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禹再是不愤,亦顾忌宋皇身份,只得匆匆下马,与之作别。
宋皇拉着尔朱禹的手,与之耳语了几句,便互道珍重,送别了尔朱禹。
只尔朱禹走时,脸色已明显难看之极,甚至眼中已隐隐有着杀意。
刘绎遥遥望着尔朱禹远去的背影,不知不觉间,脸上浮出了一丝诡异的笑意。
负在背后的手,紧紧拳握。
他永远忘不掉,当初他自一路快马加鞭,乏累已极的刘轩手中,接过商娇时的那一幕。
那个令他全心爱慕的女子,明明在他放她返回魏国,驰援睿王元濬之时,尚还如此健康顽强,充满着勃勃生机…
却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被元濬摧残折磨至此!
一把枯骨,满头稻草般萎靡无光的短发,微弱的气息,几无生机…
全然拼就一口气,支撑着她离开大魏,来到宋国。
让他将她抱在怀里的那一刻,心都快要碎掉了。
明明以为,放她离开是对她最好的安排与报答,却不知此举,竟让她沦落修罗之手,活活遭受了这么长一段时日的折磨!
岂能不恨,岂能不怨?
所以,当商娇告诉了他一个秘密时,他便留了意。
尔朱禹…
现在也算是手握兵权的一代大将了吧?
他刘绎什么也没做。
只是在尔朱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总有一日,那颗仇恨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再次长成参天的巨树!
****
大魏宗正五年元月,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并与柔然达成和议后,已然兵强马壮的大魏皇帝元濬突然下令,以当年刘宋联合柔然陈兵边境,逼娶福远公主一事为由,率大魏精兵五十万南征刘宋,意图荡平刘宋,一统中原。
宋国国主亦亲自领兵,派出各路精兵强将,双方于宋魏边境南安、南平、淮水等地多次发生激烈交战,伤亡无数,血流成河。
大宋虽兵力上足以与大魏相抗衡,奈何大魏本就起自鲜卑,相对南人体格更加健硕,且如今兵马强壮,再加上领兵的大魏皇帝元濬更是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几场战役下来,反倒大魏占了优势,接连攻下大宋数座城池。
然而,就在大魏的铁骑即将踏破中原之时,魏帝元濬却突然病倒了。
相传,是当年济州被围之时落下的旧伤所引发。
这一病,大魏南征刘宋的步伐,被迫戛然而止。
魏帝被匆匆送回了魏宫之中。
御医们胆战心惊,全力医治。清心殿中,总是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但御医们倾尽全力,也没能阻止一代帝星的殒落。
正值壮年,拥有万丈雄心与抱负的英宗皇帝,终于还是迎来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弥留之际,他的身边,除了太子元宏的生母常淑妃与太子元宏外,唯一陪伴他的,只有牧流光与刘恕两个跟随了他几十年的老人。
交代完所有后事,英宗皇帝于病榻之间抬起无神的眼,手缓缓抬起,指向不远处梳妆台上的一个锦盒。
李恕立刻懂得了皇上的心思,噙着满眼热泪,蹒跚起身,捧起那个包浆透亮,不知被细细摩挲过多少遍的锦盒,小心翼翼地奉到皇帝床前。
“皇上…”刘恕将锦盒送到皇帝面前,未开口,已老泪纵横。
皇帝唇角微动,示意刘恕将锦盒打开。
刘恕打开锦盒,便看见里面盛放着的两样东西。
一束黑漆的,被编成发辫的头发。
发尾处干净俐落,可见当时割断它的人,是如何挥刀坚决,不留半分情意。
一支已然变形的如意金簪。
上面隐隐有着一股香甜的发油的味道。可见它曾经的主人,是如何喜爱,时时佩戴在发间。
皇帝将两件东西拿在手中,颤着手细细抚摩,紧紧拥进怀里。
“朕死后…陵寝内,那处空着的墓穴…”他蹩着眉,喘着粗气,似乎很痛苦的模样,却依旧强撑着,断断续续地交代后事。
那处空着的墓穴,始终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
话音未落,便有哭声传来,压抑不住的伤心。
刘恕转身,看着跪倒在榻旁的常淑妃。
此时她正捂着嘴,拼命想掩住自己的哭声,却依然有阵阵呜咽,自捂在唇上的指缝间破碎的溢出。
英宗皇帝却似乎充耳不闻,只抬眼盯着刘恕。
刘恕自然懂得皇帝心思,连连点头,泣声道:“皇上放心。老奴省得…老奴,会将这两件东西放入皇上的陵寝,让它们一直陪伴皇上。”
英宗皇帝闻言,微微点了点头。
一直握着那股发辫的手,微微一松…
缓缓地阖上了眼睛。
“皇上,皇上啊!”
刘恕一声凄呼。
阖宫顿时哭声震天。
大魏宫中,一片哀恸素缟。
伲子有话说 番外二 得而有憾羡鸿鹄
一片恸哭声中,太子元宏搀着生母常淑妃,缓缓站起。
冷冷看着一旁的俯在英宗皇帝榻前哭成泪人的刘恕与牧流光,直声吩咐道:“来人!”
顿时,两队侍卫疾速奔入殿中,罗列两旁。
元宏直声道:“先皇有令,刘恕、牧流光二人忠心侍主,特准其为先帝陪葬,长伴先帝左右!”
刘恕与牧流光一听太子的话,心里俱是一惊:“太子,你…”
“还不动手!”元宏冷冷一喝。
两旁侍卫得了新帝发令,哪敢不从,立刻上前,押下的刘恕与牧流光,一路拖拽着就要往殿外走。
刘恕与牧流光大呼:“太子,先皇刚走,你如此不孝,必遭天谴!”
孝?元宏听罢,微微蹩眉。
他的孝顺,只给生他养他,多年来为他殚精竭虑的母妃。
至于床上躺着的男人…
何曾尽过半分父亲的义务,何曾给过他半分疼爱?
他冷落了母妃一生,却用尽全力,去追求商娇那个妖妇!
甚至,为了抢回她的尸身,不惜发动战争,让两国军民陷入战火之中。
如今,终究还是为她丧了命。
那个商娇,就是一个祸国的妖孽。
可他的父皇啊,居然还看不透,想不透…
乞不到她的遗骸归国,竟连两样她的死物也不愿放手!
他如果让他如愿,又如何对得起母妃?
待到刘恕与牧流光都被押下了清心殿,元宏这才自大行皇帝手中,取下了那一束发与那只金簪,将两物放入锦盒之内,奉到常淑妃眼前。
“母妃…”他艰涩地开口,想劝慰,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慰。
常淑妃早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抬起眼来看了看那只锦盒,手无力地挥了一挥。
“拿出去…烧了吧。”她轻声道。
一双泪眼,看着床榻上已然长逝的男子,泣声道:“你也先下去吧…让我和你父皇,好好待上一会儿,说上一会儿话。”
元宏看着母妃难过流泪的样子,心中又痛又酸,却只能长叹一声,抱着锦盒,恭身退出了殿外。
待到大殿中已空无一人,常淑妃才缓缓踱到榻前,坐在榻边,凝着泪眼,看着眼前的男子。
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他逐渐冰冷的脸。
似乎,想将他的容颜,镌刻在自己心里。
“皇上,如今,终于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了。你我二人,也终于可以好好的说会儿话了。”她轻声道。
泪水,溢出眼眶,一滴一滴,砸落在他的手上。
“皇上,您可还记得,您与常喜的初次相见?那时,常喜还只是小姐身边的一个粗使丫头而已。可您,却是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睿王。常喜以为,您这样贵重的身份,对我这样的丫头,必然不会理会。
可是您却不仅接见了我,还道我貌美,送我金钗,还替我亲自簪进发间,对笑着我说,‘果然金簪配美人,相得益彰。看,簪上这枝金簪,姑娘果然更美了’…
皇上啊,你可知,就因为你那光风霁月,如天神降世般的一笑,让常喜的心里,从此后便容不下任何人了。
所以,常喜知道您爱慕小姐,便尽力的成全。为的,就是希望小姐有朝一日能入了王府,常喜也可以以陪嫁丫头的身份随侍入府,陪在她左右,可以时时见到您…
可后来,小姐发现了我的心思。她以为,我只是贪慕您的荣华富贵,她想要阻止我,想将我嫁给他人…可是她又哪里知道,我不是贪慕您的荣华富贵,而是真心的,只因为喜欢您,而想嫁给你,哪怕只是为奴为婢,只要能时常见到您,常喜都甘之如饴。
所以,为了怕小姐当真将我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常喜做错了事。当年,您初次要我的那一晚,其实小姐并不知情,也并非她派我来,与您说那些断情绝交的话的。那些,都是我向您说的谎。
常喜并非有意欺瞒您,也并非有意要害小姐与您决裂,而是…常喜爱慕您,常喜不想嫁给除您以外的任何人…
也是老天垂怜,仅仅那么一晚,我就怀了宏儿。为了我对您的心意,为了宏儿,我对小姐以死相逼,甚至不惜与她决裂…才终于请动她,劝您接纳了我,让我有了名份,可以名正言顺的待在您的身边…
可是,我入王府以后,这十数年来,无论是我,还是宏儿,却依旧得不到您的一丝眷顾与怜惜。您甚至,连一句话也不曾与我好好说过一句。你的心里,依然只有小姐,只有她一人…
那么我,又算什么呢?当年一心一意的执意追随,一心一意的痴心爱慕,这十数年来独守空帏,独抚幼子,担惊受怕…我为您做的这一切,又算什么呢?到头来换来的,不过是城墙之上,那枝冰冷的,对着我与宏儿的箭罢了。
所以,我恨小姐,恨她辜负您爱她的一番苦心;但我也恨您,恨您辜负了我一世的青春韵华,到头来,除了这座冰冷的宫墙,以及一个淑妃、太后的封号…我其实一无所有。我所想要的,与我得到的…相差太多太多…
皇上,您知道吗,我时常在想,若那一日…若那一日你我初见,我没有插上小姐送我的那枝,您送她的银簪去王府求见,这一切,是否就会是另一番结局?
您不会召见我,我也不会遇上您;您不会对我笑,我亦不会为您动心…我依然只是小姐身边,忠心耿耿的一个小丫头,每日随在小姐身后,过着快乐充容的小日子…
可这一切,却都回不去了,永远也回不去了。我的一生,我的一生…就这样,永远回不去了…”
是的,我们的初心,我们想要的快乐…
都永远的,回不去了。
那一夜的清心殿中,长灯不熄。
只到到常淑妃伴着已逝的先帝,恸恸哀泣了一夜。
《大魏史.英宗本纪》载,宗正五年元月,帝南征刘宋,连克数城,直逼刘宋国都建康。然帝忽染重疾,南征失败。宗正五年五月十六,帝崩于魏宫清心殿中,终年四十三岁。皇子元宏即皇帝位,史称魏殇帝。
殇帝继位后,事母至孝。凡常太后所求,无不满足,为求太后欢颜,甚至亲自择选相貌与英宗皇帝相似之人入宫充作太后面首,以娱太后。
然则,好景不长。殇帝继位仅半载有余,大将尔朱禹造反,诛殇帝与太后,其后拥立殇帝之子,年仅两岁的元聪为帝,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未料遭至忠直大将陈希之、大臣沈攸等人击杀,惨死于魏宫之中。
一时间,大魏朝政大乱,门阀并起,大魏四分五裂,再不复当年繁华盛世。
****
数年后,刘宋江州境内,一渔民驾船出海捕渔,遇风浪,数月未归,家中亲友皆以为其遇难身亡。
忽一日,渔民驾船而归,安然无恙,亲友四邻无不称奇,问及去向,道渔船遇险,随浪飘至一岛,见岛上建筑与文字皆与中原无异,却多异人,或金发碧眼,或通体黢黑,无不通晓中原语言。闻渔民来自刘宋,遂携之求见岛主。
岛主为夫妻二人,却皆为中原人士。丈夫姓安,观之约摸四十岁余,丰神俊朗,温润随和;妻子则姓商,柳眉大眼,韵致尔雅,宛如少女,楚楚动人。二人膝下有一子已成年,温文清隽,见识气度皆是非凡;另有一男一女一对双生子,约摸五六岁年纪,灵动可爱,聪明讨喜。
夫妻二人听闻渔民来自刘宋,遂问及如今天下之势,一番感慨后,又好生款待了渔民了一番,遂送其出岛,至近海而返。
临行前,妻子拿出两物,托渔民呈于当今宋明帝,称乃故人之礼。
渔民回宋之后,立即上报州郡,再经由州郡层层上呈,终至大殿之上。
明帝闻之,惊喜至极,忙拆开礼物细看。一物却是一副图卷,上书“海上堪舆图”,海岸、岛礁皆为悉心绘就,全面细致,上面甚至对岛上特产、人物风情皆有详尽描述;
一物乃一尺来长的精铜圆形器物,由细及粗,收缩自主,两端嵌有大小两片琉璃。明帝按渔民所言凑至眼前,发现此物若由小孔看去,可令远方物体放大至眼前,且纤毫毕现;反之若由大孔观之,则近处物体亦远出数倍,不由啧啧称奇。
明帝忙细问渔夫小岛方位,却道风高浪大,航向迷失,出岛亦由岛上之人护送至近海,遂不辨方向。
明帝亲赴江州,遥望大海,但见海天苍茫,故人无迹可寻。
怅然若失间,忽见一双鸿鹄比翼翱翔于天际,帝遂释然一笑,大叹道:“怀故人兮倚高楼,羡鸿鹄兮并遨游”。
遂袖手归去,终生不复提此事。
伲子有话说 伲子有话说
一代商娇自发布以来,行文至今,历时近一年,一百多万字,如今终于完结,多少有些感动与感慨!这些日子以来,伲子收获了许多读者的评论,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迎接到了一些铁粉的回归与认可,这是伲子觉得最大的收获。不管《一代商娇》成绩如何,这都是伲子写作生涯里,最为珍惜的一部文。谢谢大家的一路相随,感谢我的铁粉们为我投票,送花,留言支持~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