听见判帕区里响起的那一片号叫声,一看见那许多黑影在平原上跳来跳去,就知道了瓜米尼河岸上聚集的红狼为数很多,没一个不想吃上几口才回窝。当时的情况可以说得惊险万分了。
这时候,群狼组成的包围圈在逐渐缩小。马也醒了,作出极端恐怖的表示。只有桃迦在用蹄子踹地,想挣断缰绳,冲到外面去。它的主人不断地打着胡哨,劝阻它,才使它安定下来。
爵士和罗伯尔守卫着院子的入口。他们的枪都上好了子弹,正待对那第一排红狼开火哩。忽然塔卡夫把他们已举起来瞄准的武器一把抓住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罗伯尔问。
“他不许我们开枪!”
“为什么呢?”
“也许因为他认为时机还没有到!”
塔卡夫不是为了时机问题而不叫他们射击啊,他还有个更重要的理由。当他托起他的子弹袋并把它翻转过来表示几乎是空的时候,爵士立刻会意了。
“怎么啦?”孩子问。
“怎么吗?我们必需节省弹药。我们今天打了一场猎,把弹药打得快光了。剩下的不到20发子弹!”
那孩子没有回答。
“你不怕吗,罗伯尔?”
“不怕,爵士。”
“好,我的孩子!”
这时,又是砰地一枪。一只狼胆子太大,冲上来,被塔卡夫打死了。其余的狼本来排成密集的队形前进,现在退下去了,挤在离院子100步远的地方。
立刻,塔卡夫向爵士招招手,哥利纳帆就去替了他的位置。塔卡夫跑去把院子里所有能烧的东西都搬起来,堆在院子的入口处,并且丢了个还在燃烧着的火炭。不久,幽暗的天空中就拉起了一幅火焰的帘幕,透过这帘幕的缺口,可以看出那平原被火闪闪的回光照得雪亮。这时哥利纳帆才看清了眼前要抵抗的红狼是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有这么多的狼聚在一起,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凶狠的狼。塔卡夫烧起来对付它们的那处火网一下就把它们挡住了,但同时也加速了它们的愤怒。
居然有几条狼直进到火坑边上,烧了前爪。
一阵一阵地,那叫着跳着的狼群冲上来,打枪不能把它们止住。一个钟头内已经大约有15只死狼倒在草地上了。
现在处境稍微好了一点。只要弹药不完,火网还布在院门口,狼群的冲锋是不怕的。但是一旦弹药打尽,火网一熄,抵抗狼群的方法就没有了,又怎么办呢?
哥利纳帆看着罗伯尔,心里感到难过。他忘掉了自己,只想到这可怜的孩子,觉得他表现的勇气超过他的年龄。罗伯尔的面孔显出灰白色,但是手还不丢下枪,他坚定地等着发怒的狼来袭击。
这时,哥利纳帆对当时的处境冷静地考虑了一番,决定来个彻底的办法。
“一个钟头后,我们就没有弹药、没有火了。我们不能等到那时候再下决心呀。”
因此,他回头看着塔卡夫,把他脑子所提供的几个西班牙语集合起来,开始和他谈话,一面谈,一面是时断时续的枪声打断了话头。
他们俩达到被此了解的程度是比较困难的。很侥幸,哥利纳帆早知道了红狼的习惯,否则,塔卡夫说的话,做的手势,他会感到非常莫名其妙的。
虽然如此,他还费了一刻钟的工夫才能把塔卡夫的回答传达给罗伯尔。
“他怎样说?”罗伯尔问。
“他说无论如何要支持到天亮。红狼只在夜里出来,一到早晨就回窝去。它是夜狼,怕阳光,是野兽中的鸱枭!”
“那么,我们就抵抗到天亮好了!”
“是的,我的孩子,不过,没有弹药只能拿刀干了。”
这时,塔卡夫已经做出例子给他们看了:一只狠跑到火网边上,他的长胳膊握着刀,伸过火网,又把血淋淋的刀收回来。
火和弹药都快完了。快到早晨两点钟的时候,塔卡夫已经向火坑里投下最后的一捆柴草,弹药一共只剩下五发。
哥利纳帆向四周看了看,伤感万分。
他想到身边的孩子,想到他的同伴,想到一切他所爱的人,罗伯尔默默无言。也许,在他那天真的幻想里,他还不觉得死就在眼前哩。但是爵士已经替他想到了。他仿佛看到了那幅不可避免的悲惨画面: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被饿狼吞咽下去!他抑制不住感情的冲动,把孩子拖到怀里,紧紧地抱在怀里,吻着他的额头,同时,两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睛里流出来。
罗伯尔还微笑地看着他。
“我不怕呀!”他说。
“不怕!我的孩子,不怕!”爵士回答,“你说得对,再过两个钟头,天就亮了,我们就得救了。打得好!塔卡夫,打得好!我的巴塔戈尼亚好汉啊!”他又叫着。这时塔卡夫正用枪托子打死两头想跳过火网的大狼。
但是,在即将熄灭的红光照耀下,他看见那大群红狼以密集的队形冲上来了。
这场血战已经接近最后关头,火焰渐渐低下去。原来照得雪亮的原野又渐渐回到黑暗中,同时黑暗中又出现了红狼那发着鳞光的眼睛。再过几分钟,整个狼群都要扑到院子里来了。塔卡夫放了最后的一枪,又打死了一只狼。弹药没有了,他交叉着膀子站着,头直低到胸前,仿佛在沉思。他是不是在想个冒险的、狂妄的办法来打退那疯狂的群狼呢?
这时,狼群的攻击起了变化。它们仿佛跑开了,原来一直震耳欲聋的号声忽然停止了。一种死沉沉的静寂笼罩着平原。
“它们走开了!”孩子说。
“也许。”哥利纳帆侧耳听着外面的声音。
但是塔卡夫猜到了他的意思,对他摇摇头。他知道那些野兽不会放弃到口的美味的,除非是阳光逼着它们不得不回巢。
在他们猜想的一刹那,敌人的策略显然已经改变了。
它们不再想正面冲进院子,但是它们的新战术给人们造成的危险更大、更紧急。那些红狼看见前门被火和刀顽强地保卫着,一齐绕过那院子,从背后进攻。
不一会儿,他们3个人就听到了它们的爪子在半朽的木桩上抓。从摇动的柱子缝里已经伸进了许多强健的腿和血盆大口。马惊骇极了,挣断缰绳,在院子里疯狂地跑着。哥利纳帆一把抱住孩子,以便保护他直到最后一息。也许,为了死里逃生,他正想冲出院门哩,这时,他的目光忽然落到塔卡夫身上。
塔卡夫象野兽在笼子里一样,在院子里兜了一个圈子,然后突然跑到他的马的跟前,马已急得不耐烦了。他给马戴上鞍辔,仔仔细细地,连一条皮带、一个钮扣也不忘记。咆哮声在继续增高,他仿佛毫不在乎。爵士看到他这样做,心里又悲痛又恐慌。
“他要丢下我们了!”他看见塔卡夫马上就要上马,便脱口叫起来。
“他吗!永远不会丢下我们!”罗伯尔说。
是啊!塔卡夫不但不肯丢下他的朋友,他正要想为了拯救他们而愿牺牲自己呢。
桃迦准备好了,它咬着嚼铁,又蹦又跳,眼里充满了怒火,发出闪闪的电光,它已经懂得主人的意思了。
当塔卡夫揪住马鬃的时候,哥利纳帆用急躁的手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走吗?”他说,指点着当时无狼的那片原野。“是的”塔卡夫回答。他懂了他的旅伴的手势,接着他又说了几句西班牙语,意思是:
“桃迦!好马,快。引着群狼追它去。”
“啊!塔卡夫啊!”哥利纳帆喊。
“快!快!”塔卡夫又说。这里,哥利纳帆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向罗伯尔解释说:
“罗伯尔!我的孩子!你晓得吗?!他要为我们牺牲自己!
他要向别处奔去,引狼群追他!”
“塔卡夫啊!朋友!”孩子扑到塔卡夫的脚前大叫,“好朋友,不要离开我们啊!”
“不!他不会离开我们的!”
哥利纳帆转过头来又对塔卡夫说:
“我们一同跑吧。”他一面说,一面指着那两匹惊得紧靠在柱边的马。
“不能,”塔卡夫会意,回答说,“不能。劣马,惊了。桃迦,好马。”
“既然如此,也好!”哥利纳帆说,“不要卡塔夫离开你,罗伯尔,他启发了我应该做的事了!我来骑马!让他留在你身边。”
他一把抓住桃迦的缰绳说:“让我来!”
“不能!”塔卡夫镇定地回答。
“我一定要去!”哥利纳帆夺过缰绳叫着,“让我去!你救这孩子!我把他托付给你,塔卡夫!”
哥利纳帆在激动的情绪中,把英语夹在西班牙语里一块说。但是语言有什么关系呢!在这紧急关头,手势就可表达一切,他们很快就互相了解了。哥利纳帆要去,塔卡夫不肯。两人的争执延长下去,危险一秒一秒地逼近。院后的树桩被狼又抓又咬,快要断了。
哥利纳帆和塔卡夫谁都没有让步的意思。塔卡夫把哥利纳帆拉到院口,指着无狼的那一片原野,用激动的语言使他了解到事不宜迟,骑马诱狼的计策万一不成功,留下的人危险更大;又说只有他懂桃迦的性情,可以利用它矫健迅速的特长来谋求大家的安全。哥利纳帆急糊涂了,硬是不听他的话,非要自己去不可。突然,他被猛烈地推了一下,推到旁边去了。桃迦蹦起来,前蹄悬空,急不可待地一跳就过了火线和一排狼尸,同时一个孩子的声音叫着。
“原谅我,爵士!”
说时迟,那时快,他们二人几乎望不到罗伯尔,他已经扒在马背上,抓住马鬃,消失在黑暗中。
“糊涂的孩子啊!罗伯尔!”哥利纳帆叫着”
但是这叫声,就是在他身边的塔卡夫也听不见。一片骇人的咆哮同时爆发起来了。原来红狼一窝蜂似地涌去追那匹马,全体一致向西跑去,快得如同鬼影一般。
塔卡夫和哥利纳帆赶快追出院子。这时平原又恢复平静了,他们只隐约望见一条黑色的曲线远远地在夜色中移动着。哥利纳帆倒卧在地上,急煞了,绝望了,紧握着两手。他看着塔卡夫,他却在微笑,和平时一样地镇静。
“桃迦,好马!孩子,能干!一定得救!”他不断地说着,点头赞许。
“要是他掉下马来呢?”
“不会掉的!”
即使塔卡夫有这样的信心,那可怜的爵士还是急得要死,直急到天亮。他连自己脱下险也没有感觉到。他要去找罗伯尔。但是塔卡夫不让他去,他说别的马追不上桃迦,桃迦一定会把那群狼远远地丢在后面,而且要找罗伯尔,在黑夜里也寻不着,一定要等到天亮。
早晨四点钟,东方渐渐泛发白了。过了一会儿,天边的浓雾徐徐地染上了淡白的银光。清露洒遍了平原,蒿草在晨风中摆动着。
现在可以去寻找罗伯尔了。
“动身吧!”塔卡夫说。
哥利纳帆一言不语,跳上了罗伯尔原来骑的那匹马。不一会工夫儿,两人就向西驰去,循着他们的旅伴不会离开的直线往回奔。
他们飞快地跑了一个钟头,一面左右找罗伯尔,一面又怕发现他那血淋淋的尸首。哥利纳帆用马刺催着马,几乎把马肚子都刺穿了。最后,他们听到了枪声,有规律地一声接一声,显然是信号枪。
“是他们到了!”哥利纳帆叫起来。
他俩把马催得更快,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和巴加内尔带领的那一小队人马会师了。哥利纳帆不由自主地次叫一声。罗伯尔也在一起,还是活的,活活泼泼的,骑在桃迦的背上,这马见着主人,也欢快地嘶叫起来。
“啊!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爵士喊起来,带着难以形容的慈爱的表情。
他和罗伯尔两人同时跳下马,奔去互相拥抱。然后,塔卡尔又把罗伯尔紧抱在怀里。
“他还活着啊!他还活着啊!”爵士不断地叫。
“是的,我还活着,完全亏了桃迦!”
塔卡夫没有等到罗伯尔说出这句感激的话就跑去谢他的马了。这时他正和马说话,抱着它的颈子吻它,好象那匹骏马的血管里也流着人的血流。
一阵亲热之后,他又转向巴加内尔,指着罗伯尔说:“好汉!”
又用印第安人表示“有勇气”的俗语夸奖罗伯尔,说:“他的马刺从来没有发抖过!”
这时,爵士搂着罗伯尔,问他:“你为什么,我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让我或塔卡夫去冒那最后一次险来救你呢?”“爵士,”那孩子用最感激的语气回答道,“那冒险牺牲的事不应该我去做吗?塔卡夫已经救了我的命了。您,您正要去救我的父亲的命呀!”

  第十六章 走向坦狄尔
大家高兴了一阵之后,所有后到的人,也许少校要除外,都有一个共同感觉:就是渴得要死。幸好瓜米尼河就在不远。大家又上了路,早晨7点钟就到了那座小院落附近。一看到院子前后都摆满了死狼,就知道昨夜那一场防御战是多么地激烈。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喝够了,就在院子里大吃一顿异常丰富的早餐,“南杜”的肋条肉大家都说好吃,那连壳烤的犰狳更是无上的美味。
“吃少了就会对不起老天爷,该吃到胀破肚子才对。”巴加内尔说。
他吃得是太多了,但是肚子并没有胀破,因为他喝瓜米尼河的清水,觉得这水有意想不到的消化力。
哥利纳帆不愿意在这呆太久,早晨10点就发出前进的号令,皮桶装满了水,大家就上路了。马喝足、吃饱、歇够了,表现出高度的奋发精神,差不多经常保持打猎时的步伐。有点潮湿的土壤也变得肥沃了些,但是依然没有人烟。11月2,3日两天,一路平安无事。3日晚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很疲乏了,就歇在判帕区的尽头,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边界上。他们是10月14日离开塔尔卡瓦落湾的,现在已经过了22天,走了730公里,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路程都已经幸运地走过了。
第二天早晨,他们跨过了阿根廷平原区和草原区的分界线。就是在这一带,塔卡夫希望能遇到扣留格兰特船长的印第安人酋长。
在阿根廷的14个省中,要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最大、最富饶。这个省在东经64度和65度之间,跟南部的印第安人区域接壤。全省土地特别肥沃,气候特别宜人。遍地是禾本草类和高大的蔬菜类。地面平坦,一直到坦狄尔和塔巴尔康西山的山脚,几乎毫无凸凹。
我们的旅客自离开瓜米尼河以后,气温有了显著的改善,这使他们很满意。这里,由于巴塔戈尼亚的猛烈的寒风不断地搅动着空中的气浪,平均温度经常不超过17摄氏度。因此,在给受过燥热之后,大家都感到十分爽快了。他们都怀着兴奋和信心前进着。但是,不论塔卡夫怎么说,这地区仿佛是完全没有人住过的,或者更正确的说,住的人都完全迁徒了。
这条向东的路线经过许多湖沼,有时掠过湖岸,有时横截湖心,有的湖水是咸的,有的是淡的。湖岸的树丛中有许多轻捷的鸟儿在跳跃,快乐的百灵鸟在欢唱,还有美丽的“唐迦拉”,它的羽毛象蜂鸟一样。这些美丽的莺类兴高彩烈地振羽,对那些披着红肩章,挺着红胸脯,在堤岸上大会唱的椋鸟毫不在意。荆棘丛中,“安奴比”鸟的悬窝摆动,就象住在殖民地的白种人所用的吊床一样。湖边有许多艳丽的朱鹭,迈着整齐的步伐走着,迎风扑飞着火红的双翅。人们看到它们的窝,有0.3米高,有点象椭圆形,成千地栖息在一块,象小城镇一般。旅客走近时,朱鹭并不惊飞,这颇使巴加内尔失望。
“很久我就想看看朱鹭怎样个飞法。”他对少校说。
“好呀!”少校说。
“现在既有了机会,我就要利用一下。”
“你利用吧,巴加内尔。”
“你跟我来,少校。你也来,罗伯尔,我需要见证人。”
说着,巴加内尔就让他的其它旅伴先走,自己朝那群红翅膀的鸟走去,后面跟着罗伯尔和少校。
走到枪弹能达到的地方,他就装上火药,砰地放了一枪,立刻所有的朱鹭都惊飞起来,巴加内尔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
“怎么样?”当鸟群飞到看不见的时候,他问少校,“你看见了它们飞吗?”
“当然啦,除非是瞎子,否则总会看见的。”
“你觉得它们飞的时候象羽箭吗?”
“一点也不象。”
“根本不能比。”罗伯尔补充了一句。
“我早就相信是不象的啊!”那学者又说,很满意的样子。“但是有一个人,可以说是谦虚的人中最骄傲的人,就是我的同乡,著名的夏朵布里昂(法国十九世纪初的作家),他居然拿羽箭来比喻朱鹭!啊!罗伯尔,你看,文学的比喻是最靠不住的呀!你一生不要轻信比喻,非万不得已时不要用它。”
“你这样实验了一下总该满意了吧?”少校问。
“太满意了。”
“我也满意了。赶快催马前进吧,因为你那著名的同乡,使我们落后了2公里路。”
巴加内尔赶上他的旅伴的时候,正遇到哥利纳帆在和塔卡夫高谈阔论而又苦于不懂西班牙语。塔卡夫曾几度停下来,观察远处的地平线,每观察一次,脸上就露出很惊讶的神情。哥利纳帆看见他的随从和翻译不在身边,就想直接问他,但是想尽了方法彼此还是不能了解。所以,他远远地一看见巴加内尔就招呼了:“快来呀,巴加内尔朋友!塔卡夫和我说话,我们彼此都听不懂!”
巴加内尔就和塔卡夫谈了几分钟,然后转向哥利纳帆说:
“塔卡夫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很感惊讶。”
“什么现象?”
“就是在这些平原里,平常总是遇到许多印第安人成群结队地走来走去,或者赶着牧场里劫来的牲畜,或者一直跑到乌达斯山区去卖他们的鼬绒毯子和皮条编成的鞭子,现在不但遇不到印第安人,连他们过路的痕迹也没法找到了。”
“塔卡夫认为是什么原因叫他们不到这些平原上来的?”
“他说不出原因来,只是惊讶。”
“他原以为在这一带会遇到什么样的印第安人呢?”
“想遇到手里有过外国俘虏的那班印第安人,就是卡夫古拉·卡特利厄尔或者扬什特鲁兹等酋长率领的那班印第安人。”
“这些酋长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30年前是具有无上权威的部落首领,后来被赶到山这边来了。从此,他们驯服了,在印第安人可能驯服的程度上驯服了。他们在判帕平原上,同样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境内游荡来游荡去。他们专在这地区里做强盗,而现在却遇不到他们,我也和塔卡夫一样感到惊讶。”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怎样办呢?”哥利纳帆又问。
“我来问问看。”
巴加内尔和塔卡夫谈了一会儿又说:“他的意见我觉得很妥当,是这样:我们还是继续往东走,一直走到独立堡——这是在我们的路线上的,到了那里,如果我们还得不到格兰特船长的消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阿根廷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到哪里去了。”
“这独立堡很远吗?”哥利纳帆接着问。
“不远,在坦狄尔山里,离这里约莫有90公里。”
“我们什么时候到呢。”
“后天晚上。”
哥利纳帆因这件意外的事而感到很失望。在判帕区里遇不到一个印第安人真是万万想不到的。平时这里的印第安人太多了。一定有个什么特殊情况迫使他们离开这里。尤其严重的问题是:如果格兰特船长原在本地区的一个部落里做俘虏,现在他是被带到北方还是南方?这问题使哥利纳帆踌躇起来。他们无论如何要掌握格兰特船长移动的线索啊。想来想去,还是照塔卡夫的意见做为妙!先到坦狄尔村,到了坦狄尔村,至少可以找到可以说话的人了。
快到傍晚4点钟时,远远地望见一个丘陵在地平线上,丘陵相当高,在这样平坦的地区里可以算作一座山了。那就是塔巴尔康山,行人在这山脚下过了夜。次日,过山再容易不过了。沙地象波浪一样起伏着,坡路不陡。爬过安达斯那带高低岸的人实在不把这种小山当作一回事,这里的山路几乎没有减低马匹的急行速度。中午走过塔巴尔昆废堡,这就是山南一带的防备土人枪劫,筑起来的那条碉堡锁链的第一个堡垒。在这里还是没有遇到印第安人,这使塔卡夫越发惊奇。快到正午的时候,有3个人骑着马,带着枪在平原上跑着,他们观察了一下这个小旅行队。他们不让人家接近他们,用使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逃掉了。这使爵士十分恼怒。
“是些高卓人。”塔卡夫说,他对这些土人的这个称呼,曾经惹起少校和巴加内尔争执过。
“啊!高卓人。”少校应声说,“呃!巴加内尔,今天北风不吹了,你到底觉得这班家伙怎么样?”
“我觉得他们的样子倒象大强盗。”
“我亲爱的学者,‘象强盗’和‘是强盗’有多少距离啊?”
“不过一步之差罢了,我亲爱的少校!”
巴加内尔这一承认,引得大家都笑起来了,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印第安人提出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