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夏完淳则皱眉思索,片刻之后说道:“兹事体大,容夏某考虑之后再做定夺,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再会各位。”说完一拱手,领着一群穿着白袍子的复社成员离开了金陵。

目的达到,刘子光也冲梁士贻一拱手,打算就此离开,但梁士贻却拉着他的手道:“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先生应该是镇武侯麾下的一位将军,咱们铁血社正准备投在侯爷门下,还请先生引见。”

刘子光道:“你怎知我是镇武侯麾下之人?”

梁士贻狡黠地一笑:“先生脚上的大回力泄露了玄机。”

刘子光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双南洋橡胶底帆布身的高筒步靴,这种靴子是红衫军的制式军靴,弹性好,透气佳,用靴带还能束住小腿,起到绑腿的效果,由于是军品,民间流传的极少,偶尔有士兵将旧靴子送给亲戚以至于流落在民间,被好事者炒到极高的价格,还是有价无市,千金难求一靴。

靴子因为弹性好,所以被民间人士取了个花名叫做回力靴,半高筒的被称作小回力,十寸高筒的被称作大回力,大回力尤其难觅踪迹,拿着银子都买不到。刘子光一身寒酸的麻布袍子,脚上却穿着一双价格不菲的大回力军靴,这只能说明他是红衫军的成员,而听他一席谈颇有见解,所以必定不是寻常军校,而是有一定身份的军官。

刘子光呵呵一笑道:“侯爷求贤若渴,你们去了他自然欢迎,何需在下引见,再说了,在下只是红衫军一老军而已,和侯爷不是很熟啊。”

这时,身穿盗版红衫军战袍的铁血社成员们已经将刘子光围了起来,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看着他,纷纷请求他讲几件镇武侯征战沙场的事迹,刘子光沉吟片刻道:“好,那我就讲讲他化装成二郎真君空降北京皇城,活捉满清太皇太后的故事…”

第十卷 战争 第五十九章 金陵女院

刘子光从小喜欢听评书,讲起故事来颇有田连元的风采,红衫军神兵天降紫禁城的故事被他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在场的书生们都托着腮帮子听傻了。

一千红衫军,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直捣黄龙,深入虎穴,空降到有层层壁垒,一十三万大军驻扎的北京城核心位置,等于破釜沉舟自绝生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有人不禁插嘴:“难道侯爷当初就没考虑后路么?”

刘子光道:“当时南京被洪承畴带兵奇袭,侯爷必须尽快解决北京的残敌才能掌握大局,逼迫红贼退兵,而北京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必须采取这种中心开花的方式才能取胜,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侯爷这样做也不是没有把握的,红衫军空降兵乃是天下第一强军,一十三万清军在他们眼中不过土鸡瓦狗尔。”

众人眼中此时已经带了些崇拜的色彩,刘子光顿了顿又道:“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一个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友,死在这里有什么遗憾么,他说,空降兵的宿命就是被包围,能战死在敌人的老巢,是他的荣幸。是啊,空降兵这个兵种的设立就是为了在敌后作战,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命,不过这正是他们的骄傲,每个空降兵都有一枚镇武侯亲自颁发的纯金徽章,能佩戴上空降金徽的都是大明的战神,军神!”

书生们被感动了,很多人默默流下了热泪,刘子光的讲述仿佛让他们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一千空降兵面对十三万顽敌的英姿和豪情,有人大声问道:“那做京师讲武堂的学生有没有资格当空降兵呢?”

刘子光微笑着说:“有,事实上空降紫禁城的一千人马里就有二百名是京师讲武堂的学兵,他们每人都获得了光荣的空降金徽,等毕业后会正式成为红衫军的军官。”

“那我们也要考京师讲武堂!”有人喊了一声,然后大家齐声附和,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投笔从戎。

这时候先前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忽然问道:“大叔,这么说空降紫禁城的行动你也参加了,你也是个大英雄哦!”

刘子光矜持的一笑:“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和英雄并肩战斗过。”

众人被他这句话深深折服,眼前这位身穿麻布袍子脚蹬大回力帆布靴子的中年大叔竟然是位战斗英雄,现在还和他们一起在金陵读书,这让他们既骄傲又羞愧,骄傲的是可以听真正的英雄讲前线的故事,羞愧的是自己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刘子光见目的达到,向众人一拱手道:“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就此别过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诸位身穿真正的红衫战袍为大明效力,再会。”

说完一转身,潇洒地离去,众人都长躬送别他,直到他走出老远,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还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梁士贻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问道:“英台,想什么呢?”

“这位大叔,真的好帅啊。”

梁士贻:“…”

本来建立金陵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文官势力,扩展民间影响力,把金陵的优秀学生拉到讲武堂去等于自己挖自己的墙角,不过刘子光自有打算,虽然手底下缺文官,但是更加缺乏高级军事参谋,这些饱读诗书的学生就是最好的生源,他们经过讲武堂的训练之后,就会成为合格的参谋,但并不代表就此只能在军界混了,这年头文武的界限不是很大,朝廷不是讲究以文驭武么,那我就培养出一批文武兼修,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两用人才来。

再说了,讲武堂高级班也不是那么好进的,对于生员的反应能力、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即使全去了,也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被淘汰掉,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人才。

至于夏完淳那帮复社的小青年,刘子光还有很有好感的,虽说他们是东林的后备军,但刘子光对自己的洗脑本领颇为自信,只要他们进了讲武堂,就保证能把这些眼高手低的书生练成铁打的汉子。

金陵山长的书房内,刘子光正和顾炎武相对而坐,侃侃而谈,顾炎武将近来的发展状况向刘子光做了报告,金陵基础设施完备,免费入学,不设门槛,但是进门容易出门难,想获得认证的文凭没有真才实学是办不到的。

进金陵就读不需要任何费用,甚至对于贫寒学生还提供食宿,藏书楼里有着上万藏书,各种孤本、善本都是彭静蓉派人高价收来的,学生可以随意阅读,还有顾炎武从各地请来的著名学者来客座讲学,再加上宽松的氛围,书生们可以随意畅谈政治,评论时局,所以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吸引力非常之大,金陵正式在册的学生不过千人而已,但每日混迹在里的读书人不下万人,社会影响非常之大,这正是刘子光的初衷。

掌握了舆论,就掌握了民心,金陵担负起引领大明士民思想的重担,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帮助,时代总是在发展的,封建制度在明末实际上已经有衰退的趋势,封建贵族阶层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本家,或者自身就成为官商,哲学上有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刘子光为代表的新兴财阀阶层正在逐步掌握政治上的话语权,表面上看起来,财阀阶层的对立面是以钱谦益为首的封建官僚,其实真正的敌人正是大明的统治者——当今皇上。

刘子光只是下意识的去做这些,很多事情并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却达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些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刘子光没有察觉,顾炎武也没有。

现在刘子光又想到一件事,今天见到的那位女扮男装的铁血社小姑娘,她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是因为这个男权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提倡女子读书,最多在家里办的私塾跟兄弟们一起学了三字经百家姓,扫盲了就算本書轉載文學網大功告成,读书太多,将来夫家都会嫌弃的。

“顾先生,咱们里有没有女学生啊?”刘子光问道。

“这个…”顾炎武捋了捋胡子,道:“里确实是些女扮男装的女娃娃,侯爷慧眼如炬怕是已经发现了,老夫也就不隐瞒了,其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老夫以为,女子同样有读书的权利,所以任由他们去了,侯爷不必在意。”

刘子光知道顾炎武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自己并不是想清退这些女学生,而是想给她们一个堂堂正正的读书机会。

“本侯和先生所见略同,我大明应该重视女子读书的问题,国家兴旺在于教育,教育不能偏颇,女子往往肩负抚养小孩的任务,孩童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如果咱们能让大部分的母亲识字,那我大明的文盲就会少很多,国家就会更加强盛,所以本侯觉得,可以在里专门开设一个女子学院,一来可以让她们名正言顺的读书,二来可以免除很多风言风语,免得人家说咱们金陵道德败坏,男女混居的。”

“侯爷高见,老夫代这些学生的父母谢过侯爷了。”顾炎武离座,正色向刘子光鞠躬,开设女子学院冒的社会风险很大,必须承受封建卫道士们的抨击,就连顾炎武这样身份超然的大儒都不敢随便开这个口,也只有刘子光有这个魄力了。

刘子光一摆手;“顾先生多礼了,本侯也是为了民族兴旺嘛,不但要开女子学院,还要广开初级学校,教女童念书识字,这需要一步步来,急不得的,虽然阻力肯定会很大,但是本侯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去年春闱本侯顶着各方面压力开了工科考试,是科举制度改良的一次伟大进步,现在咱们要做的是教育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良,顾先生,你愿意帮助我么?”

顾炎武道:“侯爷高瞻远瞩,老夫实在佩服,这件事情就交给老夫吧。”

刘子光矜持地点点头:“有劳顾先生了。”随后推开面向山下的窗子,山长的书房依山而建,窗外就是美丽的钟山秋色和满山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生们。

刘子光感慨道:“几十年后,大明朝这条大船的舵轮就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里了,为了他们的成长,咱们现在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顾炎武深以为然,也站到窗前俯视着山下的学生们,深深地点了点头。

第十卷 战争 第六十章 战事吃紧

金陵女子学院的建立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古板的老头子气得直翘胡子,大肆批判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女子就要有个女子的样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贞洁淑女,象男人一样进读书?成何体统!简直翻天了!

女人是干什么的?是生养孩子繁衍后代的,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古人说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若是饱读了诗书,岂不是和男人分庭抗礼了,那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还如何保持?夫纲何以振?不行,绝对不行,无论如何不能容许金陵女院办起来。

金陵女院是女子大学性质,生源面很窄,主要是面向京城的大家闺秀,贵族女子们都是在自家私塾里读书的,但是私塾毕竟不比,在各方面都有限制,如果这些小姐们想更上一层楼的话,金陵女院是极好的选择,由于是女子学院,男子严禁进入,而且并非住宿制,来回学校都有轿子接送,安全性不用怀疑,所以从表面上看,招生情况应该很理想。

但事实恰恰相反,金陵女院成立第一天,硬是没有一个学生报名,要说京城里那些小姐们,确实很想进读书,一来丰富学识,而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可是著名的金陵啊,全天下的青年才俊都云集在那里,全天下的书画经典也收藏在那里,这样一个好去处,对于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姑娘们来说,诱惑力简直太大了。

可是家庭的阻力远远比诱惑力大的多,老爷夫人生怕女儿进了被人家说闲话,哪里肯放手,即使有那些溺爱女儿的父母,也架不住卫道士们的抨击,根本不敢送女儿去读书。

京城里有一帮势力庞大的封建卫道士,这些人的组成比较复杂,有致仕的朝廷高官,有爬不上去的低级官员,还有一些多年不能进学的老秀才、老举人,这些人的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不等,老者占到六成以上,共同的特点是思想僵化,行事古板,而且都是好事之徒。

卫道士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抵制金陵女院,首先他们严禁自家的女眷去读书,然后又宣称京城谁家的女眷胆敢去金陵女院的话,就堵着他家的门骂上三天三夜,让他们全家从此在京城抬不起头来。

这样一来,还有谁敢去金陵女院啊,可不敢小觑这帮老顽固,他们颇能代表一大批人的心声,这些人对现在的社会状况一直心怀不满,商人和武人甚至匠人的社会地位急剧提高,让破落文人们积聚了大量的怨气,他们搞不清楚是哪方面出了状况,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只好把气撒在横空出世的金陵女院身上。

别看女院的后台是金陵,金陵的后台又是镇武侯刘子光,老顽固们一样不买账,他们认准了刘子光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动用武力,所以有恃无恐,公然叫嚣金陵女院若是真开起来了,几个老家伙就自焚以示抗议。

还别说,他们还真行动起来了,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一些精炼猛火油,用坛坛罐罐盛着,摆在门口,几个白胡子老头额上缠着带子,穿着寿衣盘腿坐在那里,手里还举着蜡烛,嘴里叽叽咕咕不知道念叨些什么。

刘子光本来想让钟寿勇派五城兵马司将这些老头赶走了事,但是考虑到万一弄出人命对女院的名声不好,再者说如果动用武力显得自己手段太过于低劣,所以他还是打算想别的办法。

和老顽固们截然相反的是,年轻士子们对金陵女院的成立抱着极其支持的态度,男女同校,香草美人,虽然是不同的学院,但是已经足够引人遐思,让人畅想不已了。但是他们支持归支持,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们的社会影响力毕竟不如那

些老家伙,支持的声音只停留在内外,根本传不到京城里去。

而掌握了话语权的中年官僚阶层,则对这场争论保留了态度,北方战事未定,洪承畴率领清军多次打败靖国军的围剿,放弃真定府,成功转进山西,据守太行山各关隘,将靖国军挡在了外面,从山东发往山西的周培公、王辅臣部晚了一步没能进入山西,面对洪承畴他们不愿作战,祖大寿也不敢逼迫他们,生怕他们哗变投入清军阵营,山西战场就这样胶着下来了。

而蒙古和关外的情况则要好一些,刘子光的结义大哥扎木和自从来到草原之上,就变成了翱翔的雄鹰,以一百名蒙古籍的红衫军骑兵起家,靠着悍勇和强大的支援,迅速扫平蒙古各部,重新建立起察哈尔部落。

扎木和本来只是察哈尔部的一名下级军官,并无贵族身份,不过刘子光为了增加他的号召力,帮他伪造了一个林丹汗叔父的身份,说是前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的爷爷布延薛禅汗有次路过扎木和寡居的母亲的帐篷,在里面睡了一觉,然后就有了扎木和,这些年扎木和一直没有认祖归宗,只是默默地为部落做着贡献,现在部落被科尔沁人灭了,扎木和身为林丹汗的小叔叔,有责任担负起重振察哈尔的重担。

林丹汗的叔叔重回草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雄鹰翅膀能飞到的地方,饱受满清和科尔沁人欺压的牧民们欢欣鼓舞,无不踊跃参加扎木和大汗的部队,扎木和可不是空着两只手到草原上打秋风来的,他不但带来了自由,还带来了丰富的中原货物,砖茶、烟叶、美酒、不会腐败的罐头食品、还有钢口极好的刀剑,用利国铁厂出品的炼锋号马刀武装的牧民们带着战马和弓箭不断加入到扎木和大汗的队伍里去,没有多久就从一百骑兵壮大到上万人,蒙古草原就算是平定了。

关外的纳兰明珠部队和康熙政权失去了联络,又面临明军和高丽人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明珠本人的家眷尽在北京,所以态度很是暧昧,两方先是停战,然后派遣使者议和谈判,虽然因为刘子光烧了盛京皇宫和人家祖坟,关外清廷政权对他颇有仇恨,但是大的战争怕是打不起来了。

高丽人那头更不用说,颠颠地送来降表,李倧自己把皇帝尊号去了不说,还亲笔写了悔过书给朱由校,承认自己鬼迷心窍被满清利用了,发誓以后绝不背叛大明,还请大明不要再支持高丽北部的金在操叛军,还高丽一个统一的局面。

朝廷才没闲心去管高丽人的事情,现在大家的精力都放在西部战事上,随着吴三桂的湘军进入河南,袁崇焕终于有了胆气和西夏人开战,大军杀出潼关一路高歌猛进,哪知道犯了和徐增寿一样的错误,被机动性超强的西夏军分割包围,损失了大批兵力,惨败而回。

明军和西夏军的构成截然不同,袁崇焕手下军队五五对开,一半是河南编练的团练,一办是吴三桂带来的湖广子弟,河南团练的核心力量是招安的土匪马贼,辅以饥民百姓,湖广部队则是武昌的左良玉余部和长沙邵阳一带招募的湘江子弟,还有少量助战的苗兵、狼兵,部队组成比较复杂,虽然人多,但是战斗力和作战经验都不高,组织协同能力也不强。尤其那些土匪马贼,在当地横行还可以,一到了陌生的地界,两眼一抹黑变成傻鸟了。

再说西夏军,那可是正儿八经的蒙古精兵,和那顺格日勒的北蒙古人不同的是,西部蒙古人更加强悍,他们简直就是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的翻版,不过装备更加精良,作风更加野蛮,战斗力强悍到了极点。

袁崇焕也算是个名将了,治军严谨,熟读兵书,曾经将烂泥一样的徐州军练成了大明第一强军,并且打败了清军两次南征,对敌经验非常丰富,而吴三桂也是近年鹊起的仅次于刘子光的少年名将,白马银枪,笑傲疆场,扫平了云贵的土族,他们二人组合,绝对是黄金搭档,连刘子光都颇为看好的。

为了西部战事,江南各府县筹集了大量的粮草,兵部从各大兵器厂家定制了大量盔甲刀枪,还有数量不菲的火炮、燧发铳、探空气球等,虽然比不上红衫军的水平,但是也算是武装到牙齿的半火器型军队了。

可是就是这样先进的军队居然败了,还败得那么惨,几万条人命都撂在潼关外了,朝廷怕民心不稳,一直封锁着消息,朝廷大佬们整天忙着议事,有人主站有人主和乱糟糟炒成一锅粥,哪有闲心去管什么金陵女院的破事儿啊。

刘子光缴了兵权,连早朝也不上了,又请了长假忙自己的事情,陪陪孕妇、抱抱孩子,打理一下的事情,小日子过的倒也悠哉,当然他的情报系统依然在工作,每日里全国各地朝堂上下的情报都汇总在他的案头,任何事情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西部吃了败仗,刘子光心里也不舒服,可是他又不方面主动请缨,一方面朝廷根本就没向他这个下野的大将军通报战情,另一方面自家的事情也多,若是赵雯生产的时候自己不在身边,这个爹当的都不踏实。

第十卷 战争 第六十一章 卫道士

这些天来刘子光表面上忙和金陵的事情,其实在安排自己在京城一带的产业北迁。红衫军在北京扎住了脚跟,扎木和也在蒙古草原上弄出了名堂,现在北方才是自己稳固的后方。

首先是红衫军的亲眷,这些人要慢慢的转移,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刘子光采用的是偷梁换柱的做法,迁来一些妇孺顶替红衫军的家眷,然后分成小股离开京城赶赴上海,在吴淞码头和北上的军事物资一起乘船前往北京和家人会合。

再就是京城的各种研究机构和教学机关,他们虽然是在刘子光控制下,但毕竟是朝廷的产业不好公然转移,只能采取复制的办法,将技术资料、各种图纸重新誊抄绘制,原件留下,备份悄悄送往北方,机器设备比较麻烦,尤其是一些母机,造价极其昂贵,哪有轻易复制的可能,只好伪造出报废的假象,在工部的名册上注销掉,再化整为零偷运出去。

京师理工大学堂的教授,工部制造司的技术官员,被刘子光利用职权调去了北方一部分,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有他们在,北方的工业体系就能很快建立起来。

再有就是刘子光名下的各种民间产业了,大到造船厂、机器厂、炼铁厂、小到烟草作坊、罐头公司、造纸厂、火柴厂,统统在北方京津一带开设分厂,扩大经营,这是企业的正常扩展行为,可以正大光明的进行,不怕别人猜忌。

刘子光又将大股资金转移,在河北开滦购买了煤矿,在承德收购了铜矿,还把建造京津铁路的标给拿下了,为了开矿山,修铁路,又在江南招募了大批技术工人北上,这一切都是为了夯实基础,形成和南方对抗的实力。

早在去年初,旅宋国的摄政王赵婧就给刘子光提过让他反明自成一派的建议,但是刘子光一直虚以委蛇,并未真正把这个念头放在心上,他不是野心家,没有做皇帝的欲望,只要大明兴旺,自家富足安康就满足了,可是现如今情况有所改变,随着朱由校的年龄越来越大,朱家人的遗传基因也开始显现,多疑、善变、双重性格、这都让刘子光忧虑,朱由校是自己的挚友,又是小舅子,和他翻脸绝对是刘子光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可是形势在变化,自己也不得不变化,几个月前仅仅为了刘猡猡的生辰八字,朱由校就准备大开杀戒,虽然后来事情被太后压了下去,皇上也表示了悔意,并且任由自己扫平了东厂,但是不信任的种子已经在刘子光心中种下。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家的人很难找的到几个有良心的,自古以来皇子之间的斗争就不鲜见,历朝历代都会有不少皇子死于夺嫡之争,前朝就不提了,光是大明朝就闹了两次了,永乐爷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侄子的皇位,这是成功的一例,还有就是去年江西宁王造反之事,叔父造侄子的反不算什么,就是父子相残,兄弟刀兵相见的事情也是正常的,谁叫他们是皇家的人呢。

所以和朱由校谈感情是很不明智的一件事情,朱由校这个孩子自幼生活在怀疑和恐惧之中,年纪小小就整天伪装,将真实心情压抑着,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双重性格,即使刘子光对他们朱家再忠心,建立的功勋再大,但只要稍微一不留神,就会导致猜忌,猜忌无法化解时,就会转变成刀兵相见。

所以刘子光做了两手准备,一边缓和关系,在刚建了大功的时候急流勇退,将唾手可得的俘虏清帝的功劳拱手送给别人,自己主动交出兵权回家赋闲,以化解皇上的猜忌,一方面又转移财产人员,在北方夯实基础,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

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刘子光是不会反的,但是事情逼到眼前,危及到他和他家人的安全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战斗。

西部虽然吃了败仗,但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相信袁崇焕重新振作之后,一定能找回这个场子,所以刘子光并未太挂心战局,反而趁这个机会去改良教育制度,成立金陵女院的想法是铁血社那个女孩子给他的灵感,与其让女孩子女扮男装上学,为何不能堂堂正正开个女子学院呢,可是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居然被人搅黄了,对方还不是什么有力人士,而是京城一帮食古不化的老东西。

刘子光有气撒不出,派兵镇压有点小题大做,亲自出马更掉身份,可是不闻不问更不是办法,眼见金陵女院就要胎死腹中了,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只要此人出马,定然万事无忧。

金陵女院开学的日子定在十一月中旬,届时会有不少达官贵人前来捧场,也会有很多女学生前来入学,周围的学生们更是会自发的跑来捧场,能看见大批美女的机会可不多见,除了清明使节的踏春也就是这次女院开学的日子了。

那帮老顽固自然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们更加兴奋,纠集了大批人员堵在金陵的门口打算闹出点更大的乱子,一帮老头子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席地而坐拦住所有的车马,声称要以死抗争女院的成立。

其实这帮人才不会真死,他们只是一群失意的老家伙,在官场上退下来倍感寂寞的人和多年不中的老秀才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目光和赞誉,渴望处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中,这次女院成立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包子,他们自然会抓住这个露脸的机会不放。

他们本以为经过这几天的示威活动,全京城的女子都会屈服,不敢来金陵女院报到,哪知道还真有人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前来。

老家伙们正盘腿坐在大门口,在数百人围观下谈笑风生,把酒言欢,这些老东西居然把这次行动改成了秋游,带着席子、酒壶、诗集,肆无忌惮的盘踞在风景秀丽的金陵大门口,骄横不可一世。

这些平日里没人搭理的酸丁,今日忽然站在了风口浪尖、引导了京城乃至江南、乃至全国的舆论风潮,打击了伤风败俗的反动势力,维护了孔老夫子朱老夫子的传统理念,怎能不叫他们骄傲。

本来以为赢定了的局面,哪知道忽然出了变数,京城方向来了几乘小轿、几辆驴车,轿帘车帘遮挡的严严实实,虽不奢华但是也不是贫寒人家的排场,看样子应该中京里殷实人家的小姐夫人出行。

这些车轿直奔金陵而来,老家伙们看在眼里,惊在心里,但是表面上不动声色,依然谈笑风生,等到车轿来到门口,看见一大堆人挡住去路,便有那管家佣人过来说话。

“还请老先生们借个光,让我们家小姐过去。”

老家伙们不为所动,那管家以为没说清楚,便又大声说了一遍。

老家伙们这才慢慢转过脸来,喝问道:“过去?过去作甚?难不成是要去那伤风败俗的金陵女院?”

管家道:“我家小姐要去什么地方,何劳先生们操心?”

老家伙们一听这话便怒了,大声吼道:“你家小姐上天入地俺们都管不着,偏偏去金陵女院俺们就要管!只要俺们这些老骨头在,就绝不容许这种逆天的事情出现!”

管家被吓得倒退了两步,惊道:“别人家的家事你们也要管,还有王法没有?”

老家伙们更愤怒了,脸红脖子粗的说道:“大路不平就要有人踩,这事情俺们不管谁管,男女同校、女子读书,伤风败俗啊,长期以往,国将不国,道德沦丧,民风败坏,大明就毁了!你们这些鬼迷了心窍的女娃娃,就不知道点廉耻么?你们还有没有家教?”

一番诛心的话说出来,四周便有那看热闹的闲汉帮腔叫好,老家伙们更加得意,指着那几乘小轿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口大骂,骂到酣畅淋漓处,还将袍袖子里装的扇子拿出来呼扇几下,得意的很。

人越来越多,将金陵门口堵得水泄不通,那些小轿子没办法前进,也没办法回身,管家佣人老妈子都急得团团转,轿子里也传来嘤嘤的哭声,看来这些小女子到底经不住谩骂,已经用哭声来表示投降了。

可是这哭声在老家伙们听来,却有几分示威的意思,他们极其不爽,将辱骂延伸到这些小姐的家人身上,说她们的父母没素质、没教养,才生出这样伤风败俗的女儿,今天要不把让这些溺爱纵容女儿的父母来负荆请罪,在孔夫子面前磕头,就别想把女儿领回去。

其实这帮老家伙是认准了对手无权无势才敢于如此嚣张的,反正都是些小家小院的财主家的闺女,欺负也就欺负了,对手越是弱小,他们就越是肆无忌惮。

正闹着呢,忽听一阵锣响,堵着路的看客们驱赶开来,两辆马车在大群家丁的侍卫下开了过来,马车式样简朴但是用料实在,一看就是豪富人家的车驾,家丁们更是威风凛凛,一水的薄底快靴,短打软帽,手里拎着齐眉棍,谁敢拦路直接拿棒子招呼。

这种情况也是老家伙们意料之中的,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自信满满地等着新来这帮人过来交涉。

果然,一个器宇轩昂的管家过来说道:“一品诰命夫人出行,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第十卷 战争 第六十二章 皇后驾到

诰命夫人一般是高级官员的妻子或者母亲,享有和自家男人或儿子一样的尊荣,有皇帝的御封,按照品级有不同的礼服,算是封建社会官员体系的一种附庸,诰命夫人出行,寻常百姓应该避让,这是规矩,也是礼数。

可是今日不同往时,卫道士们正在捍卫男权的尊严,又怎么会为区区诰命夫人让路,何况这诰命夫人或许就是去金陵女院读书的,正是他们需要对付的敌人。

老家伙们充耳不闻,不理不睬,那气派非凡的管家怒了,喝道:“你等可知道这是谁家的诰命!这可是当朝太子少保镇武侯爷的家眷,一位一品诰命,三位旅宋国御封的公主殿下,尔等胆敢拦路,就别怪我们有辱斯文了!”

老家伙们相视一笑,很默契地一起抱起了膀子,镇武侯是金陵女院的大后台,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搬出来自家女眷来架势也是大家预料之中的事情。

镇武侯的发家史天下人都知道,年轻人、武人、社会下层人士都以他为楷模,崇拜他、尊敬他,而社会上流人士则对这个政治暴发户充满了妒忌和不屑,三年功夫爬到位极人臣,家财巨万,以一个大字不识的奴隶变成堂堂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侯爵,这是多少读书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这些十几年没考中进士的酸丁和一辈子都爬到三品的中下层致仕官员又怎么会对一个暴发户的家眷保持必要的尊敬呢。

但是形势比人强,硬是霸着道路不让于礼法不和,于是这些人推举了一位前礼部员外郎出来回话,向镇武侯家人说明情况,大家正在抵制伤风败俗的金陵女院成立,侯爷夫人若是来钟山秋游的,还请绕路为好。

那管家冷笑一声道:“俺们家夫人和小姐们不是来秋游的,就是去金陵女院念书的,尔等让开便罢,不让就拆了你们这把老骨头。”

老家伙们早就料到有此一着,他们马上后退结阵,手挽手坐在门口,中间还竖起一幅孔夫子的画像,声称就算是镇武侯的家眷他们也不给面子,要动武尽管来,眼睛眨一下都不算是铁骨铮铮的读书人!

一群白胡子老头坐在地上,倒也令人无法下手,都是老胳膊老腿的,哪里经得起强悍家丁们的齐眉棍,就是不用棍子打,一个个来架也保不齐会闹出人命,读书人都弱不禁风的,万一本身再有个高血压动脉硬化什么的毛病,当场来个嘴歪眼斜或者一命呜呼,这个责任漫说是几位夫人了,就是镇武侯本人也担当不起啊。

对付叛臣贼子怎么杀都可以,对付恶霸流氓怎么狠都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些老人可动不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是尊老爱幼,哪怕这老人为老不尊呢,也要小心伺候着,而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势力,但是不代表社会影响力低下,他们总有三朋四友,有儿子女婿什么的,这场关于女权的斗争,他们代表的不单是自己,他们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传统势力。

如果闹出什么麻烦来,刘子光未必会倒霉,顶多罚俸而已,但是这女院是肯定办不成了,因为名声全烂掉了,整个教育改革的脚步也将为此停顿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些都在刘子光的考量之中,也做了相应的安排,所以当这帮老家伙结阵以后,侯爷府的家丁们并没有拿着棍子冲上去,而是抱着膀子看起了热闹。

老人们洋洋自得,以为挫败了镇武侯的阴谋,可是不到片刻,又有一波人赶到,排场更甚于镇武侯家的车队,这是一辆装潢极其豪华的马车,跟车的长随都是绸缎衣服,丫鬟仆妇也是珠光宝气,气派非凡,有那见识广的便认出来了,这是天下第一豪富的日升昌票号大户掌柜的车驾到了。

胡大掌柜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影响力极其宽广,谁都知道户部就是她胡家人掌握的,皇帝的上台也和这位女富豪脱不开干系,日升昌是家票号,天下不知道多少商号工矿和他们有资金上的往来,胡大掌柜隐隐是民间资本势力的龙头翘楚,她前来金陵,不管是作为嘉宾剪彩还是作为学生入学,都是对金陵女院的强大支持。

老家伙们依然毫不退让,在他们眼里,日升昌和镇武侯一样,都是暴发户而已,上不得台面的,你大掌柜又如何,难道比诰命夫人还牛?镇武侯家的夫人都不敢对俺们动武,难道你敢?

胡懿敏当然不会动武,她可精明着呢,马车往彭静蓉的马车边一停,掀开帘子说起话来,根本不理睬门口那帮老头子。

金陵建设的时候特意盖了个宏伟的山门,门前为了停车马,开辟了一片广场,地势不算狭隘,可是现如今竟然有了些拥挤,几百个老头子霸住山门不说,还堵了那么多的车马轿子,眼看情况没有进展,女人们索性也打起了持久战,敢于来金陵女院读书的女人本来就都是有胆识有才学的,此时看到镇武侯的家眷和日升昌的大老板都来了,心中便有了计较,知道今天这个事大有转机,她们都掀开车帘轿帘,说起话来。

金陵前莺莺燕燕,美女齐聚,有含羞带怯的大家闺秀,也有活泼开朗的小家碧玉,更有疯疯癫癫的诸如刘小猫、彭静薇之类疯丫头,平时哪有机会见到这么多知名美女啊,山门围拢了大批看热闹的人,是无赖闲汉,也有书生学子,还有许多顽童,连周围的大树上都爬满了人,更有叫卖茶水糕点花生瓜子的小贩穿梭其中,简直比庙会还要热闹三分。

又过了片刻,三位曾经名满秦淮的奇女子登场了,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她们分别是刚刚金盆洗手的董小宛董大家、已经嫁入将门为妻的吴三桂夫人陈圆圆陈大家、当朝内阁首揆钱阁部的爱妾柳如是柳大家。

这三个人可是秦淮河上风华绝代的人物,论名声可比镇武侯家的夫人或者日升昌胡掌柜还要响亮一些,毕竟是公众人物嘛,她们三人容貌宛如天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是娼妓身份但是守身如玉,从来都是卖艺不卖身的,多少名士折服在她们的石榴裙下啊,在秦淮河上发生过多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啊,现在她们三人虽然都已退隐,但是风华依旧、影响力依然极广。

三位秦淮河上的头牌到底是风月场上厮混过的角色,不同于那些扭扭捏捏的大家闺秀,一停下轿子就出来大大方方地向公众致意,顿时山门前一片欢呼,现场都小小说网了,不管是闲汉无赖还是书生学子,都拼命的鼓掌叫好,就连那帮老家伙中有几个也不免眼直,直勾勾盯着三位美女流下了口水。

“呸!”一位道貌岸然的老者暗暗啐了一口,但是心中也不免打鼓,钱阁老的妾室都来了,难道说朝廷的意思是支持金陵女院的成立了?这个苗条可不好,谁都知道镇武侯和钱阁老不对付,老家伙们正是仗着这一点才如此放肆,他们自以为只要镇武侯办的事情,钱阁老就会反对,就会暗中支持他们,哪知道人家其实是站在镇武侯这边的,这个发现不免让大家寒心,但是事已至此,断然没有会退的道理了,只能硬着头皮死撑下去。

该来的都来的差不多了,可是这帮女将依然没有强行闯关的意思,似乎在等什么人,对手的沉默让老家伙们心惊胆战,多年社会经验让他们预感到还会有更大来头的人驾到。

果然,午时时分,一阵锣响,大队士兵开来,先是五城兵马司的官兵拿着棍棒和鞭子清扫出一条道路来,然后几百个身穿金甲,拿着朱漆杆金瓜斧钺的大个头士兵开过来,排成两列往路边一站,京城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宫里的御林军出来了。

大路两侧,每隔五步站了一个御林军,然后是一队黄衣服小太监飞奔过来,迅速将路上的垃圾清扫一空,用金水壶撒了些净水和花瓣,车驾才缓缓地过来。全套的皇后仪仗,那真是金碧辉煌,气派非凡,什么镇武侯府、日升昌票号、三位大家,统统都被比下去了。

皇后娘娘也来金陵女院捧场了,朝廷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从上到下坚定地支持镇武侯办金陵女院,老家伙们胆子再肥也不敢和一国之母叫板啊,这可不是年龄大就能当护身符的时机了,敢拦皇后的路,那就是大逆不道图谋造反,御林军过来把他们的老骨头老腿拆了算是轻的,搞不好还要株连他们的子孙后代,影响仕途呢。

第十卷 战争 第六十三章 人海孤鸿

皇后娘娘的驾到将现场气氛推倒了最顶点,在场的诰命夫人、贵族小姐纷纷将车马闪避在一边,让出通畅大道,皇后的鸾驾在前,众女子的车轿在后,浩浩荡荡地向山门开去。

鸾驾过时,万民跪伏山呼娘娘千岁,看着那些伤风败俗、违背伦常的女子们堂而皇之地跟着皇后娘娘一起大摇大摆进入,老家伙们恨得牙根只痒痒,仿佛能听见轿帘后面传来的耻笑声,但是形势比人强,他们只能低头腹诽,再也没有刚才那股嚣张劲了。

此时山长顾炎武带着一众教授也迎了出来,皇后的驾到让顾炎武又惊又喜,惊的是刘子光居然有这个能量把皇后娘娘给请出来,喜的是有了皇后作靠山,再也不怕有人对女院造谣诋毁了。

让他更高兴的还在后面,徐皇后不但亲自参加女院的剪彩典礼。更带来了皇太后手书的墨宝“金陵女院”四个娟秀中略带沧桑的大字,这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大礼啊,顾炎武诚惶诚恐地跪接,声称要将其打造成牌匾挂在女院门口,真迹则要保存在女院作为镇院之宝。

女院是位于金陵里面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并不太大,但是幽静典雅,适宜读书,皇后娘娘和一干女宾客、女学生进去之后,御林军便将院子团团围住,禁止闲杂人等靠近,看客们兴致不减,依然围得满满当当,兴奋地讨论着女院这种新生的事物,不过舆论导向已经完全转变了,再不敢有人说什么伤风败俗有辱门风了。

刘子光也混在人群中,他带着百十个便衣的南厂番子来暗中保护女眷们,此时见大功已经告成,便转身离去。

谁想到一转身就看到了此前邂逅过的那位铁血社的女学生,这位女扮男装的大姑娘依然穿着方巾长衫,站着看热闹呢,刘子光不禁眉头一皱,成立女院的出发点就是想让她这样的女学生光明正大的读书,可是她竟然不买账,多少让刘子光有些失望。

大姑娘也认出刘子光了,一拱手道:“大叔别来无恙,在下浙江书生祝英台,还未请教大叔高姓大名。”

刘子光还礼道:“鄙姓许,许文强。真是何处不相逢啊,又遇见祝公子了,祝公子也是来看热闹的么?”

祝英台道:“正是,金陵女院的成立真乃京城一大盛事,连皇后娘娘都惊动了,这样子那些姐妹们读书再不用偷偷摸摸的了,真替她们高兴。唉,只可惜女院里面的景色是无缘得见了,这里从今以后都不许男人踏入的。”

刘子光道:“祝公子不用叹息,你愿意的话可以直接进去当学生啊。”

祝英台一时没听出刘子光话里的意思,撇撇嘴道:“我才不读女院呢,我要和梁师兄他们一起投考京师讲武堂。”

话一出口祝英台就觉得不对,小脸一下子变得通红,望着笑眯眯的刘子光道:“许先生乱说什么呢,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进女院读书呢。”

刘子光也不点破她,只说:“听说讲武堂招生的时候可是要脱光衣服检查的哦,祝公子一定不会在意的。”

祝英台立刻傻眼,正想说话呢,铁血社的社长梁士贻拿着两串冰糖葫芦来了,看见刘子光赶忙行礼,将手中的糖葫芦递给刘子光,刘子光知道这是人家小两口的零食,自然婉言谢绝,反而拿出红双喜牌的香烟请他抽,梁士贻很不好意思地将两串糖葫芦都给了祝英台,在袍子下摆上擦擦手,接过刘子光的香烟,却又没有火柴点烟,刘子光微微一笑,甩开打火机的盖子帮他点上,明显是第一次抽烟的梁士贻很不习惯烟草的味道,被呛得直咳嗽,但是却又强忍着继续猛抽。

刘子光嘴角微微一撇,一种久违的感觉浮上心头,自己第一次抽烟就是上学时候在高年级坏学生的教唆下进行的,他当即说道:“抽烟对健康其实不好,年轻人还是少抽为妙。”

梁士贻道:“不妨事,我听说红衫军的好汉们都是抽烟的,我正想学这个呢,要不然以后进了京师讲武堂会被人笑话的,不过家里穷没银子买烟,所以让许先生见笑了。”

刘子光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讲武堂的学生是严禁烟酒的,违者立刻开除学籍,至于红衫军么,大体上是不禁烟酒的,不过精锐士卒都主动不去碰这些东西,因为香烟在夜里有火光,在潜伏的时候有味道,容易被敌军察觉,所以还是不学的好。”

祝英台道:“那许大叔你还给梁师兄敬烟,不是害他犯错误么?”

梁士贻道:“英台别乱说,许先生又不知道我要投考京师讲武堂。”

刘子光道:“你们真要投考?有梁公子这样的青年才俊报考,真是讲武堂的荣幸,但讲武堂也不是那么好进的,视力不佳扁平足过于瘦弱的都不会录取,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哦。”

见刘子光如此了解行情,梁士贻赶紧又请教起其它问题来,祝英台也不时插嘴,三人就在人群中谈了起来,一直谈到典礼结束,皇后鸾驾出来为止。

现场群众再次跪倒恭送娘娘离开,刘子光也不例外,等徐皇后的鸾驾过去以后,就是那些贵族女子的车马了,众人再度兴奋起来,翘首围观,希望能一睹这些京城著名女子的芳容。

刘子光也跟着凑热闹,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观望着,先过去的是镇武侯家的女眷,彭静蓉姐妹还好些,刘小猫就不那么懂规矩了,将小脑袋探出乱看,众人好不容易看见美女露头,都一起欢呼,刘小猫看大家高兴也咧嘴一笑,缩回去将小天篷的猪头抱了出来,冷不丁美女变成了青面獠牙的野猪头,群众们被吓得一起惊呼,马车里顿时传来刘小猫恶作剧成功的狡黠笑声。

刘子光也被吓了一跳,心说这刘小猫实在是野性难训啊,不过这种率真尤其可爱,倘若真变成大家闺秀了,那就不是刘小猫了。

正想着呢,自家的车马已经过去,紧接着是钱阁部家的轿子,刘子光心说不好,让柳如是看见又是个麻烦,赶紧和梁士贻祝英台告个罪,转身离去了。

可是他的背影依然落入了柳如是的眼睛,这一段时间以来柳如是一直在寻找刘子光,但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再也找不了,几次三番到镇武侯府,旁敲侧击也打听不到他的下落,不过歪打正着,和侯爷夫人的关系相处的蛮好的,现在柳如是和彭静蓉已经以姐妹相称了,所以当彭静蓉提出让柳如是来女院捧场的时候,柳大家根本就没征求钱阁部的意见就义不容辞的来了。

没想到这一来居然遇见了那个魂牵梦绕的人,但是只是惊鸿一瞥,那人就转身离去了,那一刻柳如是真想停下轿子追上去,可是她不能,她现在的身份是钱阁老的夫人,一举一动都关系到钱阁老的面子,怎能如此冲动呢,所以她只能默默看着那个背影就这样消失在人海中…

金陵女院大获成功,先前畏首畏尾的贵族小姐们全都蜂拥而来,就连那些原来反对女儿上学的官宦人家也因为皇后娘娘的态度而改变了立场,找人托关系希望能安排一个学籍,可是女院名额有限,只能选择最优秀的女生入学,女院的门槛一提高,那些人更加打破头往里面挤,更有其他赶着这股风潮也开办了女子学院,同样大获成功,女子和男人一样进入读书在一夜之间从大家鄙夷唾弃变成了趋之若鹜,始作俑者刘子光庆幸之余还有点骄傲,毕竟自己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使这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朝着更平等更和谐的局面前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京师讲武堂高级班招不到人的局面也大为改观,许多心怀天下的少年书生相邀来到讲武堂报名,讲武堂根据刘子光的要求制定了新的招生标准,适当降低了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招收了三百多名新生,当然这三百名新生不会全部毕业,其中将会有八成的学生在以后的训练、考核中被淘汰,经武堂只要最优秀的学生。

讲武堂高级班是培养中高级军官的摇篮,现在只有指挥和参谋两个专业,分别培养带兵打仗的将军和出谋划策的军师,大多数学生都是报考的军师专业,到底在读书人的心目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才是他们的偶像,而铁血社的那一帮人则多是报考的指挥专业,刘子光没有和负责招考的官员打招呼,他是想看看梁士贻等人真正的本事,铁血社的热血青年们到底没有让他失望,除了祝英台被体检吓退了之外,其他社员都顺利高中榜首。

因为京师讲武堂和金陵都是镇武侯的产业,所以铁血社的学生们在转学进入讲武堂之后仍可以保留金陵的学籍,这也为他们将来转变身份提供了便利,培养双料学历,能文能武的人才才是刘子光的初衷。

进入讲武堂就没有在这么自由了,首先就是三个月的严酷军训,军训期间和外界断绝一切往来,讲武堂大门口,梁士贻只得和祝英台依依惜别,相约毕业之后再相会,当集合的号角吹响的时候,梁士贻毅然奔向了校场,连头都没有回,只留下秋风中祝英台单薄的身影不忍离去。

讲武堂的阅兵楼上,名誉训导长刘子光望着这感人的一幕,暗暗感慨:梁祝啊梁祝,生死不离的恋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不得不暂时分离了…

第十卷 战争 第六十四章 老鼠仓

事实证明,这个世界离了谁都是一样运转,西线的战事在没有刘子光参与的情况下,经历了短暂的失利,终于朝着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了。

捷报频传,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十二道电报从潼关前线发来,看得朝廷大员们欣喜若狂,河南明军西出潼关大败西夏军,连战连捷,短短十余天时间大小战斗进行了数百次,少则斩首数十级,多则斩首上千级,将西夏军向西赶了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