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琴咬着牙,维持着最后的一点理智和恭谨,行礼如仪,慢慢的走了出去。
一直以来,她信奉的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她还有一口气,那么那些屈辱和责难终究只会是她的磨刀石,令她更加出众。
所以,张瑶琴离开时,脊背依旧挺得很直,秀颈挺直,礼节如常,堪称是宫廷礼仪典范。
便是姬月白都不得不为她感叹:张瑶琴可真能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她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扎了这么多刀,张瑶琴竟也忍了下来。
本想再抓一点对方小把柄的姬月白倒是真有些点儿服气了:怪不得前世的自己被人耍得团团转。
至于张瑶琴说到三皇子,姬月白倒也不怕——六岁时的姬月白确实是真没看出来三皇子对张瑶琴的那点儿朦胧好感,可重生再来的姬月白对此却是心知肚明的,她甚至怀疑:前世,三皇子的死很可能也是因为张瑶琴与二皇子的算计。
只是,人心实在是再奇怪不过,哪怕是重新再来,姬月白如今再研究起这些故人的心思,依旧有些琢磨不透,就比如:三皇子也许早便已想好了要做一回英雄,要替张瑶琴顶罪,可当他听说姬月白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时却又满心恼恨起姬月白,甚至一记恨便是好多年......
怪不得旁人都说,人性最是不定,人心最是多变。
姬月白叹了一口气,心里倒是略缓了缓:幸好,她醒来后便直接把三皇子喜欢张瑶琴、或许会替张瑶琴顶罪的事情告诉了皇帝。皇帝之所以匆匆离开,也是要去看儿子的态度,验证姬月白的话——作为一个父亲,皇帝必然也不希望儿子看重外人胜过自家兄妹的。
三皇子越是情真意切,皇帝越是留不得张瑶琴。
作者有话要说:居然五章了呀,果然还是应该快点把表姐赶走,然后接我们的新伴读进宫(至于是男主还是男配,泥萌猜~)2333
下章就赶表姐了,你们是不是要撒点送别的花花呀~
慈母
景和宫。
竹青色的帘幔低垂着,年轻美貌的宫人们或是手捧器物,或是垂手而立,皆垂眉敛神,大气也不敢出。
殿内一时极静,只有微风从窗扇间吹入,无声无息的拂动帘幔一角。从帘角往里看,正好能见着寝殿两侧立着一对仙鹤紫铜烛台,烧着臂粗的红烛,烛光明亮,被微风吹得一晃,明灭不定的烛光便颤巍巍的映在起伏不定的竹青色帘幔上,似极了夜半时映着月光的粼粼深海。
地上铺着的是厚厚的织金厚毯,上绣鸾凤双飞图,隐约可见鸾鸟展翅时羽翼丰盈繁丽,形态极美。
三皇子此时便跪在这条厚毯上。
他咬牙忍下委屈,一张脸涨得通红,似是下定了决心,沉声道:“父皇,是儿臣的错,是儿臣不小心推了二妹妹。二妹妹她大约是为了护着我,这才把事情推到了张姑娘身上。”
皇帝站在他身前,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自己膝下儿子,神色沉沉,不辨喜怒。
他已过而立之年,膝下统共只得了四子二女。虽然比起先帝一子三女来倒是好了许不少,但他心里终究还是觉得自家子嗣不丰,对于几个子女都颇为疼爱——毕竟,孩童夭折的概率也极高,要是再死几个,皇帝怕也受不了。
三皇子既非长也非嫡,在皇帝心里头的分量可能确实比不上大皇子和二皇子,但三皇子与大公主乃是龙凤胎——那会儿孝全皇后才故去不久,皇帝又想起孝惠皇后早逝的事情,颇是感伤,觉得自己可能真有些克妻。后来,张家送幼女入宫和贤妃慕氏诞龙凤胎,这两件事接连而来,倒是冲淡了皇帝心里的郁气。在皇帝心里,这龙凤之喜还是颇为吉祥的,连带着他对着三皇子和大公主也都很是喜爱。
因着姬月白早前与皇帝说三皇子喜欢张瑶琴,此回必是会为张瑶琴顶罪,皇帝一入门便仔细看了三皇子的脸色。三皇子到底年纪小又不会遮掩,皇帝又是有意试探,自是瞒不过的。
皇帝一眼看个分明,简直要给自己这愚蠢的儿子给气死了——好好一个皇子,竟是要为着个臣女把罪揽在自己身上!真是不分亲疏,不知轻重!
真真是个蠢材!
皇帝想着儿子这么点年纪就为女色所迷,更是恼恨,怒火中烧,骂他道:“你才几岁,这会便逞英雄给人顶罪了?!”
三皇子原还有几分意气,趁胸中热血要给张瑶琴顶罪,正是满心慨然时,忽然被皇帝骂了一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得抬起头呆呆的看皇帝。
皇帝看他这呆怔懵懂的模样更是气,抬腿便要踹,还是一侧的贤妃眼疾手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伸手抱住了皇帝的腿。
贤妃只这么一个儿子,简直是心肝肉眼珠子,平日里三皇子掉根头发她都要责骂宫人,眼见着皇帝要动手哪里舍得,忙不迭的便抱住了皇帝的腿,跪坐在地上,泣声道:“陛下您是圣明天子,圣度宽宏,何必与玥哥儿一个小孩家计较了?”又膝行上前,正挡在三皇子身前,伸手搂着儿子,垂泪哽咽道,“二公主这事,妾也不敢多嘴,只求陛下也多疼疼玥哥儿......他小孩家又知道什么?若有错的,陛下仔细说与他听,叫他改了便是.....”
说着,贤妃抬手在儿子的背上打了几下,泪珠如滚瓜般落下,哭骂道:“你这孽障,成日里的惹你父皇生气,倘再不改,我也不管了!”
三皇子早便吓呆了,再不敢躲,就这么生生的挨了贤妃几下打。
只贤妃这做亲娘的到底还是心疼,打几下便收了手,又哭自己命苦:“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孽障.......”
边上的宫人嬷嬷们见贤妃跪下哭求,再站不住,乌压压的也跟着跪了一地,还有胆大的膝行上去劝解贤妃,殿内一时乱做一团。
皇帝气得骂她:“慈母多败儿!”
三皇子的龙凤胎妹妹——大公主姬月华此时终于赶上来了。她生得很似贤妃,五官明秀恬静,只是性子却是出人意料的骄烈,最爱穿红衫,整日里便是风风火火的。
虽眼下皇帝正在盛怒里,除贤妃外竟是没几个人敢上前去劝,偏姬月华人虽小胆子却大,反笑盈盈的凑上去挽皇帝的手,娇娇的道:“三哥儿素是个混不吝的,很是该打一顿。只是父皇也要自重,您与他生气,反倒气坏了自己身体,那便不好了......”她说起话来清脆脆的,字字句句都甚有条理,“真要打骂,就使宫人去好了,父皇您这踢他一脚,我还担心三哥儿骨头硬,踢疼了您呢。”
皇帝本是气怒难消,可手臂被大女儿挽着,一低头便撞见女儿嫩生生的小脸蛋,到底还是被这脆生生的话逗得缓了颜色,适才那激怒起来的怒气儿终究还是没长。
他消了气却还是免不了一声长叹,随即长臂一伸,反到是搂了心爱的大女儿在怀里,恨铁不成钢的道:“若你三哥有淼淼一半懂事就好了。”
皇帝看重儿子,娇宠女儿,姬月华和姬月白两姐妹的小名都是皇帝取的——月华如水,姬月华小名淼淼;月白为皎,姬月白小名皎皎。左右亲近之人平日里也都是叫惯了的。
姬月华闻言却是作出苦恼模样:“那不成呀,要是三哥懂事了,母妃就有空来捉我背书了。”
她小孩家故作苦恼模样,包子脸皱出褶子,看起来便是格外的可爱了。
皇帝抿了抿唇,忍住笑,低头用额角抵着姬月华的额头,看着她,故意板脸教训道:“偏你这般的古怪——姑娘家家的反倒成日里想要骑马练武.......”
“那有什么关系——我可是皇帝的女儿,自然和其他人家的姑娘不一样!”姬月华往皇帝怀里躲,大着胆子去抓皇帝的衣襟,扬起微尖的下巴,软绵绵的撒娇,“父皇,以后我长大了,就给你做女将军,你说好不好?”
皇帝只把这当做童言童语却也不由一笑,到底板不住脸了,笑了出来。
殿中诸人听到皇帝这一声笑,不觉都松了一口气,贤妃面色也是一缓,抬手搂着三皇子从地上起来,随即又悄声令人去打水来,好给三皇子和自己擦把脸,整理一二的仪容。
这些小动作自也是逃不过皇帝的眼睛,只是他眼下也不耐多说——到底还是子嗣太少,便是三儿子犯傻,他气劲过了竟也不忍心打骂,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过去了。至于张瑶琴那里,他自然是要罚的,可眼下也懒得再多说下去。
皇帝心念一转,便把想法往心里压了压,抱着姬月华往临窗的炕上坐下,逗着她问了一些进学时的事情又细细的考教了一下她的学问。
姬月华虽然不是各个都答得上来,但她态度从容,便是不会的便也干脆应了,偶尔还抓着皇帝的袖子,仰着头和皇帝撒一会儿娇。
这般说了一会儿话,见着时候不早,皇帝便也顺势在景和宫里留了膳。贤妃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加倍殷勤在侧服侍着,言里言外只把事情往张瑶琴身上推,只叹三皇子年幼天真、易受蒙骗。
皇帝对着张瑶琴自然就没有对三皇子时的宽容,转头便让人去张淑妃的永安宫传自己的口谕,即刻逐张瑶琴出宫——这还是看在已故孝全皇后还有张淑妃的面上了,要不然这张氏女还真别想全须全尾的出宫去。当然,成国公府的嫡长女被皇帝亲口逐出宫门,这已算是极丢脸的事情了。
对皇帝来说,这终究算不得大事,只随口说了一句,自己照样安安生生的抱着心爱的大女儿在景和宫里吃了顿晚膳。
*****
因着被姬月白泼了一身茶水,张瑶琴多少也被气得失了理智,竟是忘了派人去景和宫里打探动静。加上时候已是不早,张瑶琴也只好咬牙将事情先忍下来,想着来日再报,只匆匆换了一身新衣,赶去与张淑妃一起用晚膳。
皇帝口谕到时,张瑶琴与张淑妃正在用膳。
那几个负责传口谕的小太监不过是大太监李德荣底下跑腿的,到了张淑妃面前倒也不敢装样子,只是一板一眼的传口谕;“陛下口谕,即刻逐张瑶琴出宫。”
张淑妃一愣,简直有些不敢置信:“怎么可能!”
从来淡定的张瑶琴也是难得的失态,险些没能拿住筷子。她去见姬月白前其实也是打探过的,知道皇帝离开永安宫后去的是景和宫,按理来说三皇子必是会替她顶罪——而且,皇帝口谕里用词竟是如此严厉,用的还是“即刻”以及“逐”。
传旨太监只得为难的叫了张淑妃一声:“娘娘?”他见张淑妃不动,只得悄悄使眼色,示意身后的两个小太监去把张瑶琴拉出来。
张淑妃又急又慌,这便伸手拦了一下,难得强硬:“不行!我这就去寻陛下问个清楚。”
那几个太监为难至极,低着头道:“娘娘,还请娘娘莫要为难奴才等。”
眼见着张淑妃便要发怒,还是张瑶琴反应过来,她想低声道:“姑母,您身份贵重,怎好叫您为我之事与陛下争执。”说罢,又悄悄的给那传旨太监塞了荷包,低声央道,“陛下口谕,臣女自是不敢不遵,只求几位能说得清楚些。”
几个太监犹豫了一下,见着面有怒色的张淑妃,到底还是给了张瑶琴这面子,收了荷包,低声道:“陛下在景和宫里与三皇子发了一通脾气......”至于其他事,他们就没多说了。
张瑶琴心中咯噔了一下,隐约猜着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贤妃:我是亲妈的正确打开方式。
淑妃:我是亲姑的正确打开方式。
其实,母亲的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还是有的。贤妃虽然重男轻女了一点但是对女儿还是很好的,所以大公主就大方狡黠了许多,而姬月白则是近乎天生的“乖巧柔顺”。
PS.虽然这章没女主,但是六六大顺,本章留言送红包啦~
巴掌
张淑妃一时没明白过来,反倒又气又恼却是想歪了:“必是贤妃无事生非,说咱们的坏话了!”
张瑶琴却是猜着事情约莫是坏在三皇子身上。她心里亦是乱作一团,眼下却也只好勉强镇定下来,上前与张淑妃道:“姑母息怒,万不可为着我的事着了旁人的道。陛下这般口谕想来也是恼了我,倒不如叫我归家得好,省得碍了旁人的眼睛。”说着,眼眶一红,垂首告罪道,“也是瑶琴自己做事不小心,现下也只求莫要连累了姑母才是。”
说罢,张瑶琴抬手理了理衣襟,郑重的与张淑妃行了大礼,拜过再拜。
张淑妃看着侄女微微发白的小脸,不由心疼起来,不禁道:“你这孩子,要真叫你这么出去了,我又要如何与你父亲交代了。”
张瑶琴连忙握住张淑妃的手,哽咽着叫了一声:“姑母......”
张淑妃简直被她这一声“姑母”叫得心肝儿都碎了。
几个太监也简直要被这对姑侄的肉麻劲给弄得焦里透麻了,只得提醒一句:“娘娘,陛下口谕说的是‘即刻’。”
张瑶琴到底会说话,最后还是劝住了张淑妃,故作镇定的随着那几个太监出了宫。
姬月白此时已好多了,也能下床,只是张淑妃没叫她去一齐用膳,她也懒得去与张淑妃还有张瑶琴一桌吃饭,便只披了外衣,一个人在偏殿里用膳。她自然也听到了一些声响,倒是不由挑了挑眉头,暗道:果是姑侄情深,只是张瑶琴这么一走,永安宫今天晚上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然而,头一个不好过的便是姬月白。
张淑妃眼睁睁的看着侄女被几个太监送走,心疼的不得了,正是气苦的时候。
伺候张瑶琴的宫人翡色定了定神,小步上前来,低声与张淑妃请示道:“娘娘,张姑娘的东西,是不是也要理一理?”
张淑妃正是心痛侄女时,眼见着侄女前脚才走,后脚便有人要收拾侄女东西,更是恼火:“怎么的,我这做姑母的,给侄女儿留些东西也不行了?”又冷声吩咐道,“你们也紧着点心,把东西好好收着,待得日后我再接了瑶琴来,自是还会用到的。”
翡色等的便是这一句,只是眼下却还是故作惶恐的请示道:“那,先时二公主管张姑娘要的东西.......”她生得清秀温柔,垂首时别有几分羞怯柔软的意味,看着倒是个老实敦厚的。
张淑妃瞧着也不是个事儿,便问:“皎皎?她管瑶琴要什么了?”
翡色便将先前姬月白令人送来的单子递给张淑妃:“这是二公主叫人送来的单子。”
这单子上林林总总都是姬月白曾经送给张瑶琴的,张瑶琴有意收买人心,也拿了些许的东西赏给左右宫人,所以眼下姬月白往回要东西,翡色等人自然是不乐意的。
张淑妃接了单子看了几眼,不由蹙眉:皎皎也实在是太小心眼了,东西这都送出手了怎么还往回要?连匹布都要记上,真是.......张淑妃素来不爱理会这些俗物,看了几眼便觉头疼,索性把单子丢回给翡色:“她小孩家胡乱说话,你们怎的还当真了,不必理她。”
翡色暗暗松了一口气,嘴上却是小心的:“可,二公主哪里.....”
“我自会说她。”张淑妃摆摆手,转头便要去寻姬月白——她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问题肯定是出在姬月白落水这事上,想要把张瑶琴接回宫,肯定还是要从姬月白身上下手。
其实,张瑶琴这事,张淑妃也是想好好的与女儿说说的,可待她入了内殿,见着正安安稳稳用着晚膳的姬月白时,心里的火又压不住了:她怎么生出这么个小心眼且又无情无义的女儿——送了人的东西要往回要不说,亲表姐出了事竟也吃得下饭!
一念及此,张淑妃脸色便再好不了,冷哼了一声:“你倒是好胃口!”
“母妃来了?”姬月白似是才发现张淑妃,连忙放下筷子,起身见礼,然后又与张淑妃笑了笑,一派天真的道,“心情好,自然胃口也好。”
张淑妃本就正在气火上,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更是觉得刺眼,只觉得胸口那团火一下子便窜了起来,额角一抽一抽的疼。她的语气也越发不善:“怎么,你表姐走了,现下你心情很好?”
姬月白却是笑盈盈的,白嫩的颊边梨涡深深。
她似松了一口气,语气也都跟着轻快起来,好似泠泠作响的清溪水:“是啊,表姐总算能走了.......她总在宫里,外祖母还有舅舅他们心里必是惦记着很。现下,表姐回了成国公府,一家团聚,岂不更好?”
张淑妃成日里“一家人”长“一家人”短,姬月白索性便拿“一家团聚”来堵她。更何况,张瑶琴和成国公府那一家子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啊。
张淑妃被姬月白堵得险些噎住,一时也寻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得冷笑:“到了如今,你还要与我扯这些瞎话?!”她说着说着,气火上来,便口不择言的道,“你这没心肝的!瑶琴事事都依着你,处处都让着你,你竟还容不下她,使坏赶她走!我,我怎的养出你这样心窄的女儿!”
张淑妃平日里总爱作仙子模样,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此时,她显然是动了真怒,晶玉般透白的面庞也泛出些许胭脂似的薄红,越发显得容色艳艳,好似火光映在冰壁上,无比绮丽。
姬月白欣赏着张淑妃气急败坏的模样,脸上的笑容也不觉显出几分讥诮来,只语声清淡:“母妃说笑了——我堂堂公主,作什么容不下一个臣女?”
张淑妃本就已经气急,被姬月白这么含讥带讽的反问了一句,一时气火攻心,这便扬起手要往下打。
只听“啪”的一声,她扬起的手掌正好落在姬月白脸上。
她竟是打了姬月白一巴掌。
姬月白仰着头,十分配合的接了这一巴掌。
因她年纪小,肌肤白如细雪,格外娇嫩,张淑妃这一巴掌固然没用全力可依旧叫她半边脸都红肿起来,掌印清晰,尤为可怖。
然而,姬月白却如清风拂面,恍若无动于衷,反抬眼去看张淑妃。
她半仰着头,鸦青色的碎发随之滑落肩头,显得玉白的脖颈尤其纤细,好似一掐就折的花枝。只见她用那清凌凌的黑眸看着张淑妃,贝齿咬着唇,轻之又轻的问了一句:“母妃可是消气了?”
张淑妃撞见她那目光,打人的细白指尖不觉瑟缩了一下,随即又色厉内茬的道:“总之,明天你就去和你父皇说清楚!求他收回口谕。”
姬月白很干脆也很冷淡,只清脆脆的两个字:“我不。”
张淑妃差点没忍住又要与她动手。
这一次张淑妃身边的徐嬷嬷再不敢装死,连忙上来拦住了张淑妃。徐嬷嬷瞧着姬月白脸上那伤,脸色都吓白了,只是她也知道张淑妃的性子,只得苦着脸劝道:“娘娘且息怒,这闹将出去,岂不叫人看了笑话去。”
张淑妃倒是少见的与贤妃生了一般的心思,咬牙切齿的:“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孽障!”
薛女官此时也上前来,她和徐嬷嬷两人一起劝了又劝,好容易才把张淑妃劝了回去。
一行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姬月白却是状若无事的坐了回去,侧头看了身边两个站着不动的宫人一眼,道:“给我递一副新筷子。”
适才张淑妃一番折腾,筷子不知怎的落了地,自是不能再用。
姬月白身边两个贴身服侍的宫人都是徐嬷嬷选出来的,一个叫玉暖,一个叫田蓝——都是十多岁的年纪,最是伶俐仔细不过,眼下却也被姬月白这无事人一般的模样给吓得不轻。
还是田蓝反应快,连忙伸出手给姬月白递了一副象牙筷过去。
姬月白便用那象牙筷,慢条斯理的吃完了面前的晚膳——这是她前世养成的习惯:一汤一饭亦是得之不易,不能浪费,且要惜福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别急!这一巴掌会让张淑妃还的,很快!真的很快!
三更半夜睡不着,就先把这章发了吧~
另外,蟹蟹读者“潇潇暮雨”的1营养液;也蟹蟹读者“山上有橘”的1营养液~
悄咪咪的冒头,求花花、求收藏(#^.^#)
亲仇
晚膳方才用完,便见着一个穿着翠色锦裙的年轻宫人从外进来,手里捧着伤药,口上说的是:“殿下,娘娘赐了药。”
田蓝见张淑妃那头主动来送药也是略松了一口气,这便要上前去接伤药来给姬月白上药,姬月白却轻轻的搁下象牙筷,淡淡道:“不必了。”
田蓝一怔,勉强笑劝道:“娘娘适才也是一时激动,这才失了手.....眼下,娘娘缓过气来必是心里难受的,要不然也不会特特让人送药过来。公主为人女,何不主动低个头,领了娘娘的好意?”
姬月白挑了下眉尖:“我瞧着,母妃这气一时也消不了,这药指不定就是徐嬷嬷或是薛女官做主送来的呢。”
田蓝听姬月白忽然提到“徐嬷嬷”,不由咬了咬唇,再不敢多说,只恭谨的低下头,屏息敛神——她是徐嬷嬷私下里收的干女儿,姬月白此时提起徐嬷嬷,她这心里头自然不免咯噔了一下:公主这时候提徐嬷嬷,该不会是要敲打她吧?可,可公主才六岁,又知道什么?
田蓝正满心忐忑,姬月白却已经抬腿往外走去。
边上伺候的几个太监宫人见状一怔,连忙快步追了上去,小心的道:“眼下天色已晚,公主怎的还要外走?若有什么要紧事,只管吩咐奴婢等便是了。”
姬月白连头都没回,只抬眼看着地上那被风吹得微微摇晃的树影,随口反问道:“我要去与父皇问安,难不成你们也能替我这做女儿的去做?”
左右一时都静了下去,不知该如何去劝。
姬月白心里早便有了计较,此时自然是分外从容:她今晚上故意惹恼张淑妃,挨了这一巴掌,可不就是为了趁热打铁的去皇帝面前告张淑妃的状?
而且,现在的她也早就不是上辈子那个挨了张淑妃一巴掌还要反省自己不是,把另外半边脸凑上去的傻瓜了。她眼下平白无故的挨了这么一巴掌,自然要去给人好好的看一看?
姬月白经了前世,倒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要是受了什么苦,若是闷在心里不说出来,那是再没人知道的,可光用嘴皮子也是没用的——那于旁人亦不是切肤之痛,听入耳中也不过是不痛不痒的几句话罢了。
你要把血肉模糊的伤口摊开来,把你的痛一点一点的说出来,叫人无法再故作不知,让人明明白白的知道你受的是什么苦——这样自曝伤口的模样或许很丑、很无耻,但这样的人或许能活得更久一些。
她挨了张淑妃这亲娘一巴掌,总也得去找皇帝这亲爹说一句。
哦,还要去给贤妃看一看——贤妃可是这后宫里第一等的“慈悲人”,眼下一定乐得看她们母女的笑话,乐得落进下石的说几句张淑妃的坏话。
几个宫人半是惊惶,半是犹疑的跟着姬月白这位小主子走了一段路,私下里还是不免悄悄的交换了几个眼神:这个时候去景和宫见驾,无论为着什么,总也不是什么好事——再者,公主脸上还有掌印,就这么过去,张淑妃面上必是不好看的.......
玉暖看了下田蓝,咬咬牙,上前哄劝道:“公主想要去给皇上请安,这是孝心,自是好的。只是眼下却又有些仓促,这么贸贸然的过去,指不定便扰了皇上的大事。不若先回去歇一歇。待得明日换好衣衫,装扮整齐了再去?”
姬月白的语调近乎平淡:“我现在就要去。”
玉暖咬了咬牙,有些无措看了看一侧犹自静默的田蓝——田蓝是徐嬷嬷的干女儿,平日里也十分机灵,众人倒也有几分服她。
田蓝此时看得倒是比玉暖更明白些,知道姬月白此时去景和宫说是请安实际上肯定是告状。她只得压了心头惶恐,低声与姬月白分说利害关系:“公主,您与娘娘到底是母女至亲,再亲不过。殿下素是聪慧,何必为着一时之气,做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姬月白扫了田蓝一眼,扬了扬唇,因她这一笑牵动脸上红肿的面颊,不由又“咝”的一声,蹙了蹙眉。然后,她乌溜溜的眸子才跟着一转,语声轻柔的问道:“你这话说得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不知,哪个是亲,哪个又是仇呢?”
田蓝肩头一颤,立时便跪了下去——无论如何,贤妃身份尊贵,万不是她一个宫人可以置喙的。
姬月白见她跪下倒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只是淡声道:“起来吧。”
田蓝默默起身,这一次却是再也不敢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