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对方的笑容,两人都是一怔,都是年轻人,心机再深也有活泼的一面,登时哈哈大笑,各各策马离开。这要算是整个仪式里两人觉得对方并没有那么讨厌的时候了。
会盟之后,拖雷与完颜康都没有走远,离新立的石碑不过数十里即有城池营地,他们都要交待接下来的事务——“不可放松警惕!”谁都没把对方当好人,也没有信任过对方。
重新检查过了防务之后,完颜康对着地图看了良久,喃喃自语:“宋、金、夏都要倒霉了。”蒙古人固然一往无前,也知道柿子拣软的捏,硬骨头最后啃。在他们眼里,现在其他三方都比自己软,没了后顾之忧,当然要先捏上一捏。
生不出愧疚之心,却也有些感慨,完颜康不再看地图,转思科举之事。控制的土地扩大之后,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新占区也要纳入科考范围之内,总名额与各方份额都要有所变动,则…
“元帅!”斫答的脚步很沉稳,全听不出他要汇报的消息有多么的重要,“李德任遣使携国书求见,人已入凤翔路。正使是嵬名宗室耆老,副使是他的妹妹。”
第116章 夏使到
西夏来使并不让完颜康意外,勇义军与蒙古互不攻伐,就代表着从方都能腾出一只手来干别的事情了。即使还是互不信任,至少大的战事短期内不会发生。抽调出更多兵力来的蒙古会干什么,谁都不能保证。西夏是现存诸国中被蒙古打得最早的国家之一,地盘又不大,人口也不多,位置还很重要,根本就是黑夜里涂了荧光粉的靶子。
怪不得李德任着急了。
让李德任无法言说的是,完颜康并不欠他什么,两人互相帮过忙不假,是盟友也不假,但是从来没有过“不得单方面媾和”的约定。他无法要求完颜康为了西夏的安定,扛在与蒙古对抗的第一线。何况,完颜康没有降蒙,“只是”互不攻伐而已。如果李德任能够与蒙古国签订同样的条款,他也会干!
在西夏一片哗然的时候,李德任保持了冷静,压下了抗议的声音,决定先遣使与完颜康会面。使者的选择也是经过考虑的,之所以掺进去一个李德馨,因为她是女性,并非因为她与完颜康认识。李德任曾经想过,如果完颜康能做妹夫,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是完颜康死活不接这个茬,李德任便放弃了这个打算。这次选李德馨,是因为西夏顶好不要威胁完颜康,质问的口气也不可以过于强硬,一个女孩子出面,本身就代表了和柔。
完颜康并不这么想!与西夏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对西夏的历史称得上了解的他,深深地明白,西夏这片土地上或许是男人说话算数的,一旦有一个女人与男人并列有了话语权,只能说明她比男人还难对付。
完颜康戒备着等待李德馨的到来,并不因为她曾经的鲁莽而有所轻忽。如果自己这个普通人都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有什么资格认为别人就原地踏步呢?西夏与金议和之后,战事变少,减员的情况得到了缓解,麻魁作为军队的补充也被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李德馨说话的份量无疑会减轻,而她还能作为副使到来,本身就值得玩味。
李德任不蠢,不会用亲妹妹施这等美人计,所以派李德馨前来,必然是看中她有某一项长处,或者她的长处还不止一项!
完颜康交代完注意事项,即刻赶回。勇义军与西夏的关系,人尽皆知,无论是哪方势力,也都不想与西夏交战,安抚西夏是必须的,甚至在许多人的心里,夏主将妹妹都送了来了,他们也不介意多一个党项族的女主人。
西夏经过数年休养生息,战力更胜以往,它的土地比蒙古肥沃,史上也曾是汉唐领土,还是那句话——不划算。金国旧土没有十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更注重利益一些。能合西夏之力,吞金灭宋,再反手与蒙古抗衡,那就太完美了!
回程的路上,许多人都笑得很暧昧,安抚西夏,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完颜康眉头紧锁,与蒙古讲和,前期必须秘密进行,他也不需要向任何“他国”汇报。西夏不满是应有之义,李德任遣使而来必少不了这样一个程序。但既然是遣使而来,就必然是有缓和的意思,如何让西夏不要炸毛,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到得府内歇下,西夏使节却还没有抵达。夏使走得并快也不慢,先期递交了文书,得到应允,才缓缓而来。这给了完颜康足够的准备时间,比如馆驿,比如应对之策。
徒单衡被他派往上京路,也是为了隔开徒单衡与完颜洪烈,免得发生意外。徒单衡二话没说,收拾完了行李,便往上京路去了。耶律留哥不是善茬,他也怕上京路的女真人无法与之维持平衡,更何况上京路的煤铁矿才开挖,新的粮种也需要试种推广。科举份额不是不争,而是发现如果上京路兴旺了,份额自然会增加,否则撒泼打滚儿也是争不来的。
走得痛快,还能让完颜康放下戒心,以为他想完颜洪烈去死的心没那么强。从而是有更多的布局机会。
完颜康身边的女真人力量减小,史天倪与张柔等北地汉人渐得重用。议事之时,张柔便说:“我与西夏向为盟好,互施援手,断不可因小失大,丢了这盟友。人无信不立,国亦如此,请与西夏再宣盟誓。”他属于理智派,对西夏也没什么深仇大恨,讲得也比较平和。
史天倪赞点地道:“正是如此,与蒙古议和虽然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有些麻烦。第一,若蒙古攻我盟友,我当如何?第二,蒙古腾出手来,翦灭诸国,势力大增,我当如何?第三,蒙古若与金、宋联手,我当如何?”
斫答想了一想,道:“我有话说。”
完颜康一笑:“说。”
“我们忌讳蒙古,难道蒙古不忌讳我们吗?”
张柔点头道:“是以我等并没有谏阻此事,”他到底比斫答见识深些,并没有被问住,“如今史兄所言,也是未雨绸缪。”完颜康肚里补上一句【再说了,反悔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史天倪对完颜康一拱手:“元帅容禀。我与蒙古,互相忌惮,实非长久之策,彼趁此之机吞并诸国,我亦可如此。”
戏肉来了!他们都担心完颜康还是“不忍”去吞并金国。
完颜康问道:“你们觉得,不能消灭我等,蒙古人会停手吗?他们停不下手的,蒙古资财匮乏,在劫掠中尝到甜头的人是不会停手的,南下不行,他们便西进。”
斫答道:“他们有事做,我们正可趁机下河南!”他颇为注意,不提“灭金”二字。
完颜康道:“这才是你们要说的吧?”
斫答理直气壮地道:“这难道不是我们该想的吗?否则养我们何用?宋国无用,与他们联手还要收拾烂摊子,不如不要。”
张柔道:“不错不错,免得到时候再有河南之争。”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大饼画好了,一齐望向完颜康。完颜康道:“先见夏使。”这时候完颜康就想起徒单衡的好处来了,这类事情上徒单衡的表达方式要更能让他接受一些。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张柔等人有些恍然,瞬间明白了:不能自己说什么,老板就照着干呀!这种想法必须排除!
十分有默契地,诸人将此事掀开,讨论起夏使的事情,并且放弃了拿李德馨调侃完颜康。
夏使不久便到了,比起以前见过的使者,这一次的西夏使团看起来精神多了。从来使者们都是西夏贵族,生活优渥,看不出生活是不是窘迫。随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低级的随从,他们的状态更能看出西夏的状况来。低级随从们比之前看过的显得安逸,表情中急迫的成份并不多,人也比前几批略胖一点。就是衣饰,简朴归简朴,也干净了许多。
西夏现在过得不错。完颜康得出了结论,对夏使的态度愈发和缓了。
西夏正使是皇室老人,礼仪和缓而周到,不见横眉竖眼,从从容容递交了国书。通常国书上写的都是表面文章,纵有深意也是弯弯绕绕,这是两个国家的传统。西夏与勇义军通书称“国书”,这本就代表了李德任的态度。
李德任相信完颜康并不傻,不至于相信可以与蒙古长久和平共存,并为此舍弃西夏,但是姿态,还是要做的。
于是,在完颜康与正使客客气气说了好多“一向友好”之类的话之后,作为副使的李德馨出场了。与先前相比,她成熟了许多,安安静静地听两人讲完客套话,等长辈正使微侧身子,闪出半边空缝来,从“友好”说到了“一向”,引出来“您一向友好”公主都给我们放回来了,所以这次公主也跟过来了。
李德馨行礼,完颜康回礼,友好地气氛里,李德馨道:“那时年幼,多有得罪。”
完颜康想起当初,自己也是一言难尽的装模作样,不由笑道:“大家都一样的。”
李德馨道:“如今怕还要再得罪一次。”
完颜康不动声色地问道:“是什么?”
“你我是盟友吗?”
“是。”
“盟当共进退,不知你为何与蒙古勒石有约互不攻伐?要置我大夏于何地?有朝一日,蒙古攻夏,阁下要袖手旁观吗?”
虽然也很想马上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正使还是“劝”住了李德馨:“国家大事,岂能草率?不若详谈?否则便是答应了,不能应验,又有何用?”
这样的情节,明白人都知道是走过场,戏肉在场下,完颜康含笑答应了。正使道:“还未拜见太夫人。”李德馨痛快地承认:“是我的不对,礼未见完,先冲动了起来。先前多蒙照顾,还请允许我等拜见太夫人。此外还有一事,你们要详谈,总要先考虑的。”
完颜康因问何事,李德馨的从容也绷不住了,沉下脸来道:“蒙古入吐蕃了。”
第117章 深沉了
吐蕃曾经是一个庞大的高原帝国,一度对唐帝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现在的吐蕃,已经不是那个统一的帝国了,早在唐代后期,因为内斗等各种原因,它便开始分裂,没有了一个共同的王,只分为各部。后来,各部更是分别依附于北宋和西夏,昔日荣光不复。
时至今日,昔日的吐蕃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名字却还保留了下来,通常用来指青藏高原这一片原吐蕃帝国的范围。
青藏高原,原本是党项族的故土。因为吐蕃兴起,党项人不愿归附,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被唐帝国收留,赐予灵夏之地,才有了新的繁衍生息之所,成为第二故乡。在灵夏生活日久,党项人早没了回去生活的念头,青藏高原的生活,远比不上河套平原。
往昔被迫迁徙在今人心里,其仇恨之意已经很少了,西夏人更担心的,却是蒙古人吞并吐蕃诸部之后会有什么举动!
既然是从青藏高原迁出,遇到唐帝国而止,而唐与吐蕃曾有战和,可知它们离得很近,灵夏诸州甚至可说是夹在唐与吐蕃之间。唐帝国没了,中原之地政权纷立,不变的是党项人与吐蕃人之间的距离——很近。
蒙人灭了西辽之后,往西是中亚诸国,西辽的正南方,是吐蕃诸部!
李德任不能也不愿降蒙,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与之抗衡,所以他需要盟友。也所以,西夏使者对完颜康的态度十分礼貌。对包惜弱也是礼数十足,李德馨还记得包惜弱身边曾有一个形影不离的陈娘子。
说到梅超风,包惜弱的笑影便淡了。李德馨见状,心道,难道陈娘子犯了事儿?有些后悔多了这一句嘴,恐怕坏事。转念一想,自己以往便是以直爽性格见人,今日索性就真爽下去又如何?心思只略一顿,便说:“不管因为什么,您都要自己放宽心啊。她若好,因她不在了,便不想见您这般愁。若是见逐,您就更不该不开心了。”
包惜弱感慨地说:“我从来愁思多,若能像你这般看得开就好了。”
李德馨道:“实因事不关己,若是自己的事儿,心再宽,也要难受几天。看不看得开,不在愁不愁,在能不能走出来罢了。”
包惜弱笑道:“是这个道理没错的。”
两人相谈甚欢,李德馨还问了之前住过的房舍,以及曾经有过接触的仆妇。包惜弱于这些也渐上心,笑说某女出嫁了,某妇人的儿子都长大能娶妻了。叽叽喳喳,和谐得一塌糊涂。
完颜康与西夏使者相视而笑,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无奈,两人心思却转得飞快。
【卧槽!蒙古搞了吐蕃!所以西夏是西边邻居被抄家,东边邻居与敌人讲和?我这不是捅了西夏一刀子吗?李德任没跟我拼命真是冷静!】这是完颜康。
【知道蒙古占了吐蕃还能笑得出来,这小王爷真个有古怪!须得照陛下的意思,推他一把,让他再也不能跟蒙古开解为好!我看太夫人很喜欢我们长公主,若能联姻,也是一件好事。】这是西夏使者。
再互看一眼,一老一小两只狐狸,又笑了出来。
场面上的都走过了,余下的都是台面下的了,这一回,只有完颜康与西夏使者。
西夏使者见完颜康之府邸并不曾整修,还是昔日的模样,只是有些坏掉的瓦片换了新的,心下警惕:昔年汉高入咸阳不重享乐,亚父以为其有野心,是霸王大敌,我看今日情状,相差仿佛。又想西夏国土狭小,连重文轻武的宋国都不曾拿下,近年来更是被金、蒙所制,又有些庆幸——胸怀大志之人,又有更不好商量的外敌,总是需要帮手的。
西夏立国之初,也有些雄心,时日久了,这雄心便转成了现实。到了李德任这里,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几年来略有起色,又不幸遇到了蒙古这个庞然大物的崛起。东边还有完颜康这个不按牌理出牌的邻居,这让李德任越发保守务实了起来。
他要的可以说非常少,在西夏人自己眼里,这近乎委曲求全——可以做藩属。这与以前名义上求宋、辽、金的册封不同,李德任甚至愿意向对唐帝国一样忠诚,只要完颜康靠谱!因为蒙古已经逼近了,如果落到蒙古手里,则自主权会比自己投靠完颜康少很多。
但是,有前提,至少要保证西夏上层的利益,归附也要有归附的体面。
当然,这只是底线,不被逼到快要跳崖,是不可以主动提出来,连答应都不行。讨价还价的时候,还是要将价要得高一点的。
夏使在客座上坐了,身体微微前倾,向完颜康讲述了蒙古军近来之所为。完颜康将河北等地纳入囊中的时候,蒙古骑兵以超过他的速度攻城掠地。西夏更靠西一些,且有累代的经营,对西域的消息比完颜康灵通得多。
从夏使那里,完颜康得知,蒙古军一路收获的不止是财物、牛羊、土地、奴隶,还掠夺了许多工匠。夏使面上有些愁苦地道:“蒙古人所过之地,愿降者皆编入行伍,一样分取所获,效力者颇多。亏得西域人少些,否则真不知道要成什么样子了。他们还得到了猛火油…”
石油?完颜康倒不是很惊讶,《梦溪笔谈》里就提到过它,用的便是“石油”二字。让完颜康惊讶的是,蒙古军飞快地掌握了它,这使得他们在冬天的时候取暖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夏使见完颜康面显惊讶之色,自己也叹道:“不知道长生天为什么会庇佑魔鬼。”
完颜康收敛心神,心道,人家也信长生天,在他们眼里,咱们还都不是好人呢。绝口不提自己与蒙古议和,使得蒙古能腾出更多的兵力来,逼得西夏狼狈万分,他相信,换了李德任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也会选择议和。再者,木已成舟,面上质问一二,显得自己不是傻子就行了。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到应对眼前的局面上来。
夏使又继续讲了蒙古军的一些行为方式:“他们更快了,又收留了好些契丹余孽。说来惭愧,我大夏子民,也有一些不得志之辈以为有了机会,投了他们。便是贵国,也是一样的。”
完颜康道:“混乱之时,信奉乱世出英雄的可不在少数。”
夏使冷声道:“不过是投机取巧这辈罢了。”铁木真有一养子,名察罕,却是西夏嵬名氏的血脉。这令夏使感觉十分微妙。
完颜康道:“李兄还有什么话要你捎来?”
夏使凑得越发近了,轻声道:“陛下命臣对元帅说,已将大夏放到火上烤了,可有办法救我等下火架?还是我等自救?”这便隐含地着威胁之意了。西夏国家并不大,在这个时候,反而有更多的选择。
完颜康道:“李兄多虑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夏使身负重责,并不因一句话而掉以轻心:“不知元帅有何可以教我等?”突然之间,夏使打了个寒颤——不互相攻伐,若是由他统领了西夏,那么蒙古是不是就没有了攻夏的理由?他是这样想的吗?此人心机委实深沉又歹毒。
完颜康问道:“他打你们干嘛?”
夏使惊愕万分:“什么?”
完颜康道:“贵使仔细看过舆图吗?”
完颜康起身,引夏使到了墙边。这是一处五间的房舍,从当中正堂往西走,最西面的墙上挂着一张舆图,室内光线的关系,夏使打量的时候只以为这是一张没有上色的画。走近了一看,舆图上红蓝色还是颇为明显的。完颜康手执一支竹杖,指指点点:“吐蕃与夏、金、宋都有接壤,唔,离我也很近。现在贵使是蒙古人,觉得打哪一个方便呢?”
夏使苦笑着摇头道:“我说不出来。他们离敝国这般近,我心已乱。”
完颜康道:“其实,他们打谁都没关系,要看我们想做什么。”
夏使目光凝重了起来,迟疑地问道:“您的意思是?”
竹杖坚定地指着河南地:“汴京!”
夏使有些诧异,西夏国内的智囊团对勇义军的动向是有分析的,以完颜康一贯的表现来看,此人无耻,地盘一直在扩大,却总好做些表面文章,比如从来都不肯直接讲要做叛臣,由着金主骂,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谏”。占领河北等地,也是因为“民意”推辞不得。
现在居然要主动谋划汴京了?夏使才不相信他这是担心金廷呢。预测汴京要被攻击,再去救?别的时候可以,现在可不行。
夏使想得明白,嘴上却装傻,故意作惊讶道:“您要救援汴京吗?”
完颜康唇角一翘:“救?救百姓于水火,好不好?”
夏使心道:若我大夏可扩大疆土,自然是极好的。问道:“如何救?”
完颜康但笑不语,夏使干咳两声,果断地道:“臣即刻回禀我主。”
完颜康含笑点头,夏使犹豫了一下,道:“臣自己有一个困惑,不知您可否为我解?”完颜康歪了一下头,示意他说。夏使道:“您便以元帅的名义做这些事吗?恐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完颜康微一抬手,作了个“请”的姿势,夏使不再多言,只想:他比当年出使兴庆府时,可是深沉了不少。
第118章谈交易
夏使告辞之后,完颜康召集了帅府诸人,讨论吐蕃被蒙控制的消息可能会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各方的心理反应已经显示出初步的后果来了。只有完颜康暂时是安全的,其他各处都危险了。
事实却不能让大家轻松。
“唇亡齿寒。”张柔与史天倪都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安全了,等蒙古并吞了其余诸国之后,勇义军就是当年坐视始皇灭诸国的齐国,最后自己也成了盘中餐。
斫答低声道:“不与蒙古讲和,就是为诸国抵抗蒙古,别人还不领情呢!”他说的是汴京。汴京有识之士明白勇义军存在的作用,但是金主不愿意听。
完颜康问道:“现在呢?”
室内一片静默,尔后,张柔道:“西夏必须做出选择了。”说完,看了完颜康一眼,心道,您这步棋下得可真是…也需要小心西夏一怒之下投了蒙古。安抚西夏,必须有实质性的举动,不可以只是说些好听的话。一个不错的方案就是和亲,完颜康没妹妹也没闺女,也没兄弟,就只有他自己…张柔吸取教训,不再直白地讲出来。
完颜康道:“要相信李德任啊。”
史天倪道:“与蒙古议和,迫令蒙古逼迫西夏也没什么不好。你们看我干嘛?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放到西夏手里,你们放心吗?迟早是要有一战的。况且不与蒙古议和,必是他们的眼中钉,万一打起来,汴京必会偷袭后路的。”
他点出了汴京,诸将都往完颜康脸上看去,完颜康道:“这是应有之义。总不能放着汴京不去管,不过,时间要选好。”
时间?
众将思索了起来,不久便有人恍然。必须是蒙古人抽不出手来的时候,至少是抽不出大规模的兵力,而勇义军能防得住的时候。这样才不耽误南下取得汴京。
如此一来,就真成金国叛逆了?斫答古怪地看了完颜康一眼,完颜康低笑道:“难道现在在世人眼里,我不是叛逆吗?戏做够了,可以了。”
张柔起身抱拳道:“元帅既然有意南下,属下有一言,还请元帅垂听。”完颜康微倾身子,示意他讲。张柔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请您正名。”元帅都已经当了,现在不登基也要称王了吧?不好下河南也用勇义军的名义吧?
有他领头,其他人跟进,还有人特别痛恨自己嘴慢。
完颜康口角含笑,这回并没有拒绝,而是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史天倪道:“救民于水火,岂能拖延?”
斫答更是直接:“在上京路的时候,大家伙就盼着有这一天了。事到如今,再推辞就太扭捏啦。难道要我等备好了皇袍,您再答应吗?”
这话说得太大胆,即使在这样的场合,少不得有老成者喝斥一声。府内文学之士斥完了斫答“大胆”,也是苦劝:“君子坦荡荡,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完颜康心道,我只是没想到,这样的场景,阿衡居然不在。定一定神,道:“须告知上京路。”
斫答道:“这是自然,这样的事情,岂能少得了他们?”
于是,夏使返回兴庆府的时候,便带上了完颜康的口信。完颜康欲自立为王,这恰好合了西夏的盘算,夏使兴冲冲返回兴庆府,心里未尝不惋惜——可惜了联姻之事不曾来得及周旋。
与此同时,在上京路的徒单衡也接到了消息。看罢密函,徒单衡拍桌大笑:“好好好!”笑完又流出了眼泪,他生长的大金国是真的完了,他还在中间狠狠地推了一把。
徒单衡的行动力很快,马上就联络了诸士绅将领,联名写了劝进书。不多时,北地便开始流传出了关于完颜康的种种神异。张柔等与文学之士完完善了徒单衡那个二龙盘于腹上的神话,又试图给完颜康找到王氏的世系。
王氏,以琅琊王与太原王为最优,往上数,乃是王子乔,是姬氏的子孙,周灵王的太子晋。完颜康现在正式的名字叫做王讷,又是自陕西发迹,认这个祖宗真是正正好。
完颜康盘膝坐在榻上,表情十分微妙,大家都是好心,却忘了一件事情——“我爹呢?”
是哦!众人恍然大悟,这家谱编得再好也没用。譬如刘邦,是他妈和黑龙生的,但是他还是有爹的,爹叫刘太公,这才能上溯到唐尧,认了尧做祖宗。完颜康这里,你倒是找一个姓王的爹出来呀?
并没有!
寻着了王子乔的帅府博士垂头丧气,多好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完颜康道:“好了,就这样吧。我为始祖,不是也挺好?”
确实挺好,而且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职官的设置,以及各人要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好。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反正,老板已经确定要让公司上市了!
徒单衡再次归来,再来的不但有劝进表,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意见。
见到徒单衡,完颜康的表情放松了下来,这细微的动作被许多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徒单衡态度很端正,远远下了马,步行上前见礼,眼睛里含地着激动的泪花:“臣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完颜康一脸的感动:“阿衡辛苦了。”
两人心里都很平静,徒单衡最激动的时刻是先帝登基,这一点两人心里都清楚。
寒暄完,完颜康把着徒单衡的手臂,将他拖进府里,厚重的大门关上,隔绝了窥探的视线。徒单衡才松了一口气,脸上满上疲倦之色地道:“这样不行啊,上京和陕西离得太远了,顾得上一面,顾不上另一面。您要安抚上京路,最好是迁回中都。不用担心中都的大金国百姓,没有那么多思念故国的人。他们更想过点安稳日子。也不用担心汴京的百姓,只要咱们不施苛政,他们对赵宋也没有那么深的眷恋。”
果然是徒单衡的风格,有正事的时候绝不讲废话。完颜康道:“我也正有此意,不过陕西此时不能丢,西夏还不稳。”
徒单衡道:“这是自然,称王于陕,称帝于中都。这很好。不知奉圣公请到了吗?”
完颜康道:“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