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本宫的茶,皇上会给你们的儿子留个体面,真要闯出去,未来诸王府、贝勒府会不会就此根绝,本宫也保证不了。”

他们心里这时候暗恨到了极点。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七点再见~~~~

第160章 0160

第160章

胤礽在屏风后看到这一切,心中一叹。

原来,殉葬的事还是她自己捅出来的,就是为了收拾还贼心不死的诸皇子们。

手段相当粗暴,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人死了,其党派也就完全烟消云散。

昨日留着他教胤禅批折,就是为了在毓庆宫布置,一边是毓庆宫能方便他定罪,另一方面,这个地方…足以让诸位兄弟心生各种负面情绪,而且毓庆宫的地理位置最是易守难攻,这被重重包围,他们想逃出去根本不可能。

这时候,胤礽竟然看见她喝下毒茶,他脸色一变,竟然起了身想要出去阻止,可是理智回来,他还是坐下来。

而离武安宁最近的直王和十四阿哥,竟然没来得及出手打翻。

眼见着人倒下了。

屋里人心知完了,这下人质都没有了。

“冲出去。”八阿哥面沉如许。

只能如此了。

可恨这是进宫,他们不但不能带人进宫,更连兵刃都不能带。

“带着她的尸身,让他们弓箭手发挥不出作用。”

胤禅的灵识中听到这声音,他仿佛看到皇额娘嘴角勾出的嘲笑。

皇额娘做了这样的戏,是不是也是让他看清楚他的兄长们的德性。

“一直以为胤褆心狠,没想到竟然是八弟你心狠手辣。”胤礽不得不走出来。

现在太后似乎被‘毒死了’,那么众目睽睽之下,逼死他们的也就只能是他爱新觉罗胤礽了。

这个女人真是一切都算计好了。

“是你…是不是你设的局,武氏一个女人怎会有如此手段。”胤褆就喊叫起来。

胤礽面上嘲笑,竟然还有如此认为。

胤礽目光冷寒,现在死了也好,也会比日后被这个女人玩得一家子都没了。

“将太后放下,留你们这些以下犯上,谋害皇上太后的乱臣贼子一条全尸。”

虽然是背黑锅,但是也不过是名声上杀害兄弟的难听名声,而罪名上,完全没有,因为他们确实谋害了新帝和太后。

胤禅那淡淡说出被行刺了一百三十三次!他分辨得出来,这不是假话。

胤褆和十四最先朝着胤礽抢攻上去。

然而离得远,里面还有着暗卫,立刻就将两人阻止住了。

胤礽当下就打了个手势,禁军们立刻冲杀上来。

胤禩看着围着他们的禁军,再看上方的胤礽,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也怪他们心急想要逼迫皇太后殉葬,以牵制十五登基,正是被利用了这一点,被十五、老二和一个女人算计了。不过他们也真能舍得下皇太后,胤禩突然明白,只有这份子的无情才能走到高处。

他的胸口一痛,感觉数箭刺穿了他,眼神间有些涣散,他最后想得不是不甘心,而是担忧起府里面的福晋来。太后虽然死了,但是…福晋和睿康有仇啊!

胤礽看着他们一个个倒下,原来对付他们是那么简单。

毓庆宫门口,胤禅突然出现在这里。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看这里还在垂死挣扎的兄弟们,而是沉默地抱着额娘离开,他终究向额娘妥协了。

康熙四十六年十月十八,正值永安帝登基前一天,康熙九子和礼亲王、安亲王等六王矫诏逼崇安太后服毒殉葬,为理亲王胤礽伏兵斩杀。七日后,崇安太后毒解,满朝恭贺。------出自<清史>白话版

毓庆宫在前朝,诸皇子和诸王死讯传了出去,不但没有任何人闹事,反而都噤若寒蝉,诸皇子和诸王的福晋和子嗣更是只关了大门,在屋里偷偷痛哭。

在佛堂念经的雍亲王胤禛得到了消息,他按住了佛珠,久久都不在拨动一颗。

自康熙驾崩后,一直缠绵病榻的四福晋竟然吐出一口血来。

她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她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武氏会走到这个程度。还有…为什么为什么不是四爷登基?她是要做皇后的,她是皇后!皇后!

难道皇后之命只是姐姐的,她顶替的名字也没有用?还连累到了四爷?

四福晋又吐出一口血。

“四…四爷呢?”

几十年的信念一朝崩塌,原本生出弘历后体质下了两个层次的四福晋完全病倒了。

这中间又有十五难以回京和遗诏的事,四福晋又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徊,加重了心里负担,现在病情更重了。

不过,她还能坚持,别的阿哥被杀了,但是她的四爷没去掺和,四爷又有野心,她又将希望寄托于四爷身上,希望四爷告诉她,会慢慢谋划拿回皇位的事。

“爷在小佛堂。”

“扶…扶我去看四爷。”

“福晋,你的身子撑不住了…”

“闭嘴,我一定要去。”

终究拗不过四福晋,她们扶着四福晋去了佛堂。

雍亲王看着坚持过来的四福晋,淡淡地说道:“你来做什么?”

四福晋目光炯炯地看着雍亲王,说道:“爷,我们…我们还有机会的是不是?”

雍亲王见自己福晋这般问他,第一反应是她的福晋是不是被十五和胤礽收买,在杀了那些兄弟后过来疑心自己,他立刻就一巴掌挥了过去。

“皇上明日就要登基,你就算是本王福晋,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本王也绝不饶恕,再有下次,别怪本王大义灭亲。”

四福晋捂住自己被打的脸,不可置信地看着雍亲王。

她还是不愿相信,手去拖雍亲王的衣角:“爷,你会做皇上的,你不会放弃的,对不对?”

雍亲王心中越发疑心福晋,然后一脚踢了过去。

“闭嘴,来人…来人…福晋疯了,带下去好生看守。”雍亲王突然高声大喊。

“四爷!四爷!”四福晋见高无庸进来了,更急地叫喊。

“四爷,你会是雍正皇帝,你一定不会放弃,还有最多十五年…十五年你一定会成功的。”四福晋急得不行。

现在是康熙四十六年,若没有变故,四爷会在康熙六十一年登基,那么…还有机会,一定还有机会。

雍亲王被四福晋这翻言论惊骇住,额娘一直说福晋有问题,现在看来是真的有问题,刚才她说的那么大…雍亲王眼中闪过一抹厉色,这里的奴才不能留了,还有福晋…他不由地闭上眼,也不要怪他心狠,不管是不是试探,他也得遮掩住,上面就算查到了,他没留下福晋也算表了忠心。

皇位,雍亲王当然不甘心,但是他准备忍,一旦有机会,他才会下手,若是一辈子没有机会,他也甘愿一直等下去,甚至还会让他的儿子等。

他的血滴子还在!

***

新帝登基畅通无阻。

登基大典过后,第一道诏书,是册封生母武皇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尊号崇安,紧接着是给孝惠太后加封太皇太后。

然后对武家也晋了一等公。

同母胞姐和硕睿康公主晋为固伦睿康公主。

十六贝子胤禄进为和亲王,十七阿哥胤礼为顺亲王,剩下几个刚到上学的兄弟都为贝子。

另加封理亲王胤礽为辅政王。

七日圣母皇太后清醒,新帝表示自己年幼,又下旨尊理亲王为摄政王。

遭到诸多臣子劝谏,然新帝心意已定,诸臣子苦劝无果,他们下朝上朝,看新上任的摄政王仿佛是莫大奸逆一般。

日日弹劾,更是将折子递到了圣母皇太后手中,就是希望圣母皇太后能够劝一劝皇上。

摄政王胤礽见状,当即就提出,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以便监查摄政王议政,避免皇权旁落。

此言,新帝当朝应允,诸臣互相对看,圣母皇太后监察摄政王,似乎在皇上铁心的情况下,未尝不是限制摄政王的好办法。

至此,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竟然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

楚贝子府。

胤禅登基,镇国将军荣保的爵位就被提到贝子的爵位上。

武鸾儿听荣保回来说今日朝事,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

比之当初胤禅被立太子,胤禅顺利登基,胤礽杀了诸皇子还要来得瞠目。

“也是奇怪,皇上虽然小,可也十五(虚岁)了,先帝这年纪也亲政了,为何皇上要立摄政王,还请出太后垂帘听政!”

武鸾儿问道:“朝臣都同意了?”

荣保叹道:“怎么能不同意,这是唯一限制摄政王的办法。”

“更何况,摄政王的人还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几个皇上的人也第一时间附议,可见这是皇上的态度。”

武鸾儿想了想,不由问道:“你说,太后会参政吗?还是就是做个样子?”

荣保看着武鸾儿,说道:“这…鸾儿你觉得呢?你和太后是姐妹,是不是了解一二,你觉得太后的性子可是会参政?”

武鸾儿一时话塞,她也说不上来。

到今日,武鸾儿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明白她那便宜妹妹了。

“我进宫去探探风声,不管太后是否参政,你也不能听摄政王的。”武鸾儿低声说道。

荣保连忙说道:“这你放心,我们家哪来的地位,可全是靠着太后和皇上。”

武鸾儿点点头,进宫之前,她还是回武家一趟。

自从康熙驾崩,她们还都没私下见到过太后。以后该怎么做,这次希望能见着问清楚。

第161章 0161

第161章

宫里的太妃有年长的皇子的几乎都死了,特别是惠妃和宜妃,就结伴过来景仁宫用匕首刺杀武安宁,只是还没靠近武安宁就被压了回去。

良妃和荣妃自尽,留下的折子是请罪折子,但是请求太后和皇上,皇孙无辜,希望不要牵连。

武安宁准了。

宜妃和惠妃被摄政王以谋害太后的罪名丢进了宗人府,想来也是个死字。

这样算来,宫里没有太妃了。

“宫里没有太妃也不是一回事,除了宣太嫔、和太嫔晋位太妃,有公主的兆佳贵人和袁贵人也晋太妃。”

“太妃都安排去寿康宫。”

何其恭应下来。

武安宁在处理迁宫和后宫宫务。

正和何其恭嘱咐着,这时候外面传来黄全禄的声音。

“太后,武福晋、承恩公夫人、少夫人和玉莹格格求见。”内务府的黄全禄第一时间就将这求见铭牌递了上来。

现在差不多到了局面可以定下的时候,听到这传话,也是有足够时间去见武家人了,以后武家和林家也是她最好的铁杆。

“让她们进来。”

黄全禄如同得了赏赐一般,兴冲冲地出去接人。

现在武福晋和武家、玉莹格格可都是贵人中的贵人。

他也无数次庆幸,当初他看准了还是宁嫔的太后,现在可是压对宝了,想来,只要他没什么大错,内务府总管的位置也有可能会落到他手上。

武鸾儿、李佳氏、其木格和武玉莹明显感觉她们入宫以后,受到的敬重更多,以前她们进宫,路上遇见的宫人虽然停下来候在在一边,但是也没像现在一样跪下来无声施礼。

“太后…身子可好?”其木格忍不住先问道。她在太后身边长大,除了丈夫,武家最关心太后的就是她了。武柱国、李佳氏和武鸾儿、武玉莹也关心,但是绝对没有其木格和武元怿来得真心,他们的关心不可避免多了些其他什么。

新帝虽然是外孙,但是有太后在可比没太好要来得有区别。

其木格前些日子就听到,诸皇子和宗人府诸王逼太后服了毒。这些日子一直悬心着,直到前两天太后被救醒她才松了一口气。

武鸾儿几个也全部看向了黄全禄。

黄全禄恭敬地说道:“奴才刚才去叩拜太后的时候,太后精神劲不错。”

李佳氏唱了句佛号,其木格面上也松快下来。

一行再无多话,然后赶去了景仁宫。

景仁宫正忙着,显然是准备迁宫到养心殿去。

原本是迁至慈宁宫,但是武安宁要垂帘听政,所以准备去养心殿,这样方便重重奏折递上来。

她们到的时候,武安宁还是身着素服,但是却没有旗头也没穿宫装,身着家常的汉服,让武鸾儿几个都不由的一惊。

四人行礼。

“免了,别多礼。”

武安宁略带笑容,声音和煦,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都坐。”

“你们也来得正好,本宫也原打算这几日请你们过来一聚。”

李佳氏琢磨一下话语,说道:“娘娘,可是有何吩咐?”

武安宁看向武鸾儿去,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多了,也没有时间安你们的心。”

李佳氏听这么一说有些惶恐,说道:“娘娘不必费心,武家总是候在娘娘身后,只有娘娘好了,才有武家的好。”

武安宁也没别的意思,见李佳氏似乎有些误会她在敲打她们,也懒得解释。

“其木格。”武安宁唤其木格道。

其木格连忙应声。

“过几日,我想让元怿去山西,你看是想跟着过去,还是留在京里?”

其木格没怎么考虑就道:“奴婢…希望和相公一块去。”虽然李佳氏在她面前从来不摆婆婆谱,内宅日子好过得很,不过她还是不愿离开相公去。

虽然山西那边日子肯定比京里差。

武安宁点点头,说道:“过些日子,可能就要打仗了,所以我想让元怿过去攒些军功。”

屋里人都是一惊。

武安宁不再继续说了,漠西蒙古看着新主即位,还是很年轻的阿哥,又有摄政王和太后摄政,他们只会认为是最好反叛之时。山西那边离蒙古近,往这出兵也方便后备供应。

当初武柱国就曾在山西做道台,在战争中粮草上立了大功,然后进了汉军旗。

这地方,有不少武家故旧,也方便元怿打开局面。

“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和本宫说,本宫会考虑的,摄政王…那边…”武安宁迟疑了一下,随后说道:“也别他起争执。”

这胤禅登基了,朝堂上可想而知,大家都会去瞧武柱国和胤礽。

四人都明白,就是让武柱国不要和摄政王起冲突。

“对了,玉莹可是见过曹颙了?”

李佳氏一怔,娘娘都是太后,武家也成了一等的外戚,正黄旗人,娘娘还要将玉莹嫁给曹家包衣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