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边女官似有不忍,低声道:“说是皇上和贵妃娘娘抱在一起大哭,贵妃娘娘闭过气去。皇上一直守在贵妃娘娘身边安慰她…”
那女官有些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刘氏并不是个不能容人的人,也很喜欢那雪团子一样的皇长子,宫里的人见了也就没有什么忌讳,觉是皇长子可爱的人很多。
刘氏抿着嘴没有说话,想着若是她的那位好妹妹知道了皇长子是谁杀的,不知道还会不会和皇上抱成一团的大哭。
她道:“你去请了我母亲进宫。”
有些事,她得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商量。
皇长子死的时候她也懵了,觉得这件事肯定是赵啸干的。
赵啸和金海涛狼狈为奸,害死高岭不说,还囚禁了皇上。
皇上怎么会从?
她以为赵啸为了逼皇上低头,杀鸡给猴看,所以才害死了皇长子。
可等她冷静下来一想,就觉得这件事不可能是赵啸做的。而这宫里有能力做出这件事的就只有皇上了…还有她这个皇后!
皇上会不会把这锅给她背?
她得尽快想出一个对策来。
刘家在宫外早已得到了消息,刘母进宫来见女儿的时候,赵啸还想着是不是把人拒之门外,金海涛的话却提醒了他:“皇后是礼仪诗书传世之家的小姐,听说没有出阁之前就读过很多的史书。皇上这是要和我们绝裂。他能和我们绝裂,我们此时却不能和他绝裂。皇上和我们之间,需要有个性情温和的人传话才好。”
言下之意,刘皇后是个很好的人选。
赵啸考虑起这件事的可行性,放了刘母去见刘皇后。
对于刘皇后处境,刘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涉及到宫斗,刘家不擅长这个,只能让刘皇后先防着:“你祖父此时正在和顾朝顾大人商量这件事。”
泾阳书院不可能和赵啸同流合乌,可皇上又不是个立得起来的人,特别是现在又出现了杀子疑云,谁敢为他效力?
刘氏眼里的光彩一点点的黯淡下去。
她知道,她得自己想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金夫人求见。
在此之前的金夫人,在她面前根本没有座位,但此时,她却得恭敬地召见她。
金夫人是个有手腕的,想着赵啸再厉害又如何?有些需要女人出面的事续弦的靖海侯夫人就没有办法做到,和刘氏的交际,就只能让她出面。
赵啸从前也不过是个镇蕃的侯爷,谁能想到他会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者,李谦从前不过是个土匪家的儿子,如今却在北边雄霸一方,北边的百姓只知道有临潼王而不知道有皇上。
什么事都是机会!
他们金家未必就没有机会!
因而金夫人见到刘皇后的时候依旧如往昔一样的恭谦有礼,说起来也委婉而温柔,一副生怕吓着刘皇后,或是让刘皇后不快的样子。
刘氏闻言惊讶万分,心里涌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并且没能忍住地叹了口气。
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呢?
她想到自己流产的孩儿,想到之后自己一直没能再怀孕时的悲恸。
这也许就是天意,是上天给自己福份——若是生下皇长子的是自己,死的就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以她的性子,除了发疯,她想不出还会有第二条路可走。现在皇长子也死了,可好歹是别人家的孩子…她的痛也没有那么直接和致命。
刘皇后立刻就答应了金夫人的条件,只是话说得十分婉转:“皇上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心神恍惚,宫中上上下下都担心皇上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以后会后悔的事来。靖海侯和金大人都是朝中能吏,为人行事持重沉稳,若是能劝谏皇上,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位刘皇后果然是个聪明人!
金夫人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回去见了金海涛,不免夸奖了刘皇后几句。金海涛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和赵啸说起这个事的时候也夸奖了刘皇后几句。
赵啸松了口气,派人联系了刘氏的祖父。
刘氏的祖父正愁怎么和赵啸打交道。
近之对皇上不恭,远之会让赵啸不满,在庙堂上寸步难行。
对于赵啸给的台阶,刘家也好,泾阳书院也好,虽然没有欣然接受,却在赵玺的事上保持了沉默。
只有左以明,告假回家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他觉得自己的仕途太不顺利了,赵啸掌权之后,肯定会罢免他内阁首辅的职位。
正好皇上被囚禁,他要不要主动致仕,以后青史上提起来,他还可以得个忠君耿直的名声。
家里没有什么人可商量的,他写了信给李谦。
李谦建议他暂时让左家族人北迁一部分,以防万一。
左以明直抓头发。
赵啸却趁着左以明生病,将顾朝安排进了内阁,成为辅臣之一。
左以明坐不住了,和自己的祖母商量着北迁的事。
谁知道左家老安人却十分的赞成,低声告诉他:“听说李道李大人的家眷已经悄悄北迁,只怕李家所图不小。我们这边走不了的就留在南边,能走的,送去北边,特别是泉哥儿和他媳妇孩子。不管天下怎么变,总能留下一根苗。”
第1110章 南北
左老安人的做法,是要保存血脉。而娶了李冬至的左泉一家,不去京城,就算是留在了江南,恐怕也会成为赵啸对付左家的把柄。
不能保佑家中诸人,左以明很是难过。
但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左以明沉默了片刻,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李冬至知道左家有意让她一家带着三个侄儿去京城省亲,她开始还没想到左家的打算,悄悄地和陪嫁过来的嬷嬷好奇道:“除了四嫂,一家一个孩子,还全都是嫡次子或是嫡三子,老安人怎么舍得?”
去京城的路途不短,几个孩子正是进学的年纪,老安人对子孙要求严格,恨不得一个时辰当两个时辰用,等闲轻易不放假,这次却让这几个侄儿和自己一起去京城,其中一个的学问还特别的好,家里还准备让他考个少年举人的。
陪嫁的嬷嬷是情客亲自挑选的,忠心、机敏一样都不缺。跟着李冬至嫁到左家快十年,随着李谦和左以明的擢升,她可是睡觉都睁着半只眼睛,生怕哪天左李两家有了矛盾,李冬至和她们这些陪嫁的人被牺牲掉。听李冬至这么说,她也很是诧异,出了李冬至的院子就去打听老安人的用意。
老安人的说辞是李冬至嫁进左家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回过娘家,李长青年纪渐长,非常思念这个远嫁的女儿,所以写信来让她带着外孙一起回去让他看看。这样的机会难得,就让左泉的几个侄儿跟着去北方见见世面。
看着毫无破绽,当李冬至陪嫁的嬷嬷请那位唯一没送孩子跟着去历练的嫂子屋里服侍的嬷嬷吃酒时,却让她无意间套出话来。
李冬至的嬷嬷大吃一惊,送走了喝酒的人,没等身上的酒气散尽就匆匆去了李冬至的屋里,和李冬至耳语了一番。
李冬至吃惊地望着那位嬷嬷,低声道:“四嫂说不愿意骨肉分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块儿——这话是什么意思?”
她脑子飞快地转着。
不得不承认自己小日子过的时间长了,完全失去了戒心。
她的哥哥,已经在她没注意的时候成长到了割据天下的高度,而她,却还做着娘家强大又显赫,可以给她撑腰的梦。
李冬至温柔的目光渐渐变得锐利,她语气果敢地低声吩嘱那嬷嬷:“寻常东西不要了,细软全都带上。我们过去了,就不回来了。”
她是李家的女儿,李家割据一方,她自然锦衣玉食;李家兵败家破,她就算是躲在江南,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她的儿女更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与其受那磋来之食,不如跟着李家搏个前程。
那嬷嬷早就想回北方了,闻言不由喜极而泣,道:“我这就去收拾,绝不会让人发觉。”
李冬至点头,暗暗打点行囊。
等到走的那天,不过三、四辆马车,七、八个护卫,却轻车从简,很快扬舟北上。
左以明松了口气,心里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做得对还是错。
回到衙门,看着顾朝意气风发的模样,左以明知道泾阳书院多半是和赵啸达成了某种协议。等到大朝会之后,内阁的几位阁老照例去和赵玺廷议的时候,赵玺那灰败的面孔,对赵啸不得不忍耐的表情,让左以明不禁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次的廷议由刚刚入阁的顾朝主持。通常情况之下,新入阁的大学士都会很谦逊地事前请教内阁的首辅和其他的同僚,说个不痛不痒的决议,大家意思意思地提个意见就通过,算是开门红,讨吉利的一种。可这次顾朝廷议的内容不仅没有跟左以明商量,而且还是议论今年九月向北边派遣官员的事:“…天下之滨,莫非王土。纵观历朝历代,有哪个时候的官员任免十年不动的?好在是临潼王还记得臣子的本分,之前就同意皇上调拨官员之事。我觉得事不宜迟,现在就应该把名单定下来。九月正好往北边去。等到了十月,天气寒冷,行程不便,赴任的官员万一生病可就麻烦了。”说完,还问左以明,“首辅觉得如何?”
李谦若是个这样容易就被人拿捏的人,南北又怎么会成为如今这样的局面?
左以明在心里冷笑,面上却一团和气,笑道:“名单早点定下来也好。不过,什么时候派过去,还得问问皇上的意思。”说着,他把目光投向了赵玺,“今年九月和明年开春都没有什么区别,端看我们能不能把人员名单定下来了。”
赵玺想起左以明一直以来对他的敬重,心像被狰狞的大手撕成了碎片似的,喉咙里都冒着火。但他却不能有任何的表现。如今宫里宫外全是赵啸的人,他就算是反对,不如赵啸的意,赵啸一样会打回重议,他同不同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件事还是问问靖海侯的意见吧?”他垂下了眼帘,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低低地道,“皇长子不在了,我心里难受。这些琐事你们商量着办就行了。不必问我。我还要回后宫陪陪贵妃。贵妃这些日子吃不下睡不着,我真担心她挺不过去。何况皇长子去的这样突然,我就不相信御医院的几个太医敢做手脚,皇长子身边服侍的就更不要说了。现在想想,当时的事处理的也太草率了,有些事还得查一查才好。”
左以明愕然。
这样已是最好的结局了,难道皇上还能把这顶帽子扣在赵啸的头顶上不成?既然如此,又何必多增杀戮,平白死一些人?!
赵啸不动如山,心里把赵玺鄙视到了极点。
他这是想把刘氏拖下水吧?
在知道泾阳书院不仅没有给他撑腰,反而和他成了盟友,他心里已经把泾阳书院的人恨死了,因而连自己的结发妻子也决定要除掉了吗?
就像当年他毒杀韩同心那样。
所谓的亲情、家人,在他的眼里都只是利用的工具,除了他自己,他从来不再乎第二个人。
是不是因为赵翌也是这样的人,所以姜宪最终宁愿放弃成为皇后,也要嫁给他人呢?
赵啸有片刻的恍神。
顾朝已道:“皇长子病逝,臣等都伤心欲绝。只是此事是皇上的家务事,臣等不好插手。还请皇上节哀,保重龙体!”
第1111章 立场
顾朝的话让赵啸回过神来。
他朝赵玺望去,赵玺的脸色果然变得很难看。
赵啸在心里冷冷地笑了笑。
赵玺想利用皇长子的死,可别人也不是傻瓜。没有了禁卫军帮忙,就算赵玺想把这锅嫁祸给刘皇后,那也得有证据才行。刘皇后可是皇家明媒正娶的嫡妻,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赵玺想废就能废的。
顾朝这么说,显然是在表明朝中大臣会在赵玺调查皇长子死因一事上冷眼旁观。
当然,如果有了所谓的证据,泾阳书院的人可能会有另一种说法;可现在不是没有证据吗?
赵玺此时后悔的不得了。
他当初就不应该娶个和泾阳书院有关系的妻子,事到临头,泾阳书院一点忙都没有帮上不说,还扯了他的后腿,和赵啸搅和到了一起。他应该听简王的话,娶个功勋之家的姑娘,把禁卫军的防卫交给自己的舅兄或是岳父。
不过,就算他真的这么做了,只怕他的舅兄或是岳父也会落得个和高岭一样的下场。
想到这里,赵玺心中一阵不快,彼有些不管不顾地道:“我决定封高岭的长子为金陵卫都指挥使,世袭正四品佥事,你们可有什么说的?”
赵玺正在气头上,赵啸和顾朝都觉得不能把赵玺逼急了。赵玺能在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杀了自己的长子,可见也是个狠角色,只能慢慢软化,不能和赵玺硬来。
这不也是赵玺杀了自己长子的原因吗?
赵玺再怎么样,只要还没有昏庸到破国的地步,赵啸就没有办法取而代之。就算是禅让,也得赵玺同意才是。偏偏赵玺是独子,赵翌的兄弟全都死光了,最近的血脉只能从孝宗皇帝那一支里找,这样一来简王也有继承权。这种局面让赵啸和顾朝都很头痛。赵玺也知道,所以才会有恃无恐。
顾朝和赵啸闻言就交换了一个眼神,顾朝沉着地道:“高大人是三朝元老,又是皇上最信任的人,高大人病逝,皇上要册封他的长子也是应该。”
赵玺心里好受了一点,“哼”了一声。
顾朝等人都当没有看见,姚先知更是为了逃避此时的尴尬局面亲自出门去叫了行人司当值的草拟诏书。
屋子里静悄悄的。
赵玺看了左以明一眼。
左以明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赵玺看左以明也不顺眼出了这样的事,左以明不想办法搭救他,只知道坐在这里发呆有什么用?
可他如果向李谦求救,李谦会来救他吗?
特别是他之前还想把李谦手下的官吏都换掉,李谦肯定以为他是要鸟尽弓藏吧?
赵玺抿了抿嘴。
等到诏书送去了吏部,顾朝又提起擢贬一批北方官吏的事来。
赵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这件事以后再议!”
李谦居然请了李道出山。
赵啸怀疑从中牵线的是杨俊。
李道的本事他是知道的,李谦有了他如虎添翼,最多只要一年,就能训练出一支水军来,而只要两年,就能训练出一支有经验的水军来。
他此时不对李谦紧紧相逼,就是给时间李谦纵容他强大。
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事。
赵啸想着,脸色一沉,喊了声“皇上”,道:“这是朝中大事。就算皇长子病逝让你心痛不已,可朝廷社稷更为重要。这件事您得赶紧拿主意才是。朝中这么多大臣,吏部、礼部数十位官员的努力,您不能视而不见!”
这就是逼着赵玺表态了。
赵玺冷笑,拂袖而去。
赵啸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
顾朝低下头,喝着茶水。
姚先知等人则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直没有吭声地左以明站了起来,慢吞吞地道:“今天就议到这里,有什么话,明天再说。”随后他率先出了御书房。
姚先知等人紧跟着也出了御书房。
不一会儿,屋里就只剩下赵啸和顾朝了。
顾朝轻轻地咳了一声,道:“我听说先帝殡天的时候还曾经留下了一道遗诏,说若皇上夭折了,就由别一位王爷继位。不知道先帝选的是哪一位王爷?那遗诏在谁的手里?”
这样一来,若是赵玺死了,就可以以赵翌的遗诏为借口,选定那一支的后嗣继承大统。而他们也可以趁着别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时候快别人一步,或是把人掳到江南来,或是提前教养一个孩子以备不时之需。
赵啸苦笑,此时才体会到姜宪的厉害。
他不由想,姜宪是那时候就知道了呢?还是机缘巧合?
如果是机缘巧合,上天怎么就如此的偏爱她呢?
是不是因为她才是上天选定的帝后之人?
赵啸道:“那份遗诏在嘉南郡主手中。”
他不知道姜宪为了让李长青等人师出有名,假拟圣旨,早把那份遗诏损坏了,所以姜宪才一直没有公开别一份遗诏。
顾朝愣了半晌。
李谦运气可真好!
这句话到了他的嘴边,他觉得有点丧气,就把这句话又给咽了下去,改为:“那就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赵啸却被顾朝的这个主意给迷住了。
他想,泾阳书院的这帮人不愧是读经史的,立刻就能想出补救的法子来。
赵啸压低了声音对顾朝道:“这件事也不是不能办的。当初皇上登基的时候,嘉南郡主说得很清楚明白。在场的大臣不少人都亲耳听见了。那嘉南郡主不是素来喜欢讲究什么名正言顺吗?若是皇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又没有子嗣,由哪位王爷的后嗣继续大统可依据《周礼》的。”
到时候他倒想看看姜宪怎么说?
这也算是让姜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赵啸想想就觉得兴奋。
顾朝则低头沉思了片刻,道:“您别说,您这主意还真行得通。反正到时候不管立谁为帝,只要人不在李谦手中,总是免不了要和李谦等人起争执,既然如此,何不就此辩个明白?”
赵啸哈哈大笑,道:“那就如此!”
他回去之后就安排人悄悄和那位王爷联系。
刘皇后也知道刚才在御书房里发生的事。
她心里一阵后怕。
如果当初泾阳书院没有答应和赵啸合作,她又会怎样?
以谋害皇子的名义被废吗?
刘皇后心里一片冰凉。
尽管如此,赵啸和刘皇后还是低估了赵玺的无耻。
他悄悄告诉贵妃,说皇长子是赵啸杀的,为的就是逼他就范。
第1112章 缺口
贵妃原本也是江南诗书之家的子女,自皇长子死后,整天混混沌沌,听赵玺这么说,也不管是真是假,就跑去找刘皇后,哭着抱了刘皇后的双膝请刘皇后帮她出面,主持公道。
刘皇后很是无语,想对她说连皇上都没有办法,她能有什么办法?可看着这个已经完全瘦变了形的女子,刘皇后还是没能忍心那么直白,劝慰了她半天,这才把人送走。
刘皇后的心腹女官忍不住悄声对刘皇后道:“皇上日夜陪着贵妃…”
看到贵妃这样,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的怜悯之心吗?
刘皇后没有吭声,心里却在想,若是赵玺真有良心,就不会干出弑母杀子的事来了!
她反正是不会再生育子女。她现在只盼着这件事早点结束。她能到庙里去修行。可惜刘皇后还是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足够的认识。一旦赵玺去世,她就会被封为太后。太后,是有扶持年幼皇帝甚至是指定嗣君的权利的。她所盼望的,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
金陵的行宫因为皇上的失势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京城的长公主府,却渐渐从太皇太后病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姜宪一身薄衫,站在小汤山正院的屋檐下看着几个新进府的小丫鬟笑嘻嘻地在院子里头摘着凤仙花,准备了明矾染指甲。
白愫亲自端了杯冰镇过的酸梅汤出来,笑道:“七姑送来的酸梅汤味道非常好,你也尝尝!”
七姑把京城的善堂选定在离京城不远的房县。那里是京城西出之地,不管是去太原还是西安,都很是方便。而且地价便宜,还能买到大片的空地建房舍甚至是演武堂。
她还从西安带了几个得力的助手过来。都是女子。
姜宪很感兴趣,亲自召见了她们,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这酸梅汤,就是其中一个女子亲自采制的。据说在西安的善堂,有很多女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这些东西为善堂换取一定的钱财,还挣来了名声。
因而姜宪闻言笑道:“七姑这几年也不容易。当初我也没有想到她能做到这个局面。”
白愫将其中一盅酸梅汤递给了姜宪,自己拿了一碗,和姜宪站在檐下慢慢地喝着。等放下了碗,笑道:“我倒不佩服七姑弄了这么个善堂,我佩服七姑能用女子做掌事的。这也算是为我们女子争了一口气。”
姜宪抿了嘴笑,道:“我希望这风气能越演越烈,以后女子也不必除了在家里服侍男人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七姑前些日子向她提议,若是有被休的女子,也可以去善堂帮忙。
西安那边已经在这样做了。
不过是没敢声张,悄悄的在做。
她觉得也可以在京城这边的善堂做起来,若是有人问起,只说善堂的那些失怙小孩子需要人照顾。虽说可能给不了什么工钱,但能让那些女子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总比流落街头或是堕入风尘的好。当然,她们绝不会去要求,在西安的时候,她们就曾遇到过这些女子,有的宁愿回娘家看哥哥嫂嫂的脸色,或是二嫁、三嫁也不愿意到善堂做工的;也有的愿意到善堂做事的。并且七姑还道:“王爷刚到西安的时候,十室九空,很多人不是因战乱流离失所,就是因为天灾人祸而家破人亡,孤寡妇孺很多。现在西北都有两年没打过仗了,老天爷也赏饭吃,一直都风调雨顺的。各族的族老能照顾的都尽量照顾着,善堂里的孩子不多了,反而是生活不如意的妇人更多些。好在是善堂有几桩谋生的手段,又有了郡主和王爷的庇护,大家能安安心心的过日子。”
这倒是姜宪没有想到的。
她和白愫坐在屋檐下的竹椅上,和白愫说着善堂的事。
白愫却拍手叫好,对姜宪道:“战事总有结束的一天,若是能收容些生活中不如意的妇人,也是功德一件。”她对这样的事总是很感兴趣,“我看还可以把董家大太太叫过来商量商量。她们家是做生意的,这些酸梅汤什么的,可以让她们帮着卖卖,也算是善事。”
姜宪笑道:“把珊瑚叫来玩几天还可以,做生意的事还是免了吧?”
她总觉得,这件事若是做大了,肯定会有很多士子跳出来说这说那的。与其去和这些人辩个对错,还不如让善堂里的女子安安心心地在那里生活着。至于酸梅汤这样的东西,她们悄悄卖就是了,若是善堂里真的有了大笔进账,说不定又有一番争斗,未必是好事。
两人说着话,有小厮汗流浃背地喘着气跑了过来,道:“大姑奶奶和姑爷带着几位孙少爷回来省亲,明天会过来给您问安。王爷说,让您留大姑奶奶在这里住下,等到天气凉快了再去太原也不迟。”
姜宪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困惑道:“大姑奶奶什么时候来的京城?冕少爷在身边服侍吗?”
李冕这些年一直跟着李雪在汾阳。
李麟也不知道在干什么,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若是李雪带了李冕进京,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这件事还多半与李麟有关系,李雪处理不了了,拿了李谦来压李麟。
谁知道那小厮却笑盈盈地道:“是嫁到金华的大姑奶奶,带着孙少爷和左家几位小少爷。”
“啊!”这可真是稀客。
姜宪一下子站了起来,道:“大姑奶奶北上,可知道是为什么事吗?”
那小厮笑道:“王爷特意叮嘱了,说是怕郡主担心,让小的跟郡主说,大姑奶奶没什么事,就是想念老爷,想念几位爷,和姑爷回来省亲的。”
姜宪可不相信。
李冬至什么时候来省亲不好,偏偏在赵玺被赵啸架空,左以明首辅的位置岌岌可危的时候北上京城省亲,谁也不会相信啊!
不过,李冬至能顺利地到京,她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姜宪叫了阿吉过来,让他收拾院子,等李冬至等人过来小住。
董珊瑚得了消息,约了谢元希的太太陆氏一起过来消暑。
陆氏过来,肯定要带着孩子。加上北定侯府的几位奶奶和少爷,又有慎哥儿和止哥儿这两个混世魔王,一时间小汤山热闹非常。
第1113章 南民
姜宪不管外面的人怎么闹,拉了李冬至的手在花园的凉亭坐下,细细地打量着她。
送出去的时候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如今却已是花信年华的妇人。中间虽去看过她一次,可也匆匆忙忙的,很多话都没来得及说。好在是李冬至看着又成熟了一些,脸庞也圆润了,只有那双眼睛没变,依旧清澈明亮,显得聪慧伶俐。
依旧和李谦有几分相似。
姜宪越看越喜欢,笑道:“回来了就别走了!你当年远嫁,我和公公可都是看了你大哥脸色的。如今一家人团圆,也算是件幸事了。”
李冬至有些意外。
她们是悄悄出的金陵,但一出金陵就派人给大哥送信了。大哥至少提前十天知道她要北上的消息。可到京城之后,大哥却坦言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姜宪,说是怕姜宪担心她的安危,知道左家的安排之后,大哥也没有多说什么,让谢元希给她准备了房子,才告诉她姜宪在小汤山避暑,问她想不想去陪陪姜宪。
李冬至虽然敬重李谦,可到底是兄妹有别,姜宪有心的时候非常的善解人意,李冬至觉得有些话还是和姜宪说要更好,立刻就答应了。李谦这才派人去告诉姜宪。
大哥对姜宪的关心和爱护她是看在眼里的。
她敢很肯定地说,她大哥绝对没有告诉过姜宪她的来意。她嫂嫂却从她的只言片语中立刻就猜到了,她脑海里不由浮出那些对姜宪的评价。
也许,嫂嫂比她想像的,认为的要更厉害!
李冬至想着,语气中不自觉地就带了些许的依赖和撒娇:“嫂嫂…就是麻烦您和哥哥,我不好意思…”
和她同来的除了左泉和她的三个孩子,还有左泉的三个侄儿。
“家里难道还差你们一口饭不成?”姜宪笑道,“姑爷的几个侄儿都是读书人,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当年她去拜访左家老安人的时候,这几个孩子曾经被左家老安人专门介绍给她认识,当时就说过这几个孩子都很会读书,姜宪还有印象。
李冬至有点担心几个孩子的学问。
姜宪笑道:“现在天气太热,也不争着这一时。等从小汤山回去,让吴先生帮着看看,请个好点的西席。既然跟了你过来,就不能耽搁了孩子们的功课。”
有姜宪出面,李冬至自然是什么也不用担心。
她松了口气。
谁知道左家的几个孩子从小就被教养的严格,大人不在身边也知道自己读书,除了早晚出来在院子里走一走,其他的时候都在屋里读书或是写字,不像慎哥儿和止哥儿等人,逮着机会就像疯了似的,每天不是在河里摸鱼就是在山间玩官兵捉土匪的游戏,除了每天半个时辰的练字时间,其他的时候根本不摸书本,就是练字,也要叽叽喳喳地说半天的话。两拨人根本就玩不到一块儿去。
左家的几个孩子是在别人家做客,心里不免惴惴。
姜宪只好安慰了几个孩子半天。
可就算是这样,左家的几个孩子还是会不安。
好在是没两天白愫带了念慈、怀慈和大妞儿过来了,左家兄弟很诡异地和念慈一见如故,几个人常在老槐树下练字,安静无声,蝉鸣嘹亮,静谧的让服侍他们的仆妇路过时都不由地屏住了呼吸。
姜宪和李冬至都松了口气。姜宪更是对白愫道:“还好你带着念慈赶了过来,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招待这几个小客人。”
白愫呵呵地笑,向姜宪讨绣娘:“我知道针工局里几个手艺好的都在你这里。如今大妞儿也到了要学女红的时候。当年太皇太后就跟我们说过,要学就跟着最好的人学,不仅仅是手艺好,还眼界开阔,胸有锦绣,能跟着学做人做事。我就带着大妞儿过来了。”
姜宪啧啧打趣,道:“你连媳妇的教养也要管。我那二弟妹倒是省心又省力了。”
白愫笑道:“你也看到我那两个小子了。大的老成,一天也说不出两句话来。小的顽皮,没一刻种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身边的。还好有大妞儿跟我作伴,不然这日子可真没法过了。”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可也见白愫是如何地喜欢大妞儿了。
姜宪继续调侃她:“那承恩公呢?不会十年光景一过,你就嫌弃他了吧?”
白愫“呸”了她一声,两个人闹成了一团。
等丫鬟婢女进来给两人重新梳了妆,白愫笑道:“你可知道王爷和我们家国公爷在干什么?”
姜宪摇头,慢慢地喝着茶。
她来小汤山避暑,李谦倒是隔三差五地派人送东西来,每隔一天就给她写封信,信中多是他吃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的琐事,公事提的很少。她也不怎么问。夫妻在一起这么久了,她当然知道他不愿意自己担心的心情。换成是她,她也不想他为些旁的事担心。
白愫叹气道:“左大人八百里加急给王爷送了封信过来,说是顾朝,也就是泾阳书院那个顾家的人,前些日子还代表皇上来祭拜过太皇太后的那个,回去后没多久就入了内阁,做了大学士,他入阁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北边官吏的调整,估计皇上入秋之后就要开始任免官员了。王爷正和我们家国公爷商量这件事呢!”
姜宪想了想,道:“顾朝成了赵啸的人?”
白愫笑着点头,道:“你这脑子还是和从前一样灵活,一点就透,一透就通。”
姜宪笑道:“我什么时候脑子不清楚了?”
“那倒是!”白愫承认,道,“想当初,你没有嫁先帝,没有嫁赵啸,选了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李谦。结果赵翌早逝,赵啸走了歧路却不自知,只有李谦还堂堂正正地做官。”
姜宪哈哈大笑。
相比李谦,赵翌和赵啸可都是老实的。
她忍不住道:“若是哪天李谦反了,你会如何?”
白愫狡黠地笑,道:“李谦若反,不是有人逼得他反吗?你们家王爷可不会这么傻!”
前世白愫可没有这样的格局。
姜宪不由道:“这是你们家国公爷说的吧?”
白愫微微地笑,眨着眼睛道:“这有什么区别?反正我们家国公爷正帮忙你们家王爷想办法,怎样有理有据的拒绝朝廷的任免呢?”
但强扭的瓜不甜。
姜宪笑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正是清理官吏的好机会吗?怎么还想着婉言拒绝?”
白愫抚额,笑道:“还好你嫁给了李谦,要是嫁给了别人…”她摇了摇头。
第1114章 撕开
姜宪呵呵地笑,道:“所以我才会选李谦啊!”
话虽如此,但她的头脑这样的灵活,白愫还是很佩服。
京城里,李谦正在和曹宣拟定北方几省官员的名单。
“四品以下的官员最好别动。”李谦看着名册慢条斯理地道,“四品以上的,除了我们刚才商量的人,其他的人想走就走好了!州县的父母官,换换也好。有些人并不合适,只是那时候战事频繁,官员的任免还是以能办事为主。”
曹宣点头,道:“官员任免,品德第一。有些父母官的确是要换一换了。余下的几个能吏,我想亲自去拜访拜访。人怕对面嘛!”
李谦沉吟道:“有些太远了…”
“想引得凤凰来,就得种好桐梧树。”曹宣笑道,“这是百年大计,再不方便也不怕麻烦。”
李谦想了想,道:“要不要谁和你一块儿去?”
曹宣想了想,道:“那就让左泉和我一起去吧!我看他为人老实,独当一面有些困难,可慢慢地教,行事虽不灵活可也不会出什么事。有些差事,正好需要他这样的人。这次出去,就当是让他去见见世面了。”
左泉留在京城,总不能等吃坐喝的什么事也不做吧?李家虽然养得起他,可他一个男子,长期赋闲在家,再好的人也会变得无精打采,说不定还会因为无聊空虚而染上一些恶习。
李谦向曹宣道谢。
曹宣笑着摆了摆手。
没几日,左泉就和曹宣出了京。
金陵那边的公文也到了。
按照内阁的意思,北边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都需要调整,很多在北方担任地方官的官吏都平调到了江南各州县做佐官,而三品以上的封疆大吏则直接由金陵那边任免,十个官员里就有八个出身泾阳书院。
谢元希冷笑。
李谦早已预料到,只是没有想到会让泾阳书院的人占了上风。
可见赵玺是真的失势了。
他笑着对谢元希道:“这是人之常情,你也不用生气。你这就去拟个折子,说太原、宣府、大同附近发现鞑子的踪影,地方官员的任免只能暂时放一放了。等明年春天再说。”
谢元希犹豫道:“只怕金陵那边未必会相信!”
李谦笑道:“要他们相信做什么?大家都知道这是借口。我们不接受这次官员的调整。”
谢元希道:“那明年春天再拿什么做借口?”
李谦笑道:“承恩公已经亲自前往各州县巡查官员的政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为官清廉,就有人贪墨受贿,杀上几个人,那些摩拳擦掌准备到北方一展所学的学子士子们总会有人更珍惜性命。这就够了。”
谢元希两眼发亮,觉得这倒是个好主意。
等到八月底,曹宣果然杀了几个贪官,而且是先斩后奏!
赵啸当然很不高兴。
赵玺却哼哼嗯嗯地不吭声,当不知道这件事的。
赵啸直皱眉。
他这段时间诸事不顺。
李谦那边不会顺利是早就预料到的,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派去寻找赵翌当初准备立为储君的藩王的手下却没有寻到人,说是两年前就奉李谦之命去了京城。
赵啸勃然大怒,道:“没有圣旨藩王不得离开封地,李谦这是要做什么?”
那办事的人只得战战兢兢地道:“说是简王生病,要见那位王爷,那位王爷阖家去了京城之后就被简王爷留在了京城,说是为了照顾简王爷…”
赵啸听着愣了半晌。
难道李谦早就有了割据一方的心思?
他突然觉得自己对李谦,对北方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官员任免的事,是不是缓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