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上的收获,则是血红最终票房的好几倍。
“典型的威廉式电影。用最少的钱,赚最高的票房。我想没人会对此有什么疑问。那么,让我们来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好奇心吧,威廉在事后是怎么说服你加入制作的?”
现场观众配合的开始欢呼。心灵鸡汤什么的,绝对是看奥普拉秀的观众,收看这个节目的原因之一。当然,他们要喝的是油而不腻的好鸡汤。
温蒂继续沿用了她一直以来的简洁风:“在回米高梅的路上,我问威廉,boss,你真的觉得我可以胜任制片助理的工作吗?要是我做搞砸了怎么办?我感觉我不能啊。他说,你能。”
“就是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话不在多,管用就行,温蒂缺乏的从来都不是能力,而是肯定和勇气。
在那辆让温蒂曾觉得,“要是能永远就这么开下去就好了”的迈巴赫-齐柏林上,米格安静的负责开车,副驾驶席上的温蒂则鼓起勇气,忐忑的转头看向后座上的威廉:“boss,你刚刚,呃,我是说,关于副手的事情,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您真的觉得我、我可以?我从没想过。”
“那就开始考虑一下吧。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相遇时,我说过的吗?”
“您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大人物。”温蒂目光灼灼的看向威廉。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在你觉得你已经够脑残粉他的时候,他还能让你更爱他。
与温蒂同感的,自然要数米格。
因为就在威廉和温蒂说完对她的安排后,威廉也没忘照顾到米格的情绪。这是萨巴蒂诺告诉威廉的,不要以为下属之间就不存在互相嫉妒:“你到时候跟着我,咱们好在惠勒先生拍片的时候‘偷师’,他是出色的制片人,同时也是好莱坞最顶尖的导演。”
“可我只会摄像。”总是习惯于当隐形人的米格,有些慌乱无措,“我能帮到您就好,不、不需要…”
“我需要。我对你的期待,不仅如此,米格。”很多导演都是摄像师起家。
第一次,米格开始觉得他眼前的头发是那么碍事,他想尽可能清楚的去看他眼前的那个人,那个第一个对他说,他对他有期待,有很大期待的人。
其实哪怕威廉不说这些,米格也不会去嫉妒温蒂,因为他就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目前来说,只要能一直跟在威廉身边,能帮到威廉,米格就别无所求了。但也因此,在面对所需之外更高的鼓励时,米格会觉得他仿佛真的见到了奇迹。
意料之外的,才能被称之为惊喜,不是吗?
“这个时候该说,我一定会努力。”温蒂在旁边小声提示米格。
米格如梦初醒,他小心翼翼的开着车,含胸,只敢透过后车镜,假装不经意的与威廉湛蓝的眼眸对视。他在心里默念威廉念过的《小王子》的台词,他把它补充完整——那是我见过最美丽又最哀伤的风景。
最后,米格很小声,但足够坚定的回答:“boss,我一定会努力,不让您失望!我发誓!”
威廉笑眯了一双眼睛,金色的发丝从耳边划过:“让我们一起加油!”
“啊,刚刚上帝让我想到了个好主意,把这一切记下来!十年后让我们再看!”温蒂小太阳大声的张罗了起来。她打开副驾驶席前的储物箱,在里面找到了她为方便威廉而准备的纸笔,和…宝丽来的拍立得。
“你为什么要准备这个给我?”威廉一脸匪夷。
“以防万一。特助先生告诉我的,一个好的助手,就是无论老板有怎么样的奇思妙想,都能第一时间拿出对应的工具。拍立得的用处可大了,好比此时此刻。”
“…你开心就好。”两位绅士,只能无奈的配合起,在场唯一的一位女士。
威廉主动前倾,从两个驾驶座的中间探出身子,米格继续负责开车不用动,温蒂则测过身子,努力把手举高,来了个最早期的特殊自拍。
说实话,那照片照的真不怎么样,焦点迷糊,光鲜昏暗,最前面的温蒂的脸大了不止一圈。只有靠脸拍照的威廉,不需要担心照片流出去之后的黑历史问题。
但温蒂还是很兴奋,在把照片甩的显形后,她就把能储存很多年的油性笔,和照片一起递给了威廉,让他第一个在照片背面写自己的目标。
【金牌制片人。by:威廉。】
【世界第一的副手!by:温蒂。】温蒂最近看漫画新学会的一个用词,干什么都要成为世界第一。
“…呃,出色的摄像师?”米格还是那么的不自信。他在开车,没办法自己写,只能口述,由温蒂代笔。
“这算什么啊?不行,不行。”执笔人温蒂直接就给否了,“要定的很高、很高,那才能被称之为目标和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拿a的学生肯定过不了及格线。奥斯卡吧?十年内拿奥斯卡最佳摄影!啊,干脆还是最佳导演吧!boss拿最佳影片!”
温蒂替米格写好后,又给威廉补了一句。最后,签下日期,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你竟然知道制片人领的是最佳影片奖,好厉害。”威廉拍了几下掌,开玩笑道。
“哪怕你是boss,我也是会翻脸,我告诉你!”
在温蒂准备以下犯上,爬到后座去“弑主”的时候,米格看着握住方向盘上的右手上,被温蒂硬塞进来的照片,正正好露出了“奥斯卡”这个单词。他有些惴惴不安,肾上腺素却又控制不住的攀升。因为那确实是他藏在灵魂深处,未曾对人言说的最狂妄也是最初的希望。
谁说黄种人,就永远没办法在好莱坞立足,获得最高荣耀呢?前几年去世的李小龙,就是米格憧憬的偶像。
最后的最后,米格左手轻轻的弹了一下照片角,piapia响动,啊,就这么决定了吧。
1980年4月,在从长滩驶回比弗利的宽阔公路上,米格、温蒂和威廉,共许了一个,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承诺。
“我想,这就是我公路电影情结的由来。”温蒂面对镜头,眼睛里闪着对过去的追忆泪光,“当时的我们年轻,精力充沛,又无所无谓。以为我们的人生,就会像那辆仿佛没有尽头的汽车,可以让大家都坐在上面,然后一直、一直走下去。”
第36章来地球的第三十六天:【二更】
1980年4月30日,在克服了种种波折,最终还是被定名为《两杆大烟枪》的烟枪剧组,正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本森赫开机。
本森赫是布鲁克林区最热闹的地段之一,也是电影《教父》故事里的发生地。这里素有“小意大利”之称,因为在本森赫居住的人中,意大利裔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大多是有色人种,离华人区和东弗莱巴许的黑人区都很近。
当然,附近也有高档住宅区,里面基本都是犹太人。
烟枪将在这里完成全部的外景拍摄,和一部分内景。这部分内容其实不算很多,因为外景拍摄需要的经费比内景多,还有很多不好把握的突发事件。内景拍摄只需要在洛杉矶的室内摄影棚就可以完成,这点上,米高梅很慷慨,以十分廉价近乎不要钱的价格,出借了米高梅最好的摄影棚。在剧组在本森赫拍戏的这段时间,正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洛杉矶的摄影棚,加班加点的布置几个重要内景。
而烟枪之所以选在本森赫拍外景,理由惠勒可以给出无数个,好比这里移民大熔炉的环境,很符合烟枪里想要的那种市井之气;也好比在宣传的时候,能沾《教父》的光;但说老实话,理由不过一个词,便宜。
看过美剧的人,大多都知道,布鲁克林和皇后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贫民区的代名词,治安差,混混多,房租也相对曼哈顿来说比较便宜。
哪怕惠勒拍烟枪不求钱,但节省预算已经成为了一个导演和制片人的本能。
“所以,电影都爱在纽约拍?”温蒂道。她之前只知道,虽然全球知名的电影工厂好莱坞就在洛杉矶,但真正把拍摄中心定在洛杉矶拍的剧组,却反而越来越少了。但除了洛杉矶以外,剧组会在哪里拍,这个温蒂就不知道了。
这个问题不需要威廉回答,米格就能告诉温蒂:“不,为了省钱,一般会选择南、北卡罗来纳州的影视基地,或者洛杉矶附近的卫星城。”
真正敢在贫民区拍戏的剧组,其实并没有一般人想象里的那么多。因为这里安全没有保证。
《教父》当年敢在纽约贫民区拍,是因为这部电影背后本身,就有五大家族支持的影子,剧组只在支持电影的那个家族的势力范围内活动,反对者怕挑起两个家族的斗争,不敢轻举妄动,剧组的安全这才得到了保证。
这里所说的安全,不只是指人命,抢劫盗窃也包括其中。
烟枪剧组敢选择本森赫,和《教父》剧组的理由差不多,因为本森赫的意大利血统,三分之一的意大利裔人口中,几乎就没有谁,不知道萨巴蒂诺.勒森布拉的。这还和老伯恩斯坦没太大关系,只是因为在西西里岛称王的勒森布拉家族。
萨巴蒂诺告诉威廉:“你在本森赫,说你是伊莉莎白的侄子,比说是伯恩斯坦的外孙更管用”
本森赫的意大利裔,不可能都是勒森布拉家的人,但他们肯定都要卖勒森布拉面子,或者准确的说,他们中嫌少有不怕勒森布拉的。哪怕有结仇的,也不敢当着面骂。
威廉想起了他姨妈伊拉莎白,要接他去西西里岛生活时的话:“你会过的像国王一样,没有人不知道你,没有人敢惹你。”西西里岛与世隔绝的格局,注定了一些家族真的可以在那里称王称霸,在某些方面,根本就是两个政府并存,实行着两套“法律”。
教父的外公,女王的姨妈,以及更加恐怖的表哥,玛丽妈妈绝对是基因突变。不,应该说,威廉一家三口都和他们背后的家族画风不同。
惠勒老爷子的算盘打的叮当响,让威廉参与进来,绝对是他这辈子做过最划算的买卖。
“划算”不仅体现在场地租用方面,还体现在演员和道具上。
烟枪是一部犯罪类喜剧,但主人公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家族教父,或者高智商的犯罪天才,而是市井里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小混混,他们连真正的黑涩会都算不上,顶多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以坑蒙拐骗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和金钱来源。
演绎这样的小人物,能演好的,要么是演技超神的巨巨,要么就是有相关生活经验的人。
“前者,哪怕用全部的剧组经费,也请不来,因为太掉价。”惠勒直言,“所以这种时候,我就比较倾向于找符合角色设定的新手演,纯天然无污染,他不需要演,只是做自己。而且,还特别省钱。你懂我的意思吧?”
之前选角时,惠勒对威廉如是说。
“…我真的和我外公家族里的成员不熟,核心成员还能说上几句话,小混混类型的外围成员真一个都不认识,我估计他们也不认识我。”
“不要家族成员,他们对于主角四人组的身份定位来说,已经太高了。”惠勒也没打算用伯恩斯坦家族里的成员,“只是想请你找人打听打听,在纽约认不认识什么对演电影感兴趣,或者最近急需钱的人。当然,对方必须保证在电影开拍到下映之前,不惹事。我所说的不惹事,以不能进警察局为判断标准。”
“我试试吧,但是我感觉应该没什么混混会对这个感兴趣吧?”流氓就要有个流氓样嘛。威廉是这么觉得的。
但现实却打了威廉的脸。
威廉是找在纽约的雪莉帮的忙,雪莉从小就长在伯恩斯坦家族,认识的人不少,肯定有外围成员,外围成员肯定是认识连外围成员都算不上的混混的。
雪莉很乐意满足威廉的所求,办事效率极快,第二天就打回电话问威廉,准备什么时候去纽约选角。
“…还需要选?”威廉以为能凑够名额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会有选择的余地。
但雪莉却告诉他,大家报名的热情极其高涨,连她其他家族认识的朋友,都给她打来了电话,询问剧组就非要小混混,从小混混升入家族成员的人不可以吗?
“真的假的?”
答案是真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黑人hip-hop说唱歌手,早期都混过黑-帮,在他们看来,当流行歌手和打篮球都是比当混帮派更有钱途的选择。
威廉对美国这个娱乐至死的国家,是彻底绝望了。_(:3)∠)_这样的美国,到底是怎么成为超级大国的?
为此,惠勒不得不在纽约当地,多雇佣了几个负责选角的工作人工,加上威廉和洛杉矶剧组方面的选角导演,一行人先飞去了纽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选角工作。不少人在面试的时候,都是直言,价钱好商量,人工费便宜到威廉想哭。
“当初拿演员工会的薪资标准,来算预算的咱们,就是傻x啊傻x。”温蒂如是感慨,“惠勒老爷子不愧是干了几十年电影工作的人。
“老而成精。”米格一语中的。
烟枪需要至少22个演员,不要以为这是少的,对于低成本电影来说,这个数字已经很多了。在威廉最初的预算估值里,演员的费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嘛,咳,他们终于能挪出钱干很多别的事情了。
第37章来地球的第三十七天:【三更】
选角的过程,威廉一直有参与,但基本处于旁观状态。
在美国,电影选角是由专门的选角导演负责的,威廉被惠勒派来纽约,当吉祥物的意义其实远大于工作。
咳,毕竟来参加电影选角的,都是些不那么安分的社会分子。
威廉的存在,起到了神奇的镇场作用。好吧,主要是他身后一字排开的美女保镖团,她们在地下世界,可比威廉有辨识度的多。基本就没人敢往威廉这边瞟,一个比一个老实,好像他们真的是从小到大的三好学生、五好市民。
选角的三天,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警方以为有家族成员约定火-拼,荷枪实弹的包围了老伯恩斯坦免费为威廉提供的办公矮楼,甚至还为此出动了直升机。
那是一栋位于布鲁克林区的旧式建筑,只有五层楼高,外号“黑乌鸦”,外墙上到处都是打着预防火灾旗号而准备的消防扶梯,天知道它们之前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目前,这里已经变成了老伯恩斯坦的私人产业。
“黑乌鸦”之前当过伯恩斯坦众多基地中的一员,但只维持了一段时间。
社会在进步,黑涩会也要谈发展,六十年代末,家族成员纷纷提出抗议,表示这栋五层楼,太不上档次了,而且离他们位于曼哈顿的住宅都太远,每天要过桥,伐开心。他们要在曼哈顿盖大楼!
老伯恩斯坦管理家族的手段,一直是张弛有度,在某些事情上,他还是很乐意满足他们的。
于是,高楼大厦平地起。
伯恩斯坦家族真的在曼哈顿区,盖起了一栋地标性的高楼建筑,比fbi的办公大楼还高一层。别问为什么要比着fbi来,有钱!任性!
fbi对伯恩斯坦家族已废弃的旧基地,却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这里被改造成了“员工宿舍”,有不少缺钱的外围成员,都会在这里救急的居住一段时间。
如今,这个很有美国上个年代特色的五层公寓楼,成了威廉选角的地方。
fbi也不知道是对此毫不知情,还是不信,反正在选角工作进行到尾声的第三天,他们就从天而降了。
不少来参选的人都很慌乱,现场差一点就发生了真□□。
幸而红发女王雪莉有办法,拿着扩音器,调到最大,冷冷的喊了一句:“你们慌什么?!我们是在干正经事好吗?!”
威廉发誓,他看到最先跳下来的fbi,因为这句话差点崴了脚。
在场有不少人也都是一副“对哦,这回我们没有在干违法乱纪的事情诶,我们只是在很正经的找工作,怕什么”的恍然大悟脸。
据说反应过来时,有好几个人已经从消防楼梯出逃,窜到好几百米之外了。
“…”
威廉和选角导演带上雪莉,负责上前与fbi现场小组的组长进行交涉,并拿出了纽约市政府批的许可证。威廉就怕出事,特意提前用申请活动的名义,开了具有市政府公章的相关文件。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大家都很尴尬。
但fbi最后还是强硬的搜了所有人的身,还检查了大楼内部,他们有上面特批的搜查令,威廉也没辙,只能配合。
结果,肯定是什么都没搜到。因为来选角之前,伯恩斯坦家族已经组织人,提前搜了一遍。雪莉对威廉的命令是严格执行的,并且还发散了一下,不许带毒-品、不许带枪-支,反正是一切违禁物品,都不许出现在她家少爷面前。
真想要上电视,换个工作好改变命运的人,自然是都乖乖服从了,甚至有人问要不要把纹身洗了。
“你是白痴吗?我们家少爷要拍的是犯罪类电影,你说角色用不用洗纹身?!”
所以,fbi完全是在浪费人力物力,毛也没搜到不说,还把面子给落了个干净。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很乐意看fbi笑话的,一点面子都不给。
威廉其实也有些生气,他是正正经经的在拍戏。从某种角度讲,还算是帮政府解决了一部分当地的劳动力,甚至很可能自此减少几个社会闲散人员,不感谢剧组就算了,还无缘无故的怀疑,这让威廉觉得有点受到了侮辱。
幸好,fbi中也有人才,在没有证据之前,他们是不宜太过得罪伯恩斯坦家族地位超然的人的,对方赶忙道:“呃,你们这个选角活动什么时候结束?”
“怎么,警官,你也要来试镜啊?”有人起哄道。
“不是,我们头儿肯定不批。我是想推荐个人。”名叫彼得的fbi探员,看着威廉道,很显然他知道谁才是这里说话算话的人,“那人叫尼尔,土生土长美国人,棕色蓝眼,颜值在一般水平线上,有点像白兰马龙度。5英尺10英寸高,150磅,有肌肉,无纹身,21岁。脑子聪明,之前从事的职业有些特殊,骗子。但只是年少无知,走了弯路,如今已经改过自新,我保证他会很老实。”
骗子肯定是需要演技的。威廉一听对方过去的职业,就起了好奇心,特别是对方的外形也很符合剧组对主角四人组之一的要求。说实话,之前的选角,在对主角的选择上进行的不太顺利,配角很容易,因为不需要颜值,只要能演出混混的感觉就行。
主角…最起码要能看吧?要不怎么吸引观众?
“那就让尼尔来试试吧,他现在能赶过来吗?”
“呃,只有这个,有些小问题。”彼得犯了难,他把威廉叫到一边,私下里小声道,“尼尔还在监狱里。”
“…”怪不得他要洗心革面呢,他不洗成吗?!但凡他想出来,他就必须老实!威廉差点没克制住涵养,对彼得怒吼,那你和我推荐个毛线啊!
彼得还是没放弃这个打算:“你们什么时候开机?他的刑期马上就到了。”
“最迟四月底。”
“没问题!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安排你在狱中给他进行选角。”
威廉最终同意了这个看起来有些荒唐的提议,因为…如果真的用了尼尔,这会成为后期一个不错的宣传噱头。
就和《教父》之前也在宣传,他们用了真的家族成员拍摄电影一样。
大概新人总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幸运加持的,威廉不仅找到了电影噱头,还找到了一个被2b250判断为具有影帝潜质的人才。
尼尔.卡赞,一个比威廉只大了三岁的棕发青年,嘴角天生带有上扬的弧度,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微笑,真笑起来还会有个小酒窝,一看就很有亲切感。简单来说就是,特别适合当骗子。有些小聪明,又能审时度势,对威廉各种配合,并当场签了合同。
在电影开机的前一天,尼尔终于从纽约的监狱里,被释放了出来。
威廉和雪莉一行人开车去接的他。
“状态怎么样?”
尼尔挥了挥自己手上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彼得送了我这个,我决定从今天起宣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我的新爸爸。”
尼尔是个孤儿,辗转于各式各样的寄宿家庭,从未见过自己不负责任的亲生父母,他总会拿这个开玩笑。
“对演戏有把握吗?”
“我觉得,明天用开机后的表现回答你,会更有说服力。”尼尔信心满满。
然后,尼尔让威廉明白了,他是一个说到做到,从不说大话的人。虽然他是个骗子,他也有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惠勒满意的笑脸,替尼尔回答了威廉的问题。
开机一遍过。拍的正是电影开头,主角在街头叫卖的一幕。两个主角,一个假装用底价卖偷来的好物品,其实那东西不过是劣质的假货,另外一个配合当托儿。
尼尔演的就是那个托儿,角色的一颦一笑,被他演的活灵活现。他的搭档也不逊色,因为对方在演戏前,真心就是干叫卖的小贩,在本森赫这一带就没有不认识他的。叫卖的跟个人脱口秀似的,讲究的就是说学逗唱。对方还改编了编剧本身准备好的台词,变得更加合情合理,以及更加符合了老惠勒要的那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旁观的威廉都被对方利索的嘴皮子逗笑了,而米格则真的安静的站在一边,努力从惠勒身上“偷师”。
第38章来地球的第三十八天:
烟枪电影开机后,一直都拍的顺风顺水,大家热情高涨,演员本色出演无压力,附近来看剧组拍摄电影的人也都十分配合,尽量做到了只围观,不打扰。
如果照着这个完成度下去,拍摄日程表甚至有可能会被提前完结。
但世事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烟枪在开机一周半后,也还是不可避免的出了问题。问题还是来自电影的导演,惠勒老爷子。
惠勒终于还是看到了他家人对他苦苦瞒下的报纸:4月29日晚,也就是电影开机的前一天,一代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因肾功能衰退,逝世于洛杉矶的私人医院。
同为当代好莱坞最著名顶尖的导演,惠勒和希区柯克肯定是认识的,毕竟好莱坞金字塔的塔尖圈就那么大,随便拐个弯,就能找到朋友的朋友,哪怕没有接触过,也肯定知道对方的存在,都不需要中间人介绍,一场派对下来,就有交情了。
惠勒和希区柯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没什么深交,但也没有仇怨,因为他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有点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奈何性格不同,只能距离产生美了。
鲜为人知的是,惠勒对希区柯克一直都有一种奇怪的情结,呃,不是基佬情结,而是,他觉得他和希区柯克有一种特殊的缘分。
好比,他们出生的年份都差不多,希区柯克只比惠勒大了三岁,前者诞生于上个世纪末,后者出生于这个世纪初;他们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最后却都反而在美国功成名就;他们接触电影工作的时间也差不多,拍摄属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的年份也相近;他们都经历了两个重大转折,从黑白默片到彩色有声电影,以及一战和二战,想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最后,连因病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影坛的经历,都是那么的神似。
惠勒一生导演了69部电影,希区柯克是59部,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剧。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好莱坞的电影史,都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并有着对完美主义的过分执着…
所以,惠勒忍不住的就会想,也许他们连被上帝召回天堂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惠勒的家人是知道惠勒的这种奇怪的想法的,所以他们才想尽了办法阻止惠勒知道希区柯克的死。因为这种“我也许也会不久于人世”的念头,对于一个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是致命的。
一如老话说的,人活的就是那口气。很多时候,个人的求生欲-望,真的会压倒一切,决定一个人最后的生死。
但是,又怎么可能瞒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