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天,未婚妻在郭镇的男孩子好郁闷,只因为忽然莫名其妙地被嫌弃了。
郭镇的街头巷尾,女人们都在谈论俞和光:“没想到,世上还有男人会长得这样好!”
“嗨哟,其实不是长得好,而是太有风度了,我们家菁菁说,那叫儒雅!”
“是,是,就是儒雅,哎哟,这人是怎样养的,才会有那样的气质?”
“郭支书说,那是读书读出来的,读书多了,有了文采,就文雅了。”
“咱村也有大学生的,怎么就没那个劲儿?”
“咱村的大学生不还年轻吗?还没人家读书多的。”
“有道理!”
...
第173章 俞和光效应
郭镇的女人羡慕归羡慕,但也知道自己配不上这样好的人,倒也没有出什么事情,但郭镇有个男人,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
这个人,还是在郭镇备受瞩目的。
郭旭!
从颖颖家吃完饭往回走,郭旭一路心潮起伏,他真恨不能俞和光是他的女婿!
回到家,郭旭看到儿媳妇怀里抱着,玩得一身是土、瞌睡得形象全无的孙子郭宇飞,当时就站住了脚步:“放下他。”
郭旭的儿子和媳妇,都很怕他,闻言立刻就留下儿子,溜出堂屋。
郭宇飞也吓得完全清醒,低着头手足无措。
“出去,把身上的土给我拍干净,说过多少次了,为何就是不讲卫生?”
郭宇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爷爷来训话,乖乖在外面用拂尘打干净身上的土,回来两脚并拢,小木桩一样站在爷爷面前。
郭旭神情严肃地下命令道:“过年时,你要考不到双百,就别想要一分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也别想。”
郭宇飞仗着家里有钱,爷爷又是村里的支书,在学校就是个“混世魔王”,领着一帮淘小子,东征西讨,上打二年级女生,中欺负全班同学,对下虐待更小的学前班孩子,民办老师还得仰仗郭旭的鼻息,唯恐一个不好,被郭旭砸了饭碗,自然也不敢对郭宇飞太严厉。
校长以前也给郭旭告过状,无奈郭旭,并不在意,还说什么:男孩子嘛,哪有不淘气的?等他大了,叫他淘,他还懒得动哩。
和俞和光一席谈,郭旭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然会立刻补救,训过了孙子,第二天就去了学校,找到郭宇飞的班主任谈了一席话。
郭旭离开之后,那个从孙常村嫁到郭镇的女民办教师张丽,对郭宇飞的功课,比自己的儿子还当心,连上学放学,来来回回都带在身边,每天晚饭后,还主动到郭旭家,给郭宇飞辅导一小时功课,才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
恶补了一个月,郭宇飞的成绩突飞猛进,过年时,数学过了九十,语文过了八十。
看到学校大红榜单上的成绩,郭旭一阵后怕:若不是被俞和光刺激到了,他的孙子,或许就是郭大伟第二。
郭宇飞长到七岁,头一次过年没新衣,没糖果,没鞭炮,没玩具,每天早上起来就背书,然后练习加减计算,下午练一小时字,读一小时的书,这才能在大门外玩上两小时,而且,还不能像以前那样,浑身上下蹭上土。
小宇飞一下子就蔫吧得跟个老头一般,郭旭的老婆和儿媳妇心疼得要死,悄悄放了几次水,让郭旭知道了,他没有说一句老婆不是,更没有批评儿媳妇,而是罚郭宇飞不许吃饭。
郭宇飞饿得眼泪吧嗒的,郭旭就跟没看见一般。
郭旭的老婆终于爆发了,和郭旭狠狠吵了一架。
郭旭问老婆:“你能这样惯他一辈子不?你能保证咱家永远有钱,我永远都这么能干,给你的儿、你的孙当牛做马不?等我不能干了,他没钱花了,自己又没学到本事,该怎么办?去偷?去抢?去骗?你能不能保证公安局的人不会抓他?”
郭旭老婆答不上来。
郭旭严肃起来:“你是我的老婆,跟我过了半辈子,竟然还这样目光短浅,真给我丢人!”
郭旭的妻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忍不住轻声啜泣。
郭旭挺心疼老婆的,他自责道:“这都怪我,平时没有给你讲多少道理,唉,不说了,这个道理,我不也才明白吗?不然,小军也不会这样!”郭旭的儿子以前在城里做临时工,因为家里要种大棚菜,才回到农村的,但他不算是能干的人,不然,早就转成正式工了。
郭旭在老婆面前忏悔:“怪我,不知道教好小军,不然,你就可以跟老七老婆那样,挺直腰杆,成为全村最让人羡慕的妈妈。”
“孩子他妈,我这次去郭连弟家吃饭,你知道的,是因为他女婿来求亲,郭连弟什么样的人?和我比,你觉得能比过吗?可他却有那样出色的女婿,还有,儿子也很出息,这都是他教得好!
你不是也羡慕郭连弟的闺女找了个好女婿吗?人家颖颖读书多,又能干,嫁得好是应该的,咱闺女和儿子是没救了,可孙子孙女呢?他们还小,我们好好培养,小宇怎么就不能成郭连弟女婿那样的人?咱孙女将来,怎么就不能嫁个好的?”
郭旭老婆也是个要强拔尖的人,若不是郭连弟与世无争的性子,冯桂枝大大咧咧,从来不炫耀,她早就羡慕嫉妒恨,容不下这一家子了。
郭旭说着说着,把自己的情绪说起来了,他叹了口气:“三十出头就是副处长,我熬了半辈子,还是个农村人,这名牌大学毕业的,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郭旭老婆终于明白男人的心思,觉得男人说得对,她连连点头表示理解,但心疼孙子的心思还是占了上风,停了停,试探了一句:“宇飞不好好读书,你打也行,骂也行,让他吃饭吧,饿出病来,可怎么好?”
郭旭大怒:“一天不吃也饿不出毛病,你再咧咧,我连你一起饿,告诉你,再悄悄给他塞吃的,我就让全家人一起陪他饿着。”
郭旭在家大动干戈的事情,不知怎么流传了出来,郭镇的人忽然意识到,新搬来的郭连弟家,不知不觉间,成了镇上的标杆,这两年,镇上挣了钱的人多,常常有人高兴过头,得瑟不已,这时,只要提一句郭连弟,对方立刻就老实了。
说起郭连弟,村里人就是各种的羡慕嫉妒,人家不仅有钱,儿女也出息,为人又宽厚豁达,真是啥啥都比人强。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有个好女儿,而造成她女儿这么能干的原因,那是读书多、明道理、有技能。
郭旭首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对孙子孙女严格要求,还开会研究,抓全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
第174章 榜样的力量
郭镇小学和初中,有一半是民办老师,这些人都得听郭旭的,至于那一半公办老师,郭旭也有办法对付,那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郭镇村委会宣布:小学和初中老师,谁带的课在全镇学校联考中,得了第一名,奖励五十元,第二名,奖三十。
至于初三班的老师,每考上一个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奖五十,考一个县中,奖三十,考一个郭镇中学,奖十五,但这些奖励有条件,就是一个班必须考上一半的学生,这些钱,所有代课教师都有份,班主任占百分之四十,语数英主课老师百分之二十,其余的副课老师平分,还有一条,所有奖励,只针对郭镇户口的学生。
至于郭镇高中,郭旭的手够不着,但他也能发出悬赏:郭镇村子里,考出一个大学生,班主任老师奖五十,主课老师三十,副课老师二十块,一个大专生,减半。
同时,郭旭还给出给家长和孩子的奖励:郭镇户口的孩子,考一个大学生,奖三百,一个大专生,奖两百,一个中专生,奖一百。
这些钱,出自村里的收入。
郭镇不是有些不能耕种的荒滩吗?他全都进行了招商。要问那些荒地能干什么?
呶,用途可多了。
郭镇现在的外来人口很多,荒地可以建房子,出租或是开旅馆饭点。离村子较远的,能建养猪场养羊场,村里这么多种菜的,那些老菜帮子、太弱不能用的菜秧,还有最后淘汰下来的秧苗,都是饲料。
郭镇的人都低着头只顾种菜,却没有发现,几个山里下来的人,悄无声息地养起了牛羊猪,竟然不比他们赚的钱少。
郭镇人口多了,人也有钱了,自然猪肉、羊肉都卖得好,而且,猪粪、牛粪、羊粪,还成了菜农们争相抢购的宝贝,没人想到,那样臭烘烘的东西,价格都一涨再涨。
郭镇,已经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系统。
村民有钱了,村集体也跟着有钱,村委会财大气粗,不然,也不敢出那样的政策。
郭镇是几个村子合起来的,平时,不同姓氏的人家之间,矛盾重重,村委会几个干部,也难得说到一起,为什么这一回,郭旭的提议这样容易通过?
王家在村里的代表人物,不是王长贵,而是他堂叔王顺才。
王顺才的大孙子比振兴大两岁,已经高中毕业,在学校复读,成绩还不错,若是明年考上大学,那就是村干部中,第一个受益的人,他又如何肯反对呢?
村长现在是张文远,他的大闺女,自费上了石睿山农校,小儿子也已经上了高中,郭旭的提议,他也应该能从中获益,因此,毫不犹豫地投赞成票。
颖颖没想到,因为她和俞和光,郭镇竟然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村委会的决定,在村民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都重视起来,谁也没想到,郭旭这一步,为郭镇的后续发展,开了个好头。周围的村子因为跟着郭镇种菜,在整个地区,也算是先富起来的,大人有钱了,打麻将赌博大吃大喝,小孩子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成了后来的犯罪重灾区,而郭镇是最早富起来的,只因为重视了教育,村里考大学学技能的人多,二十年后,睿城市出现了一个郭镇帮,党政机关和工商业,到处都能看到郭镇人的影子。
这不是郭镇的人拉帮结派,而是郭镇考出的学生多,出息的人多,自然而然,成为各领域中的领袖人物也多。
那些虽然是后话,但郭旭的这一举措,让颖颖一家,在郭镇更受瞩目,也更被尊重。
颖颖从一个被担心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幸福女人,好一阵子,郭镇当爸爸妈妈的,都拿她当楷模来教育自己的女儿:“你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才能像郭颖颖那样,挣大钱,找个好对象。”
看着郭颖颖嫁不出去,魏先娃不知说了多少风凉话,什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什么郭家闺女,太强势,伤了天和,要在家住一辈子了,若不是郭家人对颖颖十分维护,她怕说太难听,挨黑砖,还不知会说些什么呢。
现在,郭颖颖找到男朋友了,还是相貌俊雅,腹有诗书,最主要的,是北京人,是政府官员,魏先娃立刻就成了郭镇人奚落的对象,尤其是郭安安这样的炮筒子,每碰见一次,就拿难听话刺激魏先娃一次。
王长贵也跟着老婆,听了不少风凉话,夫妻俩不得不尽量躲在屋里少出门,心里,把颖颖恨得要死。
其实这关颖颖什么事?颖颖好冤枉!
郭振先放假回家的时候,俞和光已经在睿城市委组织部报到了,被安排做了市委办公室,辅助秘书长工作,这是给他一个缓冲,让他快点熟悉环境。
俞和光对石睿山本来就熟悉,很快上手,工作有声有色,年前,所有的部门都非常忙,也有些乱,秘书长有了他这个得力助手,比往年少加了好多的班儿。
振先听爸爸妈妈和弟弟,对姐姐的男朋友赞不绝口,非常好奇,第二天就去了睿城,专程去会一会“姐夫”。郭振先没想到,他俩一个是政界翘楚,一个是军中新锐,越说越合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竟然促膝谈心到半夜。
过了两天是周末,俞和光回到郭镇,说是给小舅子接风,趁机和心中的卿卿佳人亲近亲近。没办法,这个时代太封闭,未婚男女接触太频繁,会令人诟病的。
其实,是他多虑了,他和颖颖,已经快要结婚了,尤其是超级大龄青年,谁会这么无聊呢?
俞和光除了和颖颖约会,也和两个小舅子一起讨论、玩乐,振兴在优秀的哥哥和姐夫面前,发现自己就像个小白痴,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不由暗自羞惭,回头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
一向对弟弟的教育非常在意的颖颖,头一回看到弟弟竟然在假日里,没人督促,自觉学习,而且,还开始早起背书、熬夜做题,深感欣慰。
...
第175章 突降喜讯
俞和光工作顺利,感情和美,日子过得那是一个幸福,就在春节前,他和颖颖领了结婚证,然后,请假回家,准备成亲。
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赵博文,自然也会拉拢人,特地多给了俞和光几天假,连头带尾,共有二十天。
俞和光带着颖颖,告别岳父一家,登上了火车。
俞妈妈接到儿子的来信,就在家里盼上了,眼看离春节越来越近,她的情绪却低落了起来:“过两天就春节了,小光怎么还不回来?唉,这是怨上我了。”
“怎么会呢?小光是个妥帖的孩子,肯定是想让姑娘在家过好最后一个春节。”
“老俞——”
“对不起,晗语,都是我的错,要不是小光临走和我一席谈,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光和你谈话?”俞妈妈敏锐地抓住了丈夫说话的信息。
俞爸爸无奈地叹气:“你怎么也不同意小光的婚事,他只好求救于我了。”俞爸爸说着,笑了一下,“臭小子,长大了,还敢批评我。”
“他还批评你了?”俞妈妈更是惊诧,她的小儿子,温润如玉,怎么会和丈夫起冲突呢?
“呵呵,臭小子知道孝顺母亲,批评我对你关心不够。”
俞妈妈忽然恍然大悟。
俞爸爸也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大潮中退休了,但他依然每天按时去老干部办公室,在那里看报、讨论国家大事,甚至还联合一些老人,给上级提建议,简直比正式上班的人还要忙。
俞和光几次婉转提醒爸爸,希望他能多陪陪妈妈,无奈老爸都当耳旁风。
那天,俞和光找借口把妈妈送到她的朋友家,俞爸爸回到家,冰锅凉灶,屋里漆黑一片,习惯了老婆每天周到的照顾,他当时非常不适应,电视也无心看,桌上的点心也不想吃,五分钟不到,就去大门口瞧一眼。
躲在屋里的俞和光看得清楚,直到爸爸忍不住跺脚发脾气,他才走出来:“爸爸,你每天去单位,妈妈都是这么过的,你才一个小时不到,就受不了啦?”
俞爸爸的内心触动很大,暗自责怪忽略了老伴的感受,让她一个人孤单单守着家,很对不起她。
“爸爸,妈妈马上就回来了,我还有一件事有求于你呢。”
俞爸爸立刻就猜出儿子的心事,他点点头:“我知道了,小光。”
从那天起,俞爸爸每天早上起来,不是急匆匆去单位,而是先陪老伴在院子里打一通太极拳,还和她说说家务事。
俞妈妈向俞爸爸诉苦,说俞和光不听话,俞爸爸劝老伴:“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咱们该放手就要放手呢。”
“可是和光看上了一个山妹子,能过到一起吗?”俞妈妈忧心忡忡。
“晗语,当年你父亲不也嫌弃我是个穷小子吗?你看,咱俩的日子过得多好?”
“呿,好什么呀,你只顾自己。”
“对不起,对不起,这阵子我的确有些疏忽你的感受了,晗语,我有错,这不正改呢?”俞爸爸急忙表示悔过,“晗语,真的对不起!”
俞妈妈忍不住露出笑意。
“晗语,孩子大了,有自己的见地和想法,我们只可以给意见,不可以强迫他们,不然,咱们就成封建大家长了,我们闹了一辈子的革命,难道老了老了,还想历史车轮往后转吗?”
“可是,我真的好担心。”
“和光在那样艰苦的十年里,都活得好好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那女孩子肯定有过人之处,你觉得她骗了和光,你觉得和光是那么好骗的?咱的儿子,咱了解,他有眼光、有能力,一个山里姑娘,能令他如此心仪,说明了什么,你难道想不出来吗?”
俞妈妈不由沉默下来,是啊,若那个山里姑娘,仅仅靠着善良淳朴,能征服她心高气傲、志向高远的儿子吗?似乎,她在不经意间,钻入了牛角尖拐不过弯儿了。
俞爸爸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只尽量多陪伴着老妻,这天傍晚,俞妈妈叹了口气:“罢了,我也是为了他好,既然小光坚持,那就依了他吧。”
俞和光接到爸爸的信,这才敢带颖颖回睿城。
见老伴还在念念叨叨的,俞爸爸很是内疚,他安慰道:“好啦,别惦记了,不管会发生什么,有我陪着你呢。”
俞妈妈的心情这才好了一些,就在这时,家里来了客人,俞爸爸一看就愣住了:“这不是******的老钱同志吗?”
老钱笑了一下:“老俞,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家有喜事啦!”
俞爸爸一下子激动起来:“可是我哥找到了?”
“不是,尚大姐的弟弟,已经办好签证了,这就要回国啦!”
俞妈妈的闺名就叫尚晗语,听到弟弟回来,高兴地双唇哆嗦,一句话没说,泪水就下来了:“我弟弟,仁杰,回来了?”
“回来了,已经在香港转机,现在,已经飞在咱们国家的天空上啦,我们这是特地接你们去机场,迎接客人的。”
俞妈妈泣不成声:“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了,呜呜,那时候他还没结婚呢…”
虽然一年前,俞妈妈就和弟弟取得了联系,但因为中、美关系才解冻没几年,签证很难办,姐弟俩到现在还没见上面儿,没想到,喜事竟然来得这么突然,这怎不令人唏嘘激动?
此刻,俞和光和颖颖还在火车上,他还在担心妈妈不肯接受颖颖,该怎么办呢。
虽然爸爸来信,说妈妈同意了,可万一,妈妈并没有完全想通,为难颖颖怎么办?
他一向做事,滴水不漏,总是有万全之策才动手实施,可颖颖和他都老大不小了,他实在不能等下去了。
颖颖还是觉察出俞和光的不安来,她也猜到了一些因由,怎么办?若是真的不被公婆接受,她是该哭天抹泪地哀求,还是决绝地掉头就走?
前者,太怂包,丢人,不是她郭颖颖的风格,后者,会令俞和光进退两难,这个,也不行,怎么办呢?
...
第176章 不进门
“和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想,爸爸妈妈总有一天,庆幸自己的儿子有一双慧眼。”
颖颖忽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了一句话,俞和光一愣,旋即大喜过望,又是感动又是内疚地握着颖颖的手:“对不起,让你一开始就承受这样的压力。”
颖颖笑着安慰他:“能把你培养得如此出色的长辈,肯定也是很好的人,我相信他们很爱你,即使排斥我,也肯定认为是我不配你,他们的儿子这么优秀,应该有更好的女孩子做妻子才是。”
“是我不配你,我爸爸妈妈只是一时不了解你,没看到你的优点罢了。”
“这就是了,我给他们时间呀,我是小辈,受点委屈,有何不可?”
俞和光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暗恨自己能力不足,没有给爱人早就最好最舒适的环境,但他又庆幸自己遇到了颖颖,这样体贴入微通情达理。
下火车时,已经下午四点多,颖颖跟着俞和光坐公交车进城,因为下了点小雪,一路上有些冷清。远远的,颖颖看到一个商店灯火通明,她指着问俞和光:“那是什么地方?王府井吗?”
“哦,那是个商店,友谊商店,里面的东西都是进口的,我给你的巧克力,就是那里买的。”
“我想去看看,和光,我今天晚上,不住你家行不?”
“为什么?我家单独住着一个四合院,房间够多的。”
颖颖还是摇头:“我还不适应北京,给我个缓冲吧。”
俞和光一想,也有道理,他和颖颖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拥挤的硬座车厢,一度厕所都被人占据,两人此刻,形象都颇为狼狈,这样冒冒失失到了他家,对颖颖肯定很不好。
俞和光家附近有个电力招待所,年节期间,也没什么顾客,里面很安静,俞和光帮颖颖要了个单间。
“你回去吧,马上要过年了,伯母肯定都想你了。”
“没事的,我还是陪你一会儿吧。”
“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我也累了,想休息呢。”
俞和光见颖颖这样为她着想,很是感动,再说,颖颖也的确累了,他有些流连地捏捏她的手指:“那好,我陪你吃过晚饭就走,好不?”
颖颖点头答应,她也舍不得和他分别,刚才那些话,还是硬着心肠才讲出来的。
晚饭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俞和光没让颖颖送他去汽车站:“好好休息,我明天过来接你。”
“我若是不在房间,就是在外面那条街逛着。”
那条街就只有几个商店,最大的是个友谊商店,其它一个是卖点心副食的,一个肉店,一个蔬菜水果,还有一个小百货,都不大,也没什么看头,俞和光一笑,颖颖还真会替他着想,怕他找不到。
其实,颖颖是怕俞家有什么事,俞和光一时来不了,她在这里等着心焦。
俞和光走了之后,颖颖在招待所的澡堂里洗了个澡,回到房间,还把衣服都洗过,这些睡下。
硬座车厢又吵又挤,颖颖真累坏了,几乎是挨着枕头,就进入梦乡,一夜好眠,第二天,她洗漱后吃过早饭,也没等到俞和光,颖颖的心里,别提有多纠结了,一个人百无聊赖,总忍不住胡思乱想,她就背着皮包,往那个友谊商店而去。
这里的好东西可真多,也真贵,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甚至还有录像机,皮包鞋帽,应有尽有,还有的商品,根本认不出来。
颖颖看上了一件毛呢大衣,样子非常好看,她仔细看了一眼,确定上面的标牌上写的是人民币,不是外汇券,这才问售货员:“这件衣服,有我穿的号码不?”
“只有中号。”售货员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这个时候的商店售货员,都是这样,颖颖见多不怪,继续问:“可以试不?”
那售货员这才扭过头,见颖颖身上的衣服质地和式样都很普通,便翻了个白眼:“五百块,先交钱。”
“若是不合身呢?”
那售货员非常不耐烦地道:“不合身我会让你试吗?没钱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