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下,背对着璀璨夕阳,霞光为他的五官镀了一道温柔的暗影,暮色中,他眼底的倦色愈发明显,眉宇间暗藏落寞之色。
李绮节心口一热,竟然觉得有些不忍和心疼,踌躇半天,咬牙道:“上一次金家来求亲,我阿爷原本想答应下来,是杨县令劝我阿爷改变主意的。“
杨天佑微微挑眉,眼神闪烁了两下,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很茫然很无辜。
他越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李绮节越笃定,当初杨县令半路里跳出来劝告李乙,肯定是杨天佑捣的鬼。
按理说杨县令也曾向李家求过亲,李乙不该听他的意见。但杨县令代杨天佑提亲的时候,和杨五郎退亲只隔了几个时辰,李乙以为杨县令求亲纯粹是为杨五郎弥补李家,所以没怎么当真。而且杨县令说金雪松如何桀骜不驯如何放荡不羁时,表情诚挚无比——做官的人,才学如何且不说,肯定都有一身好演技,李乙便信了。
当然,那也是因为金雪松在外的名声确实不好听,所以李乙才没怀疑杨县令的用心。
李绮节眉眼微弯,嫣然一笑,“那一次我就该谢谢你的。“
既然她当初不怕杨天保,现在又何必畏手畏脚,害怕杨天佑?
理清这段时日缠绕在心头的纠结之处,她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总归是帮了我。“
趁火打劫也罢,英雄救美也好,杨天佑确实是在帮她。
而且他抛下所有事务,匆匆赶来武昌府,只是为了向她示警,确保她不会赶走跟在她身边保护她的人,眼看天色将黑,他又要连夜赶回瑶江县。
眨眼间辗转武昌、瑶江,一去一来,来回奔波,只为了亲口解释原因而已。
少年赤诚如斯,李绮节无法视若无睹,至于他的那些私心盘算,她并不在意,左右他没有丝毫隐瞒他的小心思。
杨天佑揉揉眉心,轻笑一声:“三娘不必谢我……“
以身相许就成了!
当然,后半句他没敢真说出口,调/戏之语要讲究分寸和场合,万一太过火,把李绮节惹怒了,那就得不偿失啦。
三娘很少认真对谁冷过脸,她对每个人都和和气气的。即使是娃娃亲杨天保,退亲之后,她并没怎么奚落过他,也没对外人说过一句他的不是。
可她如果真的对谁失望透顶,那就是真正的翻脸无情,以后绝不会再给那人描补的机会。杨天保触犯了她的底线,她便毫不犹豫地一脚把他蹬开,断得彻彻底底。
杨天佑望着李绮节在暮色中愈显娇艳细嫩的脸庞,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等三娘成了自家媳妇,就能想怎么调/戏就怎么调/戏了!
李绮节当然明白杨天佑的未尽之语是什么,可惜她脸皮厚,不论杨天佑怎么促狭,她脸不红、心不跳,笑眯眯道:“表哥好走~“
☆、第67章 六十七
三天后, 李绮节和李大伯一行人返回瑶江县, 然后从渡口坐船回李家村。
船行路上听得最多的八卦, 便是县令夫人将庶子杨九郎逐出家门的传闻。
李大伯听众人说得头头是道, 不像是信口胡说的, 忧心忡忡道:“前几日见着九郎还好好的,怎么就闹成这样了?“
别说李大伯这个不知情的,就是事先听杨天佑漏过口风的李绮节,听说他被赶出杨家,也吓了一大跳。
不是她不信任杨天佑, 而是事情的难度太大。就算杨天佑急于向她证明他的决心, 起码也得先筹谋个好几年,徐徐图之, 才能顺利从杨家脱身。
没想到他言出必行,刚说要脱离杨家, 月余不到,就真的做到了。
现在外头都在传说杨天佑是被金氏盛怒之下赶出杨家门的,听众人的口吻,大多对他抱以同情和惋惜。金氏这会子可能躲在房里偷笑,为赶走庶子而觉得大快人心, 浑然不知杨天佑又坑了她一把。
李绮节心中五味杂陈。
杨天佑说他撂下一摊要紧事,原来不是夸张。他说的要紧事, 指的应该就是脱离杨家的计划。难怪他当日来去匆匆,必须连夜赶回瑶江县,准备多年, 好不容易才开始的全盘计划,当然离不了他这个布局之人。
那时正值紧要关头,难为他还能和她打趣说笑。
回到家中,李大伯先命人准备一桌精致酒菜,好生款待徐先生。
周氏亲自出来相迎,将徐太太接入内院安置。
丫头们已经将徐先生夫妇的厢房洒扫干净,铺盖陈设都是周氏亲自看着换的。听说读书人好风雅,周氏咬咬牙,把家里最值钱的几样盆景、器具送到厢房中,连她平日最宝贝的一套官窑宝石蓝茶具都拿出来摆上了。
吃完饭,李大伯亲自把徐先生送到房中休息。
李绮节心事重重,下船后径自回房睡下。
周氏到她的院子外面问了好几遍,见她总不起身,吩咐宝珠道:“灶房里炖了萝卜汤,等三娘起来,让她喝一盅。“
宝珠应了,周氏回房,李大伯一见到她,便迫不及待道:“怎么样了?“
周氏踌躇了一下,宝鹊连忙告退,出门时,顺便关上门窗,把在院子里踢毽子玩的李昭节和李九冬一并叫走。
周氏摇了摇头。
李大伯怫然变色:“怎么,她竟然还看不上咱们家?“
张氏曾对周氏有恩,所以周氏对张氏很是尊重敬爱,但李大伯可没有受过张氏的恩惠。他之所以对小沙弥百般爱护,完全是出于对小沙弥的喜爱,和张氏没有任何关系。要不是看在小沙弥人品出众的份上,他根本不会让周氏去探听张氏的想法。他们家是平常市井人家,不看重门第出身,但小沙弥的出身不光彩是事实,把三娘说给小沙弥,他还舍不得呢!张氏竟然不愿意?
周氏虽然没说什么,但看她脸上为难的表情,张氏肯定拒绝了她的提议。
“官人,且听我慢慢道来。“
周氏环顾一圈,确定房门口没人偷听,叹了口气,把小沙弥的身世一一说了。
李大伯怔了半天,半晌回不过神来,脸上的神情一息之间变了又变。
末了,他叹息一声,“有缘无分呐!“
李大伯在和周氏谈论小沙弥父族的同时,另一头的张氏也正和小沙弥说起他的生父。
“三郎,你可还记得你父亲临终前的遗言?“
小沙弥眼眸低垂,“孩儿记得。“
张氏咳嗽一阵,喘口气,“记得就好,你父亲郁郁而终,一生不得快活,他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够完成他的心愿——蟾宫折桂、光宗耀祖,让你叔叔他们对你刮目先看,然后风风光光请你回去认祖归宗,在此之前,你只能一心一意刻苦读书,不能被其他事情扰了心志!“
张氏刚喝了药,屋里一股闷闷的清苦味道,大丫头结香打开窗户通风。
小沙弥站在床榻前,正对着轩窗,微风过处,他身上穿的茶绿褐色春罗长衫泛起一阵涟漪,一如他的眸光,郁色氤氲。
“我也不瞒你。“张氏咳了几下,躺回枕上,“周嫂子前天向我打听你的生辰八字,我看她的意思,是想把三娘说给你。“
房里的气愤霎时一滞,连院子外面终日聒噪的鸟叫鸡鸣声都不见了。
小沙弥面色淡然,一动不动。
寂静中,听得“啪嗒“一声,结香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捡起不小心跌落在地的拂尘,讶然道:“三小姐和少爷都姓……“
张氏面露不悦之色,“我照实和周嫂子说了。“
结香知道自己造次了,连忙低下头去,不敢说话。
张氏看向小沙弥,病殃殃的脸上忽然现出几丝异样的神采:“大户人家,绝不会允许宗族子弟和同姓女子成婚,即使两家毫无血缘关系,也不可能。不过事无绝对,娘曾见过有同姓相婚的,只要两家长辈许可,其实也没什么要紧。“
她眼中露出慈爱之色,伸出一只枯瘦的手,似乎想抚摸儿子日渐消瘦的脸颊,“娘对儿女姻缘看得开,一切全看你自己的心意。三郎,你老老实实告诉娘,你是愿意抛弃前途,娶一个同姓女子为妻,从此隐姓埋名过日子,还是铭记你父亲的遗愿,一心科举?“
她神情柔和,但说的话却薄凉冷淡,像搀了冰渣,泛着丝丝缕缕凉气。
小沙弥抬起眼帘,凤目轻轻扫过母亲苍白的面孔,把她的试探之意瞧得分明。
“母亲放心,孩儿心无旁骛,一日不实现父亲的夙愿,便一日不成婚。“
听到他的保证,张氏心口一松,连咳带喘道:“你、你要记得今天说过的话!“
“母亲不必烦忧。“小沙弥抬眼看向窗外,淡淡道,“我曾在父亲灵前发过誓愿。“
张氏仍然不放心,逼着小沙弥重新把誓言背了三遍后,才放他离开。
炉子上炖了一盅银耳红枣莲子粥,是特地给张氏一个人单单做的。结香盛了一碗,喂给张氏吃,想起少爷转身离去时孤单的背影,大为心疼,忍不住道:“太太,李相公他们家对咱们这么好,还亲自去武昌府给少爷请先生,不如就应下他们家的亲事算了。反正大官人他们不认少爷,少爷正好可以娶三小姐嘛!“
“胡说什么!“张氏显然怒极,明明是病中,不知哪里生出一股力气来,一把将粥碗打翻在地:“三郎将来一定能认祖归宗!他姓李!不姓张!“
“那样不讲理的人家,我巴不得离他们越远越好,您倒好,非逼着少爷回去,回去能有什么好处?“结香不服气,嘟着嘴巴道:“少爷从小长在寺庙里,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您就忍心让他天天守着书本?要我说,李家能瞧上少爷,您该高兴才是,管那么多干什么?什么李家张家的,我只晓得,您是真狠心!“
她一口气说完,一甩辫子,气呼呼跑开了。
张氏被丫头当面指责,心中又气又苦,脸上腾起一阵不自然的嫣红,呆呆地坐了半天,苦笑道:“傻丫头,你懂得什么?“
结香在外头对着花花草草撒了一阵气,拿笤帚进来扫地,听到这句,冷哼一声,“我是个粗人,不知道什么大道理。我只晓得,少爷整天没个笑脸,每天过得苦巴巴的,他才多大?就得吃这个苦头?我弟弟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漫山遍野撒欢呢!“
张氏转过脸去,擦掉颊边泪水,“这是他的命!也是我的命!“
李绮节并不知道李大伯和周氏暗搓搓想把她和小沙弥凑成一对,她正为县里沸沸扬扬的流言而心烦意乱。
杨天佑被金氏赶出门后,便不知所踪。
有人说他跟随货船往南边贩货去了,有人说他一时想不开上山当和尚去了,还有人说他身无分文,正沿街讨饭,更有甚者,说金氏买通一伙强盗,捉了杨天佑,卖到王府当阉人。
杨天佑到底去了哪里,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连八卦达人曹氏都不能肯定杨天佑的去向。
杨天保听说杨天佑几天前去过武昌府,还特意找到李家村,向李大伯打听杨天佑的行踪。
李大伯不动声色道:“他只在我那里小坐了一会儿,当天就回来了。“
杨天保愁眉苦脸,一身雪白襕衫皱巴巴的——他已经如愿考中秀才,接下来只等迎娶孟春芳、洞房花烛了,“九郎走的时候什么也没带,我真是发愁。“
他倒是没把李大伯当外人,当着他的面,就把杨天佑被金氏赶出门的事情一五一十道来。
那天杨家和孟家已经拟好婚嫁的日期,杨天保春风得意,饭后难得偷闲,在房中小酌了几杯。听到隔壁院子吵嚷,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时,又不敢过去打听——杨家人都知道金氏横竖瞧杨天佑不顺眼,三天两头就要找庶子的麻烦。他们做小辈的,一来怕杨县令脸面不好看,二来不敢触怒金氏,三来不愿多管闲事,每逢金氏折辱杨天佑,只能当做没听见没看见,待金氏怒火稍平后,再去安抚劝解。
这一回杨天保也是这么打算的,他吩咐丫头,等金氏骂完了,找个由头把杨天佑请到他房里来吃酒。
丫头应下,前去探听消息,结果却一去不回,半天没回房。
后来还是杨天娇闹得太厉害了,连“打死他!打死那个野种!“这种混账话都说出来了,连杨天保的父亲杨表叔都听不过去,顾不得冲撞女眷,拄着拐杖前去为杨天佑解围。
金氏霸道蛮狠,在内院说一不二,又把杨天佑恨到骨子里,当然不肯轻易服软。
两厢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金氏请出杨家几位姑老太太,要把杨天佑除名。
杨表叔见事情闹大了,连忙拦阻,金氏已是状若疯癫,哪里肯听劝告?
杨天保偷偷劝杨天佑,让他先做小伏低,给金氏赔罪道歉,不管金氏怎么处罚他,总比从宗族除名要好吧?
原以为杨天佑早已经习惯金氏时不时的刁难,这一回应该也能应付过去,没想到他当即冷笑一声,给匆匆赶回家的杨县令磕了个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是回家时被金氏母女堵在门口的,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夹袍衣衫,连饭都还没吃,说走就走,没有一点留恋和犹豫。
杨天保说着说着,忍不住眼圈一红:“我再去别处找找,世伯要是看到九郎,劳您劝劝他,外头千好万好,哪里比得上自己家?“
李大伯叹息一声,“我要是看到九郎,二话不说,直接押他回家,少年人哪能随随便便意气用事?“
杨天保再三谢过,李大伯留他吃饭,他勉强一笑:“哪还有吃饭的工夫,世伯不必留我了,我到山上去瞅瞅。“
出了李家门,杨天保擦擦眼睛,对身后的小厮道:“看来世伯真的不知道九郎去哪儿了。“
小厮皱着眉头道:“九少爷忙得跟陀螺似的,还抽空跑去武昌府,就为了和李相公说几句话,不太可能吧?“
杨天保目光微沉,想起另一个可能,不知怎么的,心里有点不舒服:九郎什么时候和三娘搅和到一块儿去了?
他冷哼了一声,“罢了,咱们再去别的地方找找看。“
另一头,李大伯送走杨天保后,沉吟片刻,也想到了李绮节身上。
“三娘呢?“
丫头笑回道:“三小姐在灶房那头呢,太太领着小姐们跟刘婆子学包粽子……“
丫头的话还没说完,李大伯已经急急往灶房走去。
花庆福不在瑶江县,李绮节暂时找不到一个妥帖人帮忙打探消息,只能让进宝私下里去寻阿翅和阿满。阿翅他们常在县城各处走动,应该不难找,可进宝找了两天,竟然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这些天外边的传闻越来越耸人听闻了,指责金氏的人越来越多,连周氏言谈间都带出几句对金氏的不满。
等听到整个李家村的妯娌婆媳们聚在一块儿数落金氏的时候,李绮节知道,杨天佑故意失踪的目的顺利达成了。
他那人抠门小气,离开之前还要摆出一副弱者姿态,让金氏吃个哑巴亏。
杨家人都以为他是被金氏赶出门的,或许连金氏母女也是这么想的,真正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李绮节心不在焉地抄起两片肥润油绿的竹叶,舀了一勺在井水中泡发了一夜的糯米,暗暗道,自己应该也能算个知情人,杨天佑曾亲口向她允诺过会离开杨家,她早猜着会有这一天了。
只是她没有想过,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作者有话要说: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古代律法严令禁止同姓为婚,家族家规一般也禁止,违者会被强令和离,但明朝的律法同样也严禁表兄妹结婚,违者同样强令和离,真正遵守的人基本没有几个……
另外律法还严禁买卖妻妾儿女,纳妾也有严格规定,然而卖儿卖女还是很常见……
所以表兄妹可以想结婚就结婚,同姓的人只要自己经得住别人的异样眼光,或者父母长辈开明,也能结
☆、第68章 六十八
李大伯找到李绮节时, 她刚刚扎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菱形粽子, 样子虽然不大好看, 好在草绳缠得紧, 没有漏米。
李昭节和李九冬力气小, 包的粽子是三角形的。
看到李大伯,李九冬连忙捧着自己包的小粽子给他看,才走了两步路,已经洒了一地的糯米。
李大伯摸了摸李九冬的头发辫子,夸她手巧, 眼睛却看向李绮节, 下巴轻轻点了一下。
李绮节知道李大伯会来找自己盘问杨天佑的事。
他忙中偷闲往武昌府走一遭,来回奔波, 肯定不是闲着没事干。
李大伯看到他登门时已经有几分怀疑,等得知他离开杨家, 再迟钝的人,也该怀疑到李绮节身上了。
她放下舀米的汤勺,洗净手,跟着李大伯一道走出灶房。
桂花树密密层层的枝叶外面生了一簇簇淡褐色的新芽,远远看去, 像开了一树春花。
李绮节没有丝毫隐瞒,把杨天佑之前的种种如实说了。
如果问她的人是李乙, 她当然不会这么老实,但她面对的是李大伯,那就没什么好顾忌的。李大伯和严谨的弟弟李乙不同, 有时候过于天真,不大靠谱,不过不靠谱也有不靠谱的好处。
李大伯沉默片刻,揪下一片椭圆形桂叶,揉来揉去,“三娘,你是怎么想的?“
李绮节低头看着微微泛青的青石板,思绪来来回回转了个圈,“大伯觉得呢?“
她把问题抛回给李大伯,听起来像是不知道该怎么决断,但李大伯深知她的性子,她反问别人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先等等看,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九郎离开杨家是早就计划好的,那再过几天,他也该现身了。“
李大伯心里七上八下的,有点震惊,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由着李绮节做决定,生怕一个不察会害了她一生。
犹豫了一会儿,想起在武昌府见到杨天佑时,李绮节脸上恼虽恼,但并没有一丝不快,暗叹一声,最终还是决定支持李绮节,“等他再上门的时候,你不要见他,大伯先要问他几个问题。“
李大伯肯出面考验杨天佑,李绮节当然乐得轻松。
杨天佑走得干脆利落,杨县令派遣府衙里的官差帮着一道寻人,竟然始终找不到他的行踪。眼看五郎杨天保和孟春芳的婚期越来越近,而杨天保还整天在外头到处找人,孟娘子十分不满,打发人到高大姐跟前抱怨。
高大姐把儿子的婚事当成头等要务,根本不关心杨家一个庶子是死是活,让人把杨天保拉回家,揪着耳朵教训了一顿:还想不想娶媳妇了?庶出的堂兄弟哪有自己的妻子重要?
下人们七手八脚扒下杨天保身上的旧衣裳,给他换了身簇新衣裳。
杨天保接过高大姐塞到他怀里的请帖,委委屈屈地走出家门,按着帖子上的名单,一家家登门拜访。
李乙坐船回李家村,和李大伯商量该怎么给杨家送礼。
李子恒没有回村,李绮节好奇道:“大哥呢?“
李乙冷哼一声:“整天不务正业!我管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