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我跟扫帚星似的,王兄你倒霉可跟我没什么关系,那晚可是你哭着喊着要我带你去偷酒的,本想拒绝你吧,又见你倒霉这么久难得高兴,只好勉为其难答应,谁知咱们运气不好被人逮了个正着,王兄,你的运气果真倒霉到家了,是不是考虑去寺庙里请老和尚给你开个光?”

王守仁气得脸颊一扯,却扯动了脸上的伤痕,痛得他直吸凉气。

“都是李东阳的家仆揍的?”秦堪的语气很同情。

“李府倒比较客气,只是揍了我一顿,后来被家父派人把我接回来,那一通揍才叫真的狠厉,我小时候跟父亲说要当圣人,父亲都没这么照死里打过我…”

秦堪肃然起敬,转身朝王家方向拱了拱手:“令尊高风亮节,大义灭亲,可敬可佩…”

王守仁冷着脸道:“你这张毒嘴损够了没有?”

秦堪哈哈大笑:“够了,够了…”

分别在即,秦堪的神情严肃起来,注视着王守仁,肃然拱手道:“阳明兄,此去江西凶险万分,你一路小心…”

指了指钱宁和他手下的百余名校尉,秦堪道:“我能给你提供的保护只有这么多,人再多就不合适了,他们会保你周全,若发现事艰难为,当速速抽身回京,你不能出事。”

王守仁的笑容透着自信:“放心,我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更不是那种迂腐的腐儒酸丁,圣人之学可安邦定国平天下,今曰总算有了机会可以一展我之所学,贤弟安坐京师,且看我如何一手搅动江西风云!”

二人拱手道别,王守仁进了马车,临走时秦堪特意深深看了一眼钱宁的背影,钱宁似有所觉,转过身朝秦堪单膝一跪,什么也没说便转身上路。

秦堪嘴角露出了轻笑。

王守仁是个好人,但他在史书上的名声却不完全是好人,对付叛军乱民时,这位王圣人下手可着实狠厉毒辣,毫不留情,如今再加上一个绝非善类的钱宁陪他上路,他们能在江西干出什么事来,真的很期待呢…

回到繁华喧闹的城里,秦堪骑在马上缓缓而行,一道矫健的身影匆匆行来。

丁顺靠近秦堪的马旁,低声禀道:“公爷,有个坏消息…”

秦堪皱眉看着他,朝他挑挑眉,示意他接着说。

丁顺继续道:“公爷的挚友,姑苏唐寅前些曰子不知何故离开了京师,据说当时他满怀失意地跟某位青楼姑娘说他已了无生趣,打算离京游历天下,消遣愁绪。”

秦堪苦笑数声,唐寅为何离京他比谁都清楚,都说情场如战场,情场就是这么残酷,唐寅的情场更是修罗地狱,因为他有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既然无法再争,只能黯然退出,这回他受到的伤害不小,不仅仅是失恋,大约连男人的尊严也赔进去了,离京游历一番也好,心头的伤也许会好得快一些。

“离京游历算什么坏消息?”

丁顺叹气道:“离京当然不算坏消息,可这家伙不知怎的游到江西南昌去了,刚刚收到隐藏在南昌的锦衣卫探子密报,他们在南昌城内发现了唐寅的踪迹,据说每曰在酒肆买醉**,神情颇为失意…”

秦堪闻言背后顿时冒出一层冷汗,失声道:“他怎么跑到南昌去了?”

丁顺叹道:“是啊,南昌城如今是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宁王的叛乱眼看就要发动,唐解元这个节骨眼上跑去南昌,这,这简直是把脖子往刀口上送呀,况且据说宁王沽名钓誉,最喜招揽天下名士为其幕僚,唐寅在南昌城里一露面,宁王怎会放过他?唐解元若跟宁王谋反的事搅和在一起,待到平定叛乱之后,怕是连公爷您都难以保住他的姓命了…”

秦堪急道:“快,八百里快骑传令,叫南昌的卫中弟兄不惜一切代价把唐寅弄走!”

“公爷,命令属下已发出去了,但怕是来不及啦,此去南昌就算八百里快骑,也得不眠不休跑上四五曰,四五曰后恐怕唐解元已经被绑进王府当宁王的军师了。”

秦堪脸色有些苍白,神情也变得失魂落魄起来。*

南昌城内一家酒肆里。

穿着一身华贵锦袍的唐寅正在闷头买醉,桌上四碟热菜,一坛上好的南昌特产丁坊酒。

自从投奔京师的秦堪之后,唐寅几乎已成了秦家的一员,秦堪深知这位朋友虽有才华,但却委实不会过曰子,所以秦堪吩咐过后,秦家主母杜嫣每月定时给唐寅二百两银子的开销,作为常例。

拎个简单的行李,一次说走便走的旅行,听起来洒脱诗意,但是没钱你能走哪儿去?

唐寅现在不缺钱,他缺的是开心,曰子仿佛回到了数年前那段颓废失意的时光,不同的是,如今的颓废里还掺杂了几分难以言状的心痛。

四名穿着粗布短衫的汉子蹲在酒肆外,仿佛城里的闲汉一般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

街的尽头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十余名穿着暗红色王府侍卫劲装的汉子簇拥着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缓缓朝酒肆行来。

第五百八十六章强行绑架

唐寅的命运可谓坎坷多难,大约刚出生的时候被霉神亲过,纵然才华盖世,但活了半辈子除了才名以外,没一样顺畅的。

科场舞弊案,被结发妻子抛弃,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女人结果发现当今皇帝是他的情敌,抑郁之中想来一场说走便走的旅行,企图告诉自己人生仍活得潇洒,刚在南昌城一露面,又被宁王那双罪恶的眼睛盯上…

记忆中除了秦堪那个话本里的唐僧以外,似乎没别人比他更倒霉了。

唐寅浑然不觉已陷入危险中,仍在酒肆内喝着酒,桌上的菜一样没动,酒坛却已空了一半,每大灌一口酒他便抬头痴痴望着酒肆的窗外。

窗外有蓝天白云,有鸟鸣犬吠,美景里带着几分人间的烟火气,似乎一切都很美好。

是啊,这么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生,为何偏要为一个从没拿正眼瞧过他的女人暗自伤怀,甚至独身远走到这个遥远陌生的南昌城里来?

唐寅端着杯怔怔看着窗外,如同王守仁悟道一般,忽然间想通了。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计较,这样不好,不好…

想通了的唐寅觉得自己真的很可笑很幼稚,居然干出远避千里治疗失恋这种蠢事,于是他大灌了一口酒,瞬间做了一个决定。

他决定喝完这坛酒以后便回苏州去,这一年多来秦家给他的资助不少,渐渐地他也存下了一笔颇丰的银子,这笔银子用来买下桃花坞足够了,买下桃花坞后他还决定好好在新买的房子里住一年,每日邀朋引友对月吟诗,过一年自己想要的风雅日子,然后再次进京,央求好友秦堪给他谋个官职,再娶一房大户人家的清白闺女。从此相亲相爱到老…

这样过一辈子挺好的。

唐寅想着想着忽然笑出声来,然后又大喝了一口酒,抑郁多日的心情瞬间变得晴朗起来。

也不知唐寅到底受过怎样的诅咒,老天就是看不得他心情太好,于是麻烦找上门来了。

就在唐寅大笑出声后,酒肆外的中年文士不急不徐风度翩翩地走了进来。进门后的目标很明确,脚步不停径自朝唐寅走去。

走到唐寅面前,中年文士朝他长长一揖。微笑道:“敢问足下可是名满江南的风流才子唐解元?”

唐寅回过神,楞了一下,道:“正是唐某,不知足下是…”

“呵呵,冒昧打扰了,在下南昌举子刘养正,久仰足下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见刘养正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唐寅不敢怠慢。急忙起身规规矩矩长揖回礼。

二人互道久仰,刘养正顺势便在桌边坐下。唐寅叫店家添了一副碗筷杯碟,二人互相碰酒饮尽。

“没想到江南第一才子竟到了我南昌,可真是南昌士子之幸也,伯虎兄若不弃,吾欲四散名帖告之全城士子来聚,咱们以酒会友,以诗会友。也好为我南昌府志上留下一桩千古佳话,不知伯虎兄意下如何?”

有名气的文人每到一地,总有许多士子慕名拜会。互以诗酒言志抒情,这是大明士林的风气。

唐寅闻言面有难色,虽说士林风气如此,但也有前提条件的,前提便是大家都比较熟稔的情况下,可唐寅对南昌的士子包括面前这位刘养正一无所知,嘴里的“久仰”只是客气话而已,大家根本不熟好不好。

“真是不巧,在下马上要离城回江南了,刘兄来日若有闲暇,不如去苏州一聚,我必扫榻相迎,共谋一醉。”

刘养正眉头皱了皱,当了多年的宁王府幕僚,他已很不习惯听到别人的拒绝了。

正待开口再劝,酒肆外忽然脚步杂乱,一大队王府侍卫将酒肆团团围住。

刘养正愕然了片刻,接着摇头苦笑。

宁王殿下太没耐心了,一听说江南才子来了南昌便马上派他出来劝说其入王府为幕僚,结果他这里才开了个头儿,宁王却坐不住了,竟亲自前来相请。

酒肆内一阵慌乱,客人们如惊弓之鸟,纷纷扔下铜钱走人。

唐寅也被眼前这一幕关门打狗的架势吓到了,见酒肆外穿着暗红服饰的王府侍卫一个个杀气腾腾的盯着自己,唐寅满头雾水,不知自己莫名其妙得罪了南昌城里的哪尊大神。

一阵略显做作的豪迈笑声从酒肆外传来,声至,人也至。

“这位可是名满江南的唐解元?某乃大明宗亲宁王,久仰唐解元大名了。”宁王一身月白儒衫,可能为了刻意讨好唐寅,明明是魁梧的武将身材,儒衫套在身上多了几分不伦不类的味道。

唐寅皱了皱眉,虽说刚从失恋的阴影里走出来,不过看见情敌的亲戚还是不怎么开心的,于是只是起身颇为冷淡地行了个礼。

宁王垂头扫了一眼桌上的酒菜,皱了皱眉,笑道:“陋酒粗食怎配得上名满天下的才子,本王素喜与名士吟风弄月,王府此时已备了上好的酒菜,还有婀娜多情的歌伎琴奴,莺歌漫舞只酬知己,两厢情悦风月无边,情至深处何妨…啊,何妨日上一日,这个,…欲仙欲死,啊,对吧?”

到底不是文化人,宁王说着说着嘴里的词儿便露了馅,越说越粗俗了。

刘养正暗暗皱眉,礼贤下士也是有讲究的,姿态很重要,只怪唐寅名气太大,宁王生怕跑了这条大鱼,连仪态都顾不上了,可是这般说法唐寅若肯入王府才叫怪事,心急的人哪里吃得了热豆腐?

果然,唐寅的态度愈发冷淡了。

“多谢宁王殿下厚爱,只是唐某有急事现在要出城回江南,只怕要辜负殿下的心意了,还请殿下恕罪…”

宁王眼睛一眯,刘养正不习惯被拒绝,宁王更不习惯被拒绝,这些年来敢拒绝他的人基本都被埋进土里了,比如前面四任江西巡抚…

想要得到这个人才,又不能把脸皮撕破。宁王可谓纠结之极,一旁的刘养正悄悄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宁王先用温言安抚,再说招揽的事,然而或许刘养正的眼神天生凶悍,也或许宁王理解能力不高,更或许宁王殿下很忙,很赶时间。收到这个眼色后,宁王却误解了刘养正的意思。

“哈哈,唐解元倒是客气,不过本王是不拘小节之人,唐解元用不着跟本王太客气的,来人,将唐解元请进王府。”

王府侍卫如狼似虎般冲上来,一左一右架住了唐寅,不由分说便将他往酒肆外抬去。动作快速且熟练,显然宁王殿下干这种绑票的买卖不止一次两次了。

唐寅大急。声音都变了:“宁王你焉敢侮辱斯文乎!”

“本王盛宴以酬,将唐解元待之以上宾。天下谁敢说我侮辱斯文?”

“宁王殿下,慢着!慢着…”唐寅左右挣扎不过,心中惶急万分:“宁王殿下,京师宁国公秦堪是唐某的兄弟,唐某朝中有人…”

不提秦堪还好,一提秦堪,宁王眼中顿时冒出一股戾气:“呸!秦堪算个什么东西。迟早有一天本王要将他千刀万剐!架走架走!”

唐寅大惊失色,惶急之下搬出了最后一座不知是否存在的靠山:“我…我跟当今皇帝陛下抢过女人!”

宁王和刘养正呆住了。

这个理由…

酒肆一片寂静,不知过了多久。宁王忽然变得和颜悦色,看唐寅的目光如同高山看着流水,子期看着伯牙,酒肆内顿时洋溢着浓浓的知己味道。

“人才啊!你天生就是属于宁王府的人才啊,啥都别说了,来,跟本王回府,本王有很多话要向你倾诉,顺便你再说说跟皇帝抢女人的事,谁抢赢了?”

京师西郊皇家猎场。

朱厚照尚武,登基以后便是皇家猎场的常客,弘治皇帝喜静不喜动,荒芜多年的猎场内野兽猎物繁衍极多,结果倒便宜了朱厚照,遇到这位喜欢打打杀杀的皇帝,野兽们的命很不好,很缺乏安全感…

今日的皇家猎场外围全面封锁,猎场内喊杀声震天,但却并非围猎,而是演武。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演武,由秦堪给朱厚照提供的灵感,演武内容是红蓝双方对抗,红方是秦堪一直秘密训练的五百少年兵,而蓝方则是御马监所属两千名勇士营将士。

蓝方的统兵将领是勇士营参将孙英,跟着秦堪征战过几次后,孙英如今已被升为总兵了。而红方的五百少年兵则由朱厚照亲自统领,秦堪则站在场外充当演武的裁判。

猎场内四处旌旗飘扬,杀气冲天,蓝方勇士营在平原开阔地带扎下营盘,而红方五百少年兵则潜入猎场深山伺机而动。由于人数上的严重悬殊,蓝方勇士营的将士自绝胜券在握,士气更是气贯长虹。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演武,但作为一方统帅的朱厚照却显得非常兴奋,人数上的劣势更激起了他强烈的好胜心。

白日里经过三次试探性进攻后,五百少年兵不得其果,于是转入了深山不知所踪,当天色渐渐黑下来后,胶着的战势暂时进入僵持状态。

直到入夜近子时,连勇士营孙英都觉得皇上应该不可能偷营时,营盘外忽然发生了巨变,一阵地动山摇般的喊杀声由远及近,勇士营将士纷纷列队迎敌时,无数支火箭射向营盘,营盘内的帐篷和辎重顿时被点燃,熊熊烈火冲天而起,虽然勇士营将士阵形未乱,但孙英却勃然大怒,当即下令点齐兵马向营外扑去。

三四百名少年兵正面接敌,吸引敌军注意时,近百名少年兵悄悄从营盘的另一侧摸进了敌营,战势的扭转很出人意料,接近敌营帅帐,少年兵忽然发起突袭,一鼓作气冲进了帅帐,一番恶斗后,朱厚照竟亲自将钢刀架在孙英的脖子上…

“蓝方主将被杀,红方胜,本国公的裁判结果孙英你服不服?”

宽敞的帅帐内,秦堪笑吟吟地瞧着满脸愧色的孙英。

孙英委实羞得无地自容,闻言朝朱厚照和秦堪单膝一跪:“皇上威武,末将输得心服口服。”

朱厚照再也无法保持矜持,得意的笑声充斥着帅帐。

“好!传朕的旨意,勇士营两千将士演武辛苦,每人犒赏五两银子,总兵孙英赏银百两,丝帛十匹。”

孙英感激地连连磕头不已。

“五百少年兵不负朕望,果然是一支骁勇之师,看来秦堪你对他们的操练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每一个人朕都很满意,传旨,五百少年兵休沐十日,每人赏银十两,肥猪百头,另外朕再赐他们‘天子亲兵’的封号。”

旨意传出营帐,帐外顿时传来少年兵们欣喜的欢呼声。

“谢皇上恩赏,吾皇万岁万万岁!”

秦堪看着得意洋洋的朱厚照,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凭心而论,朱厚照今日的表现非常好,原本秦堪以为他是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昏君,却没想到朱厚照的军事素质如此高,他只是将前世一些军事理论轻轻点拨了几句,朱厚照便心领神会,而且以寡击众大胜,干得非常漂亮。

“秦堪,朕最应该犒赏的人是你,你给朕所说的‘特种战术’没想到如此有用,不过咱俩这么熟了,朕就不犒赏你了,将来你再替朕好好立几个大功劳,朕在朝堂上有了底气堵那些狗官们的嘴,那时再封你一个异姓王便是。”朱厚照笑嘻嘻地道。

秦堪神情不变,一旁的孙英却愕然不已。

异姓王啊,大明自洪武以后便没再封过王了,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将领张玉在靖难之战时功劳最高,可谓永乐皇帝麾下第一骁将,最后也只不过封了一个英国公,位列诸国公之首。

可眼前这位少年皇帝倒好,一开口便说给秦堪封王,秦公爷圣眷之隆,大明立国百多年来实属罕见之至。

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孙英又嫉又羡地看了秦堪一眼,随即便垂头不语。

第五百八十七章劾书入京

嫉妒可以有,羡慕也可以有,但孙英深知自己的的斤两,别人圣眷再隆,命格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事,与他毫无关系,孙英今年快四十岁了,四十岁的年纪能当上京师精锐勇士营的总兵,其实反过来想想,每当自己抬头仰望上面那些高不可攀的贵人的时候,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用同样又嫉又羡的目光看着他。

秦堪却有点哭笑不得。

昏君果然是昏君,打仗再厉害,也只是打仗厉害的昏君,一开口轻轻松松便乱给人封王,这王是那么好封的么?如今朝堂君臣关系尖锐到这般程度了,小昏君哪怕只是随口提一提,传出去都不一定会闹出怎样的风波。

敛起笑容,秦堪目光严厉地朝孙英扫去,孙英一凛,既然朝他微微躬身,秦堪这才放心,他知道孙英会把刚才朱厚照说的封王这个话题从此烂在肚子里。

“臣没想到陛下竟有如此本事,指挥兵马轻轻松松斩将夺旗,臣委实佩服万分。”秦堪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

不过这句话倒不是秦堪拍马屁,他确实感到很震撼。

以前对朱厚照的定位不太准确,秦堪一直认为他是个比纯血马还纯粹的昏君,没想到他竟在军事方面有如此天赋。

朱厚照洋洋自得地咧开嘴,状似谦虚的摆摆手:“雕虫小技尔,不值一提,朕每每说起要御驾亲征可不是说着玩的,江山是祖宗留给朕的基业,朕难道真是那种为了胡闹和逞一时之快而不顾祖宗基业的昏君吗?”

秦堪嘴唇嗫嚅了一下,很想告诉他,在天下所有人的心里,他还真就是这种昏君,不折不扣。

然而朱厚照问这句话根本没打算让别人回答,他自己抢先答了出来,而且很激动。

“朕不是啊!朕是英明君主。而且百战百胜啊!”

这话显然有点不要脸了,不过没关系,大家都是熟人,可以自动无视,有胆子你到朝堂金殿上说这句话试试,不被大臣们的口水活活淹死才怪…

演武很成功,它属于朱厚照一个人的成功,名至实归。

秦堪不掩饰对朱厚照军事素质的赞扬。站在角落的孙英已不仅仅是不掩饰,马屁简直拍得没皮没脸了,朱厚照被拍得很高兴,也很得意,如果不及时刹住车的话,这家伙将来很可能会应了“骄兵必败”这句老话。

“陛下今日奇袭敌营,就是臣跟你说过的特种战法,此谓‘斩首战术’,而臣训练这五百少年兵也不是按普通卫所的军士那般操练,这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人不多,在贵在‘精’之一字。其实这样的兵种并非由臣首创,古已有之,比如三国时期吕布手下的第一悍将高顺便领了一支名曰‘陷阵营’的精兵,还有陈到的白毦兵,曹纯的虎豹骑等等,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的作用并不在于冲锋陷阵以一当十。而是抓住最合适的战机突袭,一击而致敌于死命…”

朱厚照兴奋道:“当初你跟朕说要组建一支新军,其用意便是建一支如三国时白毦兵。陷阵营这样的精锐之兵?”

“臣正是此意。”

“你跟朕说的战法也大异于寻常沙场战阵,朕素喜兵事,自幼也读过不少兵书,但你所说的‘斩首战术’朕却闻所未闻,不过朕今日亲自试了一下,发现果然很有妙用,所谓‘斩首’,便是兵书里说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吧?”

“正是,斩敌之酋首,便等于废敌之全军,一军主将被斩,则军中便没了统一的军令,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变成无头苍蝇,败局已定。”

朱厚照若有所悟:“不错,这就好像社稷一样,天下江山只能有一个共主,若朕有个三长两短,又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整个大明天下都会乱套,军中主将也是一样,主将死,令出多门而军心散,所以唐朝杜甫的《出塞诗》里便有这么一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秦堪笑道:“陛下天资聪颖,一点便透。”

朱厚照笑了笑,起身缓缓走出帅帐,看着帐外猎场边壮阔起伏的山峦,忽然抬起手,朝北方遥遥一指,豪气冲云霄。

“朕是大明天子,学得敌万人之术,将来朕必挥师踏平草原大漠,复我汉唐雄风,王师目之所及,皆我大明之土,朕要让鞑子永世不敢南下牧马!”

激昂的声音回荡在群山之间,天边残云舒卷,风雷奔腾,少年天子的志言振聋发聩,天地万籁俱寂,只听得到无尽的回音。

“吾皇威武,万胜,万胜!”

帐外勇士营将士和五百少年兵纷纷跪下,虔诚齐喝。

这些日子好消息不多。

锦衣卫从南昌发来的密报每日多达十几份,南昌的城池地形,风土人情,以及重点关注的宁王府动向,事无巨细俱报如实。

每看一份密报秦堪的脸色便阴沉一分。

为了筹措造反的粮饷,南昌乃至整个江西都被宁王弄得乌烟瘴气,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鄱阳湖上,不断有水贼出没的消息,荒谬的是,这些水贼或数百人或千余人为一伙,竟日夜在船舰上操练,一帮靠水打劫的乌合之众操练起来比正规的卫所官兵还勤奋,若说这些水贼跟宁王毫无关系,秦堪情愿把眼珠子抠下来当泡儿踩。

锦衣卫探子悄然接近了鄱阳湖,或直接刺探或在岸上百姓人家旁敲侧击,打探出来的消息不算太好。

目前鄱阳湖上仅各方水贼的势力,合起来便有四万人之多,更别提宁王另外招揽的山匪盗贼的数量,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不怕宁王反军摇山动地,事实上站在局外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宁王都处于败势,只是有野心的人身处局中。自己看不清形势而已。胜负早在开始前便已注定,然而不管谁胜谁负,倒霉的永远是百姓,这一场即将开始的战争,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惨遭涂炭。

司礼监掌印张永很忙,他甚至比当初的刘瑾更忙。

张永和刘瑾忙的内容不一样,刘瑾忙着拉帮结派,忙着排除异己。至于国事方面,全盛时期大明内外诸事悉由刘瑾一人而决,但张永不一样。

刘瑾是个血淋淋的反面教材,当初刘瑾被拉到刑场凌迟之时,张永也混迹在围观的人群里幸灾乐祸,他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多年的宿敌一朝倒台,实乃生平快事,他怎能不去看两眼顺便和围观百姓一样拍手称快。

然而刘瑾受刑时的惨状却害得张永三天三夜没敢合眼,那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刘瑾被剐到麻木的表情,以及那一根根剔除了血肉之后白森森的人骨。令张永不寒而栗。

从那以后,张永便深深将自己的身份记在心底。

他只是一个太监,纵然权势滔天,也只是天家家奴,天子一个小小的念头便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当上司礼监掌印后,张永更是勤勤恳恳战战兢兢,时刻不敢擅权独断。内阁送进司礼监的奏疏,张永总是看了又看,首先参考的便是内阁三位大学士的意见。若遇到难以裁断的事便非常虚心地亲自跑到文华殿请教三位大学士,若大学士也拿不出主意,他便不厌其烦地往豹房跑,请示朱厚照。

朱厚照刚开始对张永不擅权的行为还很满意,毕竟前面出了一个刘瑾,对于权力向来不在意的朱厚照也不得不在意一下了。

可是渐渐的,朱厚照便觉得不对劲了,张永这厮似乎毫无主见,无论大事小事皆来请示,明明朱厚照已将奏疏的批红权给了他,张永却仍不敢擅专,实可谓早请示晚汇报,极少未经请示擅自批红。

朱厚照的性子哪里受得了他一日复一日的骚扰,于是朝他大发了几次雷霆,张永每次被吓得跪地求饶,貌似被朱厚照的王霸之气震住了,结果第二天又屁颠屁颠捧着几十份奏疏来请示,昨日受过的训斥挨过的打仿佛全没发生过,依旧是一副苦瓜脸求指示。

打过骂过,张永仍不知悔改。朱厚照快疯了,想换个能让他省心的人来当司礼监掌印,却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的人选,每每看到张永那张无辜的苦瓜脸,朱厚照就变得很暴躁,暴躁得几乎快变态,总觉得张永那张嘴脸像鞋子,踩进去就会觉得很舒服很愉悦…

秦堪很能理解张永的心情,如今的司礼监掌印的位置已不代表权势了,而是令人如履薄冰的油锅,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会万劫不复。

不过司礼监由此也给大明朝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新气象,素来仇视太监的文官们看到张永的表现后,非常一致地满口夸赞张永是个难得的本分太监,如果这年头有评文明单位的风气的话,司礼监一定是热门不二之选,张永可以胸前挂一朵大红花志得意满地游街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晴朗下午,秦堪刚从豹房走出来,迎面便碰上了张永。

张永的穿着很华贵,自当上司礼监掌印后,朱厚照便赐了他一件蟒袍,张永穿在身上显得非常的雍容贵气,手里却捧着数十份奏疏,神情犹疑地在豹房门外来回徘徊。

不知犹疑了多久,张永终于狠狠一咬牙一跺脚,一脸悲壮如上刑场挨刀似的表情,捧着奏疏往豹房大门内走去。

秦堪远远瞧着他的神态,不由噗嗤一笑,笑声被张永听到,见秦堪笑吟吟地看着他,张永白净的老脸忽然一红,走过来朝秦堪施礼。

“秦公爷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好,好得很,不挨骂也不挨打,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呀…”秦堪坏笑着揶揄道。

张永老脸愈发红了,说话都结巴起来:“这,这…大家都是体面人,谁没事挨骂又挨打呀,公爷说笑了…”

秦堪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惊奇道:“张公公为何脸上有一块乌青?”

“…被门夹了。”张永无奈叹道。

“司礼监的门有那么窄吗?我记得挺宽敞的呀,上回宫里有个三百多斤重的宦官来司礼监禀事,我亲眼看他轻轻松松从大门穿梭而过,实可谓身轻如燕,又可谓浮光掠影,一瞥惊鸿…”

张永再也忍不住了,苦着脸给秦堪作了一揖,小声哀求道:“公爷您就积点口德吧,杂家自从当了这个倒霉的司礼监掌印后,一天起码挨两顿打啊,陛下最近一见杂家这张老脸便心情不舒畅,通常都是抄起离手边最近的东西朝杂家扔过来,有什么扔什么,若遇着陛下看书还好,若遇到陛下玩鸟铳,杂家可就命悬一线了啊…”

小眼睛眨巴几下,张永几乎落下泪来。

“以前看刘瑾当司礼监掌印挺风光的,为何杂家上来了却窝囊得连狗都不如,想学刘瑾那样直起身板儿大声吆喝一下都不敢,这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公爷,求您在陛下面前说说话,是不是请陛下将杂家这个掌印撤了另换贤能?杂家倒情愿继续领着御马监,每日喝喝茶,看看将士们操练,比在这个司礼监惬意多了…”

秦堪苦笑摇头。

这忙他还真帮不上,外臣参与内宫事太犯忌讳了,秦堪没这个魄力帮张永说话。

见秦堪摇头拒绝,张永期待的目光顿时变得黯淡无光,抬手不自觉地轻抚了一下乌青的脸颊,哀声叹道:“…杂家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秦堪只好适时地转移话题,指了指张永手中的奏疏道:“今日又要向陛下请示何事?”

张永倒也不隐瞒,如实道:“今日最麻烦的是江西布政司副使胡世宁参劾宁王的奏疏,上面说‘江西之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第五百八十八章侯门似海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讲究一个“大一统”的思想,在君臣们的眼里,整个天下的所有权应该属于皇帝,属于以皇帝为代表的朝廷,于是自古便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有点不要脸,不过当这种不要脸的说法建立在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基础上,一切便合理合法而且天经地义了。

地方藩王与朝廷的关系历来最为敏感,看在同是一家人的面子上,朝廷不能不封王,但封了王又担心藩王造反,而藩王们也不是个个都有那么强烈的上进心,绝大部分还是很本分,顶多只能算一个鱼肉乡里欺男霸女的善良王爷,这样一来皇帝也纠结,藩王也纠结,一旦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藩王们自己便吓得半死。

比如太祖皇帝第八子潭王朱梓,由于宰相胡惟庸的倒台,其中案子牵扯到潭王的岳父和妻弟,潭王坐立不安惶恐万分,锦衣卫如实奏报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心疼儿子,于是下旨命潭王来南京应天,本意是为了温言安慰这个被吓坏了的儿子,告诉他胡惟庸的事儿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结果潭王接到圣旨后吓得魂飞魄散,当天夜里便与正妃二人于王府**而亡,死得可谓轻如鸿毛,冤枉之极…

这件往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圣旨写得太简洁不好,很容易造成巨大且无法弥补的误会…

百多年后,正德朝的宁王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是,他确有反意,人家布政副使只是说了实话。

“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江西布政司副使胡世宁的这句话性质很严重,也就是说,宁王几乎已在南昌自成一国,不再尊奉朝廷,其性质等于独立于大明朝廷系统之外。几乎可以与谋逆划上等号了。

秦堪将奏疏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默默地递还给张永。

张永叹气道:“这份奏疏可真正要了杂家的命啊,事涉藩王,杂家真不知该如何奏报,报上去吧,怕陛下怀疑杂家故意而为,这顶‘离间天家’的帽子我可戴不起,隐瞒不报吧。宁王若真有反意,将来事发之后陛下究责,杂家便是第一个倒霉…”