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田瀚到达之前,张迈的密信就已经驰抵赤亭,但更在这封密信到达之前,薛复就已经发觉军情有变!

他从天山北麓的一些小动作中预感到北庭回纥即将会发动一场大攻势,结果不出所料,就在奚胜将密信分别转告其他四大留守时,北庭回纥的前锋开抵龙泉关下了。薛复亲自率领骑兵队出战将对方击退,但走了几千人,后面却漫山遍野地掩至,望上去怕不有数万骑之多!

薛复心中诧异,回到关上后部下将密信呈上,薛复扫了一眼脸色微变,但这种变化转瞬即逝,只有马呼蒙和薛苏丁才注意到了,薛苏丁问道:“怎么?”薛复道:“没什么。”回到内堂,才将消息告诉他们,马薛二人大惊,齐声叫道:“没想到曹议金这么大的名头,竟然如此忘恩负义!”

薛复却没接他们的话头,对薛苏丁道:“我马上要赶回高昌去,留下三千骑兵和全部步卒器械,其他人我全部带走,龙泉关就拜托你了。”

薛苏丁惊道:“这…将军,毗伽这次来势汹汹,怕是势在必得!只有这么一点兵力的话,我怕…”

薛复道:“我自然知道此事为难,但龙泉关虽然要紧,河西之事却更重,所以唯有拜托苏丁兄尽力与毗伽周旋了。”

薛苏丁亦是腹中有谋之士,似乎便明白了薛复的意图,答应了道:“好吧,将军你就去吧,我尽力而为!”

薛复立即命马顺、乌力吉安排部属分批出发,自己先赶赴高昌城,这时郑渭、郭师庸、慕容春华正自商议对策,郭师庸见到了他奇道:“你怎么来了?不是说毗伽大兵压境、龙泉关告急么?”薛复道:“龙泉关再急,急得过河西?”

郭师庸道:“河西那边的事情自然也重要,但龙泉关同样不能失守,不然局势就要更加糟糕了。我们将北面屏障托付给你,你怎么弃关回来了?”这句话已经隐隐带着责备。

薛复也不接腔,也不争辩,却问道:“增援大都护的事,三位可有决议没?”

张迈当初离开时曾命郭郑薛慕奚五人共同议事决定,薛复在西北龙泉关,奚胜在东面赤亭关,高昌由郑渭郭师庸一文一武主持,加上居中支援各处的慕容春华,三人一起已占多数,因此若有大事,三人碰头商量过没有异议就能施发号令,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要邀问薛奚二人意见的情况。

但这次河西的密令传到时,三人却起了争执。对于救援张迈这一点倒也没什么不同的意见,然而如何救援郭师庸和慕容春华却争得厉害。

郭师庸是准备让慕容春华率领七千骑兵赶去救援,慕容春华却嫌兵力太少,要求增兵,郭师庸担心兵力抽调过多会使高昌空虚,无法抵御毗伽的进犯,万一高昌有失,只怕东方三镇都有不保之虞,而且他认为慕容春华的七千人若能突破关阻与张迈会合的话,那张迈手头就将有上万骑兵,纵然无法取胜,应该也足以回来了。

慕容春华却以为如果是一开始就万骑齐冲当然可以纵横无阻,但现在赶去玉门关,中间不知道隔着多少险阻,只靠七千人的话只怕过不去。郭师庸却认为现在张迈在内,慕容春华在外,里应外合之下归义军一定得露出破绽,待高昌这边局势稍缓,那时再继续追加兵力增援,可慕容春华却觉得这么做并不保险,无法保证一定能将大都护救回来。

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郑渭这几年跟随大军南北征伐,又常负责后勤事务,接触得多了,对军事也不是完全不懂,只是在郭慕两个行家面前却有些说不上话,一时便沉默着,见到了薛复道:“薛将军,你来得正好!就一起议一议,看看是郭将军说的有理,还是应该听慕容将军的。”

薛复自加入安西唐军以来一直谨言慎行,很少得罪人,尤其对资格比他老的人更是如此,但这时看看郭师庸,再看看慕容春华,竟然脱口说道:“我觉得两位的看法,都有问题!”

郭师庸和慕容春华咦了一声,同时向他睨来,慕容春华有些不以为然地道:“有什么问题,还要请薛将军指教!”

薛复不慌不忙,说道:“议判此事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到底是东方三镇重要,还是大都护重要!”

第079章 吞陇之志

“东方三镇重要,还是大都护重要?”

薛复的问题,对郭师庸等人来说,不是尖锐,而是意外。

当然,老辣如郭师庸,聪明如慕容春华,都不至于被薛复一问就老老实实地顺着他的思路走,郭师庸道:“薛将军,你提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这与当前的事态又有什么联系?”

“自然是有联系的,”薛复道:“郭将军和慕容将军刚才在谈论的,不是该留多少兵力以守备高昌么?因此我想问一句:究竟是高昌重要,还是大都护重要?”

“当然都重要!”郭师庸道:“现在大都护虽然危急,但他的安危与高昌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能否两者都保全,看的就是我们的决断和能耐。”

“真的能够两全么?”薛复问慕容春华,道:“慕容将军,如果给你七千兵力,你有几成把握能够接回大都护?”

慕容春华不肯回答,薛复又问:“如果给你一万人呢?”慕容春华还是不肯回答,薛复又问:“如果给你两万呢?”慕容春华沉吟着,道:“若有两万人的话,从伊州突破,杀至玉门关应该有七八分的把握,不过仍然得快,得在大都护那边还有力量响应我们的情况下杀到玉门关附近进行才成。”

薛复道:“我的判断,与慕容将军相近,那么郭将军,如果抽调出两万大军去救大都护,而毗伽又全力进犯,那么高昌这边还是否抵挡得住?”

“这…”郭师庸知道若是远征救援,所出动的兵力势必都是府兵,新兵以及步卒不具备迅速远征的能力,去了只怕反而得添麻烦,但要是抽调两万主力骑兵,那高昌这边可就够呛了,虽然未必防守不住,可郭师庸也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了。

薛复道:“若是平均用兵,那么营救大都护与守备高昌就都只有七八分的把握,万一毗伽来势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猛烈,而归义军的包围圈又较预料之中严实,以至于高昌迟迟不能击退敌人,而救援大都护的行动又处于胶结,那时候可怎么办?”

慕容春华由于立场的原因,对薛复本来有着一种敏感乃至排斥,但这时却沉默了,因为从事理判断上他是赞成薛复的,郭师庸也不开口,他以他的老练也判断出薛复的话没错。

这时郑渭道:“薛将军,若按你说,却该怎么办?”

“不能想着两头兼顾!”薛复道:“一定要有个取舍!将主要兵力用在一个方向上,另一个方向则以毅力与智慧来周旋,但事先要做好壮士断臂的决心!所以我刚才才会问:对我们安西大唐来说,究竟是东方三镇重要,还是大都护重要?”

是领袖重要,还是根据地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个两难,但这时郑渭却毫不犹豫地就道:“当然是大都护重要,只要能够救出大都护,别说东方三镇不保我们仍然有机会扭转乾坤,如果大都护出事,那么高昌就算暂时保住了,迟早也得分崩离析!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值得讨论!”

慕容春华微微点头,薛复道:“若是如此,那么还有什么好争论的!现在就应该集中能调集的兵力,一举突入河西!大都护给的命令,不也说得很清楚了么?他是要我们设法挺进河西增援——这里头可没叫我们一定要确保高昌,所以我认为应该集中兵力突入沙瓜,至于高昌…”他顿了顿,道:“就用这片土地作为延缓毗伽步伐的盾牌!”

郭师庸沉声道:“你是说,为了救大都护,就算将高昌变成焦土也无妨么?”

如果是马小春,这一刻马上就会回答说当然,天底下有什么比张迈的性命更重要的!

但薛复却是不会这样说的,他朝着东南方向一指,道:“郭将军,郑长史,慕容将军,难道你们认为,这次张大都护真的是要我们去将他救出来么?诸位,请你们仔细想想,大都护发来的密信里头,可有一句是要我们去救他的?”

没有!张迈发来的是命令,是要五大留守设法增援,而不是营救。

薛复道:“如今河西的形势,成败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我们的这个赌局,不是救人,而是要用高昌来博整个有着百万汉民的河西!其实我们都清楚,大都护此次入陇,可不止是为了迎娶福安公主么!更不是为了和曹家结盟——从一开始就不是!大都护的目的,其实诸位心里应该都隐隐猜得到吧!”

郑渭的眼睛眯了起来,有点像狐狸的弧度,与杨易同帐那个晚上的谈话迅速在脑际掠过,在那之后,他和杨易都曾数次与张迈有过深谈,每一次的主题都是河西。

郑渭又看看薛复,这位若非那道刀疤几乎可以称得上美丽的将军是郑渭的妹夫,但有关河西的图谋郑渭却没和他谈起过,然而现在看来,这个男人的直觉可比郑渭内心的评价还要高。

“张龙骧自起兵以来,从来都是进攻,进攻,进攻!”郑渭几乎很难想象,这个男人会让属下去救他,但是他和郭师庸、慕容春华都很容易就可以想见张迈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不惜犯险——甚至是拿自己的性命来赌博。

薛复此刻的言语,似乎是提醒了在场三位同侪张迈的这个性格。

“如果大家仔细想想过去几年大都护在几次关键点上的选择,那么大家就应该明白,这次的事情,大都护表面上陷入了危难,但实际上,他却已经开创了一个难得的局面,一个让我们可以名正言顺进入河西的机会!”薛复道:“这对我们来说乃是一场豪赌,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但雄吞安陇,不也在此一役么!”

和聪明人说话,不需要有太多的解释,甚至不需要将话说尽,从郭、慕、郑眼神的反应中薛复便知这三位同侪在对张迈的评级上是有共识的。慕容春华更是忽然发现,薛复说话时候语气,竟有些像张迈那样的感觉,自己一不小心也几乎要被他鼓动!

雄吞安陇!

不止是为了救张迈,更是为了趁机占领整个河西!确实,被困在玉门关等着部下去救,那不像张迈的作风,反而是以小搏大,将自己的性命以及东方三镇来作一番豪赌,那才像张迈做的事情,也与安西自万里纵横、越战越强的兵略精神一脉相承!

当战争的目的变了,人的动力也就变了,战略的方向更是彻底扭转了过来!

郑渭第一个站了出来,道:“薛将军说的对,我想不但是大都护,杨易将军还有我们的三千个兄弟,这时应该都是这样想的。”

慕容春华也跟着点了点头,薛复的主张他也是支持的,不过他心中却冒出了一股遗憾来,他多么希望此刻力主进攻的人不是薛复,而是杨易,对慕容春华来说,如果是由杨易来主导这件大事,那可就完美了。可是,张迈偏偏将杨易带走了。

郭师庸看看薛复,看看慕容春华,再看看郑渭,这三个年轻人的表情忽然有了某种一致性,自张迈离开高昌以来,虽说留守者有五人,但防务的整体布局向来是郭师庸在做安排,郑渭尽量不过问军方的事情,薛复和奚胜在外,慕容春华也未提出过不同的意见,郭师庸隐隐然便成了五留守的首脑,安西军东线的军队在过去几个月所展现的也正是平稳老辣的风格,但这一刻他却忽然发现,领导权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微妙的转移。

“薛将军…”郭师庸迟疑着,问薛复道:“你认为我们如果要进兵河西的话,需要多少兵马才有必胜之算?”

“世上没有必胜之算,”薛复道:“不过要想制胜,最好得有五万骑兵!”

郭师庸脸色一沉:“五万骑兵!我们哪里来那么多的骑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情况!”

薛复道:“最少的话,那也得三万人!”

郭师庸搜肠刮肚,高昌此刻能调动多少兵马,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在那一瞬间将高昌如何防备、赤亭如何防备、龙泉关如何防备,乃至赤亭、龙泉同时失守的情况下,高昌这边需要哪些折冲府才能维系最后的抵抗,都迅速地在脑中过了一遍,终于道:“好吧,既然大家决定戮力东进,那我们就调出二十六个折冲府的兵力来,东征河西,增援大都护。”

“二十六府!”慕容春华道:“那高昌这边还守得住么?”

郭师庸哼了一声,这两年熬得半白的须发扬了起来,道:“你们年轻人有鲸吞万里的雄心,难道我这个老将就没有一点用处?高昌得大都护一番清洗,渣滓尽除!底层百姓感激我军善待他们,人心颇为可用!我手头又有步卒器械,只要粮食没吃光,这座城就陷不了!”他看了薛复和慕容春华一眼,道:“东进之事,就交给你们两个小伙子吧,至于高昌这边,你们尽管放心!我郭师庸还没老呢!”

在高层有了决定以后,高昌守军迅速动员了起来,军队的调动迅捷无比,但外人却看不出门道来,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郭汾的马车已经过了银山大寨,在路上她听说了龙泉关的军情,心里本来应该更加焦急,但作为张迈的妻子、郭师道的女儿,作为一个经历过几次生死大战的女人,郭汾的心却在长途行旅之中静了下来。

“他又不是不知道曹家对他心怀忌惮,又不是不知道毗伽对高昌念念不忘,既然知道,就不该会如此被动才对。那么眼下这个局面,到底是被迫如此,还是他的有意推动?”郭汾心道:“河西的事情,他没和我多说,可是以他的脾气,怎么可能没有预备呢?”

东方三镇内部的道路,已经被商旅踩踏得越来越平坦,不久郭汾便到达了高昌,郭师庸和郑渭听说她来急忙迎接出来,郭师庸是郭汾的族叔,见面后略带责怪味道地问郭汾怎么在这当口赶来,“也不留在龟兹多休息休息,你生产完才多久!”

郭汾在人前露出的却是令人放心的笑容:“张郎现在人在河西,而毗伽又偏偏选择这个时候来攻,我作为大都护夫人,虽然没力气直接上阵杀敌,但到前线来给将士们打打气却还是做得来的。”因问:“怎么不见慕容大哥?”

郭师庸道:“他另有要事。”

接了郭汾进城,在内府无其他人时,郭汾才道:“河西的情况,田瀚已经都和我说了,我是妇道人家,此次来到高昌,不是要干涉诸位的行动,只是挂念大都护的安危,出于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来问问叔叔:这次解救大都护,有几成胜算?”

郑渭道:“夫人放心,增援河西的事情,昨日已经开始行动了。”

郭汾又问:“庸叔在这里,想必是留守高昌了,那前往河西的,不知是薛复,还是慕容?”

郭师庸心想这个侄女不愧是将门虎女,一眼就看出了关键,说道:“我们几个经商议过后决定,此次增援河西,乃以薛复为主将,慕容春华为副将,一切行动,付薛复决定执行。”

郭汾暗中讶异,高昌五大留守的职分她是很清楚的,如果是出动一个薛复或者出动一个慕容春华,其所代表的兵力也大略可以推知,但她也没想到诸将的决策比她所想更加大胆,竟然是同时出动了两个中郎将,那么东进用兵的规模显然就不是简单的救援了。

郭汾之所以赶来龟兹,原本是担心留守诸将对救援张迈不用心,这时却反而道:“薛复和慕容都去?那高昌的防务没问题么?”

只这么一句话,郑渭便知道郭汾已经窥破他们用兵的大方略,心中忍不住暗暗佩服,又想:“张龙骧有这么一个妻子,究竟是否是一件幸事呢?”

却听郭师庸道:“我已经传令,让守敬进驻银山大寨,龟兹、焉耆那边也会陆续抽调士兵赶来,但毗伽这次来势汹汹,高昌战局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汾儿,我看你还是先回龟兹吧。这里在未来几个月只怕将会陷入苦战,到时候我们可照顾不了你。”

郭汾微微一笑,却道:“叔叔这话可说的不对了,仗是要你们男人去打,可说到照顾,却该是我们女人来照顾你们男人才是!婶婶不也在这里照顾叔叔的起居么?也不见叔叔赶她走,为何却偏要来赶我?你们放心吧,我龙面将军的妻子,知道自己在这个节骨眼上该做什么。”

第080章 玉门攻防(一)

曹家终于动手了。

由于这次对付的人是个大麻烦,政治宣传与军事打击同时要用上,如果是外敌入侵,曹家一日之内就可以动员全境,但安西军与归义军之间有着牵扯不清的同盟关系与亲谊关系,张迈所展示的武力又让曹元德觉得要用一次小规模的偷袭就灭掉他实在太过渺茫,而要倾国以动,自不是曹家一句话出来就可以进行,所以前期的种种准备大费功夫。

曹元德以阎肃代替了曹元深,掌握了瓜州的兵权,同时派出了康隆赶赴伊州,统合归义军部署在伊州的兵马,沙州方面则打击张家、李家等家族以及明显倾向于张迈的佛教势力,软禁了曹元深,最后虽没成功将曹元忠也圈起来,但曹元忠选择自缩于西北边地,曹元德便也不为已甚。至此归义军的内部统合才算大致完成。

在曹元忠抵达沙州时,晋昌城守军便已出动,阎肃曾经当过慕容归盈的副手,近年来则一直在沙州主持政务,官位已与慕容归盈相当,在归义军内部威望甚高,所以曹元德才会派他来接掌晋昌。

但是要军队不造反,和要军队能拼命那又是两回事。

阎肃接掌瓜州防务,晋昌兵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说到对这支军队的掌控力,他比起慕容归盈来那可就差多了,甚至就是慕容腾来都可能比他好一些,因为在许多瓜州兵将眼中慕容腾乃是慕容归盈的儿子,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表乃父意志的。

再则这次要打击的对象是张迈,张迈对瓜州兵将来说那也不是第一天听说的人了,当初张迈进攻焉耆,归义军要调停,张迈依了,曹家请安西军退出铁门关,安西军也就退了,曹议金邀请张迈入陇,张迈二话不说就来了,甘州回纥犯瓜州,又是张迈引兵来救,一场夜袭就以三千之众逼退数万胡马,甚至差点俘虏了狄银——那可是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至双方关系正式破裂为止瓜州军民无不津津乐道,这种影响不是一道檄文下来就能抵消的,因此听说要去攻打张迈,归义军内部许多人都觉得说不过去,许多兵将对张迈既有畏惧之心,对此次行动便起懈怠之意。

开参谋会议的时候,阎肃命诸将献策的时候,瓜州别驾李益甫道:“阎公,这次去攻打玉门关,却不知该和士兵们怎么说。”

阎肃眉头一皱,道:“什么怎么说!”

李益甫道:“军行依正道,名正则言顺,却不知我们要攻打张迈,为的却是什么?”

阎一山道:“张迈假冒钦差,挑拨我们与甘州的关系,身为胡人却假冒汉人,对我河西心怀不轨,所以令公下令讨伐,讨张檄文所列的十大罪状,难道你都没看么?”

李益甫道:“假钦差什么的,这百余年西北地面上多了去!就是张义潮公自己,当初起兵之时一样是假借朝廷的名义,只是后来入长安之后朝廷承认,大家也就默许了。至于说假冒汉人,我一介稗将不敢怀疑令公的判断,可是咱们归义军又不是没与胡人交过朋友,于阗一样是号称汉人的胡儿,我们不一样和他做亲家?”

阎肃脸色沉了下来,阎一山喝道:“李别驾,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想抗命么?”

“不敢。”李益甫道:“只要是令公的命令,卑职不敢不从,只是卑职以为,张迈毕竟是我们请来的客人,就算他真的对我们图谋不轨,咱们将他驱逐出去也就是了,现在联合了甘州回纥要围攻他,这个在道理上说不过去。”

阎肃却不与他辩论,勃然作色道:“大胆李益甫!我们大军将动,你竟敢替敌酋说话,你是收了那张迈多少好处,快快招来!”

李益甫大惊:“我连张迈的面都未曾见过,如何收他的好处。”

阎肃冷冷道:“若非如此,你为何却来慢我军心!光是从你刚才的那一番言语,便证明你乃是张迈的奸细无疑!来人啊!”

他阎家亦是老大家族,阎肃来瓜并非空身前来,帐前自有心腹甲士,闻令上前,阎肃道:“将这个奸细拉下去斩了!”

李益甫大惊失色,诸将都想:“李益甫这下子可撞到刀口上了,阎肃新来乍到,正要找机会立威呢。”但害怕阎肃开了这个头,往后杀起人贬起官来一个接一个,不免连及自己,所谓物护其类,慌忙都上来求情,叫到:“李别驾三代守瓜,忠心不二,定然不是奸细。请阎公明察。”

阎肃仍然要将李益甫治罪,满帐二十八将,倒有二十五个都跪下了,个个都愿意以身家性命来担保李益甫不是奸细,阎肃冷冷道:“若他不是奸细,却在出兵之前怠慢军心,同样是论罪当死!”

李益甫更有几个好友顿首出血,叫道:“阎公,李功勋卓著,以一句话便杀了他,恐三军将士不服啊。”

阎肃冷冷道:“如果有功劳就可以恣意任行,那还要军律来做什么!”

求情的诸将一听慌忙改口,纷纷道:“大军未动,先杀大将,于军不祥。”又说:“李益甫虽然有过,但罪不至死,还请阎公宽待。”

自先锋以至于后勤,人人来劝,就连那两三个平日和李益甫很不对付的人也出来苦劝——他们不是为了救李益甫,只是这时大部分人都动了,他们若是不随众,以后会被其他人排斥,所以出列。

最后连阎一山也道:“叔父,李益甫罪在当罚,但奸细之迹未显,恳请叔父饶他一命。”说着也跪下了。

这一来满帐只剩下阎肃和几个执兵甲士站着,阎肃见火候差不多了,才道:“也罢,就将你的性命寄下,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拖下去,重打四十军棍,以儆效尤!”看看还有人要来求情,挥手道:“谁若再敢求情,便与李益甫同罚!”吓得诸将再不敢出头。

武士们将李益甫拖下去噗噗噗,四十军棍打了个结实,打得两股血肉模糊才又拖了上来。

阎肃看都不看一眼,当场便褫夺了他的职务,另派将领接任,道:“诸将各自准备去吧,明日午时一刻出发,凡有迟延推托者,军法处置!”

诸将便慌忙下去忙碌了,却有几个知心的来寻李益甫看他的伤势,李益甫趴在床上,叹道:“这四十军棍没将我打死,我倒是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但阎肃他背义发兵,不能以德服人便只能以威压人,如此军心,若是去对付叛乱的农民或者牧民也还无事,但去对付张龙骧…唉!诸位出城作战的请多保重,我当在晋昌为诸位祈福。”

众人唏嘘而退,却便有风声漏到了阎肃处,阎一山知道后怒道:“这个李益甫,打了四十军棍还不知悔改,还在那里蛊惑人心!叔叔,不如斩了他祭旗吧!”

阎肃在军帐之中威风八面,这时却摇头道:“你急个什么。咱们现在管的这些人多是慕容归盈培养起来的部下,他们对老慕容那是如师如父,这次慕容父子被大公子监了起来,和瓜州这边断了联系,他的老部属心中必然有疑虑不安,只是这些是内部的大决定,他们不敢出声评论,便借着张迈之事闹一闹,既抒发几分怨气,又作一点试探而已。现在大公子和狄银催促进兵催促得好紧,打了李益甫只是做个样子给其他人看,叫其他人不敢妄动,待得出城以后,再慢慢以军律整束他们吧。”

阎一山因问:“叔叔,这次讨伐张迈,你看我们胜算大不大?”

“这个…”阎肃沉吟道:“此人肯定是极不好斗的,幸好他也有弱点,那就是身在重围之中,军粮补给越往后就越跟不上,咱们且布开兵马十面围拢,叫张迈插翅难飞,攻坚战却让狄银打头阵,耗他气力,待安西军筋疲力尽之际,我们再来收取战果不迟。”

阎一山道:“此计甚妙,只是沙州那边似乎希望速战速决,再说时间不断拖延的话,万一消息走漏到了高昌,他们那边兴兵来援时,那可怎么办?”

阎肃冷冷一笑,道:“速战速决,哼,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在后方自然想要快点解决的好,但我们这个对手是能快点解决的人么?萨图克、骨咄、毗伽还有狄银,不都吃了冒进的亏?现在我们兵力胜过对方,粮草补给不用担心,自当用长克短,何必跟张迈抢快?越快越要出事,别忘了姓张的可就是最擅长奇袭的。至于高昌那边,嘿嘿,你也不用担心,一切早就安排好了,现在张迈的那些属下只怕已经自顾不暇了,没功夫来救他们的主子的。”

阎肃出城之后,安排了一百五十队骑兵迅速驰往瓜北,紧紧追蹑着张迈的大旗与赤缎血矛,阎一山道:“张迈最是狡猾不过,他大旗所在,人未必在那里。”阎肃却道:“这你就不懂了,这旗是个标志,夺得大旗就等于拿下了半个张迈,这场仗就赢了一半了。咱们用堂堂正正之师挺进,只要不露破绽,便不怕他用奇。”

阎肃是在张氏乱局中硕果仅存的归义军老将之一,对军队内部的治理很有一套,尽管瓜州军队受慕容归盈影响很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阎肃对军队的掌控力也就越来越强,同时曹元德又从敦煌加派九千兵马赶到供他指挥,阎肃将不听话的将领慢慢地或裁汰或调任,逐步地换掉了七个将领,重新调整之后军队的指挥便越发顺畅起来,诸将不亲他的也都服从他的指挥。

大军顺着冥河北进,狄银派人来下书要与他会师,阎肃也就派人前往回书,却仍然主张分合进击。他以玉门关为核心,调动伊州兵力堵其西北,让出东南给狄银进攻,自己却将自正西以至于正南的要害据点尽数占据,骑兵来来往往,在前开路,背后是步兵落地生根,从晋昌出发,步步为营地逼近玉门关,十日之内便结成了一个似松实紧的包围圈。他未急进,但就达成的效果而言,却是似慢实快。

杨易虽然是唐军的总指挥,却也时而驰骋出关以窥视敌军的军情,兵家高手见到对方布局可以见一叶落而直秋,杨易窥敌之后颇为佩服,回来对张迈道:“敌军来了个老将啊,辣得很,看样子不在庸叔之下!”

张迈道:“斗得过他不?”

杨易嘿了一声道:“大军对峙又不是比高矮可以拿尺子量,将才各有其长,看天时地利人和吧。”

薛云山熟知玉门关周围的水源、地理,但阎肃却比他还熟!除了薛云山所知的那些明水源之外,他更掌握了十六处暗水源。薛云山曾向张迈建策说,要利用玉门关周围荒漠缺水的地理,控制水源,袭扰敌军,并表示在这里作战不怕对方大军压关,因为大军陡然涌至聚在一起,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补给反而要成问题。玉门关附近的水源提供给军队饮用勉强还够,但要保证大军能够有足够的用水来保持清凉滋润则断断不能。现在正是夏季,阳光猛烈,人在沙地上暴晒过久而用水跟不上的话,仗都不用打,自己就会崩溃掉。薛云山的建策,就是要利用玉门关附近的天时地利。

然而阎肃却没有以大军急进,而是派遣小股部队进袭,他自己的大军停留在冥河下游,冥河下游位于玉门关之东南,驻扎在这里既不用担心饮水不够,又能够就近与狄银联系。尤其让杨易赞叹的是阎肃竟然采用夜里用兵的方法来进兵争夺水源地。

大军行动,最怕夜袭,但阎肃却有夜战的条件:他军中有为数不少的士兵熟悉瓜北地形地貌,在这里乃是本土作战,就算是在暗夜之中也可以分辨道路,且阎肃手中兵将较张迈为多,比张迈更承受得起损失,而少量的部队就算发生意外也不会太过干扰军队的整体局势。

杨易本来是想出奇制胜的,但阎肃却派出了数十支骑兵先取暗水源为据点,这些暗水源通常来说都位于明水源附近,只是必须铲去表层才能露出地泉或湿沙,阎肃先占定暗水源,对明水源形成包围圈,跟着进逼在明水源出没的唐军游骑,一步步地摘掉唐军在玉门关城之外的据点。

见到了这等手段杨易忍不住大赞起来,对张迈道:“了得了得,咱们可遇着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了。没想到归义军中竟然还有这等人物!”若是郭师庸此刻定要忧上眉梢,杨易却反而生出兴奋来。

阎肃用上这步步逼近的战法,在出晋昌十五日后就将战线推到了玉门关附近,其前锋骑兵有时候竟然掠到了玉门关城之下,薛云山说的建策已经完全失效。

要知道这玉门关作为归义军与百帐部势力分界点并非偶然。玉门关以北的泽北地区,其气候与地理便是荒漠与草原相夹,更利于已经胡化了百帐部活动,而玉门关以南,则是灌溉农田、草原与沙渍化土地相夹,在百年前更曾是灌溉农田遍地之所在,步骑混合的军队在这个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地理与气候对军事分界的影响,所以瓜州方面最北面的直接控制据点,就在玉门关。

阎肃曾不知多少勘探过瓜北的这片土地,对每一个山峰、每一座沙丘都了如指掌,因此安排起兵马进退来竟仿佛能够预测到杨易所部署的行动!而他在一些军事盲点上所布置的小根据地杨易却未必能及时洞察到,渐渐的,战争的主导权竟然逐步落到了阎肃这边。

归义军的主力仍然没有出现在玉门关城墙上视野所及之处,但城内杨易却已经感觉到了压力,知道这个对手此刻定然已处在离开玉门关一两日距离之内,只要己方一露出破绽马上就会开到攻击!

在外行人眼中,两军似乎还看不出谁高谁下,正如棋未到中盘,双方还杀得难解难分,包括两家的中低层兵将在内,哥哥都是当局者迷,但阎肃和杨易两人心里却清楚:情况已经变得对归义军越来越有利。

阎一山也看到了这一点,在给敦煌方面的日常文书上就要添上喜报,阎肃听了他拟的草稿后却让他将喜报去掉,反而要他将局势形容得危急不堪。阎一山道:“现在敦煌那边急需捷报,眼下明明是我军有利,为何却要反过来说?”

阎肃说道:“正是因为敦煌需要捷报,所以反而不能给他!你又不是不晓得,大公子现在对河西的局面心里很没底,他是恨不得赶紧出战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你若是现在就报喜,他一见之下一定会马上催着我们进兵,和张迈的这场仗还要打很久的,若是仓促进兵的话,非坏事不可!相反,若是将局面说得不堪一些,大公子见了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设法给我们增兵增粮。”

阎一山听了乃叔的分析后将信将疑,却还是按照阎肃的意思重新拟了书信,果然曹元德收到书信以后马上以加急快马送了书信来,信中尽是安抚的话,称阎肃如今乃是河西柱石,归义军之存亡全看他此战之成败,勉励他坚持下去,又表示不久将会加派五千兵马赶来增援。

阎肃拿到书信后对阎一山笑道:“如何?”

阎一山佩服不已,道:“叔叔神机妙算,眼下河西有机会打败张迈的,怕就只有叔父了。”

阎肃嘿嘿一声,道:“张迈自家的兵马只有三千人,咱们可有多少兵马?以数倍兵力围攻他却还弄得这么谨慎小心,结局就算是胜了,那也是虽胜犹辱,没什么好夸口的。”

阎一山道:“那接下来我们该进攻了吧?”

阎肃摇头道:“没那么快。张迈能从新碎叶城打到这里,必定有过人之能!他的三千铁骑都还没动呢,那不是兵力多就一定能赢的百战铁军,现在硬碰,未必有胜算。一定要将他们耗得精力疲软、心浮气躁才行。咱们仍然按兵不动,你到狄银军中走一趟,让他改变方略。”

阎一山道:“怎么改?”

阎肃道:“张迈现在在玉门关,看上去是孤城,实际上可进可退,泽北草原虽然贫困,但如果牧民已经被张迈蛊惑住愿意勒紧裤带扶他的话,那么泽北草原便还可以给玉门关输送粗劣却可以维持生存的资粮。如果我们现在联合狄银强攻,也未必打玉门关不下,但那样的话我们的损失一定会相当惨重,而且张迈形势不利之余还可以退入泽北,那时候我们再去追他,实如捕风捉影一般。我们的步兵进入泽北以后作用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却反而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要破玉门关,必须先斩断它与泽北百帐部的联系,让它变成一座真正的孤城。”

阎一山也非庸才,被乃叔一提点,道:“所以我们就可以要狄银可汗分派兵马,绕过瓜州大泽,袭扰其后方。”

阎肃哈哈一笑,道:“对了一半,是要狄银分派兵马袭扰其后,但可以三管齐下地进行:一边以精骑沿着瓜州大泽湖畔,从玉门关后方攻击,以扰其后;一边派人进入草原,拉拢百帐部不服张迈者,张迈毕竟入瓜不久,就算他再怎么会蛊惑人,总不能将百帐部打造成一块没缝隙的铁板,所以我们仍然有机会挑拨百帐部内乱;第三则是派人前往豹文山部,让狄银对他们许以重利,就说消灭百帐部以后,瓜州大泽以北尽数归他。”

阎一山道:“好计,只是狄银向来狂傲,要是他不肯听叔叔的安排…”

“他会听的。”阎肃道:“以前的狄银也许根本就不会理我们,他对曹令公都不很放在眼里呢,但你看他最近的态度,对我也好声好气的。这却还得感激张迈,夜袭那一役应该已经将狄银的傲慢打掉,现在他对张迈应该是又嫉又恨,但暗中又深为忌惮。我给他出的这个主意,他听完之后一定会躬行的。”

阎一山便领命去了。

杨易见归义军前锋已经屡次逼到关城之下,但主力却迟迟不出现,石拔便要领兵去闯一闯作试探性攻击,杨易不许,道:“对方主将是个厉害人物,将步骑混搭用得纯熟之极,这人可比龙柏更不好对付,我料从这关城之下到敌人主帐,一路定有层层陷阱,过去容易,回来难,便是让你闯过去了又闯回来,只怕也得流血受伤,那样反而会让人窥破我们的虚实。”

又过三日,围攻者仍然没什么动静,杨易对张迈道:“这事玄了,只怕对方会分兵袭扰我们的后路,进入泽北草原,给我们来个釜底抽薪。”

田浩道:“泽北草原那边,薛云山和曹昆已有安排,我们在湖畔北岸也有埋伏,一定能够截击对方企图绕湖袭击我关城之后的部队。”

杨易却道:“如果来的只是偏师,姜山、曹昆他们倒也抵挡得住,但万一进入泽北草原的是狄银的主力呢?现在对方兵力比我们多出许多,他们是可以分兵行事的。”

石拔问道:“那怎么办?”

杨易道:“有两个办法,第一,全军放弃玉门关,马上退入泽北。”

张迈道:“那不行,不战而退那是露怯,对往后激励士气不利。”

杨易道:“那就用第二个办法,只是那样却更加冒险了。”说到这里却打住了。

张迈沉思片刻,道:“你是想我在这里周旋,你领兵去解决了进入泽北的兵马,然后再赶回来?”

杨易道:“是的,大都护的赤缎血矛一立,就足以牵制住数万大军。只不过那样的话,在时机与时间的计算上,就一点也错不得!不然大都护就会有危险。”

田浩、邱子骞等人都觉得杨易的建议近于凭空猜测,光凭这等猜测就冒险,似乎不应该,田浩道:“敌人现在不进攻,或许只是忌惮大都护的威名。会不会是杨将军过虑了?”

张迈望着变幻的天空出了一会神,却道:“虽然没什么理由,但我却觉得阿易说的有理,我也觉得不对劲。”拍了拍杨易的肩膀,道:“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又不是第一回合作。”

阎一山从狄银帐中回来,禀报乃叔道:“叔父神算,狄银果然答应了。我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暗中拔营,领军绕路去了,却留下龙柏协助叔父。”

阎肃点头微笑道:“好,好得很,通知龙柏,明日就准备攻城。”

阎一山大奇:“不是说等狄银可汗截断了玉门关的退路后再动手么?”

“是那样没错,”阎肃道:“不过在那之前我要看看张迈是否真的在玉门关里头,我可不想围着一支赤缎血矛空耗时光。”

杨易点了兵将,就要借着昏色出发,湖面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杨易仿佛嗅到什么似的,下令全军停下,回来对张迈道:“对方的统帅肯定是个积年的老将,行动既然如此老辣谨慎,想来他不会不来确认一下。或许近日他会先发动一场试探性的强攻也未可知!但如果到时候我们留下的兵力不足,防御力显得软弱,他这场试探性攻击就会变成真的!所以我想我还是等一等再走!”

第081章 烽火台上

玉门关其实可以算作是长城的一部分,帝国的工程专家选址是依山靠湖,在瓜州的主道改变之前,它扼守着河西通往天山南北的要道,所以关城的修建,本是面向西北的敌人,但这时候却反了过来,敌人来自东南。

既然是长城的一部分,在地势最高的地方便有两座烽火台,如今烽火已有多年未曾点燃,上面的牛粪狼粪都已硬得犹如沙石一般,也完全没有了臭味,牛粪上面长了菌跟着又枯死,形成了一层奇怪的外衣。

张迈此刻就站在玉门关的最高处,身边只有马小春、石拔和占据四角的瞭望手,即使不用被士兵们叫做千里镜的望远镜,靠着这个高度也能够望到很远,白天的话绝对可以预先侦查到敌人攻袭。

石拔玩弄着一只千里镜——这不是张迈带来的那支,而是“格物院”的大机械师萨迪仿造出来的新玩意儿。

萨迪是中古时代的科学家,有着典型的科学家性格,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与发明,当然,他也有不小的功利心。当初在宁远城(那时候还叫讹迹罕)自然而然地就为城主服务,等到了萨图克接管了讹迹罕,他觉得的萨图克乃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因此便投效到他麾下,并非常积极地帮他张罗攻打疏勒的事情,在疏勒攻防战中,守城的兵将没少吃过他的亏,从这个角度讲来他也是个战犯。

然而张迈却特别宽恕了他,不但为他开脱,还拨了一所格物院让他继续从事研究,萨迪感激张迈的恩德,从此死心塌地地将精力投入到格物院中来,他带头翻译了许多的书籍,将天方地区以及中华地区的许多机械图谱传授给了格物院的学生,让他们指导工坊造出了水车、大马车、鼓风机等新型的农用、工用器械,为人口较为缺乏的疏勒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当然更大的帮助是在军事层面,他所改良的冲车、投石车都有效地投产,又在张迈的“指点下”,试图做一些超过这个时代的发明,比如千里镜。

就像玄天馆、地黄阁的两个学者们一样,萨迪在张迈手下也干得十分开心,这个“伟大的君主”(萨迪语)不但在政治上雄才伟略,而且在机械原理上也有着“相当深的认识。”(也是萨迪语)他常常谁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物,一开始听起来好像不可能,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未必不可能,比如千里镜,就是在张迈的点拨之下发明的。

宁远有着颇为精湛的玻璃制造工艺,萨迪有着十分娴熟的机械制造技巧,再加上张迈点破千里镜的原理关键,在经过了数次的失败之后,萨迪便成功地造出了第一批的千里镜——一共八台,除了最初造成的一台留在格物院做纪念之外,其它七台都献给了张迈,张迈将千里镜颁赐下去,所有中郎将人手一台,石拔现在手中把玩的就是其中之一。

“没人,没人啊。”石拔有些失望,看来杨易料错了,敌人没来,那可是很无趣的事。

烽火台上的风很大,但日头更猛,暴晒之下石拔也受不了,张迈在这里站了不到一刻钟便深解其中之苦,忙让农兵用帐篷和木棍造出四顶大大的遮阳伞来给四方瞭望手,诸瞭望手见大都护对自己如此体贴入微无不心中感动。

张迈在烽火台上呆了一刻钟后也下去了,去到关城城墙中巡视,许多农兵正奉命对每一寸的墙垣敲敲打打以检验其是否结实。

“好好检查,好好检查!”负责监督的田浩叫道:“一旦敌人逼近,这些城墙可就是我们的盾牌,是我们性命的保障,想要活下来,都给我检查得仔细了。”

此时玉门关内有农兵八百人,薛云山也从泽北那边回来,麾下有可以马战的百帐军士兵五百人,此外就是张迈带来的三千铁骑了。以这样的军力要守住玉门关,杨易还是挺有把握的。他认为只要不出意外,应该能逼得敌人只能困城,不能拔城——而这也就是安西军的战略目标了。

这时安西军已经侦知敌军的主将是阎肃,薛云山有些担心这个老家伙又出什么坏主意,因此城内城外不断地踩踏,将功夫做得极细。郭漳和卫飞轮流出城,将偶尔出现的归义军小部队赶出视野范围之内,甚至冲出数十里外,尽量让敌军无法在靠近玉门关的地方建立地点。

守城的事情和侦查的事情都有人做,张迈的任务便是到这里走走,到那里走走,慰问慰问将士嘘寒问暖,接连好几天,他都是巡视到深夜,然后就躺在最后的巡视点上,有一次躺在城墙上,有一次躺在城门边,有一次躺在火头军的炉灶旁。

“那就是张大都护?”许多农兵、牧骑在张迈睡着的时候暗暗交头接耳,“和曹令公其名的大人物?”

看起来,他实在不像。

由于水资源不丰,他已经一个月没洗澡了,在瓜北的人看来就算一年不洗澡也再正常不过,但对张迈来说却是弄得满脸满身的污垢,如果放在现代城市里头,这个人就像从垃圾堆里爬出来一般。

但同样那么脏、那么臭的士兵却因此而觉得他亲切。

这些农兵、牧骑都是瓜北地区很普通的农夫、牧民,曹议金、毗伽、狄银这些人对他们来说乃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有些人也见过这些大人物,但都是远远地望见,在旌旗之下、锣鼓声中看见这些大人物闪亮登场。在这些农民、牧民心目中,可汗们住的金帐那是有如天堂一般,都是用黄金来做帐篷,用牛奶来洗脚,睡觉的时候有这天仙般的美人按摩、侍寝。

但这个威名已经压过毗伽大汗、狄银可汗的张大都护,却和他们一样,随便找个地方就躺下,躺下了就睡觉,从那沉沉的鼾声听来日间分明十分劳累,所以才能睡得这么香。

“看来这位张大都护,和那些可汗、令公都不同!”

“嗯,都说张大都护是为咱们穷苦人说话做事的,我想,他不会骗我们的。”

这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张迈,农兵和牧骑们可以近距离看清楚他的长相,听到他说话的声音,如果自己上去跟他说话,他也不会拒绝,有时候还会主动上来聊上两句。这些都让新依附的农兵、牧骑们觉得这个张大都护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当张迈再叫“父老兄弟”的时候,那感觉就变得相当自然,让人觉得他是真的将自己当做父老,将年轻人当做兄弟。

这一天,由于杨易昨夜说近日阎肃很可能会来攻打,所以在巡视整个关城之后张迈又一次来到了烽火台上。

即便用上千里镜,视野所及也依然没有任何异动,敌人的前锋也没有。

一个瞭望兵说:“大都护,看来今天没事了。”

马小春叫道:“那只是之前没事,此刻没事,不代表接下来仍然没事!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一刻也不能松懈!”

他说起来话来义正词严,但周围的人却觉得他在打官腔,并不当是一回事,张迈道:“诸位兄弟,我知道大家辛苦了,不过如今正是关键时刻,不义军和狄银随时都会杀来,所以我们还要再辛苦一段时间,你们肩负着瞭望重任,敌人杀到时我军是否能够及时准备,就全仗着这里的各位兄弟了。”

烽火台上一众士兵忙叫道:“大都护放心,我们一定仔细把守,不义军不来便罢,若是来了,就是来到一人一马,我们也不会走漏!”

张迈点头以示鼓励,因对马小春道:“今晚我就在这里睡吧。”

马小春道:“这里?这里风大,只怕…”

张迈道:“兄弟们能够彻夜在这里放哨,我就不能在这睡一晚?”

不顾马小春的劝阻,当下就决定了。

马小春知张迈要与士兵们同甘苦,便不敢公然给张迈张罗太舒服的东西,可又不能让张迈太过吃苦,想了好久,发现烽火台上燃料堆得老高,心想:“这上面睡觉,夜里最难过的就是风。”便相准了风势,去拿了些被子,搬到一堆半人高的燃料的背风处,来道:“大都护,给你靠背。”

张迈依着他所铺的杯子倚在燃料堆上,风从东南来,都被成堆的粪堆挡住了,虽然是露宿也就不觉得难受了。那些瞭望士兵却哪里就弄得明白这里头的微妙区别,但见张迈与自己同苦甘,心中都甚感动。

西北地方日夜温差甚大,这时虽是夏天,白天酷热,晚上却是奇寒,地表在黄昏之后迅速冷却,夜风呼呼,凉意袭人。马小春虽然选了一个背风处,但高处风向并不划一,大致是东南风,但西北风也偶尔拂来。

瞭望士兵是一个时辰一班,以确保值勤期间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当班的挨过一个时辰就可以下去休息,反而是张迈受罪了。凉风越吹越觉得冷,人便睡不着,盯着西北的方向,前方数百里只怕都无人烟,哪里有一点灯火?

张迈心道:“那个方向,是龟兹了。”忽然无比想念起妻子和女儿,尤其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大女儿。

身体受冷,思维却活了,想起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用恍如隔世来形容也完全不为过。

“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在这里成家!”

上辈子的事情,他在新碎叶城时就已经强迫自己别去想,从新碎叶城到疏勒,一路上都是危机四伏,整个安西唐军时时都面临着灭顶之灾,自己都随时要死掉了,再谈去挂念上辈子的亲人、朋友,那可就真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了。

但这时细细回想,却越想越觉得过去几年的经历如梦如幻。

“如果我当初走出了那片沙漠,现在大概重新上班了吧。可现在,我却在这个世界成了亲,有了一个好妻子,还生了两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