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三公子没忍住,问道:“你打听鸡做什么?”
陆毓衍睨了他一眼,道:“黑羽大将军中毒而死,若不然,小伯爷不会和刘公子起争执,混乱之中,也不会出了人命。”
“难道你也认为,是维安毒死了黑羽大将军?”卫三公子不满道。
“不,”陆毓衍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道,“我倒觉得刘公子说得有几分道理,对黑羽大将军下手的,也许是曾经的手下败将,也许是自大将军登台、押注输了的人,也可能是输惨了的坐庄的人。
再往大的说,有人对小伯爷心存私怨,不敢对小伯爷动手,就怒而杀鸡,也可能他连芦花儿也不想放过,只是因为芦花儿边上有人寸步不离地守着,没有得逞。
还有,是想让小伯爷和刘公子闹起来,他好趁乱做些什么,毕竟,无论是小伯爷还是刘公子,爱鸡如命,肯定会闹起来。”
卫三公子被说得一愣一愣的:“那到底是谁?”
“这不正查着嘛!”陆毓衍勾了勾唇角。
第二百五十二章 搜查
这案子的确是正查着,是刚刚开始查,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可从陆毓衍嘴里说出来,卫三公子总觉得不是这么个味道。
如鲠在喉,难受得不得了,偏偏还反驳不出什么。
他只好沉着脸,托着自个儿手上的手臂,冷冰冰道:“那就烦请陆御史早些查明,明日衙门就封印了,这案子总不好拖到年后吧?”
陆毓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有理,那就请卫三公子回隔壁屋子里稍候,顺便请颜三公子过来。”
卫三公子蹭得站了起来,这分明是将他当底下人使唤!
不愧是跟着小伯爷来的,跟小伯爷一样的讨人厌!
心中忿忿念了几句,卫三公子快步出去,唤了颜三公子过来。
将军坊这里,一直忙到了天黑,陆毓衍和顺天府的衙役们才勉强问完了话。
在场的都是官家子,又有伤号,一时半会儿的,案情不能查明,也就不能扣着人了,衙役们一一确认之后,便开了大门,让人各自回去。
马福一面翻看着册子,一面叹道:“人实在太多了,这么多弟兄,忙乎到了现在…”
谢筝看着那厚厚的册子,又抬头看阴沉的天色。
将军坊年前的最后一日比试,几乎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了。
饶是谢筝过目不忘,当时的场面,还是混乱到让她无法全部记得准确。
之前陆毓衍交代过她,让她仔细看看有没有哪一位衣衫上沾染了大量的血迹的,她在将军坊之中走了一圈,甚至也问了几个管事,谁都没有印象。
“不单管事们不记得,前后门外头摆摊子的小贩也没瞧见这么个人,”谢筝低声与陆毓衍道,“将军坊四周都热闹,若是翻墙出去的,越发会引人注目,可谁也没瞧见。”
陆毓衍思忖着,道:“既然是有备而来,凶手也定是想过脱身的法子。将军坊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寻个地方换身衣服,还是能找到的。”
动了匕首,不仅是杀了刘维安,小伯爷等人也都受伤了,但身上沾了血的皆是当时站在他们几人身边的,外围的那些,劝架的也好,看热闹的也罢,最多脚上被踩了几个印子,并没有沾上血迹。
凶手赶在那几人被拉开前就溜出了人群,彼时人群慌乱,他溜进某个屋子里换上事先备好的衣服,再大摇大摆地出来。
这么一来,哪怕不跑出将军坊,他也暂且安全了。
这一点,谢筝也是想过的,便道:“捕快们搜过将军坊各处了,没有找到沾血的衣服。”
“都搜了?”陆毓衍略一思忖,想马福询问,“所有的屋子,角角落落都搜了?”
马福刚要点头,边上的一个捕快插了句嘴:“库房上了锁,没有搜过,后头楼里,东家歇息的书房,也没有搜,就这两处。”
陆毓衍会意。
将军坊能在京中立足,接待的又都是勋贵官家子弟,东家自然有他的靠山。
管事听到陆毓衍要查库房和书房,满脸都是为难之情:“公子,我也就是替人做事的,您这别为难我…”
陆毓衍挑眉。
苏润卿笑眯眯的,好言开解道:“不是我们要为难你,你自个儿想想,永安侯府、安瑞伯府,你能招惹哪个?你们主子是不怕跟他们两府东拉西扯的,但案子不结,损的是将军坊的生意,年后还想开张吗?万一叫人砸了,报到顺天衙门里,衙门能怎么办?”
闻言,管事眼皮子直跳。
旁人府上,谁也说不好,永安侯府里,那是说砸就会砸的,半点不示弱。
真叫人砸上了门,一样是倒大霉。
两害相较取其轻,管事想了想,道:“我给公子开锁,公子和马捕头进去看一眼,我们彼此好交代。”
陆毓衍颔首应了。
管事开了库房,里头杂七杂八摆了不少东西,似乎有些日子没打扫了,积了一层薄灰。
谢筝刚一迈进去,就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她偏过头捂住了口鼻,余光瞥见了管事手中的铜锁,眉心不由微微一皱。
管事憨憨道:“都是些杂物,没什么要紧东西,有几个月没收拾了,哎呀这么脏了,我看改日还是要来理一理的。”
“里头没人打扫,门口庑廊还算干净,”谢筝指了指铜锁,“这锁也是,簇新簇新的。”
管事一怔,顺着谢筝的视线,低头看着手中的锁,尴尬极了:“门面工夫、门面工夫,让姑娘见笑了。”
库房里太过脏乱,只一眼看去,这几日应当并无人进来过,除了他们几人,地上并无其他脚印。
管事锁了门,又领着几人去了东家的书房。
整齐又干净。
大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墙上挂着书画,博古架上摆了顽石,架了一台屏风,后头是张小憩的榻子。
东西不算多,到处一张望,也就看明白了。
谢筝绕了一圈,这里并没有能藏东西的地方。
如此一来,各处都搜索过了,若凶手真的换下了血衣,他能把这衣服收到哪里去?
库房上着锁,书房又干净得不像是有人进来过…
谢筝正拧眉沉思,想再仔细回忆一番出事时的场面,突然就听见陆毓衍唤她,她忙抬头看去。
陆毓衍道:“大小管事之中,有没有哪一位,衣着看起来不太合体?”
凤眼一扬,谢筝仔细回想着,斟酌着道:“好像并没有,怎么了?”
“不急,”陆毓衍没有多做解释,道,“总归这么多管事,明日里还要再见一回的。”
夜色浓了,陆毓衍一行到顺天府时,里头依旧灯火通明。
杨府尹坐在大案后头,不住按着眉心。
原本这时候,应当是封印了,回府与妻儿一道吃顿热腾腾的饭菜,舒舒服服等着过大年了,眼下可好,只能坐在这儿,回头啃个馒头将就将就。
陆毓衍问了安,道:“大人已经回来了?小伯爷说了些什么?”
“他能说什么?”杨府尹哼了一声,“刚进伯府,安瑞伯就催着小伯爷去养伤,说人就在这儿了,难道还会跑了不成?安瑞伯本还想拉着我说几句话的,突然听说永安侯进宫去了,他哪里还有心思跟我说话,转头也进宫了,说是不能叫永安侯乱泼脏水、恶人先告状。”
第二百五十三章 痛心
“哪个是恶人,哪个是好人?我还想知道呢!”杨府尹越说越糟心,连连摆手道,“贤侄,你看看,这都是什么事儿!这都要过年了,怎么就不晓得让人清静清静?非要弄出这么些事情来,糟心!”
陆毓衍把仵作和衙役们的调查给杨府尹说了一遍,道:“凶手恐怕不是小伯爷。”
“当时乱作一团,事后又没找到凶手和血衣,这案子不好查了!”杨府尹叹了一口气。
陆毓衍抿了一口热茶,道:“刘维安的两刀都中了要害,与其说他运气不好,不妨查一查,到底是谁想要他的命。”
“嘿!”杨府尹摸了摸鼻尖,“永安侯府的名声怎么样,贤侄你也是知道的。”
不止是陆毓衍,苏润卿和谢筝也都是知道的。
永安侯府的名声一向不大好,有人骂他们霸道,有人说他们爱惹事,但要说惹了多大的事,又招惹了什么不该招惹的人,似乎也没有。
永安侯是开朝时封的,世袭罔替,这么多年下来了,就是个闲散的侯爵,领着俸禄过日子。
不在朝堂上起起伏伏了,一点儿小打小闹的事情,连御史们都懒得上折子去告状。
这一点和安瑞伯府倒是挺像的,大伙儿都习惯了,不到指桑骂槐的时候,谁也不乐意将人拉出来说道。
“没人告,不意味着没有仇敌,”陆毓衍道,“民不告官。”
杨府尹一听这话,眼前一亮,试探着问道:“贤侄这是有些门道?”
漆黑的眸子沉沉,陆毓衍低声道:“曾经听说过几句。”
闻言,苏润卿正好奇着想追问是什么消息,突然见陆毓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不解地揉了揉鼻尖,见对方依旧看着他,他犹豫着拿手指指着自个儿:“难道是听我说的?”
陆毓衍笃定点头:“不是你,还会有谁?”
苏润卿干巴巴笑了笑,见杨府尹和谢筝都直直望着他,他连连摇头:“我真不记得有说过刘维安的事儿。”
京中大小故事多的去了,苏润卿又是个爱听故事的,一日下来,听了多少说了多少,连他自己都有些糊涂。
陆毓衍也没指望他,让松烟叫了留影来。
留影苦思冥想了会儿,犹犹豫豫着道:“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
年初时吧,南街做绢花的一位妇人的丈夫,说刘维安的小厮欺负了他媳妇,他要找那小厮拼命,最后拿了二十两银子才息事宁人的。
当时都说,那小厮看着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不像是个会欺负人的,定然是对方讹银子。
就爷您当时说了一句,那小厮老实,刘维安却不老实,真要没点儿事情,谁敢伸手跟永安侯府要银子?欺负人的许是刘维安。”
听留影这么一说,苏润卿也记起来了,似乎真有过这么一桩事。
马福站在一旁,听了这番话,问道:“南街做绢花的?那家是不是姓廖,那妇人是廖张氏?”
“似乎是姓廖。”留影答道。
杨府尹问道:“马捕头,你晓得那家?”
“和老古家一个胡同的,十月里,我和我婆娘去老古家给弟妹送东西时,那一家正好在办白事,我就多嘴问了一句,”马福道,“弟妹说那家姓廖,那廖张氏病死了。”
“死了?”杨府尹愕然,“若刘维安真的欺负过那廖张氏,人家恨他也说得过去,只不过,都是年初的事情了,也收下了二十两银子,十月里病故的,这账算不到刘维安头上去吧?”
“是与不是,明日去打听打听,也就知道了。”陆毓衍道。
杨府尹吩咐着马福明日去打听一番,外头传来通传声,说是宫里来了人,请杨府尹进宫去,又说内侍也交代了,若陆毓衍和苏润卿在,也一并进宫。
“敢情那两位在御书房吵到了现在?”杨府尹揉了揉心口,站起身来理了理衣摆,道,“走吧走吧。”
陆毓衍进宫去了,谢筝先一步回了陆府。
客房里,炭盆烧得热烘烘的,谢筝用了晚饭,站在窗边看着外头漆黑的天,不由想,这一天都在忙碌,陆毓衍的腿伤,也不晓得会不会痛。
陆毓衍的那一刀子,可比小伯爷今日伤得厉害多了。
或者说,出了刘维安那两匕首致命,其余人身上的伤口,不晓得是因为角度和拥挤,凶手不好下手还是旁的原因,他们伤得不算厉害。
另一厢,御书房里,落针可闻。
安瑞伯和永安侯两人跪在大案前,少了剑拔弩张,反倒是安静极了。
与杨府尹猜测的不同,这两位并非是从进宫后就在御书房里吵到了现在,而是大冷的天,在外头大眼瞪小眼等到了现在,才被圣上放进了御书房。
磕了头,两人张嘴想告状,就被圣上的一句“谁有脸谁说话”给堵了回去。
确实是谁都没脸。
圣上看着没什么申请,实则憋了一肚子气的样子,让两人谁也不敢往刀口上撞了。
安瑞伯毕竟年轻些,这会儿精神头还过得去,永安侯岁数大了,又突然失了孙儿,在外头冰冰冷冷地等了几个时辰,又跪了几刻钟,身形有些摇摇晃晃的,只拼着一口气,才没有歪倒。
等陆毓衍和杨府尹、苏润卿进了御书房,圣上才开了金口,让这两位起来,赐了座。
圣上指了指杨府尹,示意他先说一说。
杨府尹硬着头皮,把事情照着顺序,一一言明,也不敢有所偏向,尽量保持中立。
啪的一声,圣上把手中的折子拍在了大案上,冷声道:“为了一只鸡,是了,爱鸡,一个伯府世子,一个侯府公子哥儿,大打出手还打出人命来,你们自个儿说说,有什么脸面来朕跟前跪着?这事儿你们让朕怎么断?断那只鸡到底是谁毒死的?”
安瑞伯吞了口唾沫,没吱声。
永安侯一肚子委屈,他那孙儿是因为一只鸡大打出手吗?分明是被打的那个!
只是这话他不能说,只能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带着哭腔,道:“老臣失了孙儿,实在是痛心、痛心!”
第二百五十四章 冷暖
“痛心?”圣上的目光从安瑞伯和永安侯脸上略过,哼了声,道,“有这样的臣子,朕也很痛心!”
永安侯一个激灵,不敢再哭了,只能强忍着,垂着头不吭声了。
圣上抬手按了按眉心,与陆毓衍和苏润卿道:“去将军坊凑热闹,朕是不管的,左不过这么些消遣。
只是,闹出了人命来,还是要有个交代的。
虽说是顺天衙门的活,但你们两个当时就在将军坊,离过年还有几天了,把案子查查明白,否则,一个个都去衙门里过年吧。”
陆毓衍和苏润卿拱手称是。
圣上摩挲着玉扳指,道:“这会儿有什么线索吗?”
杨府尹一听这话,后脖颈直冒冷汗。
依他们的推断,两匕首捅死了刘维安的并非小伯爷,而明日想查访的是刘维安在春天时叫人讹诈银子的事儿,这要是直接说出来,等出了御书房,永安侯能一脚把他踢个狗啃泥。
杨府尹清了清嗓子,推脱道:“只有些模糊的想法,要等查证之后…”
“行了!”圣上挥手,“都出去吧。”
这等打马虎眼的把戏,见得多了,也就没心思再听了。
杨府尹松了一口气,赶忙告退。
翌日一早,谢筝抱着热乎乎的手炉,带着花翘出门。
衙门封印了,年节气氛更浓。
谢筝去肖家奶奶的铺子里买了几块刚蒸好的米糕,就往古嫂子的豆腐摊子去。
街头小贩背着糖葫芦经过,谢筝赶忙拦下了,买了一串,笑眯眯拿在手中。
豆腐摊子的生意极好,古嫂子忙得不可开交,小丫头坐在一旁的杌子上,嘴里嘀嘀咕咕念着些什么。
谢筝走过去,在小丫头身边蹲下,才听出她是在背三字经。
小丫头的口齿不算十分清楚,这个年纪,大致也没弄明白三字经的意思,就是歪着脑袋往下背着。
谢筝莞尔,把米糕和糖葫芦递给了她。
小丫头一怔,肖家奶奶的米糕是她最喜欢的,闻着都香,那糖葫芦又红通通的好看极了,她咬着手指,看了看谢筝,又去拽古嫂子的衣摆。
古嫂子点头道:“吃吧。”
小丫头眼睛骤然亮了,脆生生道了谢,捧着糖葫芦一口咬下去,糖衣粘在唇角,她伸着舌头舔了一圈。
古嫂子不由跟着笑了,道:“跟她说过,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吃,她现在认人还不清楚,有几个月没见到姑娘了,就迷迷糊糊不记得了。”
“小孩子不就是这样嘛!”谢筝支着腮帮子,看小丫头吃东西。
生意络绎不绝的,谢筝也就没问廖家事情,只和古嫂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古阮去了小半年了,小丫头不懂事,只晓得爹爹不见了,还不懂得痛失亲人的痛苦。
古嫂子是咬着牙才挺过来的,不管如何,她还有个女儿要养活,日子总还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好在有衙门里兄弟们的关照,豆腐摊生意也不错,生活还过得去。
说了会儿,古嫂子又忙碌起来。
谢筝便转头教小丫头念着三字经。
豆腐摊上午就卖光收摊了,谢筝跟着古嫂子一道归家去。
胡同里有些人家已经准备午饭了,菜香阵阵。
谢筝低声问古嫂子:“廖家是哪一家?”
“那家,”古嫂子伸手指了指前头,“门口有树的那一家。”
从廖家门前过时,谢筝瞥了一眼。
大门紧闭着,看不出里头动静,木门上的漆已经掉落,毛刺刺的。
待进了古家,关上了大门,谢筝才仔细问起了廖家。
“听说那廖张氏原是做绢花的,十月里没了?”谢筝问道,“怎么没的?”
“病的,没钱请大夫,拖了半个月,就没了。”古嫂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