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的脸色稍微平和了一些,伸过另一只手来罩住萧皇后的手,她的手心已经温了:“娘娘您不用担心!我虽然不敢说我一定会飞黄腾达,但我保证我一定不会万劫不复!”她的语气很笃定,称得上是斩钉截铁。
萧皇后心头一热,接着惘然地笑了。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笑。
不知是萧皇后一语成谶,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久之后便出了一件大事,硬是把武媚娘推到了万劫不复的边缘。
有一天,太史令李淳风向李世民禀报,说他夜观天象,发现太白经天,是女主将兴的预兆。从星相上看,此女主将颠覆李氏王朝,并诛尽李世民的子孙。接着不久之后宫外又传出谣言,说天下将易主,女主武王将君临天下。
两件事一掺和,李世民坐不住了。从高祖皇帝李渊算起,大唐也仅传了两代而已。没想到仅至他这一代,便出现了对社稷不利的星相。虽然他自认江山稳固,有若金汤,但也不能对“天象示警”不闻不问。
说来也滑稽。一听到“女主武王”这个说法,李世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那个心寒手辣的小才人武媚娘,不由自主地冷落了她,却也没想到害她的性命。
因为他实在无法相信这个卑贱的小女人有颠覆李家天下的能力。她现在就像一只雏鸟一样捏在他的手里,他要她生就生,要她死就死。这样的女人能颠覆他李家天下?再过一百年都不可能。
他还是个圣明君主,还讲点道理。知道因无故妄猜而杀害一个不像有害的小女人,会被天下人笑话的。因此他并没有注意武媚娘多久,而是把目光放到了朝廷里。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3)
不久之后,一个非常可疑的人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个人叫李君羡,是守卫玄武门的将军。玄武门是京都的要冲,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内,位置非常重要。
当年李世民就是在这里设伏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再用武力逼迫父亲李渊,然后登上皇位的。因此他即位后格外重视玄武门的守卫,这里的守将都非常骁勇。
李君羡官拜左武卫将军,受封武连郡公,又是汝州武安人,再加上他是玄武门的守将,身份中一共是四个“武”。
李世民回想起自己当年经玄武门轼兄夺位的往事,总下意识地觉得如果有人要反叛,当然是和玄武门有关的人。再说被传要夺他李家天下的,是女主武王,李君羡的身份里一连有四个“武”字,实在不能令人放心。
但是谣言里说的是“女”主武王,李君羡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男人。因此对于杀不杀李君羡,李世民还有些犹豫。他毕竟还是个明君。在猜疑还没有坐实之前,他不想枉杀大将。
说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不久之后,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让李世民坚信李君羡就是谣传中的女主武王。
李世民爱惜武将,和他们在一起时都平易近人,不拘小节。这日,他在宫里设宴款待诸位武将,酒酣耳热之际,命这些武将报上自己的小名。众将嘻哈起身,说自己的小名叫“小秃子”的有之,说自己的小名叫“小和尚”的有之,堂内顿时嬉笑一片。
很快就轮到了李君羡。他胡子拉嚓,一身肌肉,站起来之后竟说自己小名叫作“五娘子”。众将想想他的小名,再看看他的长相,顿时笑得气都不喘不过来了。
在一片笑声之中,只有李世民笑不出来。原来“女”主武王竟是暗合此事。若不是今日凑巧得知李君羡的小名,这个颠覆朝纲的大祸胎就要被自己不知不觉地放过去了。
一想到这一点,他不禁如坐针毡,在心底大呼惭愧,也大呼侥幸。不久之后他便捏了李君羡的一个错误,干净利落地把他给杀了。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4)
李君羡虽然被杀了,但太白经天的天象还没有消失。李淳风见自己间接害死了一员大将,心中存悔,原不想再多言。
但李世民对此事非常重视,根本由不得他缄口。无奈之下,他只好隐晦地说女主武王就是女子,现在刚刚长成,一点一点地跟李世民透漏“机密”。
因李君羡死得太过突兀,朝野上下尽皆存疑,后宫之人也在议论。因此饶是萧皇后卧病在床,还是听到了一只半点。萧皇后是个明白人,听到此事之后,和谣言一对,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没想到李世民也会作这种事情,感到非常惊讶。虚妄之事枉杀大臣,不像是圣明之主所作的事情。隋文帝晚年时也作过这种事情,听说亡隋氏天下者姓李,便准备诛尽天下姓李的,幸亏被臣下劝住,只把朝中姓李的官员尽皆逐出朝廷。
李渊也因此虎入深山,最终起兵夺了天下。这个谶语看似很准,萧皇后却是不信的。在她看来,若不是隋文帝晚年昏庸,李渊就不会对朝廷失望,也就不会潜回乡间发展势力,最终也不会取代隋氏统治天下。
因此造就李渊这个掘墓者的不是天意,而是隋文帝自己。李世民现在因虚妄之事枉杀大将,心智可能已经误入了歧途。历来只有君王自己先昏庸,社稷才会被人觊觎。
若君王圣明,即使上天派来十个八个“真命天子”也没有用。她对李世民的心理状况感到很不安,因此即使病魔缠身,也要强打精神去劝他一下。
萧皇后扶着宫女,颤颤巍巍地走出了寝室,接触到天光的时候,她竟像被强风吹了似的,感到一阵眩晕。
她惘然地低下头去,看到自己垂到胸前的一缕发梢,忽然心里感到一阵沉重。她的头发仍然是黑色的,却已经失去了光泽,就像被抽干了精力。
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仿佛从冥冥之中传来了召唤之声,她忽然感到脑中一片空白,一瞬间什么都忘了,几乎是一步一挨地走到了李世民的寝宫。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5)
李世民一见萧皇后就露出了惊诧的神情,接着是浓浓的心痛。萧皇后一见他的神情,就知道自己一定憔悴得很厉害。她用力地抿了抿嘴唇,心里忽然感到很沉重。
虽然她未像其他美女一样把美貌看作生命,毕竟也美了一辈子。容貌忽然减退,心里当然会感到难过。
李世民很快便若无其事地笑了起来,表情很温柔:“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是不是身体好点了?”
萧皇后也温婉地报以一笑,笑容却非常的僵硬。她已经忘了自己的来意。也许是气力衰竭糊涂了,有些不当说的话,她也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因为她觉得自己该交代后事了。不能等到临终的时候。她小时候亲眼见过老人咽气,知道那时候人基本上已经没了意识,即使勉强说出一句话来,恐怕也已经不是本意。她可不想在临终前说出似是而非的话,让自己死后后悔。
“皇上…臣妾这身体是好不了了。”萧皇后本来想笑着说出来,没想到刚一张口,眼中就掉出两串珍珠般的清泪。
“你在胡说什么?你这次只是偶染小恙,休息几天就会好了…”
李世民的表情非常惊讶,这份惊讶渐渐僵硬,变成了凝固的苦涩。太医是对他说萧皇后只是偶染小恙。但他听过萧皇后的话,已经感觉她的病不会这么简单。凡是能让病人说出这样的话的,一定不会是简单的病症。
萧皇后低头凄然一笑:“臣妾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即使是千里之堤也可能溃于蚁穴,更别提臣妾这朽木之身了。”
她银牙一咬,忽然又掉下一串眼泪来:“臣妾本已是残花朽木,蒙皇上不弃,又在这里意气风发地过了十几年…皇上的恩德,臣妾粉身难报…臣妾还有一事,请皇上成全…臣妾惭愧,此事实在难以启齿…请皇上先恕罪…”
不知是不是因为太过激动,一贯口齿清楚的她说话也有些颠三倒四了。
见萧皇后这等样子,李世民也感到很难过,眼里渗出了一层泪膜,像个水晶壳子一样晶亮亮地蒙在他黑亮的眸子上。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6)
由于年龄的增长,他的眸子也不像年轻时亮了,但仍精光逼人。年轻是黑钻,现在就成了黑水晶了。
“你不要这么见外。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伤心已经侵蚀到了他的喉咙,让他的声音也变得湿重一片。
萧皇后用力吸了口气,眼睛用力地闭上,脖子上也暴出了青筋。
“皇上…”她的声音就像是被从心底硬挤出来的,非常沉重,也在剧烈的颤抖:“请在我死后,去除我昭容的封号,把我和杨广合葬…”本来她还想说几句话,对自己的要求加以粉饰,没想到刚说到这里的时候喉咙就像钉住了一样无法再吐出一个字。
李世民一呆,脸上的肌肉虽然没动,目光却在迅速地扭曲。萧皇后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呼吸也停止了——她并不是特意屏住,而是她真的已经无法呼吸了。
“好吧。你和他是结发夫妻,原也应该藏在一起。”李世民的语气听起来很平稳,其中却似乎有裂缝。很长很长的,一直纵深到心里的裂缝。
萧皇后被这丝裂缝划得很痛,一瞬间竟有改口的冲动。她用力地把这种冲动咽了下去,低下头向李世民谢恩,然后决绝地退了下去。
她知道这样作会很伤李世民的心,也知道这样作很愚蠢,甚至疯狂,但是她就是要这样作。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作。没有理由,有是就是最大的理由。
走出门后她又忍不住朝身后看了一眼。门里的殿堂很深。他似乎坐在殿堂的尽头,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萧皇后的心里又泛起了一阵心痛。
这心痛绵绵的、隐隐的,鲜红的棉絮一样塞在他的心头。她很抱歉伤了他的心。幸亏他是个伟大的男人。萧皇后发现自己竟然以他的伟大来为自己开脱,不禁觉得自己真是无耻。
也许是心愿得偿之后心智也转为平稳,在她责骂自己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来意。顿时僵在那里,再也迈不动一步。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7)
她今天是来劝他不要凭虚妄之说而滥杀无辜的。她也应该劝劝他。可是她现在已经没脸去见他了!
正在踌躇的时候,萧皇后忽然又看到了武媚娘。她正一路小跑地跟在一个老太监的后面,拼命地往他手里塞东西。
不知是不是今天晨风凌厉,武媚娘粉嫩的小脸上已经带了一层青色。她躬着腰,耸着肩膀,伸着脖子,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拼命在和老太监答话,手里拿着的,应该是一块翡翠。
宫女们一见此景立即露出了鄙夷的神色,有的人甚至骂了出来。萧皇后却茫然地呆住了。武媚娘的样子的确很谄媚。配上老太监那副半推半就的样子更显得谄媚。
但是不知为什么,反而更显出武媚娘的身上有股百折不挠的气质,就像一株枝叶幼嫩,却根长茎坚的小花,虽然会随着狂风而不停地摆动,却永远不会被摧毁。
萧皇后惘然地回过头去,看着李世民的寝宫。看来他已经怀疑武媚娘就是谣言中说的“女主武王”吧。
连她都可以看出武媚娘身上的帝王之气,他怎么会看不出(事实上他还真没看出)?他一定会有所行动吧。难道真要想个迷信的傻瓜一样,把这个现在还完全无害的小姑娘杀掉么?
按理说,她应该去阻止,去规劝。可是她忽然感到眼前的武媚娘和屋里的李世民之间忽然形成了一个奇异的气场。
这个气场如薄冰下的大河,强大而诡异,让她远远地却步,只想在旁静观——是的,她想静静地看着李世民和武媚娘会作何选择。她可以隐约地感觉到,这会导致近乎于宿命的、影像颇大的结果。
不知是交代了遗言之后心里舒坦了,还是死前身体里所有的能量都涌了出来,回来之后萧皇后的身体竟舒服许多了,竟不像很快便死的样子。
她原以为李世民允了她的无理要求之后心里会有些异样,态度会冷淡下来,没想到他对她还是一样的好,甚至更好了。即使不能常来她,也会早晚遣亲近太监前来问安。他遣来的亲近太监,就是武媚娘削尖脑袋贿赂的那人。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8)
本来萧皇后收到如此礼遇,已经感受到一种如温暖的大海般的感动,本来已经可以没有遗憾地去死,但看到前来问安的太监就想到武媚娘,不由得心里还有些不安。
对她来说,武媚娘难说是可怜的,也难说是良善的,但更难说是邪恶的和可恨的。
她对萧皇后来说,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让她不由自主地挂念。萧皇后只希望在她死前不要看到李世民对武媚娘动手。她的心已经非常疲惫和虚弱,看不得那种事情。
然而老天并没有给她这个恩典。李世民不久之后就准备对武媚娘动手,而且还将引出一场泛滥的血光之灾。李淳风虽然不想再因多言而伤人性命,但李世民不会放过他。
李世民每天都要逼问他推算的结果,一定要他把这个女主武王找出来。他每天都因天意不能尽透来搪塞,无奈敌不过李世民的软磨硬泡。
他隐晦地告诉李世民这个女主武王就在他的宫中,只在一应年轻女官中。李世民便把他弄进宫里,再把下等女官全部召到他的面前,让他辨认。
李淳风顿时陷入了两难之中——何止是两难,简直是如海般的恐惧和焦虑。他不想伤人性命,但也不能为别人伤了自己的性命。
因为李世民召集了所有的女官,因此动静较大,让病中的萧皇后也知道了。她本能地觉得这是和“女主武王”的谣言有关,而从李世民召集的人数来看,简直像要滥杀一大片。她不顾自己病体沉重,慌忙赶去规劝。
所有女官被召进殿的时候,都不知皇上要作什么。武媚娘也一样。
她和其他女官一起鱼贯入殿的时候,头是低着的,胸却是挺着,竭力向李世民展示她青春的饱满,脸也是微微侧着,轻舞飞扬地向李世民抛起了媚眼——就在这一抛之际,她看到了李世民身旁战战兢兢的李淳风,立即明白李世民要作什么,波光闪闪的美眸里顿时结上了一层寒冰。
“一应女官都已聚齐。李爱卿请即刻辨认,将谣言中那人找出来!”李世民话说得很客气,语气中却满是威逼,根本不容得李淳风有半点犹豫。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449)
“皇上,上天之意不可尽透…再说,天意难违,臣无法…”李淳风已经面如死灰,却还在苦苦推搪。
“快点!”李世民垂下眼帘,鄙夷而又凶狠地吐了这两个字。他那精光闪亮的眸子被垂下的眼帘遮住了一半,里面隐约透出了逼人的凶光。
李淳风觉得这两个字就像两把刀一样直戳到了他的心里,身体都忍不住一颤。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说殿里人数太多,气息混杂,他无法精确辨认,请李世民将女官们分为几列,他先看看那一列里有天子之气露出。
女官们很快便被分成了四列。李淳风朝她们仔细看了看,艰难地抬起已经重若千斤的手臂,朝其中一列指了一指:“谣言所传那人,应该就在这一列中。”
李世民“哦”地一声,脸色忽然变得非常难看。看着他的脸色,李淳风忽然感到非常恐惧,不敢再拖延时间,小心翼翼地问道:“那臣…就继续辨认?”
“还辨认什么?”李世民冷笑一声,脸上陡然杀气四溢:“全都给我推出去斩了!”
这列如花似玉的年轻姑娘万万没想到杀身之祸会凭空飞来,先是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接着便撕心裂肺地嚎哭开来。哭了几声之后站立不住,纷纷向地下瘫去——她们的腿也被吓软了。
在一片混乱之中,唯有武媚娘直挺挺地站着。人在往地下瘫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乱抓乱攀,武媚娘身边左右各有一个女官攀住了她的肩膀,哭号着像秤砣一样往下坠,武媚娘却仍旧像木桩一样直挺挺地站着。
她没有哭,也没有叫,眼里甚至连泪膜也没有。只是直直地盯着李世民看,眼里充满了失望、悲愤和嘲讽。也许就在这一瞬间,她发现这个举世敬仰的圣明之君是如此的卑鄙、残忍和胆怯,为她以后蔑视李家王朝,乃至蔑视整个男性社会埋下了基础。
“这万万不可呀!陛下!”李淳风急了:“即使为了江山社稷,滥杀无辜也是不祥的啊!”
李世民铁青着脸不理他。现在可没空讲什么仁义道德。他只是希望能万无一失地铲除祸患,错杀几个人命又算什么?”
最终章(完)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李淳风嗓子已经急哑了,声音也变了调,简直是在号。他的声音和殿里嘈杂的哭声混在一起,已经听不出在说什么。
“陛下!万万不可!”一个虚弱的女声从大殿正门那里传了过来。想来也真有些不可思议,李世民竟从一片嘈杂里辨认出了这个有气无力的声音,慌忙回过头来。
站在门首的正是萧皇后。她的容颜已经非常憔悴,就像戴着一个灰黑的面具。李世民见萧皇后抱病来此,心里自然感到非常痛惜,但想到她要过问的是关系到李家万世基业的大事,也不由自主地冷了脸。
他没有朝萧皇后走去,只是远远地站着,冷声问道:“爱卿到这里来有什么事么?”目光也不由自主地变得犀利了。
也许是感觉到了李世民的异常,本来拼命嚎哭的女官们忽然不约而同地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只看李世民和萧皇后两人——人之将死的时候,感觉也是很敏锐的。
萧皇后微微垂首,避开李世民那犀利的目光。无力但清朗地说出这么一席话:“亡隋文帝晚年时,也曾因流言而欲诛杀朝中所有姓李之人。后被臣下劝住,只将李姓之人逐除了朝廷。正因为如此,李姓家族奋发自强,取代隋氏作了天下之主。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因,其实是果。看起来是果,其实是因。”
萧皇后话说的很隐晦。因为她必须顾忌李世民的面子。如果直斥“天命”为虚,等于否认李世民是真名天子,这种过分之事她是万万不会作的。她相信李世民能听懂她的话。因为她说的话虽然很隐晦,但也很明了。
一听这话李世民便如遭雷击般呆住了。他们李家为夺取天下而作的种种的努力、经历的种种磨难正加速在他眼前闪过。是的,他们李家夺取天下靠的绝不是只是“命定的运气”。
除了他们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外,最重要的是隋炀帝昏庸无道。而他现在因虚无的天象就滥杀无辜,难道不能算是昏庸无道?
李淳风乘机也来劝道:“陛下,容臣直禀,天意实不可违,即使陛下此时杀了此人,上天也会让她顷刻重生。而且若陛下不杀此人,那她篡夺天下之时已垂垂老矣,人老而心慈,若要诛杀陛下子孙,也不会诛杀太多。若陛下此时杀了此人,她重生之后仍将篡夺天下,那时她恐怕正值壮年,壮年之人心思最是酷辣,陛下子孙恐怕难有生还…”
李世民面色凝重地收回了自己滥杀无辜的旨意。却不是因为李淳风的话。老实说,李世民根本没听见他在说什么。
女官们绝处逢生,高兴得相互搂抱在一起涕泪交流。武媚娘却仍旧自挺挺地站着,头是低着的,看不清表情。有些事情,看起来是果,其实是因。因为这件事,她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决定日后若真能夺取天下,一定要狠狠地诛杀李氏子孙!
也许是最后的使命已经完成,萧皇后在作了人生最后一件大好事之后,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溘然长逝。她是在睡梦中离去的,非常的安静从容,就像真是作了一场甜蜜的深梦,不再醒来一样。
她这一生就像一缕温暖碧绿的春水,缓缓地流过血腥满地的乱世,轻轻地拂过满身棱角、如巨岩般挺立的枭雄豪杰们,在他们满布血腥的铠甲上也留下春色和清香,最后悄然汇入无边无际的大海,再无踪迹。
如水般的女人走了,如火的女人还在。几十年之后,武媚娘果真用她这把火烧毁了李氏的基业,令江山变色、乾坤倒转,并诛李氏子孙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