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认错

谭光耀第一次感觉到这样的绝望。

塔中狭窄,那人施展不得,干脆什么也不管挥动着刀不停地砍下来。

一刀、两刀、三刀。

滚热滚热的鲜血喷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空气中有一股腥臭的味道,不过眨眼的功夫,谭光耀就已经喘不过气来。

他要死了,他就要被杀了,跟他刺伤自己陷害二弟时完全不同,这次是来真的。

怪不得孙家人会惊慌,江知忆会退怯,二弟要藏在这种不见天日的地方,因为张家人手段凶狠。

现在张家人也要他死,就像杀死孙家大爷、严老爷、孙二老爷一样来杀他,如同屠宰一口牲畜。

他们不在乎人命,只要决定要杀人,就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谭光耀刚刚受过伤,身体正虚弱,身上被砍了两刀之后,身上的力气就去了大半,张家人又是一刀砍来,谭光耀急忙躲避,却还是没有避开,这一刀顺着他头上削过,鲜血顿时顺着额头淌下来,模糊了他的眼睛。

谭光耀摇晃一下,脚下一软,整个人倒在了地上。

张家人再一次扬起了刀,这次是要砍断他的脖颈,谭光耀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他就要死了,死在这里。

一切源于他的愚蠢。

就在方才走进这佛塔中时,他还因为张家人跟过来而安心,哪里能想到张家人是来杀他的。

他真蠢。

刀到了他面前,谭光耀恐惧地发抖,脖颈已经开始剧烈疼痛。

自己找死,不会有人来救他。

他亲手为自己掘开了一个坟墓。

谭光耀转头去看谭光文,二弟此时一定心中欢快,换做他亦会如此…

让他想不到的是,角落里的谭光文却在这时候扑了过来,用尽全力撞向张家人。

张家人自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化,他脚下不稳差点就摔倒在地,谭光耀见状也慌忙爬起去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将张家人制服。

然而他还是小瞧了张家人的身手,此人先甩开了谭光文,又一脚踹向谭光耀,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弯腰就去捡掉落在地上的刀。

外面隐约又传来喊叫声,张家人目光一沉,再次快步走向谭家兄弟。

谭光耀看向弟弟,想要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开口,当张家人再次站在他们面前时,一个身影从角落里跳出来,扬起手中的棍子向张家人打去。

外面,谭大太太满脸焦急,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座佛塔,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其中,没想到老大竟然糊涂到这个地步,真的带着人来杀老二。

徐大小姐和她来到东山时,她就想到了这片塔林,刚要急着来寻找,却被徐大小姐拦下了。

徐大小姐说,有人跟在他们身后,她现在去塔林,那些人也会立即找过去,恐怕到时候老二就会出什么闪失,所以他们表面上装作毫无头绪,在东山上四处兜转,背地里却让人悄悄地去塔林搭救老二。

即便事先做了安排,赶过来看到这一幕时,谭大太太一颗心还是提到了喉口,不知道徐大小姐派来的人到底有没有救下老二。

佛塔四周有人围在哪里,其中几个是谭家下人,想必是谭光耀带来的,还有几张面孔谭大太也不认识。

那些人见到谭大太太走过来,脸上满是戒备的神情。

谭大太太试探着向佛塔中喊了一声,没想到片刻功夫之后,佛塔里却传出谭光耀呼救的声音,谭大太太心中更是慌乱。

谭光耀带来的谭家下人也是一脸的惊疑,不知佛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谭大太太,”其中一个生面孔开口道,“大老爷去看二老爷了,吩咐我们在外面等候,太太也等一等,兴许一会儿他们就出来了。”

谭大太太瞪大眼睛:“你没听到光耀在喊救命。”

那生面孔装作惊诧的模样,表情看起来十分的生硬:“大老爷要劝二老爷去衙门投案,难不成二老爷向大老爷动了手,大太太稍等,容我进去看看情形。”

“大太太可认识他?”

刚刚与谭大太太说话的人,正是张忠派来的董万,董万说完话就要转身入塔,听到这声音,不禁侧头看去,只见谭大太太身边站着一个戴着幂篱的女子。

方才的话就是那女子所说,看女子的装扮应该就是安义侯府的大小姐。

董万不准备理会什么大小姐,张管事交代他和钱武一起随谭大老爷来办事,钱武进去伺机杀死谭家兄弟,而他就带着几个人守在这里以防万一,只要再给他们一炷香功夫,他们就会将一切清理的干干净净,官府问起只说谭家兄弟相残致死。

却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谭大太太和徐家人赶了过来。

这样一来事情就难办了,可张管事事先有交代,即便他们兄弟折进去,也必须要将此事办妥当。

所以此时董万已经断定,里面的钱武必然向谭家兄弟动了手,以钱武的身手杀死谭家两兄弟绰绰有余,他只需要拦着徐家人,不让他们上前,这差事就算办好了。

即便过程中有些瑕疵,想必也能补救。

董万正想着,谭大太太摇摇头:“不…不认识。”

徐清欢道:“既然不认识,想必心中对他也信不过,自然不能让他在这时候进去查看。”

幂篱下的人说完话,微微扬起头,董万不知为何,竟然从一个女眷身上感觉到了几分迫人的英气。

董万更加不敢大意,他皱起眉头向周围去,他事先安插了两个人在那里等候,他们手中的弓弩就对准这座佛塔,只要有任何的异动,他们射出的箭都能瞬间夺走几条性命。

董万盯着徐清欢等人,扬声询问佛塔里的钱武:“里面怎么样了?”

如果钱武回一声,那就是一切都解决了,否则…他就要立即行动,不管谁来阻拦他,都要死在这里。

塔内没有任何声音。

董万心中一沉,钱武出事了,他果断地扬起手向弓弩手发出信号,等弓弩手的箭射过来,周围就会立即大乱,他就可以趁机走进塔中查看情形。

面对一个小小的谭光耀,董万带的人手本来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在徐清欢出现之前根本没想到能派上用场,现在急切中安排一切,必然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比如他在之前忽略了徐大小姐身边的一个穿着短褐的男子,如果他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人根本不可能是徐家的下人。

那男子目光冰冷,眉眼中透着几分威势,淡淡地看向他时,他整个人都僵立在那里动弹不得。

男子微微勾起嘴唇,露出几分讥诮的神情,仿佛在嘲讽他方才的布置是多么的可笑。

董万怔愣间,耳边传来破空声,几支箭分别射向张家弓弩手的藏身之处。

冷汗顺着董万的额头淌下,但他无暇顾及这些,因为那男子已经抽出了腰间的长剑,几乎是眨眼的功夫,董万的脖子就已经在他的剑下。

董万等人被压在地上,佛塔里的人也终于走了出来。

满身鲜血的谭家兄弟相互搀扶着出现在众人面前。

谭光耀见到谭大太太双膝一软立即跪下:“母亲,我错了…都是我的错…”

话音刚落,便有衙差赶到。

见到地上一片狼藉,顺天府衙差脸上也满是惊诧的神情。

好在谭家兄弟都还活着。

徐清欢透过幂篱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她转头去看宋成暄,这人从今天上山开始就一言不发,仿佛…像是她做了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

那天晚上,逾矩的人分明是他。

第一百四十二章 欠债

谭家两兄弟站在那里,明眼人就能看出谁是那个平日里算计多,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谭光耀大喊大叫,见到谭大太太就示弱地跪在地上,一副诚心悔过的模样,他这样无非是怕谭大太太对他太过失望,不去理会他的生死,人到了紧要关头,心中那些腌全都表露无遗。

不过谭光耀倒真是伤得很重,鲜血浸透了他身上的衣服,还有血不停地从伤口里涌出来,常娘子已经上前去为他止血包扎伤口。

“让他受了些苦头,”雷叔上前将塔里发生的事告诉了徐清欢,“这种人我见得多了,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说实话。”

徐清欢点点头,看向谭光文。

“谭二爷没有受伤,”雷叔道,“至少在我眼皮底下,我不能让他死。”

谭家私运之事谁都脱不了关系,谭大太太和谭光文在此之前定然多多少少知晓些内情,要对他们如何论罪那是府衙的事,就眼前的情形来看,谭光文并不是个坏人。

雷叔找到谭光文的藏身处之后,告诉谭光文如今的情形,谭光文知道谭光耀带人跟上来,必然是要对他动手,既然如此他也不肯离开佛塔,想要借这最后一次机会劝说谭光耀,期望谭光耀因此醒悟。

佛塔内十分狭窄,并不能容身太多人,雷叔有把握能够掌控全局,所以就在紧要关头果断出手将谭家兄弟救下,可算的再精准也可能会出差错,如果谭光耀不给谭光文说话的机会,上来就取谭光文的性命,雷叔也可能会束手无策。

谭光文愿意拼命一搏,是一心一意想要为谭家争取最后的机会。

谭大太太如今也算明白了谭光文的苦心,眼泪不禁落下来:“你这个傻孩子…”后面的话她却说不出。

“母亲,”谭光文道,“我们不能一错再错。”

谭大太太连连点头:“你放心,我也想明白了,我会将知晓的事都说出来。”两个儿子都是这般模样,她还怕些什么,方才上东山时她想及从前的一切,那时家中并不算富裕,日子过的却十分安心,后来走私运赚了些银钱,表面上风光了许多,背着人时难免会担惊受怕。

“都怪我,”谭大太太哽咽,“是我没有照顾好你们。”

常娘子将谭光耀的伤处置好,顺天府衙差才将一干案犯押送去顺天府。

宋成暄眼看着少女带着人向山下走去,微微眯起了眼睛,最近他察觉到徐清欢总会多多少少影响到他的心境。

昨日见到安义侯之后,多年前家破人亡的情景浮现在他脑海中,撕心裂肺之痛如在昨日。

他没有向安义侯质问当年的情形,也没有对其拔剑相向,已经算是十分克制,让他与安义侯一起谋事,那是绝不可能的,安义侯会在朝堂上做什么,他也不会关心。

至于徐清欢,他已经告诉她孙家账目最后的秘密是私运硝石…就算是联手查案,他也已经做的足够多。

接下来,他不方便再出面,只等整桩案子被揭开。

朝廷想要查清张家私运案,就要弄清与张家买卖硝石的人到底是谁,京中的大人们对海盗和倭人自然不了解,他这个泉州水师的人在京,不管谁审案都会将他召去询问。

一切顺理成章走上正轨,接下来他和徐清欢彼此之间也就没有了再联手的必要。

昨晚,他站在窗边看着徐清欢默默地跟着安义侯离开。

在他和安义侯说话的时候,徐清欢从始到终只是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他对安义侯的态度很明显,徐清欢会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猜到他的身份,而她应该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

聪明人都不会给自己找麻烦,徐清欢应该知道此时此刻尽可能地远离他,因为他随时都可能会压制不住心头的怒火向安义侯府报复…

而他也应该如此,让一切按原本谋划的进行,不应该被任何人和事左右决定。

他已经有了决定,当晚徐清欢从家中离开,他们以后不会再见面,至少不可能再联手查案。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她却去而复返。

她自然没想到他会站在院子里,她的脸上划过一丝诧异的神情,不过她还是走过来仰起头与他对视,然后感激地说出:“谢谢你。”

很可笑的三个字。

谢他什么?没有向安义侯复仇吗?

他沉着脸看她,她不躲不避地凝视,并不害怕,也并不遮掩,表面上明明只是个柔弱的女子,却有着寻常人难见的勇气。

雨水打湿了她的脸颊,他鬼使神差地他抬起了手,擦掉她脸上那冰冷的雨水。

她诧异地向后退了几步,而他一时之间竟然也不知自己在做些什么,于是转身走进了屋中。

第二天听说她来东山,不知要夸赞她胆大还是莽撞。

张家手里都是些什么人,她这样作为无疑以自身为饵,案子到了这一步,他不愿意再节外生枝,于是吩咐护卫一起来到东山。

顺利抓到谭家兄弟,这下任凭张玉琮再有本事,也无法让张家就此置身事外。

山下徐家的马车等在那里,凤雏上前服侍徐清欢上车,徐清欢转身看向宋成暄,阳光之下,他虽然穿着一身短褐却也是那么的显眼,方才张家人也是慌乱到了极点,才没有注意到宋成暄的存在。

“你欠我的。”

宋成暄从她身边经过,忽然淡淡地说了一句。

徐清欢微怔。

宋成暄的意思是,他帮她抓住了张家下人这件事吧!的确如果没有宋成暄在,一切不会这样的顺利。

这桩案子他出的力,比她…好像是多一些。

不过,这个欠又是什么意思?既然说了欠,那必然有一日是要她还。

徐清欢低声道:“宋大人哪日需要我帮忙,我必然也会尽全力。”

宋成暄没有说什么,身姿笔挺地从她面前离开。

看着宋成暄毫不在意的模样,徐清欢舒了一口气,也许是她想多了,以他那倨傲的性子,绝不会来她面前要回这份人情债。

朝堂上,顺天府衙门匆匆递上了一本急奏。

年轻的皇帝看着奏本微微皱起了眉头。

朝臣们纷纷对视。

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啪”地一声,奏折被丢在了张玉琮脚下,皇帝扬起凤眼冷冷地道:“张爱卿不如将奏本上的内容讲给众卿们听一听。”

…………

欠的是什么债捏。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气急

张玉琮弯腰将奏折捡了起来,众目睽睽之下缓缓地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张玉琮皱起眉头,脸上满是讶异的神情。

奏折上写着,张丁氏之案另有隐情,此案恐与私运有关,另有人证指认张玉琮大人乃整桩案子之主使…

张玉琮看到这里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张忠没有将事办好,否则私运之事为何会被人知晓。

是谁指认他是这桩案子的主使?

难不成是谭大?

都是一群的废物,只差这么一件事他们都做不好,还让人抓住了把柄。

张玉琮额头突突地跳着,不过在朝堂上他不能表露出半点异样。

“皇上,微臣…这…微臣不知此事,这是从何说起,”张玉琮道,“孙家与张家虽是姻亲,可孙家远在湖广,一年到头只是年节时孙家才会进京团聚几日,我们…”

张玉琮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人群中有人冷笑了一声。

本来所有人都在安静地听张玉琮说话,突然有人发出嗤笑,这笑声就格外的刺耳。

所有人下意识地顺着声音看过去。

只见安义侯双手拿着笏板,挺着脊背,脸上神情自然,被这么多人盯着看,却仍旧保持着威武的神情,仿佛刚才的笑声不是从他鼻孔中发出来的。

皇帝微微抬了抬眼皮看向安义侯:“安义侯有何见解。”

“老臣不敢,”安义侯弯腰道,“方才老臣也是无心之举。”

有人忍不住道:“安义侯,现在可是在朝堂上,你怎敢如此!”

“哦!”安义侯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情,“方才听张大人说话,还以为是在饭桌上闲聊,明明议的是朝廷大事,张大人怎么与过节团聚扯上关系,张家是否知晓孙家的事,要看私下里孙、张两家有没有密切来往,而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了几顿饭,对不对啊张大人?”

张玉琮眼睛一跳,他仍旧保持着淡然的神情对着皇帝道:“安义侯想的太多了,微臣只是说清与孙家的关系。”

安义侯接着道:“孙二老爷被杀之后,听说孙二太太住去了张家的庄子,张家管事还亲自带人去碧水河的道观审问一个老妇人。”

朝臣中有人道:“安义侯怎么知晓的如此清楚?”

安义侯一脸坦然:“孙二太太被抓那日,我女儿和洪传庭大人家的女眷刚好都在场,孙二老爷的儿子孙润安将整件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这才知道孙丁氏放着孙家的院子不住,竟然搬去了张家庄子。

至于张家管事审那老妇人…则是被我那不争气的儿遇见了。”

说完这些,安义侯又道:“这桩案子也真是奇怪,指使凶手杀人的竟然是孙丁氏,谁能相信孙丁氏不但杀害亲夫又想要除掉亲生儿子。

一个没有儿子依靠的寡妇,日后的生活可想而知…孙丁氏又不是傻子,为何要这样做?”

张玉琮看向皇帝,皇帝一双眼睛比往日要幽暗许多,此时他盯着安义侯不做声,不知在想些什么,君心难测,这不是个好兆头。

果然,皇帝开口道:“照顺天府所说,此案涉及私运…”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张玉琮低下头,目光阴鸷,显然他方才的说辞没能安抚住皇上,皇上既然当众提到了私运,这桩案子就必须要查个清楚。

“皇上,”张玉琮躬身道,“涉及私运非同小可,微臣更不敢担此罪名,微臣恳求皇上命三法司会审,但凡涉案之人必不轻饶。”

为今之计也只有这样说,才能消除皇上对他的疑心。

皇帝缓缓地环视一周:“众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立即有人站出来,张玉琮转头看去是兵部尚书洪传庭。

洪传庭躬身道:“圣上提起私运,微臣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宋成暄,是新上任的泉州招讨使,近几年泉州的私商十有八九都是被他所捉,前些日子此人刚在泉州立下军功,吏部提拔了他的官职,他进京谢恩还没有离开,若这桩案子果然与私运有关,不如命他一起协查。”

皇帝目光微动:“命三法司会审,涉及私运非同小可,必然严查到底,”说着他看向洪传庭,“既然有私运,必然是沿海卫所管束不严,那个泉州招讨使暂时不必离京,三法司如有需要便传唤此人。”

众臣立即应声。

皇帝站起身乜了一眼张玉琮和安义侯这才转身离去。

走出大殿,皇帝看向身边侍奉的内侍冯顺,板着的脸上露出些许的笑容:“怎么样?朕方才做的对不对?”

冯顺躬身道:“皇上做得对,奴婢看着张大人吓得脸色都变了。”

皇帝冷笑:“朕正看他不顺眼,顺天府就呈上这本奏折。”

冯顺道:“皇上真的要让三法司查张大人。”

“查他,”皇帝冷声道,“看他这次要怎么想方设法将事情抹平,看他那如丧家之犬的模样,朕就觉得很舒畅。”

三法司会审,都察院最为难缠。

张玉琮原本打算在刑部了结这桩案子,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变化,安义侯显然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是安义侯大小姐带着谭大太太找到了谭光文,”张忠低声禀告,“我们也没有想到。”

张玉琮一脸凶狠:“你就没有让人多带些人手。”他竟然败在一个女人手中,他何时受过如此的耻辱。

张忠低头:“是小的没有想周全。”他听说谭家兄弟不但没死,他派去的人都被府衙抓了起来,就知道这次他也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