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自古多蛙,尤其是附近的瓮冢山上有大量野虾蟆。那虾蟆也叫鳞蛙,是席上的珍馐美味。张小辫儿早先在山里挖掘僵尸的时候,曾在山洞中遇过一只雨蛙,可跟瓦罐寺里这只狰狞硕大的巨蛙一比。雁营里其余的哨官团勇,从来没有见过此物,尽皆骇异莫名,一时之间目瞪口呆,竟都忘了使用手中的火器弓箭。

此时从地底涌出数千蛙属,种类不同,巨细混杂,难以尽数辨别,只粗略一看,其中就有土蛤、紫蛙、金蛙、蟾蜍、虾蟆等,大的如同海碗,或如量米之斗,小的不过拇指一般。群蛙冒着瓢泼大雨,从地下洞穴里爬至神道,砌墙似的聚拢起来,将为首的巨蛙托在高处,鼓腮齐鸣,凄厉的蛙鸣之声传遍四野。

书中暗表,此事还真被张小辫儿猜着了。灵州百姓大多拜的是猫仙,而造畜的教众视古塔为尊,不过这塔可不是土木石头搭建的,而是青螺山里生存着的一种奇形怪状之蛙。这是种依靠穴地食尸为生的地蛙,此蛙背上有斑,酷似塔纹,它们实际上是山蛤的一种,因其群聚之时犹如黑塔蠕动,故此在民间超度阴魂的水陆道场当中,又称其为冥塔。

山蛤平时不见天日,一旦从地下出来,必然成群结队地砌拢堆积,似乎是想要爬上天空,这就如同群狼嗥月,是其生性使然。据说如果天底下将有改朝换代的巨变,或是天翻地覆的大灾难,才会有地蛙聚塔的异象出现。当年南宋灭亡之前,临安城里就出现了群蛙结阵游城的怪事,而且各门皆有,三日始散,没过几年蒙古铁骑南下,就彻底灭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所以说这是绝恶的征兆。

而塔教表面上是拜塔为仙,实际上拜的是蛙仙。这种视蛙为青神的风俗,最早源于苗裔,冥蛙是食腐尸的祖宗,所以造畜之辈都尊此蛙为仙。塔教的蛇母畜养方良青牛,就是为了等到牛腹中结出宝来,宰杀了投到地洞里祭祀青神,以免山蛤从地下逃窜出来,使得世间灾难蔓延,这是种罕见的奇风异俗。苗裔中从古就有,可传到了明清两代,当初为善的念头早就没了,塔教至今仍然保持埋藏牛宝的举动,却是意欲为祸作乱。

张小辫儿虽然对此事的细节无从知晓,但他看到瓦罐寺中群蛙筑塔,也知道这是天下大乱,难以平复的征兆。自己连做梦都想着的清平盛世恐怕是没指望了,心头无明火起,高声叫个“杀”字。四周的雁营团勇早已张弓搭箭,听得营官号令,当即发箭如雨,照着高处的山蛤攒射过去。

灵州自古就有吃虾蟆的习俗,当地民谚称“大虾蟆有酥在背”,这个“酥”是指巨蛙老蛤背上有毒腺,不可食用的意思。那车轮般大的山蛤背上斑纹如画,中箭后腐液飞溅,有几名团勇躲避不及,手背和面颊上沾到了些许,顿时被剧毒噬骨入脑,惨叫着翻身倒在雨水中,只滚得几滚,便没了声息。

雁营团勇都是久经沙场的精兵锐卒,见后殿前边的庭园局促,便在发喊声中纷纷退让。那山蛤是庞然蠢物,中了几箭浑如不觉,从蛙群堆积的塔丘上爬落下来,撞开殿墙后门,钻入了大雄宝殿。

张小辫儿刚刚带兵从四面围住正殿,那山蛤就撞破了墙壁,顶风冒雨,莽莽撞撞地冲到街上。巨蛙口中以气吁人,凡是碰到的团勇,便被这股腥臭的阴气迷闷在地,雁营虽是人多势众,竟然也拦它不住。

雁排李四冷眼相看,知道山蛤虽然凶恶残忍,但却是个蠢物,既然爬入镇子的街巷之中,房屋错落阻隔,稍减其势,当可以力治之。于是让雁铃儿带几名亲随护卫营官,他自己则纵身上马,指挥手下团勇分头登房上树,遥踞屋顶树冠,向下放箭击射,随即鞭马狂驰,其行如风,径直穿过门墙倒塌的殿堂,紧紧追在山蛤背后。

山蛤落在街心,刚转过一处街角,身上就已被乱箭射成了刺猬。它也慌了起来,东撞一头,西撞一头,可四面八方射下来的箭雨越来越密,最后只好退到一间民房里,可那房墙古旧破败,不胜重压,被山蛤一撞就塌了半壁。

倒塌的墙壁将那山蛤盖住,只能露出半个头来,山蛤挺起前肢,刚想从废墟中起身,就被雁排李四带着十几名团勇从后赶至,乱刀砍去,剁下半个蛤头。雨水冲得鲜血遍地横流,有人过去踢了踢那死不闭眼的蛤头,只觉重如磨盘,怕是有不下数十斤的重量。

雁排李四用马匹拖了那颗血淋淋的山蛤脑袋,回来向张小辫儿复命,说此蛤腐臭如尸,并非常物,万没想到这座青螺镇,竟会是塔教的老巢,多亏雁营弟兄们身手了得,又事先有些防备,否则还真难对付此辈。

张小辫儿赶紧抱拳称赞道,四哥是常山赵子龙转世,百万雄兵也视如无物,料理这伙塔教的妖邪丑类哪在话下。如今塔教上下都被官府斩尽杀绝了,再也不足为患,只是山蛤筑塔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这离乱荒诞的世道还不知几时才算完,看来今后的仗会越打越大,咱们雁营算是有得打了。

雁排李四闻听此言,也不免神色黯然,正要命营中团勇在青螺镇里各处搜查,忽听远处号角呜呜鸣动,镇外的山岭上杀声震天。这时有团勇一路奔过来禀报,说在岭上遭遇了大股粤寇,雨天火器难以发射,雁营只好凭借地势,以强弓硬弩御敌,但粤寇来得不少,又趁着雨势来袭,占了天时,照这么打下去胜负难定。

雁排李四和张小辫儿听得军情有变,急忙带人回到后殿,雁排李四把几个哨官聚集起来,以黑炭草草画出青螺岭地形,又在地上摆了几个柴枝石子,代替两军之间的兵力部署,借此交代众哨官:岭子上正是狂风暴雨,倘若在这个时候拼死突围,咱们雁营就得在半路上被粤寇杀散了个个击破,如今别无出路,只好固守待援。各哨团勇应当踞住何处御敌,又如何如何攻守进退,如何如何相互接应支援。众人听了官长布置,就随着雁排李四,急匆匆奔出去,分头冒着大雨率部迎战。

古刹瓦罐寺后殿里,就只剩下张小辫儿和雁铃儿等几个护卫。张小辫儿一屁股坐在棺材板子上,心中暗自咒骂,不知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先是暴雨如倾阻了路途,落脚落在这荒凉古镇的破庙之中,又遇到刺客行凶,见了山蛤筑塔的噩兆,现在更与大股粤寇遭遇,怎么这些要命的事情都赶到今天了?

可转念一想,张三爷毕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的人,身边有的是生死相交的弟兄,谅那些塔教粤寇之流虽狠,又能奈我何?只要这长面罗汉猫未曾开口,三爷我就能事事逢凶化吉,处处遇难呈祥。

张小辫儿又想起林中老鬼说过,只要自己能躲过命中这场大劫,别说是三四品的顶戴花翎,将来就是一品的大员也取如坦途,荣华富贵举手可得。可有道是在劫难逃,这场天大的劫数究竟从何而生,到时候真能躲得过去吗?

雁铃儿站在张小辫身旁,手持雁头弯弓,弦上扣着三支快箭,只等万一有粤寇打入瓦罐寺,就发出连珠快箭射杀。她见张小辫儿的神色忽喜忽忧,以前多临战阵,从未见他如此心神不定,就劝三哥休要忧虑,雁营是百战劲旅,眼下虽然陷入重围,也足以固守三五天,再说此地距离灵州城不算远,大雨一停,援兵必然赶到,到时里应外合,还不杀这股粤寇一个片甲无回。

张小辫儿可不想在雁铃儿面前自坠威风,强打着精神,硬充作谈笑自若的模样,说是“凤凰没毛飞不远,虎无爪牙难发威”,我张三率领雁营转战南北,幸得有四哥和六妹在身边,这就如同是凤得羽翎,虎添爪牙。咱们雁营是横扫千军的虎狼之师,岂会把粤寇发匪这等乌合之众放在眼中,只是心下时常…时常为了乱世难定而深感焦虑,又难免要惦念家中那八十岁的老娘。

张小辫儿说顺了嘴,正待对着雁铃儿继续夸口而谈,可忽见那只卧在地上的罗汉猫,嗖地一下蹿到棺材盖上,双眼精光闪烁,脸冲脸,面对面,紧盯着张小辫儿“喵呜呜”地叫了一声。

只这一声猫叫,就吓得张小辫儿魂飞天外了,口中“啊呀”一声大叫,一个跟头向后翻下棺材,四仰八叉地重重摔在地上。他顾不得爬起身来,就先忙不迭地去掏藏在怀里的竹筒子,想要看看林中老鬼留在其中的回天之策,究竟是个什么法子。谁知伸手在怀中一摸,却是摸了一空,那回天之策竟然不翼而飞了。

有分教:“造化自有乾坤定,命里安排动不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金棺陵兽》下回分解。

第五章 猫借命

俗传“猫有猫语,犬有犬言”,凡是物有灵性者,皆有心念感应。据说蛇能吸蛙,蛙就一动不动默然待死;猛猫伏鼠,鼠也不敢躲避,在古时候的观念里,就认为这是由于心念震慑之故。而野猫又是诸般灵物之首,猫中的长面罗汉,虽是满身憨懒气质,却能感知主子的生死吉凶,它平时如同哑猫一般闷不作声,但是不开口则可,开口必然妨主。

张小辫儿在灵州城厮混得久了,城中野猫都视其为主。就在瓦罐寺这座千年古刹的后殿里,那长面罗汉猫突然盯着张小辫儿叫了一声,吓得张小辫儿一个跟头翻在地上,急忙伸手入怀,去摸林中老鬼留给他的救命之策。

谁知一摸摸了一个空,三爷脑袋里嗡地一下就炸开了,心道:“糟糕,张三爷这回算是真要归位了。这一路上奔波辗转,谁知道把那竹筒丢在哪里去了?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该从灵州城里出来,早知落到今日这般地步,还不如一直躲在猫仙祠里,不错眼珠地盯着那竹筒子。可三爷我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法儿,谁知道这老猫早不叫晚不叫,偏赶到这节骨眼儿上给三爷来这么一嗓子。”

雁铃儿看张小辫儿刚刚还谈笑自若,可这时突然栽倒在地,脸上的神色也都变了,忙将他扶起来,询问究竟。

张小辫儿怔怔地道:“这老猫能知主子生死,它开口一叫,三爷就要死到临头,恐怕是过不去今天了。”他又觉自己这辈子活得太亏,几番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混上个正三品的参将之职,可这官还没做热乎就要死于非命,越想越是不值,不由得垂下泪来。

雁铃儿劝解道:“三哥,有咱们雁营两千多兄弟在此,谁个不要命了,敢来动你一根毫毛?再说老猫怎会知人生死,从来说贫好断,贱好断,只有寿数难断,就连灵州城里算卦奇验的陈半仙,也难以断人阳寿。这只大花猫又不是阎王的老子,判官的哥哥,怎么能够开口就定人生死时辰,这般有准?”

张小辫儿抹着满脸的鼻涕和眼泪说道:“妹子你可不知,常言道得好,金风未动蝉先晓,暗送无常死不知。这长面罗汉猫是通灵之物,按那传古的《猫谱》所说,只要它开口出声,其主必难活命,绝无反转的余地。只可惜咱们今生有缘结为异姓兄妹,还没聚够呢,这就又要生离死别了…”

他哽咽着说了一半,自知今日之劫是万万躲不过去了,想起还有些话需要赶紧交代,就狠下心肠说道:“他奶奶的混账乌鳖羔子,三爷死就死了,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临走之前还有个托付,将来赶上清明冬至,妹子可别忘了给你三哥和孙大麻子多烧些纸钱。我们兄弟今生在阳世上做了半世穷神,死了可不想再做那枉死城中的饿鬼。还有马大人府上有个小凤,那也算是我的半个同乡,你想着把她接出来,别让她再做奴婢听人使唤了。”

张小辫儿说到这里,连自己都觉得佩服自己,心中更觉煞是不平,暗想:“我这死到临头了,还不忘旧时患难之交,可见张三爷最是心善的人。这等好人要是说死就死,老天爷岂不是瞎了眼睛?”

雁铃儿见张小辫儿说得煞有介事,不由得信了几分,但还是出言宽慰道:“三哥,你别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好端端的如何说死就死,就算今天粤寇打进青螺镇来,我等拼着性命不要,也得保着你杀条血路突围出去。”

张小辫儿深知雁营之众精锐绝伦,营中雁排李四等军官更是指挥有方,青螺岭上粤寇来得虽多,却未必真能打得进来,此节根本不必担心。而且自己全身披挂戎装,里边还套着能避水火的黑蝉轻甲,怀揣短枪,腰悬长刀,从头到脚顶盔贯甲,绝没半点破绽可寻,就算是迎面被洋枪洋炮轰到,都不会立时毙命。守在身边的雁铃儿,也有百步穿杨的手段,只要有她一张雁头弯弓和七十二枚雁翎快箭在手,谁也别想接近三爷百步之内。

按说如此布置,称得上“稳妥”二字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岂不知天意难测,那生死命数绝非常人所能预料的,倘若真是命里该着要死,随你上天入地的本事,横竖是躲不过去,说不定吃饭时也会噎死,喝水时也能呛死。就连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称得上烛照古今算无遗策了,他料到自己命数将尽,才摆出了七星灯借寿,最后还不是遇着魏延闯帐,一脚踢翻了灯盏,使得诸葛武侯星殒五丈原,可见时可变,运可变,唯有命数难变,难于上青天。这正是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天明?

话说这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等大限一到,生死簿上钩了姓名,两腿一蹬,呜呼哀哉,即便是贵为当朝天子,身居万万人之上,有金山银山之富,敌国的家私,也买不来命外的一日之寿,所以怕有何用?

只是天下最残酷之事,莫过于知道自己的死期,张小辫儿年纪轻轻,眼前的花花世界,日后的锦绣前程,岂肯甘心就死,自然是六神无主,惊慌失措,难以走得从容。

雁铃儿也是替他焦急,难道这罗汉猫真有恁般灵验,它对着主子开口出声,主子就必会死于非命,其中就没有半分反转的余地了?

张小辫儿丧气道:“你三哥我本来命不该绝,先前曾在猫仙祠里遇到异人,得了一道回天保命的奇策,只等这老猫对着三爷开口,我依着其中安排行事,就可度劫避祸。谁知我时时刻刻贴肉藏在身边,眼下该用着它时,竟而失落无踪了,这岂不是天亡我也?看来老天真要收我这条小命了。”

雁铃儿心细如发,提醒张小辫儿道:“三哥,既是你随身藏纳的紧要事物,怎会轻易丢失?适才咱们刚进这后殿,我看你在手中摆弄一个竹筒,莫非就是那筒子?”

有道是当事者迷,旁事者清,张小辫儿被人一语点破,恍然醒悟过来,抬手一拍自己脑门:“可不是吗,起先撞见方良牛之时,瞧见那懒猫望天打个哈欠,唬得三爷以为是它要开口叫唤,就伸手从怀中摸出了竹筒,然后…”他将前事在脑中转了几转,料想必然是当时遇到蛇母行刺,自己慌了手脚,没有将竹筒子重新藏入怀中。天幸没有失落在途中,只要出不了瓦罐寺后殿,不愁寻它不着。

张小辫儿重新见到一线生机,不待说完,便赶忙同雁铃儿提着灯烛,在殿门廊下各处找寻,果然发现那竹筒子掉在角落里了,火漆封得牢固,尚未脱落,想是先前雁营团勇们捕杀从地底冒出的群蛙之际,在混乱中碰撞滚落到这里。

张小辫儿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心中一颗石头落地,止不住狂喜起来,一面不住口地称赞雁铃儿,一面手忙脚乱地拆开竹筒,见那里面竟是九只小巧的铜猫,古纹斑斓,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旧物,此外赫然有张图画,配着几行字迹。举在灯下细看了几番,二人都是又惊又奇,张大了口,半天也合不拢来,依照此图行事,果真可以躲避这场生死大劫吗?

原来这图中所绘的情形,是九只花猫,围着一个人形,张小辫儿熟知《猫经》,识得这幅画里画的是灵州城里古时流传的一则传说,据说猫有九命,除却自身本命之外,尚有灵城、木官、天玉、地奥、鬼师、发微、见金、定火八命,多能度劫挡灾,可是一命只过一劫,而且其中唯独没有水命,所以俗传老猫惧水。

在当年灵州猫仙祠香火鼎盛的时候,如果有人得了重病难愈,就备下丰厚供品,宰杀猪、牛、羊、鸡、鸭、鹅,共是三牲三禽,到祠中求猫仙爷借命。那时的善男信女无不深信此道,遇着刀兵水火的劫难,就家家户户悬挂《九猫图》,以求猫仙爷保着全家老幼平平安安,不遭横死暴亡。到了明末,这种事猫供猫的风俗逐渐没落,虽然时至今日,民间普遍还拜猫仙,却无人再信问猫借命之说了。

画旁注释大体是说:雁营营官张小辫儿命中要有一场大劫数,躲过去了就是云开雾散,荣华富贵指日可待;躲不过去就是死于非命,荣华富贵全成过眼云烟。有道是“人的命,天注定”,该当水里死的,必不在火中亡,可到最后究竟是水里死,还是火中亡,只有天知地知,人莫能知。

长面罗汉猫生来就是佛陀的良善性子,更具慧眼,能看吉凶因果,可以通过观察世人颜面气色,感知主子的生死祸福。它只有看见自己的主人印堂间死气缠绕,才会开口出声,这是其心伤哀叹之意。谁要是听了此猫开口,谁就是死到临头了,必定看不见第二天的日头,此事万试万灵,不爽毫厘。以前就常有高僧养着罗汉狮子猫在佛堂里,以便知道自己圆寂之期。

可林中老鬼看出张小辫儿不比别人,天生是个猫主的命格。命局中的变数奇绝,或是极贵,或是极贱,总能够躲劫避灾,自身的造化也大,眼下虽然行到了山穷水尽之地,即将有无边的劫难临头,可是只要能在命中生出变数来,也许有机会度劫得生,扭转乾坤。

这正是“路至尽头重开径,水到穷时再发源”。欲知张三爷能否真有回天之命,且看《金棺陵兽》下回分解。

第六章 雷雨夜

话说林中老鬼为张小辫儿留下了扭转乾坤的回天之策,这个法子可邪了,只待罗汉猫对着主子开口出声,劫数也就到眼前了,此时一定要回避风雨,怎么躲?有宅的进宅,没宅的进洞,不管是寺庙道观,或是民房客栈,赶紧进去把门关上,等到第二天天光一亮,这场要命的劫数就算躲过去了。

倘若落在荒郊野岭,身边没有房屋瓦舍,就想办法钻山洞子,钻树窟窿,总之要藏在仰不见天之地。躲进去之后,不管外边山崩地裂,还是房倒屋塌,纵然有天大的动静,也要不闻不问,只管坐住了不动,不到时辰绝对不能出来,否则横祸立现,当场就会死于非命。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大罗神仙也救不回你的这条小命。

这九只铜铸的小猫,是唐代皇宫大内里司掌时辰的古老器物,《九猫换命图》中描绘的猫子,都是依此铜猫为原型,端的灵验非凡。那猫儿眼里嵌有荧石,亮若曙星,能随着日月轮转,会在夜里依次产生明暗变幻之异;等到来日天亮之时,九对猫儿眼都会变得暗淡无光,那时就说明劫数已过,今后的荣华富贵,不求自来,高官厚禄,唾手可得。

张小辫儿把那竹筒里的事物,反复看了三五个来回。他是死中得活,真好比是月被云遮重露彩,花遭霜打又逢春,心想自打出了灵州城,一路上赶前赶后,阴差阳错,恰好落脚在这瓦罐寺千年古刹之中。看来张三爷果然是命不该绝,只消在此间躲到天明,何难之有?即便是皇帝老儿下旨来传,三爷也要横了心肠一步不挪。

张小辫儿是市井间的泼皮光棍出身,除却一条性命之外,再无别般牵挂,他顽劣的性子发作起来,抗旨不遵的事情也是真敢做的。心中打定了主意,他便把后殿的空棺摆好,当作一条案子,在上点了灯烛,又将那九只铜猫,按照大小模样,依次放在灯下。

随后张小辫儿席地而坐,周身上下披挂整齐,洋枪短刀就放在手边,守着九只荧石铜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苦挨起来。这时天还没黑,但青螺岭里狂风骤雨,虽是在白昼里,却如同暗夜一般,风雨交作之声虽然猛烈,仍然掩盖不住古镇外边杀声阵阵。

有许多传递军情的团勇,走马灯似的赶来飞报。原来青螺镇四周环山,只这两条道路可通岭外,雁营事先扼险据守,太平军本想趁着雨势偷袭端营,结果都被打退了下去。双方互有死伤,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两军在风雨中以白刃相搏,杀得分不清敌我了。

张小辫儿借机充了好汉,命手下都出去助战,并且告之全营,自古“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只偷生”,张三爷就留在青螺镇中,半步不退,与全营兄弟共存亡,要是打退了粤寇,大伙一同回去请功邀赏,银子要多少有多少;倘若被粤寇杀败,咱就精忠报国,豁出去不要性命了,拼一个够本,拼俩赚一个。当初雁营的弟兄们都曾结义为盟,说好了同生死、共富贵,今天就应了前誓,死也要死在一处,埋也要埋到一起。

张小辫儿说罢,就命雁铃儿把随军携带的酒肉取出,摆出一副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的架势。他神色自若,坐在棺材板子前,背后依着庙里的泥神塑像,自斟自饮起来,竟像是对四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充耳不闻。那些在他身边的团勇见了,无不钦服,赞叹营官高义过人,今时罕有,哪晓得他还另藏了一副肚肠在心里,只是觉得张大人如此胆魄气度,视贼兵犹如无物,真显出了几分“月黑风高英雄胆,杀人放火壮士心”的绿林本色,我等在阵前交战,怎敢不用命杀敌。

却不知张小辫儿心里正自慌得打鼓,他是想借着酒劲儿以壮胆气,又盼着喝多了昏昏沉沉睡上一夜,等醒来满天的乌云也都散了,有道是“饮得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可他心中没底,酒喝下去也都穿肠而过了,反倒是越喝脸色越白,满头冷汗淋漓,连半分醉意也没有。以前只道是光阴迅速,容颜易老,谁想眼下的光阴,会是恁般难熬。

张小辫儿自在棺材上饮酒,扔了块肉脯在地上,要与那长面罗汉猫吃,可罗汉猫却显得焦躁不安。它不饮不食,对地上的肉脯看也不看一眼,猫尾来回摆个不停,时不时地呜呜哀叫。

雁铃儿奇道:“天底下哪有不食荤腥的猫儿,这罗汉猫可真怪了,它似是在担心什么?青螺镇瓦罐寺里是不是要出什么大事了?”

张小辫儿也有同感:“今天的雨也下得邪了,倾盆倒海般地下个不停,先前地底的群蛙蜂拥而出,也是个极为反常的征兆。不过青螺岭地势独特,周围三十里并无江河,故此从来不遭山洪侵害,想来还不至于有大水冲入镇中。”

正说着话,一道闪电掠过,映得殿中雪亮雪亮,跟着就是炸雷霹雳之声响起,震得屋瓦梁柱都跟着颤动。一时间电闪雷鸣,就好像在半空中,擦着头皮子滚动。张小辫儿和雁铃儿都抬头向上观瞧,见殿顶是个穿心独梁的结构,古刹年久失修,在震雷暴雨之中,好像随时都会轰然倒塌。

雁铃儿听这雷声响得不善,担心殿阁被雷火击中,就劝张小辫儿到别处躲避,可张小辫儿认准了林中老鬼之言,抵死也不肯挪窝,眼看着已经入夜了,现在出去肯定要功亏一篑。这天象虽然反常,但只要不离开瓦罐寺后殿半步,穿心梁砸下来也落不到三爷头上,再说身上穿着官服,还会惧怕闪电霹雳不成?三爷是铁石打成的心性,今夜索性就拿身家性命当作乾坤一掷,不等到那九尊铜猫的猫儿眼都灭了,绝不走出后殿,是死是活都认了,所谓“世事变化不定,英雄能屈能伸”。胳膊虽粗,却拧不过大腿,凡人别跟老天爷过不去,到底是生是死,只好听天公任意摆布了。

张小辫儿虽然口上用强,也不免暗中忐忑,思量平生所为,绝没犯过该遭雷击的罪过。自从受了督抚大人提拔,为官从军以来,披星戴月,早起晚眠,从没有半日轻闲,带着雁营一众兄弟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摸着良心想想,虽然从来没做像什么斋僧布施、盖塔造寺、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之类的大善举,但张三爷自问也没做过真叫人皱眉切齿的缺德事。在自己手底下了结的几条性命,无不是大奸巨恶之辈,要说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毁僧谤佛、糟蹋良女这些天怒神怨的恶行,可是没有半点儿瓜葛。张三爷满腔子都是仁义心肠,专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不得别个受难,见了就必要出手相助,倘若今日果真躲劫不过,身遭横死暴亡,兀的不屈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