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她抬眼望去,吴氏却像做了天大的错事似的缩在那里。
吴氏是真的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曝光!
就像她,也会害怕她重生的秘密被人知道。
夏侯虞顿生同病相怜之感,加之想到吴氏救了她的命,心里软成了一滩水,不要说去追究吴氏的秘密了,就是让吴氏伤心难过,她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小心了,没有顾及到吴氏的心情。
“阿家!”她恭恭敬敬地上前给吴氏行礼,真诚地道,“这次幸亏有您,不然我们都要命丧黄泉了。”然后又主动给吴氏找借口,“没想到你居然跟着自幼照顾您的嬷嬷学会了胡语,这可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我以后可要好好地跟您学学才是。”
吴氏的表情明显的松懈下来。
她吁了口气,掩耳盗铃般地道:“是啊!是啊!我小时候闲着没事,就跟着家中的嬷嬷学着好玩,没想到今天却派上了用场。你说得很对!”
夏侯虞也松了一口气。
把这件事圆过去就好,她只要知道吴氏待她好得如同亲生的母亲就行。
谁还没有一点小秘密呢?
她又何必追根溯源,一定要知道呢?
有什么事比行动更有说服力呢?
第一百三十七章 破坏
谁知道夏侯虞放下了,吴氏却把自己给卖了个底朝天。
她们随着那些胡人越走越深,渐渐地看不到来时的路。
夏侯虞不由担心起来。
吴氏拍着她的手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他们是顾大人的部曲,是很守信用的。”
当今能被称为顾大人的,就只有北凉的大司马顾夏。
而且顾家和萧家还是旧识。
难怪吴氏胆子这么小也不害怕了。
不过,顾夏又怎么会来杀她呢?
吴氏有些悻悻然地道:“他不知道。他这些日子也很忙。宫里家里的事,占据他太多的精力。阿桓劝过他了,让他去蜀中避一避,可他不相信,阿桓也没有办法。找他借人的是崔家。当初若不是有崔家的人通风报信,顾大人回了吴中。别说今天的荣华富贵了,就是性命恐怕都保不住。”
“你要怪,就怪崔大人。”
“他说得不清楚。顾家的人也不知道要杀的人是长公主。”
夏侯虞听得要吐血了。
她没有想到真相来得这样突然,根本不需要她去查证。
更没有想到的是出手的人居然是崔家。
她好歹也帮过崔家吧?
崔家却是斗米恩,升米仇,一点得罪不起。
不过,崔家一直都没能进入顶级权贵之家,若说只靠他们一家,这些北凉人不可能悄无声息,一路畅通地到达建康城。
崔家背后,肯定还有别人。
不过,崔家也藏得够深的了。
他们可是北地门阀,和卢家、郑家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人。
崔家当年居然施恩于顾家。
卢家当年处心机虑要置顾家于死地,崔家却把人放走了。
如果卢家的人知道了,不知道会是怎样的表情?
夏侯虞问吴氏:“那顾家是和崔家的关系好一些?还是萧家的关系好一些?”
吴氏误以为夏侯虞怕她说话没有力量,最终还是会被这些胡人灭口,忙道:“自然是和我们萧家的关系好一些。崔家于顾大人有恩是一回事,可毕竟南北有别,顾大人报了他们家的恩就是了。可顾家和我们萧家却是同属一个地方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年来互相照应,世代通婚,我差一点就嫁去了北凉…”话音未落,吴氏已惊觉自己失言。
她惶惶地望着夏侯虞,不知所措。
难怪萧炎死也不愿意让吴氏听到一点风声。难怪前世萧桓会让萧醒陪着吴氏久居姑苏了。
夏侯虞在心里叹气。
吴氏就是因为这样才学得胡语吧?
要说是谁有错,只能说吴氏出身显赫,却又没有能力掌控一个如萧氏这样的大家大族。
坐错了位置。
夏侯虞安慰她:“这里没有旁的人,您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会传出去的。我也是萧氏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
吴氏听着神色轻松了许多。
她道:“我知道我没眼色,所以也不怎么愿意出来行走。还好你是个宽和的人,我这心里倒放下了一大半。只等着你和阿桓有了孩子,我去给你们带孩子。”
夏侯虞擦汗。
吴氏估计是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而且就算是隐瞒,也估计隐瞒不了。
她索性道:“顾家接我过去,是怕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里没有个人照应。我自幼在姑苏生活,北地荒凉,我不能想象自己在北凉的生活,不愿意去北凉。正巧我又遇到了你大人公,就更不愿意去北凉了。我出阁的时候,顾家还派了长子来参加我的婚礼,送了很多金银珠宝。我平时也不敢戴。过些日子回了姑苏,我把那些饰品都找出来送给你。你看着喜欢的、漂亮的重新镶嵌也好,佩戴也好。你嫁到我们家,我都没能给你什么好东西。不是我舍不得,是有些东西不方便拿出来。”
不方便拿出来的,只能是那些有传承的稀世奇珍。
前世萧桓胆子可真大,就不怕被人捅了出来?
夏侯虞连声推辞,表示自己的饰品很多,不需要再增添饰品了。吴氏不如把这些饰品留着送给有缘人。
吴氏听了笑眯眯地直点头,道:“好啊,好啊!以后留给我的孙子孙女们。那个时候能认识那些饰品的人也不多了。”
夏侯虞没办法接话。
好在犊车也在这个时候停了下来,胡人的首领没有要她们下犊车,反而让一个身高相对矮小些的胡人给他们送来了酪浆和胡饼。
只是那酪浆冷了,很腥。胡饼硬梆梆的,半天也咬不下一块来。
吴氏就小声地跟她道:“你看,这要是去了北凉,怎么过得习惯?”
北凉的贵族有些还饲养着年轻美貌的妇人每天喝人奶,生活不知道比南边要奢侈多少。
夏侯虞无意和吴氏说这些,她顺着吴氏笑着应是,和吴氏一起把酪浆和胡饼放在了一旁。
她这才有空想起崔家刺杀她的事。
夏侯虞自认和崔家没有恩怨,若说有什么不和,就只能是立后的事了。
特别是长房的萧玫过继给四房的萧韩,就连萧家的人都以为萧玫会作为萧家女郎进宫。
而萧家女郎进宫,势必会阻挡很多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