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处理,让对方没戏唱,很多事也就过去了。

但很显然这一次,这事过不去,对方是来势汹汹,蓄谋已久。哪怕好莱坞的巨头和奥斯卡学院都集体变成了“哑巴”,也还是没能让事情凉下去,反而越闹越大,一再发酵…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不是威廉,也不是其他好莱坞剧透,而是在杂志里被当做“高级交际花”配了图的女星吉拉汀.佩姬。

五十年代的时候,佩姬在百老汇享有盛名,但也曾因为一部非百老汇的戏剧作品《夏日烟云》而负评如潮。几十年如一日的,她一直坚持活跃在百老汇和好莱坞,却还是只能算是二三线女星,这一届奥斯卡入围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可以说算是她的历史突破。

结果这个突破还没让她高兴两天,她就成了众所周知的“高级交际花”,1924年出生的她如今都一把年纪了,被按上这么一个名声实在是不太好听。

佩姬的性格本身又不是个能忍的人,于是她在15日的时候召开记者会,解释了自己的“清白”。

不仅否认了频繁出入颁奖季时的各大派对,连她所参演电影的公关费也被她一并给否认了。

“这是子虚乌有的,我们只有宣传和推广费用,这是每部电影在上映后都会经历的必须阶段,如果你们一定要把这称之为‘公关费’,那就是公关费吧。但我可以对上帝发誓,制片方没有为我花哪怕一美分在所谓的‘拉关系’上。”

新闻发布会上,佩姬说了很多,最后甚至声泪俱下,有她这些年走过的不容易,也有她一把年纪了还在坚持拍戏的中中辛苦,瘦的不成人形。

“我的孩子总是劝我,这么拼干什么呢?我也该到了在家颐养天年的年纪,但演戏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兴趣,这么多年来了,我一直热爱它。我并不觉得拍戏辛苦,只会觉得乐在其中。演好演坏,我都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

简单来说一句话,她付出了这么多,这个提名就是她该得的。

佩姬所参演的电影没有入围最佳电影,只有一个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制片方虽然觉得她这么说太莽撞,但还是给足了面子,一直配合佩姬的公关在宣传。

也算是迎合了奥斯卡的获奖潜规则之一——自虐成狂。

这也算是黄金时代的好莱坞遗留下来的一个很糟糕的潜规则了,为了博得学院评委的好感,演员总会在宣传时拼了命的在这一块下功夫。

毕竟他们有一个在黄金时代真的因病获得奥斯卡的好前辈。

威廉在看到新闻发布会的相关报纸后,皱起了眉头。因为他本人其实是很反感这种宣传的。他知道演员拍戏辛苦,所以一直十分体谅,尽可能的在生活上给他剧组的演员各种便利。在他看来,让演员去涉险,就是剧组的无能。无能并不能成为一种“光荣”。

威廉能理解演员辛苦,却不赞同公关一直在重复黄金时代的各种“铁律”,就像是在鼓励后面的演员继续自虐似的。

不过…别人怎么做,又与威廉有什么关系呢?

威廉皱眉,只是觉得佩姬这样的全盘否定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果然,当天下午,佩姬就被打脸了。

她为奥斯卡颁奖季,特意提前入住好莱坞的著名酒店,住到如今的票据、光鲜亮丽的出入各种派对的视频、与学院评委用处一家咖啡馆的照片被一股脑的曝了个干净。skype论坛上已经吵开了,各种攻讦,比佩姬当年网络还不发达时的恶意翻了百倍不止。

事情的恶劣程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女演员的社交活动了,奥斯卡也被拖下了水。

评选不公的丑闻,是电影奖项最大的忌。

对方到底在针对谁,看来也算是终于浮出了水面。

奥斯卡才是那条大鱼。

第146章来地球的第一百四十六天:

奥斯卡被黑这种事,其实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几乎每年都会有奥斯卡评选不公的丑闻简报,因为种种原因,只不过是事大事小的问题而已。

这才是真正靶子一样的存在。

搞的全世界都觉得奥斯卡就是一个大写的“黑幕”。

奥斯卡有黑幕吗?肯定有啊,选电影的评委都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偏爱与感情,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

但是,奥斯卡的黑幕真的就那么黑暗那么多吗?这个就不一定了。想想看吧,如果奥斯卡真的是能用钱就买来的,那么奥斯卡也就不可能有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了。“艺术是不会向任何金钱、势力折腰的”,这是奥斯卡一直偏爱独立艺术片,厌恶爆米花科幻大片的做法,所真正想要传达的精神。

只不过有些真的拍的不错的大片,就只能倒霉的在这种坚持里被炮灰了。

奥斯卡年年被黑,又年年屹立。学院评委会的审美越来越小众的说法,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而是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了,但奥斯卡如今依旧是所有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最想要的奖项。据萨巴蒂诺说,奥斯卡的这个特殊“尿性”,会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还是那么偏爱小众,还是那么的被大众偏爱。

所以,看不惯奥斯卡的人数都数不过来,但对它趋之如骛的人,也是数都数不过来。很多人都处于对奥斯卡又爱又恨的阶段,爱的是能得到它,恨的是得不到它,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哪怕是与奥斯卡处于竞争对手的金球奖和欧洲三大电影节,其实也有需要奥斯卡肯定的地方,好比他们评选的电影同时也获得了奥斯卡的时候。

看看每年金球奖压中奥斯卡最佳影片时的新闻报道,就能明白了。

连威廉都不能免俗,无论是为了完成他的考试,还是中二的想要改变整个电影圈的风气,他都需要先得到奥斯卡的肯定,才能继续。

“还是威尔厉害,之前按兵不动的决策太正确了。暗地里的那个人or那股势力,指不定手握多少黑料在等着呢,连佩姬这种不太受关注的二线女星都有。看来他们的计划就是踩着第一个出头的人来找奥斯卡的茬,无论那人是谁。那么现在呢?咱们继续等着?”

“你还想不想刷奥斯卡的好感度了?”米格无奈的看了一眼温蒂。

“你的意思是咱们在这个时候要站在奥斯卡那边?雪中送炭?”温蒂皱眉,虽然她不太懂那些高层的博弈,但她有女人的直觉,而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个时候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支持奥斯卡,白白招惹一身腥不说,还很可能会被倒打一耙的追着掐,简直得不偿失。

温蒂虽然想刷奥斯卡的好感度,但却不是以牺牲他们自己的电影为代价的去刷。

威廉和米格自然也不想,也不会这么做。

不过,他们不这么做的理由,是奥斯卡这一届深陷评选丑闻,哪怕他们第一时间站队奥斯卡,也不可能能在当下就获得奥斯卡的回报,甚至很可能要被“避嫌”,在日后几届的奥斯卡中再兑换这份好感。

但今年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势在必得,他们为什么要等到明年?甚至后年?

其他好莱坞巨头也因为种种原因吧,没有在第一时间声援奥斯卡,甚至连奥斯卡自己其实都在“安静如鸡”。

因为学院那边正在研究威廉给他们的资料。

那些是玛格丽特等三人,在最快的时间内,查到的有关于幕后之人的资料。通过米高梅的高层老塞缪尔给递了上去。

“没想到塞缪尔先生这么厉害。”温蒂简直要对这位依旧在位的老爷子刮目相看了。

“不要小看米高梅的底蕴,也不要小看这些年纪的老爷子的人脉。”米格晃了晃手指,能在好莱坞这个漩涡里屹立多年的高层,又怎么可能是简单人物。

事实上,塞缪尔自己本身就是学院评委会的人。毕竟最初提出并建立了学院和奥斯卡的,就是米高梅的创始人梅耶。一把年纪的塞缪尔,作为米高梅的电影部门的主管,又怎么可能不在学院混有一席之地?

塞缪尔只是平时几乎很少亮出奥斯卡评委的头衔,因为他怕每年颁奖季的“公关电话骚扰”。

威廉很早就知道这个事儿,在烟枪得奖的时候,老塞缪尔就打电话对威廉暗示表示,他给烟枪投了票,并且是联系了所有他能联系上的同为学院评委的朋友,给烟枪投了票。

后来威廉的科幻大片几次能得奥斯卡的提名,老塞缪尔也是出力不小,并且会在奥斯卡之后打电话给威廉表示遗憾,并简称自己给威廉投了票,只是他是少数派,拧不过奥斯卡不爱科幻大片这个风潮的大腿。

从老塞缪尔身上就能管中窥豹,奥斯卡的评委会——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能量有多大。

学院的成员都是电影圈里最资深、最专业的相关人士,从业多年的佼佼者,包括了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等各行各业,各大好莱坞巨头的高层也在其中。

当这些人真的齐心协力想要对付一个人,或者一股势力的时候,那几乎没有什么是能够阻止的了的。

之前奥斯卡没有动作,只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背后的人还有什么料,以及对方能做到哪一步而已。

威廉通过老塞缪尔送上的资料,可以说是帮了奥斯卡的大忙。

不是说以奥斯卡的人脉就查不到,而是不可能像威廉这么快又这么详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好莱坞,奥斯卡继续沉默的拖下去,造成的损失肯定要以千百万美金为单位来计算。

威廉此举,犹如瞌睡了就送上了枕头,受到了广大评委会里的老爷子们的喜欢。

这些“健忘症”十分严重的老爷子,如今又纷纷重新“想起”了,这可是惠勒最小的关门弟子啊,自己人。

投桃报李,奥斯卡也给了威廉一个价值千金的消息——随大流。

“这是什么意思?”温蒂有些不明白。

其实威廉也不明白,但他觉得他很快就会明白了。

第二天,电影界的巨头《综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一部电影的宣发》技术类文章,宏观阐述了当下的一部电影为什么往往花在宣传的费用上的钱,要比拍摄的资本还要大的详细原因。

“越是大片,宣发的投资只会越大。”

一笔笔支出,看的人眼花缭乱,却也让读者明白了,一部电影的上映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成了的事情。

紧接着,亲奥斯卡的媒体,可以算是官方报纸的报纸,也分享了一些有关于奥斯卡为防止电影作弊,这些年在不断完善的资料,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趣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禁止在提名名单公布后,提名电影再有任何公开的宣传活动。

“因为这点,我们不知道被各大电影公司骂了多长时间,这可是要停止差不多整整一个月的宣传,一个月在日新月异的好莱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可能会过气。这影响的可不是当下的钱,还有日后的一整个周边产业链计划。”

但奥斯卡还是坚定的执行了这个计划,除非是不想得奥斯卡了,否则在提名后,你们剧组就别想公开进行任何宣传活动。

这个规则之所以被重点讲出来,针对的到底是谁简直不言而喻。

接下来就是往年获得奥斯卡,但被最初那个杂志点名花了多少宣传费用的各大电影,都纷纷晒出了已经尘封多年的预算计划表。

“我们没经过任何删减的预算里的宣传费用,都没有那个杂志上列出来的高,他们实在是太高看那个年代大家的有钱程度了。”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剧组也跟着这股晒预算计划表的风潮,把威廉的手写稿晒在了网上。

引得了skype论坛上一堆人的开始重新喊“威廉男神我要给你生猴纸”、“我男神怎么可以这么可爱?!”、“官方卖萌太犯规”。

大家的关注焦点不是威廉的手,也不是手写稿上花式英文的华丽笔迹,而是在网络宣传这一栏里威廉写下的一行字:【萨巴要是敢多要钱,我就咬死他。】

“哈哈哈哈哈,莫名的好同情制片助理肿么破,这种话要怎么算账啊?”

“我记得之前采访里有说过,管这块的一直是温蒂,已经脑补了她生无可恋的脸了呢。”

“温蒂&米格os:简直没办法和威廉这种人一块玩耍!”

“话说只有我好奇最后表哥大人到底要了多少钱吗?”

“附议。”

“肯定给免费了,要不怎么对得起国民表哥的称号?!”

“再一次刷起了国欠哥系列。

继男神之后,“萌萌”这个外号成了威廉挥之不去的阴影。最惨的是什么都没做就躺了枪的路西维德小表弟,跟着荣获了小萌萌的昵称。

路西维德(长大后):…最讨厌上网了!

这天,大萌萌抱着小萌萌在家刷论坛,大萌萌他表哥假装很正经的处理文件,其实心里却一直在想,再萌也是我的!

第147章来地球的第一百四十七天:

奥斯卡的反击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威廉从始至终都在坚定不移的“随大流”,大家安静的时候跟着安静,洗白的时候跟着洗白。谁也不知道在这背后,他不显山不漏水的刷了学院评委会怎么样的一个好感度。2

之前因为贸然召开记者会而被骂的不轻的佩姬,在这次的奥斯卡反击战中冲到了最前线。

这位年事已高的女星,虽然之前的事做的不太高明,但她也有自己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的独特生存之道,明白怎么样才能在事业谷底时力挽狂澜。

如今的网络还不算发达,还是纸媒的天下,佩姬当初被黑的很快,如今洗白的也很快。并且,通过这种旗帜鲜明甘愿当奥斯卡急先锋的做法,佩姬也刷高了奥斯卡对她的好感度,只不过是天下皆知的那种。大家都觉得无论佩姬演的如何,奥斯卡都肯定会回报她。

这也就是温蒂最初觉得不太好走的那条路。

事实上,如今网上已经有了“佩姬要是今年不获奖,我直播生吃键盘”、“奥斯卡如果真的给了佩姬奖,算不算一种不公平”以及“佩姬今年获奖,受到肯定的到底是演技,还是跪舔的姿势”的讨论帖。

然后,佩姬在85年这届的奥斯卡上,果然如威廉所料,没能斩获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年的佩姬终于等到了这么多年后的收获期。

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如今说回黑奥斯卡的人,那是一部中东财团投资的年度大片——《未来》。票房勉强进了年度前十,在前哨奖里也获得了几个重量级的奖项,但最后却连奥斯卡的提名都没入。

没入选的理由,是稍微了解一点奥斯卡的人都知道的奥斯卡潜规则:大片原罪。

不是所有的大片都能像斯皮尔伯格和威廉那样,说去奥斯卡打酱油就去打酱油的。一如威廉去年才幡然醒悟的,他觉得提名是委屈,但对于很多大片来说,他们连提名都不会有。能给威廉出品的大片提名,已经是惠勒和老塞缪尔的人脉面子情了。

《未来》其实也是一部反映反战思想的电影,电影里虚构了两个政权,帝国和联邦,围绕一种新型能源,两个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没有赢家,因为地球在他们的争斗中被毁灭了。

爱的天轰地裂的男女主自然也一起死了,因为这个操-蛋的结局,当初网上骂电影编剧脑子里有坑的人不再少数。

但也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结局其实挺引人发醒的。以破坏环境为过程的战争,没有赢家。

但是,当初没有选《未来》入围,让奥斯卡的评委们很有顾虑的地方,是电影中所映射的现实,仍有王室存在的中东,和标榜自由的美国联邦,以及当今最敏感的话题“石油”。

这简直是在作死了,奥斯卡除非疯了,才会让《未来》入选。

结果,还是那句话,因为美国和中东之间时好时坏的敏感关系,恼羞成怒的中东财团决定给不识时务的奥斯卡一个狠的。

别说什么艺术娱乐不应该参与政治,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与政治息息相关。哪怕明面里看上去没什么关系,背后的引申含义却也容不得人不多想。当然了,表面上他们打嘴仗的范畴还是仅限于大片到底能不能算艺术片。

最终,这场“战争”还是如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以奥斯卡的胜利而告终,还顺便拉高了今年奥斯卡的收视率,大家都对奥斯卡最后会选哪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因此也算是狠狠的占了一把便宜。

本来学院的评委们,还对让这么年轻的威廉二度获奖心存疑虑,但在爱国精神面前,他们几乎没有犹豫的就纷纷把票投给了《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不为别的,只为《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细水长流出来的高票房,高到吓人的那种。

学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们就是在赌气,就是在打脸。

你不是说我们歧视大片吗?我们没有啊。你敢说如今已经有快两亿进账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大片?

别看我们一把年纪,我们也是能欣赏的了“大片”的,只不过我们对于大片的要求比普通人高而已。你们要是有本事,就把自己的电影也拍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这个唯美的艺术程度,到时候再看我们会不会选你。要是没本事拍,就闭嘴。

简单来说就是…

“猪对手给你们送了温暖。”萨巴蒂诺的嘴简直毒到不可思议。

于是,在洛杉矶音乐中心(萨巴蒂诺的家族产业之一)举行的第57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成了当晚最大的赢家。

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

14项提名,10项获奖,这成为了奥斯卡开办以来的历史巅峰,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是前无古人了。《宾虚》比《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的》获奖多,但是没有它提名多;《彗星美人》与之提名一样,但是却没有它获奖多。

总而言之,《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算是打遍了历史无敌手。

让同期同样十分优秀,被预测会获得至少八项奥斯卡,结果却没能如愿的《莫扎特传》也黯然失色。

奥黛丽.赫本凭借优秀精湛的演技,以56岁的高龄,再次获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桂冠。

在介绍赫本演绎的角色的视频短篇里,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肯定会选择“安娜”牺牲的那一幕,那是让无数观众哭的泣不成声的经典场景。但是奥斯卡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安娜”抱着年幼的利兹的一幕,她显得是那么的安静与祥和,如大海,无声的包容万物。

电视机前的伊莉莎白姨妈勾起了满意的唇角,这就是她心目中永远的安娜。

她会温柔的抱着她,抚摸着她的头,然后轻声叫她“angel”。

威廉的好友,曾经的奥斯卡影后,莎莉.菲尔德则凭借《我心深处》,再次捧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上台前,莎莉最先拥抱的就是威廉,在他耳边说了无数声的谢谢。

因为以奥黛丽.赫本在《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中饰演的安娜曾外祖母的戏份,她可以申报女主角,也可以申报女配角。而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旦赫本报女主,那么最后的奥斯卡影后就无疑会是赫本的囊中之物了。

也就没有莎莉什么事儿了,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和只得了一次的影响力自然不同。

而女主报女配,女配报女主这种事,在各种奖项的选举里并不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威廉并没有这么做。

作为申报人,他选择实事求是的给赫本报了女配角,毕竟玛格丽特饰演的玛姬外祖母才是电影的主角,他不至于为了多一个奖项的噱头,而硬要把女配报成女主。

第一次参演电影的玛格丽特,也因此获得了一次奥斯卡的提名,她简直兴奋的要晕过去了,从知道自己入围的3月初,一直激动到了3月底。这是她唯一一次,大概也是最后一次演电影,能获此殊荣,绝对会在她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的,我已经决定了,你们不用劝我了,我觉得比起演戏,我其实更适合也更喜欢幕后工作,好比公关什么的。”

能说会道、活泼开朗是玛格丽特最大的特色,公关这个行业简直就像是为她量身打造。

最佳男主角自然是饰演了“卡尔”的尼尔,那个棕发的漂亮小伙儿在上台领奖时,第一次没能绷住自己早已经习惯于欺骗的表情,在台上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感谢了很多人,甚至超过了一开始奥斯卡给他准备的感言分钟数。

嘴碎的都不像是尼尔了,足以可见他的激动。

最后,新晋影帝说:“有可能你们已经挺烦我的了,但是请再给我十秒钟,让我郑重其事的对两个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人进行感谢。

“谢谢彼得组长——别问我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不会告诉你们的——是彼得相信我还有第二次人生,在所有人都觉得我已经没救了的时候,只有彼得还傻甜白的一次次给我找出路;也是因为彼得这样的锲而不舍,他才最后把威尔带到了我面前。

“也谢谢威尔,真的给了我第二次机会,让我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证明了,谁都值得第二次。”

大影帝的感言据说说哭了很多人,让他的妈妈粉直线上升,这是连他自己和他的经纪人阿罗都没有想到的。

与之相比,在获得最佳导演时的米格,就显得“酷”了许多,特别的意简言赅。

温蒂在台下简直要笑疯了,因为别人看不出来,她却知道,米格肯定也不想这么“酷”的,他只是紧张,紧张到忘词了。一脸精明像的米格,其实内芯里的反差真的特别大。

“他一定后悔死了。”温蒂在威廉的耳边道。

“他会有机会弥补一下的。”威廉这样回答。

最佳导演、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男女主角之后,就是奥斯卡当晚最后的□□——最佳影片了。

威廉暗暗握住了萨巴蒂诺的手,他已经越来越习惯这种从对方身上获取“能量”的方式。

萨巴蒂诺也温暖的回握了威廉,面无表情,却眼中带笑。

第148章来地球的第一百四十八天:

“(奥斯卡的得主是)…”

一个有趣的有关于奥斯卡的小常识,奥斯卡颁奖晚会作为世界电影界的泰山北斗,被电影圈甚至非电影圈的各种颁奖典礼竞相模仿的地方有很多,但被模仿最多的却是即将颁奖前的这个小“悬疑”。

在颁奖嘉宾拆开装有获奖者名单的信封前,除了统计公司的相关人员以外,任何人都无权知道那上面写了什么。

是的,这一做法是奥斯卡首创。虽然很少被提及,其他的颁奖典礼也很少会彻底的遵循这种“不知情”。但这个点睛之笔,确确实实是奥斯卡被模仿借鉴最多的环节。很多人都觉得奥斯卡这点做的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