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与前朝高氏有关?抑或是与太子存意有关?这么一想便惴惴起来,毕竟前太子与辛家交情匪浅,若不是大庸到这里结束了,这位尚书右仆射,过几年兴许就是国丈。
辛道昭的心虽然也悬着,但还是摆出平静的姿态,不可在同僚面前失了体面。饭罢放下筷子,起身漱口净脸,这才跟着内常侍出了政事堂。
从朱明门到两仪殿,尚有一段路要走,他侧目看内常侍,那老练的宦官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待到了两仪殿前,圣上也用过了饭,一众宫人捧着膳盘鱼贯而出,他退到边上让了让,内常侍含笑向内比手:“上辅,请吧。”
他微颔首,方举步迈进门槛。
向内看,圣上在窗前的胡榻上坐着,见他进来招呼了声仲卿,指指早就备好的圈椅,示意他坐下。
辛道昭谢了座,恭敬道:“陛下上次吩咐兰台重编《四方游记》,臣昨日已经看过,闽南一带的风土人情着重编撰了,待初稿装订之后,便可送来请陛下过目。”
圣上摆了下手,“游记编纂暂且不急,朕传你来,是有另一桩要事,想与你商议。”
辛道昭说是,“请陛下吩咐。”
通常为君者说话,鲜少有直来直往的时候,不拐上几道弯,显示不出垂治天下的手腕,面前这位新帝亦是如此。
他一手搭在小几上,指尖慢慢摩挲玉蟾蜍,略顿了下才道:“前阵子鄜王劫狱的事,你知道多少内情?”
辛道昭迟疑了下,“这件案子早就了结了,是太子殿下一手经办,臣听说过来龙去脉,侦办得十分严谨。”
可圣上却笑了笑,“十分严谨……朕看未必。起码当日在场的人员,他有所隐瞒,看来是刻意保全了某人。”
这么一说,辛道昭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原本前太子的事和辛家已经没什么相干了,可偏偏出事那天殊胜去过修真坊。他也曾问过,她有没有遇上这件事,她倒是言之凿凿说没有,现在看来也许不可信,难道那个“某人”,指的是她?
思及此,不由心虚起来。抬眼望了圣上一眼,那位人君仍是一副平常模样,只是那半带探究的眼神,实在令人不胜惶恐。
在开国皇帝面前,永远不要耍什么小聪明,也不要赌他究竟知不知道内情。辛道昭想了想,站起身道:“殿下办事一向没有疏漏,臣不敢断言他是否有意保全什么人,但臣有一事向陛下呈禀,鄜王劫人那日,小女曾去过修真坊。”
圣上不说话了,只是望着他,等他详细道来。
辛道昭暗暗压下如雷心跳,字斟句酌道:“小女与高庶人原本是一同长大的挚友,臣也不敢隐瞒陛下,崇庆帝曾与臣说起过一双小儿女的婚事,但因小女彼时年纪尚小,这件事便一直拖着不曾操办。后来大历建朝,高庶人被关押修真坊,小女碍于幼时的情义,呈禀过左卫率府后,向坊中运送了些日常用度。鄜王劫狱那日,小女确实去过修真坊,但因她平安回来了,臣便没有细问。”说罢诚惶诚恐跪拜下去,“陛下,小女年少,不懂得其中轻重利害,但请陛下明鉴,我辛家上下绝无背主之心,也绝不会与鄜王勾结。”
他俯首顿地,端坐的圣上反倒换了个轻快的语调,起身虚扶他一把,“朕不过玩笑两句,仲卿不必惊慌。起来。”重新让他坐下,圣上笑道,“太子的为人朕知道,他向来公正不徇私情,既然事后让令爱归家,就说明这件事确实与令爱无关。只是朕与皇后操心得多一些,毕竟太子年岁不小了,上次皇后看准了中书令家的小娘子,他见过人后便回绝了,也不知他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郎。鄜王劫狱这件事传到朕耳朵里,尤其还有这样的内情,朕与皇后不免要往别处想,或许太子对令爱,与对别人不同些。”
辛道昭起先背上冷汗涔涔而下,但听到这里,忽然便松了口气。
如此说来太子在这件事上确实容情了,换言之简直对辛家有大恩。但圣上越是这样说,他越是不敢顺杆爬,忙道:“殿下若看得起小女,那是小女的荣耀。但陛下也知道,小女毕竟与前朝太子有过婚约,新朝不予追究,且陛下还愿意重用臣,已是臣的福分,臣怎敢再生此非分之想,妄图攀附太子殿下。”
他的战战兢兢,当然是圣上愿意看到的,朝堂之上这膀臂也用得很趁手,便开解道:“朕不是守旧的人,如今世道,还有谁在乎以往定没定过亲,只要孩子互相中意,便没有那么多的死规矩。皇后也与朕说过,那日烧尾宴上见过贵府小娘子,确实落落大方,十分讨人喜欢。朕今日传你来,没有别的意思,只与你先通个气,若是合适,让太子与令爱多多接触,待时候差不多时把婚事办了,那朕与皇后的一桩心事便了了。”
辛道昭仔仔细细听圣上说完这番话,确实话里没有任何试探的意味,有的不过是为父者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他思量再思量后,揖手道:“臣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但臣看小女……好像并未提及过殿下,她与殿下之间的事,臣尚且不得而知,但陛下既然告知臣,臣回去便问过小女,待找个机会让他们再见一面,倘或一切如愿,就请陛下决断。”
“好。”圣上很高兴,辛家是百年门阀世家,儿辈联姻必定是绕不开的。既然如此,就不要拘泥于以往种种,能促成一门婚事,联系便更紧密。
后来又说了些家常话,辛道昭方从两仪殿退出来。
返回政事堂的时候,半路上遇见了赵王,赵王扬声打招呼,“仲卿,我正要找你,不想这里遇见了。”
辛道昭先前也想着会一会赵王,再从赵王口中探听些虚实,结果圣上先开了口,老父亲霎时自豪起来,自家女儿看来还是紧俏的,说明辛家光辉依然。当然心里有了底,却也不能慢待赵王,打起精神虚与委蛇一番,笑着拱了拱手,“大王用过饭食了?”
赵王说早用过了,“我来与你商讨商讨儿女亲事。我想着,子侄辈都到了适婚的年纪,辛家门中多才俊,教养出来的女儿也自是无可挑剔。等择个好日子,办上一场大宴,让那些年青人见见,说不准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未可知啊。”
辛道昭一听正中下怀,若能邀上太子趁机相看,不拘促成哪一对,都是赚的。忙道好,“长安城中贵女无数,若能办上一场宴,就算世子相中的不是我家女郎,我也为大王高兴。”简直说出了大公无私的气量。
赵王一拍大腿说成,“就这么办。等我回去与王妃商量,定准了时间,再给府上下帖子。”
彼此又愉快地畅想了一番,方才各自回了职上。
到了傍晚时分,辛道昭龙行虎步回到家里,饭桌上告知众人消息,说赵王那头打算起宴,广邀城中贵女。
看看对面的三个女孩子,都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辛道昭觉得自己仿佛白高兴了一场,于是又提高了嗓门:“到时候你们一道去。”
居幽看了居上一眼,暗中拿肘顶她。自己与武陵郡侯正通书信,年少的姑娘头一次情真意切,眼里根本容不下旁人。
居上会意,率先拒绝:“我不去。去了让人挑选,凭什么?”
辛道昭啧了声,“你做什么觉得自己被人挑选,就不能是你挑选别人?”
居上还是摇头,“不去不去。”
这下辛道昭不高兴了,“容不得你不去。我同你说,今日圣上专程召见了我,先是劈头盖脸问我,鄜王劫狱那日,你是不是在修真坊。”
居上吓了一跳,心道完了,消息走漏了,难道是太子回禀陛下了吗?
辛道昭见她愕着两眼,就知道这丫头之前扯了谎,叹息道:“殊胜啊殊胜,全家险些被你坑死,你还与我装样!”
居上支支吾吾,“这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案子都结了……”
“那是因为太子护着你,你才没有下大狱,难道你自己心里不明白?”辛道昭呷了口酒道,“圣上的意思是,太子大约对你有意,想看看你们两人的心意,若过得去,就把亲事定下来。”
他刚说完,杨夫人妯娌三个便惊呼起来,“天爷,好事说来就来。”
居上愣在那里,居安直乐,“阿姐,你又要做太子妃了。”
可这件事对于居上来说过于荒诞了,她根本不觉得太子对她有任何意思。
“父亲,不是太子护着我,是那件事委实与我无关啊。”她极力申辩着,“太子这么做,也是送父亲人情,我要是被扣押下来,势必会影响父亲,那好不容易稳定的朝纲,岂不又要动荡了吗。太子放我回来是顾全大局,不想引得新旧两派再起争端,别说我没有参与,就算参与了,太子也会尽力压下来的,父亲不相信吗?”
她说得头头是道,道理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圣上未必不明白,但既然有意要创造出君臣和谐的局面,大家就得尽力配合。
“所以你是打算过河拆桥,不领太子这份情?非得让太子上疏陛下,治了全家的罪,你才高兴?”
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扣得居上偃旗息鼓了。
李夫人和顾夫人也叹息,“你这孩子,胆子未免太大了。要不是兄伯今日说起,我们竟不知道全家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你是罪魁祸首,知道么?”
居上臊眉耷眼低下了头。
“罪魁祸首没有说不的权力。”
几位阿嫂也劝慰:“没关系,反正城中贵女都出席,你们只当去玩乐就是了。”
居安傻归傻,但常有直达靶心的能力,她小声问:“阿姐,你是不是害怕太子殿下?”
这下居上当然不能承认,“谁说我怕他?”
既然不怕,那还有什么道理不参加?到最后无可奈何,只得默认了。
“这就对了。”李夫人说,“姑母的嘱托不能忘了,你带着妹妹们去,不拘哪个遇上好姻缘,姑母离回长安就近了一步。”
居上实则是很不想再见太子的,恨不得上次左卫率府是最后一面。但现在宫中发了话,且起宴的又是赵王府,自己只好硬着头皮点卯。
“是谁说的,有的是力气和手段?”顾夫人又往她心上扎刀,“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大娘子可不能反悔。”
只有杨夫人还在兀自嘀咕:“居然与太子早就认识了,怎么从来不曾听你说起过?”
居上垂头丧气,“我也是刚得知他的身份,每次见面我都称他凌将军,他也从来没有反驳啊。”
顾夫人勘破了玄机般点头,“可见太子殿下果真对你有意。”
这就有意了?居上心说你们是没有看见他的脸,若是见过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有多嫌弃我了。
反正不容她推脱,这件事就说定了。
饭后姐妹三个坐在廊亭里纳凉,居安说:“时候还没定下呢,说不定赵王妃忙着忙着就忘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大可能。
居上看居幽蔫蔫地,便问她和那位武陵郡侯怎么样了,“若觉得合适,登门提亲不就好了,你可以不必参加赵王家宴。”
居幽红着脸说:“男女相处,哪里那么简单,彼此不了解,怎么能轻易结亲。”
“那你们鸿雁往来,信里聊些什么呀?”
居幽说:“什么都聊,平时爱吃什么呀,喜欢什么颜色呀,还有素日的见闻等等。”
居上觉得他们真是好耐心,明明见一面,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偏要信来信往,让人从中传话。
居安也不太明白这种含蓄的情调,“那书信写了这么久,还没聊明白吗?他不来提亲,身份别不是假的吧!”
居幽立刻就不高兴了,“人家不是那样的人!”
好吧好吧,怪居安不识时务胡说八道。
居上又去担忧赴宴的事了,也如居安说的那样,盼着赵王妃遗忘了,但隔了五日,还是收到了赵王府送来的请帖。
这下崴了泥,唯一的希望就是太子公务繁忙,当日没空出席了。
第19章 互生好感,只需一刹。
因是赵王府设的宴,本就是奔着相亲去的,所以格外要盛装出席。
到了正日子,辛家妯娌三个都来监督,仔仔细细替她们姐妹打扮上。杨夫人道:“若能遇见可心的,反正早晚要出嫁,挑个好的为上。但若是遇不见可心的,也不是非得将自己送出去,咱们且不着急,慢慢再看。”
话虽这么说,但这次参宴的已经是长安城中最上乘的人物了,要是没有合适的,那只有向下发展。
顾夫人虽然没有养育女儿,却也盼着侄女们能有好归宿,切切说:“看一个人,不要只看皮囊,说上两句话,了解一下谈吐品行才好。想当初我嫁与你们阿叔,头一次见他,实在不合我的胃口,后来时日长了,才觉得这人很好,可堪依托。愿你们这次能遇见才貌双全的郎子人选,我们在家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居上和居幽的兴致不太高昂,只有居安,完全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情,高高兴兴应了声好。
扶扶头上簪环,临出门再整整衣冠,一切妥当了,才放心让她们登车。
杨夫人扬手放下垂帘,又不忘吩咐:“尽量在人多的地方,不要上幽静处去。赴宴的虽都是有体面的人,但一人一个心思,千万不能大意。殊胜,照顾好两个阿妹,知道么?”
居上说知道了,杨夫人这才放下垂帘,对跟随前往的仆妇道一声“走吧”。
马车慢悠悠朝兴道坊去,那个坊院离宫城很近,就在朱雀大街边上,历来作为皇亲国戚的居所。居上以前曾随存意去过一次,那时还是韩国长公主的宅邸,一家便占据了整个坊院,一重套着一重的院落之外,还有好大一片花园,和能够策马的球场。
居幽靠着车围子,拨弄自己的指甲,有些赌气式的说:“今日我不结交男子,你们不必管我。”
居上促狭调侃,“万一武陵郡侯也参加呢?到时候也不结交,继续书信来往?”
这么一说,居幽好像来了一点兴致,那张小脸上的别扭也消退了一半,红着脸嘟囔:“若果真来,那倒名正言顺了。”
居安说:“可不,明日就好向二婶提亲了。”转头又问长姐,“阿姐,你还担心么?”
居上扯了下嘴角,没有答话。
居安开解她:“要不然别管太子了,先结交另两位皇子,再不济,还有赵王世子呢。”
她说得轻巧,仿佛凌家男子就等着她们挑选似的。
居上发笑,“先顾好你自己吧。”
居安耸了耸肩,“我是庶女,人家选妃也要看出身,我跟着阿姐们过去开开眼界就行了。”
别看居安整日糊里糊涂,口没遮拦,其实她也有她的烦恼。虽说辛家只有三个女儿,平时都是一样待遇,然而心底里免不了有些自卑,毕竟她不是杨夫人所出。
居上不爱听她妄自菲薄,“这年月,庶出和嫡出一样,前朝几任皇后都是庶出,谁敢小看她们。”
居幽也道:“庶出子女与嫡出无异,有别的是妻妾,反正不能与人做小。”
大家听后哈哈一笑,做小这种情况,是决计不会出现在辛家女儿身上的。
后来东拉西扯,心里的不安也慢慢缩小,缩成了一颗枣核。转眼抵达兴道坊,仆妇上来打帘扶她们下车,赵王官邸前迎客的家令上前行礼,仆妇将名帖递过去,家令一看,叉手行了个礼,一面传唤门内的婢女,引贵客往前厅去。
前厅里有等候多时的赵王妃,关于那位赵王妃,居上曾经听说过。当初朔方军南下攻城,后方空虚只有五百人守城,大庸驻扎在边关的军队突袭,是皇后与赵王妃领兵坚守一个月,保住了朔方城中百姓。
今日见到赵王妃,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原以为也是皇后一样飒爽的巾帼英雄,却不想她更柔弱些,身材纤纤地,脸上总带着和善的笑。
辛家姐妹进门,一旁的女史低声通禀后,赵王妃一眼便看到了居上,热络地上来迎接,笑道:“那日宫中烧尾宴,我抱恙没能出席,心里懊恼得很。今日正好,趁着设宴结识辛家的小娘子们,果然个个出众,名不虚传。”
居上带着两位妹妹向赵王妃行礼,“家母特意吩咐,代她向王妃问好。”
赵王妃忙伸手搀扶,“辛夫人有心了,也代我向府上三位夫人问好。”
嘴里说着,视线总在居上脸上盘桓。像他们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其实很注重命格之类玄之又玄的东西。私下里打探,原来辛家长女八字素有大富大贵的传说,甚至有人打趣,若是前朝太子能早日与辛家女郎定亲,或许大庸便不会亡了。
当然,这种笑谈言过其实,但谁不愿意儿媳帮夫呢。运势大好,更希望长久保持下去,因此赵王夫妇心里中意这位贵女,并不在乎那些没有成真的过往。
赵王妃对居上万分称心,牵过她的手,和声问了年岁与平日的爱好。唯恐自己做得太显眼,吓着女郎,客套过后将她们姐妹交代给女史,送到花园里,与先来的娇客们汇合。
“小娘子们先去饮茶吃果子,待我接待完了访客,再来与小娘子们说话。”赵王妃含笑道。
居上姐妹复又行礼,才跟着女史往后面去。
穿过重重院墙,终于进入深处的大花园,因换了主人,花园重新修缮过,移栽了大片的翠竹和木芙蓉。时值盛夏,木芙蓉正开得热闹,一团团一簇簇挤在枝头,今日云层厚重,阳光断断续续从间隙里射下来,那光的韵脚便给花增添了夺目的韵致。
先到的几家高门女郎聚在一起说话,不远处是偷偷观望的公子王孙,大概因为暂且人还没到齐,并不急于上前攀谈。
居上小心翼翼看了一圈,发现太子不在,大大松了口气。那些小娘子大多是早就认识的,见她们姐妹到了,大家便热络地打招呼,人群中只见到中书令家的二娘子,却不曾看见四娘子。
其实内情大家都知道,太子那里碰了壁,肯定再不愿意赴宴了。就这点来说,居上觉得自己比她坚强,自己在太子面前混成了那样,今日还不是厚着脸皮来了。
十几个女孩子聚在一起说笑,都是明媚的姑娘,简直比枝头的木芙蓉还妖俏。炙热的目光跟随着她们,年轻的贵胄们大觉赏心悦目,私下里也各自权衡,仔细留心中意的那个人。
居上悄声问居幽:“武陵郡侯在不在?”
居幽找了一圈,最后失望地摇头,“不在。”
不过从那群光鲜的青年中,居上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很是顺眼的男子,那人穿绿沈的圆领袍,不管是眉眼还是身段,都极为出挑。
也就是视线短短的一相交,那人也朝她望过来,居上心头蓦地一跳,要命,是心动的感觉呀!
她顿时有些欢喜,脸上红晕浅生,忽然发现不虚此行。
那人的目光跟随着她,想来互生好感,只需一刹。
可女郎们更在意的是太子,大家唧唧哝哝说话,压声询问:“太子殿下可在其中?”
中书令家二娘子是远远见过太子的,掩唇道:“大约还没来。”
居上则觉得择婿不能过于功利,她们等待的未必是太子其人,看中的只是太子的身份。
娇眼慢回,她又朝那人睇了睇,那人浮起一个笑容,唇角勾勒的弧度正合她意。
居上尤其喜欢这样的男子,不油滑,不似羊油般腻人,淡淡的一点温情,周身恍如有青草的气息,这样久处也会欣喜。
两个人细微的一点交流,很快便引得人注意了,镇军大将军家的六娘子俯到她耳边,小声告诉她:“阿姐,那人是赵王世子凌凗。”
原来是赵王世子啊,样貌好,人有礼,且还有位那样温和的母亲,简直无可挑剔。居上抿唇笑了笑,大家见她有心,简直皆大欢喜,最具竞争力的人若是先出了局,那么剩下的人便有更大的胜算了。
慢慢地,又有人不断加入,起先男女泾渭分明,后来像初春河上的薄冰,渐趋消融,不知不觉互相见了礼,终于汇聚到了一起。
赵王世子来和居上搭讪,辛家长女的美丽在烧尾宴上见识过,那时候各自矜重,即便是沙场上浴血奋战过的武将,也不敢莽莽撞撞随意攀交。
但今日不一样,这宴就是以相亲为目的的,既然有了好机会,自然不能随便错过。
凌凗向她介绍自己,说一说自家有多少兄弟,都是什么境况。
居上不是小家子气的姑娘,言行也坦荡,你来我往几句,问起北地的风俗,与长安有什么不一样。
凌凗笑着说:“最大的不同,大约就是长安比朔方暖和。朔方每到九月就开始结冰,这个时节已经穿上冬衣了。不过天寒地冻,也有好玩的地方,我们在长河上凿开冰面,从细小的圆孔中放下渔网,等上一日再去收网,能网到很多鱼。”
“那鱼出水后,是不是很快便冻住了?”她有些想象不出朔风凛凛中,收网是何等的冻手。
凌凗说是,“所以河边早就架起了火堆,有现成的锅碗。出水的活鱼做成鱼脍,用金橙切丝伴着酱料吃,或是直接熬煮成汤,冰天雪地里喝上一碗,不说好不好吃,总是很有野趣。”
居上不由向往,“倒是比长安有意思多了。”
好感就从一言一语中慢慢积累,她听得出来,他不是那种满口空话的人,语言平实,还很真诚。她之前懊恼陆观楼尚了公主,现在好像也不那么难过了,果然从一段不成功的感情里抽身出来,只需尽快遇见另一个优秀的人。
凌凗问:“长安过冬,可会结厚厚的冰?”
居上说会,“只是要看气候,有时冰层很厚,有时却不能站人。”
凌凗取过一盏加蜜谷叶饮递给她,一面温声道:“若今年是凛冬,届时我起局,请小娘子出来游玩。”
啊,一下子都约到隆冬去了,居上立刻便明白其中深意了。
手里捧着杯盏,葵花盏的盏壁被饮子温暖,风里有茉莉的芬芳。
她说好,所有少女情怀就在浅浅的一低头间。
凌凗的心门被狠叩了一下,那端盏的手也微微颤抖起来。平常有人邀约打马球,二话不说便要上场,今日商王相邀,他却流连,想都没想就婉拒了。
可男人俘获女子芳心,就在策马奔腾之间。他一拒绝,那些起哄的人就更要强逼,吵吵嚷嚷说:“今日可是你家起宴,你这东道不上场,岂不是慢待客人吗。”
骑在马上的人在他身边环绕,凌凗没有办法,只好接过了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