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源等退下,程素素回来,林老夫人精神一振,孙子虽然遇了点小麻烦,孙媳妇却是个可靠的人。忙说:“进来吧。”
令林老夫人意外的是,原本对孙媳妇极其和蔼的谢丞相,现在对程素素越发严厉了。几次林老夫人都想说他病糊涂了,看他躺在床上的样子,又咽下了,只好安抚程素素,让她理解一个老人的怪脾气。
今天,这怪脾气依旧准确发作。
谢丞相用不近情理的态度,以审问的口气问道:“来得很快,听到什么了吗?”
程素素道:“听?打舅舅家回来,没听到什么新鲜的事儿,还是安慰的话。”
“府里呢?”
“府里?看到些神色不对的。”
“你就没什么想法?”
程素素道:“近来府里上下最挂心的,就是您了。现在看到您好好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谢丞相继续逼问:“这样算好?”
“正在变好。”
林老夫人投过赞许的目光。谢丞相还是不依不饶:“好不了啦,起不来了,我该休致了!你们开心不开心呀?”
“哎呀,你这老东西!”林老夫人不知道接什么话好了,哪有这样跟孙媳妇儿说话的呢?
程素素不动声色,依旧坦然回答:“您想怎样就怎样,叫自己痛快些吧。”
谢丞相虎着脸道:“阿麟巴不得我休致!”
“够了!你们祖孙呕气,别带上别人跟着受气。”林老夫人果断地插言。
“呵,憋着劲儿的是他。”
程素素眼睛都不眨地:“他那是在撒娇吧?”
老夫妇俩表情都是一僵,将撒娇这个词与谢麟联系在一起?
谢丞相怪异地看了她一眼:“你比他还小,说话倒老成。”
“呃,到了邬州,没人由着撒娇,就长大了些。”
谢丞相又将话题给转了回来:“休致的事情,你怎么看?”
程素素一怔,反问道:“真的要休致?”
“我在问你。”
程素素道:“您想怎样就怎样,叫自己痛快些就行了。”
“嗯?”
程素素想了一想,道:“本来就是呀,强扭的瓜,不甜的。人活一世,喜新厌旧,今天喜欢的,明天就不喜欢了。要是不休致能叫您开心,那就接着干,到您现在还喜欢一件做了那么多年的事,多难得?有什么好阻止的呢?要是您觉得歇歇更舒服,做晚辈的没有道理逼着您接着操劳。”
谢丞相声音冷酷地说:“我休致了,你们以后就没有现在这么顺了!哼,大约在你们看来,我休致了与死了也差不多了。”
林老夫人看出来了,程素素能应付得了,这回只是发出意义不明的音节。程素素依旧平和地说:“您觉得歇歇更舒服,做晚辈的没有道理逼着您接着操劳。”
“是吗?”
程素素起了个头:“家父……”程玄先生,老婆管家,徒弟管事,如今是儿子养家糊口。谁也没嫌他浪费米粮将他给活埋了。
谢丞相笑了,十分和气:“哈哈哈哈,程亲家是好人,这些探病的人,只有见到他能叫我开怀。”
程素素含蓄地跟着笑了。
谢丞相含笑说:“他虽不理事,却很明白事,也不软弱,也肯担当,偏又飘逸至极。”
程素素心道,您将我爹夸得这么好,我心里有点方。
谢丞相续道:“要是阿麟能沾上他岳父一点仙气就好啦。”
程素素放心了,答道:“官人这样也不错。”
“他尖锐!苛刻!恃智逞凶!祁夬没说错他!一个人,能一直尖锐到死,没有一点柔和的时候吗?尖锐,就永远有敌人,永远不能懈怠,会把自己累死!尖锐惯了,一旦存一丝柔软,就要害死自己!世上哪有那么多的黑白分明,不懂和光同尘的,都死了。”谢丞相挣扎坐直了,眼神殷切,双手微微颤抖着,仿佛要让所有人接受他的观点。
程素素心道,谢先生绝对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人,他就是跟二房有仇而已。也配合地点头:“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谢丞相倚回板壁上,叹道:“我与他说话,发自肺腑,他也听不进去。你要多劝他。”
“是。”
谢丞相忽地又转了话头:“知道我为什么将你返京经历问得这么细吗?”
“阿翁自有考量。”
“哼!”
程素素笑道:“是考较我。大约我做得还不算糟糕?”
谢丞相不答,只问:“你说,我是休致好呢?还是不休致好?”
程素素道:“都好。”
“说实话。”
“都好,”程素素补充道,“没到选错了就顶不住的地步。看您,您比相位金贵。”
林老夫人听得舒坦已极,欣慰地笑了,拍拍谢丞相的手背。谢丞相心里也高兴,却不动声色地说:“要看圣上的意思。”
程素素道:“是。”
“冒官的案子,会办得很快,结案之后,就是召见之时,想好如何奏对了吗?”
程素素张张口:“只想过东宫或许有召。”
“现在就想。”
“路见不平,何须多想呢?”
谢丞相道:“老夫束发读书,早登庙堂,国事办得尚可,家中……乱七八糟,是该留些日子整顿家务了。你且去,以后每日过来。”
“是。”
林老夫人特意起身,携程素素的手走到房门,安抚道:“难为了,这么辛苦,我心里有数。”
程素素诚恳地道:“这哪算什么辛苦?”
她反而超级喜欢这种感觉,到现在脑子还在兴奋,真真切切地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说来也怪,读书考试上班累成狗,叫喊着就想做个有钱的混蛋只管吃喝玩乐不用工作。现在真的成了个地主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浑身的细胞却叫嚣着,想要胡天胡地浪一浪,情愿去累一辈子。
出了邬州至今,让她找到了畅快的感觉,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愉悦。
就是要这样的过!
林老夫人心中还赞她懂事,目送她走远,折回来问谢丞相:“你究竟是怎么想的?这是跟孙媳妇说话该有的样子么?”
谢丞相道:“你不懂。”
“就你懂?”
“四个儿子,最看重的早早去了。还是要指望阿麟的,阿麟的脾性并不很好,偏又极聪明,我说的他听不进去。我说一,他能想到八百里外去,不照我的来呀。老三老四,只会给他摇旗呐喊,冲锋陷阵也能做,却绝不会劝阻,劝也劝不动,他们没他聪明。旁人就更不要指望啦!还好,阿麟给自己找了个笼头,就她了,我得多点拨她一些。她得再聪明点,不能跟不上阿麟,不然也劝不动。”
林老夫人迟疑地问:“毕竟是妇道人家,能行吗?”
“唔,比旁人还都强些,”又嘀咕,“我也不想指望妇道人家,却没有旁人可用啦。不是老的要死了,就是蠢得劝不了。就她了就她了。程家家风好,家人和睦,很好!”
林老夫人啐一口:“你早干什么去了。”
谢丞相死撑着:“哈。”
程素素回到长房,小青便托了两封信走了来:“娘子,大官人的信,还有咱们大郎的信。”
程素素接过信了,犹豫着将程犀的信放到一边训斥的话,可以晚一点再看了。
先拆谢麟的,开门见山,表示程素素的信他已经收到了,事情都知道了,谢丞相醒了大家可以缓一口气了。接着,花了三倍的长度,一句话重复三遍地指出,程素素这次太冒险了,哪怕前面都对,也要留着米府一个军士在身边保护她回京。继而花了更长的长度,依旧是一句话重复三遍地讲,京城的事情,量力而行,不要勉强,一定不要勉强!他这边事了,就申请回京述个职!让程素素等他回来,他不太禁得住吓。
程素素吐吐舌头,将信放到了妆匣里。
再打开程犀的信,程犀的信却特别柔软,丁点儿训斥的话没讲,感叹了同年的遭遇,说了生命的可贵,以及对妹妹的担心。表示自己离得这么远,并不能护到妹妹,感到十分的无力。又絮絮地说了对京城家人的担心,以及对道一的祝福等等。
程素素完,小小声骂了一句:“日!” 小心地将信折好,开始想谢丞相的话,仔细地想一旦面圣,如何回答。终究不忍让程犀过于担心。
作者有话要说:
素素:姐打通任督二脉了!
第115章 内事外事
身边也没个可以商量的人, 程素素只能自己去想。做好了准备, 却又等不到宫中宣召, 反是府里的事情越来越复杂了。
第二日,程素素起了个大早,旁的不干先去上房。没有家累的人,毫无疑问是最轻松、到得最早的一个。林老夫人心里满意,口里却嗔道:“年轻人觉多,起这么早做什么?别不长个儿。”
程素素笑道:“起惯啦,我个儿也不矮呐,对吧?嘿嘿。”
林老夫人笑着往她脸上拧了一把:“对~”一旁,谢丞相脸上也露出了宽和的笑容来。
说不两句话,谢涛等人也来了,二房还在禁闭中,并不曾出现。程素素心想,我一回来他们就给关了,不是我的锅,也是我的锅了。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不愁。
没了二房,可谓其乐融融, 服侍用饭的,陪着说笑的, 虽有对谢丞相休致的担心,却没有人说扫兴的话了。二房殷鉴不远,可老实闭着嘴吧, 至少哭天抹泪的阻拦是不行的。
一家子吃完早饭,便有来探望的了。谢丞相清醒当天,宫中便来了使者。今日来的,是谢家的族亲。谢丞相病后,探望者众多,为安静养病,许多人都无法进入府内。如今醒了,至少要见一见族老们,安定一下人心。
谢氏族人颇有分寸,只推几位老者入府。他们里面也有为官的,也有休致的,个个都有些份量。到了正房,谢丞相不让程素素回避:“你就在这里吧。”谢涛等以为这是要程素素代表谢麟来听,日后好转达,想是自家人,她又是宗妇,也不失礼,都没有表示异议。
几位老者坐下,与谢丞相各叙心意,说到一半便哭了起来:“可把我们担心坏了。外面一天三次传谣言,听得心惊肉跳。还有问到我们那里的,我们什么也不知道,能答什么?”
谢丞相道:“就是因为这个,才不叫你们登门,免得他们多事。”
几位都说是。又问谢丞相身体,且说:“今天是真的坐不住啦,那些话,是您示意府里放出去的吗?”
“什么话呀?”
“休……休致。”
谢丞相想打死那个只会坏事的二儿子,挪动了一下身体:“我能授什么意呀?”
“这个时候,就别再这样啦。是与不是,这都不是可以谣传的东西。”
对呀,可那个孽障不懂呀!
谢丞相道:“你们看呢?”
几人来之前也开过小会,当下推了年纪最长已休致的一个出来说:“论起见识,我们都不如您,想必您要做什么,都已经想好啦。这么些年,有眼睛的都看着呢,听您的。族里谁要有二话,我们也放不过他。”
谢丞相眉心舒展:“那就休致了吧。恋栈权位不是什么好话儿。”
“哎。那接下来?”
“关起门来,好好过活就是。”
“哎。”
要紧的事儿说完了,开始闲话,谢家人的嘴经常是说不几句就说到谢麟身上的。族老们带点埋怨地说:“要是阿麟在,咱们就不用这么慌啦。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族老们并非对谢麟一无所知,这一年来,都看着着急。谢麟赴任前都在想,这样的天才,到了地方上“新官上任三把火”,什么样的地方都得叫他弄出点出彩的事儿吧?别人办不到,他不是一般人,肯定能办到。一气等了一年,好消息还真没传几个过来。不由焦急起来。
谢丞相道:“他娘子回来了,你们有话,自己问她。”
族老们都认得程素素,见她在场也不惊讶,拣不痛不痒的一些。诸如身体如何、是否水土不服一类,政务上的事情,又都很有默契的住了口。那位特意请了假,现在任着侍郎等休致的族老,因辈份高些,多问了一句:“他阿翁病了,他该回来一趟的。”
程素素低头敛眉轻声道:“要跟外人讲,就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敢因私废公。对长辈们说实话,我们那是攒着人情。”
谢侍郎奇道:“什么人情?”
程素素已将谢丞相的想法给理明白了,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谢丞相是有意松一松手,给她发言权、树立相当的权威只要她能通过谢丞相的考验。那她就得拿出点能让大家都点头的东西来,不能只装鹌鹑。
从谢丞相将她留下开始,新的一轮考试就开始了。
程素素不紧不慢地道:“与圣上的人情。两宫待他,有些情份在。可人情这东西,能不用最好不要用,用一分少一分,用完了再想要可就没了,得不停地攒着。好钢得用在刀刃上,祖父有召,用光了人情也值得,没有命令,不敢轻易就使了。一大家子人呢,要使的地方只会多,不会少。”
谢侍郎不过自家人顺口一句,倒没想过能引出这一串话来,仔细分辨,却又真是这个道理。捋须而笑:“老啦老啦,不如年轻人想得明白。”
程素素连说不敢:“我们要学的还多着呢。离了京,没了长辈指点,外人指点的时候可没这么软和。”
众老一笑。
见谢丞相面有倦色,扶杖的、捋须的,都起来告辞,谢丞相道:“你们送送。”
程素素略懵,在娘家她都没这待遇,现在让她跟着送一送客?那就……送到门上得了。她这头与谢涛等虚扶着老人往外走,谢丞相却与族老里一个最长者低语:“老哥哥,怎么样?”
老者皱眉道:“你家里有一个人,如山如海的人情怕都不够他花的。”
“是该整顿家务啦。”
“你明白,我走啦。”
送完族亲回来,未及歇气,散了朝的官员们又来了。
冒官的案子,人犯拿到,三法司审案,其他人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更兼相府有风声传出,谢丞相病愈之后行动不便,打算休致。登门的人就更疯狂了。
谢丞相依旧没有让程素素离开,让她到屏风后面去坐着听。
头一个来的是李丞相,一半是自己也要过来,一半是皇帝派他来听听信儿。两人见面,客套过了,李丞相便切入正题:“老前辈,外面有些风声,说老前辈要休致。如今连圣上也知道了,老前辈的折子又未上,究竟是个什么章程呢?”
谢丞相问道:“我这把老骨头是个什么样子,没人告诉圣上?”
李丞相笑道:“得啦,老前辈,咱们说实话,是知道了,可您呐,是劳心者。”
谢丞相问道:“成三,你落到我这个样子,会怎么做呢?”
李丞相摇摇头:“我如何能与老前辈比?要问我的看法,我就只好说,得看老前辈想要什么了。”
“这是实诚人说话,”谢丞相满意了,示意林老夫人取一只匣子来,接过来亲自递给李丞相,“我都写好啦。劳烦成三,转呈圣上。”
李丞相郑重接过,深深一揖,请谢丞相安心养病。
接着便是郦树芳等人,这些人或是与谢丞相有姻亲,或是投到谢丞相门下,又或者是谢丞相旧属。可以笼统地称之为“谢党”,说是党,又并不紧密,身份各不相同,有些独立一些,有些指望着谢丞相,还有一些已经被人挖了墙角。
此时都来,面子上都要劝谢丞相为国保重,不要轻易辞相,否则国家便要失一栋梁。全忘了几天前还计划着谢丞相死了,该要如何如何。这里面,又有真情实感觉得谢丞相能干下去,没别人比他干得好的。还有是怕谢丞相不干了,自己没了靠山的……
谢丞相也好耐性,一个一个与他们讲话,宣布了自己已经将乞骸骨的奏本让李丞相转递的事。顿时,室内哭声一片。
谢丞相只是摇头,示意谢涛等扶起哭倒在底的官员,缓声道:“都不要生事。”
郦树芳道:“相公,相公一旦休致,如朝廷何?”
谢丞相微笑道:“圣上自有决断,切记,不要生事,切记!”
郦树芳还真是不大明白,谢丞相却不肯明说了。多了的话,是真的不能再讲了的。
官员们没能从谢丞相口里撬出多余的字,只是得到了一个“确定休致”的准确消息。
他们走后,谢丞相的话就多了起来,先是问:“你们看他们,怎么样?”
谢涛轻声道:“各人有各人的心思,都不愿您休致,您就是他们的大树。”
“你们呢,愿意不愿意我休致?”
谢涛心说,您折子都递上去了,现在问我们什么意思?心思转了两转,说:“儿子的心里,父亲什么时候都顶天立地,哪有‘不能干’的时候呢?您这一病,才发觉,您也有累的时候。那就歇歇吧。”
“就嘴甜!”
谢丞相慢慢地说:“不要小瞧了圣上。站得高就看得远,他站得总比你们高些,个子再矮,也不是有小聪明就能戏弄的。凡打着这等主意的,都是蠢人,不要与他们走得近了。”
今上在古老太师眼里,傻得不能再傻,其实不与古老太师心里的白月光比,今上也是有中人之资的,心眼儿不算太少。做了这些年皇帝,老油条不知道遇了多少,再想将他将傻子似的戏弄,是相当不现实的。
谢涛老实答应了。
谢丞相忽然笑了:“这些人,一叶障目,患得患失。郦树芳,自以为离相位只差一步,他才是最想我退下来的人。可惜呢,他也老了,比我年轻不了几岁,没用的。陆见琛倒不错,不过资历不够,他是个聪明人,你是弄不服他的,阿麟倒可以……”
程素素心头一跳,听着谢丞相逐一点评着朝官。她对这些人的名字履历都知道一些,不至于一头雾头,记起来也容易,预备等下写出来给谢麟看。如果可能,见着了程犀,也告诉他一声谢丞相看人,总不至于每个都瘸。
谢丞相又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东宫前所未有的稳,这个所有人都能看得到。许多人反而不明白要怎么做了。东宫稳,所以皇帝就不用像前辈们一样被诸子争位所困扰,就会有更多的心思做别的事情,比如考较大臣。心眼儿太活的,不好!留一群难缠的老货给儿子?哪个做老子会这么不上心?留也要留实干的。不管什么人问,我都什么话没有,都老老实实的,天下太平!”
东宫身体又不够好,子息不旺,皇帝就会担心“现在这般上进,以后改换门庭是不是也这么灵活?”
真正该做的,就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
从这一点上来看,谢麟就是做对了,老老实实干活!不过,程素素估摸着,谢丞相对孙子在他病重没有奔回来这件事情,还是有些心结的。她逮着机会,就得给谢麟找点说得过去的理由,还得代谢麟唱个红脸。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谢丞相说完话也倦了,摆一摆手,程素素就跟林老夫人一道将他放平躺下,才与谢涛一道出去。站在门外,谢涛轻声问:“阿麟还有信来吗?”
“有的,说邬州的事忙完了,就请旨回来。这里的事,我都写信给他了。料想下一封回信也快了。”
“那便好,有消息,案子快审完了,你就要面圣了,想好应对了么?”
“是,阿翁指点过。”
谢涛道:“阿麟没回来,你独个儿在家里,有什么事儿,只管找你婶子。”
“哎。”
就在谢涛提醒完没几天,案子就审完了。太平盛世出现这样的事情,皇帝的脸被抽得啪啪作响,恨不得将强盗统统剐了算完。三法司也愤怒,却要顾及体面,匪首判斩,重犯判绞,余者流放。
皇帝还不肯罢手,却是李丞相对他悄悄说了几句话,才让他若有所思地点头同意了。李丞相说的是:“已经都打废了,活不成了……”
该罚的罚完了,该奖的也得奖。比较惨的是已经死去的真县令,三法司花了老大的劲儿才问出他的遗骸所在,改葬,抚恤家人等等自不消提。袁恺、张起等缉盗有功,履历上添一笔,升迁时有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