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绪烦乱,一直钻在牛角尖里,自然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长姐其实不必将事情告诉大表哥,只要想个法子,让纪家那母女两人接触不到他就可以了。”顾明妧脱了鞋子,抱膝坐在炕上,转头看着顾明珠道:“爹爹要去边关议和,必定是要带好些人走的,我听说大表哥是在吏部做堂官的,让爹爹带着他一起去,那么纪家母女就没有机会下手了。”
事出突然,顾翰清必定是很快就要启程的,只要周丞泽跟着他一走,那纪家母女没了正主,也就束手无策了。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可是爹爹会答应吗?”
朝堂之事,便是连周氏都不曾妄自议论,更不要说她只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如何能同顾翰清直接说起呢?这让顾明珠很是为难。
“长姐不要着急,爹爹还没说什么时候走,我们总能找到机会的。”
就算将来顾明珠和周丞泽仍旧无缘,那能够保全周丞泽的名声,也必定是顾明珠一心期望的。
…
第二天早起的时候,天气已经放晴了。
顾翰清难得不用早朝,倒也没有懒怠了起身,听说安国公府昨儿已经派人将滑坡的地方给修好了,他今日自是要早些回京去的。
庙里的早餐很是简单,不过清粥小菜,再加一两样素烧麦、素春卷,但一家人同在一张八仙桌上吃饭,倒是其乐融融的很。
“爹爹,你昨晚说要去边关议和,什么时候启程?”顾明妧假装不经意问道。
“嗯?要去边关议和?我昨晚说过这话吗?”顾翰清假装一愣,一拍脑门道:“喝多了竟把这事情给忘了?”
周氏见他还在装,只不去理他,过了片刻才开口道:“老爷就别在我跟前装糊涂了,到底什么时候走?我也好回去帮你整理行装,眼看着就要入冬了,边关更是严寒…”
其实周氏也不知道边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只是从小在长辈中耳濡目染,就感觉那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去处。更何况之前还在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想来那里必定似人间地狱一般。
“五日之后就走。”顾翰清此时已经收起了调笑,肃然道:“正好给将士们送去过冬的军需,让边关将士也过一个好年。”
“这么快?”周氏猝不及防,站起来道:“那我们也收拾收拾,同老爷一起回京吧。”周氏急着回京帮顾翰清整理行装。
“夫人不用着急,我今日回京之后,会进宫禀明圣上,从明日起,就不去早朝了,在吏部挑选几个得力助手,一同商议去边关议和的事情,顺带整理行装。”顾翰清拉着周氏坐下。
顾明珠听了这话却是心中一荡,捏着筷子的手抖了抖,抬起头来正瞧见顾明妧也看着自己。这样绝好的机会,若是不开口,以后只怕就没有机会了。
可她到底要怎样才能说出口呢?顾明珠放下筷子,一双手藏在桌面下绞动着指尖的丝帕,纠结的咬了咬唇瓣。
“爹爹不如把大表哥带上吧。”
眼看着顾翰清就要起身离去,顾明妧当机立断,似无心一样开口:“昨儿大表哥送爹爹过来,我看着他好像很伤心的样子,表嫂刚走,他心里一定很难过,回到国公府,整理日看着以前一起和表嫂朝夕相对的地方,如今却只有他一个人。”
这话说的周氏都动容了几分,她是从小看着周丞泽长大的,如今年纪轻轻就成了鳏夫,实在让人心疼。虽然边关寒苦,但让周丞泽离开这个伤心地散一散心,也是一件好事。况且周丞泽向来是一个细心沉稳的孩子,有他陪在顾翰清的身边,她也放心。
“老爷就带他去吧,我昨儿瞧见他,不过短短一个多月,人又瘦了一圈。”周氏只叹了一口气道:“更何况他走了,纪家那边人也就不好意思在国公府长住了。”
弹劾纪老爷子的奏折在顾翰清的手中也传过一手,如今纪家的近况,确实不容乐观。
大魏连年征战,国库本就空虚,此时还爆出纪家贪赃枉法,圣上尤为震怒。而作为姻亲的安国公府,对待此事的态度,也确实需要相当的谨慎,如能避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但如今事情尚未明朗,过早划清界限也着实令人心寒,若是趁这个时候能让周丞泽离开一阵子,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顾翰清捋了捋下颌的几根山羊胡子,神色淡然的思考了片刻,点点头道:“夫人所言极是,这阵子还是少跟纪家的人接触为好。”他的表情也变得轻松了几分,微微带着笑意道:“昨日国公爷还跟我商量此事,倒是没想到这个主意,还是夫人聪慧。”
周氏见顾翰清冷不丁拍她的马屁,哪里受的住,只摆手笑道:“老爷快别笑话我了,这都是三丫头说起了,我才想到的。”
顾明珠见事情办成了,一时对顾明妧感激不尽,同她眨了眨眼珠子,两人各自端着饭碗又吃了起来。
…
顾翰清和周氏商量妥当,带着人先行回京去了。
周氏因想着他不日就要启程,也不想在这里耽搁太久,吩咐了下人们先收拾行李,她领着顾明珠姐妹两人去同蒋氏告辞,顺便再说起让周丞泽跟着顾翰清去边关的事情。
蒋氏这几日心情从不曾好过,一来是家中安排纪氏丧事至今,没有一日的清静;二来便是每日里看着纪家人在眼前晃来晃去,总觉得厌烦。
周氏过去的时候,正瞧见纪夫人带着纪秀彤和几个丫鬟,从蒋氏的房里出来。
平心而论,周氏倒是觉得纪秀彤容貌举止也都还不错,嫡姐早逝让家中的庶女嫁给姐夫当续弦,抚养嫡姐留下来的嫡子,京中好些人家也曾这样做过。只是没有哪家同纪家这样,人还没死就先把庶女送上门的,让人看着确实有些不像话。
但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周氏作为安国公府嫁出去的闺女,自然是不会对这件事情做什么评论的。况且看蒋氏的意思,是绝不会让她们如愿的,她若说了什么,也不过惹蒋氏不高兴,她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纪夫人瞧见周氏过来,倒是笑着过来向她打了招呼道:“姑太太也过来了啊。”她一壁说,一壁悄悄的打量了一番站在周氏身后的顾明珠。
顾明珠身材修长,虽然比纪秀彤小了一岁,但身量体态却都出落的十分匀称。尤其是她出生在之家那种独有的才情气质,一下子让纪夫人想起了她故去的女儿纪氏。
当年嫁过来的时候,是那样的风光无两,如今这才几年…纪夫人收回了视线,悠悠叹了一口气,见周氏也向她问好,只陪笑道:“亲家太太就在里头呢,你们进去吧。”
纪夫人倒是没想过周丞泽和顾明珠会有些什么,毕竟将心比心,谁都不可能让自家千娇万宠长大的嫡长女去做别家的续弦。蒋氏虽然瞧不上纪秀彤,但也未必能有这么大的脸,惦记小姑子家的闺女给自己儿子当续弦。况且还听说这位明珠小姐是要说给三少爷周丞济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安国公府的这位三少爷,配不上这位明珠小姐倒是真的。这可是真正的掌上明珠,将来也是一定要嫁一个人中龙凤的。当年纪夫人给纪氏挑选夫婿,也是这样想的,这才选上了周丞泽。
只可惜她的闺女实在太没福分了…
纪夫人叹了一口气,见周氏已经进去,只转头对纪秀彤道:“我们走吧,等回了安国公府,我自会告诉你该怎样行事。”
纪秀彤心中忐忑,跟在纪夫人的身边,小声问道:“母亲既然有心让我做小,为什么方才不同太太直说呢?兴许太太念在我们诚恳也就答应了?”
纪夫人脸上神色一沉,挑眉略带嫌弃的扫了纪秀彤一眼,冷笑道:“你以为你想做小,那蒋氏就能接纳了你吗?一旦开口被拒,那你才是真的没脸了,不光你没脸,就连纪家的脸也被丢尽了。”
纪家固然想让纪秀彤留在安国公府,但必定是要迫于无奈的,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她们看重的是安国公府世子夫人的位置,退而求其次只能是个意外。
第42章 第 42 章
蒋氏歪在里间临窗的大炕上,背靠着石青色如意祥云纹的缎面引枕,丫鬟正跪在她跟前,拿美人锤替她锤腿。她瞧见周氏进来,蹙起了眉心,一副要大倒苦水的样子。
“你也看见了那对母女了,天天在我跟前晃悠,实在不胜其烦。”蒋氏揉了揉太阳穴,脸上露出疲惫之色来,要不是出了阁的大姑奶奶周怡清在府上替她料理,这段日子她可就更难熬了。
“你把心放宽些,等过几日她们走了,也就清静了。”
丫鬟送了茶过来,周氏在蒋氏跟前的茶几对面坐了下来,捧着茶盏低头撇去上头的浮沫,只听蒋氏叹息道:“也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走,从没提起过,我又不能明着赶人,倒像是人走茶凉一样,我也不是这样刻薄的人。”
蒋氏其实心是不坏的,只是太偏疼儿子,对于纪氏的死,她心里也有些内疚,但内疚归内疚,原则性的问题她是不会退步的。
“我这里倒是有个法子,兴许可以断了纪家的念想,不过要劳烦世子爷出趟远门。”
周氏低头啜了一口茶,缓缓同蒋氏说起此事,坐在两人对面的顾明珠绞了绞指尖的丝帕,微抿的嘴角勾了勾,心情似一汪湖水一样平静。
“…只是边关寒苦,世子爷之前也不曾去过那种地方,路上艰辛,就怕嫂子您舍不得他去。”
周氏把话说完,只淡淡道:“不过我有我家老爷带着他,倒是不必太过担忧,朝廷也会派人一路保护的。”
“我有什么好舍不得的?既有这样的好事情,当真是求之不得!”
蒋氏立时就从炕上支起了身子,挥退了替她锤推的丫鬟,凑到周氏跟前对她道:“我这几天眼皮突突的跳,那丫头看着老实,可谁知会不会有什么坏心呢?她如今又住在明熙院,霸着原来纪氏的院子不走,这要是再多住一些时日,世子爷的名声都要被她败坏的!”
虽然周丞泽自纪氏去后,除了看望荣哥儿,便不怎么回明熙院去了,但府中的下人知道,外头人如何能知道?只晓得小姨子住在了姐夫的院子里,传出去听着实在让人觉得不像话。
“没想到她们连这些都不在意了。”周氏只拧着眉心叹了一口气,纪家为了世子夫人这个位置,倒还真是豁出去了,“既然这样,那还该让世子爷出门避嫌一阵子的。”
蒋氏一味点头,又问了周氏顾翰清启程的日子,将自己心腹的老妈妈喊到了跟前,让她先行回府,悄悄帮周丞泽打点出门的行李,又嘱咐道:“这事情就不要让别人知道了,老太太那边等我回去了再亲自去说,至于纪家…到时候等世子爷走了,她们也就知道了。”她可不想让她们先知道了,再弄出什么幺蛾子来,绊住了周丞泽。
顾明珠心下松了一口气,眉眼中都透着笑意,蒋氏放下茶盏,正好就瞧见了她这巧笑倩兮的模样,嘴角含笑道:“要是我没记错,下个月就是明珠十五岁的生辰了吧?”
过了十五岁的生日,经了笄礼,便意味着姑娘家可以嫁人了。周氏冷不丁听见蒋氏提起这个,倒是惊了一吓,想着她该不会是要为她家那三小子说亲吧?那她可是不答应的。
谁知蒋氏却没有再说下去,只是脸上仍旧带着笑意,但笑意中呢又像是带着点失落,终究是让人觉得有些矛盾的表情,实在让周氏摸不着头脑。
“嫂子怎么突然提起这个来?”周氏心下难安,一定是要问一问的。
“瞧你这模样?”蒋氏见周氏这般,忍不住奚落笑道:“感情是怕我惦记了你的好闺女了?也值得你用这眼神看我?”
周氏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终究笑了笑。然而比周氏更不好意思的,自然是顾明珠了。
“我家那三小子,瞧着实在不成材,我算是看透了,何必糟蹋了明珠。”蒋氏淡淡一笑,挑眉又看了顾明珠一眼,想着既然是娘家人托了她这件事情的,自然是要尽心办妥当的,便笑着继续道:“如今说这些还早了些,你只管等明珠笄礼的时候给我下帖子来,我到时候再同你细说。”
周氏一听蒋氏并不是要为了周丞济说亲,顿时松了一口气,她这两年也已经开始四下里相看起来了,心里也有了两三个可选的人,只等顾明珠及笄之后,派人好生打探。
况且等姑娘家一及笄,自有那慕名而来的人上门求娶,像顾明珠这样家世品貌都出挑的姑娘,自然是一家有女百家求的,周氏如今还犯不着为这件事情操心。
“那嫂子就只管等我的帖子,我也只管等嫂子如何同我说了。”周氏笑着开口,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对面的顾明珠,她这辈子没什么自觉很骄傲的事情,倒是生了这几个儿女,个个都很出众,让她很是安慰。如今她又多了一个闺女,也是一个好的。
周氏的视线微微一偏,正瞧见坐在顾明珠边上的顾明妧,小姑娘眸含秋水、眉若远山、肤如凝脂,虽然尚未长开,但周氏也知道,将来顾明妧的容貌,必定是在顾家姐妹中最拔尖的。
…
用过了午饭,顾家的人便要离去了。
顾明珠拉着顾明妧一起去同周怡姗告别,在顾明珠的心里,倒是一直把周怡姗当成是自己未来的嫂嫂一样的。周怡姗性格跳脱,与沉稳内向的顾明远正好互补,连长辈们都很看好的。
其实若不是顾明妧知道了顾明远和周怡月的事情,单凭前世顾明远对周怡姗的态度,她也是想不到这里头竟还藏着这样的隐情的。可怜他大哥哥前世并未如愿,如今周怡月失了太子妃之位,也不知是不是冥冥中注定了,两人在今生能有些缘分?
但到底还是不可能的!
顾明妧想到这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嘉瑞长公主害得她们顾家姐妹险些失了名节,周氏对她必定是恨之入骨,怎么可能还让她进门呢?顾明远只怕是终究要空欢喜一场的。
她们两人到周怡姗房里的时候,却难得周怡月也在。
周怡月因是嘉瑞长公主的掌上明珠,又从小不在国公府住着,因此同周家几个堂姐妹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一般的。
但是比起自己的庶姐周怡慧,周怡姗还更愿意同周怡月一起玩。况且如今周怡月已经做不成太子妃了,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反倒让周怡姗觉得,周怡月这个堂姐,其实并不跟她那长公主娘一样目中无人。
姑娘们斯见了一番,周怡姗拉着顾明珠坐下,又同周怡月介绍道:“堂姐,这是顾家的三表妹。”
周怡月朝着顾明妧点了点头,嘴角不动声色的勾起一丝笑意。其实中秋节那一夜,她是瞧见了顾明妧的,那时她们虽然都带着面具,但那天顾明妧来过安国公府,她的衣裙虽然换过了,头上戴的珠花却没有换。
那珠花很是精致,看上去并不像是寻常街上买的,倒像是家里手工做的,因此那日她还特意多看了一眼。
周怡月因为这个事情整整悬心了好一阵子,深怕顾明妧回去顾家乱说。后来纪氏去世,她在安国公府遇上了顾明远,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番,才知道顾家并没有传出什么风声来。
这样看来,若不是这位小表妹那时并没有认出自己,那就是她故意帮着两人隐瞒了。但无论如何,她还是心存感激的。
“上回表妹带过来的珠花很是好看,是自己做的吗?”周怡月还是有些不放心,想试探试探顾明妧。
那珠花在静水庵的时候丢了,可事情都过去一个多月了,周怡月却问起这个来,实在让人有些疑心。况且她一个金枝玉叶的大家闺秀,怎么可能对一个普通的珠花念念不忘呢?
顾明妧拧着眉心想了片刻,忽然想起那日中秋夜,她自以为换了衣裳周怡月认不出她来,却不想自己的珠花竟出卖了她!
“那珠花是长姐亲手做的,只可惜中秋节出去玩的时候,弄丢了。”
珠花是重阳节在静水庵弄丢的,可顾明妧却说是中秋节,这让顾明珠有些奇怪,她正想问一句,忽的就想起那日重阳节的事情安国公府的人并不知情,但东西丢了,总要有个由头,顾明妧说是中秋节丢的,倒正好堵住了外人的口舌。
顾明妧特意点出了“中秋节”三个字,周怡月便料定了顾明妧那日是真的认出了他们的,心下越发感激了几分,只笑着道:“那还真是有些可惜了,不过没关系,这样的珠花我也有几对,等回了府上,我差人送几个给你。”
一旁的周怡姗听了,忍不住目瞪口呆起来,周怡月的首饰,那可是不知道有多少是宫里太后娘娘赏给她的,她何曾拿出来送过人了?连她这个堂妹都不曾得到几个呢!
周怡姗这边正吃味,又听周怡月继续道:“明珠表妹这样心灵手巧,我那里还有一匣子的赤金东珠,就送给你好了。”
“堂…堂姐…”周怡姗这回是真的着急了,那一匣子的赤金东珠她是见过的,东珠本就珍贵,还是赤金的,那当真是少之又少,当初太后娘娘赏下来的时候,她就很眼馋,可眼馋又怎样呢?自己没这样的外祖母,实在羡慕不来,“两个表姐表妹都有了,那我的呢?”
“你呀?”周怡月故意憋着笑,一本正经道:“等你把你那大大的妆奁做好了,我再送你也不迟呀!”
第43章 第 43 章
周氏当日下午就领着顾家姐妹回家去了。
顾翰清要出远门,这一去就是两三个月,他虽说是一定会赶在年前回来的,可朝廷的事情,也没个定数,周氏还是帮他连开春要穿的衣服鞋袜都准备齐全了。一排五六个箱笼,都在正房里放着。
老太太听说顾翰清要去边关,还是主动请缨的,心里也是有些不痛快的,可自己的亲儿子这般成才,她还能说什么呢?只好唠唠叨叨的嘱咐了一番,让周氏悉心打点,将一应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周全。
“我统共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在任上外放,如今另一个也要出远门。”眼瞅着再过两个月就是年关了,看来今年两个儿子是又凑不到一块儿过年了。
周氏心里也舍不得,况且下个月初六又是顾明珠的生日,十五岁是个大生辰,如今顾翰清不在家,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秦氏同二老爷成婚之后,一开始也过了几年恩爱生活,后来二老爷嫌弃秦氏厉害,外放之后就不把她带在身边了,两人如今聚少离多。听说顾翰清也要出门,她倒是还有几分幸灾乐祸的。
“大老爷不过一两个月就回来了,二老爷都快两年没回来了。”
老太太听她那酸溜溜的口气,也知道她必定还是挂念二老爷的,上回她说起让二老爷调任回来的事情,其实老太太是放在心上的,私下里也找顾翰清提起过。毕竟二老爷也是老太太的亲儿子,她也舍不得他一直在外头。
只是这秦氏的脾气,不在一起的时候倒也安生,在一起了便要弄出点事情来。
这里头几个人正闲聊,一个老婆子兴头头从院外走了进来,在廊下同老太太身边的卫妈妈咬了几句耳朵,那卫妈妈便满脸堆笑,转身挽了帘子进门,同老太太福了福身子道:“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江姨娘给二老爷添了个大胖儿子,十五那天生下来的,听说足足有八斤重呢!”
江姨娘一向得二老爷喜欢,以前在府上的时候也曾怀过孩子,可每次都留不住,如今一举得男,也算是为顾家开枝散叶了。
老太太听了这话顿时就笑开了花,一旁的秦氏却是愣住了,脸上表情僵硬,周氏见她这般,便故意笑道:“那真是要恭喜小婶子了,”又装作不经意一样,同怀里抱着的顾明玉道:“四丫头,你以后有小弟弟陪你玩咯!”
秦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好容易给绷住了,干笑道:“江姨娘倒也是个有福的,也难为二老爷待她这样好。”
老太太只吩咐卫妈妈道:“你去开了我的私库,找几个成色好的金锭子出来,送去外头打一个足量的金项圈,等过一阵子,差人送过去。”
卫妈妈领了命,正要出去,忽得想起一件事情来,便转身过来回老太太道:“老奴多取几个金锭子,给三姑娘也打一个金项圈,等过年时候好戴呢!”
顾家的孩子只要一出生,老太太必定是要送个金项圈的,但顾明妧是生在外头的,今年才领回来养,她自然是没有金项圈的。
“瞧我这老糊涂的,竟把这事情给忘了,幸亏你提起,要不然等过年时候想起来,那时候店家都关门了,去哪儿临时做起来!”
老太太喜得眉开眼笑的,今年对于她来说,还真是收获颇丰呢,得了一个这样娇美乖巧的孙女,如今又有了个大胖小子,可真是双喜临门。
顾明妧这时候倒也想起这个来了,前世可不就是到过年时候才想起的金项圈。老太太派下人找了好几家金店,人家都急着关门打烊回老家过年呢!后来好不容添了些银子,对方才答应帮他们赶制,但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没有平常精工细作的好看的。
她为了这个还难过了好几天,嫌弃没有姐妹的精致所以不肯带,在老太太跟前耍小性子…这时候再想起前世那些事情,连她自己都觉得汗颜。
顾明妧脸颊羞红的样子,却正巧让坐在她对面的周氏看见了。周氏不知顾明妧的心思,只当她感激老太太对她的好,她又这样的安静懂事,让人看着实在心疼又喜欢。
周氏便朝跟着她过来的大丫鬟春喜使了个眼色,那人凑到她跟前,听她小声吩咐:“你出去告诉刘妈妈,让她也去我库里找几个金锭子,给二老爷新添的小少爷打一把金锁,再给三丫头打几样首饰。”虽说如今顾明妧年纪尚小,并不用戴那些贵重的金银手饰,但给她添几样压箱底也是要的。
春喜点头答应,淡淡的扫了一眼顾明妧,她才来了不过两个月,周氏就待她这般好,竟比以前对二姑娘还好了!况且周氏以前对二姑娘好,也不过就是几个姑娘一碗水端平而已,如今瞧着,倒似对这三姑娘特别偏爱一般。
不过三姑娘长得这样好看,性子有这样娴静温和,格外讨人喜欢也是人之常情。
…
顾翰清因忙着去边关议和的事情,有两三天没进后院。顾明妧其实是想再见见他的,毕竟一走就是几个月,虽然前世顾翰清送了自己进宫,但他对自己的疼爱却是真真切切的。
好在到了临走的前一日,老太太做东,让大房一家人在延寿堂吃一顿团圆饭。
周氏心中不舍,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听顾翰清说衙门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明儿一早就要启程,她才觉得这事情是当真定了下来了。
“国公府那边也安顿好了吗?泽哥儿有没有不愿意?”这事情毕竟是周氏和顾翰清两人私下的好意,也不知道周丞泽心里是怎样想的,周氏有些担忧。
“他一向是想要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这样的好机会怎么会不愿意去?”顾翰清笑着道:“你也知道你们家祖上是行武出身的,他如今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此行也算是上了战场,也是继承祖业了。”
顾明珠坐在一旁听着两人说话,眉眼中带着淡淡的笑意。周家在家庙那边的事情没那么快能安置好,这样一来纪秀彤自然就没有了和周丞泽接触的机会,纪家人再想算计,也没这个机会了。
“人家才没了媳妇,你就把他领去边关,也忒不近人情了。”老太太倒是数落了顾翰清一句,但不过也就是随口说说的。
“男儿志在四方,他媳妇刚走固然伤心,但也要以国事为重。”
“我偏就不喜欢这句以国事为重。”老太太唠叨一句,不等顾翰清驳回她,便自嘲道:“反正我就是一个没见识的老太婆,你别跟我一般见识。”
说的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周氏便跟着道:“那儿媳也就是个没见识的小老太婆。”
“你老什么?你们这还年轻夫妻呢!”老太太说着,给顾翰清使了个眼色,同他道:“今晚可一定要在正房歇下。”
别的孩子们没听出什么异样来,可顾明妧却是过来人,如何不知道这句话的深意,只一时憋不住,差点就笑起来。她急忙端着饭碗拨饭,把她那张羞红的脸给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