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还不止如此,林立文又命人弄来了豆种,做一些种子处理后,此时田间早稻已经处于半黄状态。于是林立文再让人于前一日放干十亩早稻田里的水,待到第二日时,他再安排那十名农家好手将处理好的豆种,播种于这十亩放过水的早稻田中。(注2)
这般新奇的两种种稻方式,也莫说是那十名农家好手觉得震惊不已了,便是跟着林立文许久,自认在种地一事上算得上见多识广了的林老二,也很是被震惊了一把。
那些个农家好手顾忌着林立文官身的身份,心中虽大感奇异,但却都老老实实的按照林立文的吩咐去做事,没什么人过来亲自询问一下。可林老二却不同,他当即便对林立文问出了众人心中最想问的:“大郎,为何要这般种植?”
林立文说道:“我就是想试一下……此时再重新种植一些稻苗或是豆苗于隙中,看看是否能成活……若后种这些还能成活,此法便可使得老百姓田中每年皆可多种上一茬粮食。”
其实这不过是水稻套作法中的稻稻套作与稻豆套作。
只不过在时下,还未有人用这法子去种植过,因此大家才会觉得震惊。
第74章 早稻成熟
“大人,这法子真的能行?”听说这样种植,能使得地里粮食多收一茬,那十个给林立文做事的农家好手中终于有人克制不住,大着胆子问道。
“此二种法子我也是第一次试种,具体如何,还得等后面收成时方能知晓。”林立文便这般回道。
也不是说林立文要故意瞒着大家或者吊胃口,而是这两种套作法在此时还未出现过。且种植方法又不像农具,好不好使的拿着去地里一试便可知了。
“若是能成便好了。”人群中此刻又有人低声道。
这年头种植水稻需要靠近河边灌溉方便之地,因此田地数量委实有限。再者稻种未经改良,亩产量也极其低下。致使很多老百姓连一日两顿饱饭都吃不起,也使得这年头大多数的人身材都很是干瘦。
在现代,一些人为了追求美而故意少食。
但让林立文感到唏嘘的是,在这里他们是因为没得吃,而被迫饿瘦的。所以时下看一个人的家境好不好,也只需看其身材,再观其脸色便可知。
所以林立文才会这么急切的想要改良粮种,再尽可能的想出一些适应于时下的种植方法来使得粮食增产,百姓得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饱腹。
“虽还未有结果,但我瞧着是能行的……”林立文指着套作过后的秧田示意大家看:“眼下这些早稻田地已经半黄,要不了多久便能收割。至于后面套种的谷子与豆子……相信到那时,多半也能看出结果了。”
众人一想也是,倒也没再询问林立文这些问题了。只是打这以后,整个屯田司从上到下的所有人,每日都必会往这二十亩用了套作种植技术的田地里去瞧上一眼。
而在这些人一门心思的扑在这二十亩套作实验地上,巴巴的等着早熟水稻成熟时,林立文又安排大家往那一分地里开始育种起新的秧苗来。
因着种子的不稳定性,这一分地里的秧床还又被划分成了两半。一半育种的是早熟稻种,一半育种的是高产稻种。
“大人这次可是又要弄那个什么稻稻套作了?”有了之前大着胆子询问,且林立文非但没训斥他们,还很是耐心的与大家讲解一番后,众人如今对林立文倒也没先前那般畏惧了。
像之前遇上一些种植上的问题,如林立文教大家用草木灰加清水浸泡喷洒稻苗,便有人来问林立文为何要如此。
“我记得一书中有写,此法可杀蚜虫,卷叶虫。”林立文还仔细讲解了一番水稻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各阶段虫害,病害等问题。
有一汉子更是激动到拍腿喊道:“哎呦,有一年我家水田里就是生了这些虫害,害得那一年我们谷子比往年少收了五成!”
于是,林立文又有针对性的将另外几种比较好找的灭虫办法,一并传授给了大家……那一番话最后直把众人听得睁圆了双眼。
那日晚上,众人躺在屯田司府衙宿舍中时,便有人忍不住感叹道:“难怪大郎年纪轻轻,便能靠着种地得蒙圣上赐官……”
随即,另一道声音便响起:“那可是大郎!”
在他们牧州,如今家中但凡有地要种者,谁家里还没几样林大郎制作出来的好使农具啊!
此刻面对大家的询问,林立文却摇了摇头:“这次不是套作。”
“不是套作为何还要育秧?”众人更好奇了。
“我这谷子早熟,不出意外的话,六月中旬左右便可成熟。既如此,我便想试着再种植一季……”林立文便又把两季稻种植的事情与众人说了一遍。
林立文还尽可能的说得详细一些,因为今年若是试种成功的话,这十名农家好手到时候便可如之前在吉州一般,于他后面做推广时能起大作用。所以众人在种植上的一些询问,林立文其实都是以鼓励的方式来对答大家的。
他的这种态度众人其实也是有感觉的,若不然他们私底下也不敢直接称呼林立文为“大郎”。
而多种植一季水稻意味着什么,也不需要林立文解释的太多。如今的他们只要一想到粮食能多收一次,一个个的眼睛都发亮了……
“大郎,那你这育种的秧床留少了!最多只够种植十亩水田吧?”相处的越久,大家对林立文的性格也摸得越清楚。于是一个没注意,有人当着林立文的面便将大郎喊出来了。
喊完后,对方心中委实紧张了一下。
毕竟私下的一些称呼,放在林立文本人面前喊出来,终究是有些不妥的。要怪也只怪他心算比较好,算出来一分地所育秧苗即便是按照林立文教给大家的育种法子,也只能种植十亩左右的水田。
然林立文试种五十亩地,其中十亩为高产粮便不算进来了。但里边还有四十亩的早熟稻谷,之前分别套作了十亩水稻与十亩大豆,但也还剩下二十亩呢!
所以只育种一分地的秧苗,再怎么提高谷子的出苗率,那也不可能种植得了二十亩的水田!
好在的是,林立文对称呼上的事显然并不计较。
他还笑着说道:“对,一分地秧床所育的秧苗是只能播种十亩。”
“那剩下的十亩地呢?不种了吗?”见着林立文真的没有怪罪下来,那人便又大着胆子继续问道。
其他人也巴巴的朝着林立文看了过来。
对他们这些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讲,地里的收成是跟他们的命直接挂钩的,所以也就别怪大家忍不住这份好奇心了。
“剩下的那十亩早熟稻田肯定是要种的,但是它得再换一种种植方式去试种。”说起种植上的事情,林立文整个人也精神了。
于是,林立文便又跟大家说起了另外一种可收获二茬的种植方法——“再生稻”。
才刚六月中旬,那四十亩试种田里的早熟稻谷果真成熟了。
瞧着金黄色的一片,被林立文特意请来一并验收成果的崔刺史很是惊了一把:“竟真能早熟至此!”
林立文领着崔刺史察看一遍后,紧跟着便安排人开始收割。
其中有二十亩地里面还有套种作物,众人收割时需要注意。而还有十亩地,因着林立文的吩咐,大家便也需要注意收割方式。
于是到最后,只有十亩地是林立文准备真正用来种植双季稻的,大家在收割时,动作才能快些。
对地里的这些种植,崔刺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事情全都是林立文做的,但是每一项实施情况,所用银钱等,他都会做成简单明了的文书汇报过来。好让崔刺史这个不大懂农业的人,虽不曾来过地里,但是田地的各种试种情况,他却是都知晓的。
这便也是崔刺史很喜欢林立文的一个地方。
然这也是林立文很喜欢崔刺史与严侍郎的一个地方,毕竟一个给钱给地给人都痛快,还全权由着他们做技术试验者去随意发挥的好上司委实很难得的。
待到收割完毕,冯文书将数据一登记完,便立刻朝着崔刺史激动又欢喜的说道:“回大人,此次官田试种四十亩早熟稻,一共收获水稻一万四千二百四十斤有余。”
虽这还只是稻谷刚收割来的重量,其中还有不少的水分与杂质。可就冲着眼下这亩产三百多斤的数据,已经可以当得上是大增产了!
“好!太好了!”崔刺史拿着冯文书交上来的数据,看了又看,眼睛愣是舍不得从上面挪开。
而因为收割完早稻后,那二十亩套作地里的稻苗和豆苗也终于露出了全貌来。
见着它们长势良好,崔刺史便很是高兴的对林立文说道:“大郎,看来稻田一年两收试种一事将大有希望了!”
其实要崔刺史来说,便是水稻一年两收最后试种失败,单早熟又高产这一事,林立文便算是立了大功劳了。
谁知这时林立文却对他说道:“这一切还多亏刺史大人的全力协助。”
崔刺史便连忙摆手:“本官并未多做什么……所以这分明是大郎你善种田。”
毕竟自己的情况自己最为清楚,他本就不善农事……而且真要算起来的话,崔刺史这还是第一次到田地里来呢!
可林立文却一脸的真心实意:“再善种田者,若无大人在一开始及时拨款与我,我此番试种根本无法开始。”
“哈哈哈!”于是崔刺史被林立文的这番话哄得更高兴了,嘴上却说道:“哪里哪里!”只是他那眉宇间愉悦的神色,全然显露出他对林立文这话的满意度。
见着对方满意,林立文脸上的笑容也更深了些。
毕竟再厉害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时也绝对离不了金钱。且一旦试种成功,明年永兴帝很可能要在牧州各县城进行一系列的种植推广。到那时,负责牧州各县城推广的人必然还会是林立文。他若是想明年推广一事能顺畅些,崔刺史的态度与配合就尤为重要。
有时候一些好的利民措施,还需要好的执行者才行,所以林立文也不介意多哄着崔刺史一些。
不就是投资爸爸嘛,还是个特别好说话的,林立文瞬间干劲十足。他便还指着另外二十亩收完早稻的水田与崔刺史一一说道:“这十亩田地马上便要翻垦,重新下底肥后进行插秧连种……而这十亩,大人您且仔细看,收割时我是特意命人保留下大半……看看这样一来,稻谷还能不能再发第二茬。”
所以这种种植方法才会叫再生稻。
第75章 赋税
林立文之所以会想出种植再生稻,是因为再生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便是它的生长周期短。再生稻的第二茬是从植株上重新发芽生长起来的,能减少前期许多生长周期,所以它的整个成熟期一般只需要两个月。
这样的话,若是牧州气候温度时长不足以够两季稻的生长,或者是现阶段种子稳定性不行,致使晚稻试种失败……但是林立文相信,再生稻却是无论如何都能够生长起来的。
而那十名农家好手打从上次询问了林立文什么是再生稻后,便对这十亩实验地比别的实验地更为上心些。
之前收割的时候,林立文与他们讲过,植株得预留三分之二,他们便生怕预留少了亦或者是多了,一个个都恨不得拿尺子去量了。因为对比起其他的种植方式,再生稻这种不需要再度播种的低成本种植,是最能戳动这年代地里刨食人的心的。
也是他们能毫无顾虑的去学起来的。
毕竟头一茬粮食已经收获了,剩下的那些稻草虽也有用,但却不是什么损失不起的东西。像往年将这些稻草收回来后,用到最后还有许多却进了灶膛里。
所以他们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便是,定要好好的将这再生稻的种植法子学到手。待来年他们也好在自己地里种植,然后多收上一茬粮食。
“收割前一旬左右施肥一次,其肥为豆渣发酵……”忙碌完一整天后回了宿舍,有一农家好手一面坐在床上洗脚,一面默念着再生稻种植法子:“收割后一两日,田中覆水再施肥,其肥为豆渣发酵与草木灰……”
旁边有人听见他这声音后,便与另一人说道:“我今日特意跑去那田里瞧了,那些割了的植株有些竟然已经开始抽穗了!”抽穗便意味着再生稻是真能重新长出谷子来。
且说话这人虽与他们住同一宿舍,但却并不是被选去给林立文帮忙的那十名农家好手当中的。只是如今整个屯田司,怕是没有人不关注再生稻的事了。
“我也瞧见了!”另一人道:“这才收割二三十来天吧?怎就开始抽穗了?”
与林立文帮忙的那十名农家好手之一,此刻便在一旁补充道:“是第二十三天。”
具体的天数一被报出来后,更使得另外一些未能负责试验田的人大为震惊:“那这般看来,岂不是再等一两个月便能成熟了?”
“当然能!”先前那人一脸得意的说道:“大郎早先与我等就说过,再生稻生长只需两个来月。”
果不其然,这话一出来,宿舍里面一片惊呼声。
“天,这再生稻成熟竟然只要两个来月的时间!”
“这一年只播种一次,便可收获两茬谷子……若非亲眼所见,我是想都不敢想。”
……
一时之间,那十名被选给林立文帮忙的农家好手,便更被同伴们羡慕了。
毕竟同样是在屯田司里面种地的人,但是跟了林立文后,这十人却能第一时间学到许多新奇又好使的种田法子。那些法子不论是哪一样,学好了都是能让他们受益不浅的。
哪怕是那十名好手一直在那与众人说,林立文曾经对他们说过,他所有的种田法子都会想办法传授出去的……可这些人却还是每日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
此时,那十亩高产水稻也开始成熟。
作为高产粮培育田,便是此刻种子性能还不算稳定,但其收获也委实让人惊喜了。
十亩地,此刻一共收获稻谷四千一百六十斤有余!
亩产第一次破四百斤的高产量,委实狠狠惊了一把在场的所有人。
崔刺史欢喜到不行了,连连对着林立文夸了又夸。
夸了好一番后,平静些许的崔刺史便开口问道:“大郎,你这般收割,可是也要试种那再生稻?”经过上次林立文细致的解说后,崔刺史瞧着地里收割时留下一大截的植株,立刻就联想到了再生稻。
“大人,此地正是也要试种再生稻。”林立文在府城生活好歹几个月了,又仔细观察过当地的气候,觉得本地所种植的中稻也有一定希望在此种植成功再生稻。
“甚好!”崔刺史很是高兴的还说道:“先前过来时,我瞧着早先那些田地里的作物,长势也很不错!”
再生稻且不说了,都已经抽穗出一大片。饶是崔刺史再不懂农事,也能看出来其成功性很大了。
至于稻稻套作与稻豆套作,以及后面再度插秧种植下来的第二季稻的那些稻田里,眼下全都是绿油油的一片,让人瞧见了心里便欢喜。
崔刺史更知晓,林立文这次种植成功后能带给他的是什么。因此崔刺史现在是越看林立文越喜欢,语气格外和蔼可亲的对林立文说道:“大郎,后面若是还有什么需要本官协助的,你只管来寻我!”
“多谢大人!”林立文笑着说道:“此次水稻两收试种,若非能得大人这般全力相助,委实难以成功。”
这话果然又哄得崔刺史哈哈大笑。
待到回到刺史府时,崔刺史面上仍能让人瞧出他此时的心情甚好:“士昭,如今你觉得林立文此人如何?”
“此人有才,且为人很是不错。”冯文书张嘴也夸道。
自打林立文来了牧州后,崔刺史只除了最开始的拨款银钱三百两,后面林立文完全未让崔刺史帮忙过。可是种植成功后,功绩对方却没少往崔刺史身上放。那么作为崔刺史的心腹幕僚,利益也是相关者,冯文书委实也很难不去喜欢这样的人。
“他这是聪明。”崔刺史笑着点了点头,很是认同了冯文书的话。然而他此刻脑海中,想到的却是去年林立文刚从吉州成功推广棉花种植回来一事。
那时候,林立文身上还带着朝中王党的标签。
作为朝中政敌,为了压制王党的崛起,崔氏派系委实没少反对永兴帝提拔林立文。尤其是林立文刚从吉州立了大功回来时,崔氏一党更是坚决反对林立文成为屯田司主官。
别小瞧了如今的屯田司,它已不再是前朝时期只有虚职的部门了。永兴帝从继位的那一年起,朝中百官便感受到了他对农事的重视度。
而作为掌管朝中户部的崔党还比旁人更清楚,永兴帝之所以这么对农事重视,不仅仅是为着民生,更是为着一项即将到来的有关于赋税征收的政令。
现如今皇朝所使用的税收政令是有点类似于秦朝时期的“户调法”,朝廷赋税是以户为单位对老百姓进行增收的。这就导致会出现一个现象,老百姓们为了能少上缴赋税,便尽可能的不去分家。
而百姓不肯分家,朝廷能增收上来的赋税便有限。因此,这项赋税增收的政策,在永兴帝看来是急需要改革的。
可如赋税征收这种大动作的政策改革,永兴帝必然是不能贸贸然便去改动的。
所以永兴帝才会格外的重视农事,这就跟朝廷之前鼓励老百姓开荒是一个道理,它不单单只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对统治者而言,多收来赋税从而增强国力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只要百姓生活一旦变好,朝廷所计划许久的赋税征收改革也就可以开始实施了。
所以在原书的剧情里,便是没有林立文的穿越,朝廷也还是对赋税征收进行了改革。而那时,正是原身嫉妒原男主林立泽,趁他即将参加科考时对其下药……
原身当时所有的心思全放在原男主抢了他念书的机会,放在对林家众人的怨恨上。便认为是自己下毒时不够小心被林杨氏发现了,才导致林家分家的。
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便是当时朝廷下达了一项政策。强制要求凡老百姓家中有两子或以上时,子满十八且成家者,必须分家另立户口……所以即便没有原主对原男主下毒那一出,林家分家也是必然的。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林立文在其中的重要性便可知了。
对上,林立文能帮助永兴帝减少赋税改革后,百姓们对朝廷的怨愤。
对下,林立文的种田本事能帮助老百姓们在朝廷下达赋税改革后,有承受得起的能力。并且按照林立文在农事上的天赋来看,便是赋税改革后,老百姓上缴完需要多缴纳的赋税后,余粮还能比过去更多。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他身上带有王党标签时,又怎能不让朝中崔党想要将其压制下去!
而对于王党,他们却是想要提拔起林立文的。
只是让崔王两党都没有想到的是,林立文从吉州归来后,也不过是被永兴帝单独召见了一次,然后他于第二日便回林家村去了!
崔王两党所预料中的争议朝会因为主人公林立文的缺席,就这般消失不见了。
至于永兴帝因为林立文所立功劳而破格册封其母林周氏为五品县君诰命一事,于崔王两党来说,完全不重要!
毕竟嘉奖林周氏的诰命再高,那也不过是一手无实权的荣誉而已。犯不着他们去刻意针对林立文不说,便是冲着他在吉州所立之功劳,这林周氏也委实当得封赐。
然而更让他们两党所预想不到的是,在第二日上朝时,永兴帝还心情极好的告诉众大臣,这官是林立文自己请辞的,并且他还接下了来年去往牧州进行水稻一年两收的试种。
牧州在王刺史被调走后,刺史接任者是崔氏一党。
因此在最开始,崔刺史对林立文的到来,其实是有几分复杂的。
刻意去针对林立文吧,但在对方说出“他只会种田”这般的话并请辞完屯田司郎中一职后,真就一门心思的只去种田了……
面对一个一门心思扎扎实实搞种地实验的人,崔刺史也没必要再去对付他了。但让崔刺史对他主动出手协助等,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按照圣旨的要求,在林立文主动上门寻求帮助时,将其所需拨款银钱拨给对方后,崔刺史便再没管过试种一事。
但林立文委实会做人,便是崔刺史从不过问,但他却定期将试种情况做成文书交来刺史府衙不说,待到试种出成果后,还主动将功劳往崔刺史身上挂靠。
到这时候也别再说什么林立文身上有王党的标签了,对崔刺史来讲,这林家大郎如今进了他的地盘,政绩也是在他所管辖的牧州做出来的,便是他的政绩,也是他崔氏一党的政绩!
第76章 再生稻
等到进入八月中旬后,那五十亩试种田里,再次变得一片金灿灿的模样,也逐步迎来了它们今年第二波成熟后的丰收季。
崔刺史从原本的不在意与从不踏足,在看到成效后,意识到它所能给自己带来的政绩也变得重视了起来。于是这五十亩实验地的第二茬收获,成为了崔刺史眼中的大宝贝。
地里收割时,他若无事必定会亲临。若因其他政事有所耽搁,崔刺史便派心腹幕僚冯文书前去。
多去上两回接触下来后,冯文书与林立文也变得熟稔了,他也越发觉得林立文这个人委实好相处。
最重要的一条不争功,便是最难得的。
然林立文的不争功是因为他的功劳,根本没人能抢得走。因为不管林立文去到哪个府州,归哪一位党派的刺史所管辖,又替这些刺史如何挂靠功劳的,也都绕不开他这个搞实验种植的技术人员。
待到最后十亩种植两季稻的水田也收获一些谷子回来后,崔刺史看林立文的眼神又开始变化了。一如当初的吉州徐刺史一般,将林立文当成了个稀世大宝贝。
崔刺史此刻也按奈不住,想要快些将实验田地成功一事上报于永兴帝。
林立文对他说道:“大人莫急,待下官回去先做个统计……且牧州各县城气候也略有差异,所以下官这边到时候也会根据各县城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个详细的推广计划书交与大人查阅。”
等到两日后,林立文果然交来了一份统计,一份种植之法与一份牧州来年各县城事宜采取的推广计划书。
后面两样是林立文擅长之处且不说了,单只说那份统计竟然比崔刺史身边做惯了这些事的吏书来得还要细致清晰。便是再不懂数据的人,瞧了林立文这份统计后也能很快速的将每一项数据都看得清楚明白。
然后林立文在统计的最后,提到了是因为有他这个牧州刺史的全力协助,才有了此次的试种成功。
对崔刺史而言,是再没见过如林立文这般不邀功还会做事的人了。难怪当初吉州徐刺史会在上报中,会那般的夸赞他。
如今换成自己,崔刺史恨不得将林立文永远留在牧州替他种田!
于是在看完这些东西后,崔刺史再对待林立文时,便越发的和蔼可亲了:“大郎这份推广计划做得委实不错……你且先回去等着,待我将奏折写好,便一并上报与圣上。”
“那后面便劳烦刺史大人了。”林立文忙拱手道谢。
崔刺史在林立文走后,立即便去写了奏折。然后连同林立文的交来的统计,种植之法与计划书一并派人连着此次种植所收获的各粮食样品送去了京城。
而接到文书的永兴帝在知晓牧州此次种植成功后,高兴到不行,并且还唤来吴大监:“去将牧州此次所试种的各种类稻谷都拿去御膳房,让他们做来与朕品尝!”
因为此次试种,林立文的两季稻虽也有分别有收获,但粮食产量却并不很是理想。第二季种植早熟品种还算可以,虽不如第一季,但起码亩产量也破了两百斤。然高产品种那五亩地里,亩产量还不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