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均摇头笑了笑。要说宋安然会调教人,那是真的。无论什么人到了宋安然的手上,都能被调教出来。可要说宋安然会教导小孩子,此话不尽不实。小孩子和下人是不同的,不可能用一样的方式去调教。
当然,这些话没必要告诉萧辰。
颜均对萧辰说道:“将孩子送到行宫,当然可以。不过不能天天去。母亲和父亲都有事情要忙。这样吧,每三天去一趟,让孩子们受受熏陶也好。我相信以母亲的手段,几个孩子都会有所长进。”
萧辰笑了起来,“多谢皇上。孩子们也喜欢跟在母后身边玩耍。”
颜均摇头笑了笑。母亲调教人的手段可不一般,希望几个孩子能受得住打击。
宋安然同颜宓在花园里散步。
腊月里,花园里没景色可言。
宋安然和颜宓纯粹是想感受一下久违的京城寒冬。在海外十多年,就没有过过冬天。如今回到京城,自然不能错过京城的冬天。
两个人手牵着手,漫步在树丛下。
宋安然问道:“和阳哥儿谈好了吗?”
颜宓笑道:“有我出马,岂有失败之理。”
宋安然看着一脸臭屁的颜宓,忍不住笑了起来。
宋安然说道:“你这么能干,不如将两个孩子的婚事解决了。”
两个孩子的婚事,这还真是个大难题。
颜宓皱眉,心里头在想着解决的方案。
宋安然偷偷一笑,告诉颜宓,颜垚有心上人了。他们做父母的,要不要趁机撮合一下。
颜宓想了想,对宋安然说道:“你累了小半年,最近好好休息。颜垚的婚事我来办。至于筝丫头的婚事,一时半会也没办法。再等等吧。”
宋安然甜甜一笑。颜宓回来了,她终于可以将所有的事情推给颜宓,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一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
颜均没有举办宫宴,他只想在过年这一天,和自己的家人坐一起,轻轻松松地吃一餐饭。
全家人齐聚行宫,气氛很好。
十多年来全家人第一次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守岁。
颜均的心情很有些激动,不过他克制了。他希望年年岁岁有今日,
团年饭后,男孩子们凑在一起玩耍,大人们凑在一起闲聊。
宋安然问颜均,“听说西北下雨了?”
“是的。”颜均难掩兴奋的说道。干旱多年的西北,终于下雨了。
宋安然笑着说道:“明年肯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
“承母亲吉言。”
新年过后,就到了开皇元年。
正越十六大朝会。大朝会结束,大汉开始正式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不易,好在之前已经在十二个省份打下了基础。
从西北学习归来的基层官员,根据朝廷安排,奔赴全国各地。
宋安杰也选择了外放。本来颜均想将宋安杰留在朝堂,不过宋安杰强烈要求要去地方上担任父母官。他想亲手推行新政,观察新政的效果。如此,便能及时将地方上的消息反馈给颜均知道。
颜均被宋安杰说服了。
经过商量,宋安杰去了西南做地方官。杨宝书带着两个小的孩子跟着宋安杰一起去地方上赴任。
颜均忙于新政,颜宓则紧盯着京城。想亲眼看一看,新政在京城的效果。
宋安然则忙着拆分四海商行。
四海商行俨然是个庞然大物。如果颜均没做皇帝,让四海商行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未尝不可。
可是颜均做了皇帝,四海商行就必须拆分。
宋安然亲自主持这件事情。她是四海商行的缔造者,四海商行的掌柜,一大半都是她亲自提拔上来的。现在由他主持拆分工作,阻力小了一半多。
宋安然将四海商行按照行业,拆分为矿产,粮食储备,纺织,远洋航海,内陆运输,奢侈品,船舶工业,军工,房地产。民生产品等多个行业。其中民生产品包括盐业和制糖业。
宋安然几十年前制作出来的雪白雪白的盐总算有了用途。
每个行业完全独立,以股份制的方式成立新的商行。
为了配合颜均的土地政策,为了减少朝中的阻力。宋安用已经被拆分的四海商行,进行了第一次股权认购。
十个产业,宋安然拿出两成股份,总计两千万股,一两银子一股,让朝堂官员,军人,豪门世家,以及民间资本认购。
颜均提前三天在朝堂上透露了风声。
朝中官员首次听说股权认购这玩意,有的人懵懂,有的人一脸激动,有的人暗自欢喜,有的人大骂人心不古。皇帝都开始做起生意,像话吗?
紧接着皇家报就在头版普及股权认购的知识。
三日后,当朝堂官员消化了股权认购的消息,含羞带怯的拿出银子来购买股权的时候,皇家报在头版宣布了四海商行拆分的消息,同时宣布了向民间募集资金。
只要有钱,都可以来认购股权。以个人为单位,最低一百股,也就是一百两。最高十万股,也就是十万两。
皇家报的报道一出,瞬间刺激了民间资本。此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天下,全天下的土豪都激动了。
朝廷实行新政,限制土地买卖。凡是名下土地超过一千亩就要收取重税。土豪们正愁手上的钱扎手,没地方投资,又不能随意买卖土地。这个时候宋安然搞出股权认购,正是恰逢其会。解决了土豪们的大问题。
全天下的土豪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离京城太远的,实在是赶不到的,就通过皇家报的通讯点购买股权。
朝臣们还在含羞带怯,几千股,几万股的认购,生怕钱给了皇上,就再也收回来了。
哪里想到,区区几天的时间,蜂拥而来的土豪就让朝臣们目瞪口呆,见识了什么叫做豪掷千金。
从南方来的庞大资金,从西南来的资金,从两湖两淮来的资金,甚至西北,西域都有资金过来。一个个好生阔气,眼睛都不眨一下,十万两十万股。
土豪们出手阔气。一出手必定是十万股,也就是十万两。嫌不够的,就将家人拉来,每个人十万股。
豪气!反正老子有钱。而且四海商行从来没做过亏本买卖。
大家都知道太后娘娘创办了四海商行。四海商行已经土豪眼中的巨无霸,而太后娘娘则是土豪心目中的财神爷。跟着财神爷有肉吃。土豪们对太后娘娘无比信任,无条件的相信太后娘娘搞出来的股权认购肯定不会坑害大家。
朝臣们傻眼,找人来问,这股权就这么好?
“嘿,你们都是傻的吗?太后娘娘的生意还能不好,那天下就没有赚钱的生意。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一般情况下我不告诉别人,跟着太后娘娘有肉吃。
有多少钱全都拿出来,赶紧买股权。没看到南方来的盐商都买红了眼。太后娘娘的盐业商行一成立,南方的盐商全都要喝西北风。现在盐商们就盼着买光盐业股权,从新盐里分一杯羹。”
朝臣们呆愣,又找人打听了一番四海商行。
四海商行在商界名气冲天,凡是做生意的没人不知道四海商行。但是四海商行在京城向来低调,朝臣们不清楚四海商行的势力也情有可原。
等朝臣们打听到四海商行的势力,得知颜均起兵全靠四海商行供粮供钱供兵器。颜均争霸天下的消耗,对四海商行来说只是毛毛雨而已,而且颜均的心腹武将在四海商行早就有了股份。朝臣们顿时恍然大悟。
朝臣一拍大腿,赶紧将家里的钱拿出来购买股权。
有多少买多少。
什么?都快卖光了?土豪们豪气万丈,一口气就买了一千万股。要不是对民间资本限购,这些土豪能将两千万股一口气买光。
可恶的土豪,有几个臭钱了不起啊。太后娘娘限购得好,就不能让这些暴发户嘚瑟。
元宝争取明天大结局。要是明天写不完,就后天大结局。
第398章 大结局
剩下的一千万股,其中三百万股留给军队。
留给朝臣,王公贵族,豪门勋贵的只有七百万股。
颜氏族人,宋家,还有侯府蒋家,包括霍延宋安芸两口子,颜宓的那些亲兵,宋安然都提前打了招呼。这些人都对宋安然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和信任,宋安然要他们购买股权,这些人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将家里的存银都拿了出来,几家人先后购买了几十万股,接近一百万股。
见宋家,侯府蒋家,还有颜氏族人闷声发大财,朝臣和其他豪门勋贵愤怒了。
不就是钱吗,谁没钱,我也一口气买他几十万股。只可惜,在京城的豪门勋贵就没有几家能够一口气拿出几十万两现银的。
如果宋安然肯给一两个月的时间周转,这些底蕴深厚的豪门世家,也是可以一口气拿出几十万两现银购买股权。
奈何宋安然只肯给十五天的时间。短短十五天,完全不够豪门世家将手中的产业脱手换成现银。
眼看着股权都要被买完了,豪门勋贵们也顾不得矜持。干脆将老祖宗们积攒的金饼银饼拿出来,将媳妇的私房钱拿出来,全拿去购买股权。
两千股,在不到十五天的时间里销售一空。
如此强劲的购买力,如此庞大的银钱数目,纵然颜宓颜均等人见多识广,还是被惊呆了。
更别替其他人,完全就是目瞪口呆。
就连宋子期,纵横官场几十年,也被民间积存的财富给吓住了。
当初宋安然告诉宋子期,民间很穷是实话,但是民间不差钱也是实话。地主老财都喜欢挣了钱埋床底下,人人都这么干,也就造成了市面上金银流通不畅,朝廷却银子,可是民间却有大把的银子。
以前的王朝,想不出什么办法,能将银子从土豪手里收归朝廷,进入市场流通。
如今宋安然一招股权认购,就让民间一千万的金银流通市场。
宋子期长长出了一口气,宋安然口中的资本论,看来他得好好琢磨一下。否则很快他就会落后整个时代,最终被扫到历史垃圾桶里。
宋子期不知道,宋安然已经有了新的计划。
有了两千万两金银做本,宋安然的银行计划就可以提上日程。
银行?宋子期首次听说这个概念。
颜均被宋安然灌输了很多后世的概念,对银行倒是知道得不少。
宋安然告诉宋子期:“银行和钱庄差不多,不过比钱庄更复杂,开展的业务也更多。这次建银行,由皇室背书,以黄金作为货币基准。
这次股权认购,收了将近六十万两的黄金。加上四海商行这么多年积存下来的黄金,凑足一百万两黄金。以一比十为基准,可以发行一千万两的大汉纸币。
剩下的白银则投入市场用作流通。想用纸币取代金银成为市场的主流货币,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想要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最要紧的就是确定新型货币的价值。以黄金存储量作为纸币发行基准,这是银行的根本。
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终有一天,纸币去取代金银,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于市场流通。等到老百姓自觉使用纸币来交易,到时候朝廷就可以用回收纸币和发行纸币调控市场物价。”
颜均暗自点头,这其中的门道宋安然已经同他讲的非常清楚。可以说,整个天下,颜均是除宋安然之外,最了解银行操作的人。
宋子期微蹙眉头,问道:“以黄金的存储量为发行基准,这个我能理解。只是为什么非要按照一比十的比例发行?为什么不能一比二十,或者一比三十?”
宋安然赶紧说道:“万万不可。父亲刚才说的一比二十,甚至一一比三十发行货币,这已经属于超发货币。超发货币的后果就是钱不值钱,同样的钱,购买力却大大下降。
长此以往,最后纸币会变成一堆没有的废纸,老百姓不再认可纸币,也不再信任皇室和朝堂。
当老百姓对朝堂对皇室失去了信任后,父亲可有想过会发生什么后果?王朝无三百年国运会再一次上演。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就将成为泡影。”
宋子期皱眉,“既然这个超发货币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何还要建银行?继续用金银购物,岂不是很方便。”
宋安然苦笑一声,“父亲,大汉要以商业工业立国,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货币流通。金银笨重,几百万两的生意,全用金银结算这是多大的负担?光是金银的重量,就能让人不寒而栗。更别说几百万两的金银,那么大的目标,多少人眼红?就不怕人惦记?不怕人打劫。”
宋子期说道:“钱庄有银票,用银票结算也是一样的。”
“父亲说的没错。”宋安然笑了笑,继续说道:“可是这天下的钱庄都在私人手里。钱庄一旦破产,谁来为老百姓善后?
还有,钱庄掌握在私人手里,也就意味着金银也都流入了私人钱庄。现在国朝初立,商业还不够繁华,暂时还没关系。
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商业发达,每年上亿两白银的交易,全都流入私人钱庄,那个后果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私人手握千万两的白银黄金,朝廷却苦于没有白银黄金。父亲,这个后果你承受得起吗?大汉的百姓承受得起吗?
金银在朝廷手里,朝廷会用于市场流通,市场上不会出现金银枯竭的情况。金银落在私人手里,私人不可能拿出来流通。
到时候,整个市场犹如一滩死水。没钱,老百姓拿什么购买货物?不购买货物,这个市场还能繁荣吗?几十年后,朝廷缺乏金银的情况会再次上演。
到时候,朝廷拿什么去打仗,拿什么去赈灾,拿什么给朝廷官员发放俸禄,拿什么去办学校,拿什么去修建堤坝?
父亲,女儿要建银行,一是要取代私人钱庄。二是要回收民间的白银黄金。三是要整合整个市场的货币。
用二十年的时间,让皇家银行发行的货币成为市场上唯一流通的法定货币,到时候,白银黄金全入国库,作为银行发行货币的基准储备。
到时候,朝廷不在为缺乏白银黄金而苦恼。民间私铸钱币的情况也能被一扫而空。”
宋子期皱眉深思,宋安然说的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颇深,牵连深广。简简单单一个银行,牵连到农业,商业,税收,军队,民间和朝堂。几乎是将全天下一网打尽。
如果真的让宋安然建成这个银行,并且能够推行天下的话,那真的是个无往不利的利器。
宋子期再次问道:“一开始就发行一千万两,是不是太冒险?”
宋安然笑了起来,“父亲可知道整个大汉,光是商业上一年流通多少金银吗?”
“至少两亿两,这还是女儿保守估计。四海商行没被拆分之前,一年的流水就有上亿两白银。今年,拆分后的四海商行,目标是流水两亿两。只发行一千万两的货币,已经非常保守。”
宋安然一口气砸了三个庞大的数字出来,顿时将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震惊了。
唯有颜宓一脸骄傲,与有荣焉。那什么沂州宝藏,谁稀罕啊。四海商行一年的流水就有上亿白银,绝对比那什么沂州宝藏值钱多了。
颜均心潮澎湃,整个市场加起来,一年有两亿的流水。如果全部抽税,按照十抽一的最低标准,这就有两千万两的税收。有了两千万的税收,颜均根本不稀罕农税。
而且这还是保守估计。等过几年,商业繁荣,整个市场突破十亿两白银的时候,朝廷一年的税收得接近一亿两。想到这里,颜均心中生出豪气。
这个银行必须办,而且还要尽快办起来。
颜均想到税收,宋子期和颜宓同样想到了税收。算算税收数目,每个人的呼吸都加重了。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王朝能像今日大汉朝,脱离土地,光靠工商税就能养活整个国家。
宋安然轻声说道:“这只是国内的商业规模。如果算上海外的商业规模,还得翻番。”
宋子期急忙问道:“海外的也能抽税?”
宋安然挑眉一笑,“那是当然。大汉海军建立,海外基地陆续组建。凡是有大汉商人的地方,就有大汉的海军。到时候想抽税,只需要将税官派到海外各个港口去就行了。不过海外开拓不易,对扎根海外的商人要给予适当的优惠。”
宋安然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于是继续说道:“组建银行,对朝廷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后大宗买卖都用银行支票交易。如此一来,朝廷税官能够清楚的知道大宗买卖的交易金额,避免大商家偷税漏税。
我已经吩咐下去,拆分后的四海商行将是皇家银行的第一批客户。等银行开业的第一天,他们就会到银行开户。同时,凡是同四海商行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商机,必须使用皇家银行的支票进行交易。
父亲,我可以保证,拆分后的四海商行,一年下来给朝廷创造的税收就能超过两千万两。尤其是奢侈品,被征收两倍的重税。光是奢侈品一年就能创造几万百两的税收。”
宋子期长出一口气,他都快被宋安然惊人描述,以及一连串的数字给砸晕了。
宋子期问道:“银行什么时候建立?新货币是什么样子?”
宋安然抿唇一笑,知道父亲已经被说服了。
颜均拿出一个木匣子,木匣子上了两道锁,里面装的就是即将发行的新货币模板。
打开木匣子,交给宋子期。
其他人也好奇的上前观看。
全套崭新的货币,还散发着油墨香味。
宋子期拿起货币,货币纸张有些怪异,摸着手感很特殊。
宋安然说道:“这种纸张,转为发行货币而制造。全天下也只有内务府能够制造。这种纸张能够防水,还能防止假冒。货币上面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防伪标志。”
宋子期看着手中的货币,最大的面值是一百两,最小的面值是一文钱。一套共计十六张,面值分别是一百两,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二两,一两,五百文,两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两文,一文。总计一百八十八两八百八十八文。
宋子期一张张的检查,纸张很结实,应该能够防水,总体为红色。正面顶上中间写着大汉朝皇家银行发行。下面写着面值,还有一串数字,是发行码。旁边还配着画像和花纹,画像是一艘巨大的海船。背面依旧写着面值,还有颜均的画像。
咦,竟然是颜均的画像。
宋子期发现,十六章纸币,每章纸币的背面都是颜均的画像。至于正面则有所不同。两以上的面值,正面都是海船。两以下的面值,正面全是丰收的稻谷。画像非常逼真,摸上去还有凹凸感。
宋子期说道:“将皇上的画像印在纸币上,这合适吗?”
颜均苦笑。他也反对过,结果反对无效。
宋安然笑道,“货币代表了皇室的威严,朝廷的威严,大汉的威严。纵观所有,唯有皇上的画像才能代表这一切。”
宋安然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颜宓就在旁边看笑话。
宋子期又问道:“为什么最大面值只有一百两?”
宋安然轻声说道:“其实一开始,我连一百两的面值都不想发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超过一两以上的交易。对老百姓来说,一两以下的面值就足够用了。
不过后来考虑到天下有钱人也不少,这才决定发行大面值纸币。至于一百两以上的交易,银行鼓励大家用银行支票,安全快捷,便于携带。朝廷也方便收税。”
宋子期点点头,说道:“如果这套货币真的能够发行天下,倒是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铜板太重,而且不方便携带。有了纸币后,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此一来,也能减轻朝廷铸造铜钱的压力。朝廷存储的黄铜有限,每年都在为铸造新钱发愁。因为朝廷铸造的铜钱有限,民间需求又多,以至于民间有很多人都在铤而走险铸造私钱。钱币混乱,朝廷收不到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有统一了货币,统一了价值,朝廷才方便收税。
宋安然又拿出一枚钱币,交给宋子期。钱币上写着半两。
宋子期看着像白银一样亮光光的钱币,很是惊讶,“这是?”
宋安然含笑说道:“这是银元。这样一枚钱币,纯银比例六成九,黄铜三成,最后还有一点点钱。父亲,皇上打算推行这种银元,取代市面上的白银。这样一枚银元,价值半两白银。父亲觉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