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指指后院,“挖坑藏白菜呢。”
春桃看看赵昱森,不待她出声,赵昱森抱越瑜放到地上,让他自己跑着玩儿,“我去替娘回来”
春桃“嗯”了一声,叫儿子,“瑜儿,去和小舅舅边上玩儿去吧,娘帮着姨姨收拾菜”
赵瑜乖巧点头,向虎子跑去,嘴里喊着,“舅…舅…”
虎子正闷头玩着他的那些小鸭子小木剑什么的,听见赵瑜喊,头抬了一下,待他跑到跟前儿,拿起一只小玩具塞过去,自己又闷头玩儿。
何氏与吴旭娘从后面儿回来,看这情境,笑骂他,“你生生是没有一点舅舅的样子。还不如你小外甥呢”
虎子抬头咧嘴笑,仍是不说话。
好在,赵瑜并不在意虎子的态度,抱着怀里的小玩具,蹲坐下来,乖巧的玩着。
几人把白菜拣好,该放到厨房的,这会儿就搬进去,剩下的,等那坑挖好,再往里摆放。收拾好白菜,又合力把剩下的黄豆绿豆搬回堂屋西间里去。
李海歆带来的绿豆和黄豆足足有几**袋,这也是这些年一家人得了套种的甜头,把家里的十来亩都套种上绿豆和黄豆,套种下来,不但苞谷没少打,而且套种的收成也很不错,豆苗也抑了苞谷行间杂草的疯长。今年秋上共打下黄豆绿豆一共约有五六石的样子。
这些和上次来时带的,只拉了一半儿不到。
收拾完这些,春柳去扫院子,何氏抹了把额上出的细汗,让春桃和吴旭娘都进屋歇会儿。
吴旭娘摆手,“你们娘俩个说会话儿吧,来了这几天只顾忙乱了。”
春桃笑应了声。何氏见她这样,心知她有话要说,便和春桃进了堂屋。
进了屋,春桃从怀里掏出一只钱袋子,递到何氏面前儿,何氏嗔她一眼,不接。
春桃把钱袋子往她手中一塞,笑着,“娘就收下吧。这是爹给垫付的赁院子钱,不是孝敬你的”
何氏“扑哧”一声笑了,把钱袋子放在桌上,又瞪她,“这是清算帐的时候么,顾着一家人吃喝要紧”
春桃捂嘴儿一笑,“娘,你别再当石头只会读书,啥钱不能挣了。你忘了,他在县学做辅助教谕,一个月也有一两的银子,饭菜衣裳都是县学里管着,哪用得上什么钱儿?后来去了州学做教谕,一个月有三两的银子。这回进京赶考,州府里给每位学子三十两的路费,可石头是跟小舅舅一起去的。~小舅舅有官职在身,一应用度皆是衙门出的,他又沾了光回来的时候朝廷又给了三十两的路费。统共花了不到八两的银子…还有娘这么些年给的呢”
何氏听春桃这么一说,大略合计下,也有个百十两的银子心头松了一大口气儿。
笑了笑,把那钱袋子拿起来,“行,我先收着。反正离得近,你手头啥时候紧了,可记得来说一声。”
春桃应了一声,指着放粮的西屋笑着说,“刚见那绿豆和黄豆,我心里头正想问娘要一些回去发牙菜呢。娘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待会儿石头走时,一样给我们装个十斤吧”
何氏起身拍她一下,拉她进西屋,找了两个小布袋子,打开放在最里面的那个麻袋,一边装,一边说,“这袋子里面的绿豆是单种的,个儿长得大,你拿回去熬粥喝,发牙菜用那些品象不太好的。”
春桃应了一声,帮何氏装粮。
李薇和春杏帮着三姐把院子扫干净,晃进堂屋,往西间儿里伸了伸头,见母女两人正在装东西。
依着西屋门框,笑道,“娘又背着我们偷偷给大姐东西”
春桃回头笑骂她一声,让她进来撑袋子。
何氏一边装一边说着,“…发芽菜,用竹篮子最好,每天浇一回水,再用湿笼布盖好,这天气三四天儿就能吃了。你们家要是没有合适的竹篮子啊,一会儿去春柳她们住的那屋子里挑两只…”
春桃捂嘴儿笑着,“娘,我婆家穷得可是要住山洞了,我婆婆呀,也是个啥也不懂的野人吧?”
李薇嘿嘿笑起来。何氏听春桃打趣儿她,抬眼瞪了她一下,也忍不住笑起来,“…我呀,成天就会瞎操心”
李薇来到宜阳这几日,一直在琢磨着挣钱的门儿路,这会便琢磨起卖黄豆芽儿绿豆芽儿的可行性来。
可一想起大山说的什么粮价飞涨之类,又有些犹豫,这个时候,存粮是最重要,而不是卖钱吧?
后院的坑挖好后,也将近午时,何氏留他们一家三口儿吃饭,他们说来时石头娘说了,要家去吃。
吃过午饭,李海歆说要去城郊转转,熟悉熟悉地形。何氏也同意,到这么一个新地方,要在这里住上半年光景,两眼儿一摸黑的,心里头也不塌实。
李海歆走后,何氏让春柳去各泡两把绿豆黄豆,“见天吃白菜也烦,发个牙菜,咱们也换换样儿。”
春柳应了一声。
李薇打消了去挣钱的念头,开始想着如何省钱。粮食这会儿是没丁点办法,顶多能多菜上面儿下下功夫。
正想着,院门响了,她跑过去一看,确是大姐一家三口和小玉娘两个都来了。
何氏笑着从厨房出来,“那边儿都安置好了?”
石头娘点头应了声。指着小玉说,“她非磨着她哥哥过来帮她摘桂花儿。”
吴旭娘搬了条凳子出来,请她们在树荫里坐。
何氏看了看那桂花树,笑着,“摘就摘呗,反正落了也可惜,咱不伤他们的树就好。”
李薇也早馋着这桂花,家里又没个会爬树的人,这会儿赵昱森来了正好。连忙进屋找了两个篮子,递给小玉一只。
院中几人一看她这样,都笑了。
赵昱森来时特意换短打的衣裳,手脚利索的爬上树,李薇笑咯咯的,赵石头当了几年纯读书人,看来这爬树的功夫倒没怎么退化。
赵昱森在上面摘着桂花,李薇和小玉几个便把他摘下的小花细心的去掉叶子和梗,装到小蓝子里。
桂花芳香萦绕,让她几乎忘记了外面儿是另一番景象。
摘桂花摘到半下午,摘了满满一小篮子新鲜桂花,小玉要做香馕,李薇心里头却想做桂花糖。前世小时候她到见过她那一点都不亲的奶奶做过桂花糖,印象中做桂花糖非常简单,拿一个罐子,一屋桂花一层糖,这么腌着就行了
倒是小玉想要的干桂花,她没见人处理过,不知道怎么弄。倒是春杏想了想说,她在书上看到过,新鲜桂花应当阴干,不能直接晒干,晒干香气就没有了。
李薇向小玉说,“这个你得听我四姐的,她天天抱着那几本书不撒手。懂很多呢”
李海歆一连几天在宜阳城里转悠,熟悉环境。何氏与吴旭娘这些日子也陆续添置了些生活必须品,象柴米碳油盐之类的。现在宜阳城中这些东西已比平时涨价一倍有余,象豆油之类的,平时只需二十文一斤,现在涨到了四十文,而三十文一斤的菜油,更是涨到了近六十文。
何氏咬牙买了三十斤的豆油回来,在她看来,豆油就是个名称不好听,没炼熟的豆油有股子生豆子味儿,买回来的油用来炸一回糖糕子菜角啥的,炼熟之后,味道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象盐巴这类的必须品,她也咬牙买了五斤,花去比平时多两倍的价钱。米和白面各买了二百斤。
至于柴碳她一直下不了决心,在李家村的时候从不缺柴,即使是秸杆不够烧,村边有的是树林子,孩子爹去砍几车回来补补就够烧了。现在一捆柴竟然要二十五文,想想就觉得肉痛。
可不买吧,再往前儿天一里一里的冷,春兰再往前十二月要生孩子,这没柴没碳,大冬天的可怎么熬。
这天李海歆午饭不到,便回来了,一进堂屋便兴奋的说,“孩子娘,出了西城门儿再往西走十来里,有一片大林子,咱们去砍柴吧?”
听李海歆说这个,她脸上一喜,“是野生的林子?”
李海歆嘿嘿笑着点头,“是,是呢。我问过别人了,那林子就是个野林子确切的说是个大滩地,那林子长得密着呢,里面手腕粗细的小树苗子多,正适合砍来当柴烧”
何氏登时大大的松了口气儿,忙跟他说,“那你现在快去跟石头爹说说,反正咱们在这里见天儿也没啥事。每天砍两牛车回来,冬天总不怕受冷了。”
李海歆应了一声,转身去了东门巷子。何氏愁了几天的眉头才略伸展了些。
李海歆跟石头爹一说,两人当即约定吃过午饭赶着牛去砍柴。赵昱森忙细了问情况,听李海歆的话头儿倒不象是护城河滩上的林子,但是又有些不放心,便说午饭后他也跟着去。
午饭后三人赶着牛车出了城西门儿,一直向西,直到那大片野林子边上,赵昱森松了口气儿,这林子围着的是个小滩地,而且以这地方的荒芜程度,应该不属于有主的地界儿。
也不怪赵昱森谨慎,现在正值灾乱,各级衙门整日白干活捞不到一点好处,想必早已烦躁不已,可这差事又不敢不干,因而颇有怨气,若是这个时候再出个什么事儿,破财是免不了的。即使是自己有功名在身,一旦出事儿怕也要费一番周折。
石头爹与李海歆、赵昱森三人,当即砍了一牛车的柴,码得整整齐齐的,赶着牛车回到宜阳县城,通过城门时,守门的小兵以为他们是城卖柴的,照倒收了入城费,便放他们进城,赵昱森的心这才算彻底安了下来。
第一百零八章 一家团聚
李海歆与石头爹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两人开怀了许多,对于他们来说,在县城里避着,天天什么活儿都干不得,眼睁睁的看着钱儿往外流,实在是闲得发慌又心疼。~
砍点柴能补贴一下家里,自己有点活计干,也不那么急慌,更重要的是冬天不能缺柴烧,让人安心了很多。
年哥儿中间儿来过两次,听说这二人去砍柴,很是笑了一阵子,倒也没劝说不让去砍之类的。他毕竟在农家生活了那么久,知道他们进了城来住,对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着,极度不适应。
其实不止是男人们,就连李薇几个,最初的新奇过后,被整日圈在院子里,也有些无聊无精打彩的。
这日早上,李海歆赶着牛车回家李家村,李薇春杏跟何氏与吴旭娘到菜市上去,想去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菜。
出了巷子,顺着主街刚走了一会儿,李薇突然觉出今儿的街上与前几日比起来有些不一样。除了日渐增多的逃荒者,刚从巷子转出来,只走了二三十步的功夫,已见有两家的马车队,匆匆驰过,向城北奔去。
刚开始她没怎在意,以为这些人跟他们一样,也是乡下人进城避一避的。这时迎面又驰来一个车队,她盯着了一会儿,便觉出什么地方不一样来了。这队人和方才刚过去的人赶的都是马车骡子,车辆大小颜色几乎一模一样,车上拉的物件儿,以油布覆盖着,车队中间,行着两三辆轿子车,两边儿分别有两个相随在左右…这不象是乡下人进城的架式啊
何氏吴旭娘春杏三个往前走了几步,突然觉察少了一人,往后一看,她站立在那儿,往车队过去的方向看着。喊她,“梨花,看啥呢?”
李薇回头,快步走到何氏身边儿,指着方才过去的车队,“娘,我怎么觉得不对劲儿呀”
何氏扫了一眼,笑笑,“有啥不对劲儿的?”
李薇低头想着,突然抬头,又看向驰远的马车队,“娘,你说这会不会是城里的人也往外搬了?”
何氏与吴旭娘对视一眼,看过去,眼中疑惑不定,“会是吗?”若是城中的人往更远更平安的州府避,那只能说明灾荒不但没控制住,反而更厉害了
李薇愈想愈觉得有这个可能。春杏在一旁眉头轻皱了一会儿,说道,“就是城里人往外搬也没啥吧?要是真闹凶了,哥哥昨儿来咋没提起?要论该搬,他家不更该搬吗?”
李薇想想,倒也是,做为宜阳数一数二的富户,这种时候,他们应该更关注这种事儿才对,他们没搬,是不是代表着根本没事儿?
何氏笑着点头,“春杏说的是,行了,别瞎想了,咱们快去买菜吧”
李薇点头。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不过一进入菜市,她的心顿时又提起来,而且更疑惑。她这副皱眉疑惑的样子,落在卖菜的老汉眼中,便成了嫌菜价儿高的意思。他连忙说道,“小姑娘,这上好的莲花白菘,两文钱一斤还贵呀?前几日可是卖到五六文一斤呢。”
李薇点头,正是因为知道前几日菜价儿高得离谱,所以面对今日这两文钱一斤的莲花白菘,她更疑惑,更想不通。
明明这个时候,城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往二倍三倍四倍上面儿涨,怎么突然又降回到了比原价还低?
那卖菜的老大爷,见她点头,脸上一喜,忙殷勤的挑了一颗大又又结实的,问她,“你看看这个咋样?”
李薇原本是没打算买这个的,不过随口问问价钱,这会这老大爷的殷勤热情倒让她不好推,也不忍推了。
而这殷勤热情又让她的疑惑加重了一分。抬眼儿往菜市深处看,里面人头攒动,卖主们各各热情的很,大声招揽着生意,其中还有一个汉子的大嗓门儿,在喊着,“上好的莲花白菘一文半一斤了…”
李薇不由的又皱了一下眉头。
那卖菜的老汉也听到这个声音,脸儿上一黯,把手往菜上一拍,咬着牙道,“小姑娘,这菜你若要,我也给你按一文半一斤”
李薇回神,忙笑着,“不用,老爷爷,这菜我要了,就按方才说的二文一斤。不过,老爷爷,今儿的菜为什么这么便宜呀?”
老汉一听她还要菜,而且是按原价要,脸上又是一喜,忙拿起称杆儿称菜,一边摇头叹息,小声说道,“前两天儿啊,我们村儿的人听有官差说,南边儿大乱了,城里头很多有钱的老爷都知道了,准备往州里搬,你想想,富户老爷一走,城里头有门路的不都走了?城里人一少,我们这菜卖给谁呀?自己又吃不完,家里的粮又不够吃,只好贱价卖了,好买粮食吃…”
李薇登时觉得头痛起来。
老汉称好菜,一共七斤多点,收她十四个大钱儿。李薇摸摸自己的口袋,空空如也,忙去搜寻何氏几个的身影。
这会何氏拎着满满一篮子菜从菜市里挤出来,吴旭娘左右手各拎着一大掐子韭菜,春杏手里拎着两只没去缨子的大白萝卜。
李薇忙向她们招手,何氏拎着篮子走近,疑惑的说,“梨花,咱家白菜多到吃不完,买这个干啥?”
李薇忙赔笑着撒娇,“娘,年哥儿不是爱吃莲花白菘,咱就买一棵吧。”
何氏一想倒也是,再者今儿菜价便宜得让人想象不到,便点头说,“那再称一棵吧”
卖菜的老汉高兴的应了一声,利索的挑了一棵大而结实的称了,两棵菜共三十二个大钱儿。
吴旭娘把韭菜让她拎着,自己去抱那两棵菜。
出了菜市,李薇才把方才卖菜老汉说的话跟几人说了。何氏一惊,“这是他说的?”
李薇点头。
吴旭娘苦笑着,“怪不得这菜价儿这么便宜。”
李薇心里算算,上回她们去菜市是五天前了,这些天天窝在家里哪儿也不去,这些事儿没听说也不奇怪。
一家人没滋没味儿的吃过午饭,桌子还没收起,却是柱子来了,李薇忙把街上见到的,和卖菜老汉的说了,问他是不是属实。~
柱子笑着摇头,小声说,“不用担心。南边打不起来”
李薇看他一眼,柱子自信满满的道,“是真的贺府派去那边的人刚回来,说是几拨流民,和山贼勾结,四处抢夺,不过,确切的消息,官府已派兵围缴了,翻不起大风浪的”
何氏松了一口气儿,这一会儿喜,一会忧的,真让人闹心
李薇心中也松了口气儿,若是真按那老汉说的,她们这才安定下来,又得跟着人往州府里跑了?
不过,她还是心中有疑惑,“即是打不起来,那些人为啥走?”
柱子神神秘秘的一笑,春柳把眼一瞪,“你还不快说,也不看看什么时候”
柱子赫赫笑了两声,才说,“那些人不明真象呗光听风声了”
李薇抚了抚额头。这一上午一会儿猜这样,一会儿猜那样,搞得她头痛不已
春杏听完柱子的话,站起身子拍拍手,笑道,“我就知道哥哥不说,肯定是没事儿三姐,咱去做饭吧今儿买了韭菜,咱们做韭菜鸡蛋盒子吃”
春柳起身向厨房走去,吴旭娘和春兰也过去帮着摘韭菜。李薇眼前浮现那个卖菜老汉的殷勤笑意,眼睛闭了闭,又问柱子,“即然打不起来,衙门怎么没出安民告示?”
柱子笑笑,“衙门在等公文呗。这个时候上面没公函,下面的官儿哪个敢担责任?”
李薇无可奈何的叹口气儿。
柱子在李家坐了一会儿,又把年哥儿这两天里干的哪些事儿粗略给何氏讲了讲,便急着要回府,“李大娘,这些日子我们也不得闲,贺老爷让年哥儿学着管粮铺。有啥急事儿的话,让春桃姐夫去那里找我吧。我得了信抽空过来”
何氏点头,“好,你们就忙你们的吧。这里能有啥事?”
柱子站起身子便走,春柳留他吃饭,他摇头,说是趁着去粮铺的空子,趁机转到这里来看看
柱子走后,何氏拍拍仍然皱着小眉头的李薇,笑道,“行了,你个爱操心的小丫头看着虎子去,我也去搭手做饭”
李薇应了一声,也抛开街上的事儿不想,把虎子领到桂花树下的木塌子上,让他坐在上面玩儿,自己靠着树干,透过稀疏的叶子仰望蓝天。
第二日近午时,原本打算在家里呆几天,趁机把麦子种的李海歆竟然回来,随行的还有吴旭和李王氏老两口。
李薇不由惊奇的“咦”了一声,觉出不对,赶忙把院门大开,让这几人进来。又笑着叫了声,“嬷嬷爷爷。”
李王氏脸儿上臊臊的,应了一声。
牛车在院中停定,李海歆说,“下面儿这些日子乱得厉害,我让爹娘和吴旭哥儿都来避几天。”
何氏嗯了一声,叫春杏春柳,“赶快接过嬷嬷爷爷的东西。”
春兰看吴旭精神还好,就是瘦了些,车箱里空空如也,不见半只兔子,也不见半条鱼,估摸着都打了水漂了。这会也不好多说,便见过李王氏和老李头。
春杏和春柳把两人的贴身行礼拎下牛车,放到堂屋去,请他们进屋坐着歇歇。便要去做饭。
吴旭娘叫吴旭,“你先去洗洗,陪你嬷嬷爷爷坐一会儿。”也去厨房帮忙。
等几下里的人都各自己忙去了,李海歆才把大致的情况跟何氏说了说。那些原来在村子里除了偷个东西之外,还算是安份的灾民,近些日子胆子突然大了起来,先是半夜里闯进到人家里去抢,最后竟发展到,住的偏的人家,大白天也敢进去抢东西。
李家老三自他们家到县城之后,也回老院住着,一大家子人,周边又有四邻啥的,倒也不怎么受影响,这次老李头李王氏来,还是李海歆存着尽孝的心,不想让他们老两口在乡里担惊受怕的。
至于吴旭那鱼塘的鱼和剩下的兔子,自他们到了县城就隔三差五的丢,吴旭仍强撑着不肯到县城来,这次还是李海歆发了脾气,把剩下的二十来只半大兔子给了老三家,那鱼塘里的让老2家照看着,言明到明年他们回去之前,鱼塘里的一斤以上的大鱼都归他们,剩下的还是吴旭的。若是都被偷光了,他们也别埋怨人老2两口子都同意。
何氏又把柱子今儿来的话跟李海歆说了一遍儿。李海歆想了想说,“这种事儿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好。即使不大乱起来,小乱估计还是有的,这些天院门看紧些,没必要的事儿也没出去转悠…”
何氏点头。
现在李家的午饭很简单。大人们都是苞谷面饼子,只有虎子和春兰吃白面卷子。菜是一大锅炖白菜。家里的饭桌太小,屋子里头也不宽展,便把菜分作三份儿,吴旭娘一家三口儿去了东屋吃饭,李薇和两个姐姐去西屋吃饭,剩下的几人在堂屋吃。
吃完饭,何氏让李海歆收拾堂屋西间儿,把里面放的粮食捣腾到李薇三个住的西屋去,让姐妹三人搬到堂屋西间儿,把西屋让给李王氏老两口儿。
大半下午的时候,春桃抱着赵瑜,赵昱森拎着半坛子酒和一些卤肉过来,两人先是见过老李头李王氏老,又陪着说了一会儿话。
何氏倒懂春桃两个的意思,无非是老李头来了,做晚辈的得过来接风,以示敬意,再者石头和吴旭两个连襟总也没有见过几回,这回住的近了,借机也亲近亲近。笑着接过酒坛子和卤肉,让春柳去后面扒菜,自己去捞了咸鸡蛋煮了,给这几人当下酒菜。
赵昱森带了三样卤肉来,何氏便又添了三个菜,一个炒牙菜,一个炒白崧,另一个份切好的煮咸蛋。
饭快做好的时候,突听院门被人叩响,李薇忙跑过去开门儿,却是年哥儿和柱子。欢喜异常,忙往屋里让他们,“今儿大姐夫和二姐夫都来了。还带来酒菜来,你们两个是不是闻到味儿了,才过来的?”
两人自然不知道老李头李王氏的到来,只不过是从粮铺出来,找了个借口不回府,到这边儿来看看罢了。
赵昱森听见声音从屋里走出来,看见二人,扬声招呼,“年哥儿,来,快进来”
何氏从厨房出来,在围裙上擦着手道,“你们两个来得巧,饭马上就好,屋里坐吧。”
两人应了声,和赵昱森吴旭两个回了屋子。
何氏看着他们进了屋,才笑着回了厨房,跟春柳感叹,“咱们家还就数今儿的人齐全呢”
那爷几个在正屋喝酒,何氏便带着几个女儿把西屋收拾收拾。春桃看着堂屋西间儿只有一张床,三姐妹睡在这里肯定有些挤,便和何氏商量,让三个人当中的一人跟她住到自己家里去。小玉一个人占头西屋,有的是地方,而且她一个人也闷得很,正好过去一个人跟她做伴儿。
何氏一听,觉得这个也好,便跟那三个人商量,春柳第一个摇头,不去春杏想了想,也不去。李薇撇撇嘴儿,虽然她跟小玉也不太熟,也不想离开自己家,不过,她好歹内里是大人,那些小小的不适应还是可以克服的,便抱着春桃的胳膊,“大姐,她们不去,我去”
春柳春杏齐撇嘴。对她的刻意卖乖不齿。春桃笑笑,拍她的头,“好,那你晚上就跟我回去吧。”
老李头李王氏来了后,吴旭娘再一次提起要找小院子单住的事儿,何氏推了几回,最后推不过她,只好应下,让吴旭自己抽空在街上附近转转,看到什么合适的,回家来先商量商量再定下。
吴旭应了声。
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李家人还没开始用早饭,院门被人叩响,何氏去开门,门外立着一个眼生的妇人,年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也很瘦,身上是半旧的衣衫,却桨洗得很干净。
何氏疑惑的问道,“你…有什么事儿吗?”
那妇人笑了笑,以后指向西侧,“这位大嫂,我家住在你们家西侧。你们是不是要租院子?”
何氏一听是邻居,也忙笑起来,点头,“是呢。你…”
那妇人忙说,“你们要不看看我们家合不合适?”
见何氏疑惑,她又连忙解释,“那个,那个,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走亲戚,没个一年半载的回不来,你们即要租房子,一大家子住得近些,相互也有个照应不是?”
何氏倒猜她这走亲戚的话是编的,大约也是听了街上疯传的消息,想避到别处,又不能跟她们明说,生怕她们不租,也要搬走。
不过,这院子就在她们西邻,这倒是合她的意,忙叫吴旭娘和吴旭出来,到那院去看看。
这院子的格局与何氏现住的这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略小些,不过,也够吴旭他们三口住的了。
更让满意的是价格,那妇人原先开口要一个月一吊钱儿,后来见几人都怔住了,便改口要若是能住半年以上,只要八百个钱儿每月。
何氏瞥了眼李海歆,他也苦笑,同样是大小差不多的院子,春桃他们的院子每月多掏了一吊零二百个钱儿。
《秀色田园》第一百零九章买地
吴旭娘原先找院子时,是比着春桃石头娘她们那院子的价儿找的,原本想着找个稍小些稍破些的,按着一个月一吊零五百个钱儿预算的,可眼前这院子比她预想要新要大,几家人离得近,好照应,只要八百个钱儿,心头满意,倒也没再往下讲价儿,便把这院子定了下来。
那妇人见她们定的痛快,也高兴得很,当即就请来中人,签了契子。那中人看那李家人衣衫虽一般,但付起钱儿却十分爽利,想必手头也有几个钱儿,登时想起另一桩买卖来。待契子签完后,殷勤的笑着和李海歆套话儿,问他们要不要买田。
李海歆下意识拒绝,“我们也不过是暂住,买了田没人耕种”
那中人摆手笑道,“这位大哥,你这可是错了。千慌万乱,唯有田产是搬不走的。只要契约在手,甭说乱个上半年,就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这田不还是那块田儿?你们种不了,可以佃给人种啊,这当地主收租子,可是稳赚不赔的。再者,这乱也有乱的好处,灾年田价低粮价高,买什么都不如买田”
李海歆神色一动。
那中人见他这样,更加卖力的游说,“…灾年的田价儿,一亩上等的好田只合十两银子不到,若是正常年景,这少了十五两是买不下来的。若是丰年,那可得十七八两的银子呢…再说了,若是正常年景,哪个会轻易卖田产的?”
李海歆心头盘算着,将来即便是回李家村,家里鸡卖了,兔子剩下没几只放在李家老三那里,只剩下笋子和那十来亩的薄田,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二,若再没有旁的进项…再细琢磨这中人的话,也很有道理。莫说这场乱不是乱在宜阳地界,现下的情况只是受了牵连,即使是真乱在宜阳地界,这场乱一过去,田仍是自己的田,仍可以春种秋收冬播…
再看何氏面色,象也是动了心。想了想便与那中人说,家里人先商量商量,让他过两日来听信儿。
那中人应了声,又一连的催他们早些定下来,现在有人专门四处收购田产呢。待出了刚赁下那院子,才又悄悄的说道,“这位大哥,我跟你说实话吧,这乱啊,乱不到哪里去咱们宜阳的大户方贺两家都没有什么动静呢,倒是这些小门小户的护着钱财,跑得快”
李海歆回到家里愈想愈激动,愈觉得可行,在堂屋搓着手,不停的转圈儿,“孩子娘,你说咱们趁机买些田,咋样?”
何氏自刚才那中人说起,也动着心思呢,可她也有担忧,一是怕买贵了,二是怕这场乱,乱得太久,钱都压在田上,一家人倒连个温饱都混不上了。
思量好一会儿,才说,“以我看,即便是买,咱也先四处问问价儿。别让他诓骗了去。再者,倒不定非得一下子都买上好田,咱们家那十来亩孬田,这几年用梨花从书上看到的那法子一养,现在与人家的好田也差不多的产量了。”
“嗯,”李海歆点头,起身看天色,才半晌午,他便立时要去上次去过的那个牙行问问行情去。
李薇忙跑过去跟在他身后,“爹,我也去”
李海歆扭头瞪她,李薇笑嘻嘻的拽着他衣角,“我在家里天天快闷死了”
※※※※※※※※※※※※※※※
李薇跟着她爹到那家牙行,很意外的是,牙行里居然十分热闹,当然这热闹是与其它门可罗雀的店铺相比较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