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出这样条件的嘉南郡主更让他忌惮。
他想都没敢多想,踢了康祥云一脚之后,立刻就站了起来,恭敬地躬身行礼,道着:“谨听郡主吩咐。”
康祥云向来以郑缄马首是瞻,见状了忙说了一句“谨听郡主吩咐”。
姜宪对两人的态度很满意,笑着站了起来,道:“那就烦请两位先生了。若是有不想去的,也不勉强。想去的,只需带上换洗的衣裳,其他的自有府上负责。我们十一月十二日启程。”
并没有说是直接去西安还是在其他的地方落角。
想必这件事还要保密。
郑缄在心里琢磨着,和康祥云、康太太一起送了姜宪出门。
姜宪忙完了这件事,去了李长青那里。
“我毕竟是女流之辈,有很多事不太方便。”她恭谨地道,“这次又是秘密出行,公公能不能让二叔护送我去西安。上次他和我去京城的时候,办事就很稳妥,大家都很喜欢他。”
李长青有些意外,但这是小事,他自然不会泼了儿媳妇的面子。
李骥很快就知道自己会护送姜宪入陕。
而且康家和郑家已经决定和姜宪一起过去。
学堂里有人跟着去,也有人不想离家,决定留下来。
这几天大家都没有心思上课了。
他高兴地在床上打了个滚,跑去了姜宪那里。
“大嫂为什么不说让我一块去?”他求着姜宪,“我也想去。学堂里的很多人都想去。”
姜宪笑道:“这种事是我能决定的吗?你若是真的有心,就去求你大哥!”然后她问起学堂的事,“大家没有说别的吗?”
“没有!”李骥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地跟姜宪学学,做什么事都别急,一步一步的来。就像现在,大嫂就把他先弄去了西安,等见到大哥了,说服大哥把他留下来跑腿,他爹肯定不会说什么的,他和姜宪说着这几天家里发生的事,“大家都想跟着大哥去陕西看看。可有些人家里不同意,就只能作罢了。像钟天宇、马永盛、李累…他们都准备过去。”
“李累?!”
李谦的那个远房的堂兄。
“是啊!”李骥笑道,“累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所以他也要去,而且伯父也答应了。”
第438章 流言
前世,李累不知道在哪个旮旯角落里。
不过,今生能跟着李谦去陕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就像李骥。前世是李谦不争气的庶弟,今生谁知道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姜宪莞尔。
李骥继续道:“爹不是当着外面的人说大哥要去陕西了,得把手里的事拢一拢,所以这几天都忙着交接的事,恐怕没空和大家告辞了吗?大家一听这就是假话,都猜测大哥是去京里跑官了,还没有回来。爹听了,当着丁大人和李大人的面没作声,让人看着好像是默认了似的,可丁大人、李大人好精明的,问起了嫂嫂,爹虽然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了,可我看丁大人和李大人的样了,压根就不相信。大嫂,您说丁大人和李大人会不会私底下去查大哥的行踪啊?”
姜宪想了想,问李骥:“知道你大哥具体的行程吗?出了蜀没有?”
李谦像是在和她玩捉迷藏似的,总不告诉她他行至哪里了。
“只知道个大概!”李骥道,“大哥好像跟谢先生他们分开了,带着卫属走在了谢先生的前面。云林说,大哥可能会提前回来。”
这就对了!
姜宪笑道:“那就没事了。”
李骥不解。
姜宪道:“蜀地闭塞,自成一城,朝廷历来对那里都睁只眼闭只眼地放养。若是你大哥还在蜀地,有什么事我们也是鞭长莫及,帮不上忙。只要出了蜀地就好办了。丁大人和李大人知道了他的行踪也不打紧,他们还能告到朝廷里去不成?”
就算是想告,有了这次的擢升,他们恐怕也要掂量掂量这状告不告得成!
姜宪又问起外面的事来:“可听到有什么传闻没有?”
李骥犹豫了片刻,道:“外面倒是没有什么。大家不过是说我们李家攀附了权贵,要一步登天了之类的。我们李家也不是第一次被别人这样非议了,只要我们自己不往心里去,别人说来说去的,时间长了,也就没趣了,不说了。不过,家里却有些说法,让我有点担心。”他顿了顿,“大堂兄前些日子不是代大哥跟着爹去冬练了吗?加之大哥一直没有出现,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大哥哪里做得不好,被爹拘在了家里反省,偏偏爹又不能明说,这件事就越传越盛,还有人找到我这里来打听的,甚至问大哥到底犯了什么事?有没有可能跟着大嫂去京城?如果大哥去了京城,我有什么打算?现在大哥擢升,大家又都猜大哥是去了京城跑官还没来得及回来,纷纷议论是不是大哥要另起炉灶了。爹不作声,大堂兄可能没得到爹的允许,不好说什么,家里的猜测就更多了。
“我觉得其他的事可以不管,这件事却不能不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家就这点家底,如果还分裂成了两部分,特别爹如今还是山西总兵的时候,对大哥的声望和前程都不好。”
李骥言下之意,是指李长青还活着,如果这件事不解释清楚,让别人误会李谦是要自立山头,会背上不孝的之名,对李谦的官声不好。
姜宪有些意外。
这件事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她对李麟有了芥蒂。
连李骥都能听到的事,他相信李麟肯定也听说了。
若是有心,就算是李长青沉默不语,他也应该想办法为李谦辩解才是。
至少,李麟在这件事上是消极的。
姜宪不喜欢。
“我知道了。”她皱着眉着,“这件事我会和公公商量的。”
李骥明显地松了口气,明朗的笑意又浮现在他的眉眼间。
“还有一件事。”他道,“丁大人和李大人上次来家里恭贺爹爹的时候,说起了陕西行都司的同知,说是还没有人选。丁大人想推荐他曾经的一个下属,现任云南按察使副使,我觉得,大哥若是能推荐人选,干嘛一定要推荐丁大人的关系啊,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人啊!这样别人以后跟着我们,也觉得有奔头,指使起别人来,别人也服气,多好的事啊…”
姜宪听着呵呵地笑了起来,道:“你脑子倒使得快,不学自通。”又打趣他“莫非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我试着帮你走走门路,看行不行?”
李骥听着面涨得通红,道:“大嫂,你怎么能取笑我?我就是这么觉得,是与不是,还是您和大哥说了算…”
“我倒觉得你想得挺好的。”姜宪收敛了笑容,正色地道,“你以后也要这样思考问题才行。”
这是受了表扬吧?
李骥有点傻气地笑。
姜宪半带告诫半带调侃地道:“你还要记住你自己说的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和你大哥,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你们始终是兄弟。”
李骥忙挺直了脊背站好,郑重地应了声“是”。
姜宪这才端了茶。
刘冬月送李骥出了门。
姜宪去了李长青那里,把李骥的担心告诉了李长青。
当然,她没有说这些都是李骥的顾忌。
她总觉得李长青并没有把李骥这个儿子放在眼里。
可能是觉得他出身太低微了吧?
李长青听完之后果然神色凝重,姜宪前脚刚走,他后脚就找了李麟,让李麟以李麟自己的名义传了话出去,说李麟之所以会在冬练的时候接手李谦的差事,是因为李家那个时候就在策谋李谦升职的事,因为八字还没有一撇,不好对外说,这才没有声扬的。而李长青之所以让李麟主持冬练,也是考虑到若是李谦升了职,李长青身边没有可帮衬的人,想提拔李麟的意思。
家里流言虽然慢慢地平息了,可大家有点看戏不怕台高的味道,始终不太相信李麟的解释,但看着李麟依如从前那样忙出忙进的,倒也不敢随意乱传话,这个话题才慢慢地消失。
李麟的心却随着李谦的升迁变得躁动起来。
正如李长青所言,李谦去了陕西,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还有镇国公府为他背书,山西这一块,李长青怕李骥生出别的心思,一直防着李骥,无论如何也不会用李骥,李驹年纪还小,李冬至是个女孩子,女婿还不知道在哪里,除了他,还有谁能帮衬李长青?
只要给他五年,不,或者只要三年的时候,他肯定会在李家争得一席之地。
到时候,高妙容还会拒绝他吗?
第439章 猜想
想到这里,李麟突然非常的想见到高妙容。
他想到那天他站在福建总兵部那株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后面,听到小小的高妙容在那里叹道着“他也不容易”时,他心里五味杂陈的感觉。
李麟大步去了高伏玉住的院子。
如往常一样,高伏玉和高妙华都不在,高妙容正带着两三个小丫鬟在屋里做针线,看见李麟来了,她笑盈盈地迎了出来,道:“你是来找我叔父还是来找我大哥的?我叔父刚去了李世伯那时里,李大哥要升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了,李世伯怕李大哥年纪轻,镇不住,和叔父商量着要给李大哥带些人手过去。我哥哥去了李知府家,李解元今天在家里宴客,说是家里的墨菊开了,要热闹热闹。”
她一面说,一面请李麟在厅堂坐下。
小丫鬟端了茶点上来。
李麟笑道:“这些天大家都忙得喘不过气来,今天难得回来的早,正巧走到你这里了,就进来看看。”他说着,不安地问道,“我没有打扰你吧?”
“没有,没有!”高妙容忙道,“我也没有什么事,正教几个小丫鬟打络子呢!”
李麟想起从前高妙容曾经给李谦做过鞋,不由道:“你现在还给人做鞋吗?”
高妙容神色微僵。
她从前给李谦做过鞋,李府的老人们都知道。
可她自认为自己没有失礼。
她是受何夫人所托做的鞋。
而且也是以何夫人的名义送过去的。
可真正有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
她也不否认当时她的确有点小心思。
但现在李谦成了亲,娶的还是可以让李家得到天大利益的嘉南郡主,这件事再被人提及起来就不合适了。特别是在她还没有说亲的情况下。
李麟这样不合适时宜,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她却不能得罪李麟。
不管怎么说,李麟也是李长青的侄儿,李谦的堂兄,比她这个平时和他们根本没有什么接触的幕僚侄女要亲近得多。
高妙容咬了咬牙,很快就恢复了常态,笑道:“做鞋啊!我叔父和我大哥的鞋都一直是我亲手做的。这些东西不比衣衫,偶有不合身的地方,也能马虎过去,鞋袜若是差了分毫,就会觉得怎样也不舒服。所以家里的人的这些东西,衣衫我可以交给针线班子上的人去做,这鞋袜却非得亲自动手不可。麟大哥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来了?莫非是看着我这些日子不怎么做针线了?”
“那倒不是。”李麟说着,目光却紧紧地盯着高妙容,生怕遗漏了什么似的,慢慢地道,“只是忆起从前在福建的时光,你、我还有宗权都还年少,大家常常一起在香樟树下乘凉时的情景…”
高妙容难得地敛了笑容,沉默了半晌。
那时候,她刚到李家,李谦像个小老虎似的,活泼好动,可也生气勃勃,让人看着他就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总是能慰藉人的心。
李麟则像李谦的影子,总是跟在他的身后,不是给李谦拎东西就是在旁边守着李谦,她直到半年之后,才注意到李麟。
那个时候,他们都围着李谦转悠。
她甚至想,如果能够永远围着李谦转,她是不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寒冷的滋味呢?
她努力地学这学那,照顾李冬至,服侍何夫人。
可李谦却越走越远。
直到有一天,李谦去了京城,娶了那个只在别人嘴中听说过的天之娇女姜宪…她的生活全都被打碎了。
她如晴天霹雳,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现在,李谦就要随着姜宪去陕西了,她却被留在了山西,和何夫人,李长青一起留在了山西。
高妙容又笑了起来,她轻轻地道:“是啊!所以我始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
她会守在这里,总有一天,在外面飞的人会累了,倦了,回到家里的。
李麟没有作声。
当成自己的家?
是当成自己一生的家?
还是当成给了自己归属感的家?
李麟很想问她,又隐隐约约觉得,这个时候问这些并不是件好事。
他站起身来,笑道:“时候不早了,我先走了。若是妙华回来,你告诉他我过来了。让他没事的时候去找我喝酒。”又道,“听说先生给妙华说了一门亲事,若是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你直管告诉我。你既然把这家当成了你的家,那我也就是你的哥哥,自家人,千万别客气。”
高妙容闻言却皱起了眉头,道:“麟大哥,你也觉得这门亲事很好吗?”
高伏玉想为高妙华求娶钟天逸的胞妹。
觉得钟父是李长青的结拜兄弟,留在山西的这几年发展的不错,钟天逸和钟天宇两兄弟都比较能干,而钟小姐又是典型大家小姐性子,温婉乖顺不说,而且长得也十分标致,嫁了过来,绝对不会仗着娘家的两个兄弟敢对高妙华兄妹不敬。
高妙容却觉得自家的叔父在哥哥的婚事上太轻率了。
就算不娶个进士、举人的女儿,怎么也要娶个秀才家的女儿才行吧?
那钟家大小姐除家资丰厚,以后陪嫁多点,还有什么好?
只怕到时候她大哥出去应酬别人都会笑话她大哥娶了个出身寒微的乡绅之女,白白惹了人笑话。
她有点不理解叔父的做法。
李麟觉得自己应该猜出了高伏玉的想法。
从前,高伏玉自诩读书人,李家的人也都认为他是读书人,不管什么事都喜欢请他帮着拿主意,他也尽心尽力,因此很受李家的人喜欢。可自从康祥云和郑缄来了之后,丁大人和李大人的另眼相看,太原城那些读书人的争相邀请,这让高伏玉深刻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同进士都如如夫人一般——像他这样的读书人,在丁大人、李大人的眼里,不过是会识几个字罢了,根本谈不上是读书人。
读书人是像康祥云和郑缄这样的人。
尽管康祥云和郑缄也是靠李家吃饭,可丁留和李奎却依旧和康祥云、郑缄称兄道弟。
他清醒过来了之后,也就要为高氏兄妹打算了。
高妙华到现在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好处,高妙容是个没有多少嫁妆的小姑娘,他们又能找到怎样的人家呢?
高伏玉估计算来算去,这才瞧中了家中资产颇丰而又性情软弱的钟家大小姐。
任着钟家和李家的关系,高妙容娶了钟家大小姐,至少这辈子不用愁了。
安危有李家,嚼用有钟家…高妙华和高妙容从此就能堂堂正正地做人,摆脱李家非主非仆的尴尬身份了。
第440章 土仪
可惜高妙华和高妙容兄妹不理解,觉得高伏玉瞧中的这门亲事简直是莫名其妙。
李麟但笑不语,心中却情绪高涨。
如果高伏玉看得中钟家,那更应该看得中他。
家中好的资源都给了李谦,如果能把高伏玉争取到他这边来,他何愁大事不成?
李麟笑着离开了高伏玉的住处。
姜宪这边把一些贵重而又不好携带陪嫁都留在了山西,由李长青派了专人悄悄送去了汾阳老家,银票、金银、珠宝之类的则装了两三个箱笼,随身带着,眼看着黄历翻到了十一月份,李谦那边还没有消息,姜宪知道等不到李谦了,跟李长青商量之后,按着之前商量好的日子启程往陕西去。
长长的马车,如林的护卫,大红大绿的官服夹杂其间,长长的的队伍缓缓地经过太原城城门的时候,惹来不少百姓围观。
姜宪端坐在马车里,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做为皇后离开紫禁城前往万寿山避暑时的情景。
与此时是如此的相似。
那时候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和赵翌会走到生死相搏的那一步。
今生,她和李谦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姜宪撩开车窗,看着太原城的城墙在自己的视线中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他们要在路上走十二天,因而并不着急。
姜宪用了半副郡主的仪仗队——行仪的规格用的是李谦的,车马的规格则是用的自己的。因而她的马车很宽大,闲着无事的时间,就和康太太、郑太太两家的女眷或是闲聊,或是打叶子牌消磨时光。郑太太还好说,不过是个落第秀才的女儿,康太太却是花家的姑娘,那些豪门恩怨可以讲到六十年前,从花家老太太嘴里听到的。姜宪向来觉得从这些人嘴里说出来的才是一半的真相,那些写进书里的,全是鬼话连篇,因此她十分地感兴趣。每当这个时候地,郑太太就笑着和情客她们一起做针线,是个脾气温和却又很有主见的妇人,姜宪也很喜欢。又因为李谦不在行程里,他们在县府驿站落脚的时候并不接受各地官员的宴请,送的土仪则收下后登记在册,留做以后还礼之用。
这样走了七八天,终于进入了陕西,在华阴县的驿站落了脚。
华阴县的县令叫陈飞,两榜进士出身。从前姜宪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派人过来送土仪的时候,姜宪请了郑先生去应酬。谁知道郑先生回来却面露几分窘然,道:“陈县令有事去了乡里,没有想到郡主这么快就到了华阴,一时来不及赶回来,派出他的师爷过来给郡主请安。”
既然师爷都能赶过来,他陈飞凭什么就赶不过来?
念头在姜宪的脑海里闪过,她看着郑缄的模样心中一动,笑道:“陈县令都给我们送了些什么土仪?”
这是官场上的陋习了。
有赴任的官员路过治下,当地官员都会备下厚礼赠送路过的官员,如果是一般的官员还好说,如果三品以上、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送个上百、上千两白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李谦虽然是武官,可架不住他娶了个在慈宁宫长大的郡主做老婆,而且还是连跳四级,由皇帝直推做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之前还扳倒了个山西参政庄大人,刑部侍郎温鹏,谁还敢小瞧李谦。
这一路上姜宪收了不少“土仪”。
其中最贵重的是运城县令白吉的“土仪”。
白银二千两。
姜宪就让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个白吉。
原来此人是福建大茶商之子,几代人只供出了他这一个读书人,平日里并不揽钱,所用也是家中供给。
她听着心情这才好起来,干脆把从宫里带出来的一对玉如意赏了白吉。
白吉喜出望外,送回了老家福建的白氏词堂供奉,这是后话不提。
如今陈飞甚至不愿意来拜见她,这还是她遇到的第一人。
姜宪不由笑吟吟地望着郑缄。
郑缄顿时额头冒出汗来。
他从前和姜宪并没有接触,听到的也只是那些扑风捉影的传闻,这次陪着去西安任上,他仔细地观察,其他还没有发现,却发现姜宪对钱财看得极淡,而且颇为“粗心”,很多事都交给别人管着,自己不怎么操心。
这让郑缄对“嘉南郡主不是个简单的女人”的定论不免怀疑起来。
可就姜宪对着他这么一笑,他突然发现,有些事还是自己想多了。
他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才是。
嘉南郡主,是个胸有沟壑的女子。
有些事,她不说,她不管,不是她不知道,而是她觉得没有必要管。
他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想了想,郑缄索性一咬牙,道:“陈县令此人出身清寒,不免有些读书人的毛病,孤傲刚愎不擅交际,人倒是个好人。这几年治理华阴县,从未有流民流窜之事…”
姜宪见郑缄一副为陈飞讲好话的样子,不由失笑,道:“我只是问问他都送了些什么东西给我,你倒给他讲了一箩筐的好话?莫非你们是同年?”
“不是,不是。”郑缄赧然道,“他应该比我还小几届…我只是怕郡主心中不快…”
姜宪大大的杏眼笑得更弯了,看他的目光也更暖和了,却偏偏给人一种智珠在握胸有成竹的感觉,让郑缄心虚不已。
他再说下去就无趣了。
郑缄一闭眼,道:“陈县令送了些大枣、小米过来。说都是今年新收的,滋阴补阳最好不过了,请郡主尝尝。”
这就对了。
这个陈飞不屑巴结她。
还可能非常的反感这种事。
姜宪笑着点了点头,道:“那就送套文房四宝做回礼好了。”
这段时间郑缄俨然成了她的师爷,有什么事,她都交给他去办。郑缄也每次都能办得让她觉得妥贴、周到。
可见民间藏龙卧虎,不是没有高手,只是当世世道太坏,这些人都隐藏在了民间。
姜宪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她看来,这样的风气并不值得助长,不给她送礼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她现在担心的是陕西行都司同知的人选。
因同知多管着内务,若是配的人用着不合手,会平添很多的麻烦。
据曹宣说,吏部和兵部定下了五城兵马司东门指挥使蔡霜任陕西行都司同知。
第441章 赴任
姜宪当时一听说陕西行都司的同知姓蔡就不好了,等听说那个人叫蔡霜的时候,她差点一步跳了起来。
这个蔡霜,姜宪前世听说过。
他是蔡霖的堂兄,也就是前世白愫的小叔子。
她曾经在白愫的嘴里听到过蔡霜的名字。
姜宪对蔡霜的印象是机智善变,伶俐能干,虽然贪小便宜却有大局观念,人长得英俊潇洒,有段时间京城的很多贵妇人都想做他的丈母娘,为了仕途上有所建树,在白愫面前非常的殷勤,比他那个愚蠢的堂兄蔡霖可聪明多了。
可问题是他姓蔡。
他有个堂伯是晋安侯蔡定忠,这厮惯会见风使舵;有个堂叔娶了武阳郡主,四子七女中除了嫡长子是武阳郡主所出,其他全是妾室生的,现在更是闹得夫妻分府而居;他还有个叔叔叫蔡定孝,前世在鞑子进犯时弃城而逃…
姜宪还没有见蔡霜就先不喜欢了。
她觉得李谦身边应该是些能干实事的人,而不是像蔡霜这样,从家风就整个都歪了,大义面前根本没有什么立场的人!
姜宪撇了撇嘴。
蔡霜要在别人身边干事,还能回京城找个军饷、军需什么的,跟着李谦,能干什么?
是她的话好使还是蔡霜的话好使?
也不知道这蔡霜是怎么想的?
姜宪叫了刘冬月进来,让她把曹宣写给她的信拿过来再给她看看。
她想知道这信是什么时候发出来的。
有没有可能在蔡霜任职的公务下发之前把蔡霜踢掉。
李骥提醒过她,可她也没有什么好的人选,这件事就这样落到了蔡霜的头上。
姜宪叹气,见那信是十天前寄出来的,就只能作罢了。
把信重新收好,姜宪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
前几天都是在小驿站里打尖,今天好不容易在这个还有套间的驿站落脚,得好好休整休整才是。
姜宪拿了杂书斜歪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就着炕几上的油灯随意地看着,情客带着几个小丫鬟一面拿着干燥的棉布帕子给她绞着头发,一面温声劝道:“郡主,天气太冷了。您这两天就将就将就吧!等到了渭南,您再好好盥洗一番好了。”
李长青让人给李谦带信,让他到甘泉和她们碰头。可甘泉是个小镇,还不知道有没有驿站,渭南则是离甘泉最近的县了,那里肯定有驿站,而且驿站的规模也应该不小才是。这才有了情客这一席话。
姜宪闻言笑道:“别的事都好忍,唯独洗漱这件事我忍不了…”
她的话音未落,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姜宪皱眉。
她最不喜欢意外之事。
情客忙道:“我这就让人去看一看。”
姜宪点头。
情客还没有来得及吩咐一声,大门突然被人推开,一阵冷风灌了进来。
姜宪眉毛一挑,就要发作,一个高大的人影却大步走了进来。
屋里的人均惊愕地朝外望去。
姜宪的脸上已难掩喜色:“李谦!”
风尘仆仆的李谦露出明亮的笑容。
“李谦!”姜宪跳了起来,朝走了过来的李谦扑了过去。
李谦忙疾步上前,一把抱住了差点蹦下了炕的姜宪。
“李谦,李谦,你怎么回来了?”姜宪紧紧地抱着李谦,摇来摇去,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之情。
一路兼程的赶过来,就是怕姜宪一个人面对沿途的官员,怕她一个人担心害怕…还有,想见到她…想早点见到她…
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姜宪那惊喜的神色,笑容如花般的喜悦,都让他感觉到了千里奔波的欣喜。
他用力地回抱着怀中的小人。
像抱着个软玉似的。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清雅淡香又让满身灰尘的李谦有些自惭形秽。
早知道这样,他就应该梳洗一番再来见她的。
可他又舍不得就这样放开。
李谦遵循心意地在姜宪的额头上亲了两下,这才慢慢的放开了她,温柔含笑地望着她的眼睛轻声地道:“我去换件衣服再来和你说话。”
姜宪不想放他走,可看着他颌下冒出的那像小桩子似的扎人胡子,泛着血丝的红色双眼,她又心痛得不得了,忙催他:“快去更衣!”然后又高声喊了情客,“去看看驿站还有没有什么吃的?要是没有,就让刘冬月想办法给爷弄点好吃的。爷怕是赶了几天路了…”
随后跟进来的刘冬月已连声道:“郡主放心,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正巧驿站的灶上的师傅还没有回去,已经重新升了炉子做饭去了,将军洗漱出来就可以用晚膳了。”
李谦这些日子一直吃着干粮,也的确也想吃顿热呼呼的饭菜了,因此也没有阻止她们忙活,起身就准备去隔壁刘冬月和云林住的客房,可一起身,却发现姜宪的头发还半干着披在身后,顺手就拉起了炕上用户来搭膝盖的薄被把姜宪像裹粽子似的裹了起来,道:“快披着,小心着了凉。”
姜宪也不嫌弃被裹得不能动弹,眉眼弯弯地笑。
李谦看她这样子,不知道有多可爱,心都软了,又亲了两下这才松了手。
姜宪就傻呵呵地看着李谦出了门。
屋里的人都抿了嘴笑,情客轻声地提醒姜宪:“郡主,还是把头发绞干了吧?不然等会将军过来看见了,又要担心了。”
姜宪就道:“那你们把炕头清出来,我坐在炕头把头发烘干了也是一样。”
“那怎么能行!”情客说着,和几个小丫鬟都围了过来,“炕头太热了,烤了肯定会上火的,等到冷风一吹,您肯定得不舒服。我们快点,在将军回来之前把您的头发绞了。”
姜宪想陪着李谦。
她道:“那你们让婆子把饭摆到我这里吧!”
从前她是最讨厌在内室吃东西的,觉得会留下一股子味儿。
情客笑着和百结交换了一个眼神,高兴地应下,让人去吩咐了厨房里。
李谦的动作很快,姜宪这边的头发还没有完全绞干,他已经梳洗之后换了件衣服折了回来。
情客立刻去沏了杯大红袍端上来,百结则吩咐厨房的开始上菜。
李谦接过茶盅像饮酒似的一饮而尽,然后接过了小丫鬟手里的帕子站在了姜宪的身后,道:“我来给你绞头发!”
小丫鬟朝情客望去。
情客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第442章 重逢
小丫鬟松了口气,退到一旁。
李谦就开始认真地帮着姜宪绞头发。
可他毕竟是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的,再灵巧也比不过情客她们,头发被勾着,头皮就不时有刺痛感。可这种亲昵太难得,姜宪一直忍着,没有作声。
情客看着白色棉布帕上沾着的长长青丝,心痛得嘴角都有些哆嗦起来。
偏偏李谦却一无所觉——他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小厮给他绞头发的时候,也常常有落发。
他和姜宪说着话:“你用过晚膳了没有?等会陪着我吃点!不吃正餐佐食,喝点汤,就当是陪我。”
姜宪轻轻地“嗯”了一声,肤色红润,眼眸晶莹,看得出来心情很好。
李谦的手上的动作却越发的轻柔起来。
不一会儿,七姑带了几个小丫鬟进来摆膳。
情客忙走上前去,低声道:“我让小丫鬟服侍大人净手吧?奴婢来给郡主绞头发。”
李谦犹豫了片刻。
姜宪的头发乌黑亮泽,在指头却又如丝绸般的顺滑,让他爱不释手。
可姜宪每天晚上亥初必会上床歇息,现在时间不早了,又在途中,姜宪白天坐了一天的车,想必很累了,就更应该早点休息才是,而等他给她绞干了头发再用完膳,恐怕要过亥时了…
他有些不舍地把帕子递给了情客,净了手,和姜宪一左一右地坐在炕桌上吃饭。
华阴县的驿站算是附近比较大的一个驿站了,食材还是很丰富的,加之李家愿意出钱,虽然仓促,但梅菜扣肉、红烧鲤鱼、芙蓉鸡片、四喜丸子…最后还有一大碗乌鸡汤,整出了满满一桌子的菜。
李谦亲手帮姜宪盛了一碗鸡汤,见上面一层油,想着姜宪平时只吃烫过的白菜,清淡得很,就用汤匙想把那层油汤撇了,谁知道撇了又有,原本就只有三分之二的鸡汤被他撇得快见底了那油汤依旧在上面。
他不由气馁。
姜宪已忍不住咯咯地笑了起来,接过他手里的碗递给百结,忍不住却伸出手去,摸了了摸李谦放在炕几上的手。
在有外人的时候,这已是姜宪难得的情感外露了。
李谦不由眼睛一亮,也顾不得那碗鸡汤了,有些痞气地握住了姜宪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放。
姜宪耳朵都红了,心里也想李谦想得紧,就随着他这样握着,用一只手用着汤匙,原本就不太怎么会使餐具,这下子就更笨拙了。
可这样的姜宪,看在李谦眼中也无比的可爱。
他在东坡肘子里找了一小块瘦肉,沾了沾东坡肘子的卤料递到了姜宪的嘴边,道:“这肘子的卤料做得好,你尝一尝。”
姜宪平时沾荤腥沾得少,晚膳的时候已经用了两块芙蓉鸡片了,但她略一犹豫,还是吃了。
京城的人喜欢吃鲁菜,这厨子可能在驿客做菜,迎来送往的多了,做菜的口味偏向咸鲜,偶尔吃这么一口,味道很不错。
姜宪笑眯眯地点头。
李谦却不敢让她再吃了。倒是自己一只手握着姜宪,一只手扒着饭,连吃了两碗才慢下来。
姜宪见他吃的香,吩咐情客给厨子打赏。
情客笑着退了下去。
李谦又吃了两碗这才放下筷子。
一桌子的肉菜都被他席卷了大半。
能吃的人身体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