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上一章:第179章
  •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下一章:第181章

左以明思忖着。

就在去年冬天,那个嫁给了金海涛三子的韩家姑娘随着公公婆婆去五台山朝拜,结果遇到带了儿媳妇郭氏和干女儿也去五台山还愿的何夫人。原本两家各上各的山头,没什么事的。结果李家女眷去的那个寺庙是塔院寺,是以医术闻名天下的。韩氏出阁之后连生了两个女儿,金海涛又为四子求娶了汪几道的侄女,韩氏估计是心里有点着急,就派了人去塔院寺请那边的医僧来给她瞧病。

塔院寺里的医僧是不出诊的。

这下子惹怒了韩氏。

她当即下令让她的陪房带着一群人找上了塔院寺,在塔院寺里砸起了东西来。

谁知道事情就这么巧!

塔院寺的和尚们纷纷避让,没有伤到一个人,却伤到了奉何夫人之命来看动静的小厮。

那小厮回去后就是一通哭,把何夫人气得不行,立刻就派了管事的去找韩氏。

韩氏原本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嫁到金家之后得公婆看重,自己娘家又给力,就是在京城,也是个不怕人的。加之常听韩家的人说姜宪的不是,知道何夫人是姜宪的婆婆,她原本的三分怒就变成了七分。不仅没有一句好话,还把那管事的羞辱了一番。

如果当时只有何夫人一个人,何夫人束手无策也就忍了。

可她带了郭氏同行。

郭氏是大家出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如果我做错了事,你可以羞辱我,但不能羞辱我的家族。

何况何夫人还没有做错事。

她这口气若是忍下去了,岂不是向世人证明李家不如金家,何夫人怕韩氏?!

郭氏立马求见金夫人。

金家现在颇为依仗韩家,且不愿意在李家面前做小伏低。

金夫人就当没有看见。

郭氏气得发抖,见自己身边的人带得够多,一声令下,砸了金家女眷休憩的寺院不说,还把韩氏那个陪房给揪出来,扒光了衣服吊在了五台山下香客进出最多的仪门上。

这下子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

金夫人亲自去找何夫人。

何夫人吓得瑟瑟发抖,揪着儿媳妇的衣袖直嚷“怎么办”。

第913章 私怨

谁知道一向在何夫人面前有些唯唯诺诺的郭氏却冷笑着大手一挥,吩咐来通禀的丫鬟:“就说我们家夫人正在午休,不见客。若是有什么急事,只能烦请她先在花厅里等着了。我们家夫人什么时候醒了,什么时候再见。”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这句话本就是中午郭氏的丫鬟去金家送信时,韩氏身边的陪嫁丫鬟说的话,如此一字不差地还给了金夫人。

金夫人气得脸都青了。

可李家跟过来的护院个个人高马大的不说,身上还隐隐地透着见过血腥的杀气,金夫人寻思着这些人多半是李长青的亲卫,就算是动起手来也没有把握能赢,只好气愤地拂袖而去。

何夫人回头再看儿媳妇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是知道姜宪凶悍的,她打心底里是畏惧姜宪的,因而不管姜宪对她如何的好,她始终都没有办法把姜宪当自己的亲生女儿般对待,说话行事间不免有些敬着顺着。可郭氏就不同了!一是郭氏长相一般,二是性格柔顺,三是对她特别的恭敬,再加上又是自己嫡亲儿子的媳妇,她对郭氏也就非常的亲近。

谁知道,郭氏居然不比姜宪差,都是同样凶悍的性子。

郭氏看了直叹气。

婆婆都喜欢能被自己拿捏得住的儿媳妇。

她也不想要这样子。

但在这种情况下,她要是忍了,李家的脸面就被她们丢光了!就连她以后回到娘家遇到了她爹或是她娘,她爹娘也会认为她没有本事,没主见,立不住,不是过日子该有的样子。

郭氏只好轻轻地咳了两声,温声地向何夫人解释了半天。

她到底是以往的信用良好。

何夫人缓过气来,只觉得郭氏这是被逼急了,不仅没有因此而惧怕郭氏,反而为郭氏着起急来,让她快点写信给姜宪:“万一你公公责怪起来,有你大嫂帮着你说项,你公公肯定不会责罚你的!”

她又没有做错,公公为什么要责罚她?

郭氏不服气,也有点想试探下李长青的意思。她不仅是为了安抚何夫人而给姜宪写了一封信,还私下给李驹写了一封信,让他把这件事告知李长青。

姜宪接了信哈哈大笑,对李谦道:“你说我们要不要把这信誊一封给金宵,让他也高兴高兴!”

压根就不觉得泼了金夫人的面子有什么不好的。

反正金家和韩家站到了一起,一个家族是不可能拧成一股绳了,她不想浪费表情。

李谦无奈地笑着摇头,写了封信给李长青,提醒他李家今非昔比,金家又是太原的地头蛇,想真正的控制太原,不可能和金家相安无事。

言下之意,不用对金家太客气。

姜宪则悄悄地把信誊了一份给金宵,还问他开心不开心。

金宵哭笑不得,写信给在太原的金城,让他不要插手金家和李家的事。有他们的父亲出面,这种事还轮不到他们出头。

金城索性好几天没有出门。

李长青则是怒火冲天。

他原本就觉得金海涛和韩家结亲不对,如今金家又纵容韩氏欺负他媳妇和儿媳妇。他当晚就领了一卫人去接何夫人和郭氏回太原。

李驹害怕把事情闹大了,拦着父亲不让去。

却被李长青一脚踹到了马下,沉着脸呵斥道:“连自己的妻儿都没有办法庇护,你还算什么男人!大不了就不当这太原总兵了。老子就是和金海涛把这官司打到金銮殿上,也不会让金家好过的。”

李驹倒不是不想给媳妇出头,是觉得此时李谦和李家都正是鲜花着锦,烈火亨油之时,怕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影响了李家的前程。

李长青“呸”了李驹一声,道:“李家若是靠着出卖妇孺的体面成就立家之本,那还不如就做那让人瞧不起的破落户呢,反正都是让人看不起!”

李驹被父亲这么一激,就跟着父亲去了五台山。

事情也是无巧不成书。

他们到的时候已是傍晚,正巧金家的女眷一面写了信回去告状,一面觉得呆在这里丢脸,黄昏之后就悄悄地下了山。和上山的李长青正好碰到了一块。

金家的人原本就受了一肚子的气,加上李长青和李驹日夜兼程地赶过来,风尘仆仆的,金家在前面打头的管事也就没有把李长青放在眼里,吆三喝四的。李长青正想着怎么找个机会能够收拾了金家的妇孺又不被人说仗势欺人,干脆装作不认识金家的仆人,带着儿子李驹,亲自上阵和金家的人厮打了半天。把金家的护院小厮全都打的倒在地上呻吟着说不出话来。

还是一个从前曾经在太原服侍过金海涛的护院认出了李长青来,一面派人去报了金夫人,一面上前赔礼求饶。

李长青心里的气这才消了一点,拍了拍身上的灰和金家的人擦肩而过。

对金夫人的呼喊声充耳不闻。

金夫人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当场就晕了过去。

等她清醒过来,一路哭着找到了金海涛,要金海涛给她当家做主。

金海涛把牙齿咬得咯吱直响,却不敢在这个时候和李长青翻脸——宣府总兵前些日子进了一批战马,是从李谦在甘州的马场买的。他还拖着一半的银子没能给李谦。

他安慰金夫人:“我们是读书人,哪能和他一个泥腿子一般见识?我这就写封信去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说李长青欺负人,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为我们做主。”

金夫人也是富贵人家出身的,讲的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自然觉得金海涛说的有道理。

但五军都督府说自己只负责打仗,不负责官员考核,没有立场管这件事。

兵部倒是想管,但不管是金海涛还是李长青,都不可能丢下总兵府的事务来京城,而他们派去太原总兵府的人则是被李长青那无赖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是不提打人的事,也不提与金家和解的事。

几个去公干的御史都吃胖了,事情也没有什么进展。

金海涛亲自写了信去质问。

李长青满嘴的歉意,可咬紧了当时不知道那是金家的仆妇,他是个大老粗,一时没有管住自己的手,这才打了人的。信的最后还委婉地道,他怎么说也是朝廷的从二品武将,总不能让他去给几个护院道歉吧!

要不他赔点银子算了!

说得好像金家要找他的麻烦,是想让他赔银子似的。

金海涛又急又气,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这件事就像个笑话似的,在京城很是热闹了大半年,金家和李家一起出名了。

第914章 闹心

汪几道等人不免要骂李长青一句“霸道”,可心里却都有些微妙。

如果不是李家这几年顺风顺水的,李长青敢打金家的人吗?

说到底,还是觉得自己有底气了,不怕跟金家对上了。

如果能因此打击一下李家的嚣张气焰,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可李家在和姜家争夺京城守备一事上就一定会输吗?

如果李家赢了,李瑶和汪几道又准备怎么办呢?

左以明觉得所谓的打击一下李家不过是掩饰之词,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挑起姜家和李家的不和。

万一姜家和李家真的闹翻了,会不会影响左家的利益呢?

左以明脑子转得飞快。

镇国公府对京城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可李谦却如日东升。说不定姜家和李家有了罅隙,反而是左家的机会呢?

姜宪不管怎么说也要维护慎哥儿的利益吧?

左以明立刻就有了决定。

他肃然地点头,道:“李大人说得有道理。那我就以李大人马首是瞻了。”

李瑶忍不住在心里暗骂左以明狡猾。

这种得罪人的事就怂恿着他去做。

不过,左以明是李家的联姻,在明面上还真就不好插手。

他也就没有犹豫,点头道:“那明天我就去见见汪大人,把这件事给他说说。”

左以明点头,两个人又商量了些公事,他就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汪几道知道了李瑶的来意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蠢蠢欲动。

这几年他可没睡过几个安稳觉,常常会在梦中惊醒,回忆起当初在金銮殿上姜宪杀辽王的那一幕,他也因此时时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对姜宪掉以轻心。可怎样处置姜宪,却成了一个他没办法触及的问题。

李谦这两年在西北干得太漂亮了。

他的直觉告诉他李谦手里肯定有粮食。

就在两个月前,他曾联系嘉峪关总兵魏明,让他想办法弄点粮食到京城里来。

他对魏明还是有知遇之恩的,魏明也一直和他互通有无。

可这次魏明却很明确的告诉他,没有办法帮他的忙,因为李谦说了,西北所有的粮食都要配给卫所,谁若是敢私下买卖,就地问斩!

汪几道当时又急又气,质问他:“你是朝廷的官员还是李谦的私兵?!”

魏明却说:“我是朝廷的官员,也记得你当初的恩情。若是我自己的事,我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但这事关系到嘉峪关卫所三万的将士,我只能听临潼王的。否则嘉峪关再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临潼王不可能再伸援手!”

汪几道无话可说。

当初西北地动,朝廷派去的御史只知道讲些好听的话来安慰,救灾、药品、重建,这些事都是得到了李谦的及时补给和大力支持,嘉峪关才会很快地就恢复了生机。

他退而求其次:“那你能不能介绍几个粮草大户给我认识?我们自己出银子买。”

“不能!”魏明答得斩钉截铁,道,“临潼王说了,之后还有大旱,让我们小心。”

所以京城才会在东南借不到粮,在西北也借不到粮,眼睁睁地看着京城的百姓开始扒树皮、挖观音土填肚子,城里城外不时地传来一阵哭声。

等苏佩文再提出南迁时,就没有一个人不同意了。

京城的大户人家干脆这个时候就开始搬家了。

金陵的房价瞬间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汪几道摇了摇头,把脑子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都压在了心底,同意了李瑶的意见,并道:“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李谦那边,让左以明去问问,至于姜镇元那边,我让晋安侯去问问。”

李瑶有些惊讶,道:“晋安侯下定决心跟着皇上南迁了?”

汪几道点头,不无感慨地道:“原想着简王、晋安侯肯定会积极地随皇上南下的,没想到两个人都不太愿意去。但若真的不去,朝中就没有他们两个什么事了。我听人说,简王和晋安侯都准备留下世子在京城。还有些像北定侯府、安陆侯府的,干脆就不准备南下了。这样也好。去了南边,气象一新,正好干出一番大事来!朝廷不能总是这样寅吃卯粮,我们得想办法充盈国库才行。”

李瑶就提议把梅城叫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汪几道想到刚刚从司礼监转过来的梅城要求致仕的折子脑袋就痛了起来。

他道:“正好,你劝劝梅城——他要致仕!我这才刚看到他的折子,太后就召了我进宫,说想让她娘家哥哥到户部去帮忙。”

这女人真是蠢得让人无话可说了。

李瑶大吃一惊,道:“梅城这个时候要致仕,他要干什么?”

是啊!

他要干什么?

梅城只是不想和汪几道等人共事了。

他可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虽说名留青史只是他小时候的理想,长大后看到了太多的事情,他已是只想致仕之前能升到正三品就心满意足了,可也并不意味着他愿意遗臭万年。

南迁这件事做好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若是有了差错,那就是万劫不复。

何况不管是汪几道还是李瑶,都露出了垂涎三尺的面目——汪几道是收受贿赂,李瑶则是在金陵囤了大量的房产。

反正他不愿意背这个黑锅!

汪几道也好,李瑶也好,不管他们怎么劝说都没办法打消梅城的去意。

皇上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

而且就算皇上不同意,韩同心一顿呵斥,也会让皇上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这种事在曹太后当政的时候汪几道就经历过。

他没有办法,只好去商量简王。谁知道简王却觉得无所谓,梅诚要走就让他走好了,反而让汪几道提拔韩同心的哥哥去户部当差。

汪几道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索性建议把韩同心的哥哥派到金陵去:“正好提前熟悉环境。把梅城留下来。”

简王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条件。

梅城没走成。

过了十月初一,韩家的大爷跟着苏佩文去了金陵。

姜宪这边,则收到了房夫人的信。

吴兆生下了次子吴梅。

姜宪松了口气。

不知道是不是姜家去了辽东的缘故,姜律的两个儿子都比前世出生的晚,可好歹还是顺利出生了。

她很想看看两个孩子,是不是还和前世长得一模一样?

前世她在宫里寂寞,常召了吴兆带着孩子进宫玩耍。

等到了十一月,李冬至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她生了一个男孩儿。

何夫人高兴得不得了。

姜宪却笑着和康氏开玩笑:“这满屋的大小子,我们家大妞成了宝贝瘩疙了!”

康氏抿了嘴笑。

甘州太冷,而且甘州的医婆和稳婆没有西安的有经验,李骥就送了康氏回西安待产,妯娌两人常把董珊瑚和陆氏叫过来打叶子牌。

第915章 先后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姜宪她们正在打叶子牌。

董珊瑚就笑道:“话虽如此,可也说明李家人丁兴旺,这是要繁茂起来了。”

所谓的名门望族,第一就得人多。

李家从前死的死,跑得跑,本家五服以内的亲戚都少,更不要说这样接二连三的添丁了。

姜宪忙叫阿吉帮着准备贺礼,和左家来报喜的人一起南下,给李冬至道贺。

董珊瑚等人也就不好继续留在这里,纷纷起身告辞。

姜宪这才对康氏道:“你那份贺礼我让阿吉一并准备了吧?你现在怀着身子,就别操这个心了!”

“那怎么好!”康氏执意不肯,“嫂嫂已经照顾我们良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就自己来吧!”

姜宪也没有勉强。

康氏就写了张单子让随身的丫鬟给他们屋里的管事去采买,自己却坐在这边陪着姜宪聊天。

“我听我娘说,郑先生去京城了!”康氏低声道,“是为了大伯的事去的吗?”

她回来的时候郑缄已经走了,不然她肯定让郑缄给大妞儿捎点东西过去。又因为郑缄到京城去是要待一段时间的,因此放心不下慎哥儿的功课,就把慎哥儿托付给了康祥云,让康祥云每天负责督促慎哥儿练五百个大字。

姜宪知道郑缄和康祥云都是口风很紧的人,说给康氏听的,肯定是李骥。

她笑道:“是阿骥告诉你的吧?”

康氏红着脸点了点头,声音压得更低了,道:“阿骥还说,大伯之前有查到闽南那边的粮食因为运不出去,便宜得很。有人就想从湖广经江西把粮食运到京城去。可半道上却遇到了劫匪。因粮食不好运,那些劫匪就把那些粮食就那样给就地焚烧了。”

她说到这里,面露不忍之色。

就算是粮食再便宜,这几年到处都是灾情,粮食也是珍贵之物,就那样烧了,听着就让人觉得心疼。

李谦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雷霆震怒,差点把桌子给掀了。

“我也听说了!”姜宪叹气道,“王爷还专程派人去查这件事了。”

康氏听着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小声地道:“那大伯一定要争赢了,到时候把那个靖海侯给换了。君子爱财尚且取之有道。他这么做,实在太过份了!如今朝廷已经决定南迁了,他还使出这样的手段来,难道要饿死京城里的人吗?”

当初姜宪直觉地不喜欢赵啸,就是因为感觉赵啸功利的有些凉薄,太过狠毒,就连被刺伤了都不忘在太皇太后面前给自己争取利益。

还好没有嫁给他。

不然她可能会和蔡如意一样。

也不知道她当时脑子怎么就像糊了浆糊似的,居然同意嫁给赵啸。

就是金宵,也比赵啸强啊!

这些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姜宪笑道:“若是王爷能镇守京城,你就和我一起去京城吧!就可以把大妞儿带在身边养了。”

康氏想了半天,歉意地道:“我还是留在阿骥身边吧!他也需要人照顾!何况大妞儿给白姐姐带着,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那就让阿骥努力一点。”姜宪笑道,“快点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将军,这样他就能调任京城了。”

康氏抿了嘴点头笑。

晚上李谦回来,她把这件事讲给李谦听,并和他开玩笑地道:“…你看你弟弟和弟媳多恩爱,你怎就没有这样的时候呢?你哪天也在家里陪着我不去什么校场就好了!”

李谦笑着拧了拧她的面颊。

姜宪忙闪身躲开,道:“郑先生应该已经安顿下来了吧!知道姜家派了谁在京城活动吗?”

李谦回道:“是姜纵!”

姜宪愕然。

在她的印象里,姜纵并不是个有才能的人。前世,他的大伯甚至还为是否推荐姜纵入朝为官而犹豫了很长的时间。

她大伯父怎么会让姜纵来负责这件事呢?

是因为身边没有更好的人选?还是像前世似的,她心里惦记的人太多,忽略了姜纵?

她问李谦:“你觉得他怎么样?能胜任吗?”

李谦有些迟疑,委婉地道:“我看最好还是派个更老成的人过去才好!”

难道大伯父是在让着她?

大伯父本意根本就不想争夺京城守备的位子?

姜宪有些拿不准。

她写了封信给房夫人,派了刚刚从西域走了一圈,皮肤晒得黑黑的刘冬月去了辽东。

正好给刚刚生了姜梅的吴兆带点东西过去。

等刘冬月到达盛京,已经是二月二龙抬头了。

房夫人当着刘冬月的面就把姜宪狠狠地责怪了一番:“来人就来人,就不能等把年过完了再过来?瞧瞧,估计这年都是在外面过的!”

刘冬月只是憨憨地笑。

房夫人忙让姜镇元的随从陪刘冬月下去休息用饭,让吴兆指使丫鬟把姜宪送过来的东西装进库房,自己则歪在临窗的大炕上看起姜宪的书信来。

姜宪知道姜镇元并不是那种事事都喜欢和房夫人说的人,主要还是姜镇元怕房夫人担惊受怕。她在信中也就没有明确提及具体的事件,只是把李谦派了郑缄进京,建议姜镇元最好也能换个老成的人出面的话提了一提。

房夫人看得一头雾水,最后按照姜宪信中的交待,让人把信给姜镇元送了过去。

正巧姜律有事来找姜镇元,姜镇元把信递给了姜律。

姜律匆匆看一眼,已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姜律道:“这封信您准备怎么回?”

姜镇元没有吭声。

正如姜律所言,他们现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顾及京城。贸贸然地进京争夺京城的镇守权,还不如好好地呆在辽东发展。只是这样一来,姜家就会失去一个很重要的机遇,他又有些不甘心。这才派了姜纵过去。

他的这点小心思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也就没有表现出来。此时被姜律挑破,他反倒是透了口长气,道:“你帮我回吧!就说我们这边缺人手,没有比姜纵更适合的人选了。让她不用担心。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姜律用一种“你怎么又改变了主意”的目光望着姜镇元,抓狂地道:“您这样是不行的?一面要和李谦争,一面又给自己留后路…狭路相逢勇者胜!你这样,肯定得输!”

姜镇元奇道:“你不是反对我和你妹妹争吗?怎么,你也改变主意了?”

姜律无语。

姜镇元不虞道:“就只准你们小辈糊弄我,就不行我糊弄糊弄你们啊!”

第916章 假意

也就是说,自己的父亲并没有真正的准备和妹妹家去争这个守备的位置!

姜律眼睛一亮,立刻对他爹换上了一副殷勤的面孔,道:“爹,我给您沏杯茶吧!七叔前几天送来的岩茶。虽然不如龙井和碧螺春,好歹是新茶,您尝个鲜好了。”

姜镇元拿起手边的镇纸就要招呼姜律,并喝斥道:“臭小子,看见我不和你妹妹争就高兴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我抱养的。”

姜律嘻嘻笑,道:“我这不是怕大家亲戚间打起来了,让别人看笑话吗?不过,您放心,您的意思我一定帮您转达给妹妹。不就是想让我跟妹妹说一声,您这是在做样子吗?!”

他以为父亲听了会装作没有听到,谁知道姜镇元闻言却长长地叹了口气,情绪低落地道:“你也不用给我往脸上贴金了,我哪里是不想争,只是争不过而已。怕到时候输了,像你说的,大家连亲戚都没得做了。姜家的人丁又不旺,以后你若有什么事需要人帮衬一下时,连个得力的臂膀都没有。”

“爹!”姜律微愣。

姜镇元已道:“好了,好了!你也不用可怜我,英雄迟暮,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我要做的,就是体面的退出。至于你妹妹那里,她比你聪明,又最擅长借势和借力打力,你只要把我的意思转达给她,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姜律还在震惊自己父亲的言辞,闻言傻傻地道:“此话怎么说?”

姜镇元暗自摇头。

姜家在几个国公府之中人丁不是最兴旺的,战功不是最显赫的,能走到今天,全靠历代国公爷懂得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苦心筹谋,用心经营,简单点说,就是用谋略的时候多过用兵的时候。可不曾想到了姜律这一代,却一改从前,姜律是个用兵的天才,却在朝政上懵懵懂懂,你不把话说明白,他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然当初也不会被姜宪那么一怂恿,就拍着脑袋决定帮姜宪杀了辽王了。

还好有他在后面兜着。

不然被人卖了恐怕还会给人数钱。

姜镇元再次叹了口气,索性道:“保宁这几年处境艰难。汪几道等人几乎是秉承着‘只要是嘉南反对的他们都赞成,只要是嘉南赞成的他们全都反对’的态度处置朝政事务,而且在朝堂上矢口不提保宁,就是想让大家尽快地忘记保宁。

“朝廷南迁,京城要任命一个镇守的大臣,这正是一个好机会——若是我们两家相争,不管是谁赢谁输,我们两家都会反目成仇,到时候北边就不是李家一家说了算了。至少还有个姜家能和李家一争高下。这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到时候我们再使点手段,就可以让朝廷对保宁不那么戒备了。这对保宁来说,是个好事!”

姜律听了,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他觉是这样非常的好。

既能摆了汪几道等人一道,又可以继续和保宁守望互助了。

汪几道等人如果知道了真相,肯定要急得跳起来吧!

姜律想想那个场景就忍俊不禁,跃跃欲试。

他道:“爹,我知道该怎么说了!我这就去给保宁回信去!”

一副片刻也等不得了的样子。

姜镇元觉得眼睛都要瞎了。

他喝斥姜律:“你现在是统领一方的大将军了,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怎么行事还像小孩子似的。给我站好了!等会儿去见了你母亲,再回去写信也不迟。”

姜律规规矩矩地应“是”。

姜镇元只好再次提醒姜律:“保宁让那个刘冬月带了很多的东西过来,你母亲肯定是要回礼的。你到时候也要在信里写一笔,感谢一下保宁。”

“好的!”姜律应诺,再次提出给姜镇元沏杯茶。

或者是因为一直以来的犹豫有了最终的决定,这次姜镇元没有推辞。

而姜律不仅给父亲沏了茶,还陪着姜镇元说了大半个时辰的话,直到房夫人给姜镇元端了汤药过来,他这才回到自己的屋里。

杏哥儿被吴氏抱在怀里讲着彩衣娱亲的故事,梅哥儿则在旁边的小被褥上睡得两颊红扑扑的。

见丈夫回来,吴氏一面笑着招呼姜律“回来了”,一面准备把杏哥儿放在炕上,起身迎接姜律。

“你别管我!”姜律一把将吴氏按坐在了炕上,和杏哥儿打着招呼,“今天都干了些什么?有没有想爹啊?”

杏哥儿长得像姜律,笑起来的时候却有个小小的梨涡,比姜律小时候还要可爱。

见父亲和他说话,他歪着脑袋直笑,一看就是个机灵的孩子,可答起话来却十分的规矩,道:“我早上陪着母亲读了佛经,之后我一直领着弟弟玩。我和弟弟都很想念父亲。”

实际上姜律在家的日子并不多,但吴氏每天都会跟他们讲姜律,好像姜律只是刚刚出了门似的,大一点的杏哥儿对父亲倒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他不由笑着摸了摸长子乌黑的头发。

之后他又逗了半天的孩子。

小儿子梅哥儿呼呼睡着没有一点睡来的迹象。

姜律失笑,又摸了摸次子的头,这才去书房给姜宪回信。

吴氏给他端了茶进来,轻声道:“郡主送了我一套红宝石的头面首饰…”

言下之意是颇为贵重,不知道怎么还礼好。

姜律不以为意,挥着手道:“她多的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你你就收下。不用和她客气!”

话虽如此,吴氏还是有点不安。

从前只听人家说姜家富贵,可自姜家迁居辽东之后,几辈人积攒的金银都花在打仗上面了。她娘家又只是个普通人家,她的陪嫁也没有什么稀罕的东西。她就是想拿自己的陪嫁还礼都没有合适的。

姜律就把她抱坐在了膝头,笑道:“实在是可惜,你嫁进来的时候保宁已经出阁了。不然你们肯定会相处得很好的。她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陪嫁用不完。你不用在这点上和她计较。何况以后的日子还长着,我们寻个机会还她就是。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

吴氏倒不是为这件事才来的书房。

她想了想,道:“我爹写信来问我,京城的事,要不要他帮忙?”

姜律愕然。

吴氏抿了嘴笑,道:“你虽没有跟我说,可我也看出来了,你这些日子不太高兴。我爹说,是因为朝廷南迁,姜家和李家都想争镇守京城的差事,只是这话他不好跟公公说,就让我来问你一声。”

第917章 真情

姜律的岳父吴辅成当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至少他比郑缄在士林中更有名望。而且他现在还在翰林院里供职,行事也比郑缄更方便。若是有他出面帮忙,汪几道等人又为了能够压制李家,让姜家镇守京城的可能性很大。

姜律额头冒出冷汗来。

他从前觉得他这个岳父好像并不是十分满意他这个女婿——姜镇元和吴辅成在成为亲家之前就已经认识了,而且关系还不错。可朋友是朋友,若是要做亲家,不免就有更多的考虑。所以姜镇元和吴辅成虽然时常小聚,却没有想过要做亲家。

让人意外的是姜家遇到这样的事,吴辅成一改不问政事的性子,居然主动提出来要为姜家奔走。

说到底,还是心疼女儿在辽东受累受苦,想要姜家回到京城吧!

姜律十分感激,忙拿出给姜宪的回信给吴氏看,并歉意地轻声道:“岳父的好意我们全家都心领了。只是姜家现在才刚刚勉强在盛京落了脚,还没有能力与李家争夺京城的守备。与其到时候和李家有了罅隙,让保宁为难,不如助李家上位。”

吴氏非常的意外,但不可否认,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松了一口气的。

姜家到了这一辈一共才三个男子一个女子,若是兄妹之间还为了名利而争夺,那就太没有意思了。

“你不必觉得愧疚。”她忙安慰姜律,“我爹是好意,不过他并不知道姜家现在的实情,这才会生出帮忙的念头。我去跟父亲解释一番就是了。”

姜律欲言又止。

吴氏笑道:“你放心,这些事我不会告诉我爹的。”

谁都有能相托的三五知己。她爹若是知道了,万一和谁说了出来,最后传了出去,姜李两家的这场戏就白演了。

“多谢!”面对自己这个蕙质兰心的夫人,姜律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谢意和感激。

吴氏微微地笑,给他留出适当的空间来处理这件事,道:“我去看看婆婆那边的回礼准备的怎样了?看有没有需要增减的。”

姜律忙不迭地点头,起身送吴氏出门。

吴氏也没有和丈夫客气,两人笑着在屋檐下分了手。

姜律立刻去了姜镇元那里。

房夫人已经走了,姜镇元正歪在醉翁椅上看书。见姜律去而复返,又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不禁皱着眉道:“你这又是怎么了?”

姜律将吴氏的话转告给了姜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