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盼着李长青在这件事上长点心眼,要拆,也找个避静的角落由他自己悄悄拆了…
云林轻轻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得到消息的郑缄则面露古怪之色,问康祥云:“出小汤山出来之后,你可曾打听郡主的行踪?”
“打听了!”康祥云道着,喝了口茶。
这次他们在郑家租的一个小小的三间宅院仄窄的院子里面,就坐在郑家那株比屋檐还要高的刺槐树下。
康祥云继续道:“但我没有敢打听郡主的行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反而暴露了郡主来京之事,给她惹了麻烦。我问了问镇国公的行踪和宫里的动静。镇国公倒是每天按时上衙下衙,可太皇太后和太后太妃却突然出京,去了万寿山。说是修缮坤宁宫,吵得她老人家不安神,决定去万寿山住几日,等坤宁宫修缮得差不多了再回来。”
郑缄一听来了精神,道:“曹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和已经多年,太皇太后若是真的觉得宫里太吵,大可去琼华岛,何必舍近求远去了万寿山。”
康祥云道:“郑兄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觉得那嘉南郡主十之八九和太皇太后在万寿山。”
两人相视一笑。
郑缄道:“如果嘉南郡主是来为李家疏通关系的,应该住进镇国公府才是。可她却悄悄地去见了太皇太后,而且还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去了万寿山。万寿山住着谁?那可是以女子之身摄政十年的曹太后,嘉南郡主此次前来,肯定是为李谦求官的!”
他说得十分肯定,康祥云不由微微地笑,然后又皱了皱眉,道:“那姜家…”
他们之前还想,如果是李家不能成气,那就投靠姜家。
姜宪比靖海侯还要强上几分。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所学就无一展之处,但性命却无忧。
可如果姜宪和姜家的关系不太好,这件事就不好说了。
郑缄却无所谓地摇了摇头,道:“那是无奈之举。只要李家有割据一方,甚至是问鼎天下的意图,那二十年之内,至少二十年之内我们都没有事。”说着,他有些激动起来,道,“现在就看郡主为李谦求的是什么差事了。如果能去陕西就好了。自古得洛阳者得天下,可如今,两湖才是产粮之地,若是想逐鹿中原肯定是不行的,可若是割据一方,以陕西为粮仓,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我们也不要乱想了,跟着郡主去山西。”
他激动地在院子里打转转。
康祥云看着很是感慨。
老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高兴过了。
他又何尝不是。
人生在世,总要雁过留声。
他也希望自己所学能有一展之时。
那就去山西吧?
反正靖海侯世子也不过是无意间遇上,无意间说起,并不是觉得非他们不可。
而且他给靖海侯府早就写了封信过去,如果他们真的很重视他和郑缄,就应该派靖海侯府在京城的人亲自登门,给他们送来盘缠,安排他们南下的行程才是。
靖海侯府到今天都没有动静,说不定还觉得他和郑缄是个骗子,临到要南下了,却说家中发生了变故,以为他们骗钱呢!
如果不是发生了昌平那件事,他们早就离开京城了。
有些事,是缘分,也是天意。
那就去山西吧!
姜宪不知道她几天不在,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过完生日,她就应该启程回山西了,可她舍不得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在万寿山又陪了她们几日,眼看九月下旬了,再不回去,就赶不上十月初一的祭祖了,她这才依依不舍地向两位老人家告辞,并对太皇太后道:“明年我早点来看您。您可要保重身体,别让我扑个空。我自小就和那韩同心不对盘,我可不想跑去看她的脸色。”
言下之意,两人依旧在万寿山见面。
太皇太后呵呵地笑,摸了摸她的手,喊采霞把自己惯用的那个手炉给姜宪带上,道:“我的乖乖,你放心,外祖母一定好好的等着你来京城看我。你不是说还要求我给荫恩子孙的吗?外祖母别的事做不到,这件事一定帮你办到!”
姜宪笑眯眯地点头,坐着轿子离开万寿山,撩着轿帘看到一直站在台阶上望着她远去的太皇太后时,她眼泪再也忍不住籁籁落下来。
明年,她要赶自己及笄礼之前来见太皇太后。
如果能说服李谦让她的及笄礼由太皇太后帮着插笄,那就更好不过了。
至于她求曹太后的事到底怎样了,她没有问曹太后,曹太后也没有说。
她们都不是真正的后宅女人。
什么事都会有意外。
办成了,吏部自有公布发出来。
没办成,她还得想办法帮李谦调到陕西。
特别是和她大伯父谈过,知道陕西的重要性了之后。
只是不知道康祥云和他那个姓郑的朋友怎样了?
第422章 随行
姜宪一回到小汤山的宅院就叫了李骥过来问话。
李骥把这几天发生的事一一讲给姜宪听:“…康先生招待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只好留了下来。谁知道康先生却让人上了一瓶青叶竹,非要我陪着喝一杯不可,我几番推脱都未能成,只好陪着康先生喝了一杯。可康先生却像上了瘾似的,一杯又一杯的,我怕我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就一直闭着嘴,只埋头喝酒。最后实在不行了,怕酒醉之后失态,就装着喝多了,在他们家的官房里吐了一遭…不过,我敢保证,不该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说…前几天康先生突然来拜访您,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山西?我说不知道。您出去走亲戚了。康先生没有多问,只是反复地叮嘱我,若是您回来了,一定要告诉他一声。您看,我们什么时候告诉他适合呢?”
“就今天派个人去跟他说一声吧!”姜宪笑道,“说我们两日之后启程。”
李骥欲言又止。
姜宪隐隐有些知道他的心情,不由笑道:“放心吧!康先生这次肯定是决定跟着我们一起去山西了。以后他就是你的老师了,你这个做弟子的,可得小心服侍着。”
康家毕竟是读书人。
李骥再好,也不可能科举入仕,这对康家来说,就是最大的遗憾。
所以李骥和康家大小姐会如何,她也不好说。更不能信口开河地给李骥希望,但她又希望李骥能幸福。
身边的人都幸福了,这气氛才会好,在一起过日子才会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的。
李骥也觉察到姜宪窥破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
说实在话,他并没有想娶康家大小姐的意思。
两人的身份地位相差太悬殊了。
他不要勉强来的婚姻。
婚姻应该像他大哥和大嫂那样,两情相悦,那才是过日子。
康家愿意去山西,就能得到李家的庇护,康家大小姐也就不用像在昌平那样受委屈了。这对他来说,已经够足了。
他红着脸应了一声“是”,派了人去给康祥云送信,然后说起了李谦给她送了寿礼的事:“…您要是再不回来,我们只好模仿您的笔迹给大哥写一封信了。”
姜宪有些意外。
李谦在赶往四川的路上,她以为李谦就算是记得她的生辰也不可能给也置办寿礼,就算是给她置办寿礼,也不可能在生辰的当日送到…
她顿时大感兴趣,问李骥:“知道你大哥送来的是什么吗?”
李骥摇头,笑道:“我爹还不知道该不该拆开呢!”
姜宪真想插上翅膀飞回山西,原本准备三天之后启程的,最后决定明天就走。
大家连夜收拾行李。
结果等第二天康祥云赶过来,姜宪这边已经收拾好了准备离开。
康祥云有些不悦。
姜宪只好解释说山西那边有点急事,她需要立刻赶回去:“这件事是我失礼了,还请康先生和郑先生不要放在心里,我已经留下了小叔和贴身的小厮,他们会跟着你们一起回山西的。”
康祥云和郑缄已经决定跟着姜宪去山西了,只好勉强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和姜宪说定了启程的时间,康祥云就回去了。
姜宪想着这件事的确是自己对不起康祥云和郑缄,既然要礼贤下士,少不得要金斤买骨,索性吩咐云林,打听了康家和郑家的情况,知道郑家只有三口人时,她让刘冬月去新添置了三辆马车,康家两辆,郑家一辆,家仆就和刘冬月拥在一起,路上正好可以打听一下两家的事情。
所以等到康祥云和郑缄看见那三辆崭新的马车时,都颇为惊讶。
李家现在用不上他们,而且,姜宪也未必知道他们所擅长的到底对李家有多大的帮助,特别是郑缄,是以康祥云好友的身份同去的,李家却给了他一样的待遇。
郑缄在私底下不禁对康祥云道:“不管怎样,李家有这样的气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们就是去做西席先生也不亏。说不定还能结个善缘。”
康祥云很是赞同。
一路上行来,李家不仅安排他们住进了最好的客栈,而且吃穿用度都捡最好的,不仅让康祥云和郑缄宾至如归,而且让他们见识了李家的财力和姜家的人力。
康家大小姐就有些不安,她问母亲:“爹爹为什么要跟着郡主去山西李家做西席?”
家中巨变让她见识了人情冷暖,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金太太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寻夫的路上全仗有大女儿帮着拿主意,如今跟着丈夫,自然丈夫去哪里她去哪里,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只要夫妻在一起,她就觉得什么也不怕。
“你爹爹既然觉得好,那就肯定好。”金太太遇到了丈夫,神色间已全然没有从前的悲苦,她笑容温柔而娴静,轻轻地拍着小儿子,柔声对女儿道,“你不用担心,万事有你爹爹呢!何况还有郑家大伯。”
丈夫对郑缄的信任她看在眼里。
金大小姐想到李骥看自己的目光,定定的目不转睛,仿佛要把她印在眼底,有时候又痴痴的,好像看呆了似的,心中就觉得不安,可这样的话,她怎好跟母亲说。
郡主是个心善之人,她怕李骥怂恿着郡主收留了他们家。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多心了。
据说李家二公子是家中的庶子,他应该没有这样的能力才是。
这样惴惴不安地走了几天路之后,康家大小姐始终没有看见李骥。她松了一口气的同是,又感觉有些失落。
那边,刘冬月已经把康、郑两家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康家自不必说,郑缄和康祥云一样,是两榜进士出身,郑家太太是郑缄启蒙恩师的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叫郑从,长得和郑缄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又黑又胖。和李骥同年。从小就会读书。但郑缄是个不赞成读死书的人,郑从十四岁中了秀才之后,郑缄就开始让他打理家里的庶务,只是时间尚短,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成效而已。
李骥知道后有些撇嘴,低声嘀咕:“郑家都没有隔夜的米了,还有什么庶务可以打理的。”
刘冬月抿了嘴笑,笑得有些遭人恨。
第423章 西席
李骥气呼呼地走了。
还好太原离京城不算远,又走了四、五天,他们到了太原。
康祥云和郑缄不由下了马车,站在通往城门的驿道上,观望这座边陲历史名城。
“其山曰霍,薮曰扬纡,川曰漳,浸曰汾潞。”康祥云望着由大块土坯垒成的巍峨城门,不由道,“太原不愧是九州之首。”
郑缄点头,道:“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太原,虽是天下之险要,可右有大同,左有榆林,格局还是小了一点。”
他是针对李家所言。
康祥云正想反驳几句,只见前面传来一阵喧哗声,接着人群自然而分,让出一条道来,几个身材魁梧的大汉骑着马,簇拥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直奔他们而来。
两人吓了一大跳,忙退让到了一旁。
谁知那群骑马的汉子却“吁”地一声,勒缰扬蹄,硬生生地把马停在了他们的面前。
被簇拥着的汉子跳下了马,高声道:“是京城里来的康先生和郑先生吗?”
两人面面相觑,又连连点头。
那大汉就爽朗地笑了几声,道:“我是李长青。听郡主说,她给李家请了两位西席过来,都是两榜进士出身,我这心里高兴的,特来迎接两位先生。若有失礼之处,还请两位先生见谅。”
竟然是山西总兵李长青亲自来迎接他们。
两人齐齐变色,匆忙上前行礼。
“先生不必多礼。”李长青携了两人,笑道,“既然来了,那就是一家人。我是粗人,喜欢直来直去的,你们有什么事就直接跟我说,太委婉了,我也听不懂。倒白费了两位先生的心意。”
走得近了,才发现李长青笑的时候嘴角眼角都已有了深深的笑纹。
这个人不仅爱笑,而且身体健康,所以乍眼一看,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
郑缄在心里琢磨着,对李长青能亲自来接他们非常的感激。
有时候,人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地方是否受人尊敬,是否过得开心。
靖海侯府肯定比李家要显赫,更有让他们发挥所长的地方,可他们去了,却未必能受到这样的礼遇。
郑缄此刻不免有些庆幸。
还好他选择了来山西,不然岂不是错过了李家,错过了李长青。
康祥云和郑缄都不是那冥顽不灵之人,又感激李长青的抬爱,言辞间对李长青颇为敬重,三个人有说有笑的,倒也算是其乐融融了。
等到回李家,看到提前回来的姜宪已为他们两家安排了两间相邻的小小四合院,两人就更满意了。
等他们一安顿下来,就联袂去了姜宪那里。
“先前听郡主说,李家除了两位少爷,还有些部属的子弟。”康祥云道,“我看不如就开个族学好了。以后也能给李家培养些下属。”
“我正有此意。”姜宪很喜欢康祥云这种做了决定,就尽心尽力地去做的态度。
她给康祥云,郑缄开了个十分丰厚的束修。
康祥云和郑缄都很惊讶。
姜宪却笑道:“两位先生只要到时候别嫌弃学生太闹腾就好。”
康祥云笑道:“孙子说有教无类。请郡主和李总兵放心。”
姜宪笑着点头,送走了康祥云,请了七姑去给李长青传话。
平时找个落第的秀才都不容易,这一下子来了两个两榜进士,而且还不是那种因为年老精神不济而告老还乡的老翰林,而是正值盛年的男子,不要说开个族学了,就是开个学堂李长青也会资助的。
他立刻就把自己在外院的书房让了出来,给康祥云和郑缄当书馆,然后又去问自己的那些旧部,有没有谁愿意把孩子送过来的,束修全免,每日免费供应一顿午膳。
李长青的那些旧部求之不得。纷纷表示束修就不用免了,每日的午膳也不必供应了:“来你们家是读书的,不是来享福的。你这样,只会娇惯坏孩子。”
他不由在心里腹诽。
要不是为了他的儿子,他才不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与其有精力陪着郡主玩这些游戏,还不如想想等会怎样开口邀了两位先生跟自己共进晚膳。
李长青这边忙得团团转,何夫人这边不干了。
她找了姜宪过来:“你上次不是说要给冬至找个从宫里出来的,老成些的嬷嬷吗?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了?”
姜宪汗颜。
她知道李谦在她生辰的当天送了东西给她,哪里还坐得住?立刻就跑了回来,把给冬至请嬷嬷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次去没找到合适的。”姜宪只好道,“要不,我去跟两位先生说说,让冬至也在旁边听着?”
她又不是要女儿去做女夫子。
只要能识得几个字,不被人骗就行了。
何夫人在心里嘀咕,却不敢反驳姜宪的话。
姜宪就真的去跟康祥云和郑缄说了。
两人还没有到年老不能动的时候,教个千金小姐好像有些不适合。
郑缄想了想,就推了康祥云的夫人,并道:“不知道郡主听说过济南花家没有?康太太就是花家的女儿。”
前世的事太久了,姜宪想了一会才想起来。
济南花家在北地也是数得着号的耕读世家,不过是这几年都没有成年的男丁,家中渐渐没落了。
但教李冬至是绰绰有余了。
姜宪欣然同意了。顾及着康祥云和郑缄的面子,康太太的束修减半。
就这样,也让康家的人非常的高兴。
能给子女赚个花粉胭脂钱,康太太怎不喜出望外,何况不仅给儿女赚了个花粉胭脂钱,连丈夫的酒钱都赚到了。
康太太因此特意穿着件比较新的宝蓝色遍地金通袖薄袄去给何夫人道谢。
何夫人见康太太温温婉婉不像北方女子,反而有着江南雨乡般的柔情,顿生三分好感,把李冬至叫出来给康太太见了礼,算是对上了面孔,又热情地邀请康太太带着几个儿女过来做客,十分的真诚。
康太太回去之后对康祥云很是感慨了一番:“之前还怕李家的人不好相处,现在看来,老爷当初的决定再正确没有了。”
康祥云不免有些得意。
第二天,府里上下就传遍了康太太给李冬至做西席的事。
高妙玉愕然,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第424章 唱和
姜宪这边,却正兴致勃勃地给李谦写信。
李谦送给她的是绿松石和红宝石镶成的一枝瓜瓞绵绵的簪子。
姜宪当时就羞红了脸,觉得自己以后肯定没办法把这支簪子戴出去,而且觉得李谦肯定是故意的。
原来雀跃的心情都淡了几分,堵着气好几天没有给李谦回信,后来又忍不住,还是写了封信去道谢,但她把这封信寄到了四川,李谦只有到了四川才接得到这封信。
让他着急去!
李长青则正在和高伏玉说着话:“…你说,郡主这事到底成了还是没成?她只说该说的话都说了,该见的人都见了,也没给我交个实底,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这贵人们说话怎么就这么喜欢拐着弯着。她给我明说怎么了?就算是不成,我还能怪她不成?她一个柔柔弱弱地小姑娘家,能帮着我们家宗权跑这一趟,我就会承了她的情。哎!你看我现在,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
高伏玉笑道:“您这性子,也太急了些。既然郡主已经这样说了,我们等消息就是了。这种事您我又不是没有经历过。想当年,我们被招安之后,上上下下不知道打点了多少,等了快半年您的委任才下来。郡主这才刚刚回来,就算是有消息,也没有这么快啊!您就当没这件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也只能这样了。”李长青叹气道,然后说起了康祥云和郑缄,“这两人真的是两榜进士出身吗?好好的,不在京城里做他的小官,跑到我这里做个西席,不会是在京城犯了什么事吧?郡主毕竟年轻,要是被人哄了可就不好了。”
高伏玉的举业到举人止步了,两榜进士,对他就是天壑了。他就是想打听,也找不到人打听。
李长青的话,让他心中“咯噔”一声。
姜宪嫁过来带来的变化,他已经慢慢地感受到了。不说别的,就是这家中的仆人,从前他和李长青在书房里说话,沉默的时候,总能听到丫鬟媳妇子走过时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可现在,却是半点也听不到了。而且每次他和李长青说话,给他们上茶的都是同一个丫鬟,上完了茶,立刻就出去,不敢停留片刻。高伏玉虽然没有主持过中馈,却胜在聪明。他立刻就意识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保密——因为每次都是同一个人上茶,若是书房里说得话传了出去,那这个丫鬟就直接是死罪了。可能这个丫鬟自己也知道,所以行事特别的小心,一点好奇心也没有。
如今,姜宪又带回来了两个两榜进士。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以后这个家里还会有更多像康祥云、郑缄这样的人。
那他的位置还能保得住吗?
这些念头在高伏玉的脑海一闪而过,却让他心生忌惮。
“既然是两榜进士,肯定知道是哪一科的。”他不紧不慢地道,“李大人、丁大人都是两榜进士,可以问问他们啊!还可以请了两人过来饮酒,康先生和郑先生应该和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才是。”
李长青听着一喜,但他的脑子快,随后又觉得不妥,道:“万一康先生和郑先生在京城犯过什么事呢?”
他怎么也要给媳妇一个面子。
不能让康祥云和郑缄没来几天就翻了脸。
高伏玉笑道:“您应该相信郡主才是。就算郡主年纪轻,不是还有镇国公吗?他怎么会让郡主请了两个在京城犯事的人回来。”
李长青觉得高伏玉说的有道理,去问了康祥云和郑缄一声,两人欣然应允,康祥云还道:“丁留比我高三科,赵熙比我高一科,我在工部的时候,有个同僚和丁留是一科的,三年前丁留进京,来找我的那个同僚,我们曾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现在居然在太原遇到了。”
说话的时候,康祥云眉眼间全是老友重逢的喜悦,全无做作。
敢见面就好!
李长青这才放下心来。
端坐在旁边喝茶的郑缄却静静地看了李长青一眼。
等李长青走后,康祥云问郑缄:“你为什么不说和你丁留是同科的?我记得你们的关系还不错啊!”
“有什么说的!”郑缄淡淡地道,“他如今是封疆大吏,我只是个辞了官,在李家讨口饭吃的教书先生,说了别人还以为我是要攀附他呢!”
康祥云顿时面露后悔,道:“郑兄,是我考虑得不周详,让你为难了。要不,这宴请我们就推了吧?”
“没事!”郑缄说的时候,笑着站了起来,一副早已经想通了的模样,道,“这一关我们总是要过的。”
“什么关?”康祥云没明白。
郑缄呵呵地笑了几声,觉得这样不明白的康祥云也好,有种事无不可对人说的坦荡,遂道:“我是说,我们两个大活人突然出现在了山西,总不能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吧?结交一些山西的文人也行啊!”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啊!”
这是士子之间的陋习,总是要攀攀各自是哪一科出身,拿几篇得意之作唱合唱合,康祥云之前就多有不屑,现在更是如此。可他却不能免俗,感慨了一番,自去准备不说。
何夫人却脸色通红地找到姜宪这里:“您看,能不能让康太太再多教两个孩子?”
姜宪有些意外,笑道:“你是说瞳娘吗?可以啊!”
瞳娘就算是今年定亲,三书六礼走下来,也要到明年年底或是后年才嫁。
何瞳娘总不能就这样没事干地等个年余。
和李冬至做个伴,到康太太那里学识几个字也算打发时间了。
谁知道何夫人却支支吾吾地道:“不,不是瞳娘。我嫂嫂觉得瞳娘这是高攀了金家,怕金家瞧她不起,这些日子正和牙人到处看房子,准备在金家正式下聘之前搬出去,瞳娘到时候也会一心一意地备嫁。我说的是牛小姐、朱小姐几个…”
姜宪一愣,怎么有种她几天不在,就改天换日了的感觉呢?
她道:“牛小姐、朱小姐又是哪里来的?”
何夫人忙解释道:“你些日子不是不在家吗?你公公的一些旧部就都带着女眷登门拜访,见冬至行事大方又得体,不住地夸奖她,后来知道她的功课是妙容指点的,就纷纷把自己家的小姑娘都送了过来,请妙容帮着看看功课。妙容原本不答应的,可盛情难却,我就把冬至的书房打通了,每逢一、三、五就来家里坐坐,让妙容给她们说几句话…现在康太太来了,书房自然是要让出来的,可…”
第425章 教育
可是,如果把李冬至平时用来读书的书房让出来,那些小姐们就没有地方聚会了。
高妙容也就没有地方讲课了。
而何夫人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康太太接手,代替高妙容给这几位小姐讲课。
那些人是冲着高妙容去的,换了个康太太,会服吗?能服吗?
难道康太太还去给高妙容收拾烂摊子不成?
别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她高妙容能够不知道?
姜宪气得不行。
冷着脸望着何夫人,慢慢地呷着茶,等何夫人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
何夫人也知道这样有些不妥当,可她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总不能把那几位小姐都赶回家去吧?当初她之所以答应,也是想让李冬至多几个玩伴,以后纵然出了嫁,婆家有个红白喜事,这些闺中密友也能去探望探望李冬至,让李冬至的婆家知道,李冬至虽然是独生女,却有不少情同姐妹的好友。就算是姜宪给李冬至找了个教习嬷嬷回来,这些小姐们也都能跟着一起学,还可以让这位教习的嬷嬷名声大震,想必那位教习的嬷嬷也不会拒绝。还能让人家知道李家是有本事的,连宫里退下来的嬷嬷都能请到。
可她没有想到姜宪没能给李冬至请个教习嬷嬷,却请来了个教书先生。
这让高妙容情何以堪?
说来说去,都是她答应的太快了。
如果她再拖些日子,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如今她只想把这件事扒拉圆了,别再横生枝节就行。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杯盖划过茶杯的声音,吱啦啦地,刺得人心底烦躁。
何夫人鼓起勇气,正想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不曾想姜宪已沉吟道:“既然这样,那就依旧把小姑的书房隔三岔五的让出来给高小姐指点几位小姐用。小姑的书房,就设在我这边暖阁,我这就去让人收拾出来。济南花家,前朝出过几位名留青史的女眷,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十分受人尊重,具体是些什么故事,我也不和你详说了,你让高小姐给你讲讲你就明白了。因而康太太那里是半点不能怠慢的。就是我这边设的书房,除了文房四宝,琴棋书画都有备一些,好给小姑上鉴赏课。
“康太太还有两个女儿,长女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次女今年十岁,举止仪态都有了模样儿,我让康太太给小姑启蒙,也是想让小姑和康家的两位小姐多多接触。
“至于康太太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接触小姑,那就看小姑有没有这个造化了。
“这件事呢,你就不要管了。
“我来办!”
最后一句话,给这件事定了性。
姜宪端茶送客。
何夫人看着面无表情却五官凛冽的姜宪,感觉一股冻人的寒气扑面而来。她哪里还敢多说,忙起身称“好”,带着贴身的程嬷嬷退了出来。
走到外面,看到开放在暮秋正午阳光下的木芙蓉,这才觉得气温回暖,身上有了感觉。
“你说,郡主这是什么意思?”她在回去的路上,不由悄声地和程嬷嬷道,“康太太愿不愿意让女儿接触冬至,那康太太不是西席吗?她的女儿陪着冬至,那不是天经地议的事吗?”
程嬷嬷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她做下人惯了,会察颜观色。
她支支吾吾地打发了何夫人,立刻出府去找何大舅太太,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何大舅太太。
何大舅太太把自家的小姑在心里骂了个狗血淋头,赶在晚膳前到了李家,见到了何夫人。
何夫人正在和高妙容说话。
“以后那书房,就让给你讲课了。”何夫人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件事,说话的时候红光满面,十分兴奋,“你就不用担心没地方了。你们以后,依旧在那里聚会。小姑娘们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多好啊!”
高妙容露出惊讶之色,道:“难道郡主答应了?”
“答应了!”何夫人高兴地道,“说是以后冬至在她的书房里读书。”
高妙容更惊讶了,道:“难道以后冬至都不跟朱小姐、牛小姐一起玩了吗?”
“这个…”何夫人迟疑道,“应该可以一起玩吧?不过上课的时候应该不可以…”
高妙容皱了皱眉,欲说什么,何大舅太太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两人的话,笑盈盈地走了进去,佯装不知地道:“妙容在这里啊?怎么,今天没有抄书!你可真是稀客,这些日子一直给牛小姐、朱小姐讲课,没课的时候还要备课。程嬷嬷,您应该炖点什么罗汉茶给高小姐送去才对。听说这个对嗓子特别好。福建那边的教书先生,都喜欢喝这个!”
她说话的腔调有些阴阳怪气的,屋里的人都感受到了。
何夫人有些不悦。
高妙容则脸色大变。
可何大舅太太看也没多看高妙容一眼,径直在何夫人身边坐下,道:“瞳娘的嫁妆,我要和你商量商量!”
金家定了十二月二十二日来下聘。
如今在何夫人眼里,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何夫人歉意地看了高妙容一眼。
高妙容闻音知雅意,忙起身告辞。
只是她的前脚刚迈出房门,后腿还在屋里,已听到何夫人迫不及待地道:“瞳娘的嫁妆怎样了?难道还缺什么不成?”
何大舅太太慢悠悠地笑道:“到也不缺什么,就是怕我一时忙糊涂忘了小东西,所以今天特意把她陪嫁的单子拿给你,给我把把关。”
“哎哟,我也不懂这些啊!”何夫人说着,却一点不客气地接过了何大舅太太递过去的单子。
姜宪那里,直接去见了李长青。
“常言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今的李家可不是在福建时的李家了。小姑最好是能多和像丁家三小姐这样的闺中女儿来往,学学别人是怎样说话行事的。我这次去京城,听清蕙乡君说起安陆侯家是如何满意金家大小姐,怎样给金家大小姐做颜面,下聘时的聘礼是怎样名贵丰厚的时候,我心有感触。若是公公同意,我想把小姑带在我身边养着。以后出嫁,说出去也好听一些。”
言下之意,李家不能比金家差。
李长青这一生好强,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喜出望外,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媳妇真是比闺女还要贴心。真可谓是“不是一家的人,不进一家的门”。
“只要郡主愿意,我还有什么不愿意的。”他忙道,“长嫂如母,若是冬至不听话,你直管打骂就是。她要是敢哭,我这个做老子的绝不轻饶了她。”
第426章 情窦
姜宪啼笑皆非。
她是觉得李冬至有天赋,想把她培养出来,以后李家多个明白人,对她来说也是件好事。可没有想过棍棒之下出才女。
“您言重了。”姜宪笑道,“女孩子在娘家是客,怎么能打呢?”
“你说的是,你说的是!”李长青受了媳妇的教训,面色微红,窘然地连声认错,“我的意思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就把冬至交给你了。”
“谢谢您这样相信我。”姜宪对李长青的信任是感谢的,“我一定会尽我所能教导冬至的。”
“没事,没事。”媳妇这样郑重地向李长青道谢,李长青很不习惯。
姜宪就扯着李长青的这面大旗,让李冬至搬到西跨院的一处靠近后花园的厢房住下。那儿离康家和郑家只隔着一道花墙,以后康太太过来教书,也很方便。
康太太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以为李冬至搬过来是为了将就她,心中很是感激,对李冬至的教导也就越发的上心,李至冬也因此摆脱了何夫人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迹,脱胎换骨般的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当然是后话。
此时的康太太还只是紧张地备课,一会儿拿出《烈女传》看,一会儿拿出《孝经》看,不知道是先从哪一本书开始好。还是康大小姐提醒母亲:“您应该先看看李家大小姐都学了些什么。我听人说,李大人有位幕僚,姓高,他有个侄女,从小就跟在何夫人身边长大的,学问很是了得,李家大小姐之前就一直跟着她读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郡主不太瞧得上眼,这才想重新给李家大小姐找个先生。而且在这之前,那位高小姐在李家大小姐的书房里发动了一个什么读书会,李家很多旧属家的小姐都参加了这个读书会,何夫人还出资,每个月举办一次诗会,赢了的有机会得澄心纸、徽墨、端砚之类的奖品,这些奖品也是由何夫人资助的。我觉得您要小心点,可别卷到李家的内部事务里去了。”
康太太大惊,道:“你怎么知道这些?”
康家大小姐脑海里浮出李骥嬉皮笑脸的面孔,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蹙,道:“当然是我打听出来的!至于是怎样打听出来的,您就别管了,您只要管好您自己就行了。”
康太太最怕给丈夫惹麻烦。
丈夫初来乍道,要是因为她贪图这几两银子的束修就坏了丈夫名声或是大计,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干的。
“要不,我去辞了郡主?”康太太迟疑道,“就说你幼弟太小,离不开人,我抽不出时间来教导李家大小姐?”
“这也不过是我听说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还不知道呢!”康家大小姐觉得母亲太小心,只好劝母亲,“您只要上完了课就走,平时不和他们这些人来往就是了。万一推辞不过,去跟郡主说一声,不得罪人就行了。”随后她想到父亲是郡主请来的,就算是想和郡主划清界线都不可能,况且郡主对他们家不薄,就算是郡主在李家式微,他们也不能背信弃义,康家大小姐想了想,索性道:“娘,您只要记住了,我们是郡主的人,做什么事都要以郡主的利益为主就行了。其他的人,您大可不必理会。”
康太太道:“那何夫人,也不理会?”
“也不理会!”康家大小姐斩钉截铁地道,“想脚踏两只船的人,最终都会落到水里的。我们既然已经选了,就是刀山火海也要走下去的。”
康太太叹气,道:“我还以为到了李家就好了,谁知道还有这么多的纷争。”
“只要有人,就有纷争!”康大小姐见母亲还如此的天真,也在心里叹着气,觉得再和母亲说下去,母亲说不定明天连走出这个房门的胆量都没有了,遂转移了话题,道,“娘,您不是说您酿了些米酒要送去给郑家伯母尝一尝的吗?哪些是要送给郑伯母的,我让汀香送过去。”
汀香是姜宪拨给他们家的一个丫鬟,人很稳重勤快,康太太和康家大小姐都喜欢,后来康家又买了两个小丫鬟进来,都交给了汀香带着。
康太太被转移了注意力,忙下炕去找送给郑家的酒酿了,把这件事一时抛到了脑后。
康家大小姐长长地吁了口气,决定去姜宪那边向姜宪体己的大丫鬟情客借几根绣花线,顺便看看姜宪都在干什么。
谁知道出了门,却看见李骥站在他们家宅院和嘉南郡主正院的花墙旁东张西望。
她吓了一大跳,正想退回去,李骥已经瞧见了她。
“康大小姐!”他高兴地和她打着招呼,神色间难掩兴奋之色。
康家大小姐不由警戒地道:“二公子可有什么事?”
李骥嘿嘿笑着摸了摸头,好像被她的问题问倒了似的,半晌才道:“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我大哥又让人给我大嫂送东西回来了,我爹让我拿给我大嫂,我正寻思着要不要去你们家看看——你们刚刚安顿下来,也不知道缺不缺什么?我们毕竟是一起从京城过来的,你爹现在又是我的老师,我怎么也要多照看着你们一些。对了,你们家可缺什么东西?要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买,可以直接让小厮去问我。或是问我大嫂身边的七姑也行。七姑是我大哥专门拨到我大嫂身边照顾她的,就是帮我大嫂照顾她这些琐事的。你有什么事找她,一准没错!”
“多谢二公子。”康大小姐给李骥行了个福礼,不知道怎地,突然间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我正要去郡主那里。有什么事,我会去找七姑的。”
“那就好!”李骥说着,踌躇地站在那里,好像舍不得走似的。
康大小姐隐隐有些明白,心中顿时像揣个了小鹿似的,十分不安,更是片刻也不敢多做停留,忙道:“二公子想必很忙,我也要早点去郡主那边,那我就先走了,二公子保重!”说完,头也不敢回地疾步往姜宪的正屋走去。
李骥伸长了脖子望着康家大小姐的背影消失在了花墙后,这才搭拉着脑袋往垂花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