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没有听说。

之前她一直忙着赶路和担心太皇太后的生死了。

姜宪点了点头,皱了眉道:“现在廷议还没有结束吗?”

“还没有。”刘清明讶然地看了姜宪一眼。皇上这样为她出头,她却并不高兴,难道是怕流言蜚语?他寻思着,笑道:“郡主,我再去探探消息吧?我看那梅城是个挺机灵的人,应该会想出办法来的。”

“那你去吧!”姜宪也想尽快地知道结果。

刘清明飞快地跑了。

白愫笑道:“这下好了,你又要出名了!”

姜宪知道她是指温鹏的事。

她拜托曹宪帮的忙,白愫自然知道。而且还很气愤,觉得姜宪让那个姓温的最后还做了三品的大员,太便宜他了。事后朝廷里的人都议论说嘉南郡主太过骄纵了,可言谈举止间也流露出几分避讳的意思。在白愫看来,姜宪嫁去那乡间市井,若是没有点厉害的名声,怕是保不住自己的东西。这样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姜宪闻言苦笑,道:“我都不知道赵翌这是在帮我还是在害我!二十万两银子,他可真想得出来。要是事成了,李谦吃肉还霸着汤,别人只能闻闻味,到时候李谦还不得成为众矢之的啊!不过,赵翌也算厉害的,连军饷这种大事都能当成儿戏…”和他相比,自己前世能称得上“贤德”了。

大赵王朝照这么让赵翌当下去,也不知道赵玺有没有机会继位?

姜宪胡思乱想着,得了消息的刘清明又折了回来。

“郡主,乡君。”他草草地给两人行了礼,急急地道,“乾清宫那边的廷议已经完了,皇上正往这边来。最后皇上只给李大人拨了八万两银子…”

姜宪和白愫非常的意外。

赵翌并不是个能听得进别人劝谏的人。

刘清明把姜宪和白愫都当成了寻常的内宫妇人,觉得皇上最后的决定是下了姜宪的面子,遂作出一副愤愤然的样子,道,“郡主,这件事都怪梅城。原本汪几道和熊正佩都妥协了,虽然没有二十万两银子,可也同意拨十万两银子。结果梅城不同意,说什么树大招风,皇上若是真的有心,不如动用内库的银子…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被梅城几句话就打动了,最后同意只拨八万两银子,其他十二万两银子,从内库里走…”

虽然有点离谱,但只拨八万两银子的话,倒也合情合理。

从前梅城做过姜宪的户部尚书,那时候姜宪就对他很满意,现在就更满意了。

不过,内库是赵翌的私库,从内库走十二万两银子,就是从赵翌的手中掏出十二万两银子,而内库现银很少,多是些古玩字画之类的,赵翌愿意拿出来?拿得出来吗?

她看着义愤填膺的刘清明,不由道:“梅大人做得很对。李大人毕竟是朝廷命官,以后还要和内阁六部打交道,一上来就要了三分之二的军饷,你让别人怎么想?总不能事事都找皇上帮他出头吧?”

刘清明也是从小内侍爬上来的,姜宪提点,他立刻就明白过来。想到之前他的态度,顿时吓了一身的冷汗,怕姜宪误会他没有眼色,也怕姜宪误会他别有用心,他忙跪下来请罪。

姜宪趁机教训了他几句,这才让他退下。

而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准备和姜宪分享,并且准备在姜宪面前邀功的赵翌,走进东暖阁就后悔了。

十二万两银子,那他的内库也就没钱了,那怎么能行?

何况是给李谦。

他巴不得李谦战死沙场,拿了自己的体己银子去贴李谦,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可惜梅城这个人太认真了,只怕会催着他把那十二万两银子快点到位。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同意汪几道和熊正佩的话,拨个十万两银子完事。

现在该怎么办?

简直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嘛!

赵翌头痛欲裂,见到姜宪之后矢口不提那十二万两银子,只说军饷的事帮姜宪办好了。

姜宪一看就知道赵翌打得什么主意,她可不能让他就这样糊弄过去,说了几句感激的话之后,她干脆道:“如今年关已近,皇上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我知道皇上怕我在李家没有面子,可有了那八万两饷银已经足够了,怎么还好让皇上拿自己内库的银子补贴李谦?若是皇上不嫌弃,这十二万两银子就由我来出好了。反正太皇太后给我置办的嫁妆多,我的那些我银子放着也是放着,皇上可千万别推辞,不然就是没有真的把我当表妹。”

赵翌觉得这简直是想瞌睡的时候有人送了枕头过来,心花怒放,但他是天子之言,总不能说推翻就推翻吧?

他客气地道:“这怎么能行呢?我既然开了口,自然是由我来出。你放心,我短谁的也短不了给你的。”

第545章 厉害

姜宪压根不相信赵翌。

当年他全心全意地宠爱着方氏,也不过是拿了官衔诰命去哄方氏,金银首饰、古玩字画却藏得深,不然也不会他们在姜宪的眼皮子底下来往了两、三年,姜宪也没有怀疑方氏了。

让他从自己的体己银子里拿出十二万两给李谦,那和割了他的肉没什么两样。

人通常都对处境比自己好的人心生妒忌,可若是那个人比自己不是好了一点两点,而是好了一大截,估计也就只会心里酸溜溜地在背后说道两句了。

既然开了局,那就不妨玩大些。

姜宪暗忖着,和赵翌翻来覆去的客套了良久,并诅咒发誓般的再三保证,绝不把这个秘密说出去,就是李谦也不告诉,赵翌这才“勉强”答应了由姜宪悄悄地补上这十二万两银子。姜宪见目的达到了,索性更干脆些,从太皇太后库房里借了一尊八仙过海的羊脂玉雕像送给了赵翌,说是报答赵翌的帮忙。

赵翌望着雕像半天都没有回神。

他不知道给别人拨过多少银子,可给他回礼的,姜宪还是第一个。

说不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却不坏,甚至心里隐隐有些喜悦。

赵翌让人收到了珍宝阁,让他们每天擦试,等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摆到乾清宫的书房里去。

白愫知道了半天都没说出话来,等回过神来,已笑得直不起腰来:“你,你真的给皇上,送礼了?…他还收了?”

姜宪不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淡淡地道:“皇上也是人嘛!”

白愫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半晌才道:“你真的什么人都不说吗?十二万两银子,不是二万两银子,你哪里来那么多的现银?只怕要卖宅子吧?动静搞得太大,别人还以为是李家出了问题…你还是三思而行的好。”

“怎么可能谁都不告诉。你不就知道了吗?”姜宪抿了嘴笑,道,“不过,你得为我们保密才行。李谦要打仗了,没有银子这仗打起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人是活的,银子是死的。只要人活着,还怕没有银子!我不能因为他缺银子,就拿部下的命去拼。所以这次不管赵翌给不给李谦拨银子,我都会想办法变卖一些产业给李谦做军饷的。

“但你也知道,这种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我要是拿到明面上,李谦就等着御史使劲的弹劾吧!

“说不定还会说李谦心存反意,那就麻烦了。正巧赵翌心里反悔了,我拿着他做了挡箭牌,若是有人问起来,就可以说是从皇上的私库里拿出来的,虽不合规矩,可也没有出什么大错。

“要不然,我怎么会拿自己的银子去给赵翌的脸上帖金?

“让别人都以为这十二万两银子是赵翌所赐的…”

军饷、粮草都是很敏感的事,就是有银子等闲人也不敢帮,一个不小心,就会变成谋逆。

白愫明白姜宪的顾忌,沉吟道:“那告不告诉李谦呢?”

“当然要告诉他。”姜宪想也没想地道,“万一李谦误会这银子真是赵翌私底下贴补给他的,觉得要报答赵翌怎么办?而且我伯父那边和太皇太后那边都得说一声。免得他们还把这份功劳都算在赵翌的头上。”

白愫很是赞成。

第二天,关于那三十万两军饷的分配就写进了公文里,作为邸报发了下去。

蔡霜拿着蔡定忠递给他的公文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久久都没有说话,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他好歹也是世家子弟,还有个交友甚广的族叔,而且这位族叔还愿意帮他,每当他打着蔡定忠的旗号在外面行事的时候,有人问到蔡定忠的面前,蔡定忠都默认了,就这样,他在户部和兵部泡了大半个月,军饷的事硬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可他前两天只不过是跟姜律说了一声,姜律胡乱写了张条子让承恩公府的夫人带给了嘉南郡主,三十万两银子的军饷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陕西行都司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名列榜首,成为拨银最多的卫所,让别的卫所来京中办事的人经过他身边时,都忍不住流露出些许的妒忌羡慕的眼光。

陕西行都司成了最大赢家。

可这样的博弈,却不是因为陕西行都司比别人厉害,只不过是因为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碰巧是李谦,而李谦又碰巧娶了嘉南郡主。

蔡霜不由叹气,道:“别人都说朝廷有人好做官,我是不相信的,现在却由不得我不相信。”

嘉南郡主的一句话,他却跑断了腿也没能办成。

蔡定忠听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道:“说得你好像不是官宦子弟似的。”

可这官宦子弟也分三六九等吧?

像嘉南这样的,一个女人比男人还厉害。

他突然生出股对未来不知所措的茫然来。

叔父虽对他不错,可若不是他巴得紧,也不会这样喜欢他。可叔父再怎么喜欢他,也不可能越过蔡霖。

但就算是这样的高枝,有的时候也会束手无策。

比如这次拨军饷的事…还有,他想攫升更高的职位的时候…

良久,蔡霜才收敛了心绪,向自己的叔父求助道:“这件事还是托了郡主的福才办成的。我回去之后怎么跟李谦说好?”

蔡定忠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