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千金楼,立夏便憋不住了,径直跑到杨二娘那说起她们半路遇上昭康长公主的事。
杨二娘听到昭康长公主,眉头一跳,罕有地出了神。
她十五年前被送入教坊,后来便被安排到千金楼,遇到盛娘和三娘,三人义结金兰,相依为命十余年。
过去的事杨二娘已忘得差不多了,骤然听见这么个离她已经非常遥远的人物,不由有些恍惚。
她当年在临京生活过几年,偶尔被父母逼着去参加各种宴会,因为喜欢练武不喜琴棋书画没少被人疏远排挤。其实哪怕她扔开刀枪去学琴棋书画,也是没法融入她们的,毕竟她父亲是个武将,天生就和她们不是一类人。
结果有次宴会上昭康长公主把她喊上前,含笑拍着她的手背说:“还记得我吗?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
昭康长公主出面了这么一次,她这个外地来的武将之女才逐渐被人接纳了。
在杨二娘的印象之中,昭康长公主是个平易近人且颇有智慧的长辈。据说太上皇与当今陛下都很看重她,那么多公主之中只她一个在朝中说得上话,其他的兴许连两位陛下的面都见不上。
金陵城新来的年轻知府,还是昭康长公主的亲孙子。
这样的人物,恐怕早就不记得当初她出面照拂过的那个武将之女了。
杨二娘少有地惆怅了片刻,目光便落在盛景意带回来的镯子上。
听说昭康长公主生了几个儿子,一直想要个女儿,可惜一直没有,因此便格外喜欢别人家的小姑娘,尤其是长得好看的小姑娘。这么多年过去了,昭康长公主对遇到的女孩儿还是这么偏爱,还给了盛景意这么个见面礼。
杨二娘把盛景意拉到身边,拿过她抓在手里的镯子,小心帮她戴到手腕上。
昭康长公主虽年过六十,随身之物却鲜少有老气的物件,这镯子乃是羊脂玉制成,通体细嫩晶莹,白得十分滋润,分明光素无纹,瞧着却很名贵。
盛景意手掌软若无骨,收起来和小孩子的手差不多大,镯子很轻松便被杨二娘套到她腕上。
她手腕皮肤柔嫩白皙,乍一看竟得和那羊脂玉镯差不离。
杨二娘把盛景意揽进怀里,叹着气说道:“昭康长公主是个好人。”
盛景意听出杨二娘语气和平时不太一样,想问“您认识昭康长公主吗”,忽地又想到杨二娘的身世。她把话咽了回去,乖乖偎在杨二娘身边说道:“是挺好的。”就是感觉他们祖孙俩都不是省油的灯,应对起来得更小心一点才行。
千金楼这边在讨论昭康长公主,昭康长公主那边也在说起盛景意。
昭康长公主到佛殿上完香,便与韩端前往禅房歇脚。
祖孙俩分坐两边,韩端亲自给昭康长公主煮起了茶。
昭康长公主与韩端讲完朝中局势,话题一转,转到了盛景意身上。她笑着说道:“你只说有位盛姑娘在排新戏,却没说是这么个小姑娘。”
昭康长公主最喜欢年纪小且长得好看的小姑娘,哪怕刚才盛景意只露了双眼睛,她也觉得这小孩看着很顺眼。
至于什么官伎之女,那也不是那小孩自己能选择的,当初就有个她很喜欢的小姑娘受到谋逆案的
牵连成了官伎,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那场谋逆是兄长心中的逆鳞,她当时也没办法做什么,只可惜了那么个英姿飒爽的孩子。
韩端自然知晓自家祖母的喜好。他脸上带着淡淡笑意:“是个有趣的小姑娘。”他从小背负着太多期望,鲜少对人感兴趣,对他来说人大抵分成两类,一类是能利用的,一类是不能利用的。能从他嘴里说出有趣两个字,其实是件很稀奇的事。
昭康长公主见孙子面上含笑,眉眼却一如既往地无波无澜,不由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这个孙子样样都好,就是在感情上太淡漠了些,能对她这个祖母亲近些已经十分难得了。
她记得当初他们祖孙俩下完一局棋,孙子面色平静地说他想要求娶老师的孙女。她乍一听还挺高兴,以为孙子终于开窍了,结果细问之后孙子却给她分析迎娶他老师孙女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婚事,怎么能让她安心?
昭康长公主接过韩端递来的茶,说道:“你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平时多交些朋友。你祖父和你父亲自己都没做成的事,他们怎么有脸逼你去做?你这个年纪,不该承担那么多不属于你的年纪。”
韩端说道:“祖父他们没有逼我。”他端起茶抿了一口,淡淡的苦味在口腔里泛开。
韩端喜欢苦茶,那挥之不去的苦意能让他维持清醒。
昭康长公主说道:“再过几个月,沈家那孩子便能出孝期,按你爹娘的意思,你的婚期也该提上日程了。”她注视着韩端,“你想好了?”
“婚事早已定下了。如果这时候悔婚,对我来说影响可能不大,对她来说却是致命的。”韩端的笑容里没有半分勉强,他知道自己祖母担心什么,所以温声保证道,“祖母,我会对她好的。”
他会迎娶她当正妻,不在外拈花惹草,夫妻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再过几年,他兴许就能为她挣到诰命。
天下女子想要的东西,他都会给她。
昭康长公主看着韩端认真的表情,没再说什么。她虽然喜欢可爱的女孩子,但更疼爱自己的孙子,哪怕孙子迎娶沈家那孩子存有利用之心,他也确实是个很好的丈夫人选。
至于什么情啊爱啊,年轻的时候还能挂在嘴边说说,等再年长些就会发现还是能一起把日子过好的人更重要,谁还想那些情不情爱不爱的。
祖孙俩把一碗茶喝完,韩端又送昭康长公主去与主持聊佛法。直至中午留在寺中吃过斋饭,他们才离开天禧寺。
昭康长公主虽然提了一句让盛景意过府说话,接下来两天却没叫人来送帖子或者传话。
盛景意这两天也忙得脚不沾地,花朝节近了,她要和徐昭明他们一起看含玉等人反复排演《桃花扇》的守楼和寄扇一节。
含玉对这次演出非常用心,过了年她便二十一岁了,对于一个伎人来说,她活跃在人前的机会不多了,若是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她都不能在台上站稳脚跟,往后再也不必想着上台!
许是因为她把自己逼得太紧,在花朝节前三天,她竟把自己逼病了。
盛景意见含玉想带病排练,顿时气不打一出来,把她赶回房间休息去。要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水平不怎么高,有时候感冒都能拖死人,现在含玉还只是嗓子唱哑了,休养两天肯定能好,可要是不管不顾天天跟着彩排,那她嗓子就别想要了,说不定人都给病没了。
玲珑打发人去天禧寺请老方过来给含玉瞧瞧。
老方听说是染了风寒,还把嗓子唱哑了,便直接把相关的药带上了。他过来给含玉把了把脉,又看了看含玉的喉咙,说道:“没什么大碍,喝几剂药就好,这几天不要动嗓子。”他刷刷刷地写了张方子,还从药箱里配出一副药叫人去煎了给含玉喝。
瞧见含玉一脸紧张地看过来,盛景意替她问了出口:“那花朝节那天含玉姐姐可以上台吗?”
老方沉吟片刻,说道:“这两天好好养着应该可以,我后天再过来看看。为了稳妥起见,你们最好做好两手准备。”
盛景意说道:“那先谢谢方叔了。”她亲自送老方下楼。
第34章
换人上台,千金楼自然是做不到的,因为花神夜游会的参与规则是得在前一年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去年没在官方活动拿到好名次的人根本没资格上台。
所谓的两手准备,不过是退出这次花神夜游会罢了。
前面为了让姑娘们提起劲来练习,盛景意已经与她们透露过一部分后续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涉及到的人和利益太广,要是在第一步折戟沉沙,想要再重启这个计划就太难了。
老方不知道这些事,走的时候还在琢磨怎么千金楼的人都一脸凝重,不就是一次花神夜游会吗?
盛景意送走老方,心情不可避免地有些低落。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最重要的,人要是出了事,那才是什么都没有了,是她过于自负,太早把摊子铺开,没想过这会给要上台演出的含玉什么样的压力。
盛景意整理好心情,准备上楼劝慰含玉一番。再好的计划都会有失算的时候,都这样了,也只能放宽心看看过两天会不会好起来,实在不行,她们就退出好了。
“盛姑娘。”盛景意正要迈步上楼,穆大郎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
盛景意回过头,只见穆大郎立在那儿,面色带着几分犹豫。她问道:“怎么了?”
穆大郎掏出一盒膏药,说道:“这是我们穆家祖传的药,和水拌匀喝下,对喉咙有好处。”
楼上又是停止排演又是请老方,含玉病倒的消息自然在楼里传开了。
盛景意看向那盒膏药,发现它是由白瓷圆盒装着的,瞧着虽不名贵,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素雅,显见是讲究的人家才会用的东西。
一般来说哪怕自己手上有药,不是相熟的朋友也不会随便送人,因为药不是别的东西,药是要入口的,要是用错了药很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难怪穆大郎会这么犹豫。
盛景意没有接穆大郎递来的药,笑着说道:“已经请方叔给含玉姐姐开过药,要是两种药药性相冲反而会加重病情,还是先看看方叔的药效果如何再说。”她认真朝穆大郎道谢,“谢啦穆哥,回头要是方叔开的药不管用我再找你要!”
穆大郎没有勉强,把药收了回去。
等盛景意上了楼,穆大郎折返房中,把药还给了坐在屋里的少年,并把盛景意的话复述了一遍。
穆大郎其实也觉得送药不靠谱,毕竟谁都不会随便吃来历不明的药,老方的医术再一般,吃出毛病也能找到人负责,这种别人给的“祖传膏药”谁敢随便吃?
少年抿了抿唇,没说什么,默不作声地把膏药收了回去。
穆大郎见少年神色郁郁,又想到少年前些天烧毁的那封密信。当时他收到消息要秘密保护少年去天禧寺,少年却没有去,还当着他的面把那封密信烧得干干净净。
穆大郎少有地主动开了口:“您那天为什么不去天禧寺?”
少年看了穆大郎一眼,淡淡说道:“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情义与良知上。”
昭康长公主是个好人,可好人不代表她会为了一个死去的人做太多牺牲,她有丈夫、有孩子,有庞大的产业和强大的夫家,如果只凭他身上那点血脉就指望昭康长公主豁出一切帮他们,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他们还太弱小了,赌不起暴露身份带来的后果。
穆大郎不说话了。
他自幼专心习武,顶多多读了几本兵书,要他冲锋陷阵他眼都不会眨一下,要他考虑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着实有点为难他。
见穆大郎一声不吭地杵在那,少年摆摆手让穆大郎忙自己的事去。
等人出去了,少年静静坐了一会,又掏出那盒膏药看了眼,脑中莫名掠过少女那双带着盈盈笑意的眼睛。
啧,不要算了。
他可不是爱管闲事的人。
……
另一边,盛景意重新上楼。
屋里的其他人已经散了,只剩含玉静静靠在榻上出神。
含玉以前琴艺了得,可惜花神夜游会那种热闹的日子并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听琴,再加上她不管相貌还是扮相都不是顶尖的,所以总是和花神之位擦身而过。
今年她因为在元宵灯会上惊艳亮相,支持她的呼声很高,她憋足劲想把戏唱好,没想到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病倒了。
也许不是她的东西,她就不该妄想。
盛景意见含玉神色黯淡,心里有些发愁。养病最要紧的是自己要打起精神,只有自己精神状态好,身体才恢复得快,在这个医疗水平匮乏的年代更是如此。
她正要上前说点什么,忽听外面传来了《守楼》一出的前奏。
接着一把柔美的嗓音悠悠唱了起来,才一开腔,便把人带入了戏中。
含玉霍然抬起头来。
她让丫鬟扶她起身。
盛景意见含玉要下榻,和丫鬟一起走过去一左一右地扶起含玉。
三人走到她们平日里排戏的地方,只见有三个人在台上,一个作李香君打扮,一个作李贞丽打扮,一个作杨龙友打扮,乃是这出戏的主要人物。
在这段剧情中,李香君撞破脑袋表明拒嫁之志,血染诗扇,养母李贞丽毅然代她出嫁,杨龙友感慨良多,将扇上斑斑点点的血迹改做纷飞的桃花,这也是就是“桃花扇”的来由。
台上的三人虽没用上整套头面,那装扮、那气质,却完完全全已经是剧中那三位各有特色的人物。
盛景意和含玉两人立在台下听她们唱,恍惚感觉自己也是那戏中之人,为她们的遭遇满心难过,为她们的选择感慨万千。
等她们把整出戏唱完,屋里瞬间静了下来。
盛景意最先回神,跑上前往盛娘演出的“李贞丽”怀里扑,口里夸道:“娘,你们唱得好好啊!”
平日里姑娘们在练习唱腔和身段,柳三娘她们也会跟在旁边唱,只是正式排演都是含玉和其他姑娘搭戏,她们从来没有上过台。
现在三个人同台演完这么一出戏,给盛景意的感觉像是又看到了后世那些大舞台:成熟的唱腔、完美的配合、全程没尿点的演出!
盛娘三人相识十余年,彼此间的默契不是这两个月临时磨合的含玉几人能比的。
本来盛景意觉得含玉几人的表演上台完全可以惊艳全场,可看过盛娘三人演的以后又发现含玉她们还缺了点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含玉也回过神来。
盛娘三人都曾经拿下过花神之位,哪怕她们已经到了官府规定的改行年龄,实力却摆在那里,她同为女子也被她们演的这出《守楼》震住了。
相比之下,她确实只有琴艺拿得出手。
含玉原本的自怨自艾早已不复存在,那压在心头的巨石也落了地。既然她不想嫁人,那她有的是时间磨练自己的琴艺与唱腔,她并不是非要今年就拿下花神之位不可,有些东西你越是想要,反而越是得不到,还不如顺其自然。
现在盛娘三人已经帮她们做好老方所说的“两手准备”:哪怕三天后她嗓子好不了,她们可以登台演出。
至于登台资格怎么办,那自然是她抱着琴上去弹奏,演出部分交给盛娘三人来!
她只是嗓子哑了,手又没有问题。
含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庆幸过自己的选择。
千金楼和如意楼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如意楼一切向利益看,有能力的就能上位;千金楼却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地方,她们对利益并不怎么看重,反而希望姑娘们能有更好的出路,不管是嫁人从良还是跳槽到机会更多的花楼,盛娘她们都乐见其成、从不阻拦。
含玉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哪怕她拿不下花神之位,她也不会被卸磨杀驴,只要她愿意,她可以和杨二娘、柳三娘一样在楼里养老,每天教教小姑娘、学学新曲子,想弹琴时弹弹琴,想喝酒时喝喝酒,日子想怎么过便怎么过。
含玉也上前,哑着声音对盛娘三人说道:“让大当家你们费心了,我会好好把病养好。”
杨二娘说话一向不中听,张口便道:“不能说话就不要说,你现在的声音怪难听的。”
柳三娘宽慰道:“是我特别喜欢这一出戏,才叫大姐姐和二姐姐陪我演一会过过瘾。你且安心养病,不要担心花朝节的事,实在不行,我们三个过气的厚着脸皮跟着你上台去便是。”
含玉点头。
她心里已有了计较,比起盛娘三人的表演来,她们磨合得还不够,不管到时候她嗓子有没有好,她都希望上台的是盛娘三人。
三个曾经的花神同台演出,噱头可比她带着两个小姑娘演出要大得多,她既然想留在千金楼养老,那自然得做出对千金楼最有利的选择。
何况,弹琴才是她的专长。
含玉听完这么一出戏,回去的时候竟都不用人搀扶了,完全没了早前的虚弱。
盛景意见含玉的精神气完全不同了,也不急着跟过去宽慰,她绕着盛娘三人转了几圈,说道:“娘,不如以后你们多上台演演《桃花扇》吧!”
盛娘刮刮她鼻子,说道:“说什么胡话,我们都多大的人了,还上台不是招人笑话?”
盛景意说道:“娘你才三十出头呢,二娘三娘才二十几岁,年纪哪里大了。便是五六十岁,只要精力跟得上,那也是可以登台的!二三十岁分明年轻得很,怎么就招人笑话了!”
盛娘抚着她的发顶,说道:“就你会说话。”
许是因为心态的变化,又许是因为老方的药真的有用,含玉的嗓子第二天就好转不少,不像昨天那样咽口水都疼,声音也没那么嘶哑了。
她没再练习李香君的唱词,而是着手调整伴奏团队,小姑娘们听说计划有变,也不难过,本来她们就有点紧张,怕自己发挥不好把事情搞砸了,现在只负责伴奏她们反而更安心。
有含玉这个琴艺堪称“秦淮一绝”的琴师加入,伴奏团队的实力提升了不是一星半点,磨合了一上午便让参与其中的姑娘们觉得她们原来的配乐简直不堪入耳!
这边改得很顺利,含玉便去寻盛娘三人商量花朝节的事,就剩这三天了,既然要换人唱,自然得早早敲定下来才能安心彩排。
盛娘三人听了含玉的决定,对视一眼,都没有反对。
花朝节这一步对整个关于《桃花扇》的计划来说至关重要,要是这一步迈不出去,接下来的安排全部要搁置!
含玉现在这种情况,哪怕嗓子明天好转了,状态怕也达不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事已至此,她们索性就厚着脸皮登台一回,看看还有没有人记得她们好了。
谁也没规定已经不再见客的官伎不许上台演出!
四人商量妥当,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知盛景意和其他姑娘,二楼的练习室很快又热闹起来。
第二天老方来给含玉复诊,听见练习室那边的动静顿时停下了脚步。他问引自己上楼的玲珑:“我听着怎么觉得像你们三当家在唱?”说着他的眼睛还忍不住往练习室那扇紧闭着的门上瞧。
玲珑语气平静地说道:“三当家只是不见客了而已,又不是不开腔了。”
玲珑对人的态度一向冷冷淡淡,老方没听出什么不对来,点点头认可了玲珑的解释。他去给含玉把过脉,又检查了一下含玉的咽喉,满意地说道:“养得很好,别再过度用嗓就好,再喝两剂药明天就该好全了,上台唱它一个时辰都不成问题。”
含玉含笑向老方道谢:“多谢方大夫。”
老方摆摆手,表示自己是拿钱出诊,没什么好谢的。他背起药箱准备下楼,路过练习室时又听见另一个人开腔了,这次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注视着那紧闭的门扉。
等屋里的人唱完一段,老方才迈步跟上等在前头的玲珑,口里说道:“你们二当家唱男人还挺适合的,她那火爆脾气本来就跟个男的似的,还喜欢舞刀弄枪。”
当年杨二娘在台上表演了一场剑舞,气势力压全场,端的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不知曾让多少人念念不忘!
反正老方至今没忘。
玲珑没再接话,客客气气地送老方下楼。
第二日便是花朝节,这天一早千金楼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不是在检查花船的装点情况就是在完成最后的彩排,气氛从早上一直绷紧到傍晚。
当夜幕降临大地,一艘艘灯火通明的花船纷纷离岸,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花朝节巡游。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来路不明的药不能吃!
穆弟弟:不高兴.jpg
注:
①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自曹植的《洛神赋》
第35章
楼里姑娘们这次虽没机会正式露脸,盛景意却为她们准备了一点花絮,让她们可以在花街巡游时演出一点小片段,算是不浪费她们这段时间的辛苦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寇承平那边得到府衙的批复后便开足马力印书,几乎把全金陵的雕版师傅和印刷工都召集过来,以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完成了雕版与印刷工作,竟赶在花朝节前两天让《桃花扇》顺利上架开卖!
这两天,不少抢购了折扇的人都第一时间拿到了《桃花扇》,捧着书如痴如醉地读了起来。
有些人见朋友看得入迷,也被勾起了好奇心,自己也去买了一本。
这本书的唱词佳句不断,很显功底,读来叫人惊叹不已;其他戏词又偏白话,鲜活又鲜明,看着看着书中那一个个人物仿佛都跳到了你面前来。
许多人啃多了短小老套、重复度超高的话本,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既有风花雪月又有家国天下的动人长篇故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让他们恨不得翻来覆去地把它看个十遍八遍!
文人之间有圈子,纨绔子弟之中也有圈子,这两个圈子一般又是最活跃、最爱聚头的。
没到花朝节,太平书坊印出的第一批《桃花扇》已经卖光了,到处都是讨论《桃花扇》的声音,上回含玉唱的那出预告也被人拿出来回味,说当时只觉得好听,对着书终于能理解唱词里的含义,更期待今天晚上的演出了!
当然,也有人说含玉的嗓子其实一般,要是换谁谁谁来唱肯定更加出彩,不过都被含玉的粉丝堵了回去。为了这个,这两天那群公子哥儿没少针锋相对、打架斗殴!
入夜之后,秦淮河畔便热闹起来,有钱的都早早占据最佳位置,在花船巡游终点等着欣赏姑娘们的表演。
活力充沛的小年轻却不爱坐着等,他们一般跑到河岸上蹲守自己支持的姑娘所在的花船,船开以后他们便跟着跑,那股积极劲头要是用来读书,说不准状元都能给他们考上!
随着花船陆续入场,小年轻们都欢腾起来,辨认起驶过来的花船,要么交头接耳地讨论着那些花船的装饰与表演,要么热血沸腾地跟着花船往前跑,整个秦淮河岸仿佛一下子变成烧开了的水,沸腾得不得了。
千金楼这种小花楼,入场顺序自然不靠前,她们的船在后头排了一会,小姑娘们都听见了前面那些花船赚到的阵阵喝彩声。
盛景意坐在船舱中好奇地看着沿岸的景色,此时船上和岸上都灯火通明,连氤氲的月光都被这人间灯火给挤走了,瞧着好不热闹。随着前头的花船一一驶入赛区,玲珑叫姑娘们都做好准备,该她们上场了!
花船两边的过道都被改成临时舞台,上面装饰有各种花灯,看起来灿亮如昼。
经过大半个月的筹备,千金楼的花船也被装点得像模像样,花船入场之后,姑娘们深吸一口气,徐徐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展现起她们这些天排演一幕幕小片段来。
岸上的人隔得远,听不清她们的唱词,可光是远远地看她们的动作与神态,甚至看她们投在船身上的曼妙身影,对观众而言便是一种难言的享受。
很快地,不少拿着折扇的小年轻先往千金楼花船所在的位置跑,接着便是不少摇摆不定、没有选好支持谁的路人。
他们看着船上的人演出这书中一些小片段,都回想起书中的一幕幕剧情来,两边叠加的效果可不是单纯的歌舞表演能比拟的,他们觉得那轻轻甩动的水袖简直甩到了他们心里去!
不知谁起的头,小年轻开始边跑边喊:“桃花扇!桃花扇!桃花扇!”那呼声高得,一下子把其他声音给盖了过去,引得原本不晓得千金楼花船入场的人扎堆跑了过来,纷纷引颈往江心的花船上看去,简直像一群边跑边伸脖子的鹅。
寇承平和徐昭明自然是不会去跟船跑的,他们派了批去蹲守千金楼的入场情况,必要时当个托帮千金楼聚拢人气。
船还没驶过来,寇承平便和徐昭明讨论起来:“你说她们临场换人靠谱吗?今晚该不会得靠我自己砸钱捧场吧?”
既然是合作伙伴,演出阵容有了变动是不可能隐瞒寇承平两人的,盛景意早叫立夏去给寇承平他们传了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