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 九王子的大志向并不仅仅是政客眼中的醒掌天下权, 他有更深的精神上的追求。那就不能只告诉他“XXX是你掌权路上的障碍”,废话不是?难道九王子自己看不出来?甚至可能因此而产生某种程度的警觉南朝希望我乱, 我动手的时候就不能乱。

所以程素素就不能多说。

司南会告诉九王子接下来的部分, 告诉他,必须扫荡一切旧势力,太慢吞吞了会“不爽快”。以九王子假身份跑到敌国周游一圈,末了还要自己脱马甲的性格来看,他是不会喜欢润物细无声的,哪怕最后润了, 他也要自己叫一声“我润物细无声了”。这种人进了五部也得给踢出来。

司南还会告诉九王子,他与旧有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很难和平解决的。让旧势力老实, 就是让狼去吃草,改变他根本的习惯,是根本不可能的。你们理念不合, 有生殖隔离。想温水煮青蛙也可以, 那样你得等很久。

只有这样, 魏国的内斗才会更剧烈。九王子的耐心因心情而异,对他不感兴趣的人, 他的耐心是极其有限的,哪怕他表现得温文尔雅。一旦让他接受了“矛盾不可调和”的观点,他下手就会狠, 而不是循序渐进。

当然, 现在程素素需要耐心等待, 九王子与司南还没有接上头呢。

接下来的路途上九王子一直很安份,间或与呼延英、季达嘀嘀咕咕,却没有再向谢麟提什么招降的话了。谢麟并没有将他一路送到边境,一行人到了齐王幕府,由齐王安排人将九王子护送出境,谢麟则在府内安顿下来,他要准备重开榷场的事宜了。

按照和约,榷场一共要开四处,其他两路各有一处榷场,而谢麟辖内却有两处。重开榷场并非将旧有的地方收拾一下重新开张那么简单,货仓等等不必说,还要防止有人夹带走私朝廷禁止贩卖的物资。又有布防等事,则需要与齐王协商。

再有是书院,交换生的事情谢麟拍板了,第一批的交换学生他已经带了二十人过来,尚需选取相当人数的学生送到京城去。

程素素也很忙,离开数月,她需要对手下的情报人员再进行一次考核,同时补充新人、派遣老人。随着和约的签定,原本进入休眠期的潜伏人员也可以逐渐活跃进来了。

她还有两个孩子要照看。

虽然最后一条是与谢麟共同完成的,功课,尤其是谢绍的功课,赵骞花了很大的心力,程素素也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问。在慌乱这中将儿女送走,本就觉得亏欠,此番再来,程素素尽可能的将小兄妹俩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当,每日必要抽空陪他们游戏。

齐王还要在这中间横插一杠子,他要见见两个孩子。

程素素顿时懵了:“他是个会特意见小孩子的人吗?”

话虽如此,还要将小兄妹俩打扮得漂亮可爱,带到幕府里去。齐王再抽风,也不至于特意把他们叫过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怀着这样的心情,程素素在幕府里下了车,一个一个把小兄妹给抱了下来。

幕府里洋溢着一种奇怪的气氛,开心又不安的样子。

与之相对的,是齐王态度的平和。仿佛一个很普通的邻家老爷爷,问了小兄妹的名字,问给了小兄妹颇为贵重的见面礼,他们喜欢不喜欢在这里。谢绍回答:“和爹娘妹妹在一起,哪里都很喜欢。”还得到了齐王的夸奖。

程素素愈发觉得奇怪了,齐王只看了她一眼,并没有与她多讲什么。

待程素素回到府里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派去护送九王子出境的人回来了,齐王也闲了下来。

合着是闲着没事儿找乐呢?可也没见着他乐呀……相反,齐王还有点颓了呢。

不大对劲儿。程素素马上下令,查探一切可疑的情况。五部还没有出动,谢麟那里先知道了原因既然已经定了和约,普通的守城一般的将军也能做,则齐王就没有留在边境的必要了,京中召他班师。

程素素不由懊恼,她应该早就想到的,仗打完了,让一个藩王手握重兵在边陲,想也是不可能的。只是于齐王而言,现在的京师,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握着消息,程素素默然。半晌,对谢麟道:“我要做一件事情,你不要拦我,好不好?”

谢麟道:“先说出来,看我是不是想与你一同去。”

“我想,再见见齐王。”

“嗯?见他做什么?”

“跟他说说京里的事儿。说来也怪,照他当年做的那些事儿,真恨不得把他打成烂羊头,现在看他消沉了,居然有些难过。不是心软,就是见不得有人消沉。”

【还是心软。】谢麟想了想,道:“去吧,我就不去了。我与他合不来,有我在,我看他有些话是不肯讲的。”

“难道我能与他合得来?”

谢麟道:“心意不同。我是不会怜惜他消沉不消沉的,他还真没傻透。”他对程素素这种希望大家都过得不错的想法并不赞同,不过向齐王适当的释放善意也没什么坏处。如今是在北疆,凡事也还是需要依靠齐王旧部的。只是不知为何,不想将这么功利的话说给妻子听了。她既不忍心,就由着她去吧。

程素素自己个儿去见了齐王,难得齐王也肯见她。或者说,并不意外齐王肯见她。

幕府里一派繁忙,齐王坐在厅里,身前条案上摆着水果茶饮,冲程素素一挑下巴:“坐吧,甭拘礼了,有什么事?”

程素素道:“听说您要回京了。”

“嗯。”

“京里有事儿,我想您还是事先知道一下更好些。”若说齐王在京里没有安排人,那也是骗人的,但是消息总有交叉的,程素素便将近来京中的情形告诉了齐王。并且稍微透露了一下,政事堂或许还会再添一个丞相,这也是史垣临别时感慨的原因之一了。

齐王道:“哦,开始换人了。”

程素素微微低下了头。

齐王忽然笑道:“我倒不惊讶你会来,你来与不来,我都不惊讶。”

程素素笑笑,轻声道:“来的时候,到先生家里道别,他的模样也不比您现在好。当时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是难过。想了一路,终于想到了,又离他远了。便将这话先送给您,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若不止是做个红颜、不止是做个名将呢?就做个最潇洒的老爷爷吧,给自己找点事做。有的人,二十岁就能望到八十岁是什么样子了,姜太公八十岁才是一生的开始。”

齐王来了一点精神,身子前倾:“你不喜欢我。”

“对。您是挺讨人厌的,那也不乐得见您消沉呀。”

齐王点点头:“我好像是挺不讨很多人喜欢的,多少人等着看我笑话呢。太公有文王,我呢?做周公?”

“您难道不是因为哥哥对您好,就想对侄子也好吗?与周公有什么干系?先帝之于您,是一个纯粹的哥哥,您就做今上纯粹的叔叔吧。一定要做成啊。”

齐王笑了:“你们家里,还有人恨我吗?”

程素素也笑了:“谢您不娶之恩。”

齐王拍案大笑,也不管侍者的惊讶,笑够了才冷冷地对侍者道:“看孤被讥讽你们很开心?都滚!”将侍者斥退,才对程素素说:“跪下。”

程素素就不信齐王敢打她,或者说,反正她也打不过齐王,让跪就跪好了,她特别俊杰。

跪了一小会儿,齐王的步子渐渐逼近,程素素仰起头来,只见齐王手中托着一只匣子:“用你哥哥发誓,这件东西,只能你自己知道。”

程素素愕然。

齐王冷冷地道:“你心里,程犀最重要。”

艹!“不带这样的,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

“发誓!”

MD!程素素爬起来就想走,然后就被齐王一巴掌按住了:“不用毒誓,他会活得好好的,就是无法一展抱负,好不好?”

程素素:……我咬死你!死也不答应。

齐王与她僵持了好一阵儿,慢慢松开手来:“你劲儿还挺大的。”说着,打开了匣子,里面是一张金色的名帖,齐王的金帖。此君天生嚣张,帖子也要金箔,只是先帝过世之后,这种帖子已经极少见了。

程素素慢慢张大了眼睛,齐王道:“后悔了吧?”这不是普通的帖子,拿着它,大概齐王的旧部都会给几分面子。

程素素麻溜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膝盖:“不要了。合着您老很精神呐!当我白费口水了,告辞啦。”拍完膝盖又添了一句:“你真的很讨厌。”

齐王大笑,将匣子塞给了她:“将来我要不在了,他们怎么办呢?总得有个盼头。你敢说先前姚徽被罢,不是因为他跟着老燕?”姚徽便是被连山他爹顶替掉的那个倒霉蛋。当然倒霉或者幸运都不好讲,至少姚徽现在一家子还好好的,连家却破得不成样子了。

程素素道:“您这份儿心机……”帖子给了程素素,并不代表就给了谢麟或者程犀其中哪一个人,也不代表就给了李丞相或者是叶宁。给谁,谁都是烫手山芋,但是给一个女人,那就不一样了。同样的,也算是有人照顾了,但又不算是什么结党又或者是发展军中势力。

齐王的算盘,也打得很精。

齐王道:“拿着吧,对你也没什么坏处,你们现在就用得着它。没有事儿,就当没有接过这件东西。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拿出它来,什么时候能拿出它来,别乱用。”

程素素想了一下,郑重地:“好。”不要白不要,可不能白跪了。骨气什么的,有时候她也是没有的。

“谢麟虽然城府很深,你还是再给他生个儿子吧,一个不够用的。”

程素素呆掉了。

齐王摆摆手:“走吧。”

程素素完好无损地从幕府里出来,令侍者们十分惊讶,再看齐王又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了,并不像生过气。

程素素回到家里,将金帖看了又看,深深地锁在了柜子里。待谢麟从外面回来,才对他说起此事。誓也没发,她说出来也没有什么负担。谢麟却生气了:“他居然敢这么逼迫于人么?”

程素素道:“行啦,他是横,我也不赖呀。齐王倒是没有结党,否则也不至于病急乱投医了。”齐王也不算是胡乱发疯了。

谢麟道:“这还不是一大‘党’?收好了,什么也不要动,还用不到。”

“我也是这么想的。”接手别人的,总不如自己亲自经营的来得放心。

至于齐王……

“现在知道去见他是找不自在了吧?”谢麟幽幽地说。

程素素的回答是掐他腰间的软肉!

谢麟是极想做个淡定的大丈夫的,腰间软肉被掐,这又疼又痒的感觉太过酸爽,实在是绷不住。在程素素面前,谢麟也是个俊杰,顺势便扑倒在了程素素的膝上:“哎哟~”

程素素顺手摸上了他的背,手指滑下,轻轻地给他揉着腰,略有一丝迟疑地问道:“芳臣,还想再要一个儿子吗?”

谢麟嗖地弹直了身子:“我会努力的!”

送别齐王就很程式化了,齐王当成什么也没发生过,谢麟也当成什么都不知道。双方都当那份金帖不存在。规规矩矩地设宴,规规矩矩的道别,说的是场面话,做的是场面事,没有一个字逾矩。

齐王亦非将所有部下都带走,虽然签了和约,双方依旧是互相防范的。齐王趁着自己仍有调度之权,将他不少旧部先期调到了内地驻防,留在北疆的大半是此次新集结来的。这送别的时候,其感伤的程度就大大下降了,也是洒泪相送,但是哭到说傻话“永远跟着殿下”的情况却没有发生。

程素素不在送别之列,齐王也没有提到她。程素素难得好心一次,又被齐王这一手弄得坏了胃口。明知道齐王这么做也算是给了她好处,处理得好是双赢,到底不能令人心里痛快。此后齐王如何,程素素就不打算管了。

齐王走后,北疆一切照旧,东路的安抚使还是程犀,西路却调了一位老成的“能吏”来,年纪比谢麟大上一旬,这才是升官的正常速度。三路安抚使各自用心,恢复秩序,渐渐地有了生机。边境上的摩擦不断,大战依旧没有。

这也算是暂时和平了吧,程素素有点讥讽地想,暴风雨前的宁静啊。

因边境还不算很太平,也不知道连山下一次出击是在什么时候,程素素尽早为小青准备了婚礼。齐王将连山留在了当地,却是合了程素素的意。小青不习惯离开程素素,即便有了自己的家,连山不在家的时候,依旧是往程素素那里跑。

如此匆匆五年过去,直到有一天,樱桃步履匆匆,语气急促却压低了声音:“六爷,大事!”

程素素接过她递过来的条子,一共两张,一份是原始的密码,另一份是译好了的内容。随着手下情报机构规模的扩大,程素素也有了专门译密码的人。无论谁来译码,都不可能将坏消息变成好消息

魏国政变。

魏主被毒杀,九王子与十二王子指责是三王子弑父,于灵前突然发难,将三王子拿下。接着,九王子擒杀十二王子,自己做了魏国的皇帝。并且将其他兄弟都留在了王庭。

简言之,九王子上位,但是魏国没有乱。

程素素:……这跟说好的不一样!他们居然没有内战?!

九王子的计划,是程素素派去的人帮忙制定的。九王子的想法并没有错,论起计谋来,还是读过书的人做得比较细致。包括游兆在内,程素素五年里送了三个人到达了九王子身边,有更得重用的,也有只是泛泛的文书工作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向程素素保证,会至少送一个王子到虞朝来,方便与九王子的内战。

现在呢?九王子最大的对手都死了,其他的兄弟难掀风浪。

究竟哪里出了意外?!

第227章 烽烟再起

天高皇帝远不是一句空话, 程素素再想知悉原委,也得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现在该担心的是, 在魏国布下的暗桩都还安全吗?

冷静下来, 程素素发现, 如果有问题,只可能出现在两个方面:一、她的暗桩出了问题;二、九王子现在是新的魏主了有他自己的打算,并且执行成功了。甚至有可能是两方面一同出事,总不可能是天降神人操纵了一切吧?

程素素放下手中的译本, 轻轻地揉着眉心,她希望是九王子很聪明,也不希望是自己内部出了事。现在最要紧的有两件事, 一是向在魏国境内的人员询问真相,另一个则是要尽快告诉谢麟,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可以在她这里解决的了。

没有犹豫,程素素袖着条子去找谢麟。

战争过去有一段时间了, 比起战时的忙碌,此时尚算安闲。谢麟更有功夫搞点事情来显出自己的不同来,此时正在起草申请军屯的奏稿。

脚步声没有打断谢麟的动作,程素素等他写完一段,才唤一声:“芳臣。”

大约是心理因素, 只要听到她这么称呼, 谢麟就忍不住耳朵一热。放下笔来, 谢麟故作正经地咳嗽一声:“来啦?怎么?”

正如程素素对谢麟的了解越来越多, 谢麟也越来越了解程素素表情动作的含义, 程素素这个样子,分明是有不太好的消息了。

程素素点点头:“北边的消息,他们动手了,结果不如人意。”

谢麟接过译文来,一眼扫过,眉头微皱:“必须上报朝廷。还有别的消息吗?王三……算了……”

程素素道:“内掌柜与司南还不曾有信,王三顶多得到一些泛泛的传闻。两国交好,有事各遣使者,用得到他的地方可真是太少了。”

“王三还是先放在那里吧,”谢麟略一思索便说,“不方便的事情还是用得到他的。内掌柜与司南线上的人,要慎重了。再等三日,若无消息,就要派新的人手过去。”

程素素笑道:“这是当然。”

谢麟轻叹一声,将草稿一合:“这个怕是用不上啦。”

几年来招徕流亡小有成绩,程素素心里明白,这是托了更南地一些的地区兼并愈发严重以及天灾的福,否则不会有这么多人肯背井离乡北上来填充人口的空白。昔年谢麟奏请朝廷批准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招过来的人也没有现在的多。此外仗虽然打完了,各部也陆续撤走了一些兵马,为了备边,兵士也比以前多了。是以看起来经过战乱的地区人口到如今并没有下降得太厉害,若是再有个一、二十年,一准能恢复生机。

这些都算是谢麟的政绩了,照着赵骞等人的规划,谢麟两三年内将会被调回京城。一则谢麟的官也该升一升了,或者说,也该回到中枢去适应适应了,二则朝廷恐怕也不会乐意让一个人在这么广大的地区经营这么长的时间,他的权利还比一般的封疆大吏要大。

现在看来,谢麟恐怕还是要在北方再经营一段时间了。

人口多了,年景却不如当初,因是经过战乱之地,荒地不少,兼并倒还没有显出来,百姓日子还过得过,五年后的今天,自给自足是完成了,还能供应一部分军粮。但是,吃紧。两国对峙已成定局,这许多兵马压在边境上,对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若是本地能够自行解决一部分,朝廷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如今魏国政变,新的魏主是战是和,魏国是否会陷入分裂,都未可知,边军日夜操练尚且不及,朝廷恐怕未必会同意军屯。不,一定不会同意。

“召集他们议事吧。”谢麟说。

安抚使衙门的布局比之前略有不同,谢绍、谢秀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空间,谢麟保证会很努力的结果谢业如今占据了上房的东厢。江先生等幕僚及谢麟收入门墙的弟子在前衙有了自己的住处,唯一的例外是赵骞,他与江先生等并不很亲密,反居住在离后宅很近的院落里,每日固定给自己的日常是与谢绍接触。

几年间,谢麟旧日收的三个学生被他安排通过科考做官,其中马度、谢守清顺利地通过了最终的殿试,如今正在翰林院里进修。比较不幸的是米铮,回京城待考,对他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安排,住在自己家里条件更是不知道比赴京赶考的举子要强多少,然而天意弄人,他考试前大病一场,误了一科,又被米枢密打发回来继续跟着学了。

米枢密的理论是:反正年轻,误一科就误一科,休息好了就回去跟着学点,对魏的关系问题,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朝廷的一个重要议题,多懂点是没有坏处的。且与老师多多相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除了米铮,谢麟这五年只添了一个真学生,名字于程素素而言是相当好记的鲍照。鲍照同学的相貌完全不符合谢麟的标准,无论是老婆、老师、幕僚、先收的三个学生,相貌无不是在水准之上的。唯有鲍照同学,活像半截铁塔,既黑且壮,偏又相当腼腆,说话就脸红。好在性情学问人品倒是符合了要求,谢麟权衡再三,忍痛将他给纳入门下了。

每每开会,鲍照就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今天也是如此。

没有人问谢麟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也没有人问为什么程素素不抱孩子却出现在这里。谢麟先召集亲信而不是衙内下属,就是因为他们省事省心,且幕僚,尤其是赵骞,可以提供更准备可行的意见。至于学生,旁听就好。

赵骞照例是最后开口,江先生自然是打头阵:“东翁当上奏朝廷,通告各地,尤其是李知府处,做好准备。各地驻军酌情通告,但是不能大肆宣扬,以防人心生乱。唔,至于东、西两路……”江先生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通知程犀与西路安抚命名张孝知。

石先生却直白地说:“不必通告。”考虑到程犀的身份,又添了一句,“如今并不知魏虏实情。”

谢麟听完了他们俩的建议,都表示了赞同,继而征询赵骞的意见。到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赵骞这是死抱着故去谢老丞相的遗愿,以扶植谢家继续人为己任,江先生也不与他争,谢麟也不去排挤他,只是多一只眼盯着,不肯让儿子太过受幕僚的影响。

赵骞道:“对魏,不过战与和而已,此二者皆有应对,大可不必慌乱。”

一句话便稳定了人心。

谢麟颔首:“我也是这个意思,先向京城报讯,令各地暗中戒备。北朝虽未大乱,然而一场变故,总是要花些时候来收拾的。不若趁此机会,多多买马。”

九王子,现在是新魏主了,一旦统合了魏国,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南下,到时候榷场肯定是要关掉的。

赵骞续道:“除非魏主即刻开战,否则发生变乱,必然遣使而来。届时了问即知。”魏使未必肯合盘托出,但是通过他的用词,他的表现,完全可以推断出许多内容。

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了,程素素才提了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战事再起,谁堪为将?”

日哦,真没有。

考虑这个问题,简直令人绝望。

齐王的名头是够响了,难道还要他再次出动?他得有六十了吧?如今在京里与皇帝的关系倒还是不错,然而考虑到他的年龄……

虞朝也有些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将军,后者以迟幸为代表,前者若说代表,还真没有一个能一提“正在壮年的将军”就能马上想到他名字的。那位被连山他爹取代的姚徽,后来倒是又被授官了,然而通过实践检验,本领也仅仅是合格而已。

迟幸现在看来是有些齐王的风范,又没有齐王年轻时的少爷脾气。制约他的是年龄,估计整个朝廷都没有人放心把整个大军交给他。即便齐王推荐,这“好事”也未必能落到他头上。

程素素说的“谁堪为将”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等大军来了,要怎么配合?就眼前这些人,拣哪个来都不能让人放心。如果来个庸才,做生不如做熟,还不如来个齐王呢!

可是能明着跟皇帝讨要他的老叔叔吗?

既然要讨论,就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应变,光“魏国生乱”的短期应对,这里哪怕入门最短的鲍照都能提出个幺二三来。还要看得更长远一点,早点准备,早点转舵,才不致被动。

然而在场的人在心里将人选犁了三遍,不得不承认,没有。好了,你这儿什么都准备好了,来了个不能打的,准备的所有物资那都是给魏国准备的了。尤其不幸的是,在座的没有一个“精于兵事”,让他们看呢,倒是能看出来谁行谁不行,反正要他们自己上阵,那是不行的。

只能指望别人。

这种感觉真是太糟糕了。糟糕到江先生试探地问程素素:“娘子,您捡到的那个连山,真的不能用吗?”程素素一贯运气好,万一拣到个隐藏的天才呢?

程素素的回答是,翻了他一个白眼,江先生也回了一个白眼。

谢麟拍板:“遣谁为将,是朝廷的事,我们先做好自己的事吧。”

话说到这里,就是大家都没有办法了,名将这东西,又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名将是天生的,中低级军官才是可以大量培养的。就像读书人很多,但是连中三元者除了运气,必须有极高的天赋,比如谢麟,如果天赋不顶尖,连碰运气的资格都没有。

名将也一样,不是读点兵书就能成的,也不是打几场仗就能成的。

乱世多名将,乃是因为世道乱,大量的人投身到了行伍之中,量变产生的质变。本朝之前太平这么久,有天赋的人也没机会呐!释空天赋倒是不错,造反了,不是反贼,谁能显出能耐来呢?都得一级一级往上爬,如果只会打仗不会做人,爬都爬不上去。

最终讨论的结果,最重要的结论只有一个如果现在打起来,大家得顶到朝廷觉得必须把齐王再放出来为止。不然就只能祈求天降名将了。所以,李巽就比较惨了,讨论一结束,谢麟第一个就给李巽去了信,让他备战。接着是给朝廷报讯,给叶宁、李丞相、米枢密写信,提醒他们注意。给李丞相的信里写着,若是担心侄子安危,早点将他调走,如果现在不调,以后打起来再调,他必定扣着人不放。

接下来便是紧张的等待了。

第二道消息却是王三郎传过来的,在派遣数年之后,他终于带来了一条有用的消息王庭变乱之事为真,九王子只杀了他的兄弟们及部分重臣,并没有诛连太广,王庭有风声鹤唳之态,然而并无大乱。

第三道消息是“内掌柜”传来的。内掌柜本人毕竟不是游家的闲散子弟,而是程素素精心挑选训练出来的有能力的人,渐渐在呼延部站稳了脚跟。而游兆本人则在九王子帐下得到了重用。“桂圆”作为游兆的族弟,在呼延部过得还不错,也知悉了不少外围消息。

据内掌柜的观察,九王子准备许久,一朝发难,分明是在有重点的清洗,凡被清洗者,莫不是持着部族旧观点的人。初代魏主虽统一各部,明面上是统一了,实际上各部族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旧式习俗,且对九王子所推行的文明开化十分抵触。政变搞的就是他们!

游兆的消息是停了五天后传过来的,内容只有两条:一、他们是给九王子制定了计划,但是他们不具体执行的权利,所以执行的是九王子修改过的计划,这个新计划九王子就没有通知他们了,动手前几天为防走漏消息,他们已经被隔离了,九王子动完手放他们出来之后,他们也是懵逼的;二、政变之后虽然人心有些慌,但总体平稳,想趁机搞乱魏国,很难,还是担心九王子何时南下吧,因为这人在政变结束之后说了一句话“从此再没有人能够阻拦我南下了”。

虽知九王子会南下,看到消息的时候,程素素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是他们没有努力去试图寻找名将,朝廷上下自释空第一次作乱起,就考虑要培养良将了。中坚力量是有,领头羊……无。“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可不是开玩笑的,有点脑子的都不敢胡乱断言某人就是。

最后一道消息,是程素素的暗线“海东青”传来的,除游兆与内掌柜的消息之外,又解释了这何这么晚新任的魏主十分亢奋,将大家召集了起来,已经讨论完了对虞朝的策略。

策略也很简单:一、新主登基,要派使者通告,同时要索取一定的钱财;二、通过榷场尽可能多的屯积战备物资,买不到就干脆把榷场给抢了;三、时间差不多定在两年之后,因为杀完人之后,魏主还是要继续解决一下内部矛盾、统一思想的。

所以,甭想那么多了,赶紧的,准备吧!他们这些幕僚,更多的是参与阴谋诡计,以及文化、制度方面的事务。真正的参与战争决策……魏主并不与他们讨论这些事情,偶尔漏一句罢了,他们没有办法去参加讨论。

这个程素素倒是很理解了,就虞朝打仗这熊样,魏主在军事上不信任虞朝出身的人,太TM正常了!

有了详细的情报,程素素大概知道了魏国的情况。又过数日,其他两条线上也传来了消息,总体情况都差不多,新的魏主并没有大量调动兵马的迹象。看来短期内还算安全了。

蒋清泰作为魏使,既是报丧,又是通报新帝登基,邀请虞国使者去观礼,也从侧面印证游兆等人消息的正确性。

只是令程素素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魏主竟没有等两年,次年秋天,游兆再次传来消息魏主将亲自率兵南下。

烽烟再起。

第228章 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