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玺苦恼着,心里不由暗暗地骂着汪几道,对李瑶却分外的有了好感,打定主意李瑶的致仕折子他无论如何也不准,但只要汪几道敢再上一道致仕的折子,他就立刻准了汪几道辞官回乡。
汪几道也的确是呆不下去了。
这次左以明有赵啸、李瑶和赵玺的支持,他辞官是迟迟早早的事,只是他辞官之后该何去何从,这却是个大问题。
他在位期间,可是得罪了不少的官宦。如今他要回乡了,还不知道那些人会怎样的对待他呢!?
要不,他移居别处?远离江南?
这念头一起,他就再也没有办法抑制。
可这天下之大,他应该往哪里去才好呢?
西南,郭永固早已和他翻脸,何况郭永固并不是个心胸宽广之人,他若真的进蜀,郭永固虽不会伤他性命,却也不会礼遇于他。
李谦,那就更不可能了。
他不暗下毒手都算是好的。
当初逼迫姜宪离京,李谦始终把这锅盖在他的头上。
镇国公那里,那就更不可能了。
他不可能去那等苦寒之地。
汪几道愁白了头。
赵啸却勃然大怒。
李谦派了手下到福建销售船只,他原想着靖海侯府在福建经营多年,又是当地豪族,世代镇守闽南,那些能买得起船的大商贾多多少少要仰仗靖海侯府生存,就算李谦的船卖得实惠实用,那些人也未必敢向李谦订船。
他想的的确没错。
闵南没有谁敢买李谦的船。
可跟着姜宪嫁去了李家的那个刘冬月,却像投入福建船运的一块大石头,弄得水花四溅——那些海运商贾纷纷派人委婉的表示,天津卫船坞那边的船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问靖海侯府能不能也生产出一些像天津卫船坞那样的船来。弄得靖海侯府的管事不停地写信来问他该怎么办?
他虽然得了一份从工部那里弄来的造船图,却觉得家里的船销得很好,暂时不需要,并没有去仔细地看那图纸。
可见这图纸还是该拿给老师傅研究研究。
他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势暂时压制住这些商贾的小心眼,可商人逐利,时间长了,总会有人铤而走险。一旦闽南市场出现了天津卫的船,就会像星星之火有如燎原一样地烧起来。
赵啸气得面色通红,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训教训家中的族老,免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像他和贤妃曾经议过亲的事也能随随便便地当成筹码传出去。
想到这里,赵啸心中不由地一阵烦躁。
怎么李谦就没有这样的苦恼?
他在前面杀敌立功,旁边有美眷相伴,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始终在一旁帮他…
赵啸决定派个人去吓唬吓唬刘冬月,让刘冬月赶紧回京去。
只是他刚刚把这件事吩咐下去,赵玺就派了人来请他进宫。
赵啸回房去换了官服,出来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心腹幕僚。
看见他的样子欲言又止。
赵啸知道他要说什么。
赵玺这样羞辱他,靖海侯府上下都同仇敌忾,一个个气得要死,偏偏他这个做侯爷的却无动于衷,如今府里肯定是流言四起,幕僚想提醒他,又怕他听了会不高兴。
“没事!”他不由拍了拍那幕僚的肩膀,低声道:“那些都是私事。只要公事上皇上不糊涂,其他的事就算了。何况我并没有看中那家的闺女。”
幕僚苦笑。
国事家事。当然是国事在前家事在后。
但愿赵玺不是个糊涂人,知道靖海侯府对他的忍让。
赵啸在御书房见到了赵玺。
赵玺满脸喜色,看见他就递了个奏折给他,道:“镇国公世子爷的捷报!”
赵啸直皱眉。
上次镇国公要攻打高丽,汪几道就把那折子给驳了回去。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镇国公府这两年至少写了三份折子,没有一份通过的。
哪里来的捷报?
赵玺看着他有些不高兴,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姜律和赵啸差不多的年纪,据说年轻的时候还经常被比来比去的。如今姜律立了战功,赵啸肯定会不高兴的。
可是他高兴!
不由道:“有高丽人扰边。姜世子正好路过那里,顺手就把高丽人设在鸭绿江旁边的寨子给灭了。这也算是今天的又一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李谦把庆格尔泰给打得请求和谈了。
赵啸不悦地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姜律去鸭绿江干什么?别看这边是盛夏,可鸭绿江边却依旧很冷。姜律还碰巧遇到了高丽人的寨子!
他笑道:“是啊,这可真是有点巧!”
偏偏赵玺并没有听懂,他还在那里高兴地道:“镇国公世子爷还向我请战。说只要给他两年的时间,他一定帮我拿下高丽,献给我做生辰礼物。”
这是要献俘吗?
献俘就要到金陵来?这会不会是姜家想重返庙堂的试探呢?
赵啸不动声色地问赵玺:“皇上准了吗?”
“当然准了!”赵玺毫无迟疑地笑道,“我又没有粮草兵器给他,他若是能帮我打下高丽,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想他的先祖,好几次想把高丽打下来,结果都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下而迟迟未能如愿。若是在他的治下打下了高丽,他以后就算是见到列祖列宗,也不会害怕了吧!
请神容易送神难。
像姜律那样的人,你给点阳光他就能抽芽长大,更何况是得到皇帝的支持呢?
赵啸笑道:“等到姜律打下了高丽再说吧!”
当年举全朝之力都没能拿下高丽,现在就凭镇国公府?
他并不看好。
不过,这让他想起另一桩事来:“庆格尔泰那边,怎么样了?”
赵玺闻言不由眉飞色舞起来,道:“李谦真不错!庆格尔泰同意退后五百里,除了大同,还在甘州等地开设马市。”
退后五百里,那就回到了草原去了。
也就是说,庆格尔泰答应了互不侵犯了。
这才是奇功吧?!
李谦立下这等功劳,以后史书上提起他,都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赵啸一时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只听见自己轻飘飘地道:“那西北的三十万大军呢?”
既然鞑子答应了不再入侵,那些兵权是不是也可以收回来了?
“姑父说,那些鞑子很狡猾,从前也和朝廷签过合约,结果没过几年就旧态萌发了。”赵玺笑嘻嘻地道,“所以他还是暂时执掌西北的大印两年,等到鞑子那边真的没有战事了,朝廷再派人去接手不迟。”
第1077章 未必
赵啸可笑不出来。
他望着笑嘻嘻的赵玺,心情复杂,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谦会让赵玺派人去收回兵权?随便到街上拉个人问问,恐怕都不会相信,赵玺又凭什么相信呢?
而此时得到朝廷公函回复的临潼王府内李谦的小书房里,几个幕僚早已经闹翻天了。
“皇上还没有亲政就按捺不住了,果真是飞鸟尽,良弓藏。我看他是要我们放纵鞑子再打进来几次才知道厉害!”
有人直言不满,也有人委婉地抱怨李谦:“看皇上是怎样对待靖海侯的,王爷就知道应该皇上是怎样的人了,怎么还能答应皇上两年之内若无战事就由朝廷派人镇守边关。不是我看不起那些朝臣,早早南下,有几个人见过北地的风沙,别说是打仗了,能安安心心地在边关住下来都不容易,还能指望这些人爱民抚民?我是不太相信的。”
更有人道:“大家也别在这里嚷嚷了,听王爷和谢先生怎么说?这些年来,王爷何曾出过错,谢先生更是有国士之才。照我看,王爷此举也许有自己的深意,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小书房里果然就安静下来。
李谦没有说话,谢元希就代表他先开了口:“皇上让人送了密诏过来,说是如今和鞑子已经和谈了,这些年来王爷镇守北地,劳苦功高,要封王爷为太傅,王爷按例推辞了。”说到这里谢元希不由地冷哼一声,道,“皇上再送密诏过来,就喊起王爷姑父来。说了一堆话,言下之意是从此北边没有了战事,从前答应王爷的税赋王爷就应该还给朝廷了,还跟王爷说,会从都察院里派都察过来,专司北地的税赋。”
小书房里再次议论声嗡嗡不绝。
所属权利,不过是军事、人事、税赋三样罢了。如今皇上还没有亲政,鞑子的人还没有退后,皇上就已开始惦记起从前答应李谦的税赋之事了,下一步,则是要收回兵权。
别的皇帝遇到像李谦这样的臣子,都知道徐徐图之,凭什么皇上觉得他只要一句话,或者是喊李谦几声姑父,李谦就会把手中的权力还回去。
更让人觉得不安的是,李谦最终还真的答应了皇上。不过是把时间推后了两年。
两年以后,北地是不是要重归朝廷?
他们可不想和朝廷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们打交道啊!
这可不仅仅是李谦幕僚的想法,也是很多在北地担任官吏的官员的想法。
可若是王爷执意如此,他们这些幕僚又能怎样呢?
一时间,小书房里声音渐没,和刚才的热闹喧哗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们说完了?”李谦笑着望了他们一眼,道,“你们说完了,那就轮到我说了。”
屋里的人都赧然地低下了头。
李谦这才徐徐地道:“皇上亲政之后,肯定会收权,可这权力怎么收,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但鞑子那边我们却不能小视,要依旧防守。只要他们两年没有动静,我们这边就可以修养生息两年,不管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都是件好事。若是两年之后鞑子能遵守前约…我看两年也就是皇上能容忍的程度了。正好把我们的人撤回来。这些年大家镇守边关,很是辛苦,正好趁着这个时节回西安休息一段时间也好。边关,也应该换换新人镇守了。”说到这里,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道:“可中层的百户、总旗却不能换,他们才军中的基石,一旦有了战事,还需要他们带兵。从现在开始,军中要做好交替的准备。”
有些都是跟着他十年的老兵了,全身是伤,也到了该回乡荣养的时候。
李谦目光锐利,眼中闪着灼人的光彩,轻声道:“这些人回乡,也不能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就回去。朝廷该嘉奖的总得嘉奖,该抚恤的总得抚恤。让朝廷的人接手边关好说,可这朝廷却要好好地安置好这这批人才行。”
也就是说,这是交换条件。
小书房里的人又激动起来。
“王爷不亏是统帅,考虑周到。”
“那王爷怎么办?”
有人赞扬,就有人担心。
下一步,皇上就应该会想办法削弱王爷的兵权了吧?
李谦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下一步,估计要打内仗了。
从前赵玺之所以让他镇守京城,就是想让他守住朝廷的后背。可现在,南边冒出了个赵啸,而且还一家独大,就算赵玺这个皇帝不会,那些内阁大臣们也懂,肯定会怂恿着赵玺玩平衡术,让他去威慑赵啸。既然如此,就不会太削弱他的力量。
道理他虽然懂。但赵玺这样试探他,特别是喊他姑父的时候,还是让他不快。
他在接到赵玺密诏的时候甚至和谢元希开玩笑,说与其封我个太傅想让我高兴高兴,还不如封我个仪宾,我可能更高兴——他如今虽然贵为临潼王,可至始至终,朝廷都没有承认他是嘉南郡主的夫婿,是皇家的女婿。
不过这样也好。
赵玺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的晚辈,赵玺既然和他玩权谋,那他也没有什么可顾忌了,就和他玩玩,看谁手段更高明。
这样一来,就算是姜宪知道了,肯定也不会觉得他没有照顾晚辈了。
姜宪知道这件事已经是十天后了。
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和李谦好好谈谈了。
李谦好像误会她很喜欢赵玺似的。
就算她从前会看在前世赵玺曾经做过她养子的份上对赵玺有所不同,可今生赵玺使的这些小手段,对韩同心的态度,也会让她像前世一样,再次对赵玺不喜。
姜宪身边的人可不这样想。
他们只是知道和鞑子的和谈谈成了,李谦就要回来了。
府里的人在阿吉的指使下又是清扫房间,又是大量地购买贵重食材,好像李谦是去了什么荒蛮之地,从来没有吃过好吃的似的。就是白愫,也打趣她:“王爷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去就有小半年了吧?到时候我们都不打扰你们,让你们好好地在一起聚个十天半月。”
真的聚在一起,那个家伙又有的胡闹了吧?
姜宪脸上一热,半是羞赧半是恼怒地道:“你知道就好。怀慈定亲的时候,我就不去了。我要在家里陪着李谦!”
白愫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姜宪想着,大家怎么年纪大了脸皮也厚了,说起这些事一点也不难为情了,别人还好说,怎么白愫也这个样子!
自己在李谦面前,是不是也是个厚脸皮了?
第1078章 冒出
念慈如同姜宪的子侄,可他若是定亲,姜宪肯定是不能出席的因为她是大妞儿的伯母,依礼,要在家里陪着大妞儿,等着曹家的人上门给大妞儿插簪。樂文小說
白愫明知道她这是在调侃,也忍不住笑道:“你直管不来,到时候我们家去给大妞儿插簪,我看你在不在?”
“赶情你现在就知道欺负我!”姜宪苦着脸和白愫说着笑话。
两人互相打趣了半天,姜宪这才问白愫:“这么早就下小定吗?具体的日子定下来了没有?”
“两家都愿意,两个孩子也是知根知底的,早点定下来也好。以后还可以常常接了大妞到家里去小住些日子。”白愫笑道,“还是女孩儿贴心,像我们家念恩,就整天知道爬树上房,何曾陪过我?我看你要是有机会,还是再生个女孩儿的好!”
“你以为我不想啊!”姜宪撅了撅嘴,无奈地道,“就是没有。我有什么办法?”
两人又窃窃私语了半天,交流着找哪个名医,有什么秘方,哪个寺庙求子最灵验。
姜宪简直像推开了一扇大门似的。
她睁大了眼睛问白愫:“你平素关心的就是这些事?”
“我这不是时时能听到那些人讲八卦吗?”白愫笑道,“谁让你总是窝在家里不出门的。”
没有李谦,她真没有出门的兴致。
“等到九月初九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爬山好了。”姜宪懒洋洋地道,白皙如雪的手托着腮,那脸和手一样的白净,非常的惹人,“那个时候李谦应该闲下来了。”
何止是闲下来了,白愫在心里道,只怕以后也会常在家里了。
“王爷可有什么打算?”她问姜宪,“以也不用这样巡边了吧?”
“嗯!”姜宪点头,颇有些感慨地道,“十三年了,终于消停下来了。”
可这世上的事哪有真正消停的时候。
听了赵玺的话,赵啸回到府里琢磨开了。
李谦就算答应让朝廷派人去镇守边关,也多半是拖延之计。两年后的事谁说的准。就算不是拖延,以李谦的手段,不管是谁去那里任职,也会被架空,甚至会因为朝廷偏居一偶,怕出了什么事鞭长莫及而不愿意去九边任职。而赵玺这样毫不掩饰的猜疑,肯定会在李谦的心里扎下一根刺。
他是不是可以利用利用这根刺呢?
赵玺招了幕僚商量这件事。
大家都觉得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大可推荐靖海侯府的人去九边镇守,可前提是赵玺能够同意。
还有幕僚大言不惭地道:“皇上肯定会同意。他不依靠我们侯爷,还能依靠谁?汪阁老致仕已是迟早的事,左以明素来温和,李瑶又去意又定,朝中还有谁能有我们侯爷的资历老?若不是文武有别,我们侯爷做个巡抚都可以!”
赵啸嘴里喝斥着那幕僚“不要乱说话”,心里却并没有把他对赵玺的不敬放在眼里,反而觉得这幕僚说得也有道理。他现在没有办法阻止李谦势大,但他可给李谦设一些障碍,也许这些障碍对李谦没什么,却能给他赢得一些时间。
他问起靖海侯府的船造得怎样了?
李谦立下奇功,大江南北传唱。他也需要在倭寇面前大胜一场,才能挽回自己的声威,才有可能让赵玺相信他,他才有资格和赵玺谈条件。
那幕僚深知赵啸之心,答道:“可乘十万大军。”
赵啸满意地点了点头。
靖海侯府一共有十二万大军,但后方是朝廷,并不需要他提防,他完全可以出动十万兵力剿寇。
赵啸和幕僚们一直商量到半夜,第二天早朝之后,就跟着赵玺去了御书房,说了自己剿寇的意图。
赵玺刚刚大胜鞑子,正在兴头上,若是能趁机击退倭寇,那他岂不成了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他的曾祖父,曾曾祖父在位的时候,也不曾有这样的战绩!
他喜出望外,立刻准了。却在赵啸起身想要告辞的时候委婉地说起亲政的事。
赵啸恍然,忙承诺要等到赵玺亲政之后,他才回福建去。
赵玺这下什么事也没有了,高兴了几天,汪几道还没再次上书致仕,赵玺有些等不得了,索性直接把上次汪几道请辞的折子拿出来传给众大臣看,并流着眼泪表达了自己的不舍,并对汪几道说:“您不仅是帝师还是首阁,回家之后要回馈乡邻,教化邻里,为各地那些小官浊吏做个榜样才是。”
汪几道还想说什么,左以明已上前几步,联合都察院的、翰林院的请赵玺亲政。
这是左以明第一次无视汪几道直接上书赵玺。
然后是赵啸附和,群臣跟随。
汪几道顿时觉得疲惫不堪,四脚像被灌了铅似的。
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却没有想到有这么多。
说起来,他这几年也是一心一意为了朝廷,如果没有他,朝廷怎么会如此平安无事?可惜没有谁会有兴趣再听他说。现在江南是选官多位置少,能拉下一个就空出一个位置来。
汪几道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了众人假意的挽留声中。
第二天,就有内侍带着禁卫军“帮”他清理留在值房的东西。
左以明被任命为首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
汪几道再说什么都晚了,只好收拾行李回家。
可他运气不怎么好,半路上遇到了水贼,身首异处不说,家中的老少几乎被杀一空,十几年来收刮的细软也都不见了。
得到消息,整个金陵都不好了。
纷纷上书要求剿平水贼。
可赵啸已经回了福建,大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没谁敢自请领兵杀贼。
左以明秘密求助李谦。
李谦提起了杨俊。
左以明向赵玺推荐了杨俊。
赵玺眼睛发亮,急召杨俊复出。
杨俊领兵五千,在江南境内剿匪。
等到秋天赵啸回到金陵,金陵已处处宣扬杨俊军功,把个杨俊夸得仿若天降的神兵,救了江南百姓于水火。连带着推荐杨俊的左以明也被称为有识人之能。而赵啸在福建打的那几仗,虽然以极大的代价杀了不少倭寇,却并没有在金陵的百姓中引起太大的反响,毕竟倭寇离金陵的百姓还有点远,而汪几道这样的首辅回乡却被人杀了,甚至还有人猜测是不是赵玺动得手,这样的辛秘更能引起乡众的兴趣,也更让人关注。
赵啸这才惊觉得自己失策。
第1079章 失策
境内剿匪,哪里及得上海战剿倭,可人性就是这么奇怪,他们会关注那些英雄人物,可更关注的却是身边的人。
赵啸以为杨俊不足为俱,杨俊却在他走的大半年里成了百姓的新宠,朝廷的新贵。而他的推荐人是左以明,李谦的联姻。赵啸想不怀疑都不行。
可左以明如今已贵为内阁首辅,他就是想把左以明拉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特别是汪几道的死。当时正征战在外的赵啸虽然关注,却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此次回金陵,他不禁沉着脸问他留在金陵观察朝廷动向的幕僚:“真的只是遇到水贼?汪大人身边应该有身手高强的护卫才是?”
幕僚苦笑,道:“查过了,真的是水贼。因为这件事,苏大人和左大人还吵了一架。听说苏大人原来也想跟着致仕的,如今却称病窝在家里,政事也不管了,整天疑神疑鬼的…”说到这里,那幕僚犹豫了片刻,压低了声音道,“听说,李大人去看苏大人的时候,苏大人曾经关了门问李大人,汪大人的事,会不会与皇上有关…”
这就是诛心的话了。
可谁让赵玺有劣迹呢?
想杀人灭口干掉简王却手脚不干净,人没弄死反而把自己给暴露了。
蠢人总能干一些蠢得让人瞪目结舌的事来。
赵啸挥了挥手,道:“不用管他!最近朝廷里还有没有其他事?”
赵玺想作死,还有点家底供他折腾,他就站在旁边看戏好了。
但他话让幕僚的神色更无奈了,斟酌道:“前些日子镇国公府的世子爷派了幕僚来金陵,左以明居然把人引荐给了皇上。那人十分会说话,一见面就讨了皇上的欢心。听那幕僚的意思,今年正旦,那幕僚还会代表镇国公府来金陵献贡。但宫里传出消息,说姜世子已经打下了三分之一的高丽,掳掠了不少财物,这才有底气派人来金陵献贡。皇上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的高兴,还私下许诺姜世子,若是姜世子真的攻下了高丽,就许姜镇一个高丽王…侯爷,如此一来,对你也太不利了。”
赵啸是伯爵,连国公都不是。
他为赵玺立下汗马功劳,赵玺赏了这个赏那个,就独独没有赏他。
是怕他功高震主?还是想教训教训他,让他为了爵位更加俯首恭顺?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赵啸觉得自己大度点,都可以不和赵玺计较。但王有王的仪仗,伯侯有伯侯的仪仗,甚至会因此所配亲兵的数额都不一样。他可以不要仪仗,却不能不计较亲兵的数额。
赵啸额头上冒出青筋,但很快隐去,道:“你去写封信,请了我二叔过来。”
自上次为婚事的事他和他二叔闹翻了之后,他二叔就借口游学去了松江和钱塘,一直没有回来。
那幕僚很快醒悟过来,迟疑道:“侯爷,您这是要,议亲吗?”
赵啸点了点头。
他当时就不应该萌生娶个江南世家女子的念头。
可当时,他想到了姜宪,脑子一热,就应了下来。
江南的女子多纤瘦,可到底还能选几个高个子,闵南的女子矮个子的多,就是偶尔有几个长得高的,家中父兄也多是矮个子。或者矮子里拔高个,也能有几户人家适应?
赵啸在心里想着。
他二叔接了信却冷笑连连,对心腹的随从道:“他现在知道厉害了,就知道回头找我了。早干什么去了?你看他娶的那两个媳妇,头一个居然敢和男人公然对着干,不就是仗着自己娘家是公侯之家吗?后面一个还没有进门,却让皇上惦记上了。你说只是被人抢了去也就罢了,居然还戴了顶绿帽子,他不想做人,我还想做人呢?”
第二个女人不过是看了觉得合适,正寻思着要不要议亲,怎么就成了没过门就被抢了?还说出什么“绿帽子”之类的话来,二老爷这也是恨极了吧?
随从装着不懂的样子,道:“那侯爷的婚事,您管是还是不管呢?”
“我不管能行吗?”二老爷嗯哧嗯哧的,道,“回金陵去!这江浙我也呆够了。女人是温柔,可怎比得上家里的正经太太,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孝敬老人,还是我们闵南的女子贤淑!”
随从忙笑着恭维:“二老爷就是有眼光!不然族里怎么把这么大的事交给您呢!”
还好那个江南女子没有娶进门,不然二老爷在族中长辈那里也不好交待,还落下个办事不利的印象。
没多久,赵啸就娶了一位世居闵南的江姓女子。
见到过新任靖海侯夫人的人都说江氏高高瘦瘦,白净如玉,不像闵南人,倒像北方的姑娘。
这都是后话了。
赵玺听说赵啸已选定了续弦的人,松了一口气。
就在三天前,贤妃给他生下了长子。
他也因为贤妃怀了身孕,有了第二代,正式亲政,开始处理朝堂事务。
因而赵啸续弦,他不仅赏赐了赵啸大量的钱物,还要直接封了赵啸的续室为一品夫人。
赵啸是在福建成的亲,成亲之后立刻带了新妇进宫谢恩。
赵玺想到赵啸的恭敬,就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只可惜帝王不能随便流露出喜怒哀乐,他索性回了内宫,去了皇后刘氏那里。
刘氏正倚在床头喝药。
贤妃怀孕之后,赵玺又歇到了她这里。或者是因为心情没有从前那样紧张,她很快怀孕了。甚至因为她的怀孕,为赵玺争取到了很多朝臣的支持。只可惜,怀孕不到三个月她又小产了。
这就有点不好了。
甚至她的祖父都从民间找了大夫给她把脉,没有一个人说准她为什么会小产,也没有一个人敢断言她会不会很快又能怀孕。毕竟之前她椒房独宠也没能顺利怀孕,现在有个贤妃分了她的恩爱,她怀孕的机会也就比从前少了一半。
好在是赵玺对她还颇为怜惜,常常来她这里坐坐,还吩咐太医院的医正细心给她调养。
听说赵啸娶了个闽南媳妇,看着赵啸脸上还没有褪去的得意,刘氏心里拔凉拔凉的。
别人将在外,怎么都要想办法把主帅的家眷留在京城,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节制在外的将帅吗?皇上倒好,不想办法给赵啸塞个江南媳妇,反而还觉得赵啸娶了个闵南媳妇很好。
她想提醒赵玺几句,却欲言又止。
第1080章 自大
这件事涉及到贤妃,刘氏怕自己说了,赵玺以为她在妒忌贤妃。
何况贤妃没进宫就有了孩子,所以皇长子出生的月份有点不对。虽说她贵为皇后,没等赵玺开口中就答应帮贤妃掩饰私情,可她到底不是那些市井之家出生的小家碧玉没有脑子——贤妃临幸时,她使了点手腕,使得敬事房没能及登记在册,临幸的时间是后来补上的。
贤妃还没有资格看敬事房的记录,赵玺亲眼看见她补上了。
没有人会在意这个。
可万一等到要立储君的时候,这就是个大大的漏洞了。
想当初,皇上不就因为从小养在太后身边,万寿山生变,曹太后身边服侍的人大部分都被掳杀了,辽王才有机会诬陷皇上的血脉吗?如果不是嘉南郡主,皇上怎么可能登基!
刘皇后抿了抿嘴,手轻轻地放在了小腹上。
她为什么就怀不上孩子呢?
就算是个女儿也好啊!
赵玺在她这里坐了一会,发了一通脾气,最后还是去了贤妃那里。
刘氏很能理解。
如果她是皇上,看见心爱的皇长子,看见心爱的嫔妃,当然比陪她在这里枯坐的好。
但理解归理解,她却没办法不心疼。
万一她要是没有孩子,难道这日子就得这样一成不变的过下去吗?
她送走赵玺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寝宫,而是慢慢地在院子里走了好几圈,这才问起赵啸的新夫人江氏:“听说来拜见了我和皇上就回了福建,走了多长时间了?靖海侯身边没有留个服侍的人吗?”
刘氏之前听人说是因为赵啸风流成性,甚至在外面养了外室,蔡氏才和赵啸翻脸的。赵啸的新夫人她见过,也是一等一的美人,不过那模样儿有点面熟,但她一时也没有想起那新夫人像谁。按理说,这个时候赵啸和新夫人应该蜜里调油,把新夫人留在身边服侍才是。怎么这么早地送回了福建?
难道他不想要嫡子了?
答话的是她宫里的大太监。
那大太监低眉顺目地笑道:“听说新夫人进门就有喜了,但住着不习惯。吃食还好说,这就是这气候太热,什么都吃不下去。靖海侯没有办法,只好把夫人送回福建。”
刘氏有些意外。
那大太监见状就继续道:“皇上可能还没有机会跟您说,刚刚在御书房的时候,靖海侯说这次围剿倭寇福建水军死伤颇重,除了需要重新招募新兵之外,还要整顿军务,他会回福建一些时日,等明天开春再来给皇上和您问安。还想让皇上同意福建水军增人。皇上还和靖海侯开玩笑,说算算日子,等到明年春天,靖海侯府应该要添丁了,皇上就在金陵等着吃靖海侯府家的红蛋了。”
在江南,谁家生了孩子去报喜,是要提着几个红鸡蛋的。
刘氏面色微沉,道:“除了这些,就没有说些别的?”
大太监不解。
刘氏道:“那皇上到底答没有答应福建水军增人的事?”
那大太监想了想,道:“之后皇上没提,靖海侯也没有再问。”
刘氏挑了挑眉。
大太监道:“之后靖海侯向皇上道了谢,说到时候一定会派人向皇上报喜的。最后就说了些杨大人剿水匪的事,靖海侯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告退了。确实没有再提福建水军增人的事。”
刘氏半晌没有吭声。
就算像她这样养在深宫的女流之辈都知道扩军有多重要,赵啸专门来和皇上说这件事,肯定十分的重视。
皇上为什么不给赵啸一个答复呢?
赵啸之后避而不谈,肯定不是放弃…多半是心生不满!
这让刘氏心中一沉。
她觉得自己应该劝劝赵玺。
可赵玺去了贤妃那里…她心情就更糟糕了。
好不容易等到赵玺到她这里来用午膳,已经是三天后的事。
她委婉提起赵啸的事。
赵玺看她的目光就点不一样了。
刘氏后知后觉,心中连连喊“糟糕”。
本朝有“内宫女子不得干政”的祖训,只是先出了个曹太后,后出了个嘉南郡主,大家早把这条祖训忘到了脑后,赵玺异样的目光让刘氏心中生警,发现自己做错了事。
她原本就江南士家之女,赵玺娶她是为了安抚江南世家为他所用,若她干涉朝政,赵玺肯定会觉得她是受了江南士家的指使。
刘氏急中生智,忙辩道:“我也是听进宫的人说起来这件事——据说外面已经传遍了,说是您看重杨大人,轻怠了靖海侯。臣妾担心坏了您和靖海侯的情份,所以特意跟您说一声,让你找个机会澄清一下。”
赵玺面色大霁,心里却冷笑连连。
什么宫里人,只怕就是泾阳书院的那些老匹夫吧!
他这才登基呢,就开始指责他没有嫡长子的时候先生了庶长子。皇室是普通的人家吗?庶长子和嫡长子的区别有那么重要吗?他就是庶长子。辽王也是庶长子。他还不是一样做了皇帝!
刘氏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泾阳书院的人是不是觉得他离开了赵啸就不行了。
赵玺在主里盘算着,神色却越发的柔和起来,眉眼带笑地道:“没有的事!我和靖海侯情同手足,水军兹事体大,需要听听内阁诸位大臣的意思,从长计议,这才没有立刻就下决断。倒这些传话的人,真真该杀!我这边刚和靖海侯说完话,说话的内容就传得到处都是了。梓童,你是朕的左臂右膀,一定要帮着朕整顿整顿内宫才是。不可让这种事随意就发生。还好是群臣间的家常话,这要是涉及到朝廷辛秘又当如何?”
刘氏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赵玺没有追究让她交人,不然她怎么给赵玺一个交待!
只怕是又要死个无辜的人了!
她是信佛之人,相信因果报应。
已经连着小产两胎了,她不想再背上什么罪孽了。
她跪在地上失声赔罪。
赵玺笑着携了她的手安慰她:“谁还没有个错呢?梓童应该相信朕才是。以后可不能再这样猜忌朕了。”
刘氏点头。面色非常的苍白。
赵玺却非常的满意,道:“杨大人也擅长水战。想当初,倭寇上岸,不就是杨大人和原浙江总兵李道联手把人赶下了海吗?人才不是没有,就看怎么发现!怎么用了!”
第1081章 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