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红楼之禛绝赦上一章:第 5 章
  • 重生红楼之禛绝赦下一章:第 7 章

这四个人都是孤儿,小小年纪没爹没娘的,都是流浪儿,被贾赦安排给了贾室宗族里两户绝户当了嗣子。

因为从小艰难生活,贾赦给了他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对贾赦很是忠心,这一次贾赦之所以带他们出来也帮他们报了名参加武举。

他们这三年来除了要学习武功还要读书习字,虽然习文方面不怎么样,但武举最主要的是考武功,第一关的童试只要武功够好,文考这一方面只要能写字,一般也能过去。

这四人若是考了武秀才也是好的,当然能考上武举人,甚至武进士就更好了。

贾赦在水路上摇摇晃晃了大半个月,终于在八月初三到达了金陵,而此时离武举开始不过只有三天时间了。

等贾赦的船靠了岸,留守金陵老宅的管家王善财(王善宝的兄长,)就迎了上来,恭恭敬敬的把贾赦迎回了贾府的金陵老宅。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贾赦等要参加武举的五个人,休息妥当了,武举也就迫在眉睫了。

抱歉,又短小了,梅雨大概只能在入V以后才能粗长一些些了,,,大家不要矜持,花,花收藏,,,别大意的向我砸过来吧~~~~~

第22章武举1

022武举1

武举对大清的民众来说,那是三年一度的大事,虽然大家重文轻武,但不可否认的是,看热闹什么的,什么时候都是武比,比文比热闹的多。

(PS:清朝的武举人比试能不能旁观梅雨不知道,但本文大家就当是能在一旁观看的吧)

相比于文举,因为怕舞弊什么的,大家都被关在小号里考试,武举那可是简单的多了,是不是真材实料一比就知道了。

所以,当贾赦跟着考校官员来到第一场的骑射场地,见到人山人海的围观者之后,有种恍惚回到现代的错觉。

第一场考的是骑射,顾名思义,那就是骑马射箭。

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三箭者不准参加二场。(以上来自度娘)

总的来说,这规则两个字:简单,说简单那就真的是很简单,场地已经设好了,有专门的记录人员在,每个人只需要上去考一下就行了。

说难就难在,这不同于是站在地面上射靶,在移动的马上射箭考的不止眼力要好,协调能力要好,更重要的是,运气要好。

不过会去报考武举的人自然都是对这点有信心的,毕竟这和文举不到开考不知道题目是不同的。

千百年下来,武举考来考去也都是,骑射,武功之类的,不同则是场地的设置,路上的障碍物,箭靶的远近相隔的之类的。

其实最主要的是时间,特别是来报考的人数多达数千人,就算是一个人一刻钟一天也考不完。

索性古人早就总结出了方法,考试的顺序由抽签决定,每个人都能领取一个和抽签抽到的名次一样的号码牌。

按名次上场的时候就会领到九条写有和号码牌一样数字的布条,这些号码条是需要参考者自己亲自绑到箭枝上去。

然后考试完会有专门的人员收取箭枝,再交给专门记录的人员记录下来,整个过程都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尽力避免出现作弊的情况。

当然了,之前说了要运气好,因为为了节省时间,考试都是十个人一组的。

虽然有明规律令不得暗中使绊子陷害其他人,但什么规定都是有空子可钻的,若真要陷害其他人还是有方法的,只要手段够厉害能不让人发现。

贾赦的运气很好,不过是两百多号,所以巳时刚过三刻就轮到贾赦去领号码条了。

和贾赦同一组的十个人当中只有两个少年人,贾赦和一个娃娃脸少年,其他的人最少也在二十多岁,至少从外表来看,实在是够粗犷啊,十足的练武之人的即定外表。

“嘿,你叫什么名字?”可能因为只有贾赦一个同龄人,少年跟在贾赦身边门道。说完了之后可能又觉得自己这样很不礼貌,于是又补充说道:“我叫况天佑,家住城郊的梅岭镇。”

况天佑长着一张娃娃脸,但说话大大咧咧的,看着为人单纯可能是在家里受宠的缘故。

“我叫贾赦,住在京城,不过祖籍在金陵。”贾赦微笑着回答道。

“那好远啊!”况天佑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况天佑还想说些什么,不过两人已经到了领号码条的地方,所以他也只能闭嘴跟在贾赦身后领东西去了。

贾赦一边慢条斯理的把号码条绑在箭枝上,一边关注着考校场上的情况。

刚才他们这些没轮到号码的人都被安排在另外的地方,贾赦等人也是到领上场了的现在才能知道考校场是个什么样子。

整个考校场地很大,也是,不大的话也不能让十个人一组的考试者一起考试了。

只是,这个场地除了地方大还有别的怎点,那就是放在场地上的箭靶都是远近各不相同的。

想来也是了,武举哪里有那么容易的,箭靶都放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去射的。

而且,地面上也不平整的,被水泼湿的地面,沙石什么的那是小玩意儿,这些人为造出来的障碍物还是能给参考者造成不少的麻烦的。

本来能来的参考者基本上都是自信满满的,结果第一场下来已经去了一大半了。

贾赦自己倒是无所谓的,他对自己有信心,这点小麻烦对来说那是小意思。

倒是跟他一起的况天佑让他有点意外,这小子看来功夫也挺不错的,在看见那么多人无功而返,甚至有人因为意外受伤且险些丧命时不但没有胆怯,眼睛里反而是满满的志在必得的自信。

贾赦眼里精光一闪,状若安慰的说道:“别担心,只要以平常心看待照常发挥自己的实力就好。”

“我不担心啊,这么特别的骑射方式我还没有试过呢。”况天佑一脸奇怪的看着贾赦。

我不担心啊,不知道贾赦从哪里看出他担心了,况天佑的脸上明明白白的显现出了这一行字,让贾赦哭笑不得的一行字。

而这时有人来通知,到贾赦他们这一组上场了,贾赦咳嗽了一声,整了整脸色,把箭筒背好,雄赳赳气昂昂(其实是故作正经严肃)的上场了。

贾赦的表现会是如何耀眼呢?且听下回分解~~么么哒~~~

第23章武举2

023武举2

穿着骑装,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贾赦实在是英武不凡,那丰姿绰约过份精致的脸此刻显的英气十足。

贾赦一出现就赢取了众人的目光,实在是和其他人相比,贾赦真的是出色太多了,和其他人的粗犷相比,和况天佑的娃娃脸相比,贾赦的英气十足就足以抓住所有人的眼睛了。

考官的一声令下,十匹骏马就飞奔了出去,贾赦则是冲在了前头,只见他利索的从身后的箭筒里抽出箭枝,搭在了弓箭上。

“唆~~”伴随着利箭划破天空的声音,咄的一声,箭枝被射在了箭靶的红色的靶心之上。

贾赦的动作很快,在射出第一箭之后马上第二枝箭又射了出去,等贾赦第一趟下来三枚箭枝都是正中靶心。

哗~~~人群瞬间炸开了,贾赦的人气瞬间上升N个百分点。

“这是谁家公子,好俊朗的一个少年郎。”这是花痴的少女们。

“哇塞,看不出来这小白脸还真有两下子。”这是羡慕嫉妒恨的少年们。

“呦~这小子还真不错,看来有好好练习。”这是年长的,同样骑射功夫不错的汉子。

“这是哪家的?不知道定了亲了没有?我娘家好像还有同龄的姑娘,,”这是看见贾赦的好相貌后有了拉皮条,哦不对,是有了想做的*的八卦妇女们。

“看看这公子,一看就是出身名门世家的,身手就是厉害。”这是不懂装懂的路人a。

“,,,,,,,”

“,,,,,,,”

“咱们大爷就是厉害,轻轻松松正中靶心,这里连中个五六,七八箭的都没有,哪像我们大爷,箭箭中靶心。”这是与有荣焉的长随石岩。

“就是,大爷肯定是九箭都能射中靶心,大爷拿这武秀才那就跟玩儿似的。”这是好像看到贾赦中了头名的石英。

幸亏石岩和石英两个没有在外面大言不惭,否则还不让大家的口水给淹死啊!

也幸好两个人说话的声音小的只够他们两个自己听到,否则就在场的这些,与贾赦同一组的人的小厮们听到了,也是有的麻烦的。

,,,,,,,,偶是话题转回来的分割线,,,,,,,,

不消说了,没有意外的,贾赦自然是得到了九箭靶心的超高成绩。

只不过让贾赦意外的是况天佑,况天佑的成绩虽然没有贾赦这么亮眼,但绝对不会差。

况天佑九枝箭虽然没有全中靶心,但九箭全中了靶,而且也有三枝靶心。这一点让贾赦觉得十分意外。

当然了,并不是贾赦有多么的自以为是,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自己就是“老天第一,老子第二”

贾赦会意外也是理所当然了,毕竟从贾赦之前的两百多人,能九箭全中的只有少少的个位数的人,而且,别说况天佑还是分外的年轻,从相貌上来看,就算比贾赦大也大不了多少。

贾赦自己就不用多说了,本身是最适合练葵花宝典的混沌纯阴之体,而且又有这么多的金手指存在,就算他和郭靖一样笨,他也能成为贾大侠。

所以说,对于况天佑他才会感到意外,看来,和他这种金手指堆砌出来的“天才”不同,况天佑才是真真正正,真材实料不掺假的天才。

正这么想着,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贾赦还以为是况天佑呢,结果是同他一组参加的刘向荣。

刘向荣和其他人比起来算一个平凡到很难让人记住的人,说起来刘向荣长的也不是很平凡到让人记不住。

认真看他的脸就会发现人家长的其实很耐看,很好看,也是属于大众型的帅哥一枚。

可能是因为气质的原因,或许是他练的武功有收敛气息的作用,亦或许是他故意为之。

“贾少爷真是才艺不凡,这骑射功夫真是漂亮。”刘向荣笑着说道,不过说话的语气却没有一点儿谄媚,脸上的神色那叫一个真诚。

“哼ヽ(≧Д≦)ノ马屁精。”说话的是同他们一组的成绩中排第四的罗杰。

排第三的自然是刘向荣了,他的成绩虽然没有贾赦和况天佑的成绩亮眼,但也绝对不差就是了。

和五箭中靶的罗杰相比,刘向荣有七箭中靶,而且射中靶心的比况天佑还多了一箭。

刘向荣听见罗杰的话也不生气,而是朝他露出一个憨厚但绝对会让罗杰气惨的笑容笑眯眯的说道:

“这是拍马屁吗?贾少爷武艺高强这次肯定会金榜提名,这时候与他交好总好过交恶不是?”

“你,,,”这是甩袖而去的气急败坏的罗杰大盆友。

贾赦早就感觉到罗杰这人眼含嫉恨,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刘向荣说这话简直是单刀直入的,一刀下去直戳的人家肺管子里去了,他怎么可能不气急败坏呢!

噗嗤~~~~这是内心笑的好欢乐的贾小赦同学。

“哇塞,你把他气走了?他好生气啊!”这是感觉刘向荣好强大的况天佑小盆友。

“啊?”刘向荣一脸好无辜的看着况天佑说道:“没有吧,我就是实话实说啊!”

贾小赦看着装无辜的刘向荣,内心只觉得这人好无耻啊,怎么有人能做了把人气走的事情之后,还在装着纯良的白馒头呢?你再装你也还是只腹黑的芝麻包也变不成白白的大馒头。

不过~~~~贾赦觉得,芝麻包比白馒头好啊!

有些人,有些缘分,或许是该说,有些人的友情不需要一见如故,不需要细水长流抑或是日久见人心。

有一种友情叫做,贾赦和刘向荣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嗯,经梅雨确定,真的不是基情!)

第24章

024县试第一名,武秀才

不说刘向荣况天佑和贾赦达成了什么样的友谊,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的妙不可言。

第一场骑射之后,三人就同找了个酒楼吃饭去了,要不怎么说中国人的交情都是从酒桌上开始的呢?这话一点也没错。

从酒楼回来后,三个人的交情就不止上了一个台阶,不止刘向荣和况天佑对贾赦这个新交上的朋友很满意,就是贾赦对刘向荣和况天佑的印象也是好了不是一点点。

具体怎么说吧,贾赦自己也不清楚,反正他的直接告诉他,这两个人都是可交之人。

而且吧,表面上论外表和性格,况天佑都比较对他的胃口,但实际上若要贾赦在这两个人当中挑选一个人来信任的话,相对而言,贾赦更为信任刘向荣。(这绝壁是金手指,梅雨给的金手指~)

当然了,就算贾赦心里对这两个人的感观很好很好,但该做的事情他还是一件没落的做了。

比如说,让人调查调查刘向荣和况天佑的家庭背景,比如说,利用植物探访探访刘向荣的家和况天佑的家。

~~~~~~我是考试的分割线~~~~~~

第二场考的是技勇,所谓“技勇”,实际上主要测臂力。一共三项。头项拉硬弓,弓分十二

力、十力、八力三号,另备有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三次,每

次以拉满为准(以上来自度娘)。

贾赦最终选的是十二力的弓,虽然说十二力以上的弓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事儿,只要把内力灌注在手上,别说十二力了,就是再重一点的弓他也能拉开。

只不过贾赦没想着要把所有的风头抢走,当然了,上一场他的风头都那么劲了,这会儿就算不打算出更大的风头,但也没打算为了省力气选个小点的弓。

理所当然的,贾赦轻轻松松的拉满了弓,然后特装逼的露出亲切和蔼的男神式笑容,成功的收取一大波的崇拜似眼神。

技勇的第二项是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号,试刀者应先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刀号自选,一次完成为准。

这一次贾赦选择的是一百斤,轻轻松松的又过了一关,于是来到第二场的最后一项。

第三项是拿石锁,

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

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考场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

号石锁。

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锁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锁底部左右各

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凡应试者,弓、刀三项必有两项为

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

而这一次贾赦选的却是最轻的两百斤的石锁,倒不是他举不起三百斤的石锁。

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又不是举重选手,贾赦单感觉这样拿个石锁举来举去的样子很傻。

好吧,是双手举石锁感觉很傻,所以第二项说什么不抢别人风头的贾赦这会儿选择了单手举石锁。

好吧,反正金陵的这次县试,论出风头这事儿,无人能出贾赦左右。

县试的第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内场考试对大多

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应付。

康熙年间武举考文考的是,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

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从《论语》、《孟子》中出。

武举的考文都是把条件放宽又放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毕竟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头脑好的都习文去了,除了个别爱好或者是家有渊源的人,剩下的来练武的都是些读书不好的人。

这么些人,考文的要求自然是要放宽的,否则就这一场就能涮下去百分之九九的学生下去,毕竟文武双全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变态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大多数的人都是文才好的武功不好,武功好的文文化不高,所以才说文武双全什么的都只存在话本里。

尤其是在见过古代书生需要学习的各种课程的贾赦,更是深深的为此变态说法点了个赞。

贾赦作为在二十一世纪还算读了几年书的人,在这个普遍早熟(特别是康熙那变态的读书一百二十遍)的年代还真没什么看头,唯一的优点就是多了从今看古的眼光,后面三百多年的历史能不开扩吗吼吼。

所以贾赦考的还挺顺利的,刷刷刷的,就把文章给写了,至于是不是好文章?贾赦自个儿觉得挺不错的,可惜思维上他还是个现代人,古人那华丽丽的八股文他可写不出来。

只不过十天后的开榜,贾赦还是榜上有名的,他最后还是夺得了这次县试的第一名。

实在是他前两场的考试够出风头,够华丽的,就算贾赦写不出八股文,但是其他人写的也不够好。

贾赦的文章好歹还有点看头,虽然直白了一些,但和其他人写的那语气不通,不知所谓的文章相比,贾赦瞬间好了N倍不止啊~~~

好吧,贾赦纯属是矮子堆里扒大个啊~~~~

县试过后的半年后就是乡试了,贾赦因为祖籍在金陵,所以县试直接是在金陵考的。

而金陵也是省城所以乡试的时候贾赦也不用像其他武秀才一样奔波赶路,所以,当其他要赶到省城的武秀才们都在辛苦奔波的时候,贾赦正在游山玩水好不乐哉~

第25章

025回京

贾赦在这一年的新年一直到过了腊八才回到贾家的,贾赦倒是不想回去,可惜这是古代啊,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哪能在外头过年呢?

要是文举的话,书生身体不如练武之人好,为了搏一个前程这也就算了,偏偏贾赦考的是武举,身体棒棒哒,要是还不回家过年就太说不过去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到外面过年了还怎么和胤禛小攻相遇呢?

贾赦回了家,就开始分发礼物了,贾代善的,贾母的,贾政贾敏和三个庶妹的,反正是人人有份,个个不落空。

就是因为他中了武秀才来给他磕头的人也一个个的得了一把铜钱,个个主子身边得力的人还得了一个红封。

反正他贾大爷有钱啊,不说那些庄子铺子的收益了,就是他的海外生意也让他赚的盆满钵满了,所以一通撒花的,让贾赦走到哪都能享受到特等待遇,个个笑脸相迎的。

贾家里的事情有贾代善和贾史氏在管,就没贾赦自己什么事儿了,于是他拎着给未来岳父岳母一家的礼物出门了。

张家,贾赦还是刚除服的时候来了一趟,后来他就忙着南下金陵考武举的事了。

要说这张家还真是通情达理之人,张雅娴和贾赦就是同岁,在贾赦除服之后都十七岁了。

十七岁在现代来说不过是还在读书的高中生,但在十五六岁就成亲的古代来说就已经是大姑娘了。

然而当贾赦找上门去,说是想先考取功名再成亲的时候,张家也很是理解的同意了。

贾赦这次去张家除了拜访,自然也是要让张家人心里有个底,和张家通通气,不管这次武举的成绩如何,贾赦也是时候娶张雅娴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