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穿着银红色折枝海棠的褙子,研态娇媚。她一头浓密的青丝,整整齐齐梳了发髻,留着厚厚的刘海,刘海披覆柳眉,衬托着眼珠子格外的乌黑浓郁,褶褶生辉。

七娘尚未年幼,还是小孩子模样。虽然不及四娘,也是美人胚子。

和二娘、六娘的素淡相比,四娘姊妹俩衣饰华贵,在日光下璀璨辉煌,珠围翠绕,更像是官宦人家的千金。

“人来齐了,看来大姨娘和二姨娘是时刻盯着我们。”陆落心想,眸子里流光微转。

“今日是什么好日子?”陆落等四娘和七娘给闻氏见礼之后,笑着对她们说,“姊妹们都来了,要不我们摸牌吧?”

几个姑娘面面相觑。

“老太太才摸牌呢。”七娘立马表示反对,“五姐姐,你给我们讲讲湖州府的趣事吧?”

陆落一想,就说“也好”,于是清了清嗓子,当即说了起来。

她极大夸奖讲述了湖州府的奢华。仆妇众多、房舍宽阔、用度奢侈、来往自由等,听得几个姑娘眼睛都直了。

她们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从未离开过。湖州府是什么模样,她们不知道,全凭陆落忽悠。

说了半晌的话,闻氏开口道:“我也累了,你们都散了吧。”

二娘、四娘、六娘和七娘起身,给闻氏行礼,纷纷离开了。

“姑娘,她们都来干嘛?”陆落的丫鬟倚竹傻傻的,对今天的热闹场面不理解。

“无非就是二姐姐来了,其他几位想知道我们和二姐姐会不会联手欺负她们,故而派了探子,来探虚实,察言观色呗。”陆落笑着解释。

“倚竹,你真是个小呆子,什么时候能聪明些,给五娘分忧啊?”闻氏身边的风烟笑呵呵打趣倚竹。

闻氏身边的人,私下里都很亲热叫陆落为“五娘”。

“我是保护姑娘的,又不是出主意的。”倚竹茫然道。

倚竹是学过拳脚功夫的。他们家乡村子里,有个人专门教小孩子习武,收取微薄的米粮,倚竹就跟着学了。

起初是为了强身健体。

后来,他们家乡受灾,田地房舍全被水淹了,倚竹跟着她父母进了城,被走投无路的家人卖到陆家,卖了二十年。

倚竹身手不错,闻氏就收下了她,让她跟着陆落,时刻护着陆落周全。

“…二娘刚来,明氏和简氏就派了姑娘来。看来,我们以后要更加小心了。”闻氏想到那些孩子,微微冷笑。

大姨娘和二姨娘派人监视闻氏,也派人盯住二娘陆苏,无非是怕二娘借闻氏的势,和她们作对。

二姨娘还在查二娘落井之事。

当天晚上,陆其钧仍回到二姨娘的西跨院。可是不知怎么的,两个时辰之后,陆其钧气哄哄去了三姨娘的南罩院。

“应该是为了佛珠的事…”陆落心想。

果然,第二天暖雪就打听出,昨晚陆其钧跟二姨娘索要陆落送给七娘的佛珠。

二姨娘却说“丢了”。

陆其钧气得当场派人搜二姨娘的箱子。

二姨娘气哭了,说自己跟了陆其钧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外人搜过自己的箱笼。

四娘陆蕤和七娘陆茜也来劝。

陆其钧却不管,非要搜。结果,佛珠没找到,却翻出了二姨娘深藏的五百两银票。

二姨娘疯了一样去抢,差点也被陆其钧打了。

“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藏钱!”陆其钧很生气,觉得二姨娘对他不够真心和体贴。

他拿了钱,去了三姨娘那边。

二姨娘大哭。她既心疼钱,那五百两是她们母女攒了好几年的,前不久才去换了银票。早知道就不换了,还是碎银子安全。

同时,二姨娘也难堪,自己的屋子被丫鬟婆子们翻了个底朝天,一点尊贵也没有了。只有下人的箱笼才随便翻,谁敢翻主子的?

陆其钧这是不敬重她!

一串佛珠而已,就让陆其钧和二姨娘闹得这样,陆落听到之后,微微笑了笑。

二姨娘和陆其钧闹翻之后,大姨娘和三姨娘趁机落井下石,家里一片混乱,她们从前相安无事的三个姨娘彻底斗了起来。

越是混乱,陆落和闻氏越是清净。

同时,二娘陆苏落井的事,就再也查不清了,因为陆其钧既不相信大姨娘,也不相信二姨娘,更不相信闻氏和陆落。

他想让三姨娘查,三姨娘却避之不及。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查清楚了没有功劳,查不好肯定要挨骂,让它烫死二姨娘好了,三姨娘才不做老好人。

二娘就彻底安全了。

二姨娘明氏也不再查了,任由它去。陆其钧搜出五百两银子,又可以逍遥一两个月,也不计较什么落井之事。

事情彻底过去了。

转眼到了四月初六,就是陆落和四娘陆蕤的生日。

到了当天,陆其钧提也没提,他还在生二姨娘母女的气。

陆落送了幅自己写的字给陆蕤,说什么:“礼轻情意重,父亲说家里要清廉”,把四娘给打发了。

四娘正在担心失去父亲的宠爱,也没心情和陆落计较。

闻氏给陆落煮了长寿面,正院的丫鬟婆子们都吃了。

转眼间,又过来十来天。

四月十八,陆落的叔公,就是太监闻乐喜,终于到了京城。

 

第012章缘故

叔公闻乐喜回到了京里,当天下午就派人来请闻氏和陆落。

闻乐喜离京之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位高权重,帮皇帝批红,连内阁都敬畏他三分。

大太监都有自己的府邸,闻乐喜也不例外。他在皇城附近的街上,有一栋不小的院子。虽然他离京多年,那个院子一直没人敢占,荒芜了很久。

朝廷招他回来,工部就着手帮他修缮,如今已焕然一新。

“娘,叔公他为什么要去做太监?”去见叔公的路上,陆落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她之前心中也有疑惑,却觉得问题难堪,怕母亲难以启齿,从未询问过闻氏。

做太监是件很丢人现眼的事,古语云“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做太监比让祖宗蒙羞还要丑陋。

世人都瞧不起太监,朝臣更是以结交官宦为耻。

哪怕宦官再位高权重,亦不能赢得尊重。

陆落心中没有世俗这种等级的偏见,她只是很好奇,为什么闻乐喜要去做太监。

一般人家都是活不下去了,才让孩子去做太监,可是闻家并非那等贫寒之户。

陆落的外公是西北军中的小将领,闻家还有些世代积累的稀薄祖业,比平头百姓略强几分,至少能吃穿不愁,能供孩子们读书。

“这句话,你外祖父问了好些年,也没问出什么结果。”闻氏微微叹了口气,她也不知道。

闻乐喜从来没提过,不管家人怎么逼问,他就是闭口不谈。

对于闻乐喜的身份,闻氏并不感到耻辱,她无时无刻不站在自己家人的身后,支持他们,哪怕是做了太监。

她尊重闻乐喜。在闻氏眼里,闻乐喜始终都是她的长辈,最疼爱她的小叔叔。

闻乐喜并非叔公的真名。闻乐喜原名叫闻钺,字景泠,是陆落外祖父闻钎最小的兄弟。

这个年代,医学不发达,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

外祖父有七个兄弟姊妹,夭折了六个,只保存下了最小的闻乐喜。

闻乐喜比闻钎小八岁。

“…你外祖父是把你叔公当儿子养大的,知道他去做了太监,你外祖父气得昏死了几回,亲自跑到京里,想救他出去。

可是,你外祖父地位低下,在京里毫无人脉,也只能眼睁睁任由你叔公在宫里。等你叔公得势了,就把我们都接到了京里。你外祖父问他当年可有隐情,他从未回答过。”闻氏道。

闻钎的确是把闻乐喜当儿子。长兄如父,在父母去世之后,闻钎养活着六岁的闻乐喜,兄弟俩相依为命。

父母留下了几十亩薄田,闻钎兄弟生活也算过得去。闻钎自己省吃俭用,先供闻乐喜吃好喝好,然后给他请先生,教导他念书,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功成名就。

闻乐喜念书很用心。他十三岁的时候,聪明机灵,能写会算,连将军都知道闻钎有个机灵的小兄弟。

闻钎的战友们都说:“将来景泠是要考状元的!”

闻钎自己也是那样期望的,故而重金给闻乐喜聘请名师。

闻乐喜也跟将军身边的随从关系很好。他从未离开边疆,总是很向往京城,多次跟闻钎提到想去京里看看。

所以,他十四岁那年,正逢将军回京述职,闻乐喜要跟着前往,想一睹京师的繁华,闻钎一咬牙,答应了。

将军倒也不介意。闻乐喜是军中长大的孩子,却又不是将士,故而非下属,将军对他多一分宽容。

哪里知道,闻乐喜从此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他进京之后,没有再跟着将军回去,而是进宫做了太监。

闻钎当时都疯了,仔细询问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将军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随从们也是糊里糊涂。

闻乐喜就这样,莫名其妙进宫做了太监。他和其他太监不同,他读过七八年书,学问赶得上秀才,故而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将他送到了东宫,陪伴太子。

闻乐喜不仅仅有学问,而且擅长模仿笔迹。他到了东宫,整日帮太子做功课糊弄太傅们,导致贪玩的太子非常喜爱他、器重他。

他成为了太子的心腹,是太子第一信任的人。

太子登基之后,闻乐喜直接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辅助新皇“批红”。

那时候,他才二十五岁。

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闻乐喜想把闻钎一家接到京城,让闻钎到京里做官。闻钎一百个不乐意,但是调令到了,他又不得不进京。

闻氏就是那一年,跟着父母进京了。

两年之后,闻氏嫁给了陆其钧。这中间隐约有点传闻,不过陆落不太清楚,没人告诉她。

七年前,闻乐喜突然失去踪迹,闻钎就辞去了官职,带着家产和老妻,依旧回了边陲老家;闻氏也离开了京城,带着陆落去了湖州府。

闻氏没有亲兄弟姊妹。外祖父有一妻一妾,后来又添了三四个孩子,悉数夭折了,只有闻氏一个独女。

“娘,是不是有人害了叔公,他才进宫做太监?”陆落问闻氏。

在世俗观中,太监是最低等的人。一个并非走投无路的读书人,他会自宫去做太监,是难以置信的。

就好像后世,生活在富足和睦家庭的孩子,拥有亲人的宠爱和优越的成绩,身心健康,却突然走上了为世俗所唾弃的犯罪道路,必然是有个缘故的。

这个缘故,闻乐喜讳莫如深,外人难以窥视。

“你外祖父也这样猜过。”闻氏道,“可是你叔公不说,怎么查也查不明白。况且,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办?”

陆落觉得,他外祖父仍是疼爱叔公的。

叔公的行为,是给整个闻家抹黑,导致外祖父被人歧视。假如外祖父记恨,死也不会进京来受人指指点点,宁愿留在老家。

可是,外祖父还是来了。说到底,还是舍不得叔公。

陆落有些感慨。

母女俩的马车,一个半时辰之后,才终于到了闻乐喜的院子。

闻乐喜院子门口,停靠在很多香车宝马,都是富贵人,拜会闻乐喜。

家奴一个个拦住,不给放行。

直到闻氏来了,家奴才热情又兴奋,对闻氏道:“大姑娘,您来了?”

“一清?”闻氏有点惊讶,“你还跟着公公呢?”

这个家奴,其实也是太监。他是家里太穷了,自己阉割,准备进宫做内侍,结果宫里不收。所以,他投靠到了闻乐喜府上。

闻乐喜挺看重他的。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清还在闻乐喜身边。

“是啊,大姑娘。奴婢跟着公公,去了南诏国,这才回来。”一清笑道。

闻氏点点头,进了院子。

闻乐喜的院子很宽敞,墙壁是新粉的,柱子是新漆的,到处一派新气象,像新做的屋子。

这院子,闻氏特别熟悉,陡然再见,心里有点感慨。

进了门,就是左右四间门房,窗明几净;两边是抄手游廊,游廊下面摆满了花,锦簇盛放,芳香扑鼻。

绕过游廊,进了垂花门,过了穿堂,就是一座两人高的油彩壁影。

壁影后面,才是正院。

院子很大,但是空落落的,没有半个人影。

“怎么没人?”闻氏微微嘟囔了一句。

“…公公刚回来,怕吵闹,把礼部安排的下人全撤了,只留下奴婢服侍。”一清看出闻氏笑着跟她解释。

闻氏点点头。

进了正院,但愿中堂上,坐着一个颀长消瘦的中年人。

他就是闻乐喜。

陆落初见闻乐喜,吃了一惊。

 

第013章合适

第013章合适

陆落读过一些史料,太监有阴柔狠辣的,也有正义凛然的,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见到闻乐喜之前,陆落在心里猜测,他到底是什么模样:是阴阳怪气,还是粗壮高大?

结果,都不是!

陆落看到闻乐喜,脑海里只有一个字:美。

这种美,陆落此生见过两次,第一是石庭,第二就是闻乐喜。

闻乐喜生得净白,面上没有胡渣,青丝浓密乌黑;他也是一双斜长的丹凤眼,眼波清湛浓郁;眉梢入鬓,悬鼻尖颌。

他五官精致坚毅,凑在一起格外的协调,美而不艳,不露阴柔。

陆落吃惊看着他。

真正的美人,男女莫辩,陆落觉得就是说闻乐喜的。

陆落见过不少美人儿,像四娘陆蕤,像石庭,但是他们都不及闻乐喜。

“漪漪…”看到闻氏,闻乐喜连忙站起来,走到了门口。他嘴唇翕合,惊喜万分。而后,他笑了。

他笑起来,眼角就都是褶子,让他的美丽减轻了几分,到底上了年纪。

同时,他的声音低沉醇厚,像陈年的酒。正是因为他的声音,平添了他几分雄壮。

闻乐喜一点阴柔感都没有,这点和石庭相似,美而不妖。

闻氏长得有六分像闻乐喜,两人似亲生父女。

闻氏闺名叫“漪漪”,闻乐喜一直这么叫她。

“叔父!”闻氏给闻乐喜见礼,重逢的喜悦让她眼睛陡然就湿了。

“快起来,快起来!”闻乐喜搀扶起闻氏。

他手指纤长嫩白,骨节分明,比陆落的手都好看。

“…落儿这么大了?”闻乐喜转而看陆落,满眸慈祥的笑意。

“越大越傻了,也不知道叫人,整天呆头呆脑。”闻氏见陆落看着闻乐喜发呆,不免笑了,拉了陆落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