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崔皇后扑哧一笑,拍了拍崔夫人的手背,笑而不语。

见崔皇后笑了,崔夫人心中也舒坦些。但她又想起来什么,问崔皇后:“对了,娘跟你说过吗,前几日你爹爹写了家书回来,提到锐儿,说是他骁勇善战,已被提拔成了先锋小将,还夸他不日会有锦绣前程呢。”

宣华帝浑身一僵!

邓锐!

前世的他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只是在崔皇后死后,千钧一发之际,率领数十万大军进入京城救驾,并将襄王斩于马下的,就是这个名叫邓锐的青年。

那青年身形消瘦,身披缟素,双眼如炬,诛杀襄王余党后,他只求了宣华帝一件事,带走崔家人的尸体。

宣华帝没有答应。

可是有朝一日,崔皇后的尸体突然从皇陵中消失了,而邓锐也神秘地消失无踪,只留下大军与虎符。

崔皇后跟邓锐到底是什么关系,宣华帝到现在都不清楚,所以他一听崔夫人提起这个人,立刻紧张到飞起。

崔皇后却是淡淡一笑:“那可真是要祝福邓家公子了,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作为,日后定然不可限量。”

崔夫人叹了口气:“要是当初……”

“娘!”崔皇后低声,“这话切记不可再提。”

“不提,不提不提,你说不提,娘便不提。”

又说到这里就停,宣华帝气恼不已,挥舞小爪子试图追寻答案,崔夫人却笑眯眯地握住他小手,说:“小皇子是饿了么?”

朕不饿!你给朕说清楚啊!邓锐到底跟皇后是什么关系,给朕说清楚啊!

崔皇后母女二人又商量了些话,才在如诗的护送下离开。

宣华帝一方面钦佩于崔皇后的聪明睿智,一方面又心塞于那个邓锐。前世崔皇后的尸身被人偷走,他便猜到是邓锐的手笔,虽然最后他找到了邓锐,只是却没有将崔皇后的坟迁移。

既然她不喜欢这个皇宫,那便让她长眠于山水之间,有花鸟草木作伴,也是快活,总比待在奢华冰冷的皇陵里好得多。

邓锐以为他要杀他,毫无抵抗,宣华帝却将他请回朝廷,封做了兵马大元帅,只是邓锐一辈子没给宣华帝好脸色,二人互相仇视,邓锐不肯告诉宣华帝自己跟崔家的关系,宣华帝也不肯放他走,就好像留下了邓锐,留下了这个跟崔皇后认识的人,他就能装作崔皇后还活在自己身边。

她只是关闭了毓秀宫的大门再也不出现,并不是死了。

那个背影,那滴眼泪,那些痛彻心扉和刻骨铭心,他都记得,在崔皇后死去的几千个日夜里,在冰冷的深夜化作刀刃剜着他的灵魂,让他煎熬,让他忧虑,让他活不到六十便郁郁而终。

前世种种,宣华帝从不曾忘记,只是现在他重新找回了崔皇后,便不想再让那些遗憾加诸在她身上。

他坐在崔皇后怀里,不觉有几分呆滞。过了会儿,他才抬起头看向崔皇后。崔皇后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宣华帝茫然,他试探性的握住了崔皇后的一根手指头,然后在她低头看向自己时露出了一个牙齿都不齐全的灿烂笑容。

崔皇后被逗乐了,笑着摇摇头,抱他起来走动,然后喃喃道:“斐儿可要平安长大,到时候呀,让你曾外祖父还有外祖以及舅舅都看看,咱们斐儿是个多好的孩子。坐不上那个位子也没关系,斐儿可以去做斐儿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母后永远都会站在斐儿这边。”

轻轻亲了亲宣华帝的额头。宣华帝只觉有温柔而绵长的情感从额心逐渐蔓延到自己四肢百骸,他眼眶一酸,突然有种想落泪的冲动。

他以为自己忍住了,其实没有。小孩子的泪腺那么发达,身体太小,根本不好控制,崔皇后赶紧抱着他哄,好一会儿才让宣华帝停住眼泪。

“傻孩子。”崔皇后无奈地捏捏他的鼻子,又轻轻晃了晃,抱着他,就这样抱着他,两人一起往窗外看,毓秀宫里也种了许许多多花木,只是此刻天冷了,花都凋谢了。

崔皇后看了许久,才说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说完轻笑一下,也不知道是在说谁。

☆、第23章 〇二三

自打婉妃小产后,倒是安分了许多,身子养好再来跟崔皇后请安时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话里有话了,就是眼神每每看得崔皇后不舒服,尤其是当她看向小皇子的时候,总是让崔皇后有种说不出的异样感。但婉妃只是看看,并不说话,崔皇后也不能说什么。

反而是韦才人看起来像是真的悔改了,和以往的作风判若两人,虽然除了崔皇后以外没人相信。

韦涟涟好不容易从才人爬到妃位,这位子还没捂热乎就又丢了,太后被气得火冒三丈,一听说命令是崔皇后下的,恨不得立刻就冲过来找崔皇后兴师问罪,好在被身边嬷嬷拦住,想起崔皇后可不是个好拿捏的,于是左右斟酌了用词,请人去将崔皇后和韦才人都请来。

自那日偏殿一别,崔皇后已有数日没见过韦才人了,她不再穿那粉嫩的颜色,而是换了朴素的宫装,头上也不再琳琅满目的全是首饰,甚至连下跪时的举动都显得文雅端庄了许多。

太后见两人都到了,于是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皇后啊,今儿个哀家找你过来是有件事想问问你,涟涟是犯了什么错,要连降数级?”

崔皇后看了太后一眼说:“回母后,韦才人犯了什么错,还是让韦才人自己告诉您比较好。韦才人,你说呢?”

韦才人先是给太后崔皇后都磕了个头,然后虔诚道:“回太后,奴婢铸下滔天大错,本该以死谢罪,是皇后娘娘宽宏大量,让奴婢苟全性命,还请太后不要责怪皇后娘娘,这一切都是奴婢自作自受。”

太后愣了,在她的想法中,韦涟涟是绝对不会站在皇后那边甚至是帮皇后说话的,这简直都不像她了!可现在跪在自己身前的的确又是那个韦涟涟,怎么几日不见,这孩子却性情大变?她本来准备好的一箩筐指责崔皇后的话就这样扑了空,但太后仍不肯轻易罢休,便换了种语气:“皇后,既然涟涟已经知道错了,这俗话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也要给她改正的机会才是啊。”

结果没等崔皇后接话,韦涟涟就先开口道:“奴婢叩谢太后娘娘的恩典,只是奴婢戴罪之身,没有资格再做宫妃,还请太后放奴婢归去,奴婢愿意从此以后待在偏殿之中念经颂佛为皇上皇后还有太后祈福。”说完又是深深一拜。

太后:目瞪口呆。

崔皇后坐在主位上,也觉得颇为惊讶,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太后为自己撑腰,后宫里那么多佳丽,谁能有这样的殊荣?偏偏韦才人还就是拒绝了。

“韦才人说得对,她犯下大罪,没有将她赐死已是圣上仁慈,若是罚了不到几日便又重新给了位份,被世人知道,我皇家颜面何存?母后还是不要再说这般话,免得叫皇上听到,心中火气又起来。”

皇上有没有火气太后不知道,但她自己有了火气。恨铁不成钢地瞪着韦涟涟,不知道这丫头是吃错了什么药,站在皇后身边不说,还不知道踩着自己给的台阶下,直把太后弄得火大,但心中又忍不住好奇,韦涟涟是犯了什么罪,在皇后面前竟然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见事情问的差不多了,崔皇后便主动提出离去,没事儿的时候太后根本不想见她,挥挥手就让她走,却把韦涟涟留了下来,抓住韦涟涟的手问:“你这孩子,心里怎么想的,你不是爱慕皇上吗?怎么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抓住?还有,你有什么把柄在皇后手里?告诉哀家,哀家替你解决。”

韦涟涟有点出神地盯着太后握着自己的双手瞧,她低着头以掩饰脸上一闪而过的愤恨和怨怼,可声音却是轻飘飘软绵绵的:“太后说的这叫什么话,奴婢自然是做错了事,皇后娘娘才罚了奴婢。至于皇上……奴婢不敢痴心妄想,更不敢高攀。”

太后碰了个软钉子,心里也不悦了,她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这样不识好歹!于是恼怒地道:“好,你且离开,到时候别哭着来求哀家!”

韦才人跪下给太后磕了头,才恭恭敬敬的退下,礼数好了许多,连太后都没反应过来。等到韦才人走了,她才问边上的嬷嬷:“是哀家看错了么,方才……这涟涟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礼数学的这样好了?”

皇上最喜欢韦涟涟的就是她的简单,草包美女没有脑子,因此相处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累。要是有朝一日韦涟涟突然变得跟婉妃那样机智活泼点子多多,皇上又怎会再喜欢?他要的是不重复,而一旦有两个重复的美人,他自然会选择那个更能讨他欢心的。

韦涟涟可比不上婉妃。即便是太后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婉妃不是出身太低,她可能会选择婉妃来扶持,只可惜这婉妃来路神秘,捉摸不定,再加上太过聪明,太后决不允许自己干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事!

而目前她娘家没有适龄又美貌性格简单的女儿,所以她仍然不能放弃韦涟涟。

太后深思熟虑了会儿,先是派人出去勘察韦涟涟究竟所犯何错,然后命太监去给韦才人传话,让韦才人以后每日午后都到她这里来伺候。

韦涟涟是不想来的,她不是很想见到太后,这位名义上的长辈,她曾经全身心的信任过,但说到底自己不过是人家手中的一枚棋子,而且是一枚可有可无,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的棋子。

想到太后每每拉着自己的手一口一个涟涟叫的亲热,韦涟涟都感到不寒而栗。那样慈爱温柔的面孔下,掩藏着怎样的心思,都叫她感到恐惧。

她不知道日后自己能怎么做,她只希望在自己还有意识的时候,是清醒的活着的。

可是太后来了懿旨,让她每天都到慈安宫伺候,韦才人有心拒绝却又不能拒绝,她现在只是个才人,要不是跟太后沾亲带故,失宠落魄成这样,还不知会被怎样嘲笑羞辱。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韦才人每天都到慈安宫来,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有数日,有一天她刚到慈安宫,还没来得及跪下给太后请安,就被太后伸手叫到了自己面前:“涟涟,快过来看看!”

韦涟涟依言过去,太后向她展示着手中一团如锦似霞的衣衫,那衣衫正是过去韦涟涟最爱的粉嫩色,她皮肤雪白,这种颜色穿在身上更是显得她人比花娇。“太后,这是……”

“哀家特意叫人给你做的,你这阵子穿的实在是叫哀家没眼看,快,快去换给哀家看看!”

韦才人拿着手中衣衫,有几分犹豫,可是耐不住太后再三催促,还是拿着衣裳去了内殿,以最快的速度换好,结果刚出来就撞上一堵结实强壮的胸膛,熟悉的龙涎香味传来,不用抬头韦才人就知道自己是撞到了皇帝。

她吓得连忙跪下:“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奴婢不小心冲撞皇上,还求皇上饶命啊!”

宣华帝本来还寻思着母后为何将自己叫来,还有那么多宫女太监不用,偏要他来拿东西,眼下撞着个美人,立刻就什么都明白了。他眉头微微蹙起来,迅速将韦才人推开,才发现她今日十分简洁,毫不拖泥带水,一张芙蓉面美丽而妩媚,令人心动。

但宣华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人格开,年轻英俊的面容上冷淡至极。

韦才人迅速跪下,不住地磕头,心中暗暗叫苦的同时又有几分感慨。苦于太后如此撺掇自己,怕是刚安分没多久皇上就又认为自己在折腾什么幺蛾子,又感慨谁说皇上只好美色。她已足够美了,可皇上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在自己身上停留。

今日这样的美丽,过往是从没有过的,可皇上注意了吗?

没有。

见韦才人吓得也挺可怜,宣华帝轻哼一声:“滚出去。”

“谢皇上。”

太后正在外面笑眯眯地等着,还以为会跟第一次一样两人孤男寡女*,谁知道韦才人先出来了,一张俏脸吓得惨白一片,太后愣了下,然后问:“你、你怎么出来了?”

“求太后怜惜奴婢!”韦才人又跪了下来,此刻她穿在身上的宫装是太后精心挑选的云锦,完全是按照她的身材缝制,显得曲线婀娜,十分好看,太后本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谁知她忘了,这次她没给宣华帝下点助兴的药。

宣华帝正因为韦才人胆大包天的使用巫蛊之术心中好几日没缓过来,结果又见韦才人来“勾引”自己,心中如何能不气?

韦才人跪的实在是可怜,太后又向来表现的疼她,如今脸上就有几分不好看:“哀家素来将你当做亲生女儿一样疼爱,你有什么事,便说吧。”

“奴婢戴罪之身,不求皇上与太后,只求苟延残喘,还请太后垂帘,放奴婢去了吧。”说完又是几个响头。

太后心里愈发觉得这韦涟涟是烂泥糊不上墙,她都把路铺好了,结果人家竟然不走!真是一番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正在她要说话的时候,宣华帝从内殿出来了,手上拿着一幅太后让他去拿的画,出来见韦才人跪在地上,竟是眼皮子都没有动一下,冷冷淡淡地落座,而后对太后道:“母后,日后朕不想再在慈安宫中见到韦才人。”

“这是为何?”一直没能打听出到底为何韦才人被降了韦妃的太后不高兴了,心想果真不是亲生的儿子,若是襄王,无论如何也是不会这样跟她讲话的。

“一些小事,母后不必知道。”跟太后说了声就算告知,宣华帝低头看向韦才人:“日后少在朕面前出现,滚。”

韦才人如逢大赦,连忙行礼退下了。

她出了慈安宫才算松了口气,沿途走啊走不知不觉就到了毓秀宫外头,不知为何,突然就很想进去,等到她回神,才发现已经有小太监进去禀报了。韦才人心中咯噔一下,才觉得自己实在是胆大妄为,明知道皇后娘娘不喜欢和自己这样的人来往,还想着要进去见面。

幸运的是很快她就被请了进去,韦才人先是下跪行礼,而后将自己在慈安宫的事情一五一十跟崔皇后说了。

崔皇后正逗小皇子玩,听韦才人说太后又开始打鬼主意,觉得很滑稽,便道:“本宫知道了,日后没有本宫传召,不得到毓秀宫来,这些杂七杂八碎嘴的事情,也不必一五一十地告知本宫。”

“是。”

待到如茶将韦才人送出去,回来后如诗立刻问:“怎么样?”

“奴婢查探过了,韦才人径直回了她所住的偏殿,而后也没有人再和她碰头。先前她也的确是去了慈安宫,皇上进去后不久她就出来了,然后直奔咱们毓秀宫。”

崔皇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太后和襄王有点怪怪的。

“娘娘,你真的相信韦才人弃暗投明啦?”如酒问。

“只是聪明了点。”崔皇后笑了笑,纤细的手指不时地在小皇子面前来回挥动,引诱着小家伙伸长两只胖胳膊互动。“若是她真的像是现在这样一直保持,只要不出意外,应该是能比本宫活得长。”

“娘娘!”

“怎么了?本宫说的难道不是实话?韦才人比本宫小了数岁,难道比本宫活得长不对吗?“

她打趣的说着,正够她手指玩的宣华帝却突然有些心不在焉。事实上是她们两个谁都活得不够长久,韦才人如何宣华帝是不在意的,可崔皇后,宣华帝是真的舍不得。他痴痴地躺在崔皇后怀抱里看着她的脸,然后一颗心柔软的像水一般。

自打韦才人不识好歹后,太后真的未曾再召过她伺候,韦才人也落得个清净。如今她这偏殿和冷宫已没什么区别,她却甘之如饴。

别人都在背后笑她傻,笑她蠢,可韦才人却在心里冷笑着,也不知是谁傻谁蠢!

如今太后的态度分明是已经放弃了她,她得宠时在宫中树敌不少,痛打落水狗是世人最爱做的事,不少位份高的都来看过她,明是探望,实是嘲讽,韦才人却都一一应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所以一旦有人来欺负她教训她,当时她就把亏吃了,事后带着证据去崔皇后那里告状——一告一个准儿。

有了崔皇后在,韦才人现在的日子不能说是绫罗绸缎荣华富贵,却也绝对是心静如水衣食不愁,每天只要安安静静地抄经书颂佛,其他什么事都不用做。

偏殿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虽然少了点,但对韦才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要是可以的话,最好能维持一辈子。

她不想要皇上的独宠,也不想要皇上的爱,那种东西对她来说太贪心,她命中福薄承受不起。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离小皇子的生辰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宫里早早就张灯结彩起来,小皇子生在十一月中旬,刚好过完了生辰,年关也差不多到了。想到到时候父亲兄长都会回京,崔皇后的心情就非常好。

这是小皇子人生中第一个生辰,一定要好好过。崔皇后对此很是上心,她会把下面呈上的菜色或是布置抱着宣华帝一起看,挨个儿指让他挑选他喜欢的,宣华帝很努力地绞尽脑汁回想前世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记忆中的模样一一点出来。

但他心中恐惧日益加深。

只有他知道,斐儿根本活不到一周岁。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也许斐儿就要死了,也许寄居在斐儿身体里的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

他死过一次,再死一次没什么,可他不愿意再让崔皇后伤心,而这半年多的共度,他爱着自己的孩子,因此不管怎么做,他都不能让皇儿夭折。

现在的身体如何宣华帝最清楚了,他就在皇儿身体里,小家伙身体棒棒吃嘛嘛香,聪明伶俐又活泼可爱,哪里有夭折的前兆?所以宣华帝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皇儿的死绝对是有人从中搞鬼。

他第一个怀疑的是婉妃。毕竟婉妃刚小产不久,自然怨恨小皇子和皇后。但他又认为婉妃没有这个本事,她再聪明再机灵,也不过是深处后宫的妃子,如何能在皇后的眼皮子底下害死小皇子还不留任何证据,让人以为小皇子是暴病而亡?

那么还有谁?

宣华帝越是身处局中,越是想不清。当局者迷就是这样,他太迫切地想要保住小皇子的命,因此便有了盲点。

随着时间日复一日的接近,宣华帝每天都紧张的不敢睡觉。即使是在崔皇后的怀里,和崔皇后在一张床上,他也常常被一点声音惊醒,对谁都抱有戒心,小心翼翼地就怕对方对自己做什么。

后宫之中想害死一个人还不简单,尤其还是个稚嫩的小孩子。

毓秀宫平日是戒备森严的,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为的就是保护好小皇子,崔皇后对小皇子的安全十分看重,若是她无法将小皇子带在身边,那么一定会留两个大宫女看守,别的人她信不过。

但再谨慎,也总有疏忽的时候。再如何滴水不漏,也挡不住有心人的渗入。

还有三日便是小皇子周岁,宫里一片喜气洋洋,人人脸上都带笑,崔皇后的心情也很好,除了对此事漠不关心的太后外,每个人都是笑逐颜开的。

文武百官早就准备好了贺礼,就连韦才人也绣了一件披风,针脚简陋手法笨拙,但胜在真心,所以崔皇后还是收下了。

这一日因为小皇子贺岁一事,崔皇后有事离开了毓秀宫,临去前将如酒如茶还有两个嬷嬷留下来伺候小皇子。宣华帝无聊地啪嗒啪嗒吐泡泡,躺在摇篮里盯着上头的风铃看。

心里想:皇后什么时候回来呢,朕都想她了。

如酒如茶逗着他玩,但崔皇后不在的时候,宣华帝懒得回应,就躺着一动不动,如酒如茶没办法,只好就守在旁边,觉得小皇子就是躺着什么也不做都十分可爱。

可是看着看着,莫名觉得头重脚轻,她们努力想睁开眼睛,但上下眼皮子却直打架,半晌,直接倒了下去,发出两声闷响。

正神游天外的宣华帝被这声音吸引了,然后他瞪大又圆又亮的黑眼睛,望着面前出现的黑布蒙面的陌生男人。

对方先是看了他一下,甚至还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而后从怀中取出一沓纸,将最薄的那一张轻轻贴到了宣华帝口鼻之上。

宣华帝连忙用两只小手扑腾,但蒙面人很轻松地就抓住了他,并且将一根闪闪发光的银针取出,极其缓慢地插|入宣华帝头顶。

宣华帝很快就折腾不动了,那银针上不知淬了什么□□,他现在只觉四肢无力,感到身体在逐渐僵硬,然后脸上就又被添了一张纸。

很快有水浇下来,纸糊住了呼吸的口鼻,让他愈发感到呼吸困难。

死亡的恐惧笼罩了他,他不能死,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崔皇后自己的惭愧与悔恨,还没有保护好她,还没有将婉妃襄王的真面目揭露,还没有粉碎乱党的阴谋,他、他还没有告诉她,他知道错了!

斐儿不能死,斐儿决不能死!斐儿若是死了,他和皇后就真的完了!这巨大的裂缝再也无法弥补,他得不到机会了!

宣华帝瞪大了眼睛,可视线被桑皮纸盖住,他甚至没有办法看见蒙面人。

而蒙面人就这样看着稚嫩的孩子从剧烈挣扎到轻微抽搐,最后逐渐没了气息。

☆、第24章 〇二四

这是他的第二次死亡。

空气逐渐变得稀薄,视线模糊,甚至神智都不再属于自己,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有那么一瞬间,宣华帝想要认命。

反正已经死了。

反正不是第一次死了。

人死如灯灭。既然死了,他还强求什么呢?可是很快他就否认了这个想法,他觉得自己不能死,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前世的悲剧再度上演。最重要的是,他不能叫崔皇后再感到悲伤。

所以即使疼到了极点,他也还是努力睁开眼睛,从一片混沌中找到了光明。

但是——宣华帝震惊地望着自己摆放在书桌上的双手。这双手修长有力,很明显是成年人的!他又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明黄色龙袍,左右环顾,发现自己身在御书房,面前还堆着一堆没有批阅完毕的奏折。

福公公这会儿小心翼翼地凑了过来,问道:“皇上可是倦了?奴才服侍您到里头歇息一下吧。”

宣华帝呆呆地抬起头,呆呆地看着福公公,呆呆地竟然不知手脚该怎么摆。还没从自己变回来的想法中回过神,宣华帝就已经直接站起身踩在龙椅上越过桌面,也顾不得去问福公公如今是什么时候,径直朝毓秀宫狂奔而去。

他的速度可比坐御辇快多了,不少宫人看见皇帝,还没来得及下跪请安,皇上就如同一阵风般从他们面前刮过,定睛细看,只瞧见一个飞速消失的人影,看方向像是朝毓秀宫去的。

福公公气喘吁吁地追在后面,追着追着就弄丢了宣华帝的身影。他是从宣华帝小时候就陪着的,比宣华帝大了几十岁,如今早已是一把老骨头,一路狂奔可真是为难了他。

宣华帝不住地在心底乞求上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毓秀宫外面还有侍卫,宣华帝冲了进去,也不看别人,直奔内殿。

他进入内殿时恰巧那黑衣人将银针从小皇子头上拔出,并在清理小皇子脸上的桑皮纸以及水渍,力求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宣华帝见状,大喝一声:“住手!”

黑衣人被吓了一跳,回身见是宣华帝,也不与之交手,立刻攥紧手里的东西,顺着窗户跳了出去。宣华帝心急如焚,只想看小皇子怎么样了,竟然也忘了命人去追。

他颤抖着双手把小皇子从摇篮里抱出来,小家伙闭着眼睛似乎是在沉睡,宣华帝伸手探他鼻息,不住地乞求:“斐儿,斐儿快睁开眼睛,父皇来了,斐儿……不要睡,你不能睡,你睡了,母后会很伤心的,斐儿……”

边说边轻轻摁压小皇子的胸腔,几乎是将自己所想到的方法全用了出来。可能是感动了上苍,所以发生了奇迹,小皇子惨白发青的脸色逐渐有了红晕,最后呛咳几声终于睁开了眼睛,然后哇的一声嚎啕大哭。

宣华帝也跟着哭了。

哭了一会儿,福公公终于赶了过来,一开始没敢进来,后来听到宣华帝哭才磨磨蹭蹭走进来,战战兢兢跪下去,大气不敢出一下。宣华帝连忙命他去传召太医,然后抱着小皇子亲了又亲,恨不得能把这小家伙亲出花儿来。

小皇子对宣华帝是不熟悉的,很是讨厌他的亲近,于是不住地吐泡泡表示自己的嫌弃。但对宣华帝来说这都不重要,小皇子活着,崔皇后就不会得知今天的事情,他也不会告诉她。这一次,他决不让她再身陷阴谋之中。

太医来了之后,先是给小皇子把脉,惊呼小皇子真是上苍保佑,又细细地给小皇子清理黑衣人没来得及清理完的桑皮纸和水渍,小皇子全程很乖地待在宣华帝怀里,虽然有几次试图离开这个人的怀抱,但对方抱得太紧,他也干脆就不挣扎了。

等到崔皇后回来,就看见了见鬼的一幕:皇帝今儿个是吃错了什么药,到她这毓秀宫来也就算了,平白对斐儿如此亲热又是为的什么?

然后她就被宣华帝看向自己的眼神弄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是什么眼神?他们之间什么时候也能用到这种眼神了?要不是崔皇后确认自己的记忆里没问题,她都要以为自己是忘记了什么跟宣华帝有关的事。

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冷淡来形容,可这人现在的眼神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崔皇后心里想着,上前一步问道:“皇上怎么来了?斐儿怎么了?”宣华帝不想让崔皇后担心,就咧开一嘴白牙笑着说:“无事无事,朕只是有点想皇儿了。”也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