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打起来,你就是家里的主力。”他板着脸对儿子说,“爹不在,这儿就全靠你了,祖父跟前也只有你代父尽孝。你两个叔叔的年纪还小,又没怎么练过武,能骑马跟着队伍跑就算是不错了。真到了要紧关头,难道你还要祖父披甲上阵?”

苏钰孟一想,也是这个理儿,只得点头,“我听爹的,一定照顾好爷爷和叔叔。”

苏东辰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对安国公说:“父亲一定要注意完全,护着三个小的平安到达热河,就是胜利。”他们是头号勋贵,又没有女眷拖累,无论老少,关键时刻都可上阵杀敌,因此肯定会被安排跟着皇上走。

安国公叹了口气,“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没个消停日子。”

苏东辰微笑,“会好的。这个坎翻过去,咱们就太太平平了。”

安国公点了点头,大战在即,也不想乱他的心,便抬手拍了拍他的肩,“好了,你去忙吧,注意安全。”

“嗯。”苏东辰大步离去,召集麾下军官,分派任务。

围场内的非战斗人员最后分成两队,凡是可以骑马疾驰不掉队的文臣及其家眷都跟着皇上去热河,只能乘坐马车的人员全部退往集宁。跟着皇上走的文武大臣及其随员总共有五百余人,另一队老弱妇孺共有七百余人。跟随保护的上直京卫共有八万人,有五万人护卫皇上,再加上三大营各拨出一万精锐,护送皇上直奔热河,兵力上已经足够。有三万京卫拨出来,护送另一队人去集宁,他们不必出战,只需封城待命,战力弱些也不妨。

分配完毕,皇上那队人走得很快。他们全部配备骏马,还带着空马,以便途中换乘。属于皇帝专用的重要物件全部带走,由一小队精英背着,专职保护。

八万精兵全部由英国公指挥,分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行军阵列,向南疾驰而去。尘沙在他们身后扬起,遮天蔽日,久久不落。

他们一走,留下的妇孺都有些慌乱。郑成父子都在,很快就将他们安抚下来。众人有条不紊地带着细软上车,在两万五千名京卫的护送下向集宁驰去。

剩余的各种物资由五千名京卫归拢,运往不远处的山洞堆放,用大石将洞堵住,便向集宁奔去。

这段时间里,苏东辰、姜元武和石青分出了一半下属,派可靠的心腹副将率队护卫皇上,然后目送皇帝的队伍南去,这才聚到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苏东辰有晏斐的情报来源,得到的消息最为准确。他蹲下身,用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出附近地形和几个大兽群的行进方向,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兽潮中最具威胁的就是野牛群,牛王不知受了什么刺激,拼命向南狂奔。整个牛群就被它带着,向我们这儿奔来。根据它们的路线,会经过北边的虎跳峡,我想着在那边拦截它们。在峡口堆一道墙,然后我带一队人骑快马在前面跑,将它们引着向东,随便它们怎么跑都无碍了。”

石青想了想,“我们要赶到虎跳峡,垒墙的时间就来不及了吧?”

“可以用树干堆在一起。”姜元武琢磨着,“石墙是肯定不行的,我们可以伐些大树,交叉堆起来,成为障碍物。”

石青点头,“嗯,这样应该可行。”

“那就出发吧。”苏东辰讲究兵贵神速,另外两位大将军也都明白,因此都无二话,立刻集合队伍,向着北方狂奔而去。

第2卷 常规任务:北晋皇朝 第48章 兽潮(2)

虎跳峡距离围场宿营地有七十余里,他们快马疾驰,半个时辰便到了地方。穿越峡谷,在谷口处勒马远眺,便看见西北方向尘沙飞扬,隐隐能听见如擂鼓般的隆隆声,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这边冲来。

苏东辰他们没敢耽搁,立刻抽出特意带着的大刀利斧,冲到崖顶砍伐巨木,然后直接扔下来。峡谷中的官兵将巨木拖到谷口,层层叠叠地堆起来,足有两人高,而且前前后后堆了七、八层,将谷口堵得严严实实。

苏东辰在开会之前就交代亲兵去搜集布料,将皇帝带着赏人的那些锦缎都拿来了,各种颜色都有,看上去很鲜艳。这时全都绑到树枝削成的旗杆上,长长的旗幡在风中招展,非常夺目。

石青和姜元武不大明白,苏东辰对他们解释,“野牛很容易被激烈摇动的东西激怒,一看到就像看到仇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我带人举着这些旗幡摇动,将野牛群引走。你们带人守在这里,看那些跟着的猛兽是否会跟着走。另外,我怀疑有类似马戏班子中善于驯兽的人在兽群附近,你们若是探查到,便将这些人制住。只要兽群脱离了人为控制,肯定长久不了,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散去。”

石青和姜元武根本不懂大幅度抖动布料“斗牛”的原理,听他说得很认真,也不敢置疑,只能听从他的分派。

苏东辰分兵五千。他亲率一千亲兵护着手执旗幡的人,向西北方向驰去。另外四千官兵分成四个千人队,列成行军阵势,护卫在他们周围。

石青、姜元武和苏东辰留下的心腹裨将分别指挥着自己大营的官兵,分布在虎跳峡的里里外外、山上山下,严密监视着远处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变。

苏东辰一马当先,向前远处的烟尘奔去。

不久,杜漓向他报告,“经检测,草原上的烟并不全是兽群奔驰扬起的沙土,其中有一些是草药燃烧后的烟尘。这种草药焚烧后的烟气对食草类野兽是很大的诱惑,能让它们热血沸腾,却又得不到满足,因此它们会一直追逐下去。”

苏东辰立刻转头对身边的一个亲兵队百户说:“你带人回转虎跳峡,沿途注意观察有无烧草的痕迹。如果有草在燃烧,立刻扑灭,用土深埋,务必保证不让烟气弥散出来。”现在风向不定,他不敢冒险让人把燃烧的那些草移到别的方向,如果突起南风,烟气会往虎跳峡的方向飘,就达不到转移兽群前进路线的目的。

“是。”那个百户做个手势,带着自己的百人队慢慢减速,退出队伍,然后掉头往回跑。他分兵几处,让下属兵卒仔细查找冒烟的地方,扑灭火头,再以沙土深埋,确保不泄露一丝烟气。

苏东辰继续纵马飞驰,很快就看到了奔腾向前的兽群。数万野兽铺天盖地,如狂涛洪流,汹涌而来。它们的尖角在阳光下闪着锐利的冷光,翻飞的四蹄震动大地,挟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

苏东辰穷尽目力,在杜漓的指引下,终于发现了奔跑在最前面的野牛王。

它的身躯很庞大,几乎有旁边野牛的两倍那般粗壮,头上的两只角很长很粗很锋利。它那两只大大的牛眼变得血红,鼻间喷出灼热的烟雾,显然情绪已经沸腾到极点。其他野牛也都这样,只是天性让它们本能地跟随自己的王,而没有随便乱跑。如果它们体内的药性不解,就会一直跑到心力衰竭而死。

虽然看不清野牛群后面的大批兽群,苏东辰料想它们的情况也一样,顶多就是症状比首当其冲的野牛群要轻一些。如此数量巨大的兽群如果一起倒毙,对草原的生命力也是一种伤害。他不但要把兽潮引开,还要想办法让这些野兽体内的药效缓解,让它们平静下来,否则它们不辨方向地乱跑,必会伤及牧群,然后力竭而亡。对于方圆千里的牧民来说,这是巨大的灾难。

苏东辰指挥整个队伍改变路线,呈弧形向兽群接近,并大幅度摇动旗幡,同时在脑海中问杜漓,“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平静下来?”

杜漓查了一下自身携带的浩如烟海的资料,再比对这个时空的特征,几秒钟后便有了结果,“一是降温,二是中和药剂,三是麻醉剂。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源,降温不可行,中和药剂的药材不够,只能用一些麻醉药草碾成粉末,洒出去让那些野兽吸入,就可以让它们慢慢安静下来。”

“好啊,那你赶快办吧。”苏东辰盯着那些暴躁至极的野牛,估算着距离,“你需要多少时间?”

杜漓算了一下,“这种办法用量小了没效果,需要的量很大。至少十分钟以后,我才能弄出第一批,以后每隔十分钟出一批。”

“行。”苏东辰举起长枪,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圈,然后斜斜指向左前方。枪锋沐浴着秋天的阳光,闪烁着耀眼的金辉。

全队人马一起向左转,斜刺里蹿出去,向东北方向飞驰。所有旗手呈散兵线一字排开,并肩疾驰。数十根长长的旗幡在风中猎猎飘舞,如游龙般蜿蜒飞腾,牢牢吸引住野牛群的视线,让它们紧跟着追来。

为了让旗幡的摇动能吸引住野牛的视线,他们不能离得太远,苏东辰示意护卫的四个千人队向左右散开,远离狂奔的兽潮,这些官兵的马大都是蒙古马,跑不过发狂的兽群。遣开护卫队,他一直带着亲兵队护着旗手们在野牛王前方两百米处纵马狂奔。他们的坐骑都是西域良种,大宛马、西极马、汗血马等等,短途冲刺的速度非常快。

野牛王发出长长的哞哞声,粗壮的腿有力地蹬踏着地面,红着眼睛朝他们急追。整个牛群被它带着,行进的方向渐渐改变。

仅仅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就带着潮水般的数万野兽奔出十多里地,双方的距离却拉近了一点,只有一百余米。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旗手和亲兵们却都没有惊慌,紧紧跟随着苏东辰,坚定不移。

苏东辰放慢速度,同时抬手用力一挥,示意其他人超越过去,然后放出碾成碎末的麻醉药草。因为碾得很细,这些药草放出后如轻烟一般,随风飘飞,被兽群前排的野牛吸入,很快就起了作用。它们眼中的血丝减少了一些,速度也在减缓。只要它们压住步幅,后面的兽群就会本能地跟着减速,情况显然比较乐观。

他们就这么继续往东北方向奔跑,每隔十分钟,苏东辰就不断变换位置,放出药草,尽量让后面的兽群也能吸入,延缓狂暴的病情。

半个时辰后,野牛王和周围健壮公牛的情况都得到很大好转,速度大大减慢,后面的母牛和小牛已经无力奔跑,这时渐渐停下,大口喘息,有的更倒卧在地,不断喷出长长的白烟。

此时更是秋高气爽,长草茂盛,野牛群和后面跟着的各种鹿群、黄羊群、羚羊群等等都低头吃草,趴下休息。狼群、豺狗群和虎豹熊等猛兽瞅着空扑上去叼走不少已经跑得处于濒死状态的老弱病残兽,然后四散离去。

一场危机终于消弭,苏东辰他们前前后后狂奔百余里,所有的马都累得筋疲力尽。苏东辰率军离开兽群一里多地,命令全军下马休息,然后派出斥候小队四处打探,看看周围还有没有人试图烧草,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抓捕或击毙,凡是有火头的地方都要扑灭后深埋,杜绝一切隐患。

苏东辰让旗手将旗幡卷起收好,这才席地而坐,拿出水囊痛饮一番。他一边喝水一边看着不远处趴伏一片的兽群,琢磨着敌人的图谋。现在他与晏斐离得太远,已经没法联系,只能靠自己判断。

要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兽群起,逼走皇帝、皇太孙和三位皇子,只要将这几个人诛杀,康亲王便可名正言顺地登基为帝。既然保护这些重要人物的力量很强大,非出动十余万人马不能围困,那就只能派内应暗中下手。他虽然梳理清洗过西山大营,却仍然不敢保证里面没有别人埋下的“钉子”,其他两大营和上直二十门卫中同样如此。奸细死士太多,皇上周围总是有可能百密一疏,若是让人得手,康王上位,势必清洗朝中诸多势力,若是各地藩王不服,起兵勤王,便会天下大乱。

兽潮的威胁极大,他们不可能不派人解决,现在兽群不散,他们也不敢离去,如此就拖住了几万有生力量。不过,只要皇上一行人到达热河境内,即使兽潮重起,也没有用了,到时候幕后主使也不会再耗费大量物力来动这些兽群。

苏东辰凝神细思,又抬头看了看天时,掐算一下皇上等人行军的速度,判断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有了决断。

第2卷 常规任务:北晋皇朝 第49章 险境(1)

从皇家围场到热河境内的承德行宫,如果是以前的车队,至少得走五天,现在轻骑快马,若是中途不停,两天一夜就能到达。只是皇帝和皇太孙、皇子亲王都身子金贵,不可能全速奔驰数百里,也不可能连夜赶路,夜晚只得在野外宿营。

此时此刻,所有大臣都崩紧了神经。他们本就是心思玲珑之人,都不会单纯地觉得敌人只有兽潮这一个简单粗暴的手段,必然有诸多后手连环施展,并且脑补出无数阴谋诡计,不断提醒英国公多加防范。

其实不需要他们多说,身经百战的英国公便非常警惕。他要保护的是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万里江山,亿兆子民,都系于他一肩。他觉得压力很大,也更加谨慎严密,不敢有任何侥幸心理。哪怕事后证明是多余的安排,他也会继续如此作为。只要皇上和皇太孙能安全回京,即使被人讥嘲胆小如鼠,他也甘之如饴。

既是宿营,白天在附近保护的几万军队回来了一半,拱卫皇帐。另外一半军队发现了几支剽悍的马匪在队伍附近出没的踪迹,奉命出去剿灭,现在还在外面,无法赶回。

五万人的营地规模很大,帐篷林立,旌旗招展。为保护皇帝和皇太孙的安全,京卫大统领还布下疑兵之计,皇上及其儿孙都没有住在皇帐中,而是在另一边的王帐里。这本是提供给前来朝觐的藩王居住,此时让给皇上、皇太孙和皇子,藩王们都没有怨言。他们带着儿孙住在原本给王公重臣的帐篷中,只要能保证安全,如此将就一夜,倒也没什么。

上直二十六卫中,皇帝最信任并且最有战斗力的是锦衣卫。其他如金吾卫、旗手卫、府军卫、腾骧卫、虎贲卫、羽林卫、武骧卫等等,有许多勋贵子弟在其中混日子,还有一些是功臣子弟,因父辈在边关浴血奋战,积功而有资格将子孙留在京师,然后逐步提拔起来,这些人中有精锐也有纨绔,还有奸细没有清理干净。锦衣卫明面上的人员都有暗部反复核查,稍有可疑便立刻剔除,宁可弄错,不可放过。因此,锦衣卫至今仍然比其他二十五卫要干净得多。这天晚上,营地中心全部由锦衣卫值守,皇帝感觉比较安心。

营地外围是京师三大营的精锐之师拱卫,其余二十五卫在中间地带,各有值守和巡逻区域。如此布置下来,将营地守得风雨不透。

跟着皇帝前往热河的皇族、勋贵、大臣及其随员都累得很了,用过晚膳后稍事休息,便回到帐篷,倒头便睡。他们养尊处优许多年,何曾像今天这般在马上亡命狂奔一整天。知道身后有将近十万狂暴的野兽正在袭来,他们都很担忧,没有一个人埋怨过途中不能休息,没有热饭菜,都咬着牙坚持。连皇上都没有特殊待遇,他们自然都不敢提出什么要求。这时能放松下来睡一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经历了漫长的一天之后最大的幸福。

英国公本来想通宵不睡,整夜守在皇上的帐篷旁边,可他已经年过半百,身子骨没有年轻时硬朗,他儿子怕他熬出病来,苦劝他去休息。英国公有两个任都督和京卫指挥使的儿子以及三个已经成年的孙儿跟来,没带女眷,这时都在皇上的队伍中。他儿子向他保证,两人轮流值守,保证整夜都会守着皇上,他才放下心来,疲惫不堪地睡去。他的三个孙儿轮流守在他身边,很担心他病倒。

在其他帐篷,也有一些忠臣如英国公那般,夜里担心,想要熬夜守护皇上,却被儿孙劝阻。最终,这些臣子身边的青壮年都打起精神轮流值夜,老臣们在孝顺儿孙的照顾中都睡下了。

皇太孙南宫极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睁着眼睛,一边听着窗外的动静一边想念着远方的父亲。

苏东辰率军去拦截兽潮,至今杳无音信,让他非常担心,在人前却不敢表露出来。安国公带着儿子苏西辰、苏北辰和长孙苏钰孟也是他们这支队伍中,他却不能太过接近,对安国公的态度甚至比不上英国公。

他一直忍得很难受,却一直得忍下去,忍无可忍,重新再忍。

在他进宫之前,安国公和苏东辰叮嘱了又叮嘱,绝对要与皇上最亲近,对皇上最孝顺,绝对不能表现出对安国公父子有超过忠心臣子的感情。这是为他好,也是为安国公府好。

他聪颖异常,自然明白,如果自己表现出对苏东辰的感情超越了对皇上,那苏东辰就死定了,安国公及其长孙也多半不能幸免。这三个人是他最看重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他而陷入死局。

他要表现出成熟、理智、坚定、缜密,这才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品质。他不能让皇祖父对他有丝毫怀疑,要让群臣对他感到满意。他必定要登上九五至尊之位,那是他去世的亲生父母的意愿,也是辛苦养大他、为他几历生死的养父的心愿,他一定要做到。只有坐上那个位置,他才能放心对父亲好,让疼爱自己的祖父和从小到大都护着自己的大哥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

想着以前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暗自叹了口气。直到子时过去,夜色已深,他才闭上眼睛,努力睡去。

下半夜,忽然天降大雨,伴着冷冷的秋风,很快就把营地里的火堆和火把全都熄灭,只剩下几只马灯。担任值夜主官的人是信国公世子常允达,接到禀报后立刻下令点燃所有防水防风的马灯和气死风灯,务必保持营地里的照明,防止有人潜入。

大雨一直下了半夜,直到清晨雨势也没有减弱,粗壮的雨柱倾泻而下,哗哗地打在草地和土路上,让地面变得绵软泥泞。他们都是骑马而行,并没有马车,因而速度方面不是太受影响,只是风雨如晦,视野变得模糊,远处的情况不太容易分辨,必须多派斥候出去侦察才行。

英国公起身后,听儿子说到外面风雨交加,只怕路途难行,不禁有些忧虑,“道路难行,问题还不大,但是咱们要去往承德,必须渡过闪电河。若是大河涨水,冲垮桥梁,那就麻烦了。”

这条河古称濡水,是栾河的源头。若是枯水期,水流浅缓,人畜都可涉水而过。若是丰水期,水深流急,就只能从桥上过。以前河上只有寥寥几座木桥,相距甚远,有时会被夏季的洪水冲垮,后来本朝的开国皇帝将皇家围场设在北方,每年都要从此过,就专门派工匠架设了一座坚固的拱形石桥。

照理说,现在已经秋季,不可能有多大的洪峰,更不可能冲垮这座石桥,可就怕敌人遂意破坏。英国公未雨绸缪,昨天就派了一个千人队赶去守着石桥,本以为万无一失,可今天暴雨一来,让他有了不好的预感,有些不安起来。

梳洗过,用完早膳,英国公命常允达派出的斥候小队就赶回来了。可以确认,他们前行路上的闪电河涨水,冲垮了附近河道上的所有木桥和石桥。如果绕路而行,找到有桥的地方,或是等洪峰过后重新搭建木桥,都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他们宿营的地方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进入了山区,只不过山势平缓,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很开阔。在这样的地方想要聚拢群兽,形成兽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国公并不是太过担忧。只是想一想昨天隐约出现的马匪,他还是皱了皱眉。

北方的马匪人员复杂,流放的重刑犯、军队的逃兵、部族内讧而失败的逃亡者、遭受天灾人祸而破产的牧民、被官府欺压得家破人亡的百姓、来历不明的猎人、天生的恶棍、被家族或组织等各种势力驱逐或加害的弃子等等,什么民族都有,汉人、蒙古、瓦刺、鞑靼、突厥、女真、高丽、罗刹,几乎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徒。他们精于马术,在原野上来去如风,秋高马肥时南下,春暖花开时北上,抢劫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东西,粮食、武器、牲畜、盐、茶叶、布料、日用品,还常常掳掠人口,将女人和小孩留下糟蹋,青壮年强逼入伙当炮灰或卖给北方部族做奴隶,遇到反抗便大开杀戒。他们人强马壮,纵横草原,官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巢穴,平时也无法围剿他们。

通常来说,每支马匪都有相对固定的地盘,除非有意寻仇,否则很少有马匪到另一支马匪的地盘去杀人抢劫,此时在左近出没的马匪却多达十余支,这种情况很不正常。

除了从草原跟来的马匪,还有盘踞在这一带的山贼,平时他们根本不敢跟官军正面硬碰,现在也有了种种异动,让英国公、安国公、信国公等浴血沙场多年的老将们都有不好的预感。

他们商议一番后,一起走进皇帝所住的王帐,向他汇报当前的情形和相应的对策。

第2卷 常规任务:北晋皇朝 第50章 险境(2)

皇帝坐在太监总管坚持携带的胡床上,凝神听完他们的禀报,沉吟片刻后问道:“这么大的雨,不宜行路吧?闪电河既然洪水泛滥,能搭起桥来吗?怎么搭?如果要绕路,要绕到哪里才能避开洪水?最终不是仍然要渡河吗?”

“是。”英国公神情凝重,“臣等心忧皇上安危,都认为不宜停留在此,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到达承德。”

皇帝这几年的身子骨都不大好,今年尤其如此,否则他也不会急于册立皇太孙,从而留下太多隐患。昨天整日骑马奔驰,吃不香,睡不稳,心里思虑颇多,宛转千廻,让他看上去憔悴了很多,仿佛更加老迈衰颓。不过,他是天下之主,帝王气度刻在他的骨子里,在这般简陋的环境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形,他依然从容不迫。

“太宗皇帝留下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看着眼前这些赤胆忠心的老国公、老将军、老臣子,微微一笑,“国朝初立时,几代天子都曾御驾亲征,与北方蛮族铁骑激战,取得辉煌的胜利。朕御极后,天下已经太平久矣,未曾有过机会亲临战场,十分遗憾。昨日有大批兽潮涌来,朕不能力敌,方才率众南撤。如今不过是几个贼子窥视圣驾,意欲不轨,朕有何惧?既不能渡河,那就在此扎营,守株待兔,看看那些匪寇盗贼究竟有何企图,众卿可趁机将其一举剿灭,还一方百姓安宁。”

那些文臣还想劝说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速速回京,老国公、老将军们却热血沸腾,倏地起身,一起躬身行礼,“遵旨。”

他们都是老牌国公与武将世家,先祖们都曾跟随历代御驾亲征的皇帝浴血沙场,建立赫赫功勋,才有了他们子孙后代绵延至今的世袭爵位与无尚荣光。那些先祖的画像至今还挂在凌烟阁,庇护着他们,而他们也不辜负先祖的威名,血战疆场,出生入死,大仗小仗无数次,完全不会把这些马匪山贼放在眼里。之前他们是顾虑皇帝的安全,不敢轻易言战,但是既然皇上也想将计就计,借机将这些匪寇扫荡一空,那他们就不会退缩。盗贼毕竟不如蛮夷大军危险,这是儿孙们建功立业的时候,还可以在皇帝面前增加好印象,对子孙后代的前程有莫大好处,不可放过。

众臣在雨中散去。很快,那些功臣勋贵家中十四岁以上的儿孙都披挂上阵,分别编入不同的队伍。这些队伍的统领与他们各有关系,必要时会重点关照他们的孩子。他们只是想让家族中的年轻人能立些功劳,可不是让他们去送死的。

京师三大营和上直京卫的各位指挥使聚在一起开了会,由英国公指派,做好了分工。三大营重点负责保卫,在营地周围重新布防,并派遣斥候小队出去,在周边侦察敌情。上直京卫派人出去伐木搬石,修筑营地围墙。

大雨一直在下,皇帝有些忧虑,“如此雨势,不知会否引发水灾?今年秋天的雨水太多,秋收不会受到影响吧?”

“陛下放心。”随驾的户部左侍郎连忙安慰他,“今年南方风调雨顺,收成很好。北方各地虽有蝗灾、水灾、旱灾等灾害,但都是局部地区,即使减免了当地的赋税,也无碍大局。再说,风雨的范围并不会太大,咱们这儿虽然在下雨,别的很多地方都艳阳高照,对秋收并无影响。”

“那就好。”皇帝点头。这些道理他都懂,只是看见风雨就心忧天下,已经成为明君的本能,“这里地广人稀,即便有大雨,造成的灾害也不会太大,百姓的生活应该无甚妨碍。”

“是啊。”兵部左侍郎笑道,“这种地方最祸害百姓的还是那些山贼土匪,皇上来此,将那些匪寇剿灭,实是造福万民。”

皇帝听了,龙颜大悦,心里不再忧虑,让大臣们退下后,把皇太孙叫来,指导他处理政务,批阅奏折。

如果是儿子,皇帝绝不会这么做,以免增长他们的野心,直至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但是,眼前是年少的储君,而且刚刚回归皇家,在朝中无权无势,无上荣华都系于皇帝一身,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忌惮了,反而希望孙儿能尽快成长起来,担负起江山社稷。

既已决定扎营,祖孙俩便移到精致舒适的皇帐,一个教,一个学,其乐融融。

外面雨声哗哗,山间风声呼啸,偶尔能听到山石塌方的轰隆声,营地里却无人惊慌,都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

没有差事的藩王老臣们都在自己的帐篷里歇息,虽然心里担忧,表面上却都很镇定。有皇上在,这里的保卫措施肯定是最严密的,再说他们也做不了主,还不如在皇上面前表现好一些,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种天气,火器都用不了,因此所有火枪都收起来了,三大营和京卫的将士们手执兵器,带着弓弩,随时注意应变。

马匪山贼的痕迹越来越明显,离营地也越来越近,显然来者不善。按理来说,匪寇都会避免与大批官军遭遇,现在这种主动出击的动向非常诡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英国公坐在帐中的主位上,神情平静,镇定自若,“那些匪寇再是看着势大,其实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此处有数万将士,乃堂堂之师,岂怕区区蟊贼?京师三大营和上直京卫虽一直在练兵,却无实战机会,终是比不上百战之兵。此次正是良机,让他们上阵杀敌,积累经验,或能立下一二战功,可谓一举两得。”

几位老牌国公都笑起来,纷纷点头称是。上直京卫的战斗力让他们瞧不上,儿孙们都编入了京师三大营,打算拿那些马匪山贼好好练练手,立功都是小事,反正子孙们将来大多会从军参战,立功的机会有的是。

大雨中,出去伐木采石的部分兵卒受到贼寇袭击,渐有伤亡发生。那些敌人装备精良,利用地形作掩护,突然出现,抡起重兵器横扫,或是在远处放箭偷袭,北晋官兵猝不及防,虽奋力还击,仍然有不少人受了伤。接到消息后,各营各卫指使官立刻派出精锐小队出去查找敌寇踪迹,伺机歼灭。

零星的遭遇战不时在山间、谷地、林中展开,敌我双方都有伤亡。

马匪剽悍,贼寇凶残,都是亡命之徒。弑君当诛九族,可他们大都没有亲族,因此毫无惧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雇佣他们前来袭杀的幕后主使者不但给了重金,还许诺下锦绣前程,让他们都红了眼,与官军厮杀时甚至以伤换伤,无不奋勇向前。几乎没上过战场的官兵们完全被他们的气势碾压,只有京师三大营和锦衣卫的将士还能抵挡并反杀,上直京卫的大多数人马则往往被击溃逃散,败退回营。

对于这样的战况,几位老国公都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们的子孙跟着京师三大营,倒是作战勇猛,尚无伤损,且还斩首立功。可是,有京师三大营一对比,上直二十六卫简直就是不堪一击,连锦衣卫都相形见绌,虽然其中也有战斗力强大的将士,但毕竟是少数,整体来看,草包居多。

皇帝震怒,“这就是保护朕的京卫?难道全都是尸位素餐的废物?一群酒囊饭袋!”

英国公连忙安慰他,“皇上,虽然上直京卫的战斗力不强,但守卫的能力尚可。依臣的愚见,可将京卫撤回,全力守护营地,京师三大营全体出动,剿灭匪寇。”

皇帝也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于是点头,“准。”

英国公立刻下令,召回所有上直京卫的官兵,锦衣卫守护核心区,其他各卫防守营地外围,京师三大营出去清剿,但不可离得太远,一旦听到营地发出的警号便立刻回援,不可恋战。

这般布置一番,情况有了好转。京师三大营在主官的整治操练下,纪律严明,战力强劲,一出动便收到效果,杀了不少匪寇,自身伤亡却很小。

傍晚,出外猎杀贼寇的将士陆续回营,都有所斩获。皇帝听到战报,很是满意,“苏将军、姜将军、石将军都不负朕望,有他们守护京城,朕很放心。”若是都如上直京卫那般草包,他就不敢在此逗留,必定要速回京城。

英国公略感忧虑,“悍匪亡命,异动频频,臣总觉得他们似有所图。”

皇帝胸有成竹,“三大营有数万精兵强将在此,爱卿不必太过担忧。”

英国公点了点头,“是,皇上英明。”

看着他退出,皇帝转头问身边的皇太孙,“仲儿,对于今天的战事,你怎么看?”

南宫极思索片刻,平静地答道:“孙儿认为,这些匪寇是被人当枪使,前来打头阵的。”

“嗯,想法不错。”皇帝微笑,“那你再说说,幕后指使人会是谁?”

南宫极沉思了一会儿,有些不确定地说:“藩地在北边且与皇祖父关系最近的藩王是康王皇叔祖,他鹰视狼顾,好战成性,从不甘于人下,为达目的可以付出一切代价,用尽各种手段。孙儿觉得,他最有可能有不臣之心,为此经营多年,如今骤然发难,不顾后果,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说完,他忐忑不安地看向眼前的祖父。

皇帝哈哈大笑,心情畅快至极,“好,好,不愧是朕的好孙儿。”

第2卷 常规任务:北晋皇朝 第51章 交锋(1)

夜色再度降临,雨势仍然未减,周围的山岭间风声呼啸,传达着令人不安的凛冽气息。

营地背山面谷,坐落于山腰一处天然形成的平台上。背后是陡峭的悬崖,高不可攀,前面是险峻的深谷,易守难攻。这样一来,就可以集中兵力,只防御左右两边的缓坡。因为这一天有大批人员上上下下来来往往,两边的山坡已经被踏平,几乎踩出一条路来,所以必须严加防范。

皇帝带着皇太孙住在皇帐中,周围全是锦衣卫,层层叠叠地保护着。旁边是三位皇子与几位藩王的王帐,也有锦衣卫守护。再往外是勋贵重臣的帐篷,由上直京卫值守。最外围是一些普通大臣和跟着跑腿打杂的芝麻小官、内侍宫女、仆役婢女的帐篷,就没有兵力专门保护,但有几队人交叉巡逻,也能起到防卫的作用。

京师三大营的帐篷紧贴着四周围墙,将营地严密护住,一有动静就能出来战斗。他们的实力已经在白天被证实,因此营地中的人们都比较放心,在雨声中各自睡去。

风雨不停,敌人无法用火攻,无形中解除了一大威胁,让那些善于打仗的老将们都松了口气,夜里也没有辗转反侧,倒是伴着风声雨声睡了个好觉。

凌晨,滂沱大雨停了一下,天空渐渐亮起来,可没过多久,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伴着冷冷的秋风,让天地间更增添了几分萧瑟。

匆匆问过简单的早膳,几十队人马就陆续出营。京师三大营的精锐打算继续冒雨在山中围剿匪寇,随他们一起出营的还有十几个狩猎队,准备到周围的山林里打猎。

皇帝一行人有大批军队护卫,为求快速,都是轻装简从,并没带多少物资。原想着最多两天就能到达承德,可现在却滞留在半路,饮食方面出现紧张状态。因此,京师三大营和上直京卫都派人出去狩猎,以备不时之需。

他们走出去还不到十丈,便感觉到大地微震,不远处传来轰隆巨响,声音在山岭间回荡,一时分辨不出到底在哪个方向。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可如此惊人的动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面面相觑,终于还是没有说出心里的疑问,仍然冒雨出去,按照军令行事。

没过多久,在外的斥候便飞奔回来禀报,所有对外通道都发生了严重塌方或山体滑坡,无数巨石泥沙滚滚而下,将大路小径全都堵得死死的,疏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是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

他们被困住了。

皇帝得到英国公的禀报,神情变得凝重。康王野心勃勃地筹划了数十年,果然手段繁多,准备充分,懂得因势利导,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不过,他做了几十年帝王,虽然没料到康王能把高山弄塌,却也不惧。

英国公微微皱眉,“营地背靠的这座山非常陡峻,敌人难以攀爬,无法在瞬息之间弄塌,只要有丁点动静,营地的守卫就会冲出去,将他们歼灭。目前咱们最大的问题是食物不够。臣已令人想办法多接雨水,也派兵出去打猎,希望能撑到雨停,否则军队一旦断粮,就没有力气打仗,更别说搬石头清路了。”

“嗯。”皇帝想了想,“从现在起,控制发放饮食,凡是非战斗人员,能有七分饱足矣。朕以身作则,与众位卿家同甘共苦。”

“遵旨。”英国公领命。当然不可能饿着皇帝,但皇上的旨意却要广而告之,令所有人共沐皇恩。

他正要退出,皇帝又叫住了他,“派人想办法出去,北上找到石青、苏东辰和姜元武,命他们兼程南下,赶来支援。如此里应外合,当可将敌人一鼓荡平。”

“是,臣这就派几个脚力好的斥候,翻越悬崖出去。若是一切顺利,三位将军明日应该就能赶到。”英国公早有此意,只是等着皇帝说出来,以表君王的英明果断。

“很好。”想到三位爱将的耿耿忠心和剽悍战力,皇帝感觉很放心。

他没有告诉英国公有关奸细的事,以免他乱了心神。肃清逆党内奸的工作仍然交给锦衣卫暗部,由晏斐负责。这些暗部人员都有明面上的身份,或为大臣子孙,或为奴仆下人,或为内侍宫女,或为军中官兵。此时此刻,营地中的暗部人员不少,有一半重点盯防已经确认是康王逆党的人员,另外一半盯着有可疑但尚未有确凿证据证实其身份的那些人。皇帝与皇太孙身边有暗卫和锦衣卫,安全方面比较放心。几位藩王、三个皇子亲王和那些勋贵身边自有心腹侍卫,却不知其中是否混有奸细,因此依然有人暗中盯着。

为了以防万一,晏斐连续派出几个曾经做过猎户和采药人的手下,让他们尝试攀上营地后的高崖,却均告失败。摔下来的人都受了伤,幸而晏斐防护得当,这才幸免于难。最后没办法,晏斐只好扒下身上披着的文弱小官的皮,亲自上阵,在风雨中踩着湿滑的凸出石尖,双手扒进石缝,一点一点地往上攀登。

他的壮举引来无数人走出帐篷,冒雨围观,就连皇帝、皇太孙、藩王、皇子、王爷都走出来,仰头看着在雨中紧贴山崖缓缓向上挪动的身影,不由得啧啧称奇。

听到那人是今科进士,现在通政司做个小官,安国公忍不住摇头,“有这身手,做什么文官?还不如到军中,只要打上几场仗,很快就能升上来。”

几位武将世家出身的国公和世子都表示赞同,军中官兵大都不识字不读书,像晏斐这样的人,出身侯门,中过两榜进士,又有极好身手,肯定前途无量。

晏斐背着一卷细长的绳子,顶风冒雨,惊险万状,终于爬上崖顶,随即垂下细绳,拉上粗绳,然后拽了几个人上去,又拉上去一顶帐篷和干粮、简单糅制的兽皮等等,免得这几个人在高崖上冻饿而死。

几个人搭好帐篷,轮流当值,观察周围情况。晏斐特意挑的眼力极好的人,站得高,看得远,即使风雨如晦,也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对于敌人的动向就清楚了许多。他们每隔两刻钟汇报一次,把观察到的情况写好,塞进竹筒,扔到营地中,自有等在那里的人捡起来送给英国公。若一切正常,自然不必理会,如果有敌情,英国公便立刻处置。这样一来,他们感觉耳目清晰了许多,不再被动应付,而可以提前部署,主动出击。

这一天,敌人大多袭击的是出外打猎和采摘野果的人员,对于专门对付他们的三大营官兵都绕着走。雨水冲刷着山林土地,将所有人活动的痕迹都消除了,很难追踪。敌我双方就如捉迷藏一样,在山中不停地兜圈子,若是狭路相逢,就狠斗一阵,若是远远瞧见,敌人便会退避,根本打不起来。

现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皇上、皇太孙和那些皇亲国戚们的安全,并不指望杀多少敌人,因此整整一天下来,营地内风平浪静,出外的官兵也没人战死,仅有十几人受伤,也不严重。

派出去的斥候分几个方向潜行,都是北上寻找苏东辰、姜元武和石青的队伍。晏斐也派了暗部的人出去,同样也是寻找三位将军,让他们迅速赶来救驾。

蛇有蛇路,鼠有鼠路,明暗两拨人马各自出发,总有人能突出重围,找到京师三大营的援军。

之后两天,从营地通向外界的土路小径全部被堵塞,在附近骚扰的敌人也逐渐减少。周围变得安静,野兽仿佛都逃走了,每日能猎到的猎物不多,只能优先供应皇帝他们。那些勋贵大臣都主动将饮食减半,军队官兵和各府侍卫的供应减到七成,尽量让他们保持战斗力,至于随员、小吏、内侍、婢仆等等,得到的饮食有限,只能自己抽空出去摘野果,找葛根,想办法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