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要他为她做什么,她只要他不要抛弃她,竟然连这也不能够。
他应允:“今生今世,我绝不会负你,也绝不教你为我流一滴眼泪。”
可是他终究是负她。
她为他流尽了泪,伤碎了心,他却只是看不到。他负她,他终究是负她!他负了她!可是她能够怎么样呢?
看着这负心的人,她的男人,她除了流泪,又能够怎么样呢?
“我若得罪了你,你会怎么样呢?”
不,她不能怎样。
她做不成“水漫金山、血洗全城”的白娘子,也做不成“刚烈执拗,有仇必报”的阿修罗,她甚至不能像她自己说的,“以一生一世的眼泪来惩罚,教你不安”。
即使他负她,她仍然是爱他,甚至不忍在他逃难的困境中再增加他的愁苦。
她想起那次他负了伤从南京回来,对他讲起前警政部长李士群的事来,说他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不明不白地死掉,当时吓得她一个劲儿说:“你不会的,你不会的。”
但是现在她知道,未必不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卓文一生中有太多的不由自主,不知做错多少事,现在日本人和汪政府都在抓他,可是重庆军统对他也未必有好感,今天他虽然归农,可是毕竟还是活着的,难保明天还可以再看见他。
她开始真心地疼惜起他来。时间无多,单是凝望怀拥抱已不足够,哪里还有空闲抱怨?
她决定原恕他。一切都原恕。
只要她还爱他。而他,曾经爱过她。
她低下头,将手深深插进他的头发,泪水滴落在他脖颈。
卓文也醒了,首先抢进眼中的,是黄裳流泪的脸。他的心忽然就软弱了下来。清晨时分,正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最虚弱的时候,完全未经掩饰,这一刻,他想不到时局动荡,前途渺茫,也想不到重情薄义,明哲保身,只想生生世世和她在一起,永不分离。
一时间,他真情流露,上前抱住黄裳,软弱地叫:“阿裳。”
黄裳哭着,环抱他的脖颈,艰难地说:“我知道你想我走,但是我想好好看看你,我再呆几天就走,一定走。”
卓文愣了一愣,完全清醒过来,她终于答应走了,答应分手了。几天来,他最烦恼的就是怎样才可以劝得她放手。没想到,她终于不等他开口,便主动应承了。他只觉如释重负,然而与此同时,他流下泪来:“要走,也得等病好了再走,好叫我放心。等你病好了,我好好地陪你在鬼城里玩一天。”
3、
是个鬼城,他们两个走在阴阳路上,他们也就成了两只鬼——如果真是鬼也就好了,可是他们还要回到那人世去。而人世间,是有着比鬼域更多的烦恼和苦闷在等着他们的,其阻碍,比人鬼殊途更加绝决。
一路上,卓文不停地讲些有关鬼国酆都的传说。其实那些黄裳在《西游记》、《封神演义》,还有《聊斋》上都曾看到过的,可是仍然愿意听他说。走在阴阳路上重复那些传说时,有一种阴森的亲切,仿佛死了的人向活着的人叙说前生的事。
“相传汉代时候有两个道人,叫做阴长生和王方平的,在这平都山上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把他两人名字连读,就叫‘阴王’,而这个都城,便成了‘阴曹地府’、‘鬼国幽都’。城里有奈何桥、玉皇殿、鬼门关、黄泉路、孟婆楼……”
“孟婆楼还有得孟婆汤卖没有?”她问,“小时候,听老辈人讲得最多的就是这个。”
“讲什么?说喝了孟婆汤就浑忘前生、往事不记是不是?我以为这倒是一件善事,人生在世,那么多苦楚艰辛,这辈子已经难堪其苦,还要记到下辈子去,岂不更加辛苦?”
她看他一眼,沉吟不答。
已经是春天了,可是凉意还深,去冬的树叶子落了下来,随风凄凉地舞着,看在眼中,反有种萧瑟的秋意。两人一路走过奈何桥,经过鬼门关,踏过黄泉路,终于来在孟婆楼前——楼前果然有个婆子在卖茶,只不知是不是姓孟。
卓文端起尝了一口,笑道:“原来这孟婆是北京人,卖的是大碗茶。”
他开玩笑,原是希望缓解一下离别的抑郁气氛,无奈黄裳并不领情,却端起一碗茶来就地泼尽,道:“我不要喝这孟婆汤,也不要忘今世今生。果然有轮回,我必然再记得你,仍然要找到你,重续今生缘。”
茶水做蛇状蜿蜒地爬着,很快便钻进地下去,钻进黄泉里,永世不得超生。
其实喝不喝有什么分别呢?没喝之前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忘了。决定忘,便没有忘不了的事。而不愿意忘,就是喝尽了天下所有的孟婆汤,也还是忘不掉。
无奈她那样聪明的一个人,却偏偏不能明白这个世间最简单的道理。
他长叹,说:“我希望你能明白我。这些年来,我苦苦挣扎,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民做到了政府的高官,我害过人,也救过人,被人暗杀过,也救过暗杀别人的人,到处追捕过人,如今又被人追捕,我累了。如今,我只想躲在这山村里,没有满洲国,也没有汪政府,只是安安静静简简单单地过日子。阿裳,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我现在是一个逃犯,不知道哪一天就变成了这黄泉路上一只孤魂野鬼,我连自己也保不了,我拿什么来承担你?我只能求你将我忘记。”
她仍是不肯,看着他的眼睛,倔犟地,清楚地,一字一句:“不,我不要喝孟婆汤。我不要忘记你。如果真有轮回,有来世,我愿意忘了我自己是谁,但是我不要忘记你,会从一落地开始就到处寻你,直到重新和你在一起。”她的声音软下来,带着乞求,“只是,卓文,你一定要等着我,答应我,下次不要再急着和别的女人结婚,知道么?”
卓文忍不住哭了。
浪迹江湖,他是每天提着脑袋走来走去的人,早已经视死如归。可是黄裳剖心沥胆的话却让他有一种切肤之痛。他何尝不知道,今生今世,他不可能再遇到一个像她那样无怨无悔爱着他的人,无奈在这乱世,他却承担不了她对他的爱。
她是这么尊贵,至高无上,而他却渺小污秽,是几漂几染的靛布,再也漂洗不清。同她在一起,只会给两个人都带来无法解决的痛苦,而离开她,却至少可以解脱他自己。
他是不能再同她回上海的了,却也无法想象她随他守在乡下,或者浪迹天涯。他们的爱情,需要有一座大观园来承担,来滋润,而他能给她的,却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贫瘠狭隘到无立锥之地。他连自己也盛载不了,又如何盛载她的爱?
今生已矣,他唯有许她来世。
手中的茶,只喝了一半,亦是泼了,他道:“好,那就让我们都不要忘记。喝下去的,是国恨家仇,泼出来的,却是两情相悦。下辈子再见你,我希望可以不要记得今世的战争与逃离,但是,我会记得你。”
这便是诺言了,是一个在今世许下却要在来生实践的诺言。
然而前尘,就此一刀两断了。
然而前尘,就此一刀两断了么?
他们相拥着,继续向前走,一时都不再说话。只听得溪水潺潺,林涛阵阵,路忽然地窄了,而树丛益发茂密。山中的绿树是真正的绿树,叶子一片片都厚实洁净,反射着一点一点的太阳光,如玉如翠,亮得晃人的眼睛。还有鸟儿的鸣叫,也都像用泉水洗过,有一种透明的清澈。
然而在鬼域里,山林是另一个世界的山林,阳光也是另一个世界的阳光。她一路地走着,听到水声,便不由要想这溪水是不是流入黄泉;看见小鸟,也不由想这鸟儿会不会便是一个早夭的少女的亡灵。总之事事物物,都是别离,也都是伤心。
又走一会儿,林梢头露出一座楼的角来。
走近去,只见雕阁绣柱,门楣上写着三个大字——“望乡台”。
两人携了手拾级而上,楼上开着的窗里飞出几只蝙蝠来,是地狱的使者,专程来接引两个新到的鬼。可是这儿是两个人,还没有死,还有气。于是它们围着打了两个转儿,便又飞走了。
然而它们的妖魅的气息却留下,给楼上蓦地加添了一重死亡的阴影,连阳光也忽然黯淡。
黄裳将手遮在头上,向着东南的方向极目远眺,道:“那里便是上海了吧?或者,我应该望着北京才对……望乡,望乡,我却不知道我的家乡到底应该是哪里。我们都是没有根的人。”
她的话被风吹得依稀,发丝拂在卓文的脸上。他看着她,仿佛是第一次见到,又仿佛是最后一次。这一刻,他又不后悔为她所做的一切了。
人的一生那样短暂,到底又可以做些什么、获取些什么呢?传说人死之后,轮回之前,必得重返人间,将自己前世走过的脚印一点点重新拾起,全部收集起来,才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从酆都到上海,他走了好远的路,却并没有多少脚印是与她同行,现在他知道,那段日子就是他在人世最美的记忆了。有的夫妻可以白头偕老,但是也许一天也没有真正相爱过;也有的,像他们,统共在一起也没有多少时间,但是已经情深万斛,刻骨铭心。
他感慨:“我也没有根,可是你却是我的根。不论我将来到哪里,天涯海角,或者幽冥异路,你只要知道,我的心里一直有你,就够了。”
望乡台,是亡灵对前生的最后一分留恋。离了这望乡台,就从此水远山高,魂飞魄散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处,红尘滚滚,俱成飞灰。
这是许愿的地方,可是她发现自己心中了无怨恨,也无愿望,她惟一牵挂担忧的,仍然只是他。她回过头,凄然低吟:“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他再也撑不住了,一转身抱住了她,用尽浑身的力气,用他整个的生命,拥抱着她:“原谅我,在遇到你之前未能一尘不染。但请相信,今生今世,你是我爱的最后一个女子,再无人可及你的一半。”
她说:“你却是我爱的第一个,相信也是惟一。以后我会再婚,但却不会再爱。就像我仍会活着,但不再快乐。”
这是两个活着的人,也有爱,也有情,可是却要在望乡台上做一场死别。永不再见,只为再见的已不是你,不如记得从前。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谈何容易。纵不带走,能不留下?
留下的,却是一颗破碎的心。
她想起母亲的爱情,那是真正的死别,因为死亡,故而永恒。
他们,也是一场永诀,可是因为两个人都活着,于是永恒的并不是爱,而是惆怅。
然而,也终于只得分别了。
她站在望乡台上,于风中断续地唱起那首谶语般的旧歌:
“你是七层宝塔,我是塔檐的风铃;
你是无边白雪,我是雪上的鸿爪;
你是奔腾的海浪,我是岸边的礁石,为你守候终生。”
歌声被山风撕碎了,飘落在山涧中。
铃声喑哑。
雪化云消。
海枯石烂。
二十三、复仇天使
1、
黄钟的婚期定在8月。
6月底,黄坤来给家秀和黄裳送帖子,可是她的脸上并没有丝毫喜气,背地里偷偷对黄裳说:“帖子是送了,阵势也摆下了,可是黄钟那样子,到底能不能如心如意地出嫁……”说着叹了口气。
黄裳吃了一惊:“黄钟怎的?”
黄坤叹道:“人家说‘树倒猢狲散’,我们家却是树没倒,猢狲倒已经快散光了。这半年来,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死的死,走的走,嫁的嫁,剩下一个黄钟,又病了。开始只当风寒,治了几个月,倒越治越重起来,医生说是肝气郁结,竟是不大好呢。我妈还一味儿地催她办嫁妆,说冲冲喜也好——我看是催命还差不多。不是我说句自己咒自己的话,我看我们家的气数,已是尽了,单只剩下个表面风光,只怕撑不了多久。”
话只说到此为止。但是黄裳已经明白,黄钟这得的是心病,她同黄帝一场姐弟恋,就是黄帝活着也是没有可能的,况且如今黄帝已死,更是绝灭。只是黄李氏是坚决不愿意承认这件事的,故而越发要催促黄钟成亲来掩众人的口。从做母亲的角度出发,这样做也许不错,可是于黄钟,却未免太残忍了些。
由黄钟便不由地想起可弟来,因问道:“那韩小姐怎么样了?”
“怎么样?得意喽!小家小户的丫头,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还不使尽狐媚子手段迷我爸呢!”
黄裳摇头:“我相信她不是那样的人。”
黄坤撇着嘴道:“她不是那样的人?她是狐媚子的高手!怕青春美色还迷不住我爸,又借口我爸旧伤发作劝着打上了吗啡,她亲自给打针,殷勤得很。我爸现在瘾大着呢,一时半会儿不见了她就到处找。就跟当初二叔和二婶娘一个样儿。”她笑起来,“真是的,可见是亲兄弟,以前还看着挺不同的两个人,越到老儿越走到一处了,都是娶小妾抽大烟。幸亏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至落在晚娘手里,不然也要跟你当初似的,离家出走了。”
提起旧事,黄裳由不得一阵心酸,忙转过话题问道:“你最近可听到你爸爸说起卓文么?”
黄坤怪同情地看着她:“我倒也想留心替你打听着呢,可惜一丝风儿也没听见。这倒是好事,至少说明他们并不急着找他麻烦……你现在还是月月给他寄钱?”
黄裳怅然叹息:“哪里敢月月寄?就是隔几个月寄一回,还要写他娘的名字。除了收款人地址姓名,多一个字也不敢写。怕露了风。他这么久,也没给我回过一个字。本来以为汪精卫死了,他应该回来了,可是……”
黄坤因看到桌上一堆摊开的草稿,便一边随手翻着,一边道:“你这半年来,倒写了四五部戏,虽说要赚钱,可也得顾着点身体。按说稿酬也不低了,难道还不够用?”
黄裳怕她把草稿整乱了,忙站起身过去一一理起来,低着头说:“哪里能够?妈妈看病要用钱,我自己应酬交际也要用钱,他一个人在乡下,日子那么苦,寄再多的钱也嫌少……你都不知道,他们那地方,连吃一碗面条也是难的,要大老远地跑到镇上去,晚上点的还是油灯,不要说打火机了,连洋火也没有,就用火镰子打火,用索草捻子点着柴火烧饭。我从来没想过穷人的日子原来是那样的。”
然而,就是那样的苦日子,也不知道他过得久过不久,说不定什么时候风吹草动,他就又要去逃难。到那时,没有一点钱傍身,又怎么行呢?
两个人一时都沉静下来。只有钟表在嘀嘀嗒嗒地走。
黄裳看着日历,上面的时间是1945年6月18日。
她同卓文离婚已经整整一年了。她不再是他的妻,可是他却仍然是她的最爱,永生永世,不会改变。她一直记得新婚夜他对她说过的话,他说他们已经贴心,他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但是我们的心还会在一起,彼此相印,密不可分。”
她知道他不会忘记她,就像她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忘记他一样。可那是不够的,她仍然想再见到他,不仅仅是心里想着他这个人,更要亲切地看到他,听到他,触摸到他,哪怕,只有一次。
她想念他,想得心如刀割。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她可以再见他一面,将他的面容与她心里的形容彼此印证,让她知道生命中确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她的至爱,她的丈夫。
钟表在嘀嘀嗒嗒地走。走到哪里去呢?
2、
家秀虽然同大哥素来不睦,然后身为姑姑,终究没有道理同侄女过不去。因而到了周末,还是按习俗由崔妈陪着去给黄钟道喜缝被面,并送贺礼。
黄李氏正在厢房看着下人清点嫁妆,念一样记一样,单是衣裳单子就占了整整三页纸,看到家秀进来,忙起身相迎,家秀冲她摆摆手示意不必忙,站在一边听人继续报单子,只听到念:“……旗袍三十六件,单丝、夹棉、衬绒、驼绒、短毛、长毛各六;料子四十八匹,印度绸、绉锦、提花缎、铁机缎、软缎、罗缎、平绒、立绒、天鹅绒、刻花绒、乔奇绒、乔奇纱、泡泡纱、华丝纱、葛丝纱、香云纱各三;西装九套……”接下来是皮鞋、首饰、帽子、甚至手帕、钱袋、司迪克……
家秀忍不住笑了:“手帕钱袋也都罢了,要那么多手杖可做什么?又不老又不小,成天拿着根手杖走路已经够古怪,还要天天换样子不成?”
黄李氏拧着眉:“谁说不是?可这是上海,同咱北京规矩不一样,嫁妆都翻出新文章来了。你不见现在上海的哥儿们,人人一支手杖挥来挥去,咱不给新姑爷备上,不说咱没这上海习惯,还只当咱土狍子穷酸——宁可礼多了拿去插在花园里当树种,不能让人挑了眼去!这也不去说他了,其实现在战乱时期,这些嫁妆已经少了不知多少,想当年我嫁进黄家的时候,嗬,光是樟木箱子就堆了两整间堂屋的……”
正说着,黄坤进来了,见到家秀,迎前叫一声“姑姑”,脸上殊为不乐。
家秀笑道:“原来你也在这里,你现在是十足的‘上海通’,倒可以给你娘做个好帮手……怎么没看见黄钟?是不是就要做新娘子,害羞不理人了?”
黄坤怏怏地说:“她躺着呢,姑姑跟我一起看看去?”
家秀起先不解,待见了黄钟,才发现她已经病得气息都弱了,方知黄坤是为妹妹担心,倒吓了一跳,说:“怎么就病成这样子了?”
黄钟听到声音,恹恹地睁开眼来,躺在枕上向她行礼说:“姑姑,你来送我来了。”
家秀听了,心里大觉不祥,忙道:“姑姑来给你送亲。”因忌讳那个“送”字,特意在“亲”字上加重了语气。
黄钟无言,眼中却滴下泪来。她的屋子里,桌上地下,堆满了零零散散的箱子盒子,都是这些日子里采购的嫁妆礼品,预备结婚时用的。到处悬着红,摞着请客帖子,可是眼里看去,却只觉得惨淡。
家秀坐到床边,执着手问:“就要做新娘子了,可要快把身体养好起来呀……你这两天觉得怎样?”
黄钟闭着眼,喘息着说:“姑姑,他们都不肯答应我,你可一定要帮我。”
家秀问:“你说吧,什么事?姑姑能帮你的,就一定帮。”
黄钟道:“我知道我是活不久的了,我只求一件事:我死了,把我葬在小帝的坟旁边就好。”
一语未了,黄李氏大怒起来:“糊涂丫头,满嘴里混说的什么?死呀活呀的,这也是混说得的?你现在是咱们黄家的女儿,嫁到南京,就是毕家的人,死了也得死在毕家的祖坟里,由得你说去哪里哪里的?”
家秀不忍心,拦在里面说:“她小孩子不懂事,略不舒服,就以为不好了。其实没事的,只要你心里别总想着这些事,就会好起来的。”
黄坤也怒道:“妈,你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还骂她?”
黄李氏赌气走了。黄坤坐过来握着妹妹另一只手说:“小妹,你的心事我都知道。可是做个女人,一生总得结一次婚,不然可到世间来走这一回为的什么呢?那毕家少爷我也相看过的,人品不错,未必不合你的心。就算当真过不好,离婚就是了。报上说,上海平均每天有20对夫妻办离婚呢,有什么?”
黄钟却只是摇着头,一手握着家秀,一手握着黄坤,略略用力紧了一紧,说:“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清楚。姑姑,至少,你要答应我,我死了,你给我烧一张小帝的照片陪我。”
家秀再也忍不住,眼里滴下泪来,黄坤哽着声音,却仍然乐观地说:“好,好,姐姐都依你。只是,你千万不要再想这样的事,你才多大,就成天想着死呀死的,姐姐经了这么多事还没活够呢。你这算什么?都没正经儿活过,怎么舍得死?”
一时大家都沉静下来,只顾着低头飞针走线。崔妈看着场面实在凄凉,只觉不吉利,便动脑筋想随便说些什么话来打岔。因见被面上绣着一对鸳鸯,便随口问:“我记得以前二奶奶唱过一首什么歌,就是讲绣鸳鸯的,姑奶奶会唱不?”
家秀问:“绣鸳鸯的歌多着呢,金嗓子周璇有一首《四季歌》,里面也有‘大姑娘窗前绣鸳鸯’什么的,满街都在唱,你指的可是这一个?”
崔妈笑着摇头:“才不是呢。二奶奶从来不唱那些没文化的歌。”
说得大家都笑了,气氛活泛许多。黄坤便问:“你又知道什么是有文化没文化的?”
崔妈道:“我当然知道。我虽然没文化,可是知道有文化的人该是怎么唱歌怎么说话的。比如咱们裳小姐,就最有文化了。”
黄坤心里妒忌,嘴里说:“那当然,天下最有文化就是你们家小姐、奶奶了。只是,你倒说说看,那到底是首什么歌,文化这么深的?”
崔妈仰着头努力想了想,忽地一拍大腿:“想起来了,第一句是个‘四张’。”
说得黄坤更笑起来:“还‘二索’呢,‘四张’,又不是打牌。”
家秀问:“是不是‘四张机’?”
崔妈忙忙点头:“就是这个,四张机,是讲织布绣花的不是?”
家秀摇头:“那是古曲子,词牌名来着,我也记得好像依凡常唱的,挺好听,只不记得歌词。”
说说讲讲,时间倒也过得飞快。晚上回到家,崔妈又同家秀讨论起白天的情形,撇着嘴说:“也不知钟小姐能不能结得成婚,看她的样子,倒是不好。”
家秀也是难过,摇头叹道:“我这几个侄女……”说到一半,看看黄裳,叹了口气不再说下去。听到依凡坐在一旁轻轻哼歌,起初没在意,听了几句,忽然醒悟过来,正是那首崔妈下午才提起的《四张机》,倒不由提起兴趣,要好好听听歌词。
只听依凡唱着:
“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
相对浴红衣。”
家秀听着,起初只觉曲调悠扬,直至唱完了,才渐渐回味过来,歌词竟是大为不祥。“可怜未老头先白”,那不是说心愿未遂身先老吗?心里一震,不禁呆呆地出起神来。
3、
被面褥里一连缝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