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说完看向简王。

简王一副沉思的模样,仿佛也想不出个道理。

“简王,”成王开口道,“都这个时候了,你不能与宁王一样置身事外,这是我们齐氏的事,你们都拿着朝廷的俸禄,就该为朝廷和大周分忧,一个个都如此…我这个宗正卿也独木难支啊。”

成王爷说完这话,还是一片安静。

成王忍不住又开口:“简王…”

简王这才慢吞吞地道:“我觉得如果是安王血脉就不能杀,哪怕宗正寺带回去管教,如果不是那就必须惩处,慧净在常州的作为不能姑息。”

这根本是在说废话,如果能查出慧净的身份,还用得着坐在这里,成王压制着自己的怒气,这个简王又在装傻充愣。

简王站起身来:“我们这样也不是办法,就算将牢底坐穿,也想不出个道理,不如先出去各自回家思量一下,如果有了对策再一起商议。”

成王看着简王手里那鼓囊囊的荷包,再看看桌子上的瓜子皮。

顺阳郡王不禁道:“简王爷又换了新鸟?”

“是啊,”简王提起这桩事就眉飞色舞,“这鸟儿是海上来的,虫不吃,米也不吃,就爱吃瓜子瓤。”

成王道:“简王这是急着回去喂鸟?”

“不急,不急,”简王憨憨地道,“再过半个时辰喂也没关系,还是要以政务为重,若是丢了爵位,别说喂它们,连我这只老鸟儿也要被饿死。”

说完这话简王看向成王:“最近事务繁忙,成王爷也要注意身子,不要太过劳累。”

成王淡淡地道:“嘉善长公主府出事,张家被抓,外面闹得这样厉害,简王还有闲心玩鸟,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当年安王爷遇害,对政事不闻不问的老简王也病了一场,可见老简王是个心热的人。

你就算效仿老简王,也不能这样…”

简王听到这话脸色一变,成王松了口气,这人总算还有些羞耻之心,却没想到简王弯腰捂住肚子:“各位先宽坐,我想去一趟净房。”

不等其他人说话,简王快步走出了屋子。

走出值房,外面就是大牢。

简王在牢中穿梭,走过那老妇人的牢房时,转头深深地望了一眼。

灯光下,老妇人的脸孔十分清晰。

简王走出大牢,立即登上了自家的马车,吩咐车夫:“无论谁喊都不要停下,回到府中就让人将府门关上,我也身上不舒坦,不能见客了。”

车夫应了一声,立即驱马前行。

简王府的马车跑得格外快,就像是在逃命,坐在马车里的简王脸上已经没有了急切的神情,他看向窗外的天空,神情慢慢变得复杂。

简王府的马车走远了,徐清欢才从刑部大牢里走出来,此时的徐清欢穿着一身文吏的衣衫,这样方便在刑部大牢里走动。

宋老太太来送拜礼,大家一起吃了饭之后,宋老太太回到宋家歇息,徐清欢就换衣服跑了出来。

张家已经倒了,但是慧净的案子却还没有定论。

简王一走,成王爷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心情,转身就离开了刑部,徐清欢回到大牢值房中。

宋成暄已经与顺阳郡王已经等在那里,不一会儿功夫,齐德芳、徐青安也陆续走进来。

宋成暄看向顺阳郡王:“郡王爷找到的内侍可说了些什么?”

惩治张家之前,宋成暄让顺阳郡王到福康院里找了个内侍,打听那些从宫中放出来的内侍的情形。

顺阳郡王道:“如今他就在门外候着,我让人唤他进来说话。”

宋成暄点点头。

不一会儿功夫,穿着小厮衣衫的男子被领进门,那人从外表上看着与寻常男子没什么不同,不过等他上前行礼时,那动作和神态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异样。

徐清欢看向齐德芳,她有些明白了,为何齐德芳仔细想起来会觉得那假乔姝有些奇怪,人可以遮掩面容,但是多年的习惯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表露出来。

顺阳郡王道:“这是汪宝,在宫中侍奉不周,被遣出了宫。”

汪宝躬身:“奴婢在福康院也有几年了,也知晓一些其中的人和事,若是能帮上忙,是奴婢的福气。”

“你已经不是宫中的内侍,不用一口一个奴婢,”顺阳郡王淡淡地道,“将你知道的说一遍吧!”

汪宝低着头顺从地道:“从宫中出来的内侍,手中有些银钱的,都回到族中或是自己去讨生活,不过更多的人没有银钱做依仗,这些人都愿意去皇陵守墓,毕竟皇陵供奉不断,他们在那里不愁生活,可不能去守陵的也要有些功劳,否则就只能在福康院中,福康院经常人满为患。

供应的衣、食也是远远不足。

京中的达官显贵可怜我们这些人,会施舍些米粮和用度,不过就算是这样,福康院的日子过的也凄苦,大多数内侍留在这里只是等死。

就在前些年,我知道有人离开了福康院,听说是在外面找了份活计,离开的人之中有一个是我的同乡,在宫中也有些交情,不久之前我在街上看到了他。

他虽然乔装打扮,可我对内侍太熟悉了,一眼就能看出他的不同,我一路偷偷地跟着他,发现他去了京郊的一处庄子上。”

徐清欢看向顺阳郡王,顺阳郡王应该去了那庄子上打探消息,是不是已经查明那庄子的主人是谁。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太满意

顺阳郡王摇摇头:“打听不出来,众口一词都说是个黄员外买下的地,这位黄员外人远在嘉定,庄子上的事都交给一个老家人打理。

那处庄子不算太大,里面没有佃户,平日里活计都是庄子里家人自己做。”

徐清欢平日里帮母亲做家事,跟着祖母去庄子上闲住,对庄子很熟悉,即便是一个小庄子,要做的活计也十分多,庄子上若是没有长工和佃户,光靠自己家的人,恐怕要累得团团转。

那庄子上的人会这样安排,八成是不相信外面的人,常年都是熟悉的面孔在庄子里活动,周围出现陌生人恐怕立即就会有人察觉。

汪宝说完话就要退下去。

徐清欢喊住他:“汪宝,你的那位同乡家中可还有亲人?你有没有听他提起过?”

汪宝毕恭毕敬地道:“他的亲人都死了,说是遇见了山匪,都被杀了,所以他准备老死在宫中的,要不是在宫里做错了事,也不会被放出来。”

徐清欢点点头,汪宝这才退了出去。

顺阳郡王道:“今晚我再让人去庄子里看看。”

“他们那么小心谨慎,到了晚上定然会安插护卫,一不小心可能会打草惊蛇,而且现在没有任何的眉目,就这样去了,很难有太多收获,”徐清欢道,“倒不如我们再等一等,说不定他们会有动作。”

顺阳郡王听到这话看向徐清欢:“徐大小姐是不是看出了什么?”

徐清欢向门外看去,自从那老妇人说出慧净的身份之后,张玉慈就显得格外安静,安王子嗣还在世,这样的消息会让很多人惊讶!

那老妇人在大牢中好几日,今却在今天说出慧净身份的秘密,她总觉得另有的意图。

宋成暄吩咐人盯住张玉慈父子和那老妇人,几个人这才走出了刑部大牢。

徐青安知晓妹妹的病症之后,不但对徐清欢愈发的照顾,而且整个人显得郁郁寡欢,徐清欢低声劝慰徐青安:“哥哥放心,宋大人已经找到了当年我服用的毒丸,张真人的师弟也来了府中,他与廖先生一起定然能将我的病治好。”

徐青安听到眼睛发亮,不过想到是张真人的师弟就又沉下脸:“那老杂毛的师弟不会骗人吧?”

徐清欢摇摇头:“那位清陵道长人很好,如今就住在我们安义侯府,今天哥哥回去就能见到他。”

徐青安整个人都来了精神,他四处寻找宋成暄,这黑脸大汉还算能靠得住,虽然与他相比还有些差距。

“不过妹妹也不要因为感激他,就对他太过柔顺,”徐青安低声道,“有些人嘴上说的好,其实根本不中用。

父亲就是前车之鉴,当年差点就纳妾,多亏被祖母打断了腿。”

徐青安说着向周围看看,确定宋成暄和那永夜不在,才压低声音道:“比如,人人都说宋大人很厉害,他与我比骑射,别看开始赢了我,如果再多跑两圈他定然不是我的对手,练枪也是一样,都是花把势,没有我内劲扎实,所以凡事不能看表面。”

徐青安挺起胸膛,在妹妹心里,他这个哥哥定要十分英武,无人能够比肩,借着劝说妹妹的时候,必须要长长他做兄长的威风。

看到哥哥这样,徐清欢不禁莞尔一笑:“我知道了。”

徐青安也心满意足:“妹妹先回去吧,我去找宋大人说话。”

徐清欢点点头,让凤雏扶着登上了马车,徐青安这才转身回去刑部大牢。

马车缓缓向前驰去,徐清欢看向车厢里的宋成暄,她也没想到宋成暄会在这里,撩开帘子那一刻她不禁有些惊讶。

她都没瞧见宋成暄是什么时候上的车。

宋成暄抬起头来,一双眼眸如天边寒星闪动着清朗的光,神情却十分淡然:“青安好像对我不太满意。”

徐清欢听得这话不禁想笑,不过却又觉得真的笑出声会让宋大人难堪,他大约没想到在哥哥心中是那般模样。

徐清欢道:“哥哥是想让我开心,宋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说他不好,她就会开心吗?宋成暄看着徐清欢,目光微微一深,然后点了点头,十分自然地道:“这其中只怕是有什么误会,他很快会改变看法。

徐清欢不禁抿了抿嘴唇:“宋大人不要对付我哥哥。”

“不会的,”宋成暄道,“他只会越来越好。”

真的吗?刚才看到宋成暄目光闪烁,她为何会有不好的预感。

马车平稳地向徐家驰去。

“宋大人,”徐清欢道,“宋老太太和二老爷、二太太刚刚到京中,您得早些回去与他们团聚吧?”

宋成暄披着宋大人的皮,表情端庄和自然:“祖母说了,他们车马劳顿,今日不会给我备饭,让我晚些时候回去。”

徐清欢瞪大眼睛,宋老太太会这样说?这不太可能吧?不过她倒是想起宋老太太那颇有深意的目光,拉着她的手道:“有你在,我也不担心暄哥了,他这些日子定然事事顺心。”

凤雏嘴里的瓜子掉在地上,她不禁吞咽一口,宋大人不止要偷衣服,现在还要蹭饭,这可怎么办才好。

宋成暄将徐清欢送到安义侯府就离开。

看着宋成暄和永夜渐行渐远,徐清欢不禁叹口气,直到现在,她还弄不清楚宋大人什么时候是在说真话,什么时候是在故意逗她。

“大…大小姐…”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不远处走出来两个人影。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姐,她上前向徐清欢行礼:“徐大小姐,我…我是于家二小姐,我来这里,是想要向您打听一下我姐姐的事。”

于二小姐?难不成是于皇后的妹妹?

徐清欢仔细看过去,只见于二小姐生得眉清目秀,面容与于皇后有几分相似。

“二小姐怎么会这么晚过来。”徐清欢隐隐约约记得这位于二小姐胆子很小,平日里从不出门,国丈夫妻对二女儿更是悉心照料,即便是京中的女眷,也只是知晓有位于二小姐,不知道这位二小姐到底是什么模样。

现在这位二小姐却突然出现在安义侯府外。

于二小姐道:“我过来寻姐姐,是因为…父亲、母亲不肯带我进宫,也不告诉我长姐的实情,我心中焦急,听说徐大小姐在宫中陪伴我姐姐,我就想着不如来问徐大小姐。”

于二小姐说着抿了抿嘴,眼睛透出几分焦急的神情。

“我们先进门吧,”徐清欢道,“有什么话慢慢说。”

于二小姐点了点头。

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点不可怕

徐清欢先去向徐太夫人、徐夫人请了安,然后带着于二小姐在屋子里坐下。

银桂端了两杯茶上来,就与凤雏一起退到了门口。

喝了几口热茶,于二小姐的脸色仿佛也好了些,只是眉宇中的愁苦仍旧化不开似的。

“徐大小姐,”于二小姐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我姐姐的病还能治好吗?”

徐清欢还没有开口。

于二小姐接着道:“我只想知道实情,我心中担忧长姐,但是父亲、母亲却还当我是小孩子,他们说话都避着我,我让人去打听消息,有说徐大小姐请来了神医能够治好我姐姐,也有说我姐姐病入膏肓,已经药石难及…”

于二小姐眼睛有些发红,后面的话不忍说下去,她深深地垂下头:“让大小姐为难了,我不该来问。”

于皇后的病情如何不该由她来告诉于二小姐,不过既然于二小姐能找到这里来,想必心中已经有了思量。

“二小姐,”徐清欢道,“这些日子,国丈和夫人为皇后娘娘奔忙,等他们回过神来,会告诉你来龙去脉,二小姐不用多想。”

于家怎么安排这件事,她不能越俎代庖,而且仔细想一想,于皇后的病能医治,于夫人何必对二小姐支支吾吾,她没有明说,但已经将结果告诉了于二小姐。

于二小姐点点头,强忍心中难过,半晌没有说话,显然已经想清楚前因后果,静等了一会儿,她才平复心情:“我要谢谢徐大小姐,没有您查案,我们还不知道姐姐是被人所害,现在罪魁祸首下了大狱,姐姐也算得了些安慰。”

于二小姐终究还是没有忍住,一滴眼泪落在手背上,她急忙擦去。

徐清欢打量着于二小姐,于家两个女儿生得都极漂亮,黛眉、杏眼,端得是还有种清婉素淡的美态,于皇后病得久了,当年的美貌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从于二小姐脸上又能看出于皇后的年轻时的姿容。

这就是于家将二女儿藏在闺中的原因,于大小姐被抬进宫中,国丈和于夫人心中不知有多难过,恐怕二女儿再出什么差错,就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等到了何时年纪寻个好夫家,一鼓作气地将女儿嫁了。

于二小姐从丫鬟手中接过一只暖套:“这是我亲手做的,还望徐大小姐不要嫌弃。”

那暖套上绣着几朵蔷薇花,煞是好看。

徐清欢忽然想起自己屋子里绣架上没有完成的靴面,与这蔷薇花比起来,她的针线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糙,针脚不那么整齐,排线也不太细密,图案整体看起来好像有些歪歪扭扭,不过除此之外都还算完美。

好在只是简单的云纹,而且在靴面上,想必没有人去仔细看。

徐清欢接过暖套,看向于二小姐:“做的真好看,谢谢妹妹的心意。”

“没有,没有,”于二小姐忙道,“我手笨,针线做的粗,希望徐大小姐不要笑话,也就是送给相熟的人,否则我…真的拿不出手,我母亲总说我,女红这样差,人前要失礼的,还好徐大小姐不在意这些。”

于二小姐看起来性子直率,如果不是于皇后的事压着,徐清欢说不得能与这位于二小姐能多话些家常。

“大小姐,”于二小姐道,“您若是这两日还会入宫,看到我长姐,劳烦您跟长姐说,我很想她,让她定要养好身子,家里的事她也不用担忧,有我和兄长在。”

徐清欢点了点头。

于二小姐起身告辞,再次向徐清欢行礼感谢。

徐清欢将于二小姐送出门,两个人刚走到长廊里,就听到徐清安的声音传来:“清陵道长在哪里?”

“道长已经歇息了。”

“这么早?道长定然是躲起来不愿让我拜谢,无妨…想必道长还没睡着,我过去与他把酒言欢。”

徐清安的声音极高,其中夹杂着几分兴致勃勃的味道,徐清欢下意识地摇摇头,每次哥哥这般模样,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事发生。

“那是世子爷吧?”于二小姐有些好奇不禁道。

徐清欢点点头:“是我哥哥。”

于二小姐赞叹:“听兄长说,世子爷是位难得的少年英雄。”

徐清欢不禁有些意外,没想到于家大爷对哥哥评价这么高,不过哥哥这些日子的确长进不少,有些少年自强的模样了。

于二小姐马车渐渐走远,徐清欢转身回到家中。

只听院子里传来响动。

凤雏立即拦住一个小厮询问:“怎么了?”

小厮道:“世子爷眼睛里进了香灰,正让人打水清洗呢。”

好端端的怎么眼睛里进了香灰,徐清欢带着凤雏正要走过去看看。

却听里面的动静声更大。

“张真人眼睛里也进了香灰。”

徐清欢停住脚步,这两个人只怕自作自受,打扰了清陵道长清修,清陵道长已经歇下,没想到这二人还没皮没脸地闯进去,丢他们香灰已经算是手下留情。

徐清欢不禁叹口气,她哥还是她哥。

宋家。

宋老太太、宋二老爷、宋二太太和宋成暄都聚在一起商议向安义侯府下聘的事。

“要一鼓作气地办好,”宋老太太道,“最迟明年春天也要将人娶回来。”

宋二太太知道老太太的心思,遇到满意的亲事,恨不得立即将喜事办了,这样心中才算踏实。

宋二老爷笑道:“按理说应该多筹备筹备,不过再晚…暄哥就要等着急了。”

听到这话,宋二太太脸色一变立即去看宋成暄。

宋二老爷也觉得自己一时最快有些言多语失,他这个侄儿从来都是自己拿主意,整日里在外面忙碌不见人影,好不容易回来也很少说话,随着侄儿渐渐长大,他这个做长辈的看到暄哥,竟然也会心生惧意。

这次去徐家议亲回来,暄哥坐在那里,好像少了平日里的冷漠,也收起了身上的锋芒,他一时心中放松,就说出了打趣的话。

宋老太太忍不住笑出声:“老二这话说的对,再等他可就要急了。”

宋成暄不禁皱了皱眉头,他表现的有那么急切吗?许多事自然要安安稳稳地办才好,在此之前他也没想过会这么早成亲。

宋成暄看向宋老太太道:“最早只能是明年春天吗?”

宋二太太再也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暄哥虽然还沉着脸,可她现在却觉得一点都不可怕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婚期

“暄哥,”宋老太太一脸埋怨,“你总要人家女儿再在娘家过个团圆年啊。”

宋二老爷仿佛想到了什么,抬起头来:“今年暄哥还准备回泉州吗?”

宋成暄虽然板着脸却被问得无话可说。

“这一点我倒是忘记了,”宋老太太皱眉,“没能让徐大小姐年前嫁进来,我恐怕又要搭上一个孙儿,今年泉州要冷清喽。”

“不然我们都留在京中好了,”宋二太太兴致勃勃,“将家中的孩子接过来,就在京中过年,也算是借了暄哥的光,让我们瞧瞧京里的繁华。”

宋老太太笑道:“就你聪明的很,”说着看向宋成暄,“暄哥你倒是说说行不行?你若是回泉州过年,我们就都回去,你留在京中,我们也跟着你在这里。

你别不说话,要给我们一个准信儿,平日里你糊弄我老婆子也就算了,这桩事断然不行。”

宋成暄被宋老太太这样一说,脸皮有些挂不住,不过还是正色道:“朝廷没有派差事,孙儿要先留在京中等消息。”

“你看看,”宋老太太道,“真让你二叔说中了,暄哥到底是在外面历练过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在我面前提起这件事说的郑重其事,脸不红心不跳,想当年你二婶回娘家久了,你二叔想要去接,在我面前借口要去买货,我瞧着他就心虚,说了两句果然就套出实情,他臊得没脸见人…”

宋老太太旧事重提,宋二老爷不禁脸涨得通红。

“看来,等清欢嫁进来我要加倍对她好,这样才能笼络住我这孙儿。”

宋老太太说笑的声音不停地传来,宋成暄仍旧正襟危坐,好像没有受半点的影响,只是脸庞的轮廓却越发变得柔和,他想起当年父母说笑时的情景,他坐在一旁抿着嘴听,偶尔也会跟着偷笑,等到有人看过来时,他立即就会板起脸,接着看手中的书本。

魏王府出事之后,他就没有家了,可现在他却又觉得离家越来越近。

“好了,”宋老太太起身,“我也累了,你们都各自去歇着,明天等薛总兵和夫人上门取了吉日,你们还要帮我盘点好聘礼送过去。”

众人都应承。

宋老太太看向宋成暄:“你让人带进京的聘礼单子我也都看了,东西是不少,之前我还怕我拿出来的不够多辱没了侯府,如今加上你的,确实也还算周到了,不过人家侯府看的不是这些,而是你能不能对清欢好,你去侯府做客,不能总板着脸。”

宋成暄道:“孙儿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