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这三天只能单更哦!!!
但是看看!!!一章足足四千多字!!!勤快!
第 19 章
《闲唐》/春溪笛晓
第十九章
转眼到了差不多要启程回京的日子,李元婴的《韩子寓言》也印好了。在那之前,李元婴已经拿到过样书,对成品非常满意。
李淳风同样非常满意,毕竟,他本来就是个爱动手实践的人,李元婴花钱让他搞实验他乐意得很。看到一百本《韩子寓言》整整齐齐地垒在一起,李淳风成就感满满,第一时间让底下的人去通知李元婴。
李元婴头一次弄出书来,自然十分骄傲,他借用了一大批宫人帮他去搬书,队伍浩浩荡荡地排了个长队。钱是李二陛下借他的,李元婴头一个送去给李二陛下,他送书的时候见长孙无忌他们都在,又一个个送了过去。
送完后,李元婴发现自己的书一下子少了十来本,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皇兄信任的大臣怎么这么多,天天召这么多人一起议事!
李元婴送完李二陛下,自然是去分给自己的小伙伴们。李治对李元婴要印书的事早有耳闻,兕子她们却被蒙在鼓里,看到李元婴变出本书来,她们都吃了一惊,自告奋勇要帮忙替李元婴送书。
一时间,皇子皇女手里都拿到了李元婴的“巨作”。
李元婴又去送给孔颖达他们。
几轮下来,一百本书竟所剩无几!
李元婴想着自己还要带回去给柳宝林她们,便让戴亭把剩下的书收起来,再不送给别人了!
在戴亭准备去把书封箱时,李元婴又想起自己居然把魏姝忘了,赶紧又拿出一本,亲自跑去魏征家送给魏姝。
魏姝早算着时间等书印出来,见李元婴亲自送来了,心里高兴得很。她把书珍而重之地收起来,转而问起李元婴该怎么处理自己收在家里的向日葵种子,要不要给他一块种算了。虽说她祖父也有田庄,但她祖父有好些个儿女,不是她父母独有的私产,她不能让田庄全部不种粮食改种向日葵。
李元婴当时只是想气气李二陛下,没想到这一重。他说道:“既然这样,你自己留一些,剩下的给我,我让小乙一并帮你种了。收成之后,我们卖掉换点钱!”
李元婴印一次书耗了不少钱,现在又想着往后要办个大书院,终于有了点想办法捞钱的念头。既然姝妹妹相信他,要把向日葵种子交给他来种,李元婴当然不会辜负她的信任!
魏姝并不觉得卖种子能卖多少钱,不过听李元婴两眼亮亮地表示这将会是他将来那家大书院的运转资金,魏姝也不打击他的热情。
魏姝好奇地问:“你说你的书院可以让天底下想读书的人都去读书,那你的书院能让女孩子去念书吗?”
李元婴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李元婴奇怪地反问:“女孩子不能读书吗?兕子她们都会读啊!”他数完自家又数别家,“姝妹妹你也读书啊,你的字还写得那么好!”
魏姝说:“没有学堂会招女孩子的。”她们不过是占着出身的便宜,才有了识字断文的机会。
李元婴道:“那我以后的大书院,女孩子也能来读书!”他热情邀请魏姝,“以后书院开了,你来当第一个女学生!”
魏姝想也不想便答应:“好!”她答应完又说,“那你可要早点把书院开起来,要不然我就变成老学生了!”
李元婴被“老学生”这词儿逗笑了,乐得不行。
回去后,他还和李治说起这事,表示,为了不耽误他姝妹妹学习,他可得赶紧准备起来,争取一到封地就马上开书院。
李治一阵无语:“你什么时候能去封地都还不一定,别一天到晚和别人说你要建书院了。”
李元婴自觉自己已经是个读书人了,一本正经地批评李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可是想干什么就会马上行动的人,和这个整天想来想去犹豫着什么时候迈出第一步的家伙完全不同!
李治闭了嘴。
他想起李元婴说要印书时,不少人都等着看笑话,要么觉得他不可能印出来,要么觉得他压根写不出一本书。结果李元婴一口气把事情安排好,如今真的让他们拿到了书!那书的内容虽然浅显得很,图多字少,怎么看都算不得是开宗立派、著书立说。可你要是翻开看了,便会觉得有股奇异的魔力吸引着你往下看,不看完整本不罢休!
一般人绝对不会把钱砸在这种事情上,可,李元婴不是一般人!他真要想砸钱办书院,指不定真能让他办成。
李元婴见李治一脸的思索,坐下趁热打铁地怂恿起李治来:“我看你就别和你四哥一样赖在京城不走,到时我们一块去封地玩儿,我开一个书院,你开一个书院,到时候我们每年让书院出来的学生相互切磋、比个高低,多棒是不是?你要是怕钱不够,到时我借你也成!”
李治道:“你以为办书院那么容易?你不仅得有钱,还得有名师坐镇,要不然别人干嘛不去别处,来你这虚耗光阴!”
李元婴信心十足,和李治说:“这个我已经和老师说好啦,他说会把他的学生借我!到时我再去和老魏他们借点人,一准能成的!”
李治没想到李元婴连这个都解决了。他有点纳闷:“哪个老师?孔祭酒吗?”
李元婴道:“才不是,是萧老学士。”
李治自然也知道萧德言,萧德言今年足足有八十二岁了,怎么看都算是超高龄人士。能历经三朝还平平安安活到这个岁数,肯定挺有本事!李治有些发愣:“萧老学士不是在帮四哥修书吗?怎么成你老师了?”
李元婴道:“你可真笨,你看看孔圣人,别人教他一个字,他就能称别人是‘一字之师’。我去请教了萧老学士那么多次,怎么算都不止一个字,怎么不能叫老师了?所以说,你看书就是死读书,学过的东西都不会灵活运用!”
李治一阵沉默。
要是孔圣人知道你这样灵活运用,一定很想打死你吧?
…
上下都收拾停妥,御驾便趁着冬日未至赶回京城。李元婴又带着小伙伴挤一车,一路上把没画到书上的《韩子寓言》讲给兕子他们听。
别看李元婴只把书送出不到一百本,这本书近来却掀起了不小的风浪:首先,李元婴分书的对象不是皇子皇女,就是达官贵人,头一批人翻开看了都觉有趣,纷纷凑在一起讨论;至于长孙无忌这些年长的,对这种小孩子看的书虽不大有兴趣,看过之后却也觉得挺有教育意义,便顺手拿给了家中小孩看。
这年头的书是不会讲究趣味性的,有得给你看就不错了,哪会照顾你小孩子懂不懂、觉不觉得枯燥?是以,这本《韩子寓言》一下子在年纪小的那群人里刷足了存在感,大伙都热烈地讨论着里头各种有趣的故事,还准备带回京城和那些没机会看到这本书的人炫耀。
甚至,还有没机会拿到《韩子寓言》的小孩哭着喊着求别人借给他们看。
新晋的滕王殿下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都变得高大起来:原以为这家伙只会惹是生非,没想到他居然还能自己弄出一本书来了!而且这书的外观瞧着就很新鲜,可以一页页地往下翻!
御驾回到京城已是十月,李元婴先去见了柳宝林,被柳宝林抱着左看右看,生怕他在九成宫吃不习惯饿瘦了。李元婴由着她看完,把特意留着的《韩子寓言》拿给柳宝林看。
柳宝林欢喜地拿着书看去了。
李元婴正准备把余下的书叫人拿出去分了,便听有人在外面叫唤:“李元婴,出来,李元婴,你出来!”
李元婴一听,这不是高阳嘛!他跑出去一看,一身骑服的高阳额上还带着亮晶晶的汗珠,白皙的脸颊红扑扑的,显见是刚才还在玩马球。
见高阳一脸怒气,李元婴很无辜:“怎么了?”
高阳冲上去,拿着马鞭柄戳李元婴胸口,生气地说:“你还好意思问我怎么了?你明知道我因为生病去不了九成宫特别伤心,你还整天写信来告诉我你们玩了什么、玩得多开心!你怎么能这样,气死我了!!!”
李元婴觉得高阳太不可理喻啦,他辩驳道:“我把好玩的事和你分享,你怎么可以生我的气?我要是不写信给你,你才应该生气!”
高阳想了想,觉得李元婴说的好像也有道理。要是李元婴都不给她写信,她一定更不高兴!
李元婴见高阳陷入思索,笃定地说:“所以说,你们女孩子就是这样,这样不行那也不行,都不知道怎么才行!”
高阳还是觉得李元婴是个混账:“那你也不能炫耀你们天天吃喝玩乐多开心。”
李元婴跑回屋里拿了本《韩子寓言》出来:“这是我画的书,厉害吧!这本送你了!”
高阳道:“你明知道我不喜欢看书。再说,书还能画出来的吗?”
李元婴道:“那当然能!”他翻开给高阳看里头的内容,高阳只看了一眼便被吸引住了。
高阳一把抢过《韩子寓言》,决定勉为其难地原谅李元婴。
送走迫不及待准备回去看《韩子寓言》的高阳,李元婴开始琢磨接下来干点啥。
李元婴如今已经是滕王了,可以自己领着人出入宫门,往后他时不时可以去外头玩耍。他既然有办个大书院的伟大理想,那肯定不会等到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地开始搞,李元婴决定先做点前期准备!
比如收集点书,说收集点人才。
李元婴叫戴亭去把董小乙叫来。
人齐之后,李元婴开始交待任务:董小乙领着人去他名下的田庄逐一考察,看看哪个田庄适合改造成“葵园”,这个葵园于他而言大有用处,不能出差错;戴亭负责在城中物色一处带铺面的好宅子,要大要敞亮,把整个宅院按照他的要求改造一番;除了找宅院之外,还要再盘个造纸工坊,挖点技术人才囤着,将来他们可能还要印书,总买纸太亏了!
两人领命下去了,李元婴便镇日躲在屋中开始躲冬,唯一和以前不同的是他时常叫人去拿点书过来看。
李元婴这边优哉游哉地窝在榻上学习,李二陛下他们却很快忙了起来。
原因在于高昌那边出了点事儿。
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那一带,属于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也就是说,各方进行贸易时都要经过这地方。
作为一个兵弱力微的小国,高昌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隋在时依附隋,唐建立后依附唐,只为勉勉强强在夹缝中求一条生路。
可惜今年高昌开始和西突/厥眉来眼去,想联合搞搞周边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同样也依附于大唐,一看形势不妙,马上派使者来求援。朝中再翻出个旧账,发现高昌好几年没来纳贡了!
当时李二陛下决定先礼后兵,先派人过去责问,结果一直到十一月,高昌国主都没来请罪。
李二陛下是个相当好面子的人,一琢磨,高昌显然是觉得大唐初立,国力弱于隋朝;而如今恰逢严冬,高昌又路途遥远,肯定不会为此派兵前去,顶多只是派人不痛不痒地责斥一番!
李二陛下气得睡不着觉,他一直为大唐国力赶不上隋朝而耿耿于怀,现在一个小小的高昌都敢藐视大唐了!
李二陛下召集心腹重臣商量此事,表达出来的只有一个意思:打,给我狠狠打!不管多难,都要打到它高昌翻不了身,一定要让其他附国看看背逆大唐是什么下场!
朝中虽有人想劝阻,最终却还是达成共识:高昌打定了,而且要快,最好马上就出发!
李元婴听说朝廷要打仗,打的还是高昌,又找小伙伴们开小会。
讨论主题是:高昌是什么地方?远不远?好不好玩?有什么吃的?
李治拿出张不太精准的手绘舆图给李元婴指出高昌所在的位置,还给李元婴介绍了一下这个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高阳积极回应自己记得的东西:“高昌好像会进贡葡萄酒,甜甜的,不醉人,好喝。”
李元婴得出结论:“这是个有葡萄酒的地方!”他兴致勃勃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皇兄会派谁去,要是我们认得的话,可以让他多捎点回来!”
李治没好气地道:“你以为打仗是玩儿吗?还能给你捎酒!”
李元婴一想,也对,哪能叫人家军队捎带东西,不像样!他想了想,神神秘秘地和小伙伴们密谋:“我准备干件大事儿,你们要不要加入?你们出点人就好,剩下的包在我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李二陛下:哈啾!
李二陛下: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不妙的事!
*
更新辣!
今天依然是足足四千多!!!
第 20 章
《闲唐》/春溪笛晓
第二十章
李元婴一开口,高阳等人自然纷纷举手要参与,连李治都在片刻的犹豫之后表态想参加。没办法,过去他也曾因为推出小伙伴团体行动,而被李元婴坑成背锅的,太惨了,还不如大家一起被父皇骂!
李元婴得到小伙伴们的一致支持,非常感动,当场约定让他们回去点好人,隔天到校场那边集合。
会议结束,李元婴溜达去寻李二陛下,说自己已经不小啦,现在也封王了,堂堂小王爷,身边怎么能没几个侍卫!这不合规仪!
李二陛下这几天被高昌气到了,没好气地骂道:“你是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带人去宫外玩吧?”
李元婴嘿嘿一笑,默认李二陛下的话。
李二陛下心烦得很,让李元婴自己去挑人。
李元婴没走,而是好奇地问李二陛下这次要派谁去打高昌。
李二陛下睨了他一眼,也没瞒着他:“应该是侯君集。”
李元婴这才带着李二陛下的旨意去找禁军头头。
他让禁军头头按照藩王规仪挑一批大龄的、家贫的、娶不着老婆的禁卫到他这边来报到。
对方没想到李元婴会有这样的要求。这样的人通常处于禁军的底层,许多人都认为他们是负累,只给他们干些苦活,晋升显见是无望的!
任何地方都有这样处处被人踩的弱鸡,禁军也不例外。可惜的是,他们大多立过功才被选入禁军,想把他们踢出去还很不容易!
李元婴要这样的人,禁军那边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三两下把事情办好,将这批年纪不太小的大龄单身禁军拨到李元婴那边。
禁卫还没分来,李元婴先把戴亭叫了过来。戴亭不过十二三岁,因着相貌和阉人的关系,面相偏于阴柔。可他跟在李元婴身边这么多年,李元婴知道他绝不是个软弱之人。
想了想,李元婴取出张面具让戴上。
有了面具,戴亭看起来就老成多了,再加上他身高也挺不错,瞧着便已像十六七岁。
李元婴道:“我去封地后需要大笔钱粮,眼下有一个好机会,你愿意帮我去办一件事吗?”他摊开照着李治那张图复原出来的舆图,在长安打了个圈,又在高昌打了个圈,把难处先摆给戴亭看,“你要跟着军队走上这么远,那边气候非常寒冷,这个时节冰雪封路,难走得很。”
戴亭认真听着。
李元婴道:“你伺候我和母亲很尽心,但伺候人的活,你能干,别人也能干。你自小跟在我身边,我并不想你一直干这种随时能被人取代的活。正好冬天我不太爱出门,可以放你出去锻炼锻炼。”
戴亭听了李元婴这番话,伏地跪下,眼眶有些湿润。
他入宫时年纪虽小,却已有记忆,清晰地记得亲生父母如何卖掉自己、自己又如何被除去了身为男儿的根。
自那以后,他便只能苟且求活,不再指望自己能像个人一样活着。
可这一刻,李元婴告诉他,不想他一直做那些随时能被人取代的活。
哪怕路途艰远,哪怕冰雪封途,他也想去是试一试!
戴亭重重地一叩首,应道:“小人愿意去!”
李元婴上前扶起戴亭,将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你向来反应灵敏,又善于探听消息,这次朝廷要征伐高昌,那不过是弹丸之地,肯定敌不过大唐王师。这次皇兄很可能会派侯君集他们前去,我听说侯君集好大喜功,放纵军卒,破高昌之后肯定不会约束底下那些士兵。我想让你跟在大军后面趁乱带些东西回来,到时候你见机行事,遇到侯君集的人,你就亮出我和雉奴他们的身份;遇到不愿意跟你回来的高昌人,你就借侯君集的势!”
李元婴又把自己要的东西告诉戴亭:第一,是善于种植葡萄的,让他们带上葡萄种一起过来;第二,是酿酒的,让他们带着窖藏的酒过来;第三,是带几个识字,让他们把那边所有有文字的东西进来都给带回来一份。这三种,不一定要多,但都要有。
戴亭喏然听命。
李元婴道:“皇兄马上要给我拨一批禁卫,等会我会给他们放几天假,外出去寻些解甲归家的老友,凑齐一个大商队。”李元婴给了戴亭另一个任务,“你到了高昌,给他们都找个老婆。”
高昌那小地方惹恼了李二陛下,李元婴估摸着他们离亡国不远了,所以嘛,那边的好吃的、好看的,还有那边的女人,都先弄回来再说。其实要不是自己还没有封地,李元婴怕是连男丁都想弄上一批,拿来干活多好啊!
戴亭并不觉得任务艰难,一一应下。
李元婴便取出一把剑,让戴亭拿着。这剑是太上皇留给他的,是把好剑,也是皇权的象征。头一次派心腹出去,他自然得多给戴亭几分保障!
主从两人商量完,禁军那边选来的人也到了。李元婴带着戴亭去见这批自己的未来助力,他先是欢迎他们的到来,而后就开始鼓吹自己的计划:想要奖金吗?想要老婆吗?跟着戴亭去高昌,一切你想要的都会有!要是完成了任务,回来还有更丰厚的奖励!
李元婴从前的混世小魔王形象深入人心,一开始众人都不太相信,结果李元婴叫人搬出一箱金灿灿的金子,告诉他们事成之后这些全分给他们!
李元婴还说,他见过高昌的美人,又高挑又漂亮,眼睛黑湛湛,鼻梁又高又挺,跳起舞来堪称一绝。他们去了,可以借机讨个高昌老婆!
一群大龄单身禁卫被李元婴说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为小王爷效命!
第二天,李元婴让他们和李治他们选来的禁卫会合,这下李元婴那批新禁卫更加振奋了。如果只有李元婴一个人派遣他们出去,他们心里可能还会打鼓,可眼下看来连皇子皇女们都参与了,他们放心去便是!
李元婴当众再将太上皇的佩剑交给戴亭,让所有人在途中要听戴亭的指挥,不听者杀!
人手安排停妥,李元婴派戴亭领人去筹备物资。
李治这才晓得李元婴要干什么,顿时不太淡定,待李元婴搞完动员后拉着李元婴重新开小会:“你让他们去跟着大军高昌?”
李元婴道:“这机会多难得啊,你想想,平时路上难免会遇到毛贼之类的,危险极了!难得有大军在前面开路,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李治一阵沉默。
虽说李元婴说得还挺有道理,但,总觉得这事好像不太好。
高阳说:“就你胆子小,不管父皇派谁去,他们都不敢动我们的人!”
李元婴见有人站在自己这边,立刻正气凛然地道:“皇兄这次显然是要杀鸡儆猴,我看这次高昌怕是要亡国了。哪怕是一个小国,兴替之际也难免会毁掉许多东西,我们派人去把这些东西带回来,也是让它们免遭浩劫。”
李元婴又给城阳他们说起城破时士兵们可能会做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严明的军纪约束士卒,毕竟士兵们都是人,你光叫他们苦战,不让他们捞点好处,他们哪里愿听你的?所以,抢掠的、抢人头的,只要不太过分,许多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那时,男的免不了被杀,女的免不了被糟/蹋,财物会被强夺,那些不值钱的东西则会被毁于一旦。
千百年后,那里的人没了,那里的文字和文化没了,什么痕迹都找不到!
所以,他们把这些东西保下来,是在做好事!
兕子她们听李元婴这样说,便觉得这事是对的,她们派去的人若是能保住一二,那也算是让一些人和一些东西免于遭难!
待兕子她们走了,李治独自留下与李元婴说话:“我总觉得不太对。你要是真的那么怜悯高昌,怎么不去父皇别打它?”
李元婴自有一套道理:“不打怎么行?说好要纳贡,高昌不按时纳,是无信;勾连外邦攻打同为大唐附属之地,是不义!这等背信弃义的行为若是大唐不出兵,叫别人怎么肯再依附于大唐?所以,不打是不可能的,”李元婴谆谆善诱,“但是我们大唐是仁义之师,打虽然打了,怜悯还是要的!人若是对自己的同类都没有怜悯之心,和畜生有什么区别?”
李治觉得,只要竟李元婴的口一说,什么事都是对的。
十二月,朝廷敲定了征伐高昌的人选:侯君集和薛万均。
大军集结誓师,顶着严寒往高昌出发。
在大军出发不久后,一队百余人的人马也不疾不徐地缀在后头跟着出发。李二陛下站在城门上为将士们送别,正欲回宫,却眼尖地瞧见了后头那队人!这群人虽走得不算快,却整齐划一,衣着相同,步伐也相同,初一看像一个商队,再一看竟像是训练有素的行伍中人。
李二陛下眉头一皱,让人去看看那是谁。
很快地,有人回来禀报说,那是滕王弄的商队,领头的是滕王常带在身边的戴亭,其余人是滕王的侍卫及他们去征召回来的退役兵卒。
李二陛下脸色一黑,摆驾回宫,顺便让人去把李元婴拎过来。
李元婴正窝在榻上躲冬,听李二陛下召见,慢吞吞地穿好正经衣裳跑去见李二陛下。到了那儿,李元婴还要抖着说:“这么冷的天,皇兄您叫我过来做什么呢?一路跑过来,可冷死我啦!”
李二陛下道:“叫你过来做什么?你是不是得给我解释解释你叫人跟着侯君集他们是想干什么?”
李元婴见东窗事发,一点都不慌,把自己忽悠李治他们的那套搬过来给李二陛下说了一遍。
李二陛下冷笑道:“朕看你才没这么好心,你是想看看能不能捞点好处!”
李元婴一副很伤心的样子:“皇兄您怎么能这么想我?我是真心实意地这样想啊!”他很老实地说,“当然,要是能顺便赚点钱,那当然是好的,谁会嫌钱多?说起来,我还欠着皇兄您一笔钱呢,要是戴亭能帮我赚到钱,我马上还给您!”
李二陛下道:“你还缺钱了?”
李元婴说:“谁会嫌钱多啊?”他又和李二陛下说起他的宏伟理想,“我上次印了一百本书,花的钱可多了。我以后是要开大书院的人,要印很多很多书,不知得要多少钱!要是我赚的钱够多,我要让想看书的人都买得起书!”
李二陛下道:“你知道大唐有多少人吗?”
李元婴摇摇头。
李二陛下道:“光是按户算,大唐就有三百多万户,每户又有五到十五人不等。你算算,大唐一共有多少人?这么多人,光是想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已是难上加难,你得赚多少钱才能让他们都买得起书?”
李元婴在心里算了算,发现数目大得他根本没有概念!
李元婴咋舌:“这么多人啊!”
李二陛下道:“你以为呢?”
李元婴同情地看着李二陛下,说道:“皇兄您真是太辛苦了,要管这么多人!”他想了想,又说,“所以,才要把更多的聪明人找出来啊!比如种地,许多人天天埋头苦种,遇到天时不好还是可能颗粒无收。可要是一个村子里头出一个聪明的人,他知道怎么看天时变化,知道哪些地种哪些作物能高产一些,知道不幸遭遇大旱大灾该补种什么,知道山里有哪些药物可以采来卖,那他们一村人肯定都不愁吃喝——只要找到这样的聪明人,让他们去各地帮着督管农事,我们就可以不劳而获了!”
李二陛下原本耐心听着李元婴说自己的见解,觉得李元婴近来闭门读书算是读出了名堂来,结果一听到他说“不劳而获”,立刻又气不打一处来,抬手敲了他脑袋一记:“什么叫不劳而获?有你这么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