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小童充做城门守

见王琪与道痴震惊虽震惊,可还是有担当的,世子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毕竟只有十三岁,即便在袁宗皋、陆典面前强装镇定,可心中并不是不害怕。谋反,轻飘飘地两个字,可谁知道战火会蔓延到什么地步。

若是重演靖难之变,那这大明天下最终落到谁手里,还不好说。

他不知自己应该信谁,可想着王氏兄弟当是可信的,不仅因王府里有个王夫人,还因王氏宗家二房与长房次孙在京,十二房王青洪是杨阁老的侄女婿。

若是叛兵压境,其他士绅或许会动摇投诚,王家肯定会坚持到最后。否则的话,叛军为了立威,开刀的就是王家。

王琪、道痴、陆炳三人分成三处,王琪带着黄锦与五十仪卫去东门,道痴带着高康与五十仪卫去西门,陆炳带了另一个内侍与五十仪卫去南门。

在出府之前,道痴忍不住低声问陆炳:“东西南都有人,北门是谁?”

陆炳小声回道:“蒋二郎。”

道痴想想,也不觉得意外。不管世子喜不喜欢蒋麟,两人都是嫡亲表兄弟。王府要是不稳,旁人或许都靠不住,蒋家确是王府至亲。

虽说道痴只有十二岁,可身量高挑,沉着脸不言不语,说十三、四也有人信。他一身缟素带着内侍与仪卫,到了西门,很轻易地将城门掌控权握在手里。

实在是天下承平许久,道痴有世子手令、有仪卫跟着,没有人质疑他们的身份。城门楼处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不过什长、伍长之流,这世上有几个强颈。

这样的安陆城,哪里需要叛军南下,只要纠起三、五百人就足以作乱。

道痴与高康两个上了城楼,看着下边进城出城的百姓,有些无所事事。

这一静心下来,道痴开始猜测世子安排众人守城门的用意。

若是城门处真有异动,这五十仪卫能挡什么?府卫三千,世子当另有安排。

若是叛军北上,那沿途的州府会往省城与这边送信;大军到来之前,先至的是信使。或许,世子只是怕受蒙蔽,才没有用王府属官,而是几个半大孩子来城门处,充当他的耳目。

只是不知道,要在这里等到什么时候。

今天是六月十八,宁王是六月十四扯起反旗,不管北上京城,还是东进南京,今明两天都当有准确消息传过来。

宁王要是北上,大军是往正北偏东方向去,安陆在南昌府正北偏西方向。即便叛军途径安陆,只要宁王脑袋没抽,也不会偏转方向在安陆城耽搁时间。

这样想着,道痴的心里又踏实下来。

高康向来伶俐,这会儿功夫,不知从哪里淘换了茶壶茶盏,端了茶盘过来。

道痴也不托大,站起身来道:“吩咐惊蛰便是,怎么是你做这个?”

高康年纪虽比道痴大不少,可大家在府学相处一年,早就熟稔。

道痴话虽不多,也没有刻意交好府学轮值的两个内侍,可这两人反而与道痴相处的最自在。原因无他,只是道痴年纪最小。他们便自欺欺人地以为,道痴因不通男女情事,所以不晓得他们这些内侍与常人的不同。

道痴也如了他们的意,对他们与对其他王府属官并没有什么不同。

高康笑道:“不过端杯茶,又有什么?”

放下茶盘,他从袖子里掏出个纸包打开来,里面是几枚烧饼:“方才在城门口那家烧饼摊买的,先垫垫吧。”

道痴方在十二房吞了三、四张素馅饼,肚子里早就饱了,可面上依是带了欢喜,谢过高康。

只是在吃了半个烧饼后,他便放下,神色恹恹。

高康疑惑道:“怎么了?”

道痴叹气道:“我心里难受,吃不下。”

高康道:“吃不下也得多吃几口,这才治丧开始。地方官绅还好,不过做个样子,排个几日班。咱们这些世子身边人,总要陪着世子。”

道痴点点头,就着茶水,将剩下的半个烧饼吃了。

从王府出来时,便已经是未正(下午两点),两人坐在城楼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时间倒是过的飞快。

天色将暮,城门关闭。

众人出来时世子没有交代何时回去的话,道痴与高康商议一番后,便吩咐惊蛰带了两个仪卫回王府传禀。西门下午太平无事,他与高康是继续值守还是如何,还请世子示下。

估摸过了半个时辰,惊蛰从王府折返回来。

世子发话,让他们二人继续在西门值守,具体何时回王府,等王府那边消息。

除了传话,世子还叫人收拾了两个食盒,让惊蛰带过来。

食盒里,都是各色炸果与米糕。道痴叫高康挑了两盘爱吃的留出来,其他的吩咐惊蛰带到楼下值房,给众人分了。

楼下值房仪卫、城门卫近百人,这一盒子点心哪里够分。道痴便又摸出两块银子给惊蛰,吩咐他去烧饼摊多买些烧饼给众人做宵夜。

看着道痴小大人似的安排这些,高康不由怔住。

道痴被他瞅得不自在,抹了一把脸,不像沾了东西的样子。

高康收回目光,垂下眼皮道:“我有个兄弟,比你略长两岁,也是懂事的早……”

高康与黄锦一样,都是从皇宫里拨下来的。

道痴道:“如今在王府,又不是在宫里,家人半辈子见不着一面。等什么时候求了殿下,使人去接你兄弟来安陆就是。”

高康苦笑着,道:“自打我进宫,两下就断了音讯。毕竟他年纪还小,那家人也未必愿意他与我多牵扯。有个做太监的长兄,哪里是什么光彩事。”

原来高康保定府人士,本是农人之子,因家乡疫病,父母相继都害病没了,只剩下小哥两个相依为命,挣扎过活。可兄弟二人,大的七、八岁,小的五、六岁,想要糊口岂是那么容易。

村中富户无子,想要从兄弟二人中择一人为养婿。又有村里出去的老太监回乡,要在家乡挑几个孩子进宫。高康就让弟弟做了那家养婿,自己随着老太监进京。

一时之间,道痴也不知当如何安慰。

七八岁时做出这样影响一生的决定,如今长大怎么能不后悔?

道痴想了想,道:“等世子袭了王位,说不定就有机会进京朝见……到时候你想要去保定,也未必不能成行……至于其他,你莫要想多,不管怎么活,都是一种活法。”

高康犹豫一下道:“你心里怨不怨?明明是官宦家的公子,可以锦衣玉食地长大,却被出继到贫寒人家,紧巴巴地过日子。”

道痴想了想道:“若是想不好的,那满肚子都是怨;且看好的,祖母慈爱,长姐待我亦温柔体贴,吃穿用度上虽比不得那边,可她们也尽可能给我最好。有这样的家人,还不满足,那老天爷都会看不过去。”

高康若有所思,道:“这话说的在理。确实当看好的。若是当年,我没有选择走这条路,说不定早就饿死,哪里还能在这里想东想西。饿肚子的滋味,太不好受,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尝……”

难得这个契机,提及彼此私事,一下子拉近了两人距离。

高康放下心事,捡起一块米糕,开始吃了起来。

道痴垂下眼,世子身边最亲近的内侍共有四人,高康就是其中之一……

府学,乐群院。

陈赤忠、刘从云与吕文召站在院子里,看着院子里没掌灯的几间屋子,神情变幻莫测。

不仅王家兄弟不在,黄锦与高康也不在……

第七十四章 为安定道痴一建言

入夜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来,道痴本是乏极,可是想起南昌府的老和尚与虎头,怎么也睡不着。即便晓得宁王即便造反,也只会选择北上京城或者东进南京,没有祸害大本营的道理,更不要说老和尚与虎头在寺院里挂单。

可是他担心的不只是战火,还有老和尚的年纪。老和尚这两年本就体力不支,若是看完这场热闹,就放下心事,谁晓得老人家会不会就此去了。

若是宁王造反前,他还能前去接应一二;如今宁王造反,他这个兴王世子伴读真要去了南昌,可就说不干净。落到旁人眼中,说不定会给兴王府扣上勾结逆王的帽子……

直到的外头的传来三更天的梆子声,他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等到再睁开眼时,天色已经大亮。

城门楼下传来喧嚣声,道痴起身看了城门外,便见要进城的百姓还有各种驴车、骡车,排了半里来远。

再看城门里,道路两侧已经出来几个早点摊。

城外百姓,衣服还五颜六色;城内军民,要素服五日,今天是第二日。

城门外除了小商小贩之外,还有三三两两的几处青壮。道痴见了,不由疑惑。

难道真有人敢在安陆生事?

他心里留意,便叫了高康,两人站在城门楼上,一起留心那些人。要是有什么不对,好使人就地擒拿。

城门开了。

城外百姓相继进城,若是那没带什么东西的还罢,要是有赶车或者挑担子的,那些青壮便凑上前去,纠缠起来,直到对方掏出半把铜板来才换下一处。

道痴与高康对视一眼,彼此都松了一口气。原来只是些地痞,两人都没有管闲事的意思。

惊蛰上来送早点,对道痴道:“公子,十房那两位也在下边。”

道痴闻言,定睛一看,可不是么,那几伙地痞中,有一伙靠近烧饼铺的,总共六、七个人,十房大郎、二郎正在其中。

高康心思活络,闻言:“二公子,可要遇到仇家,要不要叫人收拾一顿?”

道痴道:“两个小丑罢了,无须理会。”

十房大郎、二郎数着铜板,正抱怨今儿收益少,还不晓得自己已经逃过一劫。

道痴与高康都不是爱指手画脚的人,一日下来,西门都是太平无事。

黄昏时分,城门再次关闭没多久,王府来人,世子传召二人回王府。

那五十仪卫,则是由仪卫司一个正六品典仗带领,继续留在西门,协助城门守军。

城门没有加人,道痴心里晓得,这多半是有好消息传过来。

等到了王府,道痴与高康没有被引进卿云门,而是直接带到启运殿。

除了世子之外,陆炳与王琪等也已经回来了。世子面带乏色,眼睛却闪亮,对道痴道:“布政司衙门有公文传过来,宁王集合叛军往东北方向去了,看样子是取道安庆奔南京!”

不仅世子轻松许多,王琪与陆炳等人都露出庆幸来。

不管宁王到底能走到哪个地步,安陆起码暂时逃过一劫。

世子道:“虽没有叛军压境之忧,可想来过不了几日,宁王造反的消息就要传开。如何震慑地方,防范宵小作乱,还是紧要之事。你们可有什么好提议?”

最后这一句是对着王家兄弟说。陆炳年幼,黄锦与高康等人是内侍,都不好为世子建议什么。

王琪道:“殿下若关心地方,不如照上个月南城抚民时的章程,整合些人手,巡看四城。”

世子又看向道痴。

道痴想了想,道:“我朝武器管制,民间百姓即便有人煽动,手无寸铁也难成气候……倒是官差衙役等人……殿下既有心整肃城内治安,防止有宵小乱了王府治丧大事,何不与地方文武商议,由府卫与官差衙役等人联合起来,组成几个队伍,巡视四城?”

世子越听眼睛越亮。

庶民百姓有几个敢开口说造反的,他之所以担心安陆城不稳,也是怕有官员勾结宁王府,呼应起事。到时候不管如何,兴王府少不得都被牵连进去。

对于刚刚失了顶梁柱的兴王府来说,真是经不得半点风雨。

道痴的提议,不仅使得王府名正言顺将安陆城的武装力量“看管”起来,还使得王府干涉地方之事“师出有名”。

“大善!”殿下点点头道:“二郎年纪虽幼,心思却缜密,就用这个法子。”

说话之间,他再次望向王家兄弟与陆炳几个。

道痴不言不语的时候,还能蒙蒙人;陆炳一看就是奶娃娃,带人去城门处还罢,毕竟只是在门楼里监看;要是带人巡街,这尚且稚嫩的面孔就有些儿戏。

想着陈赤忠的好身手,世子心里就有了定夺,便吩咐人去府学传陈赤忠等三人。

没等陈赤忠等人过来,就有两个内侍进来回话。其中一个是奉世子之命去北城门传召蒋麟,另外一个则是昨日随蒋麟过去的。

带回来的消息,让世子愤怒。

关了城门后,蒋麟离了北城门,被几个公子哥儿接走。

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凑到一起,除了吃喝玩乐还能有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王府在治丧,蒋麟又是奉世子之命在监看北门。

世子涨红了脸,咬牙道:“好,好的蒋二郎,真是孤的好表哥!”

事关蒋家,后头有个王妃在,众人都不好说什么,一时间屋里鸦雀无声。

还是外头传来脚步声,打破室内沉寂。

世子长吁了口气,压下心头愤怒,面色渐渐平复。

陈赤忠等三人随着内侍进来,看到王琪等人在消失了一昼夜后露面,除了刘从云面色如常外,剩下两人面上多少有些不自在,忙俯身给世子见礼,也是掩饰各自异状。

世子伸手叫起,先对刘从云、吕文召道:“明日起你们先暂去长吏司,跟着那边的大人,学习庶务。”

“尊殿下吩咐。”刘从云与吕文召精神大振,忙躬身应下。

世子又看向剩下的四个伴读道:“为了防止有宵小趁着王府治丧之机祸乱地方,你四人可效五月南城旧例,各带一队,巡街查看……”说到这里,顿了顿道:“每队除了仪卫、府卫外,孤明日再与各衙门大人说知,请地方官差衙役出人手协助。”

其他三个先前这晓得这安排的,自然没什么;陈赤忠确实难掩激动之色。

因陆炳与道痴年纪小,世子便对这两人多嘱咐一句:“你们带人出去,未必要站在头里。有什么需要吩咐的,拿着孤的手令,只管命跟着的人去做。”

这是怕遇到事端,有人欺负他们年幼,可暂时又没有其他人手可用。

按照昨日去城门楼的例,巡城的四人每人身边又派了个内侍跟着。道痴身边还是高康,王琪身边还是黄锦,陆炳身边的人也没有变,只陈赤忠身边新委人手,不是之前随蒋麟去北城那个。

吩咐妥当,世子对众伴读道:“你们累了两日,先回去安置。等明日孤同众大人说过,你们再准备出府。”

众人应诺,除了陆炳没动外,都退出启运殿。

陈赤忠面上的激动褪去,恢复了平素的淡然。刘从云从袖子里摸出把素白扇子,轻轻摇着。吕文召最是沉不住气,走到王琪身边,道:“王七,你们兄弟两个昨晚去哪里了,怎么没回来?”

大家都在王府内,有些事情,过后也能打听的到,王琪便说一半留一半道:“在东城门楼猫了一宿。旁的衙门没有长官在许是还没什么;城门那里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人实在不成样子。”

吕文召点点头道:“武夫鲁莽,最易生事。还是文官衙门这边好,品官不在,剩下不过是幕僚师爷,各个只会点头哈腰的巴结,倒也老实安分……”

不管留在府学的这三人心中到底怎么想,昨夜兄弟夜不归宿的话题暂时揭过。

次日一早,用罢早饭,众人到卿云门外举哀一回。刘从云与吕文召两个便去了长吏司,剩下四人又等了半个时辰,才领了世子手令,去仪卫司与府卫点人出府。

南城人口最稠密,事物最繁重,世子就派了年纪最长、功夫最好的陈赤忠;地方衙门官邸多在东城,纨绔子弟众多,世子就派了地头蛇王琪;西城多是酒楼商铺,商贾云集,便由脑袋活络的道痴负责西城;北城住的都是士绅大族,治安向来最好,就由陆炳巡视北城。

每人身后出了内侍一人外,仪卫司十人,府卫六十人,外加地方衙门集合上的官差衙役三十人。

高康虽恪守身份,一切以道痴为首,轻易不开口,可道痴却是没略过他去。要知道,现下可是大明朝,是太监权利最重的时代。

不说京城的东西厂,就说这安陆城兴王府,世子最信任的绝对不是他们这些伴读,而是黄锦、高康这些伴着世子一块长大的小太监。高康虽不如黄锦那样得世子看重,可因老实稳重,在世子身边的内侍中也是排在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