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玉顿时有种不妙的预感,一手扶住床柱,小心谨慎地问道:
“那你的名字?”
“我、我叫仁杰。”
听这名字,遗玉腿一软,要不是扶着东西,非得坐到地上去。
这下玩笑开大了,她竟然把狄仁杰给欺负了。
第307章事波及京
一夜过去,第二天早上,最先传到遗玉耳中的,不是城中商行大笔对外开仓卖粮的消息,而是戴良的死讯。
“什么?他服毒自尽?”
遗玉坐直了身子,等着一早登门的邓文迎给他一个解释。
邓文迎叹气道:
“唉,昨日戴良在公堂之上晕过去,下官将他暂时收押在大牢之中,等候审讯,谁知一夜过后,天亮狱卒去送饭,就发现人已断气。”
“可让仵作检查过尸体,确定他是服毒死的?”遗玉直觉到事有蹊跷,戴良应该不是畏罪自杀这么简单。
昨日公堂上的一场对峙,她大可看出同她死磕到底的戴良,并非是一个会轻易妥协的人,换句话说,这谋逆的罪名还没拍板落定,他为何要急着寻死?
或者说,是有人不想他多活?
邓文迎本来还迟疑是否同遗玉说这些死人的秽事,但见她一副探究到底的样子,便出声作答:
“尸首都查过了,确是服毒而亡,大概时间是昨日深夜里,狱卒们都歇下,巡逻的人少,便没能及时发现。”
“那昨日是否有人到牢中探望过他?”
邓文迎很确定地摇头,“这个下官已经详细盘查过,关押他这等重犯,都是另外安排牢房,要有人入内探视,非持有下官的手印才可。”
闻言,遗玉又怀疑起自己的推测,难道这戴良真是自杀,不是被谁给害的?
“这样,邓大人现在就带我去停尸的地方看一看。”
邓文迎眼睛登时一亮,他可是不止一次从夫人那里听说过这位魏王妃的事迹,去年四月长安城大书楼一桩二十八人丧命奇案,就连刑部都束手无策,却破在这位王妃的手里。
他会这么早跑过来拜见,就是觉得戴良死有旁因,想来听一听她的高见。
“主子,”平卉急躁地打断了遗玉的话,满脸写着不赞同,“您眼下身子沉,怎能到那种不干净的地方去。”
遗玉犹豫了一下,摸摸肚子,平卉怕她犯起糊涂,顾不得许多,直接将卢氏搬了出来:
“您要是这样,奴婢可去找老夫人了,左右您有个什么差池,奴婢们都不要活了。”
“好好,那就不去了,”遗玉没辙,笑笑还是放弃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毕竟眼下没什么能比得过肚子里这个孩子重要,她虽不信邪,但怀着孕却同死人打交道,确实不吉利。
邓文迎被平卉偷偷地瞪了一眼,一边暗道这魏王府的丫鬟都别处的厉害,一边借用咳嗽掩饰脸上的失望:
“咳,王妃放心,虽然戴良已死,不过其他几人已经认罪,等下官收齐了证供,不出两日,这件案子便能了结,给那些有罪之人应有的惩处,好慰藉那些无辜死去的灾民在天之灵。”
“逝者已逝,当务之急是将活着的安顿好。”
见到坏人报应,遗玉并没有觉得开心,相反心中有些落寞,那些死去的流民,不过是平民百姓,而残害他们的元凶,则都是士族门第,按照律法,就是惩处再重,也不可能为死者偿命。
不过往好了想,有了这次教训,那些无依无靠的流民,总算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不必再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
想到这里,遗玉重新振作起来,又同邓文迎商量起如何安顿那些曾被扣押和奴役的灾民。
安阳城这边是一波平息,然而一封公文从县衙发出,快马加鞭传到了京城里,呈递到天子手上,当日便在早朝时又起了波澜。
灾民年年都有,今年北方连遭大旱,南边又遇涝灾,朝廷不是没有开仓赈民,但这粮食从关中运到南北,途径几道关卡,早不知被各地权势私吞,消减到了几成去。
供粮不足,这便造成大量忍饥挨饿的灾民背井离乡求生,各地流民一时大增。
安阳城中买卖灾民一案被揭发,在京中可谓是一石掀起千层浪。
不管是强行奴役灾民,滥杀无辜,从中牟利,还是利用流民私造兵械,哪一条都足以让龙颜震怒。
皇上一发脾气,十几道令牌发下去,查!
查他派出去赈灾的粮食和布匹都送到谁的腰包里,查从京中押韵出去赈灾的银两都被哪个胆大妄为地克扣了去,查查在安阳城之外的地界,还有几个那样包藏祸心的混账东西!
于是第二天早上,几位钦差便被派到远地,连同着数道谕旨一起。
二月底,案子了结过后,在城中富贵门第的配合下,遗玉十分顺利地将一多半灾民都安置在了城南连夜搭建的一批茅舍当中。
孙雷很是明确地向这些逃出生天的灾民转达了遗玉的意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许是因为饱尝了饥饿和寒冷,冷言冷眼,好不容易能有一处安歇之地,被暂时收容的灾民们并没有一个提出异议。
吃了一顿饱饭,睡了一夜好觉之后,在都督府派去的工匠带领下,你挑石,我伐木,你砌墙,我垦地,搬砖撂瓦,热火朝天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劳动里。
遗玉曾悄悄坐车到城南那块荒地去看过,远远地停在路边,掀开窗帘,隔着半片小树林,都能听到爽朗的笑声和北方乡民特有的号唱声。
望着在远处田野里奔跑的孩子们,盛着天边染红的霞光,袅袅炊烟,暖了人的心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她应该心怀感激,她或许没有写出这首诗的诗人那样的胸襟,所以一开始才会犹豫不决,幸运的是她最后选择去做,而不是留下遗憾和后悔,就像那个简短的小故事里,守着一笔巨大的财富死去的“穷人”。
“主子,京城有信来了!”
平卉蹦蹦跳跳地跑进屋里,冲正在给遗玉研墨的平彤吐了吐舌头,在她大姐警告的目光中,收敛了跳脱的步子,规规矩矩地走过去,把手里的信放在桌上。
平彤头伤刚好,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在李太医的批准下,才重新恢复了工作,一上岗,就将遗玉身边的大小事务揽起,包括她养病这几日犯错的丫鬟们,也都该罚地罚,该教训地教训,重新严整了纪律。
遗玉看了信封上的署名便高兴,拆开看过,更是笑着拍了拍桌子,口中连连声道好。
“主子,是什么喜事啊?”
信是封雅婷寄来的,不是走的驿站,而是专程找了有身手的侍卫骑马送到安阳,妥妥地交到遗玉手里。
“是好事,而且有两件,”遗玉冲丫鬟们比了两根手指,见她们满脸好奇的样子,就挑了一件能说的告诉她们:
“小凤她上个月平安生产,是个儿子。”
齐铮年纪不小,成亲才刚一年就得了儿子,想必是乐的人都傻了。
“呀!真的吗,齐夫人生了儿子!”几个丫鬟叽喳开。
“信上写的,还能有假,”遗玉笑容挂在脸上,怎么也下不去。
除了这一件好事,另外一件也不差,勤文阁年初时候办了一次易卖,将整理出来的各次品级字画,竟然统共卖出了七千余贯钱。
这一下赚了个钵满,遗玉半个月前派人送信给史莲,要她把这笔钱分成两份,一份红给社里的姐妹们,剩下的则以墨莹文社的名义,分批送到淮南和北方灾地。
封雅婷这回信上,便是告诉她此事已经办妥,不但如此,社里的夫人小姐听说要拿分一笔钱出去救济灾民,自发性地推拒了这一次的分红,将所有钱财,或换成米粮帛匹,都送到了灾地。
这份体贴和善意,让遗玉欣慰不已,她虽原本就有放掉这次收入的打算,但顾忌到墨莹不是一言堂,便折中取了一半,岂料她们自个儿拿了就主意。
封雅婷还在信上打趣道,这一回社里的姐妹们都沾沾自喜,说是做了“劫富济贫”的侠义事。
遗玉想想便觉莞尔,她们这样巧赚富人的钱,去救济贫民,可不就是劫富济贫么。
听闻程小凤生了个大胖小子,遗玉高兴地让人去请卢氏来说话,派去的人跑了个空趟,领了卢氏院子里的小丫鬟过来说话。
遗玉一问,听说卢氏大早上就出门逛花市去了,这才想起她娘昨天说过今天要出门,原本不打算细究,可那小丫鬟多了一句嘴:
“王妃放心,老夫人是跟着舅老爷一同去的。”
卢氏从外头回来,刚刚过了晚膳时候,低着头进门,慢腾腾走到卧房门口,要不是遗玉叫她一声,还没发现闺女就坐在她厅里。
“娘,您回来啦,吃过饭了吗?”
卢氏恍恍回过头去,见女儿冲她笑,脸上不知怎地就发起热来,含含糊糊地应了她一句:
“嗯,在外头吃过了。”
屋里灯烛点的不算少,遗玉眼尖地瞧出卢氏的不自在,还有脸上的一曾余红,脑子一转,大概也能猜到点儿。
她倒是不抗拒卢氏和韩厉的关系有什么进展,只要韩厉能哄得她娘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遗玉心里偷笑,面上却只有一副孝顺模样,“吃过就好,娘逛了一天,应该累了,我就不扰您了,您早点歇息。”
第三零八章产期
邓文迎向京中呈递戴良一案的公文,遗玉知道,她有料到京里会派人来,只是没料到人会来的这么快。
三月初六,安阳城没有太平几日,朝中便特派了官员来重查此案,重点是奔着那私造兵械一事。
随同钦差一起来到的,还有皇上的手谕,不光是宣给安阳城里的大小官员,就连遗玉都有份,专门有人到都督府上宣念。
“今朕闻百姓疾苦,河北民冤,理查一案,悉魏王妃涉堂,行为多有逾矩,然谅其心恭,又有孕在身,特消其责处,令在家中反省,抄默《列女传》七卷,此令——魏王妃接旨。”
“谢皇上恩典。”
就知道她在公堂之上所举传到皇上耳中,等着她的不会是奖赏,遗玉摸摸鼻子,被丫鬟们从垫子上搀扶起来,上前接过圣旨。
那宣旨的太监立刻变了一张笑脸:
“魏王妃,贵妃娘娘知道您有孕在身,精心挑选了两车补品送来,皇上原本想招您回京中安养,但念及路途颠簸,便指派了魏王府里的两位尚人到安阳城来侍候您待产。”
遗玉一惊,面色不露:“有劳侍人传话,那两位尚人人在何处?”
“回王妃的话,咱们来的快些,她们还在路上,最迟后日就到了。”
遗玉让平彤取了赏钱给他,让人把他们送出门去,转身回到屋里,便阴下一张脸。
再有两个月她就要临产,不管皇上送了两个不省心的人来到底是作何打算,但最好她们安分守己地待着,倘若有半点不轨,她必不会手下留情。
她揣着肚子里这小包袱七八个月,心里疼爱一日胜过一日,任谁也别想要伤到这孩子一星半点儿。
戚尚人和刘尚人果然隔天下午就坐车到了安阳,遗玉只是隔着帘子见了一面,态度和气,但话里话外无不是警告。
敲打完,就把她们撵到都督府的西院去住,派了丫鬟仆妇好吃好喝地伺候,只不叫她们跟到城东的别院去,算是把人供了起来。
戚刘二人许是知道自己不受待见,没上赶着往遗玉跟前凑,老老实实地待在都督府,遗玉并没因此放心,让孙雷找了两个眼线把人盯了,时不时到别院回报一番。
如此又是半个月过去,到了三月底,朝廷派来的钦差也没能将戴良一案再揭出什么内幕来,只得草草回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波平息后,一如既往上门求字的邓夫人,总算被遗玉招进后院亲见,倒不是被她的持之不懈打动,而是那天在公堂上抓到屏风后孙玲在偷看,才对这年长自己两岁的县令夫人有了兴趣。
在一段试探过后,遗玉才发现自己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孙玲并非是她一开始所想那种附庸风雅之人,她对书法痴迷的程度,在遗玉认识的人里,许是只有晋璐安可以同她相媲。
打个比方,孙玲是个活泼性子,话匣子一开就跟坏掉的水闸似的,但她十句话里,至少有一半不离文墨,讲什么都能绕到书法上去。
遗玉却又不同,她钟爱写字,将摹贴练字当成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少,然而并没有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生活的重心,不在书法上面。
但这不妨碍她欣赏一个爱字的人,于是见过几面之后,便开始送一些闲置的字帖和比较得意的手书给孙玲,孙玲也回报以珍藏的卷本给她阅览,两人渐渐亲密起来。
遗玉算是意外地在安阳城交到了第一个朋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迪的爹娘一接到儿子的消息,便快马加鞭赶到了安阳,寻到都督府上。
遗玉正准备这两日就把小迪送走,这下人家爹娘找过来,也省了路上的麻烦,她乐的轻松,让下人将他们接到别院来见。
狄知逊是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看起来很好说话,对儿子却十分严厉,看那情形,父子相见,若不是遗玉在场当和事老,一顿胖揍恐怕是免不了的。
遗玉在知道小迪就是狄仁杰后,虽然对他为何从家里跑出来十分好奇,但也没有刨根问底的打算,只站在一个准娘亲的角度上,稍微对狄父表示了不满。
不管小狄有什么错,但作为一个大人,让儿子负气离家出走,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那做爹的就是有问题要改正。
贴文是个体力活,喜欢这文的姐妹,就评点分给小白升级吧,多谢了~
狄大人还算识相,听从了遗玉的建议,谦虚地表示以后有什么话会适当同儿子解释和说明,并且会严加看管他,不让他再随便就跑出去。
遗玉也就满意地将人家儿子双手归还。
作为都督府上的长史,狄知逊公务算得上繁忙,当天接到人,第二天就启程要回去。
临别之前,小迪又冒冒失失地闯了遗玉的书房,张口竟是管她讨要平霞。
“我养伤这几日,被她照顾的还算周道,我看您身边儿也不缺这么个人,就送与我罢。”
平霞就在一边儿站着,听见小迪理直气壮的话,登时气的脸红,又往遗玉身后挨了挨。
遗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你且去问她,要是她愿意跟着你,我便放她走,要是她不愿意,那我就没办法了。”
小迪于是横冲冲地去问平霞,“你跟我回夔州去,我同娘亲说过了,回去就提你做大丫鬟,重活累活都不叫你干,我保证也没人敢欺负你。”
哟,这都学会利诱了,可惜是没抓对地方,遗玉摇头暗笑。
平霞果然闷声闷气地开了口,“我不去。”
小迪两眼一瞪,似没料到会被平霞给拒绝了,刚想问为什么,遗玉已然收起笑脸,有些冷淡地挥手撵人:
“听见了吧,走吧走吧,早些回去,莫要再乱跑叫你爹娘着急了,平霞,送他出去。”
“是。”
平霞赶忙应声,半拖半拽着将那不情不愿地小少爷拉走,生怕晚上一步,遗玉就会改主意把她送人。
遗玉看着两人拖拖拉拉地出门,出了会儿神,才又重新翻起书卷,寻找刚才看到的那一段。
进入五月,温度就开始急转向上,早上起来还有些微寒,得喝热茶暖胃,到了中午,就热的人脖子里冒汗。
遗玉这两日心神不宁的,一是同孕时有关,挺着个大肚子,随时都有生产的可能,一天比一天笨重,什么都不能干,一还要追根到她生辰之前。
二月里,她被韩厉一语点醒,决心要插手安阳城里的灾民买卖,当晚就写信告诉李泰,让银霄到大沙海去寻人送信。
然而银霄这一去将有三个月,都不见回来,虽说此地离莫贺延碛相距甚远,但银霄飞的极快,又同李泰之间存有不同寻常的联系,便是在茫茫沙海之中寻人,也不至于找不见,着实让她放心不下,总觉得李泰处境不妙,遇到了危险。
但她待在宅里,隔着那么远,除了银霄,再没法得知他的消息,想要找人打听,要往京城去,又得半个月来回,便只能每天每夜地守着他们的孩子,祈求他能平安归来。
熬过五月,到了最热的六月份,也到了遗玉身体最难熬的日子。
她肚子坠的厉害,下床走路都是个困难,总想要如厕,但真被下人七手八脚地挪到马桶边上,又没了感觉。~
早上起来,身上总有那么两三处地方是肿着的,尤其是脸上,自从某天早上她照镜子自己吓了自己一跳之后,便再不肯坐在镜子前头梳头。
这期间她脾气差的不像话,动不动就扯急,屋里的下人,到头来也只有平彤一个没挨过她训,训斥完,舒坦了,又觉得后悔,闷闷不乐,倒要屋里屋外的人掉头来安慰她。
最难受就是夜里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稍微动动念头想起李泰来,便止不住掉眼泪,哭着哭着声音大了,就把卢氏招了过来。
若论她怀孕期间最辛苦的,不外乎是卢氏这个当娘亲的,早晚三顿饭都是亲自过问,补汤补药喂她喝前,还要先自己尝上一遍,遗玉夜里睡不着,卢氏得跑过院子来陪着,后来干脆就在屋里添了一张床榻,日夜陪在身边照顾。
这也是娘亲的温柔仔细,弥补了许些夫君不在身边的不足,遗玉才能安安稳稳地挨到了临产这一天,没出什么岔子。
连日的闷热让人心浮气躁,大概是老天也看不过去眼,六月初五这天,天公额外恩赐,从清晨便下起了小雨。
之前倒没什么风雨欲来的征兆,遗玉那会儿刚刚起床,就坐在榻上等丫鬟们摆早点上来。
小碟子小碗地摆到榻上,卢氏天不亮就到庙里去还符,遗玉一个人吃着无趣,想起秦琳就住在隔壁屋里,便让平卉去请她来一同用早点。
将至生产,遗玉不放心另外请稳婆,所幸秦琳是个全能,接生也是一把好手,又有卢氏和小满帮衬,便干脆一个外人都没请,提前安排她们住到自个儿院中。
秦琳来得快,进屋先对着光瞧了瞧遗玉气色,又问了问她昨晚睡的如何。
遗玉一一答了,让丫鬟给她盛粥,煮的金黄灿灿的小米汤上头浮着一层米油,配上芝麻葱花卷,几碟翻了花的红白酸萝干、青瓜、莴笋,爽口十分。
秦琳刚好也偏爱素食,两人正吃到一起,刚聊到京城里好吃的斋菜,就听见丫鬟说外头下了雨。
遗玉一想卢氏早上出门,似是没有拿伞,怕她被困在路上,便急着催丫鬟去送伞。
平彤这便满口答是,出去吩咐,刚走到门口,就见平云从院子外头小跑进来,兴冲冲地到她面前,将手里的书信递上:
“姐姐瞧,京里王府送信来了。”
平彤接过去看了看,辨认了确是王府的戳子,就使唤她找人去给卢氏送伞,自个儿拿了信进屋。
“主子,京里来信了。”
遗玉放下箸子,伸手笑道:“快拿来我看看。”
平彤把信递到她手里,遗玉拆开来看,屋里气氛正好,丫鬟们等着听她说说是又有什么新鲜事发生。^
不想遗玉把信看了两眼,脸上血色便刷刷倒退回去,捏着信纸的手也瑟瑟发起抖来,还是秦琳先发现她不对劲,一边唤她回神,一边急忙起身绕到她身边。
“王妃、王妃?”
遗玉打了个哆嗦,手上的信飘飘落在地上,秦琳见丫鬟们围上来,便弯腰去捡,大概扫了一遍,脸上便也露出惊容。
“主子,主子您这是怎么了!”
平彤扶着遗玉,转眼就见她两手捂着肚子,咬牙瑟瑟发起抖,一副疼痛难忍的模样,吓得她使劲儿拍打了临近的平卉,把人都推开,尖着嗓子喊道:
“去去,快去请李太医来!”
还是秦琳冷静,把信纸胡乱塞进袖中,扶了遗玉另一边,同平彤一起将她平躺安置在软榻上,捏着她的手穴给她止痛,伸手一摸她腰下的潮湿,当即高声吩咐道:
“吩咐厨房去烧热水,先端一碗参汤来,抱两床干净的被褥,再派人快马去找老夫人回来,快!”
遗玉浑浑噩噩地躺在榻上,耳边是他们的放大的脚步声和喊叫声,她疼得牙齿打颤,脑子里却反反复复只有信上那一段:
两个月前,前去讨伐西昌的大军在沙海中遇见罕见的尘暴,李泰的军部跟从在大军之后,不幸被暴风袭中,脱离了大军,下落不明。
第三零九章生
卢氏从马车上直接跳了下来,脚底踩地,雨水溅起在裙上,污了一大片,门前等候的两名仆妇迎上来,想要搀扶,却被她一把手拨开,还没站稳脚,她便拎着裙子跑进院中,撑伞的丫鬟根本就撵不上她,只能战战兢兢地跟在后头高声喊着“老夫人小心”。
卢氏一路跑到后院,连口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屋门口来来往往都是下人,端盆的倒水的,来去匆匆,一股紧张的气氛弥漫在雨中。
平卉被秦琳赶到外面守门,听着屋里一阵阵压抑的呼痛声,不安地来回在走廊上踱步,一扭头看见卢氏一个人冒雨跑回来,呆了一下,慌忙迎上。
“老、老夫人,您可回来了,怎淋着——”
“人呢?怎么样了?”卢氏捏住平卉的手,问完话,就听见屋里头的声响,女儿痛苦的呻囘吟声,隐隐约约像是在喊娘,使得她心口一颤,差点推门而入。
“秦姑姑和小满姐姐正在里头呢,李太医也在外间候着,”平卉被卢氏手劲儿捏的发疼,眼泪都要掉下来,却不敢挣开,她心里也是害怕,这当口该是安慰卢氏,却禁不住语无伦次:
“主子疼的厉害,手指头都抠破了,身、身下还见了血,李太医说是惊着了,秦姑姑说主子就要生,不叫奴婢在里头,姐姐把奴婢撵出来,奴婢害怕,老夫人,老夫人您说,主子她会不会出事?”
“乱说什么!”卢氏厉声吼了她一句,又狠掐了她一下,见她吓地缩起脖子,方觉得自己失态,松开手推了推她,“我先去换件干爽衣裳,你就在这里守着,生孩子就是这样,怕什么怕,早晚你也得受这一回。”
卢氏说罢也不管她听没听进去,又冒着雨跑到对面屋里,寻出来早准备好的干净衣服,胡乱擦了擦头发,把衣服换上,许是淋浴被凉着了,手一个劲儿地打哆嗦,裙子几次从手里落在地上。
她口中不停叨叨念着:“没事没事,我女儿福大命大,福大命大....”
早先准备好的产房就设在遗玉卧房隔壁,通着一道小门,连着外头客厅,屋里没什么摆设,就是一个干净,生产要用到被褥毯子的都规规矩矩收在柜子里。
遗玉吃罢早点就开始阵痛,秦琳强灌了她半碗参汤,就让人把她抬到产房。
卢氏一回来,屋里头也就秦琳和小满,再加上个平彤,其他下人通通搁在外头,除了送水的,不许往这屋里多踏半步。
母女连心,卢氏一靠近,遗玉便似有了察觉,前头还闭着眼睛忍痛,这便睁开来,模模糊糊地辨出人,伸手过去:
“娘...”
“娘在、娘在呢,”卢氏握住她手,就立在床边,弯着腰从小满手里接过帕子,一点点擦着她头上冒出来的热汗,拨着她湿哒哒的额发,心疼地鼻子发酸。
“娘...”疼了一早上,一阵一阵的,遗玉早短了力气,却紧紧握着卢氏的手,她心里害怕,心里难受,除了卢氏,找不到第二个人哭诉。
“殿下、殿下他——”又是猛地一疼,她痛地弓起身子,手指抠进卢氏手掌。
卢氏像是感觉不到手疼,摸着她的头,温声安抚道:
“娘知道,娘什么都知道,先不说这个,省省力气,待会儿好给娘生个乖孙,好玉儿,娘知道你疼,知道你难受,你且熬一熬,很快就过去了,想一想你肚子里的孩子,你不是一直盼着么,啊?”
遗玉头一遭生产,就怕孩子有个万一,偏偏遇上王府送来恶讯,动了胎气,恍恍惚惚上了产床,脑子一片混沌,脑子里除了李泰,就只有孩子。
遗玉听到卢氏说起孩子,神智顿时又清醒一些,费力地点点头,就着卢氏送到嘴边的水杯,又喝了一小口。
秦琳就侧身坐在床边,一手轻轻放在遗玉高隆的肚子上,一手按着她的小囘腿,免得她乱踢伤到,见遗玉在卢氏的安抚下放松了一些,轻吁了一口气,小声同卢氏道:
“万幸您回来得早,王妃心气儿不顺,再憋个一时半时的,等下可就难办了。”
卢氏把杯子给了小满,也放轻了声音:“好在有你照应。”
她心里又幸又恼,恼的是今天出门的不是时候,幸的是回来的及时。
屋子里空荡,为了分散遗玉注意力,减轻她越来越频繁的阵痛,卢氏和秦琳便断断续续说着话。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外头的雨一直没停,遗玉的阵痛也一直没断。
秦琳约莫着差不多是时候,便开始让遗玉往下用力,如此又折腾了快一个时辰,不见肚子里的孩子有出来的动静,看女儿蔫蔫儿地躺着,卢氏不免又担心起来,怕这么折腾下去,待会儿真要生产,她会没力气。
秦琳也有些担心,嘴上却要安慰卢氏:“王妃的胎位长得正,小主子大概是舍不得离了她娘,再等等,总要出来的。”
卢氏心中稍安,盯着遗玉的肚子,伸手小心摸了摸,道:
“我这孙儿似她娘囘亲,在肚子里乖的紧,定能顺顺利利生下来,不叫她娘多吃苦。”
仿佛是为了应景,她话刚说完,遗玉身子便瑟缩了一下,就感觉下囘身有水不断流出来,她睁大眼睛去看秦琳。
秦琳感觉到,立刻伸手去摸,脸上一喜,利索地解开遗玉裙子,口中紧声道:
“好了好了,有了有了,小满快拿热毛巾来,扶好了,老夫人您就在边上哄着,莫要叫她疼晕过去。”
卢氏连忙站起来搭手。
“啊!”
遗玉刚被弓起腿囘儿,就觉得肚子里一股不同方才的痛觉传来,更甚于之前几倍,她睁大眼嚎了一声,手就被卢氏握住。
这疼不间断,一下下刺的她脑门都开始发麻,就咬了牙,扭头去找卢氏,声音打着颤:
“娘,好、好疼。”
卢氏见她脸色发青,恨不得替了她去,稳着手灌了她几口参汤,手忙脚乱地从平彤手里接过软木,塞进她嘴里,哄道:
“乖,就这一阵儿,一阵儿就好了。”
小满扶着遗玉的腿,秦琳力道顺着她肚子往下揉,大声道:“王妃,您用力些,别怕使劲儿,您用力就不疼了。”
遗玉听得见她说话,就试着顺了她的揉按用力,起初不得要领,每每疼的往外冒眼泪,牙齿陷进软木里,好在卢氏一直在她耳边说话,不然难保她不会失神晕过去。
“使力,您再使些力气,不要停。”
“玉儿啊,娘就在这儿,莫要怕。”
“嗯!”
“好好,见头了,莫要停!”
秦琳说话,遗玉听的有一句没一句,大概是早先阵痛的太久,这边孩子刚冒了头,她已经是疼的浑身发软,牙齿打颤,任凭秦琳喊得再大声,都使不出刚才的力气,甚是力不从心。
不知怎地,她糊糊涂涂又将心思转到那封信上,心里反反复复只有一个念头,李泰遇险,他不见了,回不来了...
她不专注在生产上,就这么硬是挨了一盏茶的工夫,硬是卡在那里再下不来。
秦琳经验了得,见她腿渐渐发软,便知道后劲不足,又往她身下一盯,暗道一声糟糕,只怕会好事变坏事,当机立断,抬脚踩了卢氏一记,低声吼道:
“老夫人快劝劝,这孩子可等不得!”
卢氏探头往女儿身下一看,心头突突打起鼓,她是过来人,也晓得厉害,见遗玉囘面色恍惚,当时也不知是打哪来的狠心,伸手狠狠拧了遗玉胳膊里侧的软囘肉,往死里掐,尖声道:
“使劲儿,你还要不要孩子了!”
遗玉一记吃痛,猛地回过神来,又看清卢氏的脸,挣扎地抬手抚在肚子上,心里一个劲儿地念着孩子,摒除了其他,深吸一口气,卯足了这十几年来最大的一口气——
“嗯!”
肚里有什么滑了出去,挤压着她的呼吸,这一口气用完,她的脑门都在嗡嗡作响,片刻的失神之后,就听见一声不算响亮,但亲切至极的哭啼声。
她怔了一会儿,听见哗哗啦啦的水声,废力地掀开沉重的眼皮,偏了偏头,就见到卢氏小心翼翼地用一张精致小巧的褥子,将一团湿漉漉的小东西裹起来,侧过身,走到床边弯下腰,挂着泪,尚有些激动地冲她笑道:
“是个小女娃,漂亮极了。”
遗玉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金红色的襁褓里,小小的,红红的,挤着眼睛,皱巴巴一点看不出漂亮的小家伙,脸上渐渐露出了笑。
真好,是个女儿,李泰承诺过的事,从不会食言。
一场生产,耗尽了遗玉的精力,看过孩子,又勉强喝了半碗汤药,便昏睡过去。
平彤和小满轻手轻脚地打扫了屋里,暂先不挪动她。
方生下来的婴儿嗜睡,被裹的严严实实地放在床里侧,同她娘躺在一起,卢氏坐在床边,一脸疼爱地,看看大的,再看看小的,只觉得这辈子就算是今天活到头,也足够了。
秦琳同李太医说完话,掀帘进来,走到卢氏身边,小声道:
“老夫人,咱们到外边先说话...”
卢氏这才想起,遗玉生产时候,一直念叨着“殿下”怎么地,她当时哄女儿说知道,其实压根就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女儿动了胎气,提前了几日生产。
这便叮嘱小满和平彤守在屋里,随秦琳出去说话。
第310章这边雨时那边晴
遗玉这一胎,生的安静,这么大件事在安阳城里静悄悄地进行,没有露出半点风声,远在京城的魏王府,是不知这一天府上多添了一位小主子。
生完孩子,遗玉一觉再醒过来,已到深夜,外头雨不知何时停了,屋里的门窗都好好关着,空气里的血腥味儿淡淡的不见踪影。
卢氏就坐在床边的牙凳上,左手端着一只蓝花玉瓷的小碗儿,右手拿着一根圆头的象牙箸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小家伙的小嘴片儿里抿着。
“娘,”遗玉哑哑地喊了一声,扭头去看身边躺着的女儿,小家伙还是闭着眼睛,不在怎么动弹,若不是那指头肚大点儿小嘴片儿轻轻嚅动着,就像是睡着了。
小宝宝脸皮皱皱的,胎发细细软软地覆在头皮上,鼻子小小的,耳朵小小的,明明瞧不出好看,可遗玉就是打心窝里觉得可爱,看上几眼,心里就似有什么东西要融化一般。
“奶娘呢?怎么不先喂些奶水喝?”
京里接到遗玉怀孕的信儿,期间就曾送过几个奶娘长途过来,遗玉一个没敢用,二十通过孙玲寻了两户干净本分的寻常人家,安置在别院,提前两个月让擒琳管教着,有李太医不时的诊断,健康是没有一点儿问题。
卢氏见遗玉醒,给了她个笑脸,接着又愁道:
“怎么没喂,可她不吃能有什么法子,你睡着时没见着,喂几口就给你吐上几口,回数多了,她就哭起来,细声细气地没叫我心疼死,哪舍得再强喂她,只得让奶娘去歇着,这还是听了秦姑姑的主意,熬了些小米油试试,这不,才肯抿上两口。”
“啊?”遗玉担心道,“这不吃奶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喂这个吧?”
卢氏倒不怎么担忧,又抿了一口送到孙女儿嘴边,道:
“这孩子同你一个性儿,当初娘生你也是,头几天不下奶水,便央了村里的大娘帮忙喂你几日,你也是一口不肯吃,生生饿了两天,原我也担心你吃不了奶,等到我亲自喂你,你吃的比谁都欢。”
遗玉轻轻一笑,稍微心安,看着女儿小小乖乖的模样,心里是极想伸手抱抱,可刚刚生产的身子不宜挪动,便只好用眼睛过过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